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疫情嚴控期間,在城市以小區(qū)為單位,在農村以村為單位,對家庭和個人進行隔離和封閉式管理,這體現(xiàn)了基層組織的作用;出入時進行身份登記,以及對人員信息的追蹤,體現(xiàn)了戶籍制度的運用;國家制定疫情期間的社會保障措施,以及社區(qū)志愿者在嚴控期間為困難居民上門采送生活物資等,體現(xiàn)了國家層面和社區(qū)基層為共同抗擊疫情作出的努力。這些努力體現(xiàn)出的基層治理的鮮明特點,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當今的基層治理方面延續(xù)了哪些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導入新課《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第17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課標要求:
(1)了解中國古代以賦役征發(fā)為首要目的的戶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層管理組織;
(2)知道中國古代王朝在社會救濟和優(yōu)撫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概念解析傳統(tǒng)戶籍制度是與土地直接聯(lián)系的,以家庭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F(xiàn)代戶籍制度是國家依法收集、確認、登記公民出生、死亡、親屬關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業(yè)、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權益,以個人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商:材料1:“辛巳卜,貞,登帚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登人三千呼戰(zhàn)”。
——殷墟甲骨卜辭材料2:王登人五千征土方——羅振玉《殷虛書契后編》目的是為了征集兵丁、組建軍隊以滿足戰(zhàn)爭的需要西周:材料3:司民掌登萬民之數(shù),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shù)詔司寇。
——《周禮·秋官·司民》經常性、制度性的戶口調查和登記登記人口創(chuàng)建人口登記、統(tǒng)計制度
早在商代,就已經進行了人口登記。因以人丁為基本登記單位,所以這種戶籍登記制度被稱為“登人”制度,是戶籍制度的最初來源。1.秦獻公時期:公元前375年“為戶籍相伍”,即將民戶以五家為基層單位的辦法編排戶口,使其相保,以便政府管理和征派徭役(一)戰(zhàn)國——制定戶籍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國家大規(guī)模編排民戶,制定戶籍,始于戰(zhàn)國時期。材料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為擴大兵源,增加賦役,穩(wěn)定社會秩序,紛紛建立嚴格的戶口登記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戶口和財政狀況。
——江立華《我國古代的戶籍制度及其特點》材料2: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書》2.商鞅變法時期:無論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記。(二)秦朝——分類登記
秦朝建立后,戶籍實行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親貴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賈的市籍等。
(趙)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記?蒙恬列傳》
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特點:具有等級性和不平等性釋文為:“東成戶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澤若,子小女子傷?!睎|成,為里名。戶人,指戶主。士五,是身份稱謂,指無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為課役身份的標志,登記于戶籍,作為征發(fā)賦役的依據(jù)。夫、沙、澤若、傷,均為人名?!型鈿v史剛要(上)P15頁(三)兩漢——“編戶齊民”1.管理:丞相主管全國戶籍工作,各級地方政府有專門人員主管戶籍2.登記:戶是政府征派賦役的單位。百姓編戶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國家的
“編戶齊民”3.維護:政府為掌握人口數(shù),定期進行人口調查。4.散亂:東漢末年,戰(zhàn)事頻繁,人口流動加劇,豪強地主與國家爭奪人口。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
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雇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戶籍,這叫做“編戶齊民”……所有編入戶籍的大漢居民,具有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其中最重要的義務是向國家提供賦稅與徭役……“編戶齊民”的出現(xiàn),可以看成是時代的進步,因為編戶齊民意味著將國民從隸屬于貴族的人身依附狀態(tài)中釋放出來。
——吳鉤《戶籍上的中國》(四)東晉的黃籍和白籍材料:東晉一朝,中原喪亂,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許多僑郡縣。這些人不為所在州縣編戶,無固定租稅負擔,他們與土著百姓生法無異而負擔不同,容易引起僑舊矛盾,有的成為豪門世族的佃客、部曲,形成“編戶虛耗,南北權豪,競招游食”,遂形成“國弊家豐”的嚴重局面……東晉、南朝政府先后十次頒布命令,實行“土斷”。戶籍上,對白籍僑民實行土斷,與黃籍戶一樣承擔國家稅役。對于世家大族隱藏戶口的,嚴厲打擊。南方土著和北方僑民混合雜居,僑流“后裔遂長為南方之人矣”……“以土斷定”使僑置系統(tǒng)與當?shù)叵到y(tǒng)混合編制,構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轄隸系統(tǒng),亦可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渍穑骸饵S、白籍問題與“土斷”》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歷史縱橫】西晉短暫統(tǒng)一中國,重建戶籍,以黃紙登記戶主姓名、年齡、家庭情況,裝訂成冊,稱為“黃籍”。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fā)賦役。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舅伎肌繓|晉戶籍制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1)社會動亂和人口流動打破了原有的戶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無法掌握人口、田畝等信息。(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導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為地主階級的依附階層。(3)為保障賦役征發(fā),封建政府不得不適應變化了的社會現(xiàn)實,重新制定新型戶籍分類標準。(五)隋朝——“大索貌閱”材料一“機巧奸偽,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guī)免租賦。
——《隋書·食貨志》材料二開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國徹底清查戶口,根據(jù)戶籍簿上登記的年齡與本人的體貌進行核對,從中檢查隱漏戶口,以解決詐老詐小的行為,即為“大索貌閱”……通過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數(shù)44.3萬,新附人口164萬。
——寧欣《中國古代史(下冊)》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將人口體貌與戶籍登記相比較,重新核定戶籍,嚴防不實。南北朝以來,戶口隱漏嚴重,國家掌握勞動力減少;地方豪強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削弱中央政府力量,國家賦稅收入減少。1.背景:2.影響: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數(shù)增多,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打擊了豪強地主,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增加國家的勞動力,減輕了民眾的賦稅負擔;但以此增收賦稅,加派徭役,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是隋朝的短命原因之一。(六)唐朝——承隋制,管理更嚴,戶籍三年一造材料一每歲一造計賬,三年一造戶籍??h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戶部總而領焉。——《唐六典》卷三《尚書戶部》材料二由于唐政權強力推行了籍賬制度,從而借此檢括出大批隱漏人口,復核出人丁的實際年齡,大大防止了虛報年歲以規(guī)避稅役的弊端,達到了維護社會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調征發(fā)力役的目的?!苄闩稄亩鼗蛻艏畾埦砜刺拼~制度》
手實:亦稱“首實”、“手實狀”、“手狀”。唐宋時在基層官吏監(jiān)督下居民自報戶內人口、田畝以及本戶賦役承擔情況的登記表冊。在唐代,它是制定籍帳與戶籍的主要依據(jù),每年填報一次。唐代西州高昌縣手實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1)主戶: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2)客戶:沒有土地的佃戶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七)宋朝——主戶與客戶1.內容:2.宋戶籍制度的特點:依據(jù)財產進行戶籍劃分;繼承前代制度并進行完善;戶籍管理制度嚴格;戶籍種類繁多;戶籍的資格逐漸放寬。材料:宋政府根據(jù)常產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擔國家賦稅將全部居民劃分為主戶和客戶。主戶是指有田地、家產,并承擔國家賦稅的有產戶?!翱蛻簟币辉~在唐代主要是指流亡他鄉(xiāng)的客寓民戶,這些人戶失去了獨立的戶籍和國家法律的保護。宋代,隨著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佃農和主戶一樣成為國家的編戶齊民,有獨立的戶籍。宋代戶籍管理制度非常嚴格,除主戶和客戶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特殊戶籍。宋真宗年間坊郭戶作為戶種正式產生。坊郭戶即市民家庭,包括商賈、手工業(yè)者和城內其他的居民家庭。坊郭戶在宋代單列戶籍,是古代中國城市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標志著城市經濟的發(fā)達和非農業(yè)人口的增加,是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幾越面谩端未鷳艏贫忍轿觥贰贰舅伎肌扛鶕?jù)表格提取宋代戶籍變化的信息,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分析變化的原因和影響。信息:①戶籍按“常產”有無劃分為主戶和客戶,主戶、客戶、總數(shù)增加;
②主戶占比增加(客戶占比減少)宋初,統(tǒng)治者因勢利導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錢則買,無錢則賣”使土地的流轉空前加快。與此相適應,編戶規(guī)則也發(fā)生了變化,宋政府根據(jù)常產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擔國家賦稅將全部居民劃分為主戶和客戶,客戶與地主的契約關系,使其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較之前代有所放松……這樣,大量的佃農亦可涌入城市?!幾圆芏瞬ǎ骸短扑螒艏贫鹊淖兏锱c社會轉型》,原因: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加?。辉袘艏贫扔绊憞业馁x稅收入;王安石變法。影響:促進了商品經濟和城市的發(fā)展;客戶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松弛;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嚴格的戶等、戶種劃分,形成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宋代戶籍制度遏制了人口的正常流動,限制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八)元朝——諸色戶計
元朝的戶口類型復雜,按照職業(yè)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站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
(元朝)將其全部人戶,以職業(yè)、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劃分為多達數(shù)十種“戶計”……民戶戶計數(shù)量最多,占全國總戶數(shù)的80%左右,是元朝諸色戶計中最基本的戶計,是元朝賦役的主要承擔者。
——高樹林《元朝民戶研究》元湖州路戶籍文書第二冊葉三“吳萬三”戶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九)明朝——戶帖黃冊(1)明朝繼承了元朝以職業(yè)定戶籍的做法,戶籍分為民籍、軍籍、匠籍等;(2)明朝戶籍冊稱“黃冊”,以里甲制為基礎,每里一冊,詳列各戶人口、田土、房屋。(3)黃冊和魚鱗圖冊互為補充。材料一洪武十四年詔天下編賦役黃冊,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余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十年攢造黃冊、以定賦役,核隱漏,清逃亡,法例甚詳,具列于后?!洞竺鲿洹肪矶牧隙嗣裰‘a事業(yè),官府必有冊;土田之鱗次櫛比,鄉(xiāng)里必有圖。按圖以稽荒熟,為某人見業(yè)則不可隱;按冊以稽某家某戶占田若干、坐落某處,則稅不可逋?!櫻孜洹短煜驴访鞔涊d每家每戶賦稅繳納和徭役執(zhí)行情況的黃冊明代魚鱗圖冊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黃冊”以戶為主,使賦役之法確定,不易紊亂逃逸,是清查戶口的結果。魚鱗圖冊以土田為主,確定土地所有權,是丈量土地的結果1.概況:普通戶籍基本沿襲明朝,但管理相對松弛。2.清前期:賦役實行固定丁銀,攤丁入畝,戶籍的作用大為削弱。4.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此后政府只按照一定的組織制度登記人口數(shù)量。(十)清朝——永停編審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思考】乾隆年間停止戶籍編審的原因是什么?該措施有何意義?材料:今丁銀既皆攤入地糧,而滋生人戶,又欽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賦。則五年編審,不過沿襲虛文,無裨實政……嗣后編審之例,著永行停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諭原因:攤丁入畝后,國家征發(fā)賦役不再以戶籍為依據(jù),戶籍的作用大為削弱。意義:政府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從而可以自由出賣勞動力,促進了商品經濟發(fā)展。戶籍制度不再具有財政上的功能(戶籍制度與賦役制度脫離)。宋朝戶籍分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主戶與沒有土地的客戶。隋唐“大索貌閱”,重新核定戶籍。唐承隋制,管理更嚴。漢朝丞相主管全國戶籍工作,編入戶籍的百姓成“編戶齊民”。秦朝實行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戶籍外,宗室籍、宦籍、市籍等。戰(zhàn)國國家大規(guī)模編排民戶,制定戶籍;戶籍制度逐步確立。元朝按職業(yè)定戶籍,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明朝以職業(yè)定戶籍,以里甲制為基礎,制造戶籍冊,稱“黃冊”。清朝戶籍管理相對松弛,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歷史悠久,由復雜到簡單;戶籍制度下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減弱;與土地和賦稅制度逐漸分離;明清傳統(tǒng)戶籍制度逐漸被廢除①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強化;②統(tǒng)治者的改革;③農民的
反抗斗爭;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⑤土地兼并和租佃關系的演變;⑥財政危機;⑦重農抑商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發(fā)展趨勢影響戶籍制度的因素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總結功能:①統(tǒng)計人丁,征收賦稅及征派徭役;
②限制人口流動;
③維護社會治安;
④控制職業(yè),固定身份;⑤維護等級特權。特點:①地域性:政府千方百計將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圍中,限制其流動②等級性:有特權戶種、民籍戶種和賤籍戶種等類別。③多重性:與賦役、行政管理、社會治安相結合。④世襲性:不同等級、職業(yè)間的流動受到制約,戶籍是世襲的。作用:①政治上:限制人口流動,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治安,鞏固統(tǒng)治;強化特權登記制度,維護了貴族地主在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殊地位。②等級性:有強化了小農經濟;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和兵源的穩(wěn)定。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一)基層組織材料:雖然從全國范圍看,縣是基層行政單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是鄉(xiāng)、亭、里之類的組織。國家的賦稅、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獄訟、治安等事,都是由鄉(xiāng)里官員直接承擔辦理的……鄉(xiāng)官實際以嗇夫為主……嗇夫承擔鄉(xiāng)一級的一切政務,管理行政、司法、征收賦稅,征發(fā)徭役,是鄉(xiāng)里百姓最直接的統(tǒng)治者,因而當時有“但聞嗇夫,不知郡縣”的說法。
——摘編自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從秦漢到明清,縣是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下設直接管理民眾的基層組織。1.特點:2.發(fā)展演變:(1)秦漢時期:鄉(xiāng)里制(下縣的皇權)縣鄉(xiāng)三老(教化)嗇夫(獄訟、賦稅)游徼(捕盜)里=100戶(一)基層組織2.發(fā)展演變:(2)唐朝:以百戶為里,設里正,五里為鄉(xiāng),城內設坊,郊外設村,設坊正、村正。
材料1:唐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基層組織已有城鄉(xiāng)之分,農村以村為單位,城邑以坊為單位?!皟删┘爸菘h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鄉(xiāng)有鄉(xiāng)長,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并有嚴密的鄰保組織相互糾舉不法。另據(jù)《通典》卷三三《職官·鄉(xiāng)官》:大唐凡百戶為一里,里置里正,五里為一鄉(xiāng),鄉(xiāng)置耆老一人,亦曰“父老”。
——張晉藩《中國古代鄉(xiāng)村治理的經驗》(3)明朝:實行里甲制,里甲制,十戶為一甲,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設甲長、里長。材料2:洪武十四年詔天下編賦役黃冊,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馀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睹魇贰ぶ尽ぞ砦迨房h鄉(xiāng)里保鄰=4戶=20戶=100戶=500戶唐朝鄉(xiāng)里制結構圖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2.歷代基層社會治理(1)秦漢什伍組織(2)唐朝(3)北宋(4)明朝(5)清朝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jiān)督。鄰保制度以四家為鄰,五鄰為保,彼此之間相互監(jiān)督保甲制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源于唐朝的鄰保制度十家牌法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總編為一牌,開列各戶姓名,輪流收掌,每日沿門按牌察看動靜,發(fā)現(xiàn)面生可疑之人,向官府舉報保甲制十戶為牌,設牌長;十牌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兼具區(qū)劃和戶籍管理性質的鄉(xiāng)里制與旨在維護社會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趨勢:①由鄉(xiāng)里制向保甲制;②由鄉(xiāng)官制向職役制轉變;
③國家對鄉(xiāng)村治理的干預和控制逐步增強,鄉(xiāng)村自治功能逐步減弱;
原因:①國家的統(tǒng)一,封建專制的強化;
②維護小農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特點:自我管理與相互監(jiān)督;地方自治色彩鮮明;宗法關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員治理與士紳管理相結合。意義:有效治理基層地方;穩(wěn)定基層社會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動基層經濟發(fā)展。夏商周時,出現(xiàn)了鄉(xiāng)里制度的萌芽。秦漢的這種基層組織,既發(fā)揮基層政權的作用,又帶有半自治的性質,表明當時封建國家對基層社會的控制還相對較寬松。唐代實行的是鄉(xiāng)、里、村三級制。村制度的推行,是國家力量向基層社會進一步滲透的有力舉措。北宋中后期特別是王安石變法實行保甲制度后,鄉(xiāng)里制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一階段處于由鄉(xiāng)里制向保甲制、由鄉(xiāng)官制向職役制的轉折時期,鄉(xiāng)和里的地位逐漸淪落,鄉(xiāng)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與統(tǒng)治逐步增強,鄉(xiāng)村權力越來越多地被上調到更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的州縣官吏的手中。至清代,鄉(xiāng)里制度轉變?yōu)槁氁壑?,保甲對鄉(xiāng)里的控制更加嚴密,鄉(xiāng)村自治的色彩越來越弱。由于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其鄉(xiāng)村治理盡管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終沒有發(fā)展為真正的鄉(xiāng)村地方自治。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王權的擴張,鄉(xiāng)村社會治理越來越深地受到國家政權的干預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漸消退。
——據(jù)唐鳴、劉志鵬《中國古代鄉(xiāng)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歷史變遷》整理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歸納古代鄉(xiāng)村治理變革的基本趨勢和原因材料:
在古代中國,縣以下基層社會,由具有強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鄉(xiāng)族等組織系列(里社保甲與行會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實體組成)……成為國家末端政權的補充,起到所謂“結構—功能替代物”的作用。費正清曾說:“地方長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該地唯一代表。這種表面地位造成的結果,就是地方長官只有在與當?shù)厥考濐^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薄幾詮堁小⑴X灲堋肚迨肥逯v》特點:①自我管理與相互監(jiān)督;②地方自治色彩鮮明;③宗法關系扮演了重要角色;④官員治理與士紳管理相結合。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基層治理的特點及其影響影響:①有利于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統(tǒng)治;②保證國家賦稅的征收;保障農業(yè)生產,有利于促進經濟發(fā)展;有利于生產、生活中的扶貧濟困。③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傳播。④對百姓的控制過于嚴密,不利于發(fā)揮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導致了鄉(xiāng)紳勢力的膨脹。(一)中國古代的社會救濟的原因材料一:社會救濟是中國古代歷朝實施“仁政”的重要內容,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明初設養(yǎng)濟院收孤苦無靠者,按月發(fā)口糧。明律規(guī)定:凡鰥寡孤獨及篤廢之人,貧窮無親屬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yǎng)而不收養(yǎng)者,杖六十?!边@是正律中首次納入社會救濟保障條款。清代的法律也有關于社會救濟的規(guī)定,主要有災荒救濟,高齡老人贍養(yǎng),設棲流所以收養(yǎng)流浪貧民,孝子節(jié)婦貧苦者救濟,貧苦讀書人救濟等?!幾脏囋铺亍吨袊然氖贰返?.經濟原因: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2.政治原因:歷代統(tǒng)治者為民眾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有利于保證人口繁衍和正常生產活動的進行,緩和階級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材料二:老而無妻日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睹献印ち夯萃跸隆?.思想因素:諸子百家學說和宗教思想的影響。儒家的民本觀念、仁愛思想的影響;佛教的慈悲為懷、善惡報應思想,道教的勸人積德行善、勸善去惡的思想。4.自然原因:自然災害頻發(fā),農耕經濟的脆弱性(社會生產力水平低),導致人民的生活處境惡化。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二)社會救濟實施者地位舉措政府主體漢朝常平倉制度隋唐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義倉、社倉)宗族輔助,宋朝興起設立義田、義學、義宅、義冢等族產慈善組織輔助,明清興起善堂、善會(2)特點:①起源早,歷史悠久;②歷代社會救濟的主體是掌握大量資源的政府,民間社會處于輔助地位;③政府救濟的重點在救災,核心在于保證糧食供應,同時還會疏導和安置流民,鼓勵民間富戶救濟災民。立法保障并設專門機構予以實施;④社會力量的救濟活動側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賑濟;⑤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救濟措施;⑥民本思想為基礎;⑦手段多樣化,系統(tǒng)性扶持與臨時性救助相結合。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1)概況(三)優(yōu)撫政策朝代措施尊敬、贍養(yǎng)老人秦漢鳩杖明初八十歲以上月給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保障鰥寡孤獨的生活唐朝養(yǎng)病坊宋朝福田院元朝眾濟院明清養(yǎng)濟院【學思之窗】《大明律》對救助鰥寡孤獨有專門的律條規(guī)定:
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yǎng)而不收養(yǎng)者,杖方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jiān)守自盜論。想一想:古代政府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對貧苦無依的人群進行救助?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能落實嗎?原因:①經濟:小農經濟脆弱②政治:維護社會穩(wěn)定③思想:踐行儒家仁政能否落實:這一法律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能夠落實;但由于官吏的搜刮和監(jiān)守自盜,這一法律規(guī)定必定大打折扣,貧苦無依的人群受到的救助是有限的。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四)評價1、積極作用:①為民眾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證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產活動的進行;②有利于保障賦役征收,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統(tǒng)治。2、局限性:①具有宗教色彩。②各自為政,缺少合作,救濟方式相對單一。③缺少制度和法律規(guī)范,主要由道德、風俗習慣和民俗對其進行調整。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思考】分析古代社會政府和社會力量救濟的不同點。政府救濟:①重點在救災,核心在保證糧食供應;①側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賑濟;②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較規(guī)范;社會救濟:③占主體地位;②具有自發(fā)性和不穩(wěn)定性;③處于輔助地位;【合作探究】說明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對當今的啟示?①“以民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促進階層流動,擴大中間階層——注重國家治理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調性;③強調教化——充分發(fā)揮政府和社會組織的作用,救助與教育相結合,扶貧先扶志;④一定的基層自治——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調動群眾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⑤“為政以德”“德主刑輔、寬嚴相濟”——堅持在以德治國的同時,健全社會治理的法律體系;朝代戶籍制度基層組織社會治理社會救濟優(yōu)撫政策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分類登記制度編戶齊民大索貌閱戶籍三年一造主戶與客戶諸色戶計戶帖、黃冊永停編審鄉(xiāng)里制度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里甲制編制嚴密的保甲制十家牌法保甲制鄰保制度什伍組織常平倉制度置倉積谷,義倉、社倉宗族內部的救助活動興起慈善組織興起養(yǎng)濟院眾濟院福田院養(yǎng)病坊鳩杖鄉(xiāng)里制與保甲制逐步合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建設工程合同的法律問題
- 便利店加盟合同書樣本2025
- 深圳二手房買賣合同要點
- 人才合作合同
- 云南省迪慶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戲劇學院《藥物合成反應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點2025年高三下學期暑假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濰坊理工學院《云南原生態(tài)民族音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宿松縣2024-2025學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二手房產合同轉讓協(xié)議書
- 教研項目合同協(xié)議
- 腹壁切口疝手術護理查房
- 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鄉(xiāng)村醫(yī)生藥品管理培訓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4部分:堤防與河道整治工程
- 2025年山東交運怡亞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嘉興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測試化學+答案
- 私人水源轉讓協(xié)議合同
- 汽車冷卻系統(tǒng)課件
- 防脫洗發(fā)水培訓課件
- 2025年4月版安全法律法規(guī)標準文件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