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_第1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_第2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_第3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_第4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6篇

通過精心準備的教案,為大家呈現一場豐富、有趣的授課,并積極激發(fā)你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一項田徑項目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一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說:“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p>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數據,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說教師板書。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厘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厘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一下誰走的路長(一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一樣多,經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你量出需要的數據,并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一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厘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一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一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于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去仔細發(fā)現,就會發(fā)現其中的奧妙。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2.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么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fā)現什么?(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請生匯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師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么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征,自建線段模型

(1)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么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師適時示范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么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系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題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huán)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匯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2.P45第3題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3.P45第4題

(1)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折痕,你發(fā)現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條線段)

(2)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折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CAI出現三個點,并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么圖形?

(3)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yè):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測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測量中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并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

(三)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四)統(tǒng)一長度單位。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板書:統(tǒng)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戳松厦娴娜鶊D,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制作認知沖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p>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二)認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厘米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厘米的長度作標準?!?/p>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p>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設計意圖:通過讀、估、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測量物體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當物體的左端不是對準0刻度時應該怎樣求物體的長度?!?/p>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計算用乘法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

3、培養(yǎng)學舌功能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課件:

教科書第44頁游樂場情景放大圖或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體會乘法乘法運算的意義

準備

1.出示游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里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fā)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里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新課

1.擺圖形游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F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63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并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③把乘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于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實踐應用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后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里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后,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課堂小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jié)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的知識。

質疑問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沒有新的發(fā)現?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2、讓學生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思想、轉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熟練正確用連寫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正確區(qū)分加、減法計算中的進位與退位。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先指導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完成練習五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并請個別學生說說有小括號兩題的運算順序。

3、筆算。

(1)回顧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五第7題。(分三組每組完成兩小題,3人板演,其余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評判這兩個同學做的好在哪里?錯在哪里?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0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加數變大(或變?。?,和也隨著變大(或變小);減數不變,被減數變大(或變小),差也隨著變大(或變?。?。

2、完成練習五第11題。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說題意:運算符號和數據都寫在箭頭的上面,結果要寫在方框內。(提醒:只要前面一個得數錯,后面的都要跟著錯。)

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3、完成練習五第12題。學生讀題說題意,教師引導完成一個斜行的3個數相加,其余的學生獨立完成。

匯報,歸納: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個數加起來,得數都相等,這就是神奇的九宮格。

4、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五第9題。

①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語言表述出來,講清楚是怎樣找到的。獨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別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13題。出示表格,學生根據表格了解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