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1頁
醉翁亭記(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2頁
醉翁亭記(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3頁
醉翁亭記(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4頁
醉翁亭記(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醉翁亭記

(-)(2022?云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粵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尊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

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遹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贍

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⑧。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

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節(jié)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注釋】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③漢沔:漢江、沔江,③浸灌:

水勢浩大。⑥清河:張懷民的家鄉(xiāng)。⑦齊安:即黃州。③闔:閉,意為天陰。

1.(D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菖不在酒

③漉居齊安

④以覽觀江流之勝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3)【甲】文中”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這兩次問答在選段中的作用是

什么?

(4)【甲】【乙】兩文中的所寫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1.(D像鳥張開翅膀情趣貶官美景

(2)①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②景物變化很快,令人驚心駭目,不能長久地

欣賞。

(3)這兩個句子自問自答,交代了醉翁亭的來歷。

(4)【甲】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風(fēng)光,抒發(fā)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情懷?!疽摇课拿鑼懣煸胀さ男燮婢吧?/p>

抒發(fā)了作者不以貶謫為懷、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解析】

L(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

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翼:像鳥張開翅膀。

②句意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③句意為: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謫:貶官。

④句意為: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勝:美景。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訶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重點詞語有:

①得,領(lǐng)會。寓,寄托。

②倏忽,一瞬間。動,使……驚動。駭,使……驚駭。久視,長久地欣賞。

(3)本題考查句子理解?!白魍ふ哒l?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意思是:建造這亭子的

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這兩個句子自問

自答,交代了醉翁亭的來歷。

(4)本題考杳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從“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第2頁共39頁

可知【甲】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風(fēng)光,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等語句再聯(lián)系后文主旨“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等內(nèi)容可知,歐陽修之

樂是游覽、領(lǐng)悟山水的樂趣和與看到百姓的快樂而快樂的與民同樂,所以,【甲】文寫景是為抒發(fā)作者與民

同樂的情懷。從【乙】文"其流奔放肆大……””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

以為‘快哉’者也”等語句可知,在快哉亭上能見到的讓人感到愉快歡樂的長江美景。聯(lián)系“清河張君夢

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笨芍獜垑舻帽毁H官后居住在齊安,他在房舍的西

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勝景的,他在被貶時以賞景排遣郁悶,這種不悲觀,不厭世的心胸是

何等曠達?所以【乙】文描寫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發(fā)J'作者不以貶謫為懷、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麗的,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

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

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

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

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長江出了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江、沔江匯

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

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0

在亭子里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涌,風(fēng)云變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來往出沒;

在夜間,魚龍在亭卜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很快,令人驚心駭目,不能長久地欣賞??梢栽谕ぶ械?/p>

幾旁席上賞玩這些景色,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原因。

(二)(2022?湖南懷化?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文】

醉翁亭記(節(jié)選)

歐陽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第3頁共39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第4頁共39頁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文】

醒心亭記(節(jié)選)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Q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②豐樂

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

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

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

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①涯:水邊的陸地。②直:直接,徑直。③君:君主,皇帝。

2.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云歸而巖穴喉

(2)樹林陰劈

(3)杓亭日“醒心”

(4)吸醉且勞矣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5.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唧的一項是

第4頁共39頁

A.甲文第一段先寫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的感慨。

B.甲文第二段層次清晰,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景。

C.乙文中“醒心亭”為曾鞏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韓愈的《北湖》一詩。

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6.曾鞏說:“公之作樂,吾能言之。”請聯(lián)系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分析“公之作樂”的內(nèi)涵。

【答案】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

3.(1)暝:昏暗。(2)翳:遮蔽。(3)構(gòu):建筑。(4)或:有時。

4.(1)野花開了,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2)啊,這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

5.C

6.與民同樂

【解析】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句意為:所見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繚亂,所聽到的泉

聲使人為之一振。于是心胸頓覺清爽、灑脫而酒醒?!笆鼓啃潞跗渌谩奔嬲Z短語,應(yīng)在“睹”后停頓;

“耳新乎其所聞”主謂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聞”后停頓;因此,斷句為: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

灑然而醒。

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云聚攏過來,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

(2)句意為:樹林茂密陰蔽。翳:遮蔽;

(3)句意為:建造了一個叫“醒心”的亭子。構(gòu):建筑;

(4)句意為:有時喝醉而且疲勞的時候。或:有時。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

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第5頁共39頁

(1)重點詞語:芳:香花。發(fā):開放。佳木:好的樹木?秀:植物開花、結(jié)實。繁陰:一片濃密的樹

蔭。

(2)重點詞語:噫:啊。其:指歐陽修??桑嚎梢?。謂:稱得上。善:擅長。取樂:尋找快樂。于:

從。

5.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C.理解不正確。根據(jù)【乙文】“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日'醒心',使鞏記之”可

知,醒心亭為歐陽修所建,曾鞏只是寫了一篇“記”,而非“曾鞏所建”。故選C。

6.本題考查語句理解。

根據(jù)【甲文】“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歐陽修是與民同樂;

根據(jù)【乙文】“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可知,歐陽修并非把

“醒心亭”當(dāng)做樂趣,而是又所寄托;結(jié)合“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手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

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天下太平,一片祥和景象,聯(lián)系【甲文】“與民同樂”主

題,可知【乙文】也有這層意思。

【參考譯文】

【甲文】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散去,云聚攏過來,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間

早晚的景象。野花開了,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

霜色潔白,水面低落下去,石頭裸露出來,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那樂趣也是沒有窮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yīng)答,老老小小,來

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

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在舉行酒宴。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射

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

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落到山頂,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隨著。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

那是因為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在快樂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只知道

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賓客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

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乙文】

第6頁共39頁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邊,歐陽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個名叫“豐樂”的亭子,并親

自作記,以表明這個名稱的由來。不久以后,又在豐樂亭的東面幾百步,找到一個山勢較高的地方,建造

了一個叫“醒心”的亭子,讓我作記。

每逢歐陽公與州里的賓客們到這里游覽,就肯定要到豐樂亭喝酒。有時喝醉而且疲勞的時候,就一定

要登上醒心亭眺望。來看那里群山環(huán)抱、云霧相生、曠野無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見到的美景使人

眼花繚亂,所聽到的泉聲使人為之一振。于是心胸頓覺清爽、灑脫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

根據(jù)這個緣故給亭命名為“醒心亭”,是取自韓退之的《北湖》詩。啊,這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于在山水

之間尋找快樂,又用所見到的美景來給它命名吧,這就更有水平了。

盡管這樣,我是能夠說出歐陽公真正的快樂的。我們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無為清靜;我們的百姓在

卜豐衣足食,心無不滿;天下的學(xué)者都能成為良材.;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以及鳥獸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這

才是歐陽公真正的快樂??!一個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會是歐陽公的快樂所在呢?他只不過是在這里

寄托他的感想?。?/p>

宋仁宗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三)(2022?湖北荊州?中考真題)古詩文聯(lián)讀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第7頁共39頁

游瑯哪山記

第8頁共39頁

宋濂

自驛西南出,過平皋約三里所,望豐山盤亙雄偉出瑯珊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

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歐陽公修所發(fā)。泉上十余步即豐樂亭,直豐樂亭之東數(shù)百步,即醒心亭。由

亭曲轉(zhuǎn)而西入天寧寺。今皆廢,惟涼煙白草I而已。濂聞其語,為悵然者久之。

復(fù)西行約三里許,有泉瀉出于兩山之間,分流而下,曰讓泉,潺潺清澈,可鑒毛發(fā)。傍岸有亭日“漸

入佳境”,今已廢,惟四大字勒崖石間。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亭久廢,名人石刻頗夥②,兵后?焚

煉為堊盡。亭后四賢堂,亦廢。亭側(cè)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

六寸,手掬飲之,溫。

(選自《歷代山水游記選》,有刪節(jié))

注釋:①(涼煙白草)蒼涼的煙霧荒草。②(頗夥)非常多。③(兵后)戰(zhàn)亂后。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望西都,意躊躇(躊躇)志得意滿的樣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C.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D.樹林陰翳(翳)遮蓋

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發(fā)而幽香

C.行者休于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遺德

9.下面對《山坡羊?撞關(guān)懷古》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一“用豕”,—也、.“奴”,群山若動,大河有情,作者賦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強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寫黃河,內(nèi)寫華山,生動表現(xiàn)潼關(guān)一帶雄奇險要的地理位置。

C.—.“望”—.“章”,前寫動作,后寫心緒,表現(xiàn)作者對前朝的懷念和對現(xiàn)實的失望。

D.一“興”一“亡”,詞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會顛撲不破的興亡之理。

10.下面對《醉翁亭記》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從全景到遠景,再逐層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滿尋幽覽勝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鳥之樂烘托眾人之樂,眾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最后落腳到山水之樂。

C.文章大量語句用''也”字做句尾,讀來頓覺嘴上有醉意,臉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第8頁共39頁

D.以一“樂”字貫穿全篇,表達隨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11.下面對《游瑯珊山記》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宋濂一行按當(dāng)?shù)厝酥敢?,先游豐樂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賞讓泉風(fēng)景。

B.作者記游的是歷經(jīng)元末戰(zhàn)亂之后的瑯哪山風(fēng)景,故所見皆衰草涼煙、斷壁殘垣。

C.文中寫自然風(fēng)光往往雄奇清絕,寫人文風(fēng)景則傾覆焚毀,兩相比較令人悵惘嘆息。

D.選段以游蹤為線,或遠跳,或問路,或照清影,或賞題刻,或飲清泉,游興頗濃。

12.用“/”給《游瑯珊山記》中劃線部分斷句(限三處)

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答案】7.A

12.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

13.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理解。A.躊躇:想得很多,心里不安或猶豫不定。此處意為陷入思索之中。故

本題考查詞的意義和用法。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無實際意義;

B.都是連詞,表并列;

C.……的人/……者……也,表判斷;

D.介詞,用/連詞,來,表目的;

故選B,

第9頁共39頁

9.本題考查對《山坡羊?撞關(guān)懷古》的賞析。

C.“望西都,意躊躇”中的“西都”即長安,引起懷古之興,“意躊躇”寫出了作者看到長安從繁盛

到荒涼的滄桑巨變,不由感慨橫生。一“望”一“意”,前寫動作,后寫心緒,抒發(fā)了作者的歷史興亡之

感。而非對前朝的懷念和對現(xiàn)實的失望。故選C。

10.本題考查對《醉翁亭記》賞析。

B.末段抒情以禽鳥之樂烘托眾人之樂,眾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突出太守與民同樂。

故選B,

11.本題考查對《游瑯珊山記》理解。

A.宋濂一行按當(dāng)?shù)厝酥敢?,先游豐樂亭、醒心亭,再到天寧寺,然后欣賞讓泉,最后游醉翁亭。故選A。

1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為:有一根石欄桿壓在上面,石欄桿下還壓著一塊大石頭,大石頭中間有一個小孔讓泉水通過,

直徑大約五六寸。

所以,斷句為: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

1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漢語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注意重點詞:“從”,跟從;第一個“樂”指快樂;第二個“樂”是意動用法,以……為樂;第三個

“樂”是快樂;“而”表轉(zhuǎn)折,但是。

【參考譯文】

《游瑯哪山記》從滁州驛向西南出發(fā),經(jīng)過平皋后大約三里左右,遠遠望見豐山連綿雄偉,超出瑯珊

諸峰。當(dāng)?shù)厝酥钢f:山下有深幽的山谷,地形低洼,四面都是山,中間有一處紫微泉,是宋朝時,歐陽

修先生主持挖掘的。紫微泉往上十多步就是豐樂亭,豐樂亭往東幾百步就是醒心亭。從醒心亭拐彎向西就

可以進入天寧寺?,F(xiàn)在全都廢棄了,只有蒼涼的煙霧荒草罷了。我聽了他的話,為此惆悵了許久。

又向西走了大約三里左右,有泉水從兩山之間流瀉出來,分成了幾條水道,叫做讓泉。流水潺潺,非

常清澈,能夠照見人的頭發(fā)??恐哆呌幸粋€亭子叫“漸入佳境”,現(xiàn)在己經(jīng)廢棄了,只剩下四個大大的

字在崖石上刻著。沿著溪流經(jīng)過薛老橋,就到了醉翁亭。醉翁亭早就荒廢了,名人石刻非常多,但是戰(zhàn)亂

后焚燒成了白土,幾乎沒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賢堂,也廢棄了。醉翁亭旁邊有一處玻璃泉,又叫做六一泉,

有一根石欄桿壓在上面,石欄桿下還壓著一塊大石頭,大石頭中間有一個小孔讓泉水通過,直徑大約五六

寸,用手捧水喝,溫的。

第10頁共39頁

(四)(2022?海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

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敬綠潭,回清倒影,學(xué)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淋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1|負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咽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就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4.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素湍綠潭(duan)B.飛游其間(sti)

C.飲少輒醉(zhG)1).解籌交錯(gong)

15.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

(1)①沿溯阻絕()

②摯多生怪柏()

絕:A.隔斷B.獨一無二C.極(高)D.氣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強于泉上者()②胞溪而漁()

臨:A.至ljB.居高面下C.將要1).照著字畫模仿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第11頁共39頁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7.【甲】【乙】兩文同屬山水散文,都有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請各舉一例。

【答案】14.D

15.①A@C①B②A

16.(1)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

色中?。?/p>

17.【甲】示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疽摇渴纠簼u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解析】

14.本題考查重點字音。

A.湍(duan)----(tuan);

B.牛(sii)----(shii);

C.輒(zhfe)----(zh6);

D.M(gong)正確;

故選Do

15.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確定詞義。

(1)①句意,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絕,隔斷;故選A。

②句意,江岸的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絕,極高的。故選C。

(2)①句意,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臨,居高面下;故選B。

②句意,到溪邊釣魚。臨,至上故選A。

16.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注意:

(1)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

(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斷句?!安辉凇凇?,前半句作否定,后半句作肯定,確切地說是

個選擇判斷句。

17.本題考查對動靜結(jié)合寫法的概括。

第12頁共39頁

在《三峽》中:“素湍”即為白色的急流,為動態(tài),“綠潭”則是靜態(tài),“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動態(tài)

描寫,而“倒影”又為靜物,動靜彼此交叉結(jié)合,有張有弛;《醉翁亭記》中,從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壯

秀的瑯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

【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

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

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

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

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五)(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岳陽樓記》選段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迂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乙]

《醉翁亭記》選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布而繁陰,風(fēng)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8.選出下列加點字詞釋義有誤的一項()

A.簡遠山,吞長江(連接)B.遷客強人,多會于此(泛指文人)

C.野不發(fā)而幽香(花)D.佳木季而繁陰(秀麗)

19.翻譯句子。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第13頁共39頁

20.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第14頁共39頁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文學(xué)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乙文作者歐陽修,

字永叔,北宋時期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觀夫”和“若夫”的“夫”都讀“fU”。

C.“覽物之情”與“四時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義不相同。

D.兩段選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21.甲乙兩段選文都對景物進行細膩的描寫,甲文的景象呈現(xiàn)出和的特點,乙文

則寫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描寫的是季和季的

景象。

【答案】18.D

19.(1)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

(2)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20.D

21.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秋冬

【解析】

1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詞語。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

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

思。

A.銜遠山,吞長江: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銜:連接;

B.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騷人:詩人,泛指文人:

C.野芳發(fā)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D.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盛,繁茂;

故選D。

19.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

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此:這;

則:就;大觀;雄偉景象;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助詞,的;夫:語氣助詞,無實意,

多用于句首;霏:原指雨、霧紛飛,此處指霧氣;開:消散,散開;歸:聚攏;暝:昏暗。

20.本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文言詞語讀音、虛詞的用法、句子的作用。解答此題要綜合分析。D選項“兩

段選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表述有誤,其中甲文選段中“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

之情,得無異乎”

第14頁共39頁

結(jié)構(gòu)上是時上文洞庭湖之景的總結(jié),同時引起下文,下文即用兩段具體描述了在陰冷和晴朗的畫面下

“遷客騷人”不同的“覽物之情”;但“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結(jié)構(gòu)上沒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乙

文選段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描繪出山間兩幅對比鮮明的朝暮畫面;接著用“野

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一句話概括了山間春、夏、秋、

冬四季的不同風(fēng)光,一季一幅畫面?!俺?,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四句是對上文所

寫內(nèi)容的總結(jié),抒發(fā)了作者被美景陶醉的歡樂心情。所以“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沒有引起下文

的作用。故選D。

21.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讀懂文意。由甲文中“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

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等內(nèi)容可知,洞庭湖連接著

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呈現(xiàn)出波濤澎湃、

浩浩蕩蕩,壯麗而富于變化的氣勢;乙文中“風(fēng)霜高潔”的意思是天高氣爽,霜色潔白,為秋天的季節(jié)特

征;“水落而石出”意思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是指氣溫降低,水位下降,這是冬天的一種

自然景象。

【參考譯文】

[甲]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

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

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

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六)(2021?黑龍江黑龍江?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

第15頁共39頁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2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

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第16頁共39頁

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日:“以荒遠小邑,

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弊誀栍鍪虏桓液鲆?。

學(xué)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

不求聲譽,寬簡⑥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騿枺骸盀檎捄?,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

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p>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注】①天資剛勁:生性剛直。②機阱:陷阱。③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④潤身:修身養(yǎng)性。⑤寬簡:

寬松簡易。⑥便:安逸,安適。

22.請用“/”為【乙】文劃線處斷句。(只劃一處)

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23.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冽賴)

(2)樹林陰鷺鷺()

(3)而民受其警弊()

(4)未嘗及文章嘗()

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25.下列對兩個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文質(zhì)兼美,多用駢偶句,語言簡潔流暢,富有音韻之美。

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樂中帶憂,流露出作者被貶此地愁苦悲涼的心境。

C.乙文歐陽修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政績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愛。

D.乙文歐陽修被貶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瀆職所致錯案,決心更加謹慎辦案。

26.歐陽修勤政愛民,甲乙兩文中他為官理念的不同點是什么?請你寫出一位當(dāng)代和歐陽修一樣把人

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第16頁共39頁

【答案】22.白爾/遇事不敢忽也

23.(1)清(2)遮蓋(3)害處(弊病)(4)曾經(jīng)

24.(1)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

(2)(歐陽修)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25.B

26.不同點:①甲文側(cè)重與民同樂的為官理念,②乙文側(cè)重為政寬簡的為官理念。

示例:任長霞、焦裕祿、孔繁森……

【解析】

22.本題考查文言句讀。作答此題,線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句讀。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那

時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故正確的斷句為: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2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作答此題,在平時積累的基礎(chǔ)上,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及通假字、古今異義。

(1)泉香而酒洌:泉水香甜,酒水清。洌:清。

(2)樹林陰翳: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翳:遮蓋。

(3)而民受其弊:百姓也會受到損害。弊:害處。

(4)未嘗及文章:從來不談文章。嘗:曾經(jīng)。

2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作答此題,要遵循“字字有落實,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

則。注意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

(1)似僂:老年人彎著腰走;提攜: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不絕:絡(luò)繹不絕;滁人游也:判斷句式,

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

(2)放逐流離:貶官流放;再三:多次;志氣自若:志向依然不改。

25.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與民同樂,流露出作者雖被貶,但樂觀豁達的情懷。理解為“被貶

此地愁苦悲涼的心境”有誤。故選B。

26.第一問考查探究主旨。甲文:根據(jù)“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側(cè)重與民同樂

的為官理念;乙文:根據(jù)“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可知,側(cè)重為政寬簡的為官理念。

第二問:開放性試題。寫出一位當(dāng)代和歐陽修一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示例:焦裕祿、王

進喜等。

【參考譯文】

乙文參考譯文:歐陽修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天性剛直不阿,見義

勇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無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頭。即使被貶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樣不變。

第17頁共39頁

他剛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什么事可以打發(fā)時間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來反復(fù)批閱,發(fā)現(xiàn)其

中冤枉、錯誤的案子不可勝數(shù)。因此他仰天嘆道:“連荒遠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亂就可想而知了”。

從那時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

有求學(xué)的人請求會見,歐陽修與他們交談,從來不談文章,只說政事,說文章只能用來修身養(yǎng)性,政

事才是根本。他治理過好幾個郡,都沒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績,也不追求聲譽,對百姓很寬松,不去驚

擾他們,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有人問:“你治理地方那么寬松,卻不耽誤事情,怎么

做到的呢?”歐陽修說:“如果把寬松當(dāng)成放縱,把簡單當(dāng)成粗略,那政務(wù)就會被耽誤,百姓也會受到損

害。而我所說的寬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說的簡單,是不做繁瑣的事情而已”。

(七)(2022?寧夏?銀川唐侏回民中學(xué)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歉,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自余為修人巴居是州,恒惴栗咒其隙砂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

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注釋:①修人: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故自稱

“修人”。修,同“戮”,恥辱。②惴栗:恐懼不安。③隙:空閑。④施施:慢步緩行的樣子。

27.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詞。

(1)泉香而酒冽

(2)但倭提攜

(3)卷然而前陳者

(4)宓而起,起而歸

28.翻譯句子。

(1)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第18頁共39頁

(2)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29.請用“/”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0.【甲】文寫"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乙】文寫“傾壺而醉”,兩者都為“醉”,但在表達

“醉”的方式和“醉”的感情上有一些不同,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分析。

【答案】27.(1)清(2)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3)紛繁雜亂的樣子(4)睡醒

28.(1)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2)酹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著了就做夢。

29.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0.甲文由一幅祥和的百姓游樂圖寫到太守酒酣而醉,太守的醉一是為山水之樂而醉,二是為與民同

樂而醉。乙文開篇以“修人”“惴栗”奠定感情基調(diào),又以“施施”“漫漫”寫出游的漫不經(jīng)心,作者雖

然醉了,但內(nèi)心深處的郁悶并未因山林美酒得到排解。

【解析】

27.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

(2)句意: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但僂,彎腰曲背,這里

指老人;

(3)句意: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雜然,紛繁雜亂的樣子;

(4)句意: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覺,睡醒。

28.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

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

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

(1)“蒼顏(蒼老的容顏)”“頹然(倒卜.的樣子)”是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第19頁共39頁

(2)“更相(互相)”,第一個“臥”是“睡覺”的意思,第二個“臥”是“睡著”的意思,這些詞

語是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2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

讀加以驗證。這句話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

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吧细呱健薄叭肷盍帧薄案F回溪”寫的是作者與同伴每天的

行為,它們的后面都應(yīng)該停頓;“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是說任何一個偏遠的地方都去過,二者之間應(yīng)

該停頓。所以,正確的停頓應(yīng)為: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0.此題考查比較閱讀。

甲文中,從“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可知,太守的“樂”是通過“醉”表現(xiàn)出來的,

“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真正讓人“醉”“樂”的原因除了秀麗多姿的景色,還在于太守的“與民

同樂”。

乙文中,“自余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寫出了作者被貶后的心情,“恒惴栗”這三個字既是作者

當(dāng)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時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笆┦薄奥?,是漫

步走著的樣子,漫不經(jīng)心的外在動作,實際上表現(xiàn)「作者在游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精神狀態(tài)?!耙?/p>

有所極,夢亦同趣”這句話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實際上內(nèi)心深處的郁悶并未得到

排解。

【參考譯文】

乙: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謶植话?。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

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

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著

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

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A)(2022?山東荷澤?二模)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彳區(qū)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蕨,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