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識整理_第1頁
歷史常識整理_第2頁
歷史常識整理_第3頁
歷史常識整理_第4頁
歷史常識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綜備考歷史常識重要知識點及練習題整理一、古人稱謂1、姓氏來源(已考)(2009年全國文綜卷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時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字,則孟孫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由此推論,司馬、司徒等姓氏應源自A.官名B.爵位C.謚號D.行業(yè)【答案】A【考點】本題考查古文化常識姓氏的起源?!窘馕觥款}干的意思:以國名為氏,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吳、秦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以居住地為姓,如東門、北郭等字,表示不同環(huán)境的居住地點。而對于司馬、司徒等字詞則屬于古代的官職,所以這些姓氏是以官職為氏。故本題選擇A項。(2009年全國文綜卷II,12)關(guān)于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謚,則文武成宣……氏于事,則巫乙匠陶?!庇纱祟愅?,王、侯、公孫等姓氏應源自A.族號B.邑名C.爵號D.官名【答案】C【考點】本題考查古文化常識,姓氏的起源。【解析】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0多種類別。那么,如題干所示:以國名為氏,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吳、秦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氏于謚,如文武、成宣等字,表示以謚號為氏;而對于王、侯、公孫等字詞都屬于對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稱,所以這些姓氏是以爵位為氏。故本題選擇C項。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大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姬、姜、姒、姚等。有的則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宋、吳、越、秦、楚、韓、趙、魏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其它來源方法略。2、謚號、廟號、尊號、年號(已考)(07年全國文綜)帝王謚號主要依據(jù)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答案】B【解析】這是一道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古代帝王的年號、謚號和廟號等的文化常識題。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謚號是帝王、諸侯與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zhì)的稱號。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叫廟號。該題的情景是新的,但分析能力強的考生可以根據(jù)題目本身材料提供的信息“帝王謚號主要依據(jù)其生前行為而議定”一句的提示,提煉核心信息“生前行為”,推斷出正確答案。怎么區(qū)分“廟號”和“謚號”: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謚號。但在歷史各階段習慣上的稱呼又有些不同。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稱“謚號”,如漢光武帝,魏武帝,隋煬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過在這期間,也有稱謚號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廟號是“玄宗”,謚號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這中間關(guān)鍵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稱為“唐明皇”)。明朝中葉后,帝王的稱號多數(shù)以年號來稱呼。如明朝末年皇帝朱由檢,人們都叫他“崇禎”,“崇禎”就是他的年號。到了清朝,皇帝也都以年號相稱,如康熙、乾隆、光緒等。例:《清高宗實錄》、“文景之治”、《永樂大典》三個專有名詞中的“高宗”“文景”“永樂”分別是A.謚號、年號、年號B.廟號、謚號、年號C.年號、尊號、廟號D.尊號、謚號、廟號3、年齡稱謂初度(小兒初生之時);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后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周晬(zuì,嬰兒周歲);孩提(2-3歲的兒童);齠齔(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幼學(小孩10歲);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歲(笄:jī,古代盤頭發(fā)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壽、耳順之年是六十歲;古稀、中壽、從心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花甲重開指一百二十歲;古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例:下面年齡稱謂中表示歲數(shù)最小的是:()A、豆蔻B、束發(fā)C、及芨D、垂髫4、兄弟排行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孟)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gòu)成男子字的全稱,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5、古人的名,字,號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后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guān)系,如宋代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后人熟知的6、雅稱、尊稱、婉稱、謙稱【雅稱】一種美稱。自家父母稱“椿萱”,他人母親稱“萱堂”,岳父母稱“泰山、泰水”,婦女稱“巾幗”,男子稱“須眉”,同學稱“同窗?!咀鸱Q】也叫敬稱。自家父母稱“高堂、雙親、膝下”,別家父母稱“令尊、令堂”,老師稱“恩師”,他家房居稱“尊府”。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婉稱】:家父母稱“家嚴、家慈”,去世父母稱“先父先嚴、先母先慈”,”?!局t稱】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古代帝王自稱“孤、寡”。古代官吏自稱“下官”。學生自稱“門生、受業(yè)、不才、小生、小可、晚生”等;自家父母為“家父、家母”。例1:在人與人交往中,禮貌稱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稱、謙稱、雅稱、婉稱”等書面語,下面屬于他人母親雅稱的是()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幗例2:在中國古代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地位獨尊。以下屬于對皇帝尊稱的是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zhuǎn)、②④⑤⑥二、記時方法1、紀時法一天之內(nèi)的紀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晚、暮、昏。太陽正中時稱日中,將近日中時稱隅中,太陽西斜稱日昃,太陽落山稱日入。西漢以后,開始用十二地支作為十二時辰的名稱,每個時辰恰好等于現(xiàn)代的兩小時(小時,即小時辰之意)。古代醫(yī)書里所說“隔二時服”,是指間隔兩個時辰,即四小時。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shù)紀時對應關(guān)系見附表。天色紀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紀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xiàn)代化紀時:23-1點1-3點3-5點5-7點7-9點9-11點11-13點13-15點15-17點17-19點19-21點21-23點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例:鐘鼓除了作為樂器,在古時也用來指時間?!肮摹笔侵窤.黑夜B.白天2、紀年法(1)年號紀年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規(guī)定:廣州是允許外商來華貿(mào)易的唯一口岸?!辈牧现械摹扒《辍辈捎玫募o年方法是()A、帝王紀年B、年號紀年C、干支紀年D、公元紀年(2)干支紀年(已考)例1:(2008年寧夏卷)中國古代用12種動物與“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組成十二生肖相傳唐玄宗因?qū)匐u而熱衷斗雞。唐玄宗出生之年應該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例2:(2008年海南卷,1)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zhàn)爭發(fā)生于1894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我國古代是用干支紀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名詞就是干支紀年。所謂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簡稱。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規(guī)則(單配單,雙配雙)可以搭配成60對,也就是一個甲子(60年),周而復始記錄時間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1.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歷年個位數(shù)是4的,天干為甲,個位數(shù)是5的,天干為乙,依此類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2.求地支的方法。用公歷年除以12,余數(shù)是4,地支是子,余數(shù)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是辛亥年(豬年),2005年是乙酉年(雞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例3:1900年庚子失敗后,清政府實行新政,教育制度也發(fā)生一些變化,期間,清政府通過了張之洞等人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學制”,按推算“癸卯學制”通過是在()A.公元1902年B.公元1904年C.公元1906年D.公元1908解析:根據(jù)推算是農(nóng)歷1903年,實際是公歷1904年1月。例4:農(nóng)歷的干支紀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紀年法應該指的是農(nóng)歷的()A.己丑年B.己未年C.戊戌年D.戊午年解析:干支紀年法六十年一輪回,1958年前的60年是1898年。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是戊戌年。故選:C例5、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種主要的紀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為名,如太甲、盤庚等,這反映出商代A.天干地支知識已經(jīng)在群眾中普及 B.王權(quán)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權(quán)神授”觀念的影響 D.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3)生肖紀年法(參見上表)例:“金豬去,玉鼠至,賀歲夜無眠;舉金樽,對玉闕,瑞雪似舞翩;家為天,人如仙,快樂走人間;眾親朋,闔家歡,新春福祿全!”這是2008年春節(jié)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豬”“鼠”與農(nóng)歷紀年相配。這源自()A.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B.中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文明C.中國原始的圖騰崇拜D.中國原始的自然崇拜解析: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游牧與農(nóng)耕兩種文化并重的產(chǎn)物。豬是農(nóng)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則是人們追求智慧的象征。故選:B(4)國號紀年法南京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為民國元年計算方法:民國△年為公元1911+△。如民國二十年為公元(1911+20=)1931年(5)公元紀年法現(xiàn)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所謂“耶穌出生”之年算起。耶穌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從這年起叫公元某年,雖然耶穌只是宗教傳說中的人物,但是這個紀年標志逐漸在全世界通用。根據(jù)公元紀年和中國歷史紀年對照換算,公元元年是我國西漢末年時期,因此西漢及西漢以前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前的年代,東漢及東漢以后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后的年代。世紀:每100年為一個世紀。年代:世紀中又以每10年為一個年代。如20世紀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世紀初和世紀末:世紀初即這個世紀的最初10年;世紀末即這個世紀的最后10年。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準確的時間范圍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說來這是個大概的時間范圍,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圍內(nèi),也可以超出這個界限。世紀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世紀的前30年為早期,世紀的最后30年為晚期,世紀的中間的為中期世紀的前期和后期:世紀的前50年為前期(或稱上半葉),世紀的后50年為后期(或稱下半葉)。例:中國象棋中“楚河漢界”的來歷與歷史上的“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關(guān)。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于A.公元前2世紀早期B.公元前2世紀晚期C.公元前3世紀早期D.公元前3世紀晚期3、二十四節(jié)氣我國古時通過觀象授時來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古人把黃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據(jù)太陽在黃道上這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實際上就是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上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將全年劃分為二十四個段落,包括立春、驚蟄等十二個“節(jié)”氣,雨水、春分等十二個“中”氣,統(tǒng)稱“二十四節(jié)氣”,以此來表示季節(jié)的更替和氣候的變化。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和順序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崩?:最早把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tǒng)一起來的歷法的制訂,應歸功于A.漢武帝B.僧一行C.沈括D.郭守敬解析:北宋科學家沈括(代表作《夢溪筆談》)提倡改革歷日制度,按節(jié)氣定月,以立春為元旦。沈括這種把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tǒng)一起來的歷日制度,稱為“十二氣歷”。故選:C例2:“清明后,谷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谷雨前,先種棉;谷雨后,種瓜豆”。下列關(guān)于這些諺語的說法正確的是: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兩個節(jié)氣②二十四節(jié)氣是北宋沈括制訂的③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科學性可言④這些諺語我國古代農(nóng)民對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總結(jié)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解析:二十四節(jié)氣在秦漢時期就已經(jīng)完全確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積累,有一定科學性。②③說法錯誤。故選:C例3: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最早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古人一直運用它來安排農(nóng)事。由此可以說明影響農(nóng)耕文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A.氣候條件B.地理環(huán)境C.地質(zhì)特點D.生產(chǎn)經(jīng)驗四、古代節(jié)日及有關(guān)習俗(1)春節(jié)春聯(lián)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春聯(lián),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國,興于明清,發(fā)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例1.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依據(jù)中國古代歷法把正月作為歲首。這一節(jié)日最早應起源于A.秦始皇時期B.漢武帝時期C.宋太祖時期D.唐太宗時期解析:西漢漢武帝時期,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故選B例2: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農(nóng)歷的歲首。中國古代歷法最早把正月作為歲首是()A.夏小正B.太初歷C.大衍歷D.授時歷例3: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痹娭兴鶎懙牧曀装l(fā)生在()A、元旦B、端午節(jié)C、春節(jié)D、中秋節(jié)例4:春聯(lián)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下列新中國成立以來某地農(nóng)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聯(lián),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①扎根農(nóng)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紅②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③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jīng)濟建設(shè)共展宏圖④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解析:①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有關(guān),②是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③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④與新中國成立有關(guān)。故選:B(2)元宵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月十五,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亦稱。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jié)。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3)社日農(nóng)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保?)上巳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jié)日。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nèi)容。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5)寒食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后,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以后演變?yōu)楹彻?jié)。每逢寒食節(jié),人們要禁火三日。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元鎮(zhèn)《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保?)清明例1:2008年,中國政府將清明節(jié)定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清明節(jié)原本是()A、紀念慶賀節(jié)日B、宗教祭祀節(jié)日C、歲時農(nóng)事節(jié)日D、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例2: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按農(nóng)歷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四月五日或六日。祭掃親人的墳墓是清明節(jié)的主要習俗。這種習俗的積極意義在于()A、懂得珍惜生命B、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精神C、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D、增強愛國愛家的意識解析:認真分析清明節(jié)掃墓習俗,可得出正確答案D。(7)端午例: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等。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等。上述材料不能說明端午節(jié)()A、是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故事發(fā)生的偶然產(chǎn)物B、積淀的是深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C、背后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D、是民族文化素質(zhì)在民俗心態(tài)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解析:由材料中端午節(jié)習俗和起源的多種說法,可知端午節(jié)是民族文化素質(zhì)在民俗心態(tài)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故事發(fā)生的偶然產(chǎn)物故選:A(8)乞巧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少女節(jié)或七夕。例:乞巧節(jié)”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A、對月穿針B、月下采摘C、烙巧果子D、包吉祥餃解析:認真分析題干“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結(jié)合所學“男耕女織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即可得出正確答案:A(9)中秋例1:《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辈牧厦枥L的最有可能是哪個時期人們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A.漢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引文出自《東京夢華錄》,北宋建立后將開封改名為東京,作為都城。根據(jù)北宋都城東京和夜市繁華等知識可判斷材料情景為宋朝。故選:C例2:據(j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那么,中秋節(jié)祭月的典禮可能起源于()A.先秦時期B.秦漢時期C.唐宋時期D.辛亥革命時期解析:中秋節(jié)祭月的典禮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產(chǎn)力相對低下的產(chǎn)物。選項所列四個時期,先秦時期生產(chǎn)力水平最為低下,人們的科學知識也比較貧乏。故選:A(10)重陽例: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從材料看,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主要寓意是人們()A.祈禱姻緣美滿B.祭祀先祖先人C.祝愿健康長壽D.期盼合家團圓解析:九在0至九這十個數(shù)字中是最大數(shù),九九重陽,又與“久久”同音,故重陽節(jié)有長久長壽的寓意。從材料中的“宜于長久”,也可分析出正確答案:C。(11)臘日臘是我國古代民間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qū)逐瘟疫。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后來也滲入臘日習俗。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12)除夕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里,擺上豐盛的菜肴,全家團聚吃“年飯”。人們往往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绷泓c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并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fā)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13)國慶節(jié)國慶節(jié),即國慶紀念日,是一個國家政治性最濃重的節(jié)日,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它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例:下列各國國慶日及其相關(guān)事件搭配不正確的是A.美國——7月4日——《獨立宣言》B.法國——7月16日——大革命爆發(fā)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顛北美法案》D.蘇聯(lián)——11月7日——十月革命解析:1789年7月14日,法國巴黎人民發(fā)動武裝起義,攻占巴士底獄。后來,7月14日被定為法國的國慶節(jié)。故選:B五、科舉考試(1)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2)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員。(3)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4)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其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贾羞M士就稱金榜題名。(5)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guī)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共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jīng)》(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看教材必修三朱熹),八股文的內(nèi)容,不許超出《四書》、《五經(jīng)》范圍,要模擬圣賢的口氣,傳達圣賢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發(fā)揮。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例1:與“金榜”有關(guān)的進士科、殿試、天子門生,分別開始于A.隋朝、唐朝、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答案:隋煬帝始設(shè)進士科,科舉制創(chuàng)立;唐朝武則天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北宋時,殿試成為定制,錄取權(quán)由皇帝直接掌握,進士及第者成為天子門生。故選D例2:明朝沿襲了前代的科舉取士制度,科舉考試的試卷命題范圍是()A.四書五經(jīng)B.時事政治C.詩賦D.算術(shù)、法律答案:明朝科舉考試規(guī)定只從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中命題,不許考生發(fā)揮個人見解,以達到嚴格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故選A例3:“連中三元”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這里的“三元”指A.秀才舉人進士B.狀元榜眼探花C.解元會元狀元D.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五、三綱五?!叭V五?!笔俏覈饨ㄉ鐣⒎ǖ闹笇枷搿!叭V”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guān)系。“五?!奔慈?、義、禮、智、信,是用以調(diào)整、規(guī)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guān)系的行為準則。例:西漢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崩碚?,后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基本的“道德準則”。從根本上看,這是因為它A.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的反映B.反映了勞動者人身地位的提高C.適應了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D.以人為本,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解析:“三綱五?!?,宣傳忠孝思想,嚴格等級秩序,規(guī)范了封建統(tǒng)治的各種關(guān)系,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控制人們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亂”的思想武器,從根本上適應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故選:C六、【三字經(jīng)】、【百家姓】《三字經(jīng)》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內(nèi)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度纸?jīng)》被譽為“蒙學之冠”,現(xià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例:《三字經(jīng)》中說到:“閹亂后,寇內(nèi)訌。闖逆變,神器終?!毕铝薪庾x不正確的是()A.明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不斷B.明朝中后期宦官專權(quán),統(tǒng)治黑暗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滅亡D.倭寇與沿海奸商勾結(jié),倭患愈演愈烈解析:題干中的“閹亂后,寇內(nèi)訌”是指明朝末年宦官專權(quán),政治黑暗,導致農(nóng)民起義。這里的“寇”是指李自成等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不是指“倭寇”,D解讀不正確。故選:D北宋初年錢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于誦讀和記憶,稱為《百家姓》?!栋偌倚铡肥俏覈糯餍袝r間最長,流傳地域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例:在宗法觀念盛行的社會,姓氏也有貴賤之分據(jù)《百家姓》中的排序“趙錢孫李”,“趙”姓并不是中國最大的姓氏卻排第一。由此可推斷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宋朝開國皇帝是趙匡胤,所以當時趙姓最尊貴,因而被排在第一位。故選:C七、【國旗】例:辛亥革命后,中國政權(quán)幾經(jīng)變化,其中所使用的國旗也發(fā)生了變化。下列屬于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使用的國旗是()解析: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采用五色旗作為國旗。故選:B八、【屆?任?位】美國總統(tǒng)的屆、任、位各自含義不同。據(jù)美國憲法,總統(tǒng)選舉四年一次。四年為一屆。如果總統(tǒng)任內(nèi)死亡或因故去職,未能滿任,另由他人接任,則繼任總統(tǒng)和前總統(tǒng)屬同一屆總統(tǒng)。例如,約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林頓?約翰遜接任,他們二人均為第44屆總統(tǒng)??偨y(tǒng)的“任”是就他的任職而言的。一個人如連續(xù)擔任幾屆總統(tǒng),仍被認為是一任。富蘭克林‘羅斯福就屬于這種情況,他1933年至1945年連任4屆總統(tǒng)。但一個人如先后擔任幾屆總統(tǒng),而不屬于連選連任,那么當選幾次就算幾任。格羅弗?克利失蘭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兩度入主白宮,因此算作兩任?!拔弧笔侵笓芜^總統(tǒng)的人數(shù)。美國自1789年開始舉行總統(tǒng)選舉至今,已先后有42人擔任過總統(tǒng)職務。2008年11月4日,貝拉克。奧巴馬當選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tǒng)。他將于2009年1月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56屆、第44任和第43位總統(tǒng)。例1: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被美國人民譽為“戰(zhàn)爭時期第一人,和平時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的最主要貢獻是A.擔任大陸軍總司令B.領(lǐng)導美國人民贏得了民族的獨立C.起草《獨立宣言》D.當選美國總統(tǒng),成立第一屆聯(lián)邦政府解析:關(guān)鍵詞是“獨立戰(zhàn)爭”“最主要貢獻”。領(lǐng)導美國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tǒng)治,贏得民族獨立,是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的最主要貢獻。A、C從屬于B。題干時間是“獨立戰(zhàn)爭中”,D是獨立戰(zhàn)爭后,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2:20世紀30年代,美國第32任總統(tǒng)說:“我們美國正在打一場偉大而成功的戰(zhàn)爭。這不僅是一種反對匱乏、貧窮與經(jīng)濟不景氣的戰(zhàn)爭,而且是一種爭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戰(zhàn)爭。我們正為挽救一種偉大而珍貴的政府形式而戰(zhàn)。既是為我們自己,也是為全世界?!边@位美國總統(tǒng)是A.胡佛B(yǎng).杜魯門C.羅斯福D.里根解析:由時間“20世紀30年代”和材料內(nèi)容可知,當時羅斯福正在推行新政,以應對空前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故選:C九、【瓷器知識考查賞析】瓷器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部門,是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品種之一。近幾年高考對瓷器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解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粉彩瓷器的相關(guān)知識;區(qū)別青瓷與必色瓷、青花瓷與彩瓷;理解唐三彩對后代彩瓷的生產(chǎn)所起的作用。從近年高考情況來看,對瓷器的考查力度越來越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例1.傳統(tǒng)文化是現(xiàn)代流行文化的重要靈感源泉。《青花瓷》這首歌在同學們中間廣為傳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zhuǎn)淡”“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傳神地表達了青花瓷的特點。下列關(guān)于青花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青花瓷的出現(xiàn)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燒制成功,使瓷器與書畫的結(jié)合更為緊密C、青花瓷是一種彩瓷,景德鎮(zhèn)是其重要產(chǎn)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內(nèi)的瓷器大量銷往海外【解析】我國唐代就已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tǒng),而青花瓷在元朝時期才出現(xiàn),所以A不對。青花瓷器,釉下青花,發(fā)色穩(wěn)定,而且藍色淡雅,所以青花的紋飾一般都是一些歷史典故的畫、詩,B項的說法吻合青花瓷的特點。青花的出現(xiàn)確立了景德鎮(zhèn)瓷都的地位,所以C也是對的;元以后,出現(xiàn)大量的外銷瓷,以明清為盛,D項的說法也正確。所以答案為A項。例2.在我國南海某處打撈出來的古代沉船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白瓷、青瓷、粉彩瓷器。據(jù)此判斷這起沉船事件最早可能發(fā)生在()A、漢朝B、唐朝C、宋朝D、清朝【解析】解答此題先要判斷這幾種瓷器再現(xiàn)于何時,關(guān)鍵是能判定最晚出現(xiàn)的是哪種瓷器,白瓷和青瓷在南北朝時期已大量出現(xiàn),而粉彩瓷器則始現(xiàn)于康熙晚年。所以此沉船的時間最早是清朝,答案應該為D項。例3、有個時期臺灣與之間的物資流通關(guān)系是:將臺灣生產(chǎn)的稻米、運至大陸販賣,并將日本、歐洲運至臺灣的白銀轉(zhuǎn)至大陸,購入絲綢、瓷器后、再轉(zhuǎn)售到日本、歐洲各地。這最可能是哪個時期的貿(mào)易情況()A、荷蘭殖民時期B、嘉靖年間C、清初雍乾時期D、甲午戰(zhàn)爭之后【解析】從貿(mào)易網(wǎng)絡來看,涵蓋臺灣、大陸、日本、歐洲。從貿(mào)易商品來看,包括稻米、絲綢、瓷器,結(jié)合明清時期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嘉靖年間的倭寇之患,甲午戰(zhàn)爭之后日本對臺灣的占領(lǐng),這貿(mào)易狀況不可能出現(xiàn)于嘉靖年間、清初雍乾時期、甲午戰(zhàn)爭之后,只可能是17世紀的荷蘭殖民時期。因此答案為A項。五、避諱方法避諱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在封建社會,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讀音,不能直呼、直書其名,要采用某種方法加以回避,這叫做“避諱”。避諱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即改字、空字和缺筆。1、改字法:凡遇到需要避諱的字,就改用與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稱為諱字,改用的字稱為避諱字。如:①《漢書》“邦”→“國”。為避漢高祖劉邦之諱。②《太素》“太淵穴”→“太泉穴”。為避唐高祖李淵諱。2、空字:凡遇到需要避諱的字,則空其字而不寫,或用空圍“□”、“某”、“諱”來代替,叫做空字法。如:陶弘景→陶景《新修本草》卷十七《葡萄》:“陶景言用藤汁為酒,謬矣?!边@是避唐高宗太子李弘名諱而刪去“弘”字?!妒酚?孝文本紀》“子某最長,請建以為太子”,其中“某”指“啟”,諱以景帝劉啟之名。3、缺筆凡遇到需要避諱的字,就在原字基礎(chǔ)上缺漏筆畫,多為最后的一二筆,叫做缺筆法。例1:嫦娥本名姮娥,西漢時,漢文帝名劉姮,為避帝諱改名為嫦娥。這件事情反映出()A、避諱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B、皇帝權(quán)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無上D、百姓對漢文帝的尊敬例2:中國古代有避諱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時,必須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項屬于這種情況的是A.漢初改“相邦”為“相國”B.唐初改“內(nèi)史省”為“中書省”C.北宋初改“昌南鎮(zhèn)”為“景德鎮(zhèn)”D.明初改“大都”為“北平”解析漢朝開國皇帝是劉邦,改“相邦”為“相國”就是為了避諱劉邦的名字故選:A(四)度量衡中國很早就有度量衡制度。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頒布了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令,以后為歷代社會所沿用。度量衡是度、量、衡的合稱。度指長度。量指容量。衡指重量。1、度基本單位是尺。常用的“五度”:引、丈、尺、寸、分。(《漢書?律歷志》)進制: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其他古單位:仞、尋(均等于8尺)。厘(1/10分)、毫(1/10厘)、絲(1/10毫,宋前作秒)、忽(1/10絲)。2、量基本單位是升。常用的“五量”:斛、斗、升、合、龠。(《漢書?律歷志》)進制:1斛=10斗(宋后改為5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其他古單位:石,本為重量單位,120斤,秦漢后作為容量單位,與斛相等(1石=1斛)。勺(1/10合),撮(1/10勺)。注:斛(h胡),合(gě葛),龠(yu月),石(dn旦)3、衡基本單位是斤。常用的“五權(quán)”:石、鈞、斤、兩、銖。(《漢書?律歷志》)進制: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宋代以后為:石、鈞、斤、兩、錢、分、厘、毫。其進制:1兩=10錢,1錢=10分,1分=10厘,1厘=10毫。其他古單位:圭、絫(lěi壘),均為1/10銖。粟、黍,(shǔ暑)均為1/100銖。宋以前的“分”為1/4兩,即2.5錢。鎰(y益)為20兩。錙(zī資)為6銖。注:石,古均讀為sh,今作重量單位仍讀sh,作容量單位讀dn。(五)地理方位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已考)例:(2008年全國文綜卷I,12)中國古代地名中的“陰”“陽”往往體現(xiàn)了該地與相鄰山、水的關(guān)系。“陰”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3、河:黃河。

江:長江4、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5、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6、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7、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8、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9、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10、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11、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12、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13、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14、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15、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16、重要城鎮(zhèn)名,古今對照。(查查朝代)北京:薊城、燕都、燕京、神京、大都、北平、順天府。(查查朝代)蘇州:姑蘇成都:錦官城南京:金陵、建業(yè)、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開封:大梁、汴梁、東京。(查查朝代)杭州:臨安、武林、錢塘。例1:在學史過程中,經(jīng)常碰到“關(guān)東”、“關(guān)中”、“西洋”等一些歷史地理概念。下列選項中屬同一歷史地理概念的是()①《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②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雹邸冻啾谥畱?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盇、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nèi)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qū)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qū)稱作江東?!窘蟆考唇瓥|?!窘怼块L江以南地區(qū)?!窘稀块L江以南的總稱。故選:A例2:下列詩文中含有“天下”、“全國”之意的是()①司馬光《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雹凇栋⒎繉m賦》:“六王畢,四?!!雹劾畎住豆棚L》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例3:南京在歷史上其稱謂變化頻繁。下列詩文中含有“南京”別稱的是()①《柳敬亭傳》:“嘗奉命至金陵?!雹凇恫∶佛^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雹邸睹坊◣X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雹堋端兔虾迫恢畯V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例4:“楚河”和“漢界”在今天的哪個?。浚ǎ?/p>

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解析:楚河漢界”是指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fā)了“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F(xiàn)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故選:B(七)文史典籍1、諸子散文:《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等。例1:宋代開國宰相趙普說自己憑借半部書就能治理天下,他說的是哪部書?A、《春秋》B、《大學》

C、《論語》D、《道德經(jīng)》例2:《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A、忠義B、孝悌例3:下列儒家經(jīng)典,不是由孔子編訂、整理的是A.《詩》B.《書》C.《論語》D.《春秋》2、風騷(結(jié)合教材必修)《詩經(jīng)》和《楚辭》的并稱。《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離騷》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3、四書五經(jīng)(結(jié)合教材必修三朱熹)例:【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jīng)典的簡稱)是儒家經(jīng)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論語》作為封建社會正統(tǒng)教育的必讀書目始于()A.漢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六經(jīng)指的是六部儒家經(jīng)典,即在“五經(jīng)”外,另加《樂經(jīng)》?!傲?jīng)”也稱“六藝”,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jīng)”。5、《左傳》《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6、《戰(zhàn)國策》國別體史書,是戰(zhàn)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系西漢劉向編訂。7、《史記》《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8、《漢書》漢書又稱前漢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撰,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9、《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例1:《資治通鑒》是一部對后代影響深遠的歷史著作。以下關(guān)于《資治通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它A.是一部編年體斷代史B.敘述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時期的歷史C.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D.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解析:《資治通鑒》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時期的歷史,屬于編年體通史,不是斷代史。故選:A例2:【資治通鑒】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該書取材廣泛,除歷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實錄、譜牒、行狀、文集等三百余種剪裁精審,嚴謹清晰,功力極深,是一部對后代產(chǎn)生很深影響的編年體通史。以下對【資治通鑒】說法正確的是()A.是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B.經(jīng)過皇帝欽定,為正史之作C.是按照時間順序編寫的D.取材廣泛,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內(nèi)容都非常翔實10、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全書總計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常以之代稱中國歷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斷代史。例1:“二十四史”從哪本史書開始,到哪部史書結(jié)束?()

A、《史記》到《明史》B、《漢書》到《元史》例2: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是中國古代正史的代表。對其認識正確的是A.都是紀傳體史書B.都是斷代史史書C.涵蓋了整個中國古代史D.都是官修史書11、史書編寫方式分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三種。(1)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chuàng)。《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2)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后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鑒》。(3)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這種體裁在南宋時才出現(xiàn),如《通鑒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例:史書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紀傳體史書的特征是A.以事件為中心B.以人物為中心C.以年代為中心D.以制度為中心八、圖書的分類1、經(jīng)史子集分類方法●經(jīng):包括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學十三經(jīng):《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jīng)》、《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專門研究經(jīng)類的學問,成為經(jīng)學。●史: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地理和典章制度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十五類?!褡樱喊ㄖT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nóng)家、醫(yī)家、天文算法、術(shù)數(shù)、藝術(shù)、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集:包括歷代作家個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詩文評、詩詞五類。例1:我國古代圖書分類,始于晉。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史:指各種體裁的史學著作;子:指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學、醫(yī)學等著作;集:泛指詩詞文賦專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閱墨子的光學八條等方面的論述應該查閱()A、經(jīng)部B、史部C、子部D、集部例2:“經(jīng)史子集”是我國古代讀書人對經(jīng)典的分類法。古代圖書嚴格按照此種分類法編撰的是A.“四書五經(jīng)”B.《永樂大典》C.《四庫全書》D.《古今圖書集成》2、類書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一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于一書的綜合類和專收一門資料的??祁悆煞N。編輯方式,一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F(xiàn)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其價值:一為保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钡浼z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3、叢書按一定的目的,在——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匯編于一體的——種集群式圖書,叫叢書,又稱叢刊、叢刻或匯刻等。形式有綜合型、專門型兩類。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綜合性叢書,是清代乾隆年簡編的《四庫全書》,收編古籍達三干四百六十一種,其中有不少罕見的舊刻和舊鈔本。叢書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見難得的重要圖書文獻,對保存、流傳、???/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