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5.2《大學之道》課件32張_第1頁
部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5.2《大學之道》課件32張_第2頁
部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5.2《大學之道》課件32張_第3頁
部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5.2《大學之道》課件32張_第4頁
部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5.2《大學之道》課件32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大學之道——《禮記》古典雅致學習目標:1.

了解《大學》的有關(guān)知識;2.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等重要文言知識;3.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增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1.了解曾子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

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nèi)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

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jīng)》、《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為“宗圣”,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于“復圣”顏淵。2.曾子軼事——嚙指痛心

曾參,侍奉母親極其孝敬。(家貧,經(jīng)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參又進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來了客人,他母親不知所措,就站在門口望著大山希望曾子回來,許久不見歸來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參忽然覺得心口疼痛,便趕緊背著柴返回家中,跪問母親為什么召喚他。母親說:“家里突然來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來?!焙笕艘惨栽婍炛骸澳钢阜讲艊В瑑盒耐床唤?。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了解曾子思想·

修齊治平

曾子著作《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構(gòu)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倫理道德的政治哲學體系?!と藶橘F

《曾子·大孝》說:“天之所生,地之所養(yǎng),人為大矣。”認為人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天地之性為貴”(《孝經(jīng)》)。荀子繼承并發(fā)展了這一思想,認為人不是順應自然,屈從于自然,而是能動的改造自然。發(fā)現(xiàn)并重視人的作用,這是儒家思想的精華。

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詳,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生于梁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jīng)學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其為“小戴”。又曾選集古代各種禮儀的主要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一幀禮記譽千秋

一幀禮記譽千秋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zhuǎn),前后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有重要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diào)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nèi)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jié)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以及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tǒng)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釋題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小學1.博學。2.“大學”是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大學之道,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大學第一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明:動詞,彰明

明:形容詞,美好的

親:親近。一說“親”當作“新”,即去舊立新、去惡向善。

止:達到

至善: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自己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知道

止:達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堅定不移

靜:心不妄動

安:性情安和

慮:思慮精祥

得:處事合宜

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近:動詞,接近

萬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終,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學的宗旨了。大學之道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目標止定靜安慮得步驟近道先后本末終始明德新民至善美好的德行使天下人去舊更新達到善的最高境界1.大學之道(宗旨)是什么?為什么先要明確目標呢?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齊:使……整齊有序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種關(guān)系整齊有序。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修養(yǎng)

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種關(guān)系整齊有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端正

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誠:使……真誠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獲得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獲得知識。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獲得知識的辦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知至: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

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充分認識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

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養(yǎng)品性作為根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獲得知識使心意誠實端正內(nèi)心修養(yǎng)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國家使天下歸于太平2.欲明明德于天下,應該怎么做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方法齊家治國平天下目的八目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止定靜安慮得步驟目標大學之道人生進修階梯內(nèi)修外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小結(jié)

《大學之道》通過“三綱”明確了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為核心,指出具體步驟。進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驟,即“八目”。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得知,在長期占據(jù)中國封建統(tǒng)治思想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聯(lián)系密切。東南大學香港大學廈門大學河南大學錢理群先生曾提出,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即經(jīng)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個人利益。針對此類社會現(xiàn)象,有人認為這是傳統(tǒng)讀書人道德修養(yǎng)缺失所致,對此,你是否認同?請結(jié)合本課所學加以闡釋。拓展探究《大學之道》開宗明義,提出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認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體闡明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擴展,到處理家族關(guān)系,最終到“天下平”,即承擔社會責任,以天下為己任。認同觀點1、《大學之道》中,闡明為人處世的根本原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學之道》中點明獲得知識的途徑的句子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3、致知在格物隨堂測試1、《大學之道》中,寫儒家以修、齊、治、平層層推進,由己及人,達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來表達大學之道的最高境界。3、《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兩句指出本末始終的道理,進而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1、身修而后家齊家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