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一地理2_第1頁
5.2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一地理2_第2頁
5.2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一地理2_第3頁
5.2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一地理2_第4頁
5.2土壤的形成課件高一地理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OILSOILSOILSOILSOILSOIL【課程標準】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土壤標本,說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01概念03土壤剖面02成土因素SOILSOILSOILSOILSOIL攜帶著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32分至2時07分之間,降落在內蒙古市四子王旗。月壤是土壤嗎?能種菜嗎?SOILSOILSOILSOILSOIL購物節(jié)大肆揮霍之后您的錢包還好嗎?手還在嗎?網(wǎng)絡上紛紛流傳著一個傳聞——從今天起要吃土了!SOILSOILSOILSOILSOIL在現(xiàn)實世界中,吃土并不只是一個網(wǎng)絡段子…SOILSOILSOILSOILSOIL海地貧民靠吃土充饑01概念SOILSOILSOILSOILSOIL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壤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協(xié)調水分、養(yǎng)分、溫度、空氣等營養(yǎng)條件,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①概念②作用空氣20﹪-30﹪水分20﹪-30﹪礦物質45﹪有機質5﹪礦物質是巖石風化后的礦物顆粒。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作物養(yǎng)分的重要來源。有機質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標志。(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等。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主要起分解有機質、礦物質的作用。)空氣和水分

兩者隨外界氣候條件此消彼長,并共同影響著土壤的熱量狀況。③組成02成土因素SOILSOILSOILSOILSOIL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因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等,人類活動在土壤形成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氣候地形生物時間成土母質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風化作用: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及生物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原地發(fā)生的破壞作用,稱為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結構疏松的風化物。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結構疏松的風化物。這些風化物逐步發(fā)育成土壤,故稱風化物為成土母質。一、成土母質固體基巖裂隙地下徑流風化基巖有機殘留物土壤微生物地表徑流空氣礦物顆粒水分生物種類增多降水淋溶進一步風化巖石風化破碎成土母質成土母質腐殖質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成土母質裸露巖石成土母質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風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蘚類生物地球自然土壤的形成過程成土母質是土壤的初始狀態(tài),在氣候與生物的長期作用下,成土母質逐漸轉變成可生長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氣候生物成土母質土壤區(qū)別:成土母質是風化產物,沒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聯(lián)系:成土母質是土壤的初始狀態(tài);成土母質在氣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2.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3.成土母質的物理性狀——土壤質地土壤不同粒級的礦物質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對比例稱為土壤質地。成土母質的粒度石礫——Gravel砂?!猄and粉粒——Silty黏?!狢lay土壤礦物質顆粒按粒徑大小可以分為石礫、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級的礦物質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對比例,稱為土壤質地按照質地可以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砂土砂土成分以沙粒占優(yōu)勢,大孔隙多,毛細管空隙少,通氣、透水性強,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機質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礫、粉粒、黏粒的比例適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優(yōu)點,不僅通氣、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強,是農業(yè)生產理想的土壤質地。黏土黏土成分中黏粒占優(yōu)勢,通氣,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強,而且有機質分解緩慢,易積累,保肥性能好,但質地黏重,不易與耕作。粒徑小粒徑大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呈白色而又細膩,又稱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鎮(zhèn)高嶺村而得名。質純的高嶺土呈潔白細膩、松軟土狀,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質;主要用于造紙、陶瓷和耐火材料高嶺土4.成土母質的化學成分成土母質化學成分堿性巖母質酸性巖母質鐵、鎂、錳、鈣含量高硅、鈉、鉀含量高化學元素養(yǎng)分土壤5.土壤顏色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基巖是紫色的,土壤也成紫色。你能解釋該現(xiàn)象嗎?紫色砂頁巖紫色土紫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繼承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豐富的磷、鉀成分,比較肥沃黑色土表示土壤腐殖質含量高,腐殖質含量減少則呈灰色黃色土表示土壤中是在黃土基礎上發(fā)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極易滲水紅色土由碳酸鹽類或含其他富鐵鋁氧化物的巖石在濕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土壤顏色Soilcolor白色表示土壤中鹽堿含量比較高有機質含量較低,水分較少(二)氣候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與強度。間接影響:氣候還通過影響巖石風化過程、外力地貌形態(tài)以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動等,間接地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fā)育。1.影響氣候的要素:氣溫,降水,風氣候直接影響:通過土壤與大氣之間不斷進行的水分和熱量交換,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與強度。黑龍江黑土黑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到內蒙古東部,這里夏季溫暖濕潤,草類生長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動較弱,土壤中有機質分解慢,并轉化成大量腐殖質累積于土體上部,形成土質肥沃的黑色土壤。氣候直接影響:通過土壤與大氣之間不斷進行的水分和熱量交換,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與強度。云南東川紅壤紅色土壤分布在南方,這里高溫多雨,土壤中礦物質的淋溶作用強烈,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貧瘠,氧化鐵等含量較高,所以土壤呈紅色。2.氣溫對土壤的影響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也就是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動。溫度高分解速率快,土壤積累的有機質少,土壤肥力較低;溫度低分解速率慢,土壤積累的有機質多,土壤肥力較高。溫度高溫度低通常情況下,溫度每增加10℃,化學反應速率平均增加1-2倍。溫度從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約增加7倍。整體熱帶地區(qū)土壤肥力較低,溫帶地區(qū)土壤肥力較高。2.氣溫對土壤的影響為什么我國東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區(qū)的土壤相對貧瘠?思維提升土壤肥力有機質含量生物氣候微生物活動影響分解速度枯枝落葉的數(shù)量影響決定重要指標地區(qū)氣候特點微生物分解速度森林枯枝落葉量耕地的有機質消耗東北地區(qū)南方地區(qū)慢快積累多積累少少(一年一熟)多(一年兩、三熟)冷濕濕熱總結: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規(guī)律主要通過降水的淋溶、侵蝕作用影響降水多地區(qū),淋溶作用、侵蝕作用強,土壤肥力較低。降水適中地區(qū),淋溶作用、侵蝕作用適中,土壤肥力較高。3.降水對土壤的影響將不同水熱組合下的土壤發(fā)育特點連線濕熱濕冷干熱干冷土壤發(fā)育較慢有機質積累少有利于有機質積累土壤發(fā)育較快;化學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黏粒比重高。生物循環(huán)示意圖綠色植物有選擇性的吸收母質、水體和大氣中的養(yǎng)分,并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質,然后以枯枝落葉和殘體的形式,將有機質再歸還地表??葜β淙~掉落地面分解有機質巖石風化礦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滲入土壤營養(yǎng)物質促進植物生長(三)生物(三)生物植物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殘體提供有機質通過對土體的攪動改變土壤結構和孔隙度動物殘體提供有機質對有機殘體進行分解、轉化以及合成腐殖質森林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低于草地這是因為草類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大量的地上莖葉和地下根系,提供相當數(shù)量的有機質;此外,草類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生物循環(huán)示意圖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也是最活躍的因素??葜β淙~掉落地面分解有機質巖石風化礦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滲入土壤營養(yǎng)物質促進植物生長(三)生物生物殘體為土壤提供有機質有機質在微生物、土壤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腐殖質植物吸收營養(yǎng)元素,儲存在生物體內并隨生物殘體分解釋放到土壤表層總結土壤微生物(細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機質轉化過程中較為活躍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與土壤有機質含量、熱量等要素呈正相關。如圖為“岷江上游河谷在土層0~10cm不同季節(jié)各類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圖”。完成1~2題。1.土壤微生物對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影響主要是A.通過新陳代謝,生成大量有機質B.將氮、磷等元素合成為有機質C.攪動土壤,改變土壤有機質分布D.分解轉化有機殘體,合成腐殖質D2.推測該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節(jié)及主要依據(jù)是A.春季有機質積累量最大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強C.秋季大量枯枝落葉進入土壤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C(四)地形1.海拔與土壤:2.坡度、坡向與土壤:陡坡: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率快,土壤薄緩坡: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率慢,土壤厚陽坡:接受太陽輻射能較多,溫度狀況較好,蒸發(fā)量相對較大,水分較差。陰坡:接受太陽輻射能較少,溫度較低,蒸發(fā)量相對較小,水分較好。坡度坡向在山區(qū),由于溫度、降水和濕度隨著地勢升高的垂直變化,土壤的組成成分(質地)和理化性質均發(fā)生顯著的垂直變化。AB??判斷A、B兩種土壤的位置,并說出依據(jù)。川西高山灌叢草甸土壤氮、磷組分含量大體呈現(xiàn)出高海拔地區(qū)高于低海拔地區(qū)的規(guī)律。土壤中的氮主要由植被對空氣中的氮的固定,隨后在土壤中分解累積而來。在高寒山地,陽坡的氮含量高于陰坡。土壤磷的分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磷主要來源于巖石風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從一開始就有固定的磷含量。據(jù)此完成3~4題。3.與陰坡相比,導致陽坡土壤氮含量較高的主要因素是A.溫度 B.水分

C.風速 D.坡度A4.下列關于土壤磷含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隨海拔升高,溫度降低,土壤中磷含量增加B.低海拔地區(qū)植被生長茂盛,對土壤中磷的消耗大C.高海拔地區(qū)巖石風化作用強,土壤含磷量大D.土壤水分增加,土壤中含磷量增加D(五)時間1、土壤發(fā)育時間越長,土壤層越厚,土層分化越明顯。2、在自然狀態(tài)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0年1000年(六)人類活動耕耘Ploughing灌溉Irrigation施肥Fertilize收獲Harvest改變土壤結構保水性、通氣性改變土壤水分溫度狀況剝奪歸還土壤的部分有機質改變土壤的營養(yǎng)元素組成南方水稻土北方黑壚土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狀,提高土壤生產能力,比如水稻土、黑壚土。鹽堿地水土流失不合理的改造——破壞土壤的結構與性狀,導致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鹽漬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2022·安徽馬鞍山模擬)蔬菜大棚土壤不同于普通田地土壤,它主要在人工控制下進行作業(yè)和調節(jié),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蔬菜大棚具有高溫、高濕、高蒸發(fā)量、無雨水淋洗、復種指數(shù)高、施肥量大等特點。如圖為“山東省壽光市王高鎮(zhèn)蔬菜大棚土壤有機質含量隨種植年限和深度的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5~6題。5.圖示王高鎮(zhèn)蔬菜大棚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特征是A.土層深度越深,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B.土層深度越深,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C.種植年限越長,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D.種植年限越長,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B6.蔬菜大棚種植的前期,圖示深度范圍淺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富集明顯快于深層的原因是①高溫高濕環(huán)境②雨水淋洗很少③復種指數(shù)較高④有機肥施用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人類活動不合理利用合理耕作經營收獲施肥灌溉耕作結構、保水性、通氣性水分、濕度狀況養(yǎng)分循環(huán)狀況營養(yǎng)元素組成、數(shù)量微生物活動水土流失沙漠化鹽堿化土壤退化耕作土壤土壤肥沃改變土壤總結人類活動時間生物成土母質土壤氣候、地形總結有機質來源最活躍海拔、坡向影響的水熱狀況巖石風化、淋溶作用、有機質分解土壤成分、養(yǎng)分,質地土壤是環(huán)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2020·1月浙江選考)如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圖”。完成7~8題。7.下列成土因素,比較活躍的是A.氣候和地形

B.氣候和生物C.母質和生物

D.地形和母質8.與陡坡相比,緩坡土壤肥力一般較高是因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機質積累多C.生物殘體分解快

D.礦物養(yǎng)分流失快BB2.土壤的性質及其影響因素土壤性質影響因素土壤含水量①“收”:大氣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②“支”:蒸發(fā)、植物吸收和蒸騰、水分滲漏和徑流(壤中流);③“儲”:最大儲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間大小制約土壤透氣性受土壤孔隙空間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響。①土質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氣性好(但水分不足時,植物會凋萎);②土質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氣性差(水分充足易導致空氣受到排擠,土壤溫度下降,透氣性減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最終取決于水、肥、氣、熱的協(xié)調程度。①“收”:外力搬運輸入;自身有機質、礦物質產出(巖石風化、生物分解);人類活動補充(施肥)等。②“支”: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徑流侵蝕;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等土壤酸堿度①母質:基性巖母質形成的土壤偏堿性;酸性巖母質形成的土壤偏酸性。②氣候:濕潤地區(qū)往往與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區(qū),淋溶弱,往往是中性或堿性土壤的分布區(qū)。③人類活動:增施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導致土壤酸性增強等土壤溫度①“收”:直接來源為太陽輻射。

②“支”:地面輻射、蒸發(fā)。③“調”:土壤含水量增加導致土壤溫度變化減小、人類活動(如覆蓋黑膜可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土壤溫度降低;覆蓋透明膜可減少地面輻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溫度)03土壤剖面土層厚、層次多或分層明顯,表明土壤發(fā)育程度高。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構造最為復雜。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二)特點(一)定義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縱剖面,由一些形態(tài)特征各異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層所構成。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三)土壤剖面土壤有機質是指各種形態(tài)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有機質含量越高,土的顏色越黑。土壤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殘體,其中高等植物為主要來源。有機質層(三)土壤剖面有機層腐殖質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含有腐殖質,色暗、疏松、透水性能良好,含有較多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作為評價土壤肥力、土壤分類的重要指標。腐殖質層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溶解于水的礦物質隨水的下滲向下運移,本層礦物質淋失,顏色較淺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如圖示意我國南方某處地層連續(xù)完整的自然黃土剖面。某研究團隊采集樣本,檢測其化學元素組成與含量,發(fā)現(xiàn)黃土、過渡性黃土、古土壤樣本的常量元素特征與黃土高原風積黃土高度相似。調查發(fā)現(xiàn),黃土一般位于流水沉積層之上。讀圖完成9~10題。9.鈉元素易淋溶遷移,檢測發(fā)現(xiàn)該剖面中古土壤層鈉含量最低,表明該層形成時A.植被發(fā)育差

B.鹽漬化顯著C.風力作用強 D.地表濕度大D10.剖面地層分布反映出古氣候A.相對穩(wěn)定,寒冷干燥

B.多次變化,濕潤期長C.多次變化,干旱期長

D.相對穩(wěn)定,溫暖濕潤C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上層土壤淋失的物質在此沉淀、積累,質地黏重、緊實,呈棕色或紅棕色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有機制含量低。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由于淀積作用形成的土層。較緊實,不易透水,鐵鋁鈣鎂富集。淀積層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疏松的風化碎屑物質土壤物質沉淀、積累的層次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有機制含量低。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地表巖石經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礦物養(yǎng)分元素的最初來源。成土母質層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堅硬的巖石風化碎屑物質土壤物質沉淀、積累的層次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有機制含量低。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發(fā)育的土壤。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從亞寒帶到熱帶均有廣泛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機質主要以地表枯枝落葉的形式進入土壤,因而腐殖質明顯地集中在土壤表層,向下突然減少。棕壤發(fā)育在溫帶落葉闊葉林下,剖面具有鮮棕色的淀積層,土層較厚,質地黏重,表層有機質含量高,自然肥力較高。紅壤發(fā)育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剖面呈均勻的土紅色,有機質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質少,質地較黏重,肥力較低。(四)森林土壤剖面:森林植被下發(fā)育的土壤紅色土壤主要在我國南方的紅壤和磚紅壤。這里屬于我國亞熱帶、熱帶的濕潤地區(qū),氣溫高,降水量大。我國南方高溫多雨,土壤中的礦物質在風化作用下分解徹底,易溶于水的礦物質幾乎全部消失,只剩下氧化鐵、鋁等礦物質殘留在土壤上層,形成紅壤。1.分布2.成因:3.特點:酸、黏、瘦紅壤和磚紅壤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發(fā)育的土壤。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溫帶和熱帶的大陸內部,我國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以西、長城以北、賀蘭山以東的廣大地區(qū)。由于氣候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顯的鈣積層,有機質主要以根系的形式進入土壤,腐殖質含量自表層向下逐漸減少。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發(fā)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層的土壤。黑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肥力高。表層疏松,通氣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結構良好,易于耕作。黑鈣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草原植被下發(fā)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質層,自然肥力較高,結構良好。(五)草原土壤剖面:草原植被下發(fā)育的土壤主要在我國東北平原到內蒙古高原東部,其中黑土區(qū)氣候更濕潤,黑鈣土在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qū),土壤剖面有一石灰富積的鈣積層。夏季溫暖濕潤,草類生長旺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動較弱,土壤中有機物分解慢,積累較多,所以土色較黑。1.分布2.成因:黑色土壤黑土和黑鈣土黑土:大量枯枝落葉經歷千百年后形成厚厚的腐殖質,黑土的有機質大約是黃土的10倍。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fā)芽黑土地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地分布區(qū):中國東北地區(qū)、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烏克蘭(1)中國的東北平原,黑土面積約103萬km2;(2)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平原,黑土地面積約120萬km2;(3)烏克蘭附近的烏克蘭大平原,黑土地面積約190萬km2。11.(2022·福建福州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黑土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廣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勢平緩遼闊的漫崗。黑土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腐殖質含量較高。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對黑土地的大規(guī)模開墾以及農業(yè)生產中頻繁翻耕,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耕作層下方形成一層緊實的“犁底層”(如圖),黑土肥力下降明顯。有專家建議,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護黑土。(1)說明東北地區(qū)黑土腐殖質含量較高的氣候原因。(4分)雨熱同期,植物生長量大;冬季冷濕(或溫度低),有機質分解慢。(2)分析東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為原因。(6分)坡地開墾(或者頻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連續(xù)(或長期)耕種,肥力消耗多;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或者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理化性質發(fā)生變化);(犁底層導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氣性和透水性)變差。(3)分析“少耕深松”對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4分)減少土壤表層擾動(或表層緊實),減輕肥力流失(或水土流失);深層疏松(或消除犁底層),增強土壤通透性(或透氣性和透水性)。3.土壤形成過程(2022·山東煙臺市模擬)2021年3月,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