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課改以來,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取得的重要進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問題也伴隨而生。比如,課堂上太多的資料補充,太多的媒體演示,太多的“非語文”活動,一些閱讀教學脫離課文的語言,教師天馬行空,隨意發(fā)揮——或?qū)θ宋膬?nèi)涵的深挖細找,或進行大量的“泛語文”活動,恰恰忽視了對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問題的存在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數(shù),但你有沒有反思過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在哪?原因分析:課改之后有些邯鄲學步,無所適從;對新課程標準的誤解,對“雙基”和“素養(yǎng)”的對立理解。原因弄清了,是不是該思考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把語文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我認為重要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師一定要深入準確地解讀文本。我不想對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提過高的要求,那是不現(xiàn)實的(事實上在文本解讀方面教師也是有較大差異的)。因為教材的文本類型各種各樣,涉及的知識領(lǐng)域很廣,表現(xiàn)手法多樣,想要每個文本都能解讀得很深,每句話都理解得很到位,每個概念都能準確闡釋,這無疑是對老師的苛求,也是不現(xiàn)實的。當然在這里我不是幫助咱們語文老師推脫責任,而在于我們今天討論“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這個話題時,要取一種更實際的態(tài)度,以探求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是我今天和大家討論問題的一個基本立場。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探究“解讀文本”的有關(guān)問題。
何謂“文本”?例如,俄羅斯的偉大作家高爾基回憶,他在10歲左右寄居外祖父家里的時候,有一天,獨自一個人躲在一間堆放雜物的小房的屋頂上,看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小說《一顆純樸的心》。作品的內(nèi)容與高爾基當時周圍人們的生活相類似,他看得很入迷。但是,他突然生出一種奇特的感覺:這篇描寫一個極為平凡的女仆的平淡生活的小說,為什么會對他產(chǎn)生如此之大的魅力,把他緊緊吸引住呢?他覺得,這里面可能有某種魔法。于是,他打開一頁書,對著太陽光細細察看,想找出隱藏在里面的秘密。年幼的高爾基當然什么秘密也沒有找到,因為秘密在語文文本里,而書籍的紙張、紙上用油墨印刷的文字符號都不是語文文本,只是語文文本的物質(zhì)載體。語文文本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載體。中國古代曾經(jīng)把文字寫在竹簡或白絹上,還有鑄在鐘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現(xiàn)在,又有電子文本。不管是什么載體,都只是語文文本的物質(zhì)外殼,不是語文文本本身。換一個說法,各種各樣記錄了文學符碼的載體,可以叫作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的意思,即被閱讀者所掌握的內(nèi)容,也就是閱讀中的意義整體,相應地可以叫作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們要研究的真正的語文文本。有位哲學家曾說,貝多芬的四重奏的樂譜放在出版社的倉庫里(沒有人閱讀的話),和地窖里的土豆沒有什么兩樣。的確,一箱箱《莎士比亞戲劇集》從印刷廠搬出來放在貨運車廂里,和其他貨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我們所關(guān)注的其實是第二文本,是由語音、字形、詞義、句式、篇章結(jié)構(gòu)、整體形象、整體意蘊與思想感情等等構(gòu)成的具有層次結(jié)構(gòu)的語言組合體。目前教師解讀文本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弊端呈現(xiàn):在文本解讀上我們教師存在著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是需要正視的。淺: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浮”在文本的文字層面,不能深入到文本的內(nèi)在意義。)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游離于文本的語境,注重語文知識技能的指導,缺失語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偏:旁敲側(cè)擊,舍本逐末(偏離語文教學目標,重人文,輕工具)。繁:添枝加葉,畫蛇添足(課堂容量過多,教學情境過分晃動,課堂表面上繁榮,背后是實質(zhì)深處的蕭條)難:脫離實際,避實就虛(挖掘過深,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二、原因分析長期以來,我們備課時是不是草草地讀兩遍課文,然后就對照教學參考書進行課文解讀。講公開課備課時是不是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制作精美的課件上,不研究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和特點,不管學生的實際狀況,刻舟求劍,以不變應萬變。是不是想方設法挖掘教材外的資源,把十八般武藝樣樣搬出,使得課堂的容量過多,而忽略了品詞析句?更有甚之,是不是只讀教參,根本沒有獨立解讀文本的習慣,“教參是鴉片”(葉圣陶),從而形成了思維的惰性,對文本缺乏獨立有深度的思考?以下調(diào)查問卷反映了語文教師獨立解讀文本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培訓調(diào)查統(tǒng)計一
1.您認為以下是一般意義上的備課流程嗎?請選擇(可以選擇多項):
(1)獨立解讀教材;(2)比較其他解讀豐富自己的認識;(3)確定教學目標;(4)寫教學預案。
A我基本上是這樣備課的。(36%)
B我有時是這樣備課的。(16%)
C我從來不是這樣備課的。
D我認為這是許多老師的一般備課過程。(24%)
E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備課過程。(40%)
F我認為這種表述反映了一種基本合理的備課過程,但是有些地方要調(diào)整,比如:……(有24%填寫)
(二)教師培訓調(diào)查統(tǒng)計二
2.身邊的教師是否按以下流程備課?請選擇(可以選擇多項):
(1)閱讀教參和各種教案(包括電子教案,并盡可能多的閱讀到多個電子教案,借助電子教案,熟悉并解讀文本),有時看一些錄像課,看一些幫助解讀文本的材料。
(2)結(jié)合閱讀文本,在電子教案中選擇一些自己認可的教學流程(借助文本,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確定可以使用的教學流程。
(3)執(zhí)教并反思。
A.我以為這種備課方式很普遍。(60%)
B.我以為這種備課方式合理,我經(jīng)常這樣備課。(56%)
C.我認為這樣備課不好,我從來不這樣備課。(16%)
D.其他:(請?zhí)顚懀?0%)(其中1人:執(zhí)教初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備課,經(jīng)歷一段時間后必須摒棄。)
如何解讀文本一、解讀文本——視角多維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始終要把解讀文本的能力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著名特級教師,中國小語教學的新生代人物孫雙金老師在談到文本解讀的重要性時曾提出,“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這確實是一句樸素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只想到了我們是一名語文教師,是一名教者,該如何把你理解到的知識點教給學生?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要從多個視角出發(fā)。1、讀者視角,陌生閱讀,讀出自己的獨特理解。首先我們要將自己視為一個讀者,要沉下心來細讀文本,要想方設法讓自己讀進去、讀出形象、想進去、走出來、細品味,通過品析詞句,讓文章蕩滌我們的心靈。我們要讓學生喜歡文本,首先要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我們一定要用語文教師的敏感捕捉課文中的語言魅力。2、作者視角,智慧閱讀,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意蘊的載體。這種意蘊可以是一種情緒、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種理解、理念、理論;可以是一種直白,也可以是一種婉曲;可以是對事物的認識,也可以是對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濟世博大的胸懷……“作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這是語文教師拿到教材文本,在進行解讀時,首先要發(fā)出的究問。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參,只能是“參閱”。我們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腦來解讀教材文本來自作者的規(guī)定性。3、教者視角,立體閱讀,凸顯學科的本體特征。教師在進入教學之前,必須充分、細致地閱讀教材文本,每個教師的個性都成為解讀文本的一種別樣體悟。教師對教材文本其實在進行著再創(chuàng)造。在這個意義上,“超越教材”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教師的解讀規(guī)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蘊生成,而不是胡思亂想、胡言亂語,。持之有據(jù),這個“據(jù)”,就是文本意蘊的本來、本源、本質(zhì)。4、學生視角,個性閱讀,遵循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考慮把教材文本教給兒童,還要設身處地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兒童的心靈去親近教材文本,用兒童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教材文本中屬于兒童文化創(chuàng)造的那些特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引領(lǐng),才能遵循教學最基本的規(guī)律。低年級識字課教學,有的老師備課時(尤其是公開課)煞費苦心琢磨出來的方法新穎別致,可卻根本不適合孩子們,基于這一點,我們必須緊緊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延續(xù)始終。沒有遵循規(guī)律的教學一定是低效的。二、解讀文本——細讀是關(guān)鍵深入、準確地解讀文本、細讀文本,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需要,更是一個人享受閱讀,品味文學之美的過程,如同欣賞自然美景一樣,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細細地觀察,才能從中發(fā)現(xiàn)別人不曾留意的細節(jié),才能有機會與許多美景不期而遇。專家觀點:對教材獨特理解是課堂教學神之所在,教師操作是課堂教學形之所在,神形兼?zhèn)浞侥顺晒?。所以,只有透徹地解讀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只有透徹地解讀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學生學多少;只有透徹地解讀文本,才好決定怎么教,怎么學;只有透徹地解讀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生成。一句話:只有文本解讀得好,課堂教學才會落實得好。解讀文本的過程恰似佛家入境的三個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有經(jīng)歷了這種過程,把文本讀到“玲瓏剔透,形神兼?zhèn)洹?,才能有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那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必須細讀文本。(一)何謂“細讀”“細讀”的字面意義并不深奧,就是仔細地、認真地閱讀。古今中外,一切負責的、敬業(yè)的文章批評家都會贊同并實踐細讀;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文學教師,都要求學生細讀。因為關(guān)于課文的一切獨到的見解、高深的理論或教學的看似神奇的預設,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基于文本的細讀與深入的理解。如果說,一般的人,非中文專業(yè)的人閱讀文本,可以是隨便翻翻,可以是大致瀏覽,人們很難也不會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那么對語文教師就不能這樣,而是語文教師需要細讀。細讀,是無數(shù)有成就的學者和文學家的共同經(jīng)驗。撰寫《三國志》的晉代學者陳壽和,為《三國志》作注的南朝歷史學家裴松之先后都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圣杜甫有“讀書破萬卷”的名句,大文學家蘇軾的“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彼未韺W家朱熹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庇终f:“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泵绹柠溈系险f:“讀幾十遍后,味道才漫漫跑出來?!彼裕屑氉x的前提都是慢讀、多讀和認真讀。細讀之后,一定要留下形象、留下語言、留下情感,落實語文教學本體目標。(二)涵詠文本,捕捉信息,感悟語文魅力“涵詠”指“沉浸”,指把文本當作水,讀者投入其中,如魚得水,鑒賞玩索,拈量比較,澆灌心田。解讀文本就是要“循文思質(zhì),因文釋道,因道悟文”?!拔摹本褪俏谋颈憩F(xiàn)或反映客觀事物的語言文字,“道”就是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質(zhì)”就是連接“文”與“道”的成文法則,表達規(guī)律。就一篇作品而言,我們必須從文入手悟道,從質(zhì)入手解析文,再從道入手把握文,從文入手把握質(zhì)。具體地說,就是要看一篇文章用什么樣的語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樣的事實,用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路,用什么樣的材料證明了什么樣的觀點,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回過頭來,看文本為了說明觀點或表達情感,用了怎樣的結(jié)構(gòu),用了怎樣的語言,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這樣的語言,哪些值得我們借鑒、模仿。由此我們不難悟出: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價值。1、沉入詞句,關(guān)注細節(jié),品味語言藝術(shù)。呂淑湘先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文本細讀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文章的語言,語言承載著作者在認識社會生活中所捕獲的意義,寄托著作者的真知灼見,滲透著飽滿深沉的思想感情。我們要本著對文本語言的高度警覺,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潛在的信息,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輕易放過,對文本潛心涵詠,品味語言的藝術(shù),發(fā)掘文本的核心價值。(1)抓住關(guān)鍵詞句,找準教學切入點。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課文中尤其一篇篇優(yōu)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題,或開篇,或總結(jié),或承上啟下。找準以上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從而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例如《將相和》一文中,廉頗看到藺相如職位比自己高,就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從文中的三個故事來看,藺相如確實有一張厲害的嘴——“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薄拔铱茨⒉幌虢桓妒遄恰,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請您為趙王擊缶?!薄澳F(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比绻虒W時抓住了藺相如的這些語言,就可以了解到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如果我們仔細地閱讀和品味語言文字,就會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許多高度概括,內(nèi)涵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對表達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起著很大的作用。如:四年上冊的《白鵝》,課文是圍繞一個關(guān)鍵詞來寫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的“高傲”,如果我們在解讀時抓住這個“點”,那么在課堂教學上就可以引導學生紛紛從白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來交流體會白鵝的高傲。比如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慧眼獨具地開發(fā)出了諸葛亮的“三笑”,從而使學生從一個“笑”字就領(lǐng)悟了全篇課文。從下面的課堂實錄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解讀一個“笑”字的魅力。師:文中有十一個“諸葛亮說”,但只有這里有個提示語“笑著說”。你讀讀這話,想想諸葛亮在笑誰?生:笑曹操。師:你從哪里體會出的?生:從“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看出的。師:是啊,諸葛亮知道曹操的性格,知道曹操多疑,就把曹操玩于手掌之中,這是輕蔑之笑,諷刺之笑。誰能把這種味道讀出來。指名讀——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師:你還認為在笑誰?生:在笑魯肅,我是從“魯肅吃驚地說”中體會出來的。師:他看魯肅這么擔心,是在笑魯肅還沒明白自己的意圖,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大家試著把這種味道讀出來,讓魯肅放心。生試讀——指名讀(生讀時,師是以魯肅的身份來點評的,如:“我的心沒放下”,“我的心放下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放下,怎么辦?”,“你以為嗓門高,效果就越好嗎?我剛放下一半的心有提起來了”“我的心總算放下了”)師:還在笑誰?生:在笑自己。因為他心里很有把握。師:這是一種自信的笑,胸有成竹的笑。大家自己讀,讀出這種感覺來。指名讀師:再想想,還笑誰?生:在笑周瑜。師:從哪里看出?生聯(lián)系第二自然段說理由。師:這叫勝利的笑,自豪的笑。讀出諸葛亮的這種感覺來。生讀。師: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你怎么體會的,就怎么讀。生齊讀。好的文章語言明晰,絕不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如:《倔強的小紅軍》,原來的題目是“馬背上的小紅軍”,“馬背上”讓人琢磨不透,是小紅軍騎在馬背上,生病了,走不動,還是讓人抱在馬背上,令人費解,顯然表意不明?!熬髲姟保龅搅恕耙饷鳌保}意明確),“眼明”(題眼清楚),“情明”贊頌了小紅軍倔強的性格?!懂嫍钐摇罚何易x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jīng)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保槭裁纯此茝U話爸爸要如此叮囑?起初這對讀者是一種期待,而通過文章的具體描述我們領(lǐng)悟到它對作者一生受用,那爸爸、老師只是在叮囑這樣畫畫嗎?還在叮囑什么?你看抓住“叮囑”一詞就把文章讀活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結(jié)尾段:“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教導“我”的,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父親的教導給了“我”怎樣的啟示和幫助?這樣由“一個結(jié)語”入手牽出“一個場景”“兩件事”,在學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滲透這種表達方法,引領(lǐng)學生體會作者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用心另辟蹊徑的可貴精神,還有善于觀察生活,樂于動筆的勤奮品質(zhì)。接下來再延展文本:經(jīng)歷作者所為,聯(lián)系自身實際想想父親的教導有沒有給你怎樣的啟示?說一說,寫一寫。這樣抓住關(guān)鍵句從讀到悟到聯(lián)想再體驗,達到學以致用。三年上冊《秋天的雨》,有位教師是這樣抓中心句的。中心句的呈現(xiàn)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jié)。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jié)。如:,有位老師讓學生朗讀課文時這樣安排,老師讀每段的第一句話,學生接著讀后面的內(nèi)容,然后提問:“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秋天的雨?”三年級的學生在降低難度后很快找出每段的第一句話,即“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薄扒锾斓挠?,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薄扒锾斓挠瓴刂浅:寐劦臍馕??!薄扒锾斓挠?,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边@就是每段的中心句,合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老師的設計很高明,符合三年級學情。訓練是初步的,帶有過渡性質(zhì),因此要求不能過高,要有層次、循序漸進。(2)揣摩細節(jié)詞句,細讀品析,品味語言特色
細讀文本,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課文的動人魅力大多隱藏在細節(jié)里面,教師若能關(guān)注這些細節(jié),便可突出重點,迅速進入文本語言并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與作品融為一體,方能“將其言若出吾口,將其意若出吾心”。最終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的精華都有一些顯著的特點,或是結(jié)構(gòu)特色方面的,或是表達方法方面的,或是語言風格方面的,教師應該走進細節(jié),遵循課標要求,、細節(jié),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將相和》是一篇老課文,如果我們重新細讀,就會對文本蘊含的人文內(nèi)涵理解更深。如廉頗主動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文中的敘述是:“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蔽覀兂3R浴柏撉G”來說明廉頗請罪的誠意,而忽略了“脫下戰(zhàn)袍”這一細節(jié)。針對這一細節(jié)我們可以這樣想:這身戰(zhàn)袍曾陪伴著廉將軍馳騁沙場,殺敵無數(shù);這身戰(zhàn)袍曾陪伴著廉將軍大敗齊國,攻取陽晉;這身戰(zhàn)袍曾陪伴著廉將軍固守長平,逼退秦兵……這一身戰(zhàn)袍,對于戰(zhàn)功赫赫的廉大將軍而言,意味著什么?榮譽、地位、名利……而今,廉將軍脫下戰(zhàn)袍,又意味著什么?放下了自己的榮譽、名利、地位!細細咀嚼“脫下戰(zhàn)袍”這一細節(jié),我們就能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更準確把握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生動的語言往往并不華麗,但它卻能通過細微處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豐富內(nèi)涵,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燕子》一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边@里的“痕”用得好,剛下過雨,電線細而高,天空淡藍,“痕”顯得那么朦朧淡遠,若有若無。如用幾“根”,則顯得坐實,缺少韻味。六年上冊《唯一的聽眾》第二自然段“一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充滿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坝朴频男×睢甭犉饋砀杏X慢慢的、舒緩的如果把“沙沙”改成“沙沙沙”或“登登”還像“悠悠的小令”嗎?把句子放在段里讀還只是寫景嗎?是不是包含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所謂景語皆情語?!斗部ā罚┻^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教師對作品的解讀外圍化、繁瑣化,卻不得要領(lǐng),抓不住要害,是較普遍現(xiàn)象。比如教學《凡卡》,教師要求學生劃出文中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的句子,找出有哪些修辭方法,概括凡卡的痛苦生活,全是一些跟作品內(nèi)涵沒有多少關(guān)系的東西。實際上這篇小說是借小男孩凡卡的不幸遭遇來揭示人生的一種無可求告的悲劇性。凡卡在絕境之中寫信向他唯一的親人——鄉(xiāng)下爺爺——求救,但他卻不知道在信封上寫上收信人的地址。故事的悲劇性集中在這個細節(jié)上?;蛘哒f,這個細節(jié)是全篇的“文眼”。教師的解讀如果只在信的內(nèi)容上大做文章,這等于是把作品最精華的東西給扔掉了。鑒賞這篇小說,也要抓住小說的結(jié)尾這個細節(jié),“過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孩子沉浸在自己的美夢里,睡得越安心,讀者越是感到悲哀。小說的藝術(shù)震撼力在小說的結(jié)尾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洞饶盖樯睢罚骸氨持逼饋砹?,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睘槭裁窗选拔业哪赣H”放在后面?讀時有什么感覺?是不是像看電影一樣,看到了佝僂的、疲憊的、困倦的背影?!傲⒖逃肿讼氯ィ⒖逃謴澢吮?,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為什么一連用了幾個“立刻”?你是不是體會媽媽“動作特別迅速,特別抓緊時間”,讀后你的心是不是懸了起來?。李白的《靜夜思》可謂婦孺皆知,詩雖小,卻妙,卻好。大部分文學作品不及《靜夜思》這樣樸素單純,可為何這樣單純的一首小詩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細究起來,緣自詩人捕捉到了幾個近乎常態(tài)的樸素細節(jié):從月光灑地到秋霜的聯(lián)想,由皓月懸空到思鄉(xiāng)情結(jié)。而這些細節(jié)恰恰是誰都可能有過親身體驗的。找到這些細節(jié),走進作品的境界,自由體驗,從而就實現(xiàn)了與文本的對話,并與作家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六年級下冊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寫道: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枝小小的蠟燭!這里的一個“敢”字就值得細細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還是“不敢”?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來為自己暖和一下?為什么這時候居然“敢”了?再如“終于”用在這里極有分量。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費力的事,為什么那么艱難,要用上“終于”?還有,一根火柴熱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說“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過這些詞句的推敲,我們的心就能跟作者慢慢融合,就可以真切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內(nèi)心的矛盾和掙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shù)。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載體,感悟文章一定要從語言人手,揣摩語言,品詞析句,咬文嚼字,通過富于表現(xiàn)力的詞句來感悟文本其中的文化、思想、情感。2、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揣摩表達規(guī)律,品味精妙構(gòu)思文本細讀,脈絡結(jié)構(gòu)和語言組織結(jié)構(gòu)是不容小覷的“點”,我們要善于從文本脈絡著眼梳理關(guān)鍵處、從語言入手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處,從而把握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的特點,層層剖析言語內(nèi)在的組織結(jié)構(gòu),進而品味出文學作品的匠心獨運、精妙構(gòu)思。(1)正確把握文章脈絡結(jié)構(gòu)。先以記敘文為例,咱們大概梳理一下常見的結(jié)構(gòu)順序,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1)縱式順序:按時間和事情發(fā)展順序安排材料,如:《草船借箭》《將相和》《七顆鉆石》等,這種結(jié)構(gòu)好處是情節(jié)完整,脈絡分明,故事性強,便于突出人物性格。;(2)橫式結(jié)構(gòu):按照地點、人物或材料性質(zhì)安排材料,正所謂“花開數(shù)枝,話分幾頭”,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以“方位”的轉(zhuǎn)移安排文章的層次寫了海面、海底、海灘、海島;再如《翠鳥》從外形、捕魚和住處三方面安排材料。再如《再見了,親人》按人物變換安排,(3)綜括式結(jié)構(gòu):A:按思想感情把所表述的內(nèi)容綜合概括起來安排材料,如:六年上冊《老人與海鷗》,四上的《母雞》就是典型的按感情的變化由“討厭”到“贊美”來寫的,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xiàn)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先抑后揚的寫作特點。B:橫縱結(jié)構(gòu)交錯運用,既從橫的方面剖析人物或事物的各個特點,又從縱的方面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連貫性或變化發(fā)展過程.再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按事件不同來安排材料,而每件事情又按發(fā)展過程來描述。說明文也有它獨特的結(jié)構(gòu)。如:《新型玻璃》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課文前5個自然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介紹每種新型玻璃時都是先講特點,再講用途。二是特別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過渡,且富于變化。引導學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結(jié)構(gòu)特色,對于小學生的習作是大有裨益的。如常見的總分結(jié)構(gòu),六年上的《林?!愤@篇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作者采用總起(第一自然段)分述(后六個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形式,先寫對大興安嶺的總的印象,接著從“嶺、林、花聯(lián)想到木材,聯(lián)想到‘興安’”這五個要點具體地分述,條理分明地記敘了他的所見所聞所想。如前后呼應結(jié)構(gòu),四下的《麥哨》,課文兩次寫了麥哨,“‘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辈捎们昂蠛魬慕Y(jié)構(gòu)編排,構(gòu)成形式上的美。所以有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也采用前后呼應形式,既讓學生體會到文本形式美,同時又在對麥哨聲的反復吟讀中體會到麥哨本身所具有的暗喻意義:表達的是孩子們的歡快,表達的是孩子們童年美好的生活。如五年上冊《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曲轉(zhuǎn)”式脈絡可謂獨具匠心:一個場景、兩件事、一個結(jié)語。很好地運用了“轉(zhuǎn)”的技巧,開頭描述了父親領(lǐng)我到廣場玩的情景,突出父親的一句話,接著筆峰一轉(zhuǎn),開始寫自己設計服裝,開服裝店、辦服裝展的兩件事,跟廣場毫無相關(guān),最后又一轉(zhuǎn),回到父親的話,轉(zhuǎn)出了文章的主題思想。給人一種自然,耐人尋味,文章處處皆生活之感悟。(2)深度研究語言組織結(jié)構(gòu)。每個文本的語言風格不盡相同,或風趣幽默,或恬淡明麗,或清新雋永,或凝練含蓄。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揣摩作者精妙的構(gòu)思,而且要力求系統(tǒng)的歸納。解讀文本時,需要教師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能力,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有感動,教師首先要感動。這樣你才能品悟到文章的精髓,才能在日常的教學中耳濡目染地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欣賞,學習和領(lǐng)悟作者的寫法,遷移運用。十二冊教材《匆匆》一文,朱自清在文中的多處地方,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而且大多句子都是短句,簡樸而輕靈,“燕子去了……楊柳枯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帶給我們詩一般的感覺!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奧妙之處??!在教學時,我們是不是應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作品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在朗讀中體會朱自清先生自然流暢、清新雋永的語言風格。五年級上冊首篇《竊讀記》語言非常有特點:①自語式獨白,留駐真態(tài)細節(jié)。如:“??!它在這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師范大學《建筑材料(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故事版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農(nóng)林學院《WTO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視覺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環(huán)境生態(tài)工程專業(yè)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職業(yè)大學《智慧城市技術(shù)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大眾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水利水電職業(yè)學院《施工組織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軟件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海事職業(yè)學院《織行為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民族大學《旅行社經(jīng)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度解讀DeepSeek技術(shù)體系
- 2024-2025年第二學期團委工作計劃(二)
- 駱駝養(yǎng)殖開發(fā)項目可行性報告設計方案
- 物理-河南省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和答案
- 《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教案-單元3 幼兒園的開辦與管理
- 南通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一模)生物試卷(含答案 )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24版研究生教材課件全集6章
- 《由宋城集團的成功》課件
- (2024)湖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信息經(jīng)濟學 課件(1至6章)
- 《優(yōu)衣庫公司基層員工培訓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94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