2023年電大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_第1頁
2023年電大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_第2頁
2023年電大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_第3頁
2023年電大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_第4頁
2023年電大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安廣播電視大學護理學???/p>

人體寄生蟲學復習指導

第一部分說明和規(guī)定

教學目的

人體寄生蟲學是護理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或消滅病原寄生蟲所致人體寄

生蟲病,以及防制與疾病有關的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保障人類健康。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人體寄生

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以適應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的需要,為護理學的學習打下有關病原學

的基礎。a在學習人體寄生蟲學時,要聯系解剖學、病理學、免疫學等學科的有關知識,逐漸培養(yǎng)學生獨

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人體寄生蟲學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學習,掌握具有診斷價值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

特性、生活史要點、重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學檢查方法。了解寄生蟲病的重要臨床表現、首選治療藥

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從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滅寄生蟲病的有關措施。

醫(yī)學寄生蟲學導學

醫(yī)學寄生蟲學是護理學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研究寄生在人體內或體表的寄生蟲和寄生蟲與宿主互相關系

的科學。研究內容涉及:媒介、保蟲宿主、終宿主、中間宿主,以及與寄生蟲病傳播和防止有關的流行病源

和生態(tài)學的所有因素。"寄生蟲病遍及全世界,在人類傳染病中占重要地位,特別在經濟落后地區(qū)、熱帶地

區(qū),寄生蟲病的發(fā)病率很高,對人類健康帶來很大危害,嚴重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成為人們關注的公共衛(wèi)

生問題。因此,作為醫(yī)學生,有必要學習醫(yī)學寄生蟲學。A第一篇:總論

掌握寄生蟲現象與寄生蟲的概念;

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給前者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居住場合,

這種生活關系稱寄生。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paras忖,受損害的一方稱為宿主(host)。過寄生生活的

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則稱寄生蟲

掌握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八根據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可將寄生蟲分為:

1.專性寄生蟲生活史及各個階段都營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營寄生生活,如鉤蟲,其幼

蟲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但發(fā)育至絲狀蝴后,必須侵入宿主體內營寄生生活,才干繼續(xù)發(fā)育至成蟲。2A.兼性

寄生蟲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如糞類圓線蟲(成蟲)既可寄生于宿主腸道內,也可以在土壤中營

自生生活。笑.偶爾寄生蟲因偶爾機會進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如某些蠅蛆進入人腸內而偶爾

寄生。小.體內寄和體外寄生蟲前者如寄生于腸道、組織內或細胞內的蠕蟲或原蟲;后者如蚊、白蛉、蚤、

虱、蚓等、吸血時與宿主體表接觸,多數飽食后即離開。

5.長期性寄生蟲和暫時性寄生蟲前者如蛔蟲,其成蟲期必須過寄生生活;后者如蚊、蚤、婢等吸血時暫時侵

襲宿主。

6.機會致病寄生蟲如弓形蟲、隱抱子蟲、卡氏肺泡子蟲等,在宿主體內通常處在隱性感染狀態(tài),但當宿主免

疫功能受累時,可出現異常增殖且致力增強。

了解寄生蟲感染的免疫;

人體對寄生蟲感染常出現不同限度的抵抗能力,表現為一系列的免疫反映。所謂免疫就是機體排除異己,涉及

病原體和非病原體的異體物質,或改變了性質的自身組織,以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平衡。一般將免疫分為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前者作用不是針對某一抗原性異物,并且往

往是先天性的;后者具有針對性,涉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這些免疫反映必須由抗原物質進入機體,刺激免

疫系統(tǒng)后才形成。

了解寄生蟲病的防止與治療。

第二篇:醫(yī)學原蟲A概述:熟悉形態(tài)、生理、生活史、分類地位及常見種類。

原蟲為單細胞真核動物,體積微小而能獨立完畢生命活動的所有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迄今已發(fā)現約65000余種,多數營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體或腐敗物內。約有近萬種為

寄生性原蟲,生活在動物體內或體表。醫(yī)學原蟲是寄生在人體管腔、體液、組織或細胞內的致病及非致病性

原蟲,約40余種。其中的一些種類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和傳播規(guī)律危害人群或家畜,構成廣泛的區(qū)域性流行.

“掌握溶組織內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陰道毛滴蟲、瘧原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方

式、病原學診斷方法,A溶組織內阿米巴,即痢疾阿米巴,為侵襲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蟲,重要寄生于結腸,引起

阿米巴痢疾和各種類型的阿米巴病,為全球分布,多見于熱帶與亞熱帶。據記錄,在全球超過5億的阿米巴感

染者中,侵襲型的年發(fā)病率高達4千萬例以上,至今每年死于阿米巴病的人數不少于4萬,當前在醫(yī)學上的

重要性已被認為僅次于瘧疾與血吸蟲病。

利什曼原蟲的生活史有前鞭毛體和無鞭毛體兩個時期。前者寄生于節(jié)肢動物(白蛉)的消化道內,后者寄生于

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細胞內,通過白蛉傳播。對人和哺乳動物致病的利什曼原蟲有:引起人體內臟利什曼病

的為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皮膚利什曼病的為熱帶利什曼原蟲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蟲,引起粘膜皮膚利什曼病

的為巴西利什曼原蟲等。我國的黑熱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的。A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重要寄生

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器官的巨噬細胞內,常引起全身癥狀,如發(fā)熱、肝脾腫大、貧血、鼻螞等。在印

度,患者皮膚上常有暗的色素沉著,并有發(fā)熱,故又稱Kala-azar,即黑熱的意思。因其致病力較強很少可以

自愈,如不治療常因并發(fā)病而死亡。了解免疫學檢查法、流行情況及防治原則。

藍氏賈第鞭毛蟲簡稱賈第蟲。寄生人體小腸、膽囊重要在十二指腸,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吸取不良等癥狀,

致賈第蟲病,為人體腸道感染的常見寄生蟲之一。

木蟲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十數年來,由于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旅游者中發(fā)病率較高,故又稱旅游者腹瀉,己引

起各國的重視。

陰道毛滴蟲是寄生在人體陰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蟲,重要引起滴蟲性陰道炎,是以性傳播為主的一種傳染病,

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較普遍.A瘧原蟲(malaria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種哺乳動物,少數寄生于

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目前已知有13()余種。瘧原蟲有嚴格的宿主選擇性,僅很少數的種類可寄生在親緣相

近的宿主.A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

國重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年偶見國外輸入的一些病例。

第三篇:醫(yī)學蠕蟲

概述:了解蠕蟲的概念、重要類別、生活史類型。

蠕蟲為多細胞無脊椎動物,藉身體的肌肉收縮而作蠕形運動,故通稱為蠕蟲。在動物分類學史上,蠕蟲曾被認

為是獨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類動物。但在分類學研究不斷發(fā)展之后,人們發(fā)現蠕蟲,事實上與人體有關系的

涉及扁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和棘頭動物門所屬的各種動物。因此在分類學上,蠕蟲這個名稱已無意義;但

習慣上仍沿用此詞。由蠕蟲引起的疾病稱為蠕蟲病,具有重要意義的蠕蟲種類幾乎所有屬于前兩門。

掌握吸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特性。華支翠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斯氏貍殖吸蟲、布氏姜片吸蟲、日本血吸

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及防治。以日本血吸蟲為重點,掌握蟲卵的發(fā)育過程,與致病

的關系;

吸蟲屬于扁形動物門的吸蟲綱。寄生人體的吸蟲屬于復殖目,稱為復殖吸蟲。復殖吸蟲雖然種類繁多,形態(tài)

各異,生活史復雜,但基本的結構和發(fā)育過程略同。

中華分支睪吸蟲簡稱華支睪吸蟲,又稱肝吸蟲。成蟲寄生于肝的膽管內,可引起華支睪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

A布氏姜片蟲是寄生人體小腸中的一種大型吸蟲,也是人類最早結識的寄生蟲之一。A血吸蟲也稱裂體吸蟲。

寄生于人體的血吸蟲種類較多,重要有三種,即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和埃及血吸蟲。此外,在某些局

部地區(qū)尚有間插血吸蟲,湄公血吸蟲和馬來血吸蟲寄生在人體的病例報告。A寄生于人體的血吸蟲在形態(tài)、

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有許多不同于其它人體寄生吸蟲,如血吸蟲系雌雄異體;成蟲在腸系膜靜脈或膀胱

靜脈叢寄生,蟲卵從糞或尿中排出,因蟲種而異;尾蜘的尾部分叉,在水中經皮膚侵入縮主;生活史中無雷捌

和囊坳階段。茲以日本血吸蟲為例,作較具體敘述,并扼耍介紹曼氏血吸蟲和埃及血吸蟲。

熟悉各項實驗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A了解致病、流行及防治方法。入了解絳蟲形態(tài)及分類特性。,掌握

絳蟲概述:掌握豬肉絳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牛肉絳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A絳蟲或稱帶蟲,屬于扁形動

物門中的絳蟲綱,該綱動物所有營寄生生活、蟲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長如帶狀,大多分節(jié),無口和消化道,

缺體腔;除很少數外,均是雌雄同體。成蟲絕大多數寄生在脊椎動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需1?2個中間宿

主,在中間宿主體內發(fā)育的時期稱為中絳期,各種絳蟲的中絳期結構和名稱不同。寄生人體的絳蟲有30

余種,分屬于多節(jié)絳蟲亞綱里的圓葉目和假葉目。入掌握線蟲概述(蛔蟲、鞭蟲、燒蟲、鉤蟲、絲蟲、旋毛

蟲);

線蟲從屬線形動物門的線蟲綱,是無脊椎動物中一個很大的類群,不僅種類多,并且數目也極大,估計全球約

有1萬余種。大多數線蟲營自生生活,廣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中;營寄生生活的只

是其中很少的種類,常見的寄生于人體并能導致嚴重疾患的線蟲約有10余種。重要的有蛔蟲、鉤蟲、絲蟲、

旋毛蟲等。A掌握蛔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籄似蚓蛔線蟲簡稱蛔蟲,是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成蟲

寄生于小腸,可引起蛔蟲病。此外,犬弓首線蟲(簡稱犬蛔蟲)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其幼蟲能在人體

內移行,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VLM)。

掌握燒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蠕形住腸線蟲又稱蟒蟲,本蟲呈世界性分布,兒童感染較為普遍,可以

引起蛻蟲病。

掌握鞭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A毛首鞭形線蟲簡稱鞭蟲,是人體常見的寄生線蟲之-。成蟲寄生于人體

盲腸,可以引起鞭蟲病。A掌握鉤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絲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

鉤蟲是鉤口科線蟲的統(tǒng)稱,發(fā)達的口囊是其形態(tài)學的特性。在寄生人體消化道的線蟲中,鉤蟲的危害性最嚴

重,由于鉤蟲的寄生,可使人體長期慢性失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及與貧血相關的癥狀。鉤蟲呈世界性分

布,特別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人群感染較為普遍。在我國,鉤蟲病仍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

A

第四篇醫(yī)學節(jié)支動物

掌握總論

節(jié)肢動物是無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一門(占已知的一百多萬種動物中的87%左右)。除自生生

活外,也有少數寄生種類。它們都具有下列重要特性:

1.蟲體左右對稱:軀體和附肢(如足、觸角、觸須等)即是分節(jié),又是對稱結構。A2.體表骨骼化,由幾丁

質及醍單寧蛋白質(quinonetannedprotein)組成的表皮,亦稱外骨骼。外骨骼與肌肉相連,可作靈敏的

動作。

3.循環(huán)系統(tǒng)開放式,體腔稱為血腔,具有無色,或不同顏色的血淋巴。

4.發(fā)育過程中大都有蛻皮(ecdysis)和變態(tài)(metamorphosis)現象

掌握蛛形綱、昆蟲綱重要寄生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

蛛形綱的特性是軀體分頭胸部及腹部或頭胸腹愈合為一體,無觸角,無翅,成蟲有足4對。本綱中有醫(yī)學意

義的是蝎亞綱(Scorpiones)、蜘蛛亞綱(Aranea)和螭亞綱(Acari)或稱婢蛾亞綱?,F以婢蜻亞綱

為代表敘述。

昆蟲綱是動物界種類最多(75萬種以上)、數量最大的一個綱。與人類經濟和健康有極密切的關系,是醫(yī)學

節(jié)肢動物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入昆蟲綱的重要特性是:成蟲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1對,

胸部有足3對

第一部分部分練習題

1.醫(yī)學原蟲是指

A.寄生于人體并能致病的原蟲B.營寄生生活的原蟲

C.引起人獸共患病的原蟲

D.單細胞真核動物

E.寄生于人體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蟲2.生活史屬人間傳播型的原蟲是

A.齒齦內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蟲C.剛地弓形蟲

D.瘧原蟲

E.上述所有原蟲

3.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

A.阿米巴性角膜炎

B.原發(fā)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C.阿米巴痢疾

D.阿米巴肝膿腫E.皮膚型阿米巴病

4.檢查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

A.離心沉淀法

B.飽和鹽水浮聚法C.碘液涂片法

D.生理鹽水涂片法E.透明膠帶法

5.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階段為

A.二核包囊B.滋養(yǎng)體C.包囊

D.四核包囊

E.滋養(yǎng)體和包囊

6.溶組織內阿米巴病的重要感染方式為

A.經皮膚B.經口

C.經媒介昆蟲

D.接觸E.經胎盤

7.阿米巴肝膿腫患者體內原蟲的發(fā)展過程是A.腸腔型滋養(yǎng)體一組織型滋養(yǎng)體一腸腔

型滋養(yǎng)體

B.包囊一腸腔型滋養(yǎng)體一包囊

C.腸腔型滋養(yǎng)體一包囊~腸腔型滋養(yǎng)體D.腸腔型滋養(yǎng)體~組織型滋養(yǎng)體~腸腔

型滋養(yǎng)體一包囊

E.包囊一腸腔型滋養(yǎng)體一組織型滋養(yǎng)體

8.溶組織內阿米巴的組織型滋養(yǎng)體不能

A.轉化為腸腔型滋養(yǎng)體B.排出體外

C.隨血流到肝、肺等組織大量繁殖

D.吞噬紅細胞

E.隨血流到肝、肺等組織形成包囊

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階段是

A.腸腔型滋養(yǎng)體B.組織型滋養(yǎng)體

C.腸腔型滋養(yǎng)體和組織型滋養(yǎng)體

D.包囊

E.以上各期

10.溶組織內阿米巴能否致病與下列因素有

關A.腸道內環(huán)境B.蟲株的毒力

C.細菌的協(xié)同作用

D.宿主的免疫機能狀態(tài)E.上述所有因素

11.急性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變化是

A.腸壁上的燒瓶樣潰瘍B.阿米巴肉芽腫

C.蟲體在細胞內增殖導致細胞的破壞

D.彌漫性炎癥反映

E.抗原抗體復合物所致的變態(tài)反映

12.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腸壁而致病的機制

為A.酶的溶組織作用

B.偽足運動的機械性破壞

C.對靶細胞的接觸粘附、酶的溶解、偽

足運動的機械破壞和對組織的吞噬降解

D.變態(tài)反映

E.隨血液循環(huán)的播散作用

13.常見的腸外阿米巴病為阿米巴肝膿腫,

另一方面為

A.阿米巴腫

B.阿米巴肺膿腫C.阿米巴腦膿腫

D.皮膚型阿米巴病

E.原發(fā)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14.經口感染的阿米巴有

A.溶組織內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B.布氏嗜碘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C.溶組織內阿米巴和結腸內阿米巴

D.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E.齒齦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

15.引起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的病原體是

A.耐格里屬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B.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C.溶組織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

D.哈氏內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E.結腸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

16.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一般可見于

A.成形糞便B.膿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樣便

E.肺膿腫穿刺液

17.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是

A.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飲食衛(wèi)生B.加強糞便管理及保護水源C.治療病人和帶囊者

D.消滅蒼蠅、螳螂等傳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項

18.確診阿米巴痢疾的重要依據是

A.糞便中查到滋養(yǎng)體B.糞便中查到包囊和滋養(yǎng)體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細胞

D.糞便中查到吞噬有紅細胞的滋養(yǎng)體E.糞便中查到包囊

1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

是A.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B.飽和鹽水浮聚法C.IHA查抗原D.ELISA查抗體E.碘液

染色法

20.糞便污染食物不會致人感染

A.微小內蜒阿米巴B.結腸內阿米巴C.溶組織內阿米巴D.布氏嗜碘阿米巴E.福氏耐

格里阿米巴

21.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叫

A.體外寄生蟲B.體內寄生蟲C.兼性寄生蟲

D.永久性寄生蟲E.暫時性寄生蟲

22.寄生蟲成蟲或有性階段寄生的宿主叫

A.終宿主

B.第一中間宿主C.保蟲宿主

D.第二中間宿主

E.轉續(xù)宿主

23.可誘導變態(tài)反映的寄生蟲抗原有

A.表面和蟲體抗原B.代謝產物抗原

C.絳蟲的囊液和線蟲的蛻皮液

D.死亡蟲體的分解產物E.A、B、C、D所有

24.寄生蟲對宿主的機械性損傷,除外

A.阻塞腔道B.奪取營養(yǎng)C.壓迫組織D.吸附作用

E.破壞細胞

25.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有

A.無季節(jié)性B.僅有季節(jié)性C.無地方性

D.僅有地方性

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節(jié)性

26.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

A.寄生蟲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動物的存在

C.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存在

D.帶蟲者的存在E.健康人群的存在

27.寄生蟲病的傳染源,除外

A.感染的中間宿主B.帶蟲者

C.感染的家畜

D.感染的野生動物E.寄生蟲病患者

28.寄生蟲侵入人體后能繼續(xù)發(fā)育或繁殖的

階段是

A.診斷階段B.致病階段C.感染階段D.游移階段E.寄生階段

29.專性寄生蟲是

A.成蟲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B.幼蟲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

C.既可營自生生活,又可營寄生生活的寄生蟲

D.成蟲和幼蟲均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

E.寄生蟲生活史所有階段,或至少有部分階段營寄生生活的寄生蟲

30.機會致病寄生蟲是

A.偶爾感染的寄生蟲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蟲C.暫時寄生的寄生蟲

D.免疫功能低下時致病的寄生蟲E.免疫功能正常時致病的寄生蟲

31.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寄生于

A.人的紅細胞內

B.人的單核巨噬細胞內C.人的有核細胞內

D.人的腸道E.人的膽道

32.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感染方式是

A.直接接觸B.間接接觸

C.經媒介昆蟲叮咬

D.經皮膚

E.經空氣傳播

33.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傳播媒介是

A.白蛉B.蠅C.螳螂D.按蚊E.庫蚊

34.杜氏利什曼原蟲的致病階段為

A.滋養(yǎng)體B.包囊C.假包囊

D.無鞭毛體E.前鞭毛體

35.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可在

A.人的紅細胞內進行二分裂增殖B.人的紅細胞內進行多分裂增殖C.按蚊的消化道內進

行多分裂增殖D.白蛉的消化道內進行多分裂增殖E.白蛉的消化道內進行二分裂增殖

36.引起肝、脾腫大的寄生原蟲有

A.人毛滴蟲

B.杜氏利什曼原蟲C.碩大利什曼原蟲D.藍氏賈第鞭毛蟲E.熱帶利什曼原蟲

37.以下哪些癥狀或體征不是黑熱病的重要

臨床表現A.鼻出血B.發(fā)熱C.腹痛

D.淋巴結腫大E.肝腫大

38.黑熱病患者的外周血中

A.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減少B.僅有血紅蛋白減少C.僅有紅細胞減少D.僅有血

小板減少

E.僅有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39.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利什曼

原蟲有

A.熱帶利什曼原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墨西哥利什曼原蟲D.秘魯利什曼原蟲E.巴

西利什曼原蟲

40.黑熱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是

A.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B.脾功能亢進導致貧血C.血小板減少導致出血

D.由于白細胞減少并發(fā)感染E.免疫復合物引起的變態(tài)反映

41.黑熱病患者

A.不治療轉為慢性患者B.不治療轉為帶蟲者

C.治愈后可產生終生免疫D.治愈后可產生隨著免疫E.治愈后免疫力不久消失

42.黑熱病患者最常用的病原學診斷方法為

A.骨髓穿刺

B.間接血凝實驗

C.酶聯免疫吸附實驗D.皮膚活組織檢查E.動物接種法

43.利什曼素實驗重要用于

A.診斷黑熱病

B.檢測黑熱病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

C.進行黑熱病的流行病學調查D.判斷黑熱病患者病情輕重E.判斷有無復發(fā)

44.杜氏利什曼原蟲的重要保蟲宿主是

A.貓B.犬C.豬D.牛E.羊

45.在我國,黑熱病重要流行于

A.東北地區(qū)B.沿海地區(qū)C.長江流域

D.長江以南地區(qū)E.長江以北地區(qū)

46.以下哪種寄生原蟲為人獸共患寄生蟲?

A.口腔毛滴蟲B.人毛滴蟲C.陰道毛滴蟲

D.杜氏利什曼原蟲E.藍氏賈第鞭毛蟲

47.輸血也許感染的原蟲為

A.杜氏利什曼原蟲B.陰道毛滴蟲C.人毛滴蟲

D.藍氏賈第鞭毛蟲E.溶組織內阿米巴

48.黑熱病的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

A.加強衛(wèi)生宣傳教育B.防蚊滅蚊C.消滅白蛉

D.注意飲食衛(wèi)生

E.加強糞便管理,保護水源

49.淋巴結穿刺物涂片染色、鏡檢可查出

A.人毛滴蟲滋養(yǎng)體B.陰道毛滴蟲滋養(yǎng)體

C.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

D.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E.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

50.藍氏賈第鞭毛蟲的重要寄生部位是

A.泌尿系統(tǒng)B.淋巴系統(tǒng)C.回盲部

D.十二指腸E.結腸

51.瘧原蟲的重要傳播途徑是

A.子抱子直接鉆入皮膚

B.雌性按蚊叮咬,子抱子隨唾液一起注入人體

C.配子體經輸血感染

D.雌性按蚊叮咬時,子抱子積極鉆入皮膚

E.雌性按蚊叮咬,配子體進入人體

52.引起瘧疾復發(fā)的蟲體時期是

A.速發(fā)型子抱子

B.遲發(fā)型子抱子

C.紅內期無性生殖時期

D.紅外期裂殖子E.雌雄配子體

53.瘧疾病人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是什么?

A.活組織檢查B.骨髓穿刺C.糞便檢查

D.厚、薄血涂片E.痰液檢查

54.寄生在一個紅細胞內的瘧原蟲,哪種最常見多個環(huán)狀體?

A.卵形瘧原蟲B.三日瘧原蟲C.間日瘧原蟲

D.惡性瘧原蟲E.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

55.下列哪種物質不是瘧疾發(fā)作的致病因素?

A.紅細胞碎片B.裂殖子C.瘧色素

D.變性血紅蛋白E.瘧原蟲代謝產物

56.間日瘧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見

A.環(huán)狀體、滋養(yǎng)體、裂殖體、配子體B.滋養(yǎng)體、配子體、合子、裂殖子C.環(huán)狀體、裂

殖體、雌配子、雄配子D.裂殖體、配子體、動合子、子抱子E.環(huán)狀體、配子體

57.由于輸血不妥,瘧原蟲被輸入健康人體內,其結果是

A.瘧原蟲在肝細胞內休眠

B.瘧原蟲進入肝細胞迅速發(fā)育C.也許呈帶蟲狀態(tài)或瘧疾發(fā)作

D.也許感染瘧原蟲,僅呈帶蟲狀態(tài)E.不會導致瘧原蟲感染

58.瘧原蟲的傳染源是

A.外周血中有配子體的患者和帶蟲者B.瘧疾病人C.帶蟲者

D.感染的鳥類E.感染的哺乳動物

59.瘧疾的流行

A.無地區(qū)性B.無季節(jié)性C.僅有地區(qū)性

D.僅有季節(jié)性E.既有地區(qū)性,又有季節(jié)性

60.間日瘧原蟲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蚊胃一人肝細胞-人紅細胞一蚊唾腺

B.人肝細胞-蚊胃-蚊唾腺-人紅細胞-蚊唾腺

C.人紅細胞-人肝細胞一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D.蚊唾腺-人肝細胞-人紅細胞-蚊胃一蚊唾腺

E.人肝細胞-人紅細胞-蚊唾腺一蚊胃-蚊唾腺

61.惡性瘧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見

A.環(huán)狀體、滋養(yǎng)體、裂殖體、配子體

B.環(huán)狀體、配子體C.環(huán)狀體、滋養(yǎng)體、配子體、卵囊

D.滋養(yǎng)體、配子體、卵囊、動合子E.環(huán)狀體、滋養(yǎng)體、配子體、子抱子

62.惡性瘧原蟲完畢一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所需時間為

A.48小時B.36?48小時C.72小時

D.24?36小時E.24小時

63.既可引起再燃,又可引起復發(fā)的瘧原蟲有

A.卵形瘧原蟲、三日瘧原蟲B.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C.卵形瘧原蟲、惡性瘧原蟲

D.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

64.腦形瘧在下列哪種瘧原蟲中最多見

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

D.卵形瘧原蟲E.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

65.間日瘧患者血涂片經姬氏或瑞氏染色后,下列哪項描述是不對的的?

A.瘧原蟲細胞核染成紅色或紫色B.瘧原蟲細胞質染成藍色

C.紅細胞胞質內瘧色素染成棕褐色

D.受染紅細胞顏色變淺

E.受染紅細胞腫大并出現淺紅色小點

66.傳播瘧疾的媒介昆蟲是

A.所有蚊種B.雌庫蚊C.雌按蚊

D.雌雄按蚊E.雌伊蚊

67.瘧原蟲對人體的重要致病階段是

A.紅細胞內期B.配子體C.子抱子

D.紅細胞外期E.卵囊

68.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哪種配子體呈新月型

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

D.卵形瘧原蟲E.上述四種瘧原蟲

69.瘧原蟲的潛伏期涉及

A.紅細胞內期發(fā)育和配子體形成所需要的時間

B.子抱子侵入肝細胞,在肝細胞的發(fā)育和數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所需的時間

C.子抱子侵入肝細胞和遲發(fā)型子抱子在紅細胞內的發(fā)育所需的時間

D.子抱子侵入肝細胞和速發(fā)型子抱子在

紅細胞內的發(fā)育所需的時間

E.子抱子侵入肝細胞和配子體形成所需

的時間

70.瘧色素的產生來自于

A.紅細胞膜

B.瘧原蟲的細胞核C.瘧原蟲的細胞質

D.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E.患者血清

71.瘧原蟲的感染階段是

A.子抱子B.裂殖子

C.裂殖體D.環(huán)狀體

E.雌雄配子體

72.瘧原蟲的下列哪個時期能在蚊體內繼續(xù)

發(fā)育

A.裂殖子B.裂殖體C.環(huán)狀體D.滋養(yǎng)體

E.雌雄配子體

73.經輸血可感染下列哪種寄生蟲

A.溶組織內阿米巴B.陰道毛滴蟲

C.藍氏賈第鞭毛蟲D.卡氏肺抱子蟲E.瘧原蟲

74.瘧疾患者可產生下列哪種免疫

A.帶蟲免疫B.隨著免疫C.終身免疫

D.先天性免疫E.消除性免疫

75.瘧性腎病多見于

A.間日瘧患者長期未愈者B.惡性瘧患者長期未愈者C.三日瘧患者長期未愈者D.卵形瘧

患者長期未愈者E.瘧原蟲患者長期未愈者

76.瘧原蟲寄生在人體的部位是

A.紅細胞和肝細胞B.有核細胞C.白細胞

D.淋巴細胞E.脾細胞

77.下列哪種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中常見薛

氏小點

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

D.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

78.姬氏或瑞氏染色時,瘧原蟲中藍染部分

叫A.細胞核B.細胞質C.瘧色素D.紅細胞E.血紅蛋白

79.除了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導致瘧疾病

人貧血外,尚有其它的貧血因素A.脾功能亢進

B.骨髓造血功能亢進C.血小板減少D.腎臟病變

E.紅外期瘧原蟲破壞肝細胞

80.剛地弓形蟲的傳播方式是

A.只能在中間宿主之間傳播B.只能在終宿主之間傳播

C.只能由終宿主傳播給中間宿主D.只能由中間宿主傳播給終宿主

E.既能在終宿主與中間宿主之間傳播,也能在中間宿主之間傳播

81.寄生在人體的吸蟲生活史中,幼蟲

A.不繁殖B.進行配子生殖C.進行接合生殖D.進行幼體增殖E.進行抱子生殖

82.除下列哪項外,均為吸蟲的發(fā)育階段

A.毛蝴B.胞蝴C.雷蝴D.尾坳E.囊尾蝴

83.下列哪項不屬于吸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性

A.多為雌雄同體B.蟲體兩側對稱C.有口吸盤和腹吸盤D.無消化道E.無體腔

84.吸蟲生活史的中間宿主必須有

A.食草類哺乳動物B.食肉類哺乳動物C.淡水螺D.淡水魚、蝦E.水生植物

85.常見的最小蠕蟲卵是

A.布氏姜片吸蟲卵B.華支睪吸蟲卵C.衛(wèi)氏并殖吸蟲卵D.斯氏貍殖吸蟲卵E.血吸蟲卵

86.華支睪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是

A.擬釘螺B.川卷螺C.釘螺D.紋沼螺E.扁卷螺

87.華支睪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是

A.赤豆螺B.水生植物C.石蟹D.淡水魚、蝦E.川卷螺

88.華支睪吸蟲感染人體的方式為

A.經口感染B.經媒介昆蟲叮咬C.經輸血感染D.經皮膚感染E.先天性感染

89.華支睪吸蟲的感染階段是

A,尾拗B.蟲卵C.囊拗D.毛蝴E.胞蝴

90.華支睪吸蟲的寄生部位是

A.小腸B.盲腸C.十二指腸D.肝膽管E.回盲部

91.以下哪項不是華支睪吸蟲的傳染源

A.病人B.帶蟲者C.淡水魚D.犬E.貓

92.華支睪吸蟲對宿重規(guī)定不很嚴格,表現在

A.可寄生在螺,也可寄生于魚、蝦B.所寄生的魚類繁多,涉及肉食魚和極小的非肉食魚C.

在我國南北方吃魚習慣不同,但均有人受染D.終宿主除外,還可寄生于肉食哺乳動物E.幼蟲

和成蟲所寄生的宿生范圍都較廣

93.華支睪吸蟲對人的危害重要是

A.肝臟損害B.肺臟損害C.胰腺炎D.腦損害E.小腸粘膜潰瘍

94.疑有華支睪吸蟲感染常用下列哪種方法進行診斷

A.腸檢膠囊法B.飽和鹽水浮聚法C.毛慟孵育法D.透明膠紙法E.改良加藤法

95.除糞便檢查外,華支睪吸蟲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尚有

A.嘔吐物查成蟲B.肛門拭子法C.間接血凝實驗D.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十二指腸引流法

96.常見的蠕蟲卵中最大的是

A.華支睪吸蟲卵B.衛(wèi)氏并殖吸蟲卵C.日本血吸蟲卵D.布氏姜片吸蟲卵E.斯氏貍殖吸蟲卵

97.布氏姜片吸蟲的感染階段是

A.蟲卵B.毛蝴C.囊拗D,尾拗E.胞蝴

98.布氏姜片吸蟲的中間宿主是

A.長角涵螺B.紋沼螺C.扁卷螺D.川卷螺E.釘螺

99.布氏姜片吸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發(fā)育過程是

A.毛拗一胞坳一雷拗一尾拗B.胞拗一雷坳一尾拗一囊慟C.毛拗一母胞拗一子胞蝴一尾蝴D.

毛蝴f母胞蝴一子胞坳f雷螺一尾物E.胞蜘一母雷蝴一子雷坳一尾蜘

100.具有布氏姜片吸蟲囊蜘的水生植物稱為

A.植物媒介B.第一中間宿主C.第二中間宿主D.保蟲宿主E,轉續(xù)宿主

101.人感染布氏姜片吸蟲的方式是

A.生食或半生食豬肉B.生食或半生食牛肉C.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蝦D.生食或半生食水生

植物E.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蛀

102.確診布氏姜片吸蟲病的依據是

A.腹痛、腹瀉B.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高C.有生食水生植物習慣D.糞便檢查發(fā)現蟲卵E.消

瘦、乏力、浮腫

103.生活史中只需一個中間宿主的是

A.華支睪吸蟲B.布氏姜片吸蟲C.衛(wèi)氏并殖吸蟲D.斯氏貍殖吸蟲E.以上都不是

104.某地生長有長角涵螺、蛀、鯨魚、菱角、扁卷螺,可選下列哪些寄生蟲病流行?

A.布氏姜片吸蟲病及衛(wèi)氏并殖吸蟲病B.布氏姜片吸蟲病及華支睪吸蟲病C.華支睪吸蟲病及

血吸蟲病D.華支睪吸蟲病及衛(wèi)氏并殖吸蟲病E.布氏姜片吸蟲病及血吸蟲病

105.以豬為重要保蟲宿主的寄生蟲有

A.溶組織內阿米巴B.藍氏賈第鞭毛蟲C.衛(wèi)氏并殖吸蟲D.布氏姜片吸蟲E.斯氏貍殖吸蟲

106.十二指腸引流檢查可提高哪些寄生蟲檢出率?

A.華支睪吸蟲和藍氏賈第鞭毛蟲B.華支睪吸蟲和溶組織內阿米巴

C.布氏姜片吸蟲和藍氏賈第鞭毛蟲D.布氏姜片吸蟲和剛地弓形蟲E.日本血吸蟲和溶組織

內阿米巴

107.可以引起肺部損害的寄生蟲重要有

A.衛(wèi)氏并殖吸蟲和卡氏肺抱子蟲B.華支睪吸蟲和剛地弓形蟲C.布氏姜片吸蟲和瘧原蟲D.日

本血吸蟲和杜氏利什曼原蟲E.衛(wèi)氏并殖吸蟲和藍氏賈第鞭毛蟲

108.可引起人體結腸粘膜潰瘍和臨床下痢癥狀的病原體

A.弓形蟲有性期B.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C.布氏姜片吸蟲蟲卵D.日本血吸蟲組織中蟲卵E.藍

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

109.吸蟲的受精過程一般可以是

A.自體受精B.異體受精C.自體及異體受精D.精子在外界停留后受精E.以上都不是

110.人是非正常宿主的吸蟲是

A.日本血吸蟲B.華支睪吸蟲C.衛(wèi)氏并殖吸蟲D.布氏姜片吸蟲E.斯氏貍殖吸蟲

"1.與醫(yī)學關系密切的節(jié)肢動物屬于

A.昆蟲綱與甲殼綱B.甲殼綱與蛛形綱C.蛛形綱與昆蟲綱D.唇足綱與昆蟲綱E.唇足綱

與倍足綱

112.昆蟲綱的重要形態(tài)特性是

A.蟲體長管形,由頭及若干形狀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頭部有觸角1對,體節(jié)除前3節(jié)外,

每節(jié)有足2對

B.蟲體分頭、胸、腹三部,有觸角I對,足3對,有翅或無翅

C.蟲體分頭胸部及腹部,或頭胸腹融合為一體,有足4對,無觸角,無翅

D.蟲體分頭胸部和腹部,有觸角2對,步足5對,多數種類水生

E.蟲體窄長,背腹扁,由頭及若干形狀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頭部有觸角I對。體節(jié)除后2

節(jié)外,每節(jié)有足1對。第1對足變形為毒爪

113.婢螭屬于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的A.昆蟲綱B.唇足綱C.甲殼綱D.蛛形綱E.倍足綱

114.溪蟹、姑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的

A.昆蟲綱B.唇足綱C.甲殼綱D.蛛形綱E.倍足綱

115.下列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不屬于昆蟲綱

A.蚤B.虱C.蠅D.恙蛾E.白蛉

116.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對人的危害涉及

A.吸血騷擾和毒害作用B.毒害作用和致敏作用C.致敏作用和寄生D.寄生和傳播疾病

E.直接危害和間接危害

117.蚤傳播鼠疫耶氏菌的方式屬

A.機械性傳播B.發(fā)育式C.繁殖式D.發(fā)育繁殖式E.經卵傳遞

118.蚊傳播瘧疾屬

A.機械性傳播B.發(fā)育式C.繁殖式D.發(fā)育繁殖式E.經卵傳遞

119.絲蟲幼蟲在蚊體內的發(fā)育屬

A.機械性傳播B.發(fā)育式C.繁殖式D.發(fā)育繁殖式E.經卵傳遞

120.蠅傳播腸道傳染病屬A.機械性傳播B.發(fā)育式C.繁殖式D.發(fā)育繁殖式E.經卵傳遞

判斷題

1.人體內所有的細胞均可以被寄生蟲寄生。2

2.寄生蟲病的傳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蟲的人和動物,因此,旋毛蟲病患者是重要的傳染源。

2

3.寄生蟲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腦、眼等部位的寄生,即稱為異位寄生。2

4.有的寄生蟲寄生在人體,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動物(涉及家畜和野生動物),人和動物體內

的寄生蟲可互為傳染來源,在人與脊椎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寄生蟲病叫人獸共患寄生蟲

病。1

5.旋毛蟲病和血吸蟲病均為人獸共患寄生蟲病。1

6.有些動物體內寄生的蠕蟲幼蟲侵人非正常宿主(涉及人體)內,發(fā)育受阻,不能發(fā)育為成

蟲,但可在人體或脊椎動物體內長期移行,破壞組織,引起疾病稱幼蟲移行癥1。

7.斯氏貍殖吸蟲可引起皮膚和內臟幼蟲移行癥。1

8.有些人雖然體內有寄生蟲寄生,但無臨床癥狀,而用常規(guī)的實驗診斷方法卻可檢出,并可

成為傳染的來源這些人稱為帶蟲者。1

9.有些人雖然體內有寄生蟲寄生,但無臨床癥狀,而用常規(guī)的實驗診斷方法卻可檢出,并可

成為傳染的來源這些人稱為傳染源2

10.帶蟲者是否出現癥狀與感染的蟲數、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和營養(yǎng)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1

11.帶蟲者是否出現癥狀與感染的蟲數、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和營養(yǎng)健康狀況等因素無關。2

12.異位寄生指有些寄生蟲在重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內寄生,并導致損傷。1

13.衛(wèi)氏并殖吸蟲重要寄生在肺,也可寄生在皮下和腦等部位。1

14.機會致病寄生蟲感染人體后,通常不出現臨床癥狀,1

15.機會致病寄生蟲感染人體后,通常不出現臨床癥狀,而用常規(guī)的實驗診斷方法又不易查

出病原體的一種寄生現象稱為隱性感染。1

16.健康人群中弓形蟲和卡氏肺抱子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1

17.機會致病寄生蟲是一些寄生蟲在宿主體內通常處在隱性感染狀態(tài),但當宿主免疫力低下

時,可出現異常增殖與致病力增強。1

18.所謂機會致病性寄生蟲病只是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時,寄生蟲侵入機體而

引起的疾病。1

19.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就營養(yǎng)、居住和利害關系來看,其中一種生物從中獲利、生存,而

另一種生物受到損害。獲利并生存的動物叫寄生蟲,受害的一方叫宿主。1

20.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就營養(yǎng)、居住和利害關系來看,其中一種生物從中獲利、生存,而

另一種生物受到損害。獲利并生存的動物叫宿主,受害的一方叫寄生蟲。2

21.寄生蟲通過奪取營養(yǎng)、攝取、消化和吸取宿主組織、機械性損害、有毒的代謝產物毒害

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等綜合作用損害宿主。1

22.保蟲宿主是人體寄生蟲病的重要傳染源,就人的動物源性感染來說,它們是一種貯藏所。

如感染血吸蟲的牛和鼠。1

23.寄生在人體內的某些寄生蟲,還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動物,這些動物是寄生蟲的正常宿主,

是人體寄生蟲病的重要傳染源,就人的動物源性感染來說,它們是一種貯藏所。1

24.寄生蟲侵人人體,并在體內能繼續(xù)發(fā)育或繁殖的階段叫感染階段。1

25.寄生蟲只有達成感染階段,才干感染人。1

26.生活史是指寄生蟲完畢一代的生長、發(fā)育、繁殖及宿主轉換的整個過程。1

27.寄生蟲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地方性,影響地方性流行的因素重要有:①自然因素②生物因素

和③社會因素1

28.寄生蟲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地方性,影響地方性流行的因素重要有:①生物因素②社會因

素和③個體因素2

29.人體感染蠕蟲.后可以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對再感染的童蟲有殺傷作用,但對

體內已寄生的成蟲無作用。體內無寄生蟲就無免疫力,這種現象稱為隨著免疫。1

30.禽類或獸類血吸蟲尾蝌侵人人體皮膚引起的皮膚變態(tài)反映性疾病。局部皮膚出現丘疹、

尊麻疹、瘙癢稱尾拗性皮炎1

31.蛔蟲病有多種并發(fā)癥,其中以血栓性靜脈炎最為嚴重。1

32.蛔蟲病之所以流行廣是由于其在宿主體內的壽命長,傳染源連續(xù)存在。1

33.蛔蟲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由于大量的幼蟲移行引起過敏性哮喘。2

34.燒蟲病檢出率較高的診斷方法是透明膠紙粘貼法。2

35.燒蟲病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飽和鹽水浮聚法。2

36.鉤蟲病最常用的診斷方法為沉淀孵化法。2

37.嬰兒鉤蟲病常因誤診而導致嚴重后果。1

38.鉤蟲病最常見的診斷方法是沉淀集卵法。2

39.人體感染鉤蟲后可以不出現臨床癥狀,因素也許是人體營養(yǎng)條件好、免疫力高或感染數

量少。2

40.鉤蟲病患者出現貧血的因素之一是骨髓造血功能克制。2

41.旋毛蟲病是危害嚴重的寄生蟲病,嬰兒感染常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現為柏油樣便,死亡

率較高。2

42.絲蟲成蟲寄生在淋巴系統(tǒng),可引起淋巴管炎,最終導致淋巴管阻塞,出現象皮腫。1

43.絲蟲的夜現周期性是指成蟲一般白天在肺血管內,而夜間出現在外周血。1

44.絲蟲的夜現周期性是指其成蟲白天滯留在肺血管內,夜間出現在外周血,運用這一特點

可進行診斷。1

45.淋巴絲蟲成蟲大量寄生在淋巴管導致淋巴管機械性的阻塞,直接導致象皮腫及乳糜尿。

1

46.絲蟲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的同時多伴有忽然發(fā)熱、寒戰(zhàn)、全身不適、頭痛、

乏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稱為絲蟲熱。1

47.肺吸蟲的致病重要由童蟲在組織器官內移行、竄擾和成蟲的寄生及異位寄生引起。1

48.肺吸蟲病所致肺外癥狀均由于幼蟲移行所致。1

49.日本血吸蟲成蟲寄生于門脈-腸系膜靜脈系統(tǒng),蟲體的代謝物、分泌物等可刺激機體引起

變態(tài)反映,這是晚期血吸蟲病肝、腸病變的基礎。1

50.所有血吸蟲的中間宿主均是釘螺。2

51.診斷血吸蟲病最常見有效的方法是檢測病人血中的IgM。2

52.日本血吸蟲病危害大的因素是其成蟲寄生在人體的靜脈血管內吸血并引起血管炎等一

系列病變。2

53.肝吸蟲的感染階段是囊拗,人只有食人含活囊蝴的淡水魚才被感染,其他階段即使進入

人體,也不能存活和建立感染。1

54.斯氏貍殖吸蟲侵入人體大多不能發(fā)育為成蟲而保持童蟲狀態(tài);并在人體內移行導致皮膚

和/或內臟幼蟲移行癥。1

55.斯氏貍殖吸蟲童蟲侵入不同的部位而使患者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胸膜炎、腦膿腫、

癲癇以及皮下包塊等。1

56.日本血吸蟲蟲卵沉積在門脈系統(tǒng)以外的組織、器官形成蟲卵肉芽腫引起的損害稱為異位

損害,所患的疾病稱為異位血吸蟲病。1

57.異位血吸蟲病常導致肺、腦的損害。1

58.異位血吸蟲病常導致心、肝的損害。2

59.囊蟲病可分為多個臨床類型,但以腦囊蟲病所致的癥狀最為常見,但癥狀較輕。2

60.豬囊尾蠅可以寄生于人體多個部位,以眼部寄生最為嚴重,可致盲。2

61.豬帶絳蟲病患者伴發(fā)囊蟲病的重要因素是自體感染(涉及自體內感染和自體外感染)和

異體感染。1

62.豬帶絳蟲對人體的重要危害是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2

63.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寄生于狼、犬體內,亦可寄生在人體,故其為人獸共患病。1

64.棘球物既可以寄生在人體肝臟等組織器官,又可以寄生在牛、羊等動物的內臟,因此牛羊

等動物是細粒棘球絳蟲的保蟲宿主。2

65.滋養(yǎng)體期是大多數原蟲的運動、攝食和增殖階段,通常與致病作用有關。1

66.原蟲對人體的致病作用之一是原蟲在人體內大量增殖,導致腔道阻塞。2

67.滋養(yǎng)體是原蟲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階段,在外界的抵抗力弱,不是原蟲的感染階段。2

原蟲:

68.溶組織內阿米巴是阿米巴原蟲中唯一致病的蟲種。2

69.糞便檢查找到四核的包囊,即可診斷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1

70.急性期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者的糞便中可以檢測到滋養(yǎng)體,在組織病灶中可以檢出包

囊。1

71.溶組織內阿米巴是寄生人體結腸的內阿米巴中唯一致病的蟲種。1

72.巨噬細胞內可寄生某些醫(yī)學原蟲。2

73.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侵人腸壁吞噬紅細胞和組織細胞,引起腸阿米巴病。1

74.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侵人血液吞噬紅細胞和組織細胞,引起腸阿米巴病。2

75.阿米巴病急性期表現腸壁組織壞死、潰瘍,病人出現腹疼、腹瀉、排粘液血便、次數多、

味極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1

76.阿米巴病慢性期由于組織破壞和愈合常同時存在,纖維組織增生明顯,使得腸壁增厚,形

成局部包塊一一阿米巴肉芽腫,病人腹瀉和便秘癥狀交替出現。1

77.阿米巴病慢性期組織愈合,纖維組織增生明顯,使得腸壁增厚,形成局部包塊一一阿米巴

肉芽腫,病人重要表現為便秘癥狀。2

78.腸外阿米巴病:重要有阿米巴肝膿腫和阿米巴肺膿腫。1

79.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在腸壁內侵入靜脈,隨血流到肝臟,大量繁殖并破壞溶解組織形成

肝膿腫。1

80.阿米巴肺膿腫多數是因肝膿腫內滋養(yǎng)體穿破橫膈、進入胸腔侵人肺而引起的,少數也可

因血循環(huán)播散而致。1

81.阿米巴肺膿腫是因血循環(huán)播散而致的。2

82.診斷黑熱病時,檢到抗黑熱病的抗體即可明確診斷。1

83.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是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貧血的最重要因素。1

84.瘧原蟲在肝細胞內的發(fā)育叫紅細胞外期。1

85.瘧原蟲在肝細胞外的發(fā)育叫紅細胞外期。2

86.人四種瘧原蟲在肝細胞內均進行裂體增殖,其發(fā)育時間因種而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