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19篇匯編_第1頁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19篇匯編_第2頁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19篇匯編_第3頁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19篇匯編_第4頁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19篇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檔尺寸:A4字體:仿宋標題字號:20正文字號:12】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1

西華公園位于文山縣開化鎮(zhèn)西華山,于1931年被辟為公園,后經(jīng)過擴建,

增建了險峰、翠峰、伴月等亭閣,并建有“九龍"大型石雕。

36種名貴樹木,石壁上刻有虎豹等36種動物圖像,石階也全部修成36級

一臺,共6臺216級,與文山縣216個村寨數(shù)目相吻合,可以稱得上是獨具匠心,

妙趣橫生。

園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園依山而上,山勢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險

要,巖洞寬敞如廳、幽然相通。山林碧綠蒼翠,山花如霞,樓間雕梁畫棟,匾額

知鱗。亭臺玲瓏別致。雅靜宜人。乳石晶瑩剔透,色彩斑瀾,石階層層疊疊,尤

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靜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憑欄遠眺。全城

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歷代文人墨客譽之為“文山大觀"。景點分別有險峰、

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諸亭。稍息宮、靜雅軒、聚群堂、曲橋池,七疊巖縈列

上下,大型石雕"九龍匯"兀立其中。木蘭芬芳。柳影婆婆,紫微爭艷,秋桂成林,

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山,就是一座石灰?guī)r構(gòu)成的大山之一,它橫列36峰,飛崖削壁,由于長期

的雨水侵蝕,峰腰群石攢簇,宛如出水芙蓉,疊萼蓮葩心簞頂一排排青灰色的石

峰,如參差劍鞘,直指藍天,忠實地護衛(wèi)著文山城。山上古樹橫生,野花傲立,

使西華山更加險峻秀麗。就在這秀石連云的西華山主峰之腹,有3個山洞,高敞

寬闊,狀若3只巨眼,因而稱"三眼洞"。幾百年前,就有人在此依洞建寺。"西

山如朝矗云霄,古剎清幽趣頗饒。"乾隆年間,這里就已是人們經(jīng)常登臨游覽的

1

處所了。其后,逐漸增修亭臺,懸聯(lián)掛匾,立碑刻石,并改名為"三元洞"。光緒

年間,西蜀鮑超,曾撰文刻石說:“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觀者其推三元洞乎!四

壁天然無斧鑿痕,脫塵俗氣,真仙境也。蜀之劍閣、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

從山腳下仰望半山,只見綠樹叢中紅亭碧瓦,樓臺層疊;沿著林蔭間的石磴

曲折而上,可在步云樓、五升亭、伴月亭、險峰亭、翠峰亭、聚群堂等處,隨意

小憩。極目四望,文山壩子盡收眼底,那一幢幢嶄新的高樓矗立的城區(qū),那一片

片蔥綠的田野,那回環(huán)曲折的盤龍江,緩緩南去,那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都

歷歷在目。

三元洞內(nèi),摩崖題刻甚多,原有的匾聯(lián)亦不少??と死畈堑念}聯(lián)云:“高

閣出林端,久坐漸知諸品靜;晚霞明島外,憑臨但見眾山低頗能寫出此間意趣。

近年來楚圖南聽到家鄉(xiāng)修復(fù)三元洞,欣然為《西華公園》題名,并有聯(lián)云:"文

章明道義,山水有清音。"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2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

東西綿延一公里?,F(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

它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shù)寶庫。1961年國務(wù)院公

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jīng)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fù)法"。文成

帝和平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規(guī)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

前后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

五所"?,F(xiàn)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F(xiàn)存洞窟大部分鑿于太和十八年(494)

遷洛前。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jié)構(gòu),真容巨壯,世法所希。

2

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云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nèi)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

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tài)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

多樣的仿木構(gòu)建筑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

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瑯滿目。其雕刻藝術(shù)繼承并發(fā)展了秦漢雕刻藝

術(shù)傳統(tǒng),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shù)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對后來隋唐藝術(shù)

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

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云岡第五、六窟在云岡石窟群中部,為孝文帝遷洛前約465一一494年開鑿

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間四層木樓閣,朱紅柱欄,琉璃

瓦頂,頗為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為釋迦

牟尼坐像,高17米,為云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jīng)唐代泥塑重裝??邇?nèi)滿雕佛龕

造像??呶鱾?cè)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第6窟平面

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shù)亩臃叫嗡?,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

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于象背上??咚谋跐M雕佛、菩薩、羅漢、飛

天等造像??唔斢腥T天及各種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huán)繞塔柱四面和東南

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內(nèi)容

連貫,構(gòu)圖精巧。此窟規(guī)模宏偉,雕飾富麗,內(nèi)容豐富,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

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shù)匯集的大檢閱。

云岡第七、八窟位于云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第二期開鑿

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xiàn)存的木構(gòu)建筑,是清順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

均為長方形,窟內(nèi)布局上下分層,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

3

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于獅子座上,左右備一倚坐佛像,邊為二脅侍菩薩。內(nèi)

容仍為三世佛,且出現(xiàn)了造像組合。下龕為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像。壁與窟頂相

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zhí)樂器演奏。東西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

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不同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左右兩側(cè)各雕四個

佛龕。門窗間有六個供養(yǎng)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nèi)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nèi)拱內(nèi)雕

力上、0天王和飛天。頂部分格雕平棋,中為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

得花團錦簇。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內(nèi)容、造像構(gòu)成、題材等方面

出現(xiàn)了諸多變化,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變革的洪流。

曇曜五窟現(xiàn)編號第16一一20窟,是由曇曜和尚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也

是云岡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據(jù)《魏書?釋老志》載:“和平初,……曇曜白

帝,于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

尺,雕飾奇?zhèn)ィ谟谝皇??!币缘牢?、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為楷模,?/p>

刻五尊大像。這五窟規(guī)模宏大,氣魄雄偉。形制上共同特點是外壁滿雕千佛,大

體上都摹擬橢圓形的草廬形式,無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xiàn)在),

主佛形體高大,占窟內(nèi)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釋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瀟灑。第17窟正中為菩

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3

蘇三監(jiān)獄位于洪洞縣城內(nèi),監(jiān)獄始建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國

內(nèi)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明代縣衙監(jiān)獄。曾毀,1984年按原狀修復(fù)。監(jiān)獄占地600

多平方米。相傳,戲劇名作《玉堂春》中的主角原型蘇三就曾囚禁于此。

《玉堂春》劇中描寫了明朝年間,北京有個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蘇三。她天

4

生麗質(zh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同貴公子王景隆結(jié)識,兩情

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個非王景隆不嫁,一個非玉堂春不娶。這王景隆初與

蘇三結(jié)識時,有好幾萬兩銀子,經(jīng)不住老鴇連敲帶榨,沒有一年時間就都折騰光

了。老鴇認錢不認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來,就把他趕出妓院,不許他再

和玉堂春見面。玉堂春心里只有王公子一個人,景隆一走,任憑老鴇軟硬兼施,

誓不接客。老鴇無法,只好偷偷地將玉堂春賣給山西省洪洞縣的大商人沈洪為小

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即刁又潑,水性揚花,暗中和一個叫趙昂的監(jiān)生勾勾搭

搭,兩人一心想做長久夫妻。

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買回個小老婆,就和趙昂商量了一條毒計。在沈洪回

家的當天晚上,她在給沈洪做的面條里下毒藥,將沈洪毒死。然后惡人先告狀,

嫁禍于蘇三。趙昂又花了幾千兩銀子,買通了洪洞縣官。所以,這個贓官不問青

紅皂白,就給蘇三定了死罪,關(guān)在死囚牢里,只等擇日開刀問斬。

再說王景隆被趕出妓院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回到家中,發(fā)憤讀書,后來赴京趕考,

一舉金榜題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著蘇三,他在北京打聽到蘇三已被賣到洪洞

與人為妾,所以想到山西當官。巧得很,皇上委派他為八府巡按,讓他前往山西

巡視。王景隆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第一站就到了平陽府(今臨汾市),他化裝來

到洪洞,通過四處私訪終于掌握了蘇三冤案的內(nèi)情。他來洪洞縣衙,詢問蘇三案

情,當那個贓官知道來人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時,只好說出實情。王景隆立即另

派官員復(fù)審此案,將皮氏和趙昂判了死罪,洪洞知縣也被撤職查辦。王景隆歡歡

喜喜和蘇三成了親。

現(xiàn)存的蘇三監(jiān)獄原建于明代,共有兩道門,墻高獄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

5

房,兩組建筑相連為一體。普通牢房12間,禁房2間,獄神龕一座。死囚牢處

于后院,門頭額有虎頭牌,內(nèi)有瓦房與窟洞房,蘇三就曾被關(guān)押在窟房內(nèi)。院內(nèi)

有井一眼,人稱其為“蘇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內(nèi)圍墻高厚堅實。門窗狹

小網(wǎng)鐵絲,陰森可怖。

蘇三監(jiān)獄院外新建了陳列室,蘇三有關(guān)冤案的豐富實物資料陳列于此。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4

朔縣屬于雁門郡,馬邑縣。馬邑故址是兩漢時期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漢王朝派

駐重兵扼守,抗擊匈奴的進擾。因為漢代盛行原葬,所以兩漢僅400年間,在這

平沙莽莽的邊陲,遺留下大批的戍邊官吏、士兵和平民的墓葬。朔陽漢墓群之大,

分布之廣,保存之完整是全國少見的。

從1983年3月組織朔縣漢墓群的發(fā)掘,對研究漢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具有

重要的價值,同時對墓葬、器物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在平朔露天煤礦生

活區(qū)就有漢墓800多座,年代是從西漢初到東漢末的400年間。從墓葬的開制看,

有堅穴墓、洞室墓、磚室墓、木槨墓等不同形制的墓葬。墓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

均有墓道;木槨墓,槨室由槨蓋、槨壁、鋪地板、墊木組成。從這些墓葬形制的

發(fā)展中,可窺視到漢代社會的逐漸進步。

在漢墓挖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現(xiàn)象。在一個墓穴中,土壁上完

整保留著當年挖墓人的足窩和一道道的鎬痕。在一個墓穴的陶罐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

一只漢代老鼠。至今肢體保存完好。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看,這里漢墓中的主

人不是當年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而是屯居邊塞正常死亡的軍民。從出土印章看,基

本屬于王、秦兩大家族。這些墓大多為一棺一槨,仰身直肢。

但也有罕見的現(xiàn)象:一座母子合葬墓,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具骨骸,媽媽摟著

6

孩子,相依為命,其情悲傷,催人淚下。倆人是同死的?先后死的?還有一座夫妻

合葬墓,棺內(nèi)有兩副骨架,側(cè)身曲肢,緊緊摟抱,女尸頭枕在男尸的胳膊上,男

尸緊摟女尸于懷中,真可謂至死不分離。"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啊!另一個小小墓穴中,有一對骨骸被反縛著手,首體分離,跪臥于土穴之中。

他們是戰(zhàn)俘,還是奴隸?是被殺,還是被活埋?還有一座墓穴中,有兩架肢體,一

架躺在棺內(nèi),另一架在棺外作爬行狀。這些奇特怪異的骨骸和葬法,給考古工作

者提出了一道新課題。

這批漢墓的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在已經(jīng)發(fā)掘的隨葬器物中有陶器、漆器、玉

器、銅器、鉛器等。其中有一組銅質(zhì)伎人鎮(zhèn),造型粗獷、線條簡練,形態(tài)各異,

還有一件直徑為18厘米的百乳鏡,銅質(zhì)佳、制作精、乳釘聚于鏡面,似浩字繁

星,是漢鏡中的珍品。銅質(zhì)的四神熏爐和龜鶴博山爐,一個制作精細,一個刻工

精細,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價值,也是珍貴的文物。還有漢武帝、宣帝、文帝、新莽

及東漢等時期的各式錢幣。此外還出土大量兵器,這證明雁朔地區(qū)確實是個大動

干戈、兵家爭奪的古戰(zhàn)場。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5

這兒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樹有河。這兒有名勝古跡,也有秀麗風(fēng)景,更

有奇珍異寶。這兒是美麗的。每年春天,這里盛開著潔白而清純的杏花,這里的

杏花聞名天下,名揚四海。杏花風(fēng)韻天成,純潔無暇,也正像這里的人一樣。這

兒是雄偉的。遠處,黛色的青山綿延起伏,高高聳立,直沖云霄。好似一個個高

大雄偉的戰(zhàn)士一般,守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這兒是古老的。這里有著許多聞名遐邇

的名勝古跡。比如:云岡石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這些都是中國的'文化遺

產(chǎn),更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景點。這些文化遺產(chǎn)有著古老的氣息,如果你來這里觀

7

光的話,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般,感受一下古代的氣息。這兒是純樸的。就像

這里的人一樣,如白云般純潔,像黃土般樸素。你不要看不起他們老土,這里的

人雖然老土,但是,他們的心地卻是如此的善良,他們的靈魂又是別樣的純樸。

這里是名人誕生的地方。著名詩人白居易、王維,便是在這里誕生的。大家

對白居易和王維這兩位大詩人一定不陌生吧?他們的詩句優(yōu)美而充滿文雅氣息,

可謂的經(jīng)典。還有《三國演義》中的關(guān)云長、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四大

美女中,擁有閉月羞花之貌的貂蟬,這些人都是誕生在這里的。原來,這里不但

是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寶庫,也是名人聚集的圣地啊!這里的特產(chǎn)豐富多彩。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有的特產(chǎn),這里也不例外。要問這里有什么特產(chǎn),那可

多了!這里有:甜蜜蜜的杏脯、時酸時甜的大紅杏、調(diào)味佳品陳醋、黃燦燦的小

米、美味的刀削面等等,這里的特產(chǎn)有很多很多,說也說不完。聽到這里,大家

肯定心動了吧,一定很想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吧?那我就會驕傲的告訴你:這里,

便是我的家鄉(xiāng)一一魅力山西。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6

靈空山亦名九頂山。在山西沁源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五龍川鄉(xiāng),是一處風(fēng)

景名勝區(qū)。為太岳山支脈,方園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遠望千峰迭翠,

古木參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澗幽深,清泉潺潺。靈空山中心處三座孤峰突起,

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

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靈空山的樹,

稱雄山西,冠蓋華北,不僅樹木種類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藥近百種,素有"四

十里林子不見天”之說。而且出名的大樹都各具名堂典故。國內(nèi)最為珍貴的"油松

之王”九桿旗立于山顛、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筆直,高達40多米。除九桿

8

旗外,這里還有八樹并列的"八大金剛",陰陽相錯的"哼哈二將",一根三莖的“一

爐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獨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薩”等珍奇古松。

各具形態(tài)令人驚嘆。它們都是別處極難尋覓到的原始大樹.,賦予靈空山一種原始

氣質(zhì)蒼勁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橋、巒橋、東鐘樓等建筑,經(jīng)歷代修繕,至今尚存,總

體布局錯落有致,建筑頗為壯觀。圣壽寺,坐落在懸崖腰畔,半掩半露,頗有韻

味。據(jù)<<沁源縣志>>等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黃巢

起義到此,削發(fā)為僧,死后謚封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

賜額"圣壽寺”,相沿至今。由于歷代的增補修繕,圣壽寺的現(xiàn)存殿宇經(jīng)不是唐代

原建筑了。但其規(guī)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筑群。茅

庵建于寺東崖畔石洞之中,曲階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凈塵絕。這里是游者最

感興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頓覺神清氣爽。

寺院山門對面懸崖壁立,枯樹青藤倒掛,一道幽谷橫在寺院前沿,相距數(shù)丈,

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巒二橋,勾通南北,貫連三山。仙橋"仙"在其險,下

臨數(shù)十丈深的峽谷,底寬上窄、峽端僅隔三尺多,一條一尺多寬的石條拱懸其上。

相傳,從前仙橋腳下對峙的懸崖相距甚遠,溝內(nèi)風(fēng)景迷人。靈空山住著位五龍王,

其母見此處景美,常來賞玩。后來她與山廟中的老和尚相識,彼此就在這里對弈。

五龍王對此十分不滿,一天趁其母與和尚下棋之際,運用法力將靈空山上的第一

川、韓洪川、貓尾川、水洞川、五龍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攏而來,企圖淹死其母。

其母聽到水聲,抬頭見洪水已洶涌而來,忙取頭帕一蘸,便將洪水吸盡。所以現(xiàn)

今五道川水貴如油。五龍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相隔千尺的兩座高山迅猛擠來。

其母取下頭上金簪向空一揚,金簪立刻化作現(xiàn)在仙橋底下的巨大石條頂住兩山。

9

其母見兒子如此殘毒,一把抓住龍身扯得四分五裂。龍頭、龍背、龍尾均化為山

丘之石,成為靈空山一處處名勝。仙橋絕壁下一塊石頭上至今還留有棋盤的痕跡。

過仙橋向圣壽寺走,必經(jīng)一座木構(gòu)"巒橋"。橋為單拱,橋上建丹柱棚式長廓三間,

寬兩米多,雕龍繪風(fēng)。橋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圓木構(gòu)成橋梁,不要一釘一硼,

橋結(jié)構(gòu)十分科學(xué)簡單,卻雅觀堅實,遠望如一牙兒蝕月。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

建筑藝術(shù),是我國現(xiàn)存古橋珍品。巒橋、仙橋飛跨一線天上,成為絕景??邕^巒

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就到了東峰腳下。從山腳到峰頂?shù)臇|鐘樓,

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飄帶的“十八盤"。人言"不上十八盤,未到靈空山"。由于

日久天長,巖石風(fēng)化,路址更遷,至今山路已變成整30盤、555個臺階。登盤

觀山、盤盤有景,景景各異,一盤勝似一盤,一景強似一景。登上盤頂,隱約可

見沁水南奔。聳立于峰頂?shù)臇|鐘樓,亭閣由四根丹柱支立,飛檐翹角,古色古香。

中梁懸一口大鐘,撞之轟鳴,聲震四方,余音不絕。

東鐘樓以南,是蒼黃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巒之中有一四面

峭壁的孤峰,峰頂樹木蔥蘢,據(jù)說那是李太子初到時結(jié)廬的地方,名叫“唐山寨"。

還有蓋海洞,仙人洞,五龍池,石門,龍尾等20多處景觀,山幽水清,云霞繚

繞,為天然勝景。古人張震寫有一首《游靈空山》詩贊道:"闊步靈空上絕巔,

始知名勝不虛傳。奇峰路險才通鳥,古寺云深別有天。戶外松風(fēng)濤處處,窗中溪

雨霧綿綿。須眉前后真如畫,看到濃時萬慮捐?!笔癄N東在《靈空滴翠》中也描

繪了"圖畫天然列眼中"的靈空山:"一色濃徐新水墨,四周環(huán)繞翠屏風(fēng)。末云競

落當階雨,不霽何來跨澗虹。”這些詩篇毫不夸張地寫出了靈空山的神奇與壯美。

每到秋日,紅葉滿山,又為靈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7

10

閻錫山舊居始建于1931年前后,陸陸續(xù)續(xù),時建時停,一直到1937年抗日

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才建成現(xiàn)在這樣的規(guī)模(因抗戰(zhàn)爆發(fā),一些工程尚未完全峻工)。

在此期間,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又名昌春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

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慈幼院,大小共二十七個院落,近千

間房屋(現(xiàn)存七百余間),總占地面積33000多平方米。

這里最為恢弘的是東西花園。從石溝街往南一拐彎兒,一條九米寬五十米長

的大巷里,有一座頗為闊綽的東門廳,就是東花園。這個門廳當年曾懸掛著一塊

巨大的門匾,上書"文沱草廬"四個遒勁的顏體大字。所謂"文沱",即文山沱水。

進了大門,是東花園的一院。這是閻居里最大的一個院子,四面均建廳堂,

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假山、噴水池已毀,與在原假山處建一影壁,正面

鐫刻有當年孫中山先生書贈閻錫山的"博愛"二字手跡),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

石和青磚鋪漫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huán)行便道。在這個院子的東北角,還

有一個噴水池,直徑丈余,全部用青石雕砌而成,四周圍欄上均刻有花卉、人物,

欄桿頂部蹲有姿態(tài)各異的小石獅。自來水通過中間一根高達四米的盤龍石柱(整

塊巨石雕成),讓頂部蓮花座上一只維妙維肖的頑皮小石猴尿出來,與建在院子

中心的噴水池、假山相映成趣??上н@些石雕在中亦遭到不同程度損壞。(這個

院子據(jù)說為閻錫山的副官、衛(wèi)兵等人居住辦公的地方)。

穿過一院東廳中間的過道,便是東花園的二院。這個院子比一院面積要小一

些,但建筑上豪華莊重得多。栩栩如生的石雕、磚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飛

檐、斗拱,層層疊疊、刻刻縷縷,均為典型的晚清宮殿式的建筑風(fēng)格(據(jù)傳,此

院建好后,閻父書堂,繼母陳秀卿即在此院正廳小住)。

閻錫山舊居的建筑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以東為上,每個院子的東房都高

11

出其他方位的房屋。這主要是因為有河邊鎮(zhèn)東那座不大不小的文山,它既是鎮(zhèn)上

的風(fēng)水與象征,又是鄉(xiāng)民們的倚靠與榮耀,所謂"背靠文山,而對沱河"或者叫"文

山鐘秀,沱水環(huán)流",均寄托著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表達了他們的一種滿足與

自得。

了解了當?shù)剡@種建筑上的習(xí)俗,就不難理解二院東大廳為何會建得那么巍峨

壯觀了,這座大廳分上下兩層,正面大廳是當年閻氏家族議事和接待賓客、舉行

宴會的場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閻錫山的父親閻書堂病逝,靈堂就設(shè)在這

里,整整一個月的祭奠活動,滿院金人銀馬、雪山素海,終日香火燎繞,笙管長

鳴,十分排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國民黨軍事

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的代表、軍政部長何應(yīng)欽都來此致祭盡哀。我們從現(xiàn)在遺存

的一些歷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獻資料上,可以看到閻府當年的赫赫威勢。通過東大

廳一側(cè)的過道,便是東花園的三院了。它比起前兩個院要小得多。但就建筑藝術(shù)

而言,卻更是精雕細鏤,格外的考究。不說其它,單說四面廳堂的底基,均由青

石雕縷成蓮花狀石基(即須彌座),可見其是多么地不惜錢財工本,經(jīng)求至善至美。

在正廳門楣處,現(xiàn)在還依稀能辯出“當仁堂"三個磚雕大字,這大概是取天降大任

于斯人,吾當仁不讓之意,主人躊躇滿志之態(tài)溢于言表。

在東花園三院正廳的后面,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偏小院,也是閻錫山經(jīng)常居

信辦公的地方。據(jù)說,他每次乘車從外面回來,不需要經(jīng)過外面的大院,即可將

汽車停在后面的車道上,人可以從旁門進來,直接進入這個小院的正房歇息。如

果有人求見,他亦無需繞到外面,而是沿著小院流金溢彩的迥廊轉(zhuǎn)到前面正廳(即

當仁堂),便可會客辦公。他父親治喪期間,他就住在這個院子里。另外還有一

個傳說,講的是馮玉祥在馮閻倒蔣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

12

月被閻錫山軟禁在五臺建安村(閻錫山岳父村)期間,曾來這個小院住過,經(jīng)初步

考證,可能是傳說。

在三吉院的偏東南方向,現(xiàn)在聳立著一座三層大樓,底層是十分寬敞的三眼

窯洞和一條通樓上的石通道,上面兩層由青磚砌成。樓頂方磚平鋪,可供游人登

高眺望,近山遠水,一覽無余。但從這座樓的用材、風(fēng)格來看卻有點不倫不類。

經(jīng)考證,這座樓的樓頂過去跟周圍的建筑物一樣,也是插飛挑檐、通瓦板結(jié)構(gòu),

人是上不到樓頂?shù)摹.斈觊愬a山也曾在上面住過。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進

犯山西,兩個月后太原淪陷,河邊閻錫山舊居也駐扎了一批日本軍隊,使這座大

樓遭到了嚴重破壞?,F(xiàn)存樓房的上兩層,是解放后由設(shè)在這里的忻州地區(qū)療養(yǎng)院

重建的。據(jù)當?shù)乩习傩罩v,過去這樓叫"紅樓",又叫"七星樓"。

在東花園的對面,是西花園。比起東花園,西花園的規(guī)模要小得多,破壞也

較為嚴重。據(jù)說,這里原本是閻錫山的二公子閻志寬(20歲天亡,其妻趙繡錦、

子樹楹、又樹榕現(xiàn)均僑居美國)結(jié)婚用的?,F(xiàn)存建筑除南窯和建在西側(cè)的雙層電

影放映廳還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毀了。其中較為有價值的西花園門廳和

東廳竟然毀于一九八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正式頒布的前幾個月,

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惜。

游客來到東花園南窯外壁,三院大樓外壁,每每駐足忘返。原來這些地方依

然完好保存著十八幅閻府家訓(xùn)石刻,其內(nèi)容或談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學(xué),均為

閻錫山言論。人們奇怪這些遺跡為何能躲過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來這些石

刻在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中上面寫滿了領(lǐng)袖語錄,自然無人敢造次了。就這

樣,這些石刻就奇跡般地留存下來了。

縱觀閻錫山舊居這組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濡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僅是

13

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歷

史遺跡。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jié)合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顯示了其獨

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xué)價值,其中尢以一組組精湛絕倫的石雕、磚雕、木雕而使中

外游人流連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將這座舊居罩上了一

塊神奇詭秘的面紗。1988年秋,山西省有關(guān)部門在這里籌建民俗博物館,陸續(xù)

建起了民間刺繡、剪紙、雕刻、編結(jié)、競技、繪畫、紡織、造紙、飲食、服飾、

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條街等90余個展室,生動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獨特豐

厚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shù)。另外,這里還特邀享譽天下的天津"泥人

張"雕塑研究所的工藝師們精心雕刻了朱德、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閻錫山、

邵力子、閻慧卿(五姑娘)等一批歷史名人的蠟像,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年在這座樓高

院深、洞奇徑幽的古宅里所發(fā)生的一幕幕歷史話劇。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8

龐泉溝風(fēng)景區(qū)是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交城縣城西北一百公里的關(guān)帝山腹部。

是以褐馬雞及華北落葉松、云杉次生林為主的森林生態(tài)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

區(qū),是關(guān)帝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也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一片綠洲。

保護區(qū)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4.5公里,總面積達14430.5公頃,森林覆

蓋率達74%,區(qū)內(nèi)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三到四度,相對濕度為60%,雨量充

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林木參天,溪水潺潺,有植物60余科500余種,其中藥材

達200種以上,也是珍禽異獸棲息繁殖的良好場所。鳥類有15目40科150余種,

獸類6目11科80余種,兩棲爬行類10余種,昆蟲上千種,菌類50余種。其中

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黑額、金雕等。是人們避暑、

14

療養(yǎng)、旅游、度假的良好場所。

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關(guān)帝山主峰,也是保護區(qū)內(nèi)最高山峰,以華北落葉

松著稱全國。登峰遠眺,一覽眾山小,翠綠蕩漾,云霧縹緲,令人心曠神怡。東

側(cè)為海拔2670米的云頂山,山頂草甸平坦、遼闊,黎明觀日出,更令人感慨萬

分,留戀忘返。尤為壯觀的是夏日"天門瑞氣",雨后乍晴,茂密的森林中水氣蒸

騰,在林海上空飄蕩的氣團被夕陽斜照,與青翠欲滴的山林反光相映成輝,五顏

六色,嵐氣彌漫。

在交城與方山的分水嶺上有一六角攢尖亭屹立,黃琉璃瓦作,莊重典雅,檐

下懸有"文源晚翠”橫匾。站在亭中放眼觀望,松濤滾滾,青山相疊,位于西北方

向的"筆架山"形象逼真,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滿山青松清秀挺拔,別有風(fēng)趣。

山腳下大沙溝內(nèi)水聲轟鳴,一股清泉從陡巖懸石上飛流直下而為文源,被樹

葉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萬變。掬一口飲之甜潤涼爽,飄飄欲

仙。不遠處三株巨松一字排開,頂天立地,形似寶塔昂然屹立,樹梢的松球隨風(fēng)

搖動,恰似塔上懸掛的風(fēng)鈴,俗稱"古樹寶塔",與"龍泉飛瀑"相映成趣,風(fēng)景迷

人。

還有"雄獅夕照"、"鳳凰視塔"等數(shù)十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使你驚嘆大自

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奧妙無窮。游人紛至沓來,在龐泉溝自然保護區(qū)進行科學(xué)

考察和旅游觀光,獲益匪淺。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9

我身后這座建筑就是觀音堂,1996年1月它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遼代重熙六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距今也有近

千年的歷史。遼末保大二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毀于兵火,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

15

的建筑是清順治八年重建的,也就是佟養(yǎng)量修建云岡石窟第五、第六窟前樓閣的

那一年。

觀音堂,顧名思義就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地方,大家知道觀世音也被稱為觀

音,這是因為在唐朝,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諱,所以改稱為觀音,其實她還是

應(yīng)該被稱為"觀世音菩薩"的。

大家請隨我來看寺院前的這座龍壁,這是一座三龍壁,它長12.2米,高6.7

米,厚1.2米。它是大同市唯一一座雙向琉璃龍壁,其建筑風(fēng)格與大同九龍壁相

似。

現(xiàn)在大家請隨我一起進入寺院參觀。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后院,這是一座磚券

窯洞與木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的三真殿,它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現(xiàn)在它住著觀

音堂的管理人員。

現(xiàn)在我們?nèi)デ霸骸4蠹铱?,前院的左右兩?cè)各有鐘鼓樓和碑廊,這些碑詳細

地記載了觀音堂的歷史以及重修的歷史,等會大家可以去研讀一下。再看正中這

座建筑,這就是觀音殿了,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為懸山頂,覆著以琉

璃瓦,殿前還署有抱廈。大家請隨我一起進殿,正中供奉的這尊就是觀世音菩薩

了。這是一尊石雕佛像,高6米,彩飾貼金,端莊秀麗。兩邊的脅侍菩薩非常虔

誠嫻靜,它與觀世音像都是遼代的作品。東西兩側(cè)供奉的是十大明王,給人的感

覺很是威武剛健。大家再看墻壁上,繪的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故事壁畫,一

共有二十四幅,保存得非常完整。

出了觀音殿,大家請隨我再往前走。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像亭臺一樣的空曠

的場地就是戲臺,它坐南朝北,建于8米高的券洞上。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就請自

由參觀,40分鐘后我們在三龍壁前集合,請一定記住時間哦!

16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的行程就要結(jié)束了,不知大家今天有沒有看到琳瑯滿目

的美景,取得琳瑯滿目的收獲呢?大同市是國家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蘊含著很深厚的歷史積淀,承載著豐富的民族瑰寶,比如說華嚴寺、善化寺、

九龍壁,還有今天我們參觀的云岡石窟、觀音堂等等。所以非常歡迎大家能再次

做客大同,做客云岡,感受塞北明珠的魅力!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10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guān)羽的故鄉(xiāng),位于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

州鎮(zhèn),鎮(zhèn)西有全國現(xiàn)存最大的關(guān)帝廟,俗稱解州關(guān)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

解州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屢

建屢毀,現(xiàn)存建筑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

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占地面積約66600余平方米。街南稱結(jié)

義園,由結(jié)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筑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jié)

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gòu)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

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nèi)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jié)義"

的桃園風(fēng)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

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后宮兩部分。前院

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鐘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cè)是鐘鼓樓、

"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fēng)伯祠。后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

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圣宮

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余慶宮、歆圣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

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余間,主次分明,布

17

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后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

密排列,建筑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tǒng)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

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guān)帝廟氤意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游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

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

"雉門",東面的"文經(jīng)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cè)的是“武緯門",是甲胄之士通

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guān)帝廟"三字。雉門后部的臺階上是戲臺,鋪

上臺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卷棚歇山頂建筑,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

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虎殿頂、石雕回廊的廳式建筑。周圍有

石欄桿,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

內(nèi)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cè),彩繪著關(guān)羽戎馬一生的主要

經(jīng)歷,起于桃園三結(jié)義,止于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jié),在全國關(guān)廟

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jù)說這是因忌諱關(guān)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于造成蜀國的覆滅

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jīng)"山海鐘靈"坊、御書樓,便是關(guān)帝廟主體建筑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guān)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

松翠柏,郁郁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桿一雙,月臺寬敞,勾

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

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楊雕刻富麗。殿周回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tài)各異,

個個須眉畢張,活靈活現(xiàn)。下施欄桿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200方,

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

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

18

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nèi)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nèi)塑帝王裝關(guān)羽坐像,勇猛剛毅,

神態(tài)端莊肅穆。龕外雕梁畫棟,儀仗倚列,木雕云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

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guān)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

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后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

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cè)有印樓,里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cè)是刀

樓,里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筑。院里植

有翠竹一片,風(fēng)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fēng)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

日"莫嫌孤葉淡,經(jīng)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guān)羽的手筆。

后宮后部,是關(guān)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

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nèi)有關(guān)羽讀《春秋》像,故名?!洞呵铩酚置恩虢?jīng)》,

故又名麟經(jīng)閣。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年間,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寬七

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回廊,四周勾欄

相依,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云、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

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樓梯36級,

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征歷

史上山西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筑結(jié)構(gòu)奇巧別致,上層回廊的廊柱,

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nèi)設(shè)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

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guān)羽側(cè)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

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jù)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關(guān)帝廟除古建筑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

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余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

19

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shù)精品。關(guān)帝廟,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

掃關(guān)帝的場所,游人信士絡(luò)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jīng)過多次修葺、彩繪,關(guān)帝

廟更加壯麗輝煌。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11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cè)的大槐樹

公園內(nèi),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

炎夏,游客絡(luò)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fā)"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

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nèi)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zāi)不

斷,饑荒頻仍,終于激起連綿十余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zhèn)壓,爭

域奪地的殊死之戰(zhàn)時有發(fā)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zhàn)亂

的創(chuàng)傷未及醫(y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

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zhàn)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tǒng)治的"表里山

河"一一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fēng)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較之

于相鄰諸省,山西經(jīng)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

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明朝滅亡元朝后為了鞏固新政權(quán)和發(fā)展經(jīng)濟,從洪

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余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jù)記

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cè)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

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shù)圍,蔭遮數(shù)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

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鶉在樹上構(gòu)窩筑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

廣濟寺設(shè)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20

晚秋時節(jié),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

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鸚不斷地發(fā)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

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后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

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xiāng)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

什么,大槐樹下老鵠窩。''這首民謠數(shù)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qū)廣為流傳。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

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陜西、甘肅、寧夏地區(qū)。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

民,后又轉(zhuǎn)遷到云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

的大規(guī)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

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nóng)業(yè)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但客

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diào)動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步得到恢復(fù),邊

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游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xiāng)后,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

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

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

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cè),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

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

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并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guān)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

鑾率盧永祥第三鎮(zhèn)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后,士兵來到

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辈坏珱]搶掠,而

且將財物供施于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zāi)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21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

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復(fù)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蹦闳粲信d

趣,不妨自我查看。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12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游!在游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

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

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

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fēng)格迥異的

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nèi)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

草坪樹帶隨街延伸I,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

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shè)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

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

街、勝利街、西礦街、學(xué)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

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

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fēng)采。因此,古來

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

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

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

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

22

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

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

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quán)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

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

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

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yīng)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

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

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

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

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shè)在晉陽。需要

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

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

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

統(tǒng)領(lǐng)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

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

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

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

復(fù)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

23

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quán)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shè)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

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

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

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

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

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

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

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

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

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xùn)|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

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于

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入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

使它擁有僅次于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

復(fù)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jù)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jīng)成為

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lián)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

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nèi)里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

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xùn)|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筑。

因東城內(nèi)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

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lián)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

24

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并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

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yīng),互為依托,風(fēng)格獨

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

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

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

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都是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

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

建立已數(shù)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

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

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

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

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xùn)|岸

的唐明鎮(zhèn)。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zhàn)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

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zhèn),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

這便是現(xiàn)在太原城區(qū)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宋朝統(tǒng)治者避諱"晉

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shè)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

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zhí)熳优c其爭奪江

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shè)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

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fā)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mào)

發(fā)達、風(fēng)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25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zhàn)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

(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

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桐為晉王,坐鎮(zhèn)全國九

邊重鎮(zhèn)之首的太原,經(jīng)略北邊防務(wù)。朱桐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

礎(chǔ)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

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

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shè)太原市(1927年)。到

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qū)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

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

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重鎮(zhèn),歷史上名家輩出。春秋時代

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俠好義的豫讓;魏晉時期有史學(xué)家王沈、王助,文學(xué)家

孫綽;唐代有著名詩人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宋代有書畫家米芾;金代名

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文學(xué)家羅貫中,清代著名學(xué)者傅青主、閻若堀

等,均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太原積淀了豐富的

文化遺產(chǎn),保存至今的如晉祠古建筑群,天龍山及龍山石窟雕像,祟善寺、雙塔

寺、凈因寺、多福寺、文廟、純陽宮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我們

提供了一個個理想的旅游場景,讓我們逐一加以品味。

2022年山西導(dǎo)游詞篇13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位于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

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6

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

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墻垣基礎(chǔ)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德、

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shè)敵臺。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jīng)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

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

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fēng)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nèi)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

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xiàn)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

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0xx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

吉甫駐軍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0xx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

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xù)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jīng)變遷,成為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

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F(xiàn)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

年)進行擴建后的模樣。擴建后的平遙城規(guī)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

也是中國現(xiàn)存歷史較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墻。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城門

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0,門外兩眼水井象征龜?shù)碾p目。北城

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nèi)所有積水都要經(jīng)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

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

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jù)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

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shù)臉O其崇拜之

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圣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

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城

27

墻上還有72個觀敵樓,墻頂外側(cè)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

人的象征。

迄今為止,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

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xiàn)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座堅實完整的磚石城池,數(shù)百年來在軍事防御和防洪擋險等方面發(fā)揮了很

大的作用。城內(nèi)街道、古建衙門、市樓、商店、民居等還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筑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

高實為國內(nèi)所罕見。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擴建于明洪武3年口370年),規(guī)模宏大,

氣勢雄偉的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擊城墻;有始建于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

第三位的現(xiàn)存最珍貴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鎮(zhèn)國寺萬佛殿。殿內(nèi)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是

研究中國早期彩塑的樣本;有始建于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

藝術(shù)寶庫",現(xiàn)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中國宋金時期文廟的罕見實

物一一文廟大成殿;有中國金融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

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于唐顯慶二年,國內(nèi)古建筑中罕見的"懸梁吊柱"奇特結(jié)構(gòu)

清虛觀。觀內(nèi)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國古代木雕造像藝術(shù)和道教發(fā)展的稀有

之物;有遍布古城內(nèi)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xù)紛的各種琉璃

實物。同時,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筑的薈萃中心之一。古城內(nèi)現(xiàn)存4000

處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處典型地體現(xiàn)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

風(fēng)格和特點。

平遙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