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唐詩中詩人寫月的用意唐詩中月的意象,供大家參考。唐詩中詩人寫月的用意唐詩中月的意象今人陳植銬在《詩歌意象論》中曾指出,“一首詩歌藝術(shù)性的高低,取決于語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弊鳛樵姼杷囆g(shù)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詩歌無疑是關(guān)鍵的,而作為意象物質(zhì)外殼的語言形象也無疑是至關(guān)重要的。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詩人應(yīng)該選擇‘特征'的東西”,也只有“特征”的東西,才能給讀者深刻、鮮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喚起讀者的想象、聯(lián)想。月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xiàn)“言外之意”的深層內(nèi)涵。也正因為月具有這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國歷史文化和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地位十分顯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先秦故人曾通過“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別發(fā)出了“勞心悄兮,勞心騷兮,勞心慘兮”之嘆,“僧敲月下門”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義出一代復(fù)一代騷客才子的怨夫思婦之作。而“披月躊躇”、“攬月自賞”、“望月凝思”、“撫月癡想”……這些從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來的詞語成語,莫不流淌著中國古人一分難釋的生命情懷。莫不激發(fā)古人情愛思戀的浩歌?!叭迕髟乱?,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氣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時間飛逝,是美的煙波,是人生悲歡離合的演繹,是情愛的寄寓和沐浴。月在唐朝中達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高峰,據(jù)學(xué)者統(tǒng)計。李白作詩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說,李白每寫三首詩,筆觸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愛月,李白之死,就是為捉水中之月而死?!袄畎字鴮m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保ㄌ仆醵ū!掇浴罚?,盡管后人考證此說不可信,但李白為偉大的月光詩仙,卻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潔,月里更黑,人生有時,月光無極。李白、杜甫、王昌齡、李商隱、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風(fēng)飲月,月下窗前,精心細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懷之,或思之,或憶之,沐一身月輝,納一空月光,旨趣益遠,抒胸中濁氣、釋大地愁緒,法自然大趣,得萬物之靈。由此,月與詩人構(gòu)成了千載佳話,萬世景觀,同時也造就了唐詩的蓋世名聲,在唐代,詩的顯赫地位實在離不開月的激揚、推動和烘托。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詩。唐詩的題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濾洗和浸潤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別》、《關(guān)山月》、《望月懷遠》、《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問月》、《月下獨酌》、《月夜》、《月夜憶舍弟》、《江樓月》、《霜月》、《靜夜思》、《江樓感舊》、《楓橋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虜亭》、《嫦娥》……難以盡數(shù),可以說,是月給了唐詩以豐富意蘊,給詩人以美妙的靈感,創(chuàng)造了唐詩的藝術(shù)題材和藝術(shù)生命,給唐詩提供了博大闊遠的藝術(shù)空間和宇宙意識。若無月意象的沾溉,就沒有上述詩題,也使詩人們失去了藝術(shù)靈感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審美空間,會使詩壇上失去最美麗的仙葩,喪失一大批不朽的詩作。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李白《靜夜思》、《把酒問月》、張繼《楓橋夜泊》、趙暇《江樓感舊》、杜甫《月夜》等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無緣產(chǎn)生了。其次,從詩的內(nèi)容上說,月成為唐詩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月在唐詩意境的追求歷程中,實現(xiàn)了“言外之意”的深層內(nèi)涵。月在唐詩意境的構(gòu)造上廣泛而多樣。唐詩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月的邊塞意象。丹納說,“自然界供給的比人工創(chuàng)造的更美”(《藝術(shù)哲學(xué)》)。月在文學(xué)作品中構(gòu)成的富有美感的獨特環(huán)境,是人工做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所無法比擬的。馬克思指出,“對象如何對他來說成為他的對象,這取決于對象的性質(zhì)以及與之相適應(yīng)的本質(zhì)力量的性質(zhì)‘因為正是這種關(guān)系的規(guī)定性形成一種特殊的、現(xiàn)實的肯定方式。每一種本質(zhì)力量的獨特性”恰好“是這種本質(zhì)力量的獨特的本質(zhì),因而也是它的對象化的獨特方式?!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斑吶?、“明月關(guān)”之間存在著一種內(nèi)在性質(zhì)的制約,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因而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往往離不開“明月”與“關(guān)”的塑造?!稑犯娂瘷M吹曲辭》里就有《關(guān)山月》、《樂府古題要解》說:“《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月作為一種寄托是詩人慣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詩人就有“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guān)山月》)、“關(guān)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guān)山月》)和“關(guān)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的思愁綿綿,唐詩也不甘落后。唐詩中有“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的啜泣訴說,有“中天懸明月令嚴(yán)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慘凄寂寥,有“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沈全期《雜詩三首其三》)的綿藐深沉,有“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悲涼凄婉。同時,唐詩人又發(fā)展了邊塞詩,特別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賦予邊塞詩更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有“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的雄渾蒼茫,有高適“雪凈胡大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塞上聽吹笛》)的開朗壯闊,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關(guān)山月》)的浩渺閑雅、有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從軍行七首》)的雄心憂患。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huán)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fēng)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zhuǎn)化成了藝術(shù)上的心理空間。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是他們的一種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隨孤月,流照親人。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jié)自由地創(chuàng)造了月和邊塞的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閨怨》: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在這里,詩人描繪了思婦的深思遐念和傾訴無人的隱恨,思婦“憂愁不能寢,攬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戶獨彷徨”(同上)之中,舉頭唯見一輪孤月懸掛在天上?!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產(chǎn)生出“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念頭。詩人對月和邊塞相形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的偉大感受,已經(jīng)是十分杰出的了。月是物質(zhì)的,月是空間的,月還是文化的。從月水的浸潤和滋養(yǎng)伸展下,詩人與那巨大深遠的宇宙空間感邊塞這獨特性風(fēng)景線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詩人“愿隨孤月影”為的是什么?就是那與月光相撫相慰的一空纖塵不染的邊塞的空間意識。二、月的時間意象。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夢,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的追憶。他曲折命運的悲劇,盡情地展現(xiàn)在“春花秋月”的時間之流中,不僅李煜,杜牧《潤州二首(其一)》也說: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fēng)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無論是南朝士人曠達,還是東晉名宿的風(fēng)流,可是在歷史舞臺上都不過匆匆過客而已。詩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現(xiàn)實。豐富的想象,把時隔數(shù)百載的人事勾連起來,使歷史與現(xiàn)實,今人與古人,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情事,在時空上渾然一體。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過生命意識又與時間意識相連結(jié)。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索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生命哲理,從而發(fā)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張若虛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發(fā)問中引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傷。江月無情,流水無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無可奈何中,詩人們只好浩然長嘆。封建專制的社會在本質(zhì)上是壓制禁錮人才的,自己的壯志豪情聰明才干也無可奈何地消融在歷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宮里人”(李白《蘇臺覽古》),他們的生命與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沒被虛拋浪擲了?!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舊時月”引起了詩人對歷史的浩嘆和追思,在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亙遠,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識。三、月的愁緒意象。在唐詩中,月還是情緒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zhì)同構(gòu)。梁啟超論及詩詞意境時說,“同一月夜也,瓊筵羽觴,清歌妙舞,繡簾半開,素手相攜,則有余樂;勞人思婦,對景獨坐,促織鳴壁,楓葉繞船,則有余悲?!币蚨娙斯P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lián)系了。盡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的詩句,南北朝時謝靈運也有了“明月照積雪,北風(fēng)勁且哀”等哀愁的詩句,但是以月狀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戰(zhàn)。除了人們熟知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以外,唐詩中還有“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的凄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郁懷難耐……在唐代詩人中,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gòu)思巧妙。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zhuǎn),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四、月的情愛意象。月是情緒的,“月上柳梢”的纏繞,“曉風(fēng)殘月”的悲涼,“月照高樓”的孤寂,情到深處,月便自然與情愛相連了。盡管“人生無物比多情”、“無物似情濃”,但是,月仍然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謝莊“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孟郊“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別怨》),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深摯的情與愛,化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凄美祝愿。月愛的禪意、愛的見證。無論是狂羈灑脫的李太白,情意綿綿的李義山,還是憂患郁抑的少陵野勞,都拒絕不了月光的見證,在月光的溫撫下,還原出人的本真。一時騷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詩圣的千慮,都一一呈示在纖塵不染的月光下……傾聽愛情的下落和心音。在愛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懷、渴念,甚為壯闊、更為空靈,情愛也甚是摯熱、濃烈?!按挛鲙隆钡陌V心迫切,“落月滿屋梁”的空虛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的癡戀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還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間。分別之后,“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縈繞著愛的惆悵和迷惘。“階下清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隱《端居》);月明之夜,風(fēng)雨之夕,情人“各在夭一涯”,而且“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時,該又憑添幾重愁苦!于是凄迷廣浩的月下便成下無盡的相思之時空:“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緒,李商隱就是一千次一萬次,也道不完,“欲說還休”。當(dāng)然,時間的月水也許會消磨和沖淡愛情“同來望月人何在,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趙暇《江樓感舊》)。那個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尋回?即若喚回,恐也不是彼時情懷了。好夢已去,往事如煙,空留絲絲縷縷的舊蹤裊裊飄開在愛情失落的天際。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的蒼涼蕭瑟的景觀。愛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腸斷的鈴聲的烘托下,更為凄婉欲絕。“伊人何在,煙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長恨綿綿無絕期”的黯然神傷。此時此亥U,月光溫撫下的天際中,所飄蕩的只是悲愴千古的愛情挽歌了!(王啟民)唐詩中詩人寫月的用意唐詩中月的意象意象在詩歌分析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意象是詩人在知覺基礎(chǔ)上形成的、融入主觀情趣和美學(xué)理想的客觀物象的映象。從客觀存在上講物象有限,意象無窮。比如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種情境中被觀照、被表現(xiàn)的月亮才是意象。但是,在傳統(tǒng)詩歌里,因為人們經(jīng)常用“月”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它的意象就被比較的固定下來。在古詩中,“月”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xiàn)“言外之意”的深層內(nèi)涵。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寫不同凡響。詩歌中共有五次寫到“月”。開篇詩歌就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來渲染餞別的悲慘。在楓葉飄飛、荻花凋零、涼風(fēng)瑟瑟的深秋時節(jié),作者和朋友飲酒作別。月色朦朧,醉意朦朧,一輪昏黃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淚眼,又像月會隨水流去。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詩人感情的作用,而且還為下文寫“忽聞水上琵琶聲”的驚喜埋下伏筆?!皷|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迸门叱难葑嗉妓囀拱拙右缀退呐笥褌兲兆怼R磺寐曄⒅?,人們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里,聲已息而意未盡,甚至連水面都無波痕,皎潔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靜,表達了聽眾如癡如醉的情感?!敖衲隁g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秋月春風(fēng)”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濃縮了琵琶女賣唱人生。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暫,寫人的老去、失寵,襯托寂寞與孤獨?!叭斫谑乜沾@船月明江水寒?!睂懪门袄洗蠹拮魃倘藡D”后的生活場景,用月來襯托人的孤獨、凄苦?!按航ǔ镌乱梗【七€獨傾?!弊髡呗犃伺门目嘣V之后,因同病相憐而自敘身世。這兩句詩實際是白居易悲慘孤獨苦悶生活的真實寫照。由于白居易屢受排擠,被貶官異地,人生旅途上無絲毫快樂可言,再加上憂國憂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還有閑情雅意來沐浴春光,觀賞明月呢?美好的場景,孤獨的場面,反襯人的寂寞。古詩中的“月”含著以下幾方面的特征。一、 抒發(fā)思鄉(xiāng)懷遠之情人們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霸铝痢毕笳魉寄睿ㄋ寄罴胰?、思念故鄉(xiāng),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倍?、 表現(xiàn)美好的、純潔無暇的感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澈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边@里的“月”代表的是愛心的傳遞。比如李白的《玉階怨》把月亮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純潔對應(yīng)人心靈的純潔?!坝耠A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三、 對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fā)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zhì)同構(gòu)。在古詩中,月是有情緒的,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lián)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北風(fēng)勁且哀”的詩句表現(xiàn)了哀愁的心緒。唐詩中有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凄清孤苦,還有孟浩然“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的凄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郁懷難耐……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gòu)思巧妙,筆法空靈,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四、 展示廣闊情懷古人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誦。唐人的邊塞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的雄渾蒼茫,高適“雪凈胡大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的開朗壯闊,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浩渺閑雅,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雄心憂患,都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huán)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fēng)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zhuǎn)化成了藝術(shù)上的心理空間。明月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表現(xiàn)空間之美。古人何以對“月”情有獨鐘。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樣的,因此認為月可以超越空間,正所謂“天涯共此時”。所以無論是浪漫主義的、還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托情。面對同一輪明月,抒發(fā)的感情卻各不相同:有感嘆世事多艱、光陰易逝的;有排解懷才不遇、慨嘆宦海沉浮的;更有表達對理想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大覽明月”。唐詩中詩人寫月的用意唐詩中月的意象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對月情有獨鐘,與月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民族,因此月在中國歷史文化藝術(shù)中有著顯赫的地位,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而這種顯赫地位和深厚內(nèi)涵又集中體現(xiàn)在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一一唐代的詩歌中。據(jù)統(tǒng)計,李白作詩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說,李白每三首詩中就有一首筆觸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對月的癡愛由此可見一斑。據(jù)傳,李白之死就是為捉水中之月而死的。不只李白,杜甫、王昌齡、李商隱、孟浩然等等唐詩大家,詩作中都寫到過月。有人說,在唐代,詩之所以有蓋世名聲,實在離不開月的推動和烘托。那么唐詩中的月都有哪些意象,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情緒呢?大致說來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時間意象中的月是詩人對時光如水,生命易逝的感傷,對歷史長河亙古渺遠的叩問。歲月悠悠,天地茫茫,千年萬年,世事滄桑。人作為大地間萬物的靈長,仰望夜空,明月皎皎,自然引發(fā)無窮的思考,思考宇宙的起源,思考歷史的興衰,感悟人生的意義。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索“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生命哲理,張若虛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發(fā)問中引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傷,江月無情,歷史無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無可奈何中,詩人們只好浩然長嘆一一悠悠萬世,那輪皎潔的明月長掛碧天蒼穹,毫不吝惜地傾瀉著邈邈銀輝,它晚升朝隱,與人總是若即若離。今人看不到古時的明月,古時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面對亙古如斯的明月,詩人們不覺感慨系之,引發(fā)了對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無際、時空的蒼茫無限與人生的短暫渺小巧妙融合,抒發(fā)了永恒與無常之悲?!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眲⒂礤a漫步石頭城下,由這“舊時月”想到了古時人,由歷史而感慨現(xiàn)實,由對六朝興亡人事變遷的慨嘆而讓人悲傷起朝廷昏暗、權(quán)貴荒淫、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危機四伏的中唐。二、邊塞意象中的月是對蒼茫悲壯的邊塞風(fēng)情的點綴,是對征夫思婦的一種心理慰藉。唐代的邊塞或處大漠,黃沙漫漫;或據(jù)高山,偏僻苦寒。往往人煙稀少,凄涼蕭條。漫漫長夜里和邊關(guān)、戍樓、長城、羌笛相伴相和的只有那空中的明月,它是那么晶瑩,它是那么明亮,引起詩人或美好、或凄涼、或悲壯的感情激蕩?!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雄渾蒼茫,“雪凈胡大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俊朗壯闊,“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幽遠綿長。在這里,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把環(huán)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fēng)情,也把邊塞這個地理名詞轉(zhuǎn)化成了藝術(shù)上的心理空間,從而賦予邊塞詩更加博大闊遠、渾融豐腴的意境,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shù)魅力。不僅如此,月還是那些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的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魯人新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選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科版選修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統(tǒng)編版2024必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教滬科版七年級科學(xu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貿(mào)易融資合同-利率計算與利息收益分配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商法擔(dān)保合同法律咨詢與培訓(xùn)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基地苗木良種選育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錄制授權(quán)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板木枋庫存管理及分銷合同3篇
- (高清版)JTGT 3360-01-2018 公路橋梁抗風(fēng)設(shè)計規(guī)范
- 小紅書違禁詞清單(2024年)
- 胰島素注射的護理
- 云南省普通高中學(xué)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基本素質(zhì)評價表
- 2024年消防產(chǎn)品項目營銷策劃方案
- 聞道課件播放器
- 03軸流式壓氣機b特性
- 五星級酒店收入測算f
- 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ppt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英語Unit1 單元設(shè)計
- GB/T 9109.5-2017石油和液體石油產(chǎn)品動態(tài)計量第5部分:油量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