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福建省廈門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營建東都洛邑并留守主管東方政務,周公死后該職務由其子繼承;成康之際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長期駐守。這一變化反映了西周()A.對分封制進行局部調整 B.力圖穩(wěn)固王權的嘗試C.實現對東方的直接控制 D.王室內部斗爭的激烈【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營建東都洛邑并留守主管東方政備,周公死后該職務由其子繼承;成康之際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長期駐守”可以看出,對洛邑的管理由繼承制轉變?yōu)橛芍芴熳又苯优汕?,這一變法反映了西周力圖穩(wěn)固王權的嘗試,B項正確;材料中周王改變管理洛邑的措施不能說明對分封制進行局部調整,排除A項;C項中的“直接”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王室內部的斗爭,排除D項。故選B項。

2.漢代規(guī)定:“宗室不宜典三河”“王舅不宜備九卿”“后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入(捐)財為官,不署右職”等。這些規(guī)定()A.意在防止外戚干政 B.固化了統(tǒng)治集團的階層結構C.旨在規(guī)范官員任用 D.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專制皇權【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宗室不宜典三河……后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可知,反映了漢代加強官員任用的信息,C項正確;“意在防止外戚干政”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階層結構的優(yōu)化,排除B項;材料反映不出制約專制皇權的信息,表述有誤,排除D項。故選C項。3.下表為北魏均田制下的土地分配方案。這一方案的實施()土地類型良民奴婢耕牛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露田40畝20畝同良民30畝桑田20畝麻田10畝5畝宅園每三人1畝每五人1畝注:奴婢授田無上限,耕牛授田上限為4頭。A.兼顧了農民與地主的利益 B.提高了奴婢的政治地位C.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集約化 D.解決了土地兼并的問題【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北魏均田制下的土地分配方案”可見北魏均田制授田對象包含成年男性、婦人、奴婢、耕牛,可見孝文帝為了換惡化社會矛盾,授田兼顧各個階層,兼顧了農民與地主的利益,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奴婢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B項;均田制下,農民掌握土地的使用權,仍是個體農耕,并非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集約化,排除C項;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的問題無法根本解決,排除D項。故選A項。4.南宋時,中醫(yī)兒科形成溫補與涼寒兩個學派的爭鳴。元代著名兒科醫(yī)家曾世榮根據小兒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點,主張攻邪治病,藥用寒涼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補”、辯證論治的醫(yī)學主張。曾世榮()A.奠定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 B.在醫(yī)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C.化解了兒科內部學術論爭 D.繼承并發(fā)展中醫(yī)傳統(tǒng)診療方法【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南宋時,中醫(yī)兒科形成溫補與涼寒兩個學派的爭鳴。元代著名兒科醫(yī)家曾世榮根據小兒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點提出“攻中有補”、辯證論治的醫(yī)學主張”可得知曾世榮提出糅合了中醫(yī)兒科兩個學派觀點的新主張,繼承并發(fā)展中醫(yī)傳統(tǒng)診療方法,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奠定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曾世榮在醫(yī)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排除B項;材料表現曾世榮繼承并發(fā)展中醫(yī)傳統(tǒng)診療方法,而不是化解了兒科內部學術論爭,排除C項。故選D項。5.南宋以來出現了許多以農事耕作和絲棉紡織等為主題的耕織圖(如圖),這些畫作前后因襲少有變化,重場景描繪而輕操作流程與技術細節(jié)刻畫。據此可知,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圖:《御制耕織圖》之二(清)A.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B.缺乏推廣的價值C.反映了農業(yè)技術停滯 D.重在勸農與教化【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南宋以來出現了許多以農事耕作和絲棉紡織等為主題的耕織圖”及畫中詩句內容“東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可得知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重在勸農與教化,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排除A項;材料體現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重在勸農與教化,符合統(tǒng)治者的需求,并非缺乏推廣的價值,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反映了農業(yè)技術停滯,排除C項。故選D項。6.“漢口銀”是英俄商人在漢口進行茶葉貿易時率先使用的無實物貨幣結算形式。甲午戰(zhàn)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內外借款,官方工程造價,均用其進行核算“漢口銀”逐漸為長江中游地區(qū)各商埠所通用。由此可見,“漢口銀”的使用()A.遏制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 B.有利于區(qū)域性貨幣標準的統(tǒng)一C.促進了中外貿易迅速發(fā)展 D.規(guī)范了區(qū)域性金融市場的秩序【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漢口銀”是英俄商人在漢口進行茶葉貿易時率先使用的無實物貨幣結算形式。甲午戰(zhàn)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內外借款,官方工程造價,均用其進行核算“漢口銀”逐漸為長江中游地區(qū)各商埠所通用。材料反映了長江中下游區(qū)域貨幣的統(tǒng)一,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長江中游地區(qū)貨幣流通方式是“漢口銀”,未涉及“資本輸出”,排除A項;材料主旨反映的是長江中游地區(qū)貨幣流通方式是“漢口銀”,而不是“中外貿易的迅速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主旨反映的是長江中游地區(qū)貨幣流通方式是“漢口銀”,其不能起到規(guī)范區(qū)域性金融市場的秩序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末,國人對不斷涌入上海機器、車輛極感興趣,這些器物的響聲被當作新文明的象征。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噪音”的概念逐漸被接受,在反對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來越多地出現國人的身影。這一變化體現了()A.上海的城市化進程受到阻礙 B.政府在噪音治理問題上的缺位C.城市治理以認知進步為前提 D.國人對工業(yè)文明認識趨向理性【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在反對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來越多地出現國人的身影”,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進步,思想的逐步開放,國人對工業(yè)文明的認識漸趨理性,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人對工業(yè)文明的認識,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政府管理的認識,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國人對工業(yè)文明的態(tài)度,并未涉及城市治理與認知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8.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著各根據地黨員和干部人數的迅速增長,黨中央多次強調“干部地方化”的方針,要求培養(yǎng)、提拔地方干部,提高本地干部在干部總數中所占的比例。這表明中共()A.轉移工作重心 B.以籍貫作為干部選拔的主要標準C.組織體系嚴密 D.注重干部隊伍建設中的地緣因素【答案】D【解析】據材料“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著各根據地黨員和干部人數的迅速增長,黨中央多次強調‘干部地方化’的方針,要求培養(yǎng)、提拔地方干部,提高本地干部在干部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抗日戰(zhàn)爭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黨中央強調“干部地方化”的方針,要求培養(yǎng)、提拔地方干部,D項正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工作重心并未轉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提拔地方干部,提高本地干部在干部總數中所占的比例”,未涉及“以籍貫作為干部選拔的主要標準”,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組織體系嚴密,排除C項。故選D項。9.1950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在民族雜居地區(qū)成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處理關涉到少數民族工作問題時,必須和少數民族的委員充分協商。同年進行的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中,少數民族地區(qū)改革的時間推遲或暫不進行。這些舉措()A.實現了邊疆地區(qū)長治久安 B.有利于構建新型民族關系C.彰顯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 D.踐行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共中央關于在民族雜居地區(qū)成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一系列指示,充分體現了尊重少數民族權益、照顧少數民族實際的特點,有利于構建新型民族關系,B項正確;踐行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維護了少數民族的利益,D項正確;“實現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項;人民民主專政和新中國的國家性質密切相關,并非民族政策主要體現的范圍,排除C項;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設立自治機關,行使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而材料為民族雜居地方,排除D項。故選B項。10.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決議,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作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這一決議旨在()A.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 B.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 D.調整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決議,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作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可知,文革后,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作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有利于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加強對地方的管理,A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農村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排除B項;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排除C項;調整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在材料信息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11.公元前139年,羅馬公民大會不顧貴族的反對,通過了在立法、審判等方面實行匿名投票的決議;公元前133年,公民大會罷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奧克塔維烏斯的保民官職務。這體現了當時羅馬()A.民主政治原則得以貫徹 B.貴族與平民矛盾不可調和C.公民大會擁有重要權力 D.人民的主權地位得到凸顯【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①。國家統(tǒng)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zhí)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平民參加的人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同貴族進行了長期斗爭,爭取了許多政治權利。根據材料“羅馬公民大會不顧貴族的反對,通過了……”“公民大會罷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可知,公民大會擁有重要權力,C項正確;“民主政治原則得以貫徹”主要通過民主選舉、民主監(jiān)督來體現,材料未體現該信息,排除A項;B項材料未涉及,排除B項;羅馬是奴隸制國家,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D項說法有誤,排除D項。故選C項。12.阿拉伯帝國強盛時期,為適應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國東部流行用木釘和繩索捆綁而成的別具一格的輕型平底船;西部則發(fā)明了三角帆,通過調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風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A.適應了遠航貿易的運輸需求 B.代表當時世界的最先進水平C.誘發(fā)了歐洲的航海探險活動 D.為洲際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為適應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國東部流行用木釘和繩索捆綁而成的別具一格的輕型平底船;西部則發(fā)明了三角帆,通過調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風力?!笨梢姲⒗说脑齑夹g適應了遠航貿易的運輸需求,服務于經濟發(fā)展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其他國家造船技術如何,無法得出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誘發(fā)了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對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的影響,排除C項;阿拉伯帝國時期,新航路尚未開辟,故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并非為洲際航行提供安全保障,排除D項。故選A項。13.1688-1820年,英國的死刑罪名從50個劇增至220多個,如此殘酷的刑法世所罕見,以致當時有人感慨“我們法令的每一頁都有血腥味”,“血腥法典”由此得名。該“法典”的出現,從本質上反映了英國()A.法制觀念深受革命影響 B.社會轉型中治理困境C.工業(yè)革命加劇階級對立 D.民主政治受到嚴峻考驗【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我們法令的每一頁都有血腥味”“血腥法典”,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的血腥法律逐漸遭到了眾多群眾的反對,激化了社會矛盾,這不利于工業(yè)革命后,社會的逐步轉型,B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不流血的政變,法制觀念并未深受革命影響,排除A項;材料所述與工業(yè)革命加劇階級對立無關,排除C項;“血腥法律”與民主政治并不沖突,英國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后就確立了民主政體,排除D項。故選B項。14.1807年,英國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此后美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亦陸續(xù)禁止奴隸貿易。1867年,一艘裝運奴隸的貨船穿越大西洋來到古巴,這是迄今可知的最后一次販奴活動。奴隸貿易的廢止()A.體現了重商主義的經濟主張 B.加劇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C.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D.踐行了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807年,英國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此后美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亦陸續(xù)禁止奴隸貿易。1867年,一艘裝運奴隸的貨船穿越大西洋來到古巴,這是迄今可知的最后一次販奴活動?!辈⒔Y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英國需要更廣闊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商品輸出成為英國對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故奴隸貿易的廢止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C項正確;奴隸貿易的廢止與重商主義的經濟主張無關,排除A項;奴隸貿易的廢止并未加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排除B項;廢除奴隸貿易是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擴大的需要,與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5.19世紀90年代,美國南方各州的法律規(guī)定公共場合的種族隔離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場針對性訴訟中裁決“隔離但平等”的設施并不違憲,因為隔離并不必然意味著一個族群的低劣。上述行為體現了()A.解放黑奴勢在必行 B.司法解釋的理性公正C.種族歧視得到默許 D.南北矛盾已不可調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南方各州的法律規(guī)定公共場合的種族隔離合法化,體現了種族歧視得到默許,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種族歧視得到默許,而美國內戰(zhàn)消滅了奴隸制,解放了黑人奴隸,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最高法院裁決“隔離但平等”的設施并不違憲,不符合理性公正,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種族歧視得到默許,并不說明南北矛盾已不可調和,排除D項。故選C項。16.1944-1958年間,西歐各國為從戰(zhàn)后廢墟中恢復經濟,急需用美元購買美國產品,由此出現了所謂的“美元荒”;1958-1968年間,西歐各主要金融市場上卻出現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貨幣的浪潮。對這一變化解釋合理的是()A.經濟多極化趨勢的沖擊 B.滯脹危機引發(fā)西歐經濟恐慌C.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崩潰 D.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44-1958年間,西歐各國為從戰(zhàn)后廢墟中恢復經濟,急需用美元購買美國產品,由此出現了所謂的‘美元荒’;1958-1968年間,西歐各主要金融市場上卻出現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貨幣的浪潮。”可知,二戰(zhàn)結束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出現“美元荒”,而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濫發(fā)美元,導致美元貶值,各國開始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貨幣的浪潮,說明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經濟多極化趨勢的沖擊的信息,排除A項;滯脹危機出現在70年代,排除B項;布雷頓森林系統(tǒng)與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16世紀中期一個巴西土著人和一個西歐貿易商的對話土著人:“你們國內沒有木頭(巴西紅木)?”貿易商:“這木頭是拿來制作染料的,而非當柴燒。”土著人:“你們?yōu)槭裁葱枰@么多那個東西?讓其好端端立于林中不更好嗎?”貿易商:“在我的國家,大貿易商所擁有的布、小刀、剪刀、镋、其他物品,數量之多,超乎你能想象。"土著人思索了一會兒說:“你跟我講的那個有錢人,他不會死?"貿易商:“會的,當然了?!蓖林?“那他死后,留下的財物怎么處置?”貿易商很有耐心地解釋道:“財物遺贈給繼承人”土著人不想再聽下去:這下我知道了,你們是一等一的大瘋子。你們遠渡大海,忍受極大不便,這么辛勒工作,就為了替孩子或比你們晚死的人積聚財物?養(yǎng)活你們的土地。難道不夠用來也養(yǎng)活他們?我們有摯愛的父親、母親、小孩,但我們深信我們死后,養(yǎng)活我們的土地也會養(yǎng)活他們。因此我們安心離去,不為未來多操心。”(注:巴西紅木是生長在熱帶叢林里的一種高大的染料木;巴西土著人的生計大部分來自于狩獵、捕魚、采集。)——摘編自彭慕蘭《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請從上述對話中提取兩條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分別予以說明?!敬鸢浮啃畔⒁唬何鳉W商人從美洲販運巴西紅木用于制作染料。說明:新航路開辟后,西歐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許多商人將大量產于美洲的巴西紅木運回歐洲用于染料制作,獲取商業(yè)利潤,這是早期殖民擴張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信息二:西歐商人與巴西土著人進行商品貿易與文化交流。說明:新航路開辟后,各地區(qū)各民族的聯系日益緊密。西歐商人遠渡重洋前往巴西,在與當地土著人進行商品貿易的同時,也推動了新舊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信息三:巴西土著人過著自然原始的生活。說明:巴西土著人的生計大部分來自狩獵、捕魚、采集,其生產處于相對原始的狀態(tài),注重與自然和諧共處,反對過度掠奪資源,具有樸素的生態(tài)觀。信息四:西歐商人與巴西土著人的財物處置方式不同。說明:近代以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fā)展,西歐商人遠渡重洋前往巴西,追求財富的積累和擴充。而巴西土著人的生產生活依然停留在相對原始的狀態(tài),私有觀念尚不明顯。雙方的交流凸顯了二者對于財富、人生等問題的觀念差異?!窘馕觥扛鶕牧稀澳銈儑鴥葲]有木頭(巴西紅木)?”“這木頭是拿來制作染料的,而非當柴燒?!薄澳銈?yōu)槭裁葱枰@么多那個東西?”可以得出信息一西歐商人從美洲販運巴西紅木用于制作染料,結合所學從原因、內容、影響等方面予以說明,即新航路開辟后,西歐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許多商人將大量產于美洲的巴西紅木運回歐洲用于染料制作,獲取商業(yè)利潤,這是早期殖民擴張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方式之一。材料中的對話內容體現了商品貿易,對話本身體現了文化交流,可以得出信息二西歐商人與巴西土著人進行商品貿易與文化交流,結合所學可以從原因、表現等方面進行說明,即新航路開辟后,各地區(qū)各民族的聯系日益緊密,西歐商人遠渡重洋前往巴西,在與當地土著人進行商品貿易的同時,也推動了新舊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根據材料“我們有摯愛的父親、母親、小孩,但我們深信我們死后,養(yǎng)活我們的土地也會養(yǎng)活他們。因此我們安心離去,不為未來多操心?!薄鞍臀魍林说纳嫶蟛糠謥碜杂卺鳙C、捕魚、采集”可以得出信息三巴西土著人過著自然原始的生活,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巴西土著人的生計大部分來自狩獵、捕魚、采集,其生產處于相對原始的狀態(tài),注重與自然和諧共處,反對過度掠奪資源,具有樸素的生態(tài)觀。根據材料“你們遠渡大海,忍受極大不便,這么辛勒工作,就為了替孩子或比你們晚死的人積聚財物?養(yǎng)活你們的土地。難道不夠用來也養(yǎng)活他們?我們有摯愛的父親、母親、小孩,但我們深信我們死后,養(yǎng)活我們的土地也會養(yǎng)活他們。因此我們安心離去,不為未來多操心?!笨梢缘贸鲂畔⑺奈鳉W商人與巴西土著人的財物處置方式不同,結合所學可以從生產方式、思想觀念等角度說明,即近代以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fā)展,西歐商人遠渡重洋前往巴西,追求財富的積累和擴充,而巴西土著人的生產生活依然停留在相對原始的狀態(tài),私有觀念尚不明顯,雙方的交流凸顯了二者對于財富、人生等問題的觀念差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意大利是國際貿易中心,一些經營貨幣和貸款業(yè)務的機構不斷興起。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銀行是世界上最早的近代銀行,隨后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類似的機構。早期銀行經營的貸款業(yè)務都具有高利貸性質,而且貸款對象主要是政府,大多數工商企業(yè)難以得到支持,客觀上要求建立新的銀行為其擴大再生產服務。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作為最早的私人創(chuàng)辦的股份制銀行,它利用政府賦予的特權,以大大低于高利貸的貸款利率向工商企業(yè)提供信用貸款,從而占據了信用領域的壟斷地位。此后,各國群起效仿,紛紛建立規(guī)模巨大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摘編自王玉平《貨幣銀行學》材料二:為了擺脫國外銀行的支配,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設立了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家新式銀行,它標志著中國近代銀行信用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此后,各種官商合辦銀行和私營銀行陸續(xù)發(fā)展起來。1935年,中國通商銀行因濫發(fā)銀行券發(fā)生擠兌風潮,后來為四大家族所控制;上海解放后,其“官股”被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與其他行莊合并組成公私合營銀行,后并入中國人民銀行?!幾匀紊骸渡虡I(yè)銀行業(yè)務與經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西方銀行產生的背景,并指出其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中國通商銀行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啟示。【答案】(1)背景:國際貿易與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重商主義的盛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推動;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特點:受益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得到政府支持;經營方式創(chuàng)新;業(yè)務范圍拓展;影響逐步擴大。(2)困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國內政局動蕩不安;官僚資本的壓榨;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限。啟示:以金融創(chuàng)新推進經濟發(fā)展;重視維護商業(yè)信用,防范金融風險;銀行的發(fā)展離不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銀行的發(fā)展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支持;要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本國金融行業(yè)?!窘馕觥俊拘?詳解】背景:根據材料“意大利是國際貿易中心”,隨著國際貿易與工商業(yè)發(fā)展,對貨幣資金的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所學知識,重商主義的盛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推動、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都會推動貨幣需求量大增,客觀上促進西方銀行業(yè)的產生與發(fā)展。特點:根據所學知識,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銀行業(yè)的產生;根據材料“早期銀行經營的貸款業(yè)務都具有高利貸性質,而且貸款對象主要是政府”可以得出得到政府支持;“作為最早的私人創(chuàng)辦的股份制銀行”可以得出經營方式創(chuàng)新,業(yè)務范圍拓展;“此后,各國群起效仿,紛紛建立規(guī)模巨大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可以得出影響逐步擴大?!拘?詳解】困難:根據材料“為了擺脫國外銀行的支配”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導致招商銀行的創(chuàng)立;“1935年,中國通商銀行因濫發(fā)銀行券發(fā)生擠兌風潮,后來為四大家族所控制”可以得出招商銀行受到國內政局動蕩不安的影響,以及官僚資本的壓榨;根據所學知識,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限也影響其發(fā)展。啟示:可以從創(chuàng)新、政府、獨立自主等幾個方面來分析,比如以金融創(chuàng)新推進經濟發(fā)展;重視維護商業(yè)信用,防范金融風險;銀行的發(fā)展離不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銀行的發(fā)展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支持;要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本國金融行業(yè)。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民調多為學校、民辦報刊及社會團體舉辦。然而,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初期,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先后舉辦多次民意測驗,通過各種方式動員、規(guī)范并指導民調,并將其納入國民黨“黨化教育”范疇。1929年3月舉辦的“總理紀念周”民意測驗,其部分題目及調查數據如下表所示:題目選項統(tǒng)計黨部分析的結論你信仰三民主義嗎?信仰75%前者已知三民主義已深入人心,筑成強固之基礎;后者通知我國對于三民主義之宣傳,尚未普遍的努力。此后關于主義之宣傳與訓練,更宜特別注意。懷疑與觀望25%你覺得中國國民黨好嗎?好60%可知本黨雖已得多數民眾之稱許,但黨的分子或行動上必尚有不滿人意之處。凡我同志,自宜凜然戒懼,嚴守紀律,以聚民望。認可,但亟需整改30%不好10%同年,北京大學在31周年校慶之際,組織了一次民意測驗(回收總票數571票),數據顯示“最適宜于中國的主義是什么主義”,回答三民主義的179票,占31.3%;“現在的思想家你最崇拜的是哪一個”,答案排列第一、二的是陳獨秀和胡適;“(國民)革命軍與軍閥有沒有區(qū)別”,回答“沒有區(qū)別”的107人,認為革命軍安民救國、軍閥擾民亡國的148人。——據楊勉、楊天宏《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的民意調查》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對上述民意調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簡要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闡述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看法: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國民黨的民意調查服務于其加強一黨專政的需要。

闡述: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中華民國進入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1928年,作為執(zhí)政黨的國民黨宣告軍政時期結束,訓政時期目開始,但所謂的"訓政"違背了孫中山”主權在民"的初衷,本質上就是剝奪人民權利的一黨專政。1929年國民黨上海黨部組織的民意調查得出”三民主義已深入人心”、國民黨得到多數民眾擁護的結論,但同年北大組織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廣大民眾尤其是學生,對三民主義、國民黨的認可度并不高,兩者表現出大幅背離。現代民調旨在從事實出發(fā),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以維護民主政治:而國民黨的官辦民調名曰“動員、規(guī)范并指導民調”,實際上是可以塑造包裝自己,進行政治官傳控制社會輿論,以加強“黨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