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教案15篇_第1頁
《蜀道難》教案15篇_第2頁
《蜀道難》教案15篇_第3頁
《蜀道難》教案15篇_第4頁
《蜀道難》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蜀道難》教案15篇

《蜀道難》教案1

目標: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難點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本詩進行賞析,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

法。(難點)教學方法:朗讀法、串講法、探討法。

教學時數(shù):2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

“詩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

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

啊”,所以李白被我們尊稱為“詩仙”,那么這首給李白帶“詩仙”美譽的

《蜀道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

知識鏈接: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

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

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

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

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

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

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

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

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容,

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

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

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

創(chuàng)作特點。

梳理探究:

一、朗讀

誦讀提示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有“風人之義”,詠嘆

的意味尤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下面試分層加

以解說:

1.“噫吁……難于上青天?!?/p>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

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己,脫口而出,也

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酢笔求@異之辭。"?!薄案?,一義重出,極言蜀

道高峻?!昂酢薄霸铡?,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

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2.“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

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

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

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p>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調誦

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

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包S鶴”二句,

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

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

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

頓。

4.“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p>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

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

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

圍,讀時要放低聲調,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

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5.“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詩歌整體感知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

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

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

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

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

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

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樨闔,變幻

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

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

動魄?!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xiàn)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

筆墨,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

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四、作業(yè)布置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問背誦而導入新課。

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時,提請注意詩歌的章法、氣象、基調。請朗讀好的

學生進行朗讀。

二、鑒賞詩歌章法

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

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

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

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鑒賞詩歌氣象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

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裰校路饘⑶厥?/p>

之間重山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6個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于

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

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

道路、架設棧道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是詩人想像自己在蜀

道中的所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不

得不繞道而行;再俯視下面,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

渦一一這幅畫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

泥嶺的情形。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边@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一

—這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

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是

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

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

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破崖轉石萬壑

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磕

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

如此”。

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

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

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

料,使人目不暇接。

鑒賞詩歌基調

四、小結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

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

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

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

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

用具體描寫方式,再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

子離婁上》)的圖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五、作業(yè)布置

《蜀道難》教案2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

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觀點。

1、重點: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2、難點: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整體感知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記,寫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當時他34歲,正在舒州任通判。與兩位朋友和兩個弟弟同游褒禪山后,寫成此

文記游,并抒發(fā)自己的感想。

全文五段,前兩段是記游,記敘褒禪山的來歷和登山游賞的過程。中間兩

段是借游賞經(jīng)歷抒發(fā)一番有關治學的議論。最后一段,補敘同游者的情況。

段緊扣題目,說明褒禪山命名的由來,以及辨釋“花山"之‘‘花"乃''華

實”之“華”的誤讀。。

第2段則全是記游。

第3段集中抒發(fā)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體會。這是全文的重心,也

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

第4段,與第1段仆碑文字和讀音問題相照應,由山名讀音的以訛傳訛,

聯(lián)想到古籍的以訛傳訛,觸目傷懷,產(chǎn)生無限感慨,“何可勝道也哉!”作者

從個別問題提升到對普遍現(xiàn)象的認識,因而提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須去偽存真的道理?!吧钏级魅 ?,如此立

論,正是倡導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認真的求實精神。

第5段,是古代游記的慣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

間,從而收束全文。

小結:文章以議論為主,記敘與議論相結合。記敘簡明,議論深刻,不枝

不蔓,重點突出,脈絡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說明了學人治學應具有頑強不屈

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zhèn)未嬲娴膰乐攽B(tài)度。

《蜀道難》教案3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蜀道難》課堂實錄3。

《蜀道難》課堂實錄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播放視頻《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

天。同學們,我們在李白詩歌的吟誦中,牙牙學語,漸漸成長,不斷收獲。今

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詩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難》。說起《蜀道難》,

唐代詩評家殷燔曾評價這首詩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究

竟這首詩它奇在何處?今天,我們就通過誦讀和鑒賞,一起感受詩歌的奇特之

處。首先請同學們抬起頭來,跟隨老師的聲音,一起進入詩歌的情景,感知詩

歌的風格。

(配樂朗誦)

(學生鼓掌)

師:感謝同學們的掌聲,老師真有些飄飄然了。而誦讀一直是我們解讀詩

歌的一個重要手段,詩歌的風格,它又是呈現(xiàn)多樣性的。比如說,陶淵明的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說,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沉郁頓挫的。那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誦讀詩歌,來

初步感知《蜀道難》的主體風格是怎樣的。讀起來,發(fā)出聲音。放開聲音讀!

放開聲音讀!

(學生在下面自由朗誦)

師:好的,同學們,通過聽讀和誦讀,你初步感知到這首詩的風格是怎樣

的?

生:這首詩的風格十分雄偉。

師:雄偉應該是表現(xiàn)景物的特點。風格?

生:風格十分豪邁。豪邁的,豪放的。

師:還有嗎?

生:富有氣勢的。

師:富有氣勢,應該是比較雄渾的,是吧?好,請坐。感知比較準確。雄

渾豪放正是這首詩歌的主體風格。(多媒體展示:雄渾豪放)所謂“雄渾”,有

空間感、立體感;所謂“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應該說詩歌的風格體現(xiàn)在

其主旋律上,那同學們來看,反復出現(xiàn)在這首詩歌當中是那句話?

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

生:三次。

師:三次。好,同學們拿起筆,我們把它們標注出來。第一次是出現(xiàn)在詩

歌的開頭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顏”那邊,對吧!還有一句是在詩歌

的結尾。那我們來誦讀詩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詩歌的風格?,F(xiàn)在看第一句

“噫吁喊,危乎高哉!”怎么解釋?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險,好高聳?。?/p>

師:啊,好危險,好高聳?。∴嬗鹾?,是語氣詞。那“?!痹趺蠢斫猓课?/p>

險?

生:應該是“高”。

師:應該是“高”。我們說李白有一句詩是“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

辰”。那“?!边€有什么意思?

生:“?!睉撨€有“危險”“危急”的意思。

師:危險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笔鞘裁匆馑?/p>

呢?

生:端正。

師:端正,很好!請坐。這一句是“哎呀呀,太高,太高了!”那么,它

在抒情手法上是直接還是間接?噢,直抒胸臆。再來看,“蜀道之難,難于上

青天”用了什么修辭?噢,夸張的修辭。所以這一句詩放在開頭,猶如排空而

來,劈空而入,奠定了詩歌雄放的基調。那我們在讀的時候,能不能拖得太

長?不能。我們要讓它短促收勢,響徹云霄。我們一起來:噫吁喉,12……

生(齊聲):噫吁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我們不妨正襟危坐一下,讀出你們的氣勢。來!噫吁喊,12……

生:噫吁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讀得已經(jīng)不錯了。再看第二句“凋朱顏”,“朱顏”是什么意思?結

合注解(看看),“朱顏”是什么意思?

生:“凋朱顏”是指“紅潤的容顏為之凋傷,憔悴”。

師:紅潤的容顏變色了。“朱顏”是指?

生:紅潤的臉色。

師:紅潤的臉色。李煜有一句詞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

么此處為什么紅潤的臉色要變呢?

生:因為看到蜀道是如此的兇險,是如此的高聳入云。

師:害怕,對不對?好,請坐。那么,既然是害怕了,我們應該讀出害怕

的情態(tài)。

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師:你要身臨其境的想象一下,讀出一種花容失色的情態(tài)。把“凋朱顏”

用顫音讀出來,是不是?“凋一朱一顏",好嗎?再試一試!

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師:語速還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請坐。語速可以放慢一些,我們女同學

一起來一下。(示范讀)

生(女齊聲):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師:好,不錯!再看第三句“長咨嗟”,“咨嗟”怎么解釋?注解有“咨

嗟”,“咨嗟”怎么解釋?

生:嘆息。

師:嘆息?!伴L咨嗟”呢?

生:深沉的嘆息。

師:深沉的嘆息。長長地嘆息,深沉的嘆息,是不是?請坐。看來,詩歌

到了最后是積聚了復雜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長長的嘆息。既然是“長嘆息”,

我們在讀的時候要拖長一些,低沉一些。我們一起來讀。(示范讀)大家一起

來。

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好,一唱三嘆之間,詩歌

的風格就顯現(xiàn)出來了。北宋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

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李白在反復詠嘆蜀道難,蜀道到

底難在何處?李白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體現(xiàn)蜀道難的?下面就請同

學們再讀詩歌,邊讀邊品,找出你認為描寫得特別精彩的句子,來進行賞析。

(多媒體展示: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學生品讀)

好的,有的同學已經(jīng)思考得比較成熟了,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句

話用了對偶、夸張、用典的修辭手法。它用了古代神話中“傳說羲和每天駕著

六條龍,拉著車子,載著太陽,周行于天下”這個典故,六龍回日意謂六龍之

駕都因蜀道太高而無法穿越,只得載日而回。這句話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襯

托出蜀道的高聳。

師:用典的手法,哪里是用典?

生:六龍回日。

師:六龍回日之高標,更準確的一點兒是用了神話傳說,襯托出了蜀道之

難。老師想問一下,“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是寫了什么內容。

生:寫的是蜀道的蜿蜒曲折。

師:蜀道的蜿蜒曲折嗎?對,要從詩歌的句意理解正確?!盎卮ā保皼_

波逆折之回川”寫的是蜀道還是寫的水呀?

生:水。

師:寫的水急。那么,寫水急跟山高有什么作用呢?還有沒有同學能幫他

解答一下?為何能表現(xiàn)蜀道之高?

生:這里用回川的溪流襯托出了山的高俊。

師:用回川的急流襯托出了山的高俊,是不是?因為我們說,惟見水急方

能見山之高危。好,你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生: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師:等一下好嗎?我是說剛才那一句有沒有補充的?

生:暫時沒有了。

師:暫時沒有了。所以剛才那一句是將夸張與神話融合在一起,用水急來

襯托山高。所以,老師想請你把這句話來讀出“山高水急之勢”好嗎?

生: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師:你不妨加強停頓,效果會更好一點。上一一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一

一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再試一試!

生:上一一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一一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師:已經(jīng)有進步了,但是可能聲音太溫柔了。我們請這位男孩子來試一

下,好嗎?

生:上一一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一一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師:再濃厚一點味道,讀出那種山高水急之勢。

生:上一一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一一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師:同學們覺得讀得怎么樣?已經(jīng)讀得不錯了,是吧?請坐!還有同學

嗎?

生:我要賞析的句子是“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這兩句是

詩人李白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和“子規(guī)啼夜月”這種非常濃厚的自然

景觀渲染了一種蜀道上十分空寂和蒼涼的氣氛,也十分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

難。

師:用這樣一種孤寂蒼涼的氛圍,烘托了蜀道之難。你能不能用比較優(yōu)美

的語言將這段景物描繪一下?

生:只見一只只鳥悲哀地在古木中哀號,仿佛在訴說些什么,但卻聽不清

楚,因為它實在太高了。鳥兒們,雌鳥跟著雄鳥繞著林間飛行,只是繞著林間

飛行而已,因為它實在太高了。又隱隱地聽見杜鵑鳥在啼“不如歸去,不如歸

去”,因為蜀道太高了,就像杜鵑鳥在啼血一樣。

師:好,你說得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我們可以把它修飾地更加優(yōu)美一些。使

得文字優(yōu)美,我們可以加一些修飾語,或者是,文字方面精確一些。比如說,

剛才在古木之間,你可以把它連起來“在那千年滄桑古木之間”。還有老師剛

才覺得,你說“雌鳥跟著雄鳥在林間飛行”,“飛行”這個詞能不能換一下?

生:飛舞。

師:飛舞!“飛舞”感覺還是太美了。我們在這邊的意境應該是比較凄涼

的,對嗎?還可以換成什么詞語呢?

生:“盤旋”吧!因為那么多千年古木,它應該在找棲息的地方。

師:對,盤旋!同學們覺得怎么樣?比較靠攏,是不是?所以這樣修改我

們覺得語言比較優(yōu)美一些,是不是?請坐。在那千年滄桑古木之間,一只只斑

駁的鳥在悲哀地啼叫。下面呢,同學們,在悲哀地啼叫,然后是,雌鳥跟著雄

鳥在林間盤旋,也許它也害怕孤獨吧!又聽見子規(guī)在夜月下啼血,似乎在為這

空無一人的山峰悲鳴。好,身臨其境,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氛圍呀?

生:感受到了蜀道上那種空寂蒼涼的氛圍。

師:空寂、孤寂、蒼涼的氛圍。那么,我們說這段文字,詩人主要是選取

了一些意象,來營造了這樣一種氛圍。那些意象呀,同學們?可以把它們圈起

來。

生:悲鳥、古木,還有雄鳥、雌鳥、子規(guī)和夜月。

師:雄鳥和雌鳥,這應該是悲鳥,是吧?悲鳥、古木,還有子規(guī),還有

呢?

生:空山。

師:空山,夜月,是不是?請坐!那么我們說,抓住詩歌的意象,也是我

們解讀詩歌的方法之一。而且在詩歌之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有其固定的含

義。比如說,“梧桐”,它是凄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滴”。再比如,“明月”是寄托情思的載體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時”。再有,“江水”代表了愁苦的綿長,李煜有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此處的“子規(guī)”有這樣的一個神話。傳說,古蜀國有一

個英勇的皇帝,他叫杜宇。他愛戴子民,有自己心愛的戀人。后被奸臣所害,

凄慘地死去。他心系百姓,牽掛愛人,所以他的魂魄,幻化為子歸鳥,在日夜

啼叫。這就是子規(guī)啼血的典故。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內涵,所以“子規(guī)”成

了古代文人表達悲情的重要載體。請看一下這些詩。

(多媒體展示)

我們一起來讀出這些詩句愁苦的味道?!笆駠勛託w鳥”,一二!

生(齊聲):“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

三月憶三巴。”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

西。”“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p>

師:“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倍畎自凇妒竦离y》中是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空山古木間,日之所見是雄雌盤旋最苦,而夜

之所聞是子規(guī)月下啼血最苦。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們不妨齊讀

一下這段文字?!暗姟弊x到“凋朱顏”?!暗姳B……”,一起來!

生(齊聲):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

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師:好的。值得自己品味的句子,還有嗎?

生:我選擇的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句,它是用了側面

描寫的方法,通過人的這樣一種反應,來烘托蜀道之高。人在蜀道之中走的時

候,他是“捫參歷井仰脅息”,然后“以手撫胸”,通過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我

們可以發(fā)現(xiàn),因為蜀道的高峻,所以使人在蜀道上走的時候,呼吸緊張,撫胸

長嘆。用這樣一些夸張的手法,首先渲染了蜀道之高,也渲染了在蜀道之上,

這樣的一個空寂和悲涼的環(huán)境的氣氛。所以,這一句,它不僅寫出了蜀道之

高,還渲染了一種氣氛。也就是說,蜀道之高,使人感覺到它的空寂和蒼涼。

師:好的,你對這一句理解得比較深刻。那老師剛才聽到了你說這邊是抓

住了人行走在蜀道上的一些細節(jié),哪些細節(jié)?

生:是“以手撫膺”,還有“長嘆”,還有“仰肋、息”……

師:“坐長嘆”,“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

師:“坐長嘆”的“坐”是什么意思呢?

生:應該是表現(xiàn)一種驚惶的一種……

師:(要)準確地理解!我們說“坐”在古代用的很多的意思有“因為”,

還有“犯罪”是吧!那么在這邊呢,應該是“徒勞的”。“空長嘆”,徒勞地

長嘆。是吧!抓住了幾個細節(jié),現(xiàn)在是“曲折盤桓”,還有是“手捫星辰”,

還有是“呼吸緊張”,是什么呀?撫胸長嘆。那么在這邊,你想象一下,如果

是詩人行走在這樣的蜀道上,應該是能夠讀出詩人的眼神的。幾分驚嘆,幾分

惶恐,幾分無奈。你讀讀看!

生: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師: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你試著讀讀看,請再投入一點

兒。

生: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師:已經(jīng)好多了,請坐。還有其它同學嗎?沒有了?

生:我選的是“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逼渲星鞍刖洹斑B峰

去天不盈尺”用的是夸張的手法。連綿的山之高距離廣闊的天空連一尺的長度

都不到,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讓人想象蜀道山峰之高。這樣的話,顯得更加富

有文采。這里使用了夸張的手法,“盈”是什么意思啊?

生:“盈”是“滿”。

師:“滿”和“足”的意思,就是不足一尺。我們在傳說中有“武功太白

去天三百”,武功和太白也是山,因為那個時候才去天三百,而此處李白更能

夸張,“不足一尺”對不對?那除了修辭之外,老師希望你連著下面一起去品

味,“飛湍瀑流爭喧腌,碌崖轉石萬壑雷”,他寫景的角度有沒有變化?

生:寫景的角度,一開始是視覺上的描寫,是用蜀道的高聳,給人一種強

烈的震撼之感。后來又寫了瀑布的聲音,就是從視覺又轉到聽覺上。

師:視覺和聽覺的變化,還有嗎?好,有沒有其它同學可以補充呢?這句

話還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角度,有嗎?“連峰去天不盈尺”,應該是從哪個角度

寫的?剛才除了視覺,還有嗎?

生:“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從遠處來寫,“枯松倒掛倚絕壁”是近,這

邊使用遠近結合的手法寫的。這一句寫的是近景,然后下面一句寫的是動景。

師:是動態(tài)的!是動靜結合,對吧?好的,角度非常地多樣,有遠近,有

動靜,還有視覺和聽覺的一個變化,還用了夸張的修辭。那老師請你將這段文

字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可以嗎?

生:連綿的山峰離天不足一尺,枯松有的倒掛在絕壁上,有的伴在上面,

飛流湍急澎湃,瀑布嘩嘩地響,撞擊著山崖,滾動著石塊,發(fā)出了萬谷雷鳴的

聲音使人感到驚嘆。

師:使人感到驚嘆!你主要是借助于注釋,是不是?其實我們通過這樣的一

個修飾,使自己的語言更加優(yōu)美一些。比如說,“飛湍瀑流爭喧眩”,飛急

的、湍急的流水和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真像撞擊山崖,發(fā)出雷鳴

般的聲響,用一些修飾,用一些修辭。好,請坐。那老師在這邊想讓同學們當

一次小小的電影導演,如果讓你將這一組畫面拍攝成一組電影鏡頭,你怎么推

進?來,別忘了讓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怎么推進這組電影鏡頭?先是什么鏡

頭,然后是什么呢?你來試一試。

生:應該會先拍“連峰去天不盈尺”,由遠到近。

師:由遠到近,應該是山巒起伏、連峰起伏的遠景。然后呢?

生:然后轉到枯松。

師:然后轉到枯松,應該是平緩地推出“枯松倚絕壁”的什么?這個同學

說是特寫,不錯。然后呢?接下來應該是一組快鏡頭了,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p>

生:出現(xiàn)了飛湍和...

師:飛湍、瀑布,還有呢?

生:還有石塊。

師:石塊、轉石、懸崖,飛快地從面前閃過,還伴有什么聲響呀?

生:雷鳴般的聲響,目不銜接,驚恐萬狀,所以形成一種排山倒海之勢。

請坐。那么,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出這邊的排山倒海之勢。來,你來試一試。

生: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魅,瞇崖轉石萬壑

雷。

師:你的語速要加快,讀出排山倒海之勢。(泛讀)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

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眩,磕崖轉石萬壑雷。好,再試一試。

生: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魅,磕崖轉石萬壑

雷。

師:語速把握得是不錯,但情感不夠投入。來,我們集體來一遍好嗎?

生(齊聲):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魅,瞇崖轉

石萬壑雷。

師:好的。所以說,在這樣一個品讀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以大膽的夸

張、神奇的傳說、瑰麗的想象、浩蕩的激情,李白用他“落筆搖五岳”的筆

法,以及“笑傲里滄州”的氣度,為我們再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噪、高峻、

崎嶇的面貌。那么李白為何要盡寫蜀道難呢?著名的清人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

切景語皆情語”,下面就請同學們借助課前所查閱的李白生平及相關的背景資

料,看看李白借助蜀道之景,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情感。前后左右討論一下。

生:《蜀道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李白高度的愛國思想。這個感情可以從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這里可以看出,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對大好河山的

贊頌,又可以看出他對當時社會的擔憂。

師:你說到了兩種情況。剛才你說在文中找到了依據(jù),“所守或匪親,化

為狼與豺”,為什么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他對時局的擔憂呢?

生:“狼與豺”比喻殘害人民的叛亂者,和“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這

些意象都屬于屬地可能出現(xiàn)的叛亂者,這樣就可以表達出作者高度的愛國思

想。

師:其實,在這節(jié)里有明確的解釋,對不對?“猛虎”和“長蛇”比喻叛

臣逆賊,警戒統(tǒng)治者對時局的擔憂。好,第二個情感是?

生:他對大好河山的贊頌。

師:他對大好河山的贊頌。你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呢?

生:作者他在描寫蜀道的艱險,他使用了大量的文筆,比如說,“但見悲

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這些景象都是描寫了蜀道的景物。

師:也就是說你讀出了李白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激情、豪情,是不是?請

坐。還有嗎?

生:根據(jù)當時的背景,這首詩是作者規(guī)勸友人王彥不要進入蜀地,早日回

歸長安。

師:你說根據(jù)當時的背景,是你查了相關的資料,是他送別友人的。這是

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據(jù)嗎?他是送別友人的!

生:倒數(shù)第二句,“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師: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還有嗎?

生:還有第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可以看出來。

師:這一句也可以看出來。有沒有更加直接的句子?

生:問君西游何當還,畏途蟾巖不可攀。

師:不錯!還有嗎?

生: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師: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地方呢?注意前面的短句“其險也”,后面“也”

是表停頓的語氣詞,對吧?好,請坐。那么同學們看一下,她說的是用文中這

樣的三個句子,表達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意。可是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

己”啊,老師在誦讀的時候,沒有絲毫感受到哀婉之情,他在勸誡友人嗎?勸

誡友人什么呀?“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問君西游何時還”,勸友人

什么呀?早點回家,不要入蜀,是不是?在勸誡友人,因為“蜀道之難,難于

上青天”嘛。還有嗎?還有沒有?沒有了。我們說剛才那位同學結合當時一個

與背景相關的資料,老師在課前查閱了李白的生平之資料。別忘了,我們說,

鑒賞詩歌,還要知人論世啊,對不對?那結合李白的生平,能夠揣摩出怎樣的

情感呢?

生:從李白的生平來看,這是他第一次出蜀以后到達長安所作,所以其中

也可以看出他對于自己懷才不遇、不受重視,然后感嘆世事艱險。也就是說他

是從蜀道之難來到世事之難。

師:世事之難,仕途難,人生難,是不是?好,請坐。那老師也查閱了相

關的資料,這首詩大約是創(chuàng)作于天寶初年。我們說李白二十六歲只身出蜀,懷

著他“濟蒼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來到長安??墒谴藭r的玄宗已經(jīng)不是當

年勵精圖治的玄宗了。他任用奸臣,沉迷聲色。而氣質傲岸的李白怎容于當時

的官場?所以他僅在長安三年就被賜金放還。所以剛才那位同學說,在這首詩

中,蘊含著他感嘆仕途難、人生難,是有道理的。再有剛才的一個背景,我們

說,天寶初年,地方割據(jù)勢力開始膨脹,懷覬覦之心者,不僅僅是安祿山、史

思明之徒??!所以結合上面的背景,我們可以揣摩出當時豐富的情感。那老師

也讀了這樣的詩歌,除了剛才同學們品出的情感之后,認為李白飽含情感地描

繪蜀道之難,也許表達了人類對自然的這樣一種敬畏之心。而這樣的一種敬

畏,未嘗不給千年之后的我們以啟示。復雜的情感淤積在胸,李白此時是慷慨

而歌,發(fā)出了撼人心魄的長嘯,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勸慰友人不要

入蜀,因為那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感嘆仕途之難,人生多舛,再道

一聲“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熱愛山河,敬畏自然,仍道一聲蜀道之

難,難于上青天。李白將滿腔的贊頌、憂愁、豪情與悲憤,只化作一句句驚天

地、泣鬼神的蜀道難啊!而此時我們也唯有用動情、動人的誦讀,去感受詩人

這樣一份胸腸了?!妒竦离y》,李白,同學們一起來,“噫吁喊”,-Z1!

(學生、教師共同朗誦詩歌)

在此,老師想借用于丹的一句話,喜歡李白是因為他對生命的摯愛與執(zhí)

著。我們不僅要讀李白,還要讀更多的經(jīng)典,來涵養(yǎng)我們的心靈。老師也希望

同學們不僅要學會品讀詩歌,更應該在品讀詩歌中體悟人生。感謝山水激活了

李白的靈感,感謝李白激活了同學們的審美之心,感謝同學們激活了今天的課

堂。下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蜀道難》教案4

《蜀道難》是雜言古體詩,格律不拘,形式靈活。這首詩想象奇特,筆意

縱橫,境界闊大,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chuàng)作特點。誦讀時,一方面

要感受雜言古體詩的參差錯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筆下蜀道的雄奇險

峻,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3.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探究詩歌的主旨。

鑒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導入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

“詩仙”。他是誰?(李白)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

《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貶謫

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們尊稱為“詩仙”,那么這首給李白帶來“詩

仙”美譽的《蜀道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知人論世

1.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平生有

“大濟蒼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于是放浪形骸,寄情

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

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詩作《蜀道

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

特色。

2.相關背景

從詩的內容來看,此詩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詩中

的“君”有人說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說僅是一種虛擬方式,即實無其人,

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詩中,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

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告誡人們不要只看到“錦城”的“樂”,應該“早還

家”,因為這里的道路奇險無比,且隨時可能發(fā)生戰(zhàn)亂。后來的“安史之亂”

足見詩人政治預見的正確。

3.解題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蜀道,蜀地的道路。難ndn,

艱難。(進入)蜀地的道路艱難(難行)。

4.了解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主要是

指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古

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

言、六言、七言和雜言。表現(xiàn)在詩題上,有歌、行、引、吟等體裁。《蜀道難》

就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

二、初讀感悟

(-)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噫吁喊(yi某U某I)鳧(fu)棧(zhan)猱(ndo)

捫參(menshen)崢蛛(zhengrong).(chan)湍(tuan)

咨嗟(zljie).(hul)M(ping)崔嵬(culwei)

2.解釋下列詞語

①何:多么。

②當:對著,向著。

③盤盤:曲折回旋的樣子。

④捫:用手摸。

⑤膺:胸。

⑥坐:徒,空。

⑦但見:只聽見。

⑧喧虺:喧鬧聲,這里指急流和瀑布發(fā)出的巨大響聲。

⑨瞇崖:水撞石之聲。

⑩胡為:為什么。

9322;崢噪、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9323;咨嗟:嘆息。

三、文本研究

梳理脈絡

明確第一段:先總寫蜀道之難,然后寫蜀道的歷史、地貌、來由,最后寫

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蜀道之險。

第三段:蜀中戰(zhàn)禍之烈。

主旨句是什么?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詩人是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之難(雄奇險峻)的?

明確①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一一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

阻。

②側面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一一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③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

悚一一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一一使人聞

聲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⑤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一一極言山峰之

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

詩中多次出現(xiàn)“西”字,如“西當太白有鳥道”“問君西游何時還"''側

身西望長咨嗟”,這表明詩人的立足點在秦。這與“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

哉!”是否沖突?

明確不沖突?!班禒栠h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

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昂鸀楹鮼碓铡辈皇窃儐枺强畤@,它暗含

“何苦而來”之意。

主旨句三次出現(xiàn),所在位置和具體內容都有變化,體會這三句話的具體作

用。

明確開頭一句,領起全文,嘆蜀道之高,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

中間一句,嘆蜀道之險,再次強調蜀道之難行,把詩歌推向高峰。

尾一句,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嘆。

“蜀道難”本來是一個難以描述的心理感受,李白卻描繪得非常動人。那

么,你認為李白是如何把這一難述感受描繪得如此生動的呢?請結合全詩談談

你的看法。

明確(示例)(1)全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借以抒發(fā)自己

的理想、感受。詩中描寫的事物被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

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

(2)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

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

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

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

(3)詩歌句式靈活,形式多變。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

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

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

之能事。

你認為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觀點一:此詩即事成篇,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表達對友人的擔憂和

關心。

觀點二:表面寫蜀道的艱難,實則寫仕途坎坷,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憤

懣。

觀點三:寫蜀道艱難,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

對比與思考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云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①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春,岑參作為僚屬隨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杜鴻

漸入蜀平亂,途徑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

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問題:蜀道歷來以艱險著稱,為什么詩人卻說“不覺蜀道難”?請結合全

詩,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①詩人入蜀是為報知己,為平蜀亂,雖然途中山巒重疊、險灘暗藏,

但不覺艱險。②詩人登上山頂后,心曠神怡,因此所觀之景雖奇險但他感覺富

有情趣。

四、明晰主旨

本詩襲用樂府舊題,借助豐富的想像,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

山川,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之情,揭示出當時太平景象后潛在的

危機,透露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

五、拓展閱讀

李白與宇宙處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說李白心里裝著整個

宇宙,并以這種氣魄看待社會與人生。他仿佛有一種神秘的感覺,覺得自己不

是世間的凡人,這種感覺又因賀知章對他的稱呼(謫仙人)而強化了,這種氣

魄和感覺,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詩里從未有過的,當屈原以其《九

歌》對諸神頂禮膜拜的時候,他不過是匍匐于地上的一個微小的生靈。當曹操

“東臨碣石”,歌詠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時,他不過是宇宙的禮贊者。至于南朝

以山水詩著稱的“二謝”,他們筆下就只有山容水態(tài)而已。隋唐以來出現(xiàn)了王

維、孟浩然這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但他們的境界不過是清遠靜謐。只有李

白才開拓出一種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他往往是從大處把握對象,得其神氣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

在高處鳥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觀,得到大氣象,其詩:“登高壯觀天地間,大

江茫茫去不還。”就正好說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視角。又如“山隨平野盡,江入

大荒流?!薄扒锷珶o遠近,出門盡寒山?!薄疤扉T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

回。”這些詩句都是因宏觀的視角而形成宏偉的境界。如果以杜甫、孟浩然與

李白比較,李白的這個特點就更顯然了。杜甫以體貼入微筆觸細膩而見長,他

能刻畫別人看不到的景物內層的漣漪,表現(xiàn)自己內心深處情感的細微波動。孟

浩然的特點是淡。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筆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見詩了,

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他的詩如一杯清茶、一縷清煙、一片月光、一絲云

影。對他們我不想有所軒輕,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

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則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處理人事的態(tài)度往往是極其灑脫的,對其所愛的人他有火一般

熱烈的感情,也許因為這火太旺了反而難以持久;更可能是因為他以宇宙之眼

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種種關系看得無關緊要了。家庭、妻子、兒

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詩里幾乎沒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誼,他寫過許多熱情

洋溢的贈友詩,其中有的詩句足以永遠暖人心房,諸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

君直到夜郎西?!薄翱耧L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钡脑娂锖苌儆袃墒滓?/p>

上同贈一人的。杜甫有十一首詩贈他或懷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調侃詩給杜甫。

他比杜甫年長十一歲,杜甫近乎他的后輩,這也許有點關系,可是更主要的原

因在于他那灑脫的氣質。對于一個自視可與宇宙等量的人,這情形并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與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獨立的

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為某種現(xiàn)實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種外界的

壓力而改變自己。李白既然可與宇宙等量,當然也就可與帝王齊觀,而視權貴

如草芥了。李白雖欲躋身于廟堂,但并不肯為此而折腰。他雖曾因玄宗的幸遇

而自鳴得意,也曾偶爾寫過幾首干謁之作,但總的看來他是堅持了“安能摧眉

折腰事權貴”的態(tài)度。李白目無權貴,但對蒼生百姓卻是親切的。且看《宿五

松山下媼家》,“……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對五松山下這位荀老太太,

李白是何等謙遜、何等體貼。而這與笑傲王侯的那個人正是同一個李白!李白

的偉大與可愛于此可見,這首詩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實是極其宏偉的。倘若沒

有一個寬廣的胸襟,怎能寫出這樣的詩歌?這首詩從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李白的不

凡境界。

(選自袁行霜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有刪節(jié))

六、素材積累一李白名句

1.一水牽愁萬里長。

2.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3.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4.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5.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6.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

9.綿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10.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11.吾觀自古賢達人,成功不退皆殞身。

七、作業(yè)

完成配套練習。

《蜀道難》教案5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

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喋、突兀、強悍、崎

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

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不妨看看人

教版高一上《蜀道難》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

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yōu)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

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

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

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guī)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

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

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

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jīng)》似的端

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

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

世的塵土,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

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

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

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

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

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

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

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

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

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

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

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

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

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

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

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

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

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jīng)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

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

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容,以

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

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

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

創(chuàng)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①學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

基調。

(2)內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

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

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xiàn)實山勢高

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各有什

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

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

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

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

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