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 青年節(jié)科學民主的演講稿今天下午有機會跟大家在一塊兒交流學術問題和思想見解,我感到很高興。我要講的主題是“五四先哲對科學和民主要義的洞見”,這個題目是周雁翎老師點的,他讓我講一講五四時期關于科學和民主的觀點。恰好,在五四新文化運動80周年前夕,記得是在**年末或1*9年初,我應沈陽一家出版社之約,就這個論題寫了三萬余字的長篇論文,后來因為出版計劃告吹,一直沒有機會發(fā)表。直到2021年,才在安徽的《學術界》雜志第3期和第4期連載。大家不需要記筆記了,這篇文章收錄在你們北大那個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網站上,還有我的一些相關文章。如果有興趣的話,你們可以查閱。因為時間關系,我在這里只能給大家講一講要點。
大家知道,中國的五四運動,實際上是一個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思想啟蒙運動,也是中國文化現代化、思想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肇始。提起文化這個概念及定義,的確眾說紛紜,但是它的內涵、它的層次,人們的意見基本上還是一致的。文化有三個層次:一是器物層次,二是制度層次,三是觀念層次——就是思想、習俗、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心態(tài)、國民性之類的東西。有了這個前提,我轉而講一下中國的現代化問題。中國的現代化與西方不同,不是原發(fā)的,而是后發(fā)的,跟西方現代化的歷程正好相反。西方現代化的歷程是從觀念層次開始的,比如說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是以觀念形態(tài)為先導的,是從思想啟蒙開始的。先啟蒙你,開導你的思想,然后過渡到制度層次,比如說英國光榮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最后進入到器物層次,比如說產業(yè)革命或工業(yè)革命。這是大方向,是總的路線,可能有一些細節(jié)上的交錯,但是一般趨勢是這樣的。但是,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落后國家面對現代化的挑戰(zhàn),從本能反應到自覺應對的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人家洋槍洋炮打進來了,中國人看到洋槍洋炮比大刀長矛厲害多了,所以就搞洋務運動,開礦山、辦工廠、造機器、制槍炮。得搞這些東西,不搞就得吃眼前虧,怎么能行呢。誰料甲午一役,堂堂大清國的裝備現代化水師,卻吃了大敗仗。國人傻眼了,洋務好像也不是靈丹妙藥,救不了中國。反思反思,中國之所以強大不起來,原來跟制度有關系。于是,隨之戊戌變法。變法變不動,辛亥革命接踵而來。孫中山搞的這個革命,是制度層面上的變革,大清王朝變成了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了,長時間徒有其名,軍閥混戰(zhàn)、封建割據乃至復辟綿綿不斷。一看,事情就這樣明擺著:制度層次的變革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雖然皇帝被趕下臺了,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落后的文化心態(tài)還是根深蒂固的,弄得共和體制只是個空架子。怎么辦。當時,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看到,西方之所以發(fā)達興盛,主要有兩個法寶:一個是民主,另一個是科學。他們就這樣舉起了“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兩面大旗,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啟蒙運動,這實際上是一個企圖使文化和思想現代化的運動。
我在這里所說的五四運動,不是專指**年那一年,我用的是一個泛時間概念。嚴格講來,五四運動應該是一個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可以說是從*14年中國科學社成立,或者說從*15該社出版《科學》雜志,還有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起始,到**年科學與人生觀大論戰(zhàn)結束。或者,也可以說是**年前后三四十年的時期,都可以算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在中國的現代史上,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怎么估計都不會過分。這是一個各種社會思潮激烈交鋒的時代,是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的時代,是中國思想現代化的源頭。后來,70年代提出的四個現代化,我們在改革開放時期搞的現代化,也就是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主要是物的現代化。我們提及的科學技術,心目中意指的是技術,高官名人說科學是生產力,老百姓說科學是財神爺,就是把科學混同于技術,當作器物看待。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個現代化,是器物現代化,是器物層次的現代化,而沒有強調制度層次的現代化,甚至沒有提到思想的現代化、觀念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而這才是現代化最根本、最深層的東西。當然,在近20多年,我國現代化的成就是顯著的,大家也看得到,但是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尤其是觀念層面的現代化步履艱難,拖了器物現代化的后腿,這也是事實,明眼人心理都很明白。
在現代社會,人的現代化和思想的現代化是最根本的現代化。你們都知道,海灣的石油國家是挺富裕的,錢很多,不費太大的氣力就能買一個“現代化”,你能說它們是現代化的國家嗎。物質的東西,的確是現代化了,但是相當多的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一種很過時的、很落后的理念上。在五四前后,國人對科學、民主的意識是很淡薄的,有的只是無知和誤解。不僅科學知識在國人里面不普及,包括對科學的整體看法也很差勁,看不到科學的真精神,看不到科學的真諦。當年,科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任鴻雋留洋回來一看,不光是老百姓,就是飽學之士,對科學的理解也相當淺薄,把科學看作是奇制和實業(yè)的代表,是變戲法的,開工廠的。另外把科學看成跟中國古人做文章、做八股文章一樣的事情,只不過題目不同而已,不知道科學要用儀器、用試管來做實驗的,要運用數學來推導和計算的。對于科學的看法有很多誤解和曲解,把科學看得很淺薄。正像梁啟超所說的,一是把科學看得太低、太粗了,把科學看作藝和器。二是把科學看得太呆、太窄了,不了解科學的性質,只知道科學的結果有用,不知道科學本身的精神價值,以為科學就是實業(yè),就是講科學,也僅在實用上考慮。三就是把科學看得太勢利了、太俗了,以為科學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科學鬧得社會不得安寧,還闖下了戰(zhàn)爭的禍害。一句話,對科學多有誤解,很有偏見。
但是,五四先哲就不一樣了。我所說的五四先哲,指的是五四時期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他們相當一部分有國外留學的背景,所以對外國的現代化,對外國的科學、民主制度比較了解,而且他們畢竟是從中國本土出去的,對中國的國情也比較熟悉。兩相對照,中國的各種弊端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同時,他們也找到了救治中國痼疾的良藥,這個良藥就是科學和民主。
我首先講一下五四先哲對科學要義的洞見。
第一,對科學的內涵、外延、特質的認識。五四先哲嘗試給科學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陳獨秀認為,科學是對于事物的概念,是綜合客觀的現象、訴諸主觀的理性而不不矛盾的概念。梁啟超從廣義上解釋,把有根據、有系統(tǒng)的真知識叫做科學。任鴻雋強調,科學是由近代的事實之學和實驗之學發(fā)展而成的,是有條理的學術。還有其他人物也持有類似的看法,這抓住了科學的主要的方面。當然科學還有其他的內涵,比如說他它是研究活動、一種職業(yè)的研究活動,另外它也是一種社會建制,這方面他們論述得少一些。這是歷史的局限,要知道,科學的建制化當時在中國剛剛開始。他們認為,科學是一種系統(tǒng)的知識。注意“系統(tǒng)”二字,常識也是知識,但是常識不是科學,因為它不成體系,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自相矛盾之處頗多。你看到太陽從東邊出來,轉個圈子,到西邊落下,這是常識,但是科學說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他們對科學的特質也看得很準,認為科學就是實驗加理性的學問,這抓住了科學的根本。
關于科學的外延或范圍,他們認為科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科學專指自然科學,就是數理化天地生,相當于英文詞science;廣義的科學包括一切有組織的知識,哲學、歷史、語法、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等都被囊括在內,這與德文wissenchaft一詞所指相仿。所以,對科學的內涵、外延和特質的認識,五四先哲基本上把握得還是比較準確的。
第二,對科學的社會功能審視全面,強調科學的精神價值。五四先哲對科學功能的審視是全方位的:不僅看到了科學的物質價值,而且也看到了它的精神價值。要說明的是,科學的物質價值并不是科學本身直接具有的,一定要以技術為中介加以轉化,才能體現出它的物質價值來。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我們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樣籠統(tǒng)講也可以,但是心理要明白,說科學是生產力就成問題了。因為科學要通過技術這個中介,而且要經過一系列中間環(huán)節(jié),才能轉化為生產力,生產出產品或商品,投放市場,賺得利潤。所以嚴格地講,科學不能說是生產力,技術才是生產力?,F在,我們依舊把科學看得太低、太呆、太俗了,把它看做是生產力,是財神爺,科研人員下鄉(xiāng)了,就說財神爺來了。我們中國人把科學技術相提并論、混用,甚至簡稱”科技”,而西方一般是分開講的——scienceandtechnology。這么一混用,不僅造成概念上的和理論上的混亂,更嚴重的是,直接影響到國家科學政策的制訂和科研部門的管理。諾貝爾獎跟中國50年無緣,固然有好多社會原因,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思想觀念上對科學的概念認識模糊,因此在制定科學政策的時候,總是嚴重偏向技術,沒有給科學留下應有的地盤,沿用軍事化的方法、管理技術的方法管理科學,不知道科學和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我寫過一篇文章“在科學和技術之間”,著力澄清這個問題,今年年初發(fā)表在《光明日報》上,網站也有。我從對象、目的、取向、過程、問題、方法、結果、評價、價值、規(guī)范上,論述了科學和技術之間的差異,你們若想了解詳情,不妨用鼠標點擊一下。例如,與技術創(chuàng)新相比,科學研究的目標往往不甚清楚,探索性極強,偶然性很多,而且一些重大的科學原理,往往不是從經驗直接歸納出來的,需要思維的自由創(chuàng)造和理智的自由發(fā)明,來跨越事實和理論之間的巨大鴻溝,這個鴻溝沒有邏輯的通道,靠的是直覺的洞察力。
五四時代的一些人物,對科學的精神價值看得比較清楚,已經強調科學的精神價值了,所以說他們的科學觀比我們現在的一些人還要高明。比如說任鴻雋,已經認識到科學功能的各個方面。他說,科學施于實用,則為近代工商業(yè)之發(fā)明;及于行事,則為晚近社會改革之原動;影響于人心,則思想為之易其趨;變化乎物質,則生命為之異其趣??茖W使人的思想、行為、習慣、動作起了一個大革命,生了一個大進步。陳獨秀也看到了科學革除無知、破除迷信的精神價值。
特別是,五四先哲清醒認識到,過分注重科學的應用有失偏頗,乃至造成某種惡果。黃昌穀以德國為例說明,科學的應用太重,注重功利太過,其流弊遂至于專尚功利,不顧及道誼,其弊到了“質勝文則野”的境地。楊銓也認為,科學的應用為枝節(jié),而根株在理論。若把理論束之高閣,不特科學無進步的希望,后人欲發(fā)明新應用也失去了根基。胡明復也說過,科學不以實用為始為終,在求真而已。真理既明,實用自隨??茖W起初莫不從細微及無關緊要的東西開始,結果卻為科學立新紀元,為社會造一新思潮、新文化。任鴻雋點明,應用是科學的偶然結果,而不是科學的當然的目的??茖W是理智上的事情,物質以外的事情。把科學純粹局限于應用,是小看了科學。可見,五四先哲看重和強調科學的精神價值,他們的思路是很明確的、很清晰的。
第三,對科學精神的深入剖析。五四先哲在揭示科學精神方面站得高,看得遠,認為如果沒有科學精神,就跟沒有科學一樣,因為科學精神是科學的本原和真詮??茖W精神是什么呢。任鴻雋認為,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求真理。他說,“以事實為基,以試驗為稽,以推用為表,以證驗為決”的科學,它的精神是“高尚純潔”的,科學精神表現為崇實、貴確、察微、慎斷、存疑五個方面。崇實是崇尚事實和實證;貴確是重視定量分析,追求精確性;察微是察覺常人所不注意的微小的事物和微渺的地方,科學家對此不肯以輕心掉過;慎斷即是不輕易下結論;存疑是把所有不可解決的問題,擱置起來,不去曲為解釋,或妄費研究。黃昌穀認為科學精神有兩個特性,一是依據事實求真理,不虛設玄想,不放言高論;二是認定求知求用的宗旨,力行不倦。秉志是咱們北大的生物學教授,他指出科學精神包括五個方面,用五個字來概括。一是公,公開結果,大公無私。二是忠,忠誠,忠于事實,不存虛偽。三是信,惟求真理,是非分明。四是勤,勤苦努力,窮年矻矻。五是久,鍥而不舍,終身不懈。胡明復斷定,科學精神就是科學方法的精神,所以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精神實際上是二者為一的,這就是求真。了解求真精義的人,非真不從,非真不信,此種精神直接影響人類的思想,使人們排除迷信與妄從。
五四的先哲之所以對科學和科學精神有比較深刻的透視,是因為他們跟國際上的科學哲學的新潮流接軌了,他們把西方的一些新的科學思潮都吸收過來了。他們特別得益于批判學派。我下工夫研究過批判學派和它的五個代表人物馬赫(e.mach)、彭加勒(h.poincaré)、迪昂(p.duhem)、奧斯特瓦爾德(w.ostwald)、皮爾遜(k.pearson)。批判學派活躍在*世紀末、20世紀初的科學和哲學舞臺上,是20世紀科學革命和哲學革命的先驅。當時與之對立的是機械學派或力學學派,這個學派總想把牛頓的理論框架修修補補,力圖把新實驗裝進去。批判學派覺得舊框架不行了,必須打破它,另建一個新的框架。不過,牛頓力學的定律和理論,在它的適用范圍內還是正確的。像皮爾遜的《科學的規(guī)范》,彭加勒的三本科學哲學著作《科學與假設》、《科學的價值》、《科學與方法》,對當時中國科學界和思想界影響很大。這些書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都被翻譯成中文,在八九十年代我把它們重譯了。英國哲人科學家皮爾遜的書很明確地提到科學精神,他用的是spiritofscience和scientificspirit,這兩個詞意思差不多,只有微妙的差別:前者似乎多指科學本身的精神即科學之精神,后者大概指通過學習和訓練,人人都可習得的科學的精神。他也用過scientificframeofmind這么一個詞,就是“科學的心智框架”或“科學心態(tài)”。最近幾年,國內學者熱烈討論科學精神,我覺得所撰寫的文章的水平太低了,連五四時代的人都不如。原因在于這部分人,既不讀國外的文獻,也不看五四的先哲講了些什么,就憑著自己的空腦袋,談一些心得、感想、體會,或者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所以討論得很膚淺。2021年初,在北京友誼賓館開了一個科學精神高層次討論會,我也去了,還去了一些權威人物,最后出了一本《論科學精神》的書,絕大部分文章的水平很低,跟五四時期的水平差一大截,還有一些科學史等方面的知識性錯誤。也難怪,根本沒有下工夫研究嘛。有文章說,西方沒有科學精神的提法,這明顯是信口開河、空口無憑。皮爾遜的那本書1892年就出版了,100多年前就明確提出了。還有英國思想史家梅爾茨,他在多卷本著作《十九世紀歐洲思想史》中,分章論述了法國的科學精神、德國的科學精神、英國的科學精神,這部著作于1896年出版,也快100年了。以達爾文斗犬自稱的赫胥黎的孫子朱利安•赫胥黎,也多次論及科學精神,他是生物學家,也是科學哲學家。美國科學史家薩頓也就科學精神發(fā)表了諸多見解。五四先哲從西方借鑒了新思想,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高瞻遠矚。你撇開前人的思想遺產,憑自己在那兒空想,怎么能看得更遠一些。像牛頓這樣的天才還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像我們這樣的凡人就不用說了。否則的話,你怎么能超過前人。
第四,就是對科學方法的重視和探究。五四先哲特別關注科學方法,他們認為科學很重要的東西就體現在科學方法上。凡是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的,所得到的結果就是科學。所以胡明復講,科學之所以在事理之繁、變端之奇、種類之多、性質之異的困難面前取其同異,通其變化,溯其通則,全在科學方法,這是科學之所以為科學的特性。他引用了皮爾遜的名言:“整個科學的統(tǒng)一僅在于它的方法,不在于它的材料?!痹谑澜缟?,材料包羅萬象,如果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它,所得的結果肯定是科學的東西,你不用科學方法來研究,那你得到的就不是科學,可能是其他方面的知識,我們也不是小看其他方面的知識,但是它不是科學。大家應當把科學、非科學、偽科學這些名詞盡可能弄清楚一點。一般地說,科學我們主要指自然科學,當然社會科學有好多也采用一些自然科學的方法,比較接近自然科學,像經濟學、社會學現在也搞一些調查、統(tǒng)計這方面的,所以把研究社會問題的學問也叫社會科學。非科學比如說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美術或者是語法學、語言學、宗教學等等,這些學科也是很有學問的、很有用的,但是它屬于非科學。偽科學把本來不是科學的東西,硬說成是科學,它既通不過實驗檢驗,也經受不起理性分析,更有甚者,還以此瞞天過海、招搖撞騙。
五四先哲對科學方法很重視,他們認為,科學的主要方法是歸納法,另外還有演繹法,而且討論了兩者的異同。黃昌穀認為,從f.培根主張研究自然現象須行觀察與試驗二法推求真理以后,科學的致知方法逐漸形成現在所謂的歸納法,與之相對的是演繹法。前者能發(fā)明古人夢想不到的新知,后者能推廣古人不完全的舊知。楊銓這樣回答何為科學方法:征集事變類分之,簡析之,律之以假設,證之以實驗,假設與實驗符合,則律例[定律]成立;科學知識可變,而方法不可變。任鴻雋從搜集事實、分析、歸納、假設等方面詳論了科學方法,并把歸納邏輯和演繹邏輯的特點、長短加以對照。
在五四時期也有科學萬能論的提法,大家不要誤解?,F在有些文章老是對五四采取了一種無端批判的態(tài)度,當然對于前人的東西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也是可以的,但是批判要有根據,總得肯定某些東西,采取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的不對的。尤其是,把要批判的對象還沒有搞清楚,就憑主觀愿望和好惡出發(fā),認為五四時期的科學派好像都是科學主義。實際上,當時就是言論比較激進的丁文江,他雖然有科學方法萬能的說法,但那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在知識界內”,而且他所指的知識又是科學知識。在科學知識內科學方法萬能,這有什么錯呢。給他扣一頂貶義的科學主義的帽子,不合適吧。丁文江對科學是比較清醒的,他的論敵張君勱卻以為科學是牢固不拔的、一成不變的、有定論的。丁文江反對這樣看待科學,他的先見之明是從批判學派、特別是從皮爾遜那里借鑒過來的。當時批判學派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科學理論都是可錯的、暫定的,是像生物一樣進化的。有些人望文生義,想當然,對丁文江等人的所謂科學主義大加鞭笞和討伐,我覺得這是無的放矢,有點唐吉訶德和風車搏斗的味道。
現在,反科學主義在國內很時髦,就像60年代反科學主義在西方十分時髦一樣。嚴格講來,科學主義在英語大辭典里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中性的,就是科學家(或者被歸之于科學家)對科學的典型的方法和態(tài)度;一種是貶義的,就是一般說的科學方法萬能論和科學萬能論。認為科學方法可以無條件地應用于所有學科,科學獨自能夠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這當然是錯誤的。問題在于,在今日的科學界,到底有幾人堅持這種極端立場。要知道,哲人科學家的科學觀在100年前就大為改觀了,更不必說20世紀科學代言人愛因斯坦的開明而睿智的科學觀了。不過,科學方法的確可以或多或少地應用于其他科學或學科,科學確實對解決社會和人生問題有所幫助,這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當然,什么東西都有個度,超過一定的限度,真理也變成謬誤了。說科學無所不能,當然是夸大了科學的功能和作用了,這種觀點,稍微有頭腦的科學家都反對,科學不可能把人們面對的所有問題都解決,如果都能解決,還要其他知識干什么,就不要其他知識了。其他知識之所以存在,是有存在的道理的。
我在這里想再次強調一下,五四先哲對科學的倡導,強調科學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義,強調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普適性,這是他們眼光明睿的表現,但是卻被批判者指責為把科學意識形態(tài)化??茖W是用經驗和理性來建構世界圖像或宇宙觀的,科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優(yōu)于其他知識,就像其他學科對主觀世界、對人性的把握優(yōu)于科學一樣。你能說科學對人生觀沒有幫助??茖W的宇宙觀、或世界觀、或自然觀肯定對每一個人的人生觀有大大小小的影響,它們肯定是有聯系的。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機械論的世界圖像,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這些在人類思想史上聳立的里程碑,對社會進程和人類思想的影響是多么大啊。
第五,對科學的文化意蘊和文化影響的探索。五四先哲明確地認識到,科學是一種文化現象,是近世西方文化的本源和代表。西方文化的代表就是科學,這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特點。任鴻雋從文化是人類生活的樣子和態(tài)度的定義出發(fā),認為近代人的生活無論是思想、行動、社會組織都含有一個科學在里面,這是近世文化的特點,也是科學的最大貢獻與價值。他充分地揭示出,科學的價值、科學的意義就在于它的文化價值,在于它的文化意義。在科學的人生觀的里面,最能顯示科學的文化影響了。其實在**科學與人生觀論戰(zhàn)之前,五四先哲就對這個議題發(fā)表過精辟的見解。像楊銓,他認為宗教的、藝術的、競爭的、實利的人生觀均有弊病,應該用科學的人生觀補救??茖W的人生觀是客觀的、慈祥的、勤勞的、審慎的人生觀,它與科學精神相通,它有三大特色:頗具德謨克拉西(民主)精神,實事求是,甘于淡泊。任鴻雋也堅持,沒有科學知識,必然不足以解決人生問題?!拔膶W主情,科學主理,情至而理不足則有之,理至而情失其正則吾未見之。”王星拱也堅持,科學為智慧發(fā)達的最高點,用智慧維持生活與改良生活,總要比本能高千萬倍。胡適也宣布了他科學的人生觀或自然主義的人生觀的十大基旨,強調其中“未嘗沒有美,未嘗沒有詩意,未嘗沒有道德的責任,未嘗沒有充分運用‘創(chuàng)造的智慧’的機會”。任鴻雋也指出,科學不但借助物質文明間接地把人生觀改變,科學自身也可直接發(fā)生各種偉大高尚的人生觀。尤其是唐鉞,列舉了七個方面論述科學與道德的關系,闡明科學有利于道德。他講得很有道理的,當然科學不能決定道德,但是它肯定跟道德有關系,也有影響。而且科學本身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智慧,我們不應當把科學僅看成一種純粹的知識,應該提升一個層次,叫科學的智慧?!犊茖W的智慧》這本書是我翻譯的,作者是英籍澳大利亞天文學家,寫得挺精彩,是很簡明的一個小冊子,十幾萬字。這位名叫漢伯里•布朗的科學家是去年去世的。
當然科學不能完全解決人生觀問題,但是科學對人生觀肯定有助益,因為科學也是人類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且在當代,科學文化的權重是很大的。當然應該與人文文化平衡起來好一點,這種平衡不是半斤八兩,因為一個時代總有一種文化處于強勢地位。但是,缺一不可,而且一個太小了、一個太大了也不好,削高就低、揠苗助長也不好,要兩個兼顧,協調發(fā)展。
第六,對于反科學思潮的辯駁。反科學思潮可以說是與科學相伴而生的,在五四時代也有反科學思潮。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不久,梁啟超到歐洲轉了一圈,回來后寫了一篇文章叫“歐游心影錄”。他雖然說他不承認科學破產,也不反科學,他確實也不是明顯地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罪責歸之于科學,但是文章透露出那個意思,起碼客觀上給人造成一個印象,好像是科學這個東西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們的科學美夢落空了。不管怎么說,梁啟超的文章助長了中國當時的反科學思潮,幫了文化保守主義的忙。
五四先哲對這一思潮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們認為,你不能那樣怪罪于科學,也不能怪罪于科學家,這是政治家的問題,這是搞政治的人的責任,是從本民族的狹隘立場出發(fā),或者從私利出發(fā)干的壞事,這是教育家的責任,沒有把人教育好。陳獨秀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借鑒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學說,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根源是帝國主義爭奪世界資源和市場,妄圖重新瓜分世界,跟科學不相干。他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問題,當然要用綜合措施來解決,并不是科學造就了世界大戰(zhàn)。丁文江挑明,歐洲文化并沒有破產,縱使破產,科學絕對不負這責任。他們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樣,沒有科學的時候,人類不是照樣有戰(zhàn)爭,用冷兵器互相殘殺,死傷的人、殘酷的程度也不亞于現在?,F代戰(zhàn)爭的根源,完全在于罪惡的軍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極端的宗教基要主義、狂熱的民族主義、狹隘的愛國主義,情況難道不是這樣嗎。
作為知識形態(tài)性的科學,嚴格地講來,是中性的,沒有什么好壞的,所以我不同意有人提出的致毀知識或者負知識的概念,我覺得這個概念不能成立。哪個知識是致毀知識呀。造炸藥的化學知識是致毀知識。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是負知識。如果對它們做肯定的回答,那么任何科學知識都是致毀知識或者負知識了,牛頓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自然也不能例外。你從高樓上扔重物砸人,不是運用了牛頓發(fā)明的知識了嘛。就算是致毀知識,用炸藥也是做了好多好事的,雖然它在戰(zhàn)爭中運用,但是你沒有炸藥,封建城堡和政權推翻不了,它在政治上也有意義,就不必說它的經濟價值了。當然,運用科學知識,也造出原子彈、氫彈這些惡的東西,使這個世界處于危險的邊緣。但是,社會情況往往是很復雜的,對它的解讀也不能局限于一個角度。在20世紀前一半,接連爆發(fā)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間相隔僅僅20年??墒?,后來的50多年,盡管局部戰(zhàn)爭時有時無,但是世界大戰(zhàn)沒有打起來。原因在哪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了原子彈,改變了戰(zhàn)爭的性質。你扔原子彈,發(fā)動戰(zhàn)爭,人家扔過去報復你,結果雙方即使沒有立即死光,也會在煙霧籠罩的所謂“核冬天”中慢慢死掉,而且弄得第三方乃至全世界都隨之遭殃。這當然有違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初衷,也會遭到全人類的反對,世界大戰(zhàn)就這樣打不起來了。不用說,這種核和平是令人不安的,但是畢竟長時間沒有爆發(fā)世界大戰(zhàn)了。另外,太陽系有許多小行星,它們隨時會向地球撞來,盡管幾率很小,據說恐龍就是因此滅絕的。好了,現在我們有火箭和原子彈了,到時候發(fā)射一顆,改變一下小行星的軌道,不就免除了人類的滅頂之災。
世界上的諸多東西好像都有兩面性,包括一些很簡單的東西,比如說火的發(fā)明。這是一個很重大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但是,用火也可以殺人放火,火燒秦宮,火燒連營。就是石塊,打制成一個石器,當然可以用來打獵,也可以方便打人呀。所以不能用極端的觀點看問題,把一切罪責歸于科學,這純粹是對科學、對技術怎么應用和使用的問題。當然有的是出于惡的動機,我們要堅決反對。有的人也出于好心,因為科學知識的應用很難預測,技術的一些副作用也很難預測,所以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但是,一旦發(fā)現問題,人類的智慧也會找出辦法對付的、處理的。就像滴滴涕,在60年代已經限制或禁止使用了,因為它有很大的負作用。不過,你也不能否認它的功績。當時世界人口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蟲災一來,流行病一來,不知道多少人要餓死、病死,是滴滴涕殺滅了農作物害蟲和蒼蠅、蚊子,把千千萬萬的人從死亡線上挽救出來。在中國古代,解決人口問題就是靠戰(zhàn)爭、靠饑荒、靠疾病的。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一個封建王朝走向鼎盛時期,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人口隨之激增。一旦發(fā)生一些自然災害,靠天吃飯的農業(yè)沒有收成,糧食不夠吃了,他就要造反,造反還有活的可能性,不造反肯定得死,所以就造反。結果天下大亂,餓死的餓死了,殺死的殺死了,人口驟減。中國的封建社會周期性地改朝換代,人口問題是一個重要原因。在現代,人們依靠科學和技術,可以說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反科學者應該客觀冷靜地看到這一點,一味地反科學,是不明智的。實際上,那些反科學的人也樂于享受科學和技術的成果,同時又大反科學,我覺得這就有點滑稽可笑了。
在五四時期,流行科學損美說。彩虹多漂亮,引發(fā)多少美妙的想像,你非說這是太陽光線折射造成的,豈不大煞風景。嫦娥奔月,多浪漫,你把火箭放上去,一看月亮原來是個死寂的世界,美好的幻影沒有了,把美夢給破壞了,多掃興。還有一種是科學敗德說??茖W的發(fā)展,新玩意兒不斷出現,財富不斷創(chuàng)造,人的欲望越來越膨脹了,沒有個止境,好了還想再好,享受了還想再享受,所以敗壞了勤儉、樸素等傳統(tǒng)美德。五四先哲在這方面看得也很清楚,他們借用了皮爾遜的思想,說科學不僅沒有損害美,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美,給人的審美判斷以永恒的滿足。科學也沒有敗壞道德,人心不古是社會問題,也是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我覺得,五四先哲講得有道理。確實,人應該樹立開明的發(fā)展觀、消費觀、價值觀、人生觀,在物質追求方面應該有所節(jié)制,大吃大喝,為擺譜一擲千金,挺乏味的,夠低級的。有正常的、體面的物質生活就行了,在精神生活方面,你可以永無止境地追求嘛,這才是高尚的追求。
五四先哲對科學的洞見就講到這兒。他們對對民主也有好多理念,這方面的文獻很多,我沒有下工夫研究,在這兒僅以陳獨秀為例加以說明。由于陳獨秀是五四時代的代表性人物,所以他的觀點也具有某種代表性,他的一些觀點,也反映了當時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的總認知。陳獨秀把democracy譯為民主或民主主義,有時也稱其為惟民主義、民治主義,或徑直音譯為德謨克拉西。他正確地論證了什么是民主國家。他說,民主國家是真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是公民的公產,并不是執(zhí)政者的私產,人民是主人,執(zhí)政者是公仆。民奴國家是偽國家,執(zhí)政者是主人,以國民為奴隸,犧牲全體國民的權利,以奉一人。
關于民主的真諦,陳獨秀在一篇文章里強調,西方的民主是以人民為主體的,就是林肯所謂的“由民”而不是“為民”,用英文原文就是bypeople,而不是forpeople。這兩者差異是很大的,一個是民主主義,是人民當家作主,是bypeople。中國古代所謂民視民聽、民貴君輕、民為邦本,是仁民愛民的思想,是forpeople,是民本主義,因為它是以君主的社稷為本位的,為的是鞏固皇帝一人的統(tǒng)治地位。中國古代沒有民主主義,只有民本主義。中國領導人出國講話,不知道哪一個人給寫的稿子,說中國古代早就有民主思想了,孟子怎么說,孔子怎么說。仁政和王道比暴政和霸道要好一些,這沒有錯。有趣的是,過去有學人居然這樣斷言,霸道能激起人民的反抗,激起農民起義,推動社會發(fā)展。這是什么邏輯呀。仁政和王道固然比暴政和霸道好一些,但是,人家皇帝畢竟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絕對權威。他知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度量大的,像唐太宗,你給他提意見,順耳他就聽了,不順耳,他可能忍一忍,想一想。他不高興了,就不愿意聽了。度量小的,你如果提意見反對他,那是沒有好結果的。你若威脅到他的權威和王權,則格殺勿論無疑。要是民主思想和政體,怎么可能那樣,所以這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中國古代沒有西方民主這個概念,不信你查查辭源、辭海。在中文里面,民主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什么呢。是“民之主宰者”。正好與西方民主的意思背道而馳?!稌?#8226;多方》曰:“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边@句話中的“民主”,指稱的就是“民之主宰者”。皇帝主宰人民,這叫民主嗎。所以民主的概念是西方的,但是它是全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遺產,民主體制也是在一切難以令人滿意的制度中缺點較少的一個。五四先哲慧眼識真金,一下就看準了西方這兩樣好東西,把民主和科學引進來了,這在中國現代史、思想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怎么估價也不過分。中國的本土文化本來缺失這些新因子,而這些新因子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格格不入,或水土不服,因而一開始很難在中國落地生根。你看,科學和技術剛剛進入中國,遭到多么強烈的反抗和抵制呀,連修鐵路都受不了,說火車一響他的母雞不生蛋了,他祖墳的脈氣也給沖散了,非要把那個鐵路給扒掉不可。至于民主,由于和政治、政體和意識形態(tài)等相關,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即使在思想層面,連民主主義和民本主義都分不清,在高官名人那里都搞不清,你說這不可憐、可悲。
對于民主的內涵、精義和實施問題,陳獨秀也有明確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他采納了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思想,認為民主有四個要素:
(一)政治的民治主義。就是用憲法保障權限,用代議制表現民意之類。
(二)民權的民治主義。就是注重人民的權利,如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居住自由之類。
(三)社會的民治主義。就是平等主義,如打破不平等的階級,去掉不平等的思想,求人格上的平等。
(四)生計[經濟]的民治主義。就是打破不平等的生計,鏟平貧富的階級之類。陳獨秀就此議論道,前二種是關于政治方面的民治主義,后二種是關于社會經濟方面的民治主義。原來,在歐洲古代,民主僅僅是“自由民”(對奴隸而言)參與政治的意思,和“專制政治”(autocracy)相反。后來,隨著社會和思想的進步,民主的意思也日漸擴張:不但拿它反對專制帝王,無論政治、社會、道德、經濟、文學、思想,凡是反對專制的、特權的,遍及人間一切生活,幾乎沒有一處不豎起民主的旗幟,自然不限于政治一面。陳獨秀覺得杜威關于政治的民治主義的解釋有點不徹底,他說:我們既然是個“自由民”不是奴隸,言論、出版、信仰、居住、集會,這幾種自由權,不用說都是生活必需品。憲法我們也是要的,代議制也不能盡廢,但是單靠“憲法保障權限”,“用代議制表現民意”,恐怕我們生活必需的幾種自由權,還是握在人家手里,不算歸我們所有。我們對政治的民主的解釋,是由人民直接議定憲法,用憲法規(guī)定權限,用代表制照憲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民意。換一句話說,就是打破治者與被治者的階級,人民自身同時是治者又是被治者。老實說,就是不要被動的官治,實行積極的人民自治,必須到了這個地步,才算得真正民主。
五四先哲已經清楚地看到了民主的真諦,看到了科學的深層價值。所以我們說五四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先哲們從西方請進德先生和賽先生,啟動了中國的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思想現代化的進程。五四至今已經80多年了,特別是最近20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面貌有較大的變化,但是還不盡如人意。中國的科學水平與世界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諾貝爾獎至今與國人無緣。政治改革一波三折,步履艱難,既拖了經濟改革的后腿,又為維系特權和腐敗繼續(xù)提供溫床?,F在有些地方,官員不貪污、不腐敗就獎勵他,官員不貪污、不腐敗是做人的最低的、最起碼的標準,你怎么還獎勵他。真叫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這是做人的底線呀,你還要獎勵,豈不是太可悲了。真是天下大了,無奇不有,現代版的《官場顯形記》。
我已經講了對科學的誤解和曲解,對民主的迷誤似乎更嚴重一些。
第一,民本主義不是民主。上面講過的,我就不饒舌了。我想結合現實強調一下,我們現在對民主的理解,遠遠達不到五四先哲的水準。我們至今還對明君圣睿、伯樂相馬、士為知己者死等封建思想和專制體制津津樂道,這好像已經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很危險的,也說明我們民主意識的淡薄和缺乏。打開電視,熒屏上演的是大清官、好皇帝,這些人物成了我們謳歌、頌揚的對象。我們的報紙長時期宣傳伯樂相馬、士為知己者死,這那有民主思想和平等觀念。把人才等同于馬,拉到市場讓所謂的伯樂評頭品足,伯樂高高在上,被選上的馬是給人干活的,他不會說話,沒有發(fā)言權,這哪有民主和平等的氣息?!榜R”為什么不可以反過來“相”伯樂。你這個自稱的伯樂稱不稱職呀。你到底是真伯樂,還是假伯樂。話說回來,只要社會有一個公正的、自由的競技場,讓馬賽跑,讓人比試比試,不管是馬才、人才都會脫穎而出的,哪用你勞民傷財、裝模作樣去“相”。士為知己者死,這戰(zhàn)國時期的遺風,是那些所謂的俠客義士、或雞鳴狗盜之徒的報恩意識,是十分狹隘的封建思想,純粹是忠于個人,為此甚至可以置民主與法制于不顧。這一切,跟民主的概念、民主的精神顯然是南轅北轍的,純粹是一種封建的、過時的、落后的東西。
第二,集中民主和專政民主不是民主。我們老是說集中民主,強調集中民主,辦什么事情,制定什么政策,先征求一下意見,大家議論議論,議論完了以后,把意見收集起來,再由領導集中。好一點的,再如此這般地反復一兩次。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沒有什么不對的,也不能說集中后的決策沒有對的。但是,集中民主確實一進入實踐領域,往往容易變味。我讓你講,你講得雖然好,我來了一個集中,把你的意見“集中”掉了,等于你沒講,正應了偉大領袖的話一句頂一萬句,老百姓的話一萬句也頂不上一句?;蛘呤俏衣牭貌豁樁?,我馬上給你扣一個帽子,你是反黨,反社會主義?;蛘吒鼌柡σ恍?,采取一個引蛇出洞的陽謀,我故意讓你講,誰對我心懷不滿,一講不就原形畢露了,我馬上就抓你不放,戴政治帽子、大批判、下放、勞動改造、關監(jiān)獄甚至殺頭,這哪是民主呀。集中民主之所以屢屢變味,關鍵在于人民無法做主,而是由高官做主:上下不對稱,重心在上而不在下,大權在上,而且無法監(jiān)督,甚或不受制衡。所以,所謂的集中民主,不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它高不過明君圣睿,不變味才怪呢。還有專政民主,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只許規(guī)規(guī)矩矩,不許亂說亂動。誰是敵人,誰是人民呀。要有一個標準嘛。這個標準掌握在當頭的手中,而且是隨意的,沒有法制去管。于是,好多人本來是大好人,卻被劃成階級敵人了,打成反革命了,一個個被專政了,遭到滅頂之災了,這能說是民主嗎。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總結、認真記取的了。
第三,民主是天下的公器。民主是千百年來人類寶貴的思想遺產,而且經過社會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當然,民主也是有缺點的,但是在所有有缺點的制度里面,它算是比較好的。古希臘實行多數民主,有人控告蘇格拉底敗壞青年,對青年講壞話,大家一投票,他不得不死,雖然他視死如歸,死得從容而安詳。所以民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它有一套糾錯機制,能及時發(fā)現錯誤,把錯誤盡可能減少。而且,民主思想和體制也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與時俱進的,比如保護少數、寬容等原則。不像我們,沒有監(jiān)督、制衡、糾錯機制,文化革命一搞就是十年,把幾代人給誤了、給毀了。即使到崩潰的邊緣了,也剎不住車。直到老人家去世,事情才出現了轉機,否則還要把革命進行到底,不知延續(xù)到猴年馬月才算到頭。所以說,民主這個東西,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跟市場經濟一樣,無所謂姓資姓社。過去我們說市場經濟是姓資的,計劃經濟是姓社的。_______說,沒有什么姓資姓社之分,社會主義照樣可以搞市場經濟,沒有必要爭論了。我們搞了市場經濟,不是很快就活起來了嗎。同理,民主也沒有姓資姓社之分,他好像沒說這個話,我們可以動腦筋想嘛,我們可以說嘛。民主確實沒有社會主義的民主,沒有資本主義的民主,沒有這種區(qū)分。當然,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文化傳統(tǒng)、經濟基礎不見得一樣,實行起來肯定有差異,這可以理解。但是,總的方向和大原則應該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例如公民主權、多數統(tǒng)治、保護少數、平等參與、權力制衡與防范、有效糾錯、以及言論出版自由與法治等,這也是不難理解的。無論西方還是東方,有的國家實行了幾百年,有的實驗了數十年,挺有效的。所以,我覺得民主是天下所有人的公物、公器,跟市場經濟一樣,哪個國家都可以用。有人說中國的經濟落后,文化落后,所以民主很難實行。這是托詞,環(huán)視全球,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這樣。退一步說,中國大學的經濟和文化不落后吧,文化素質夠高的了,在座的都是讀博士、碩士的,但是大學的領導就不是民主投票來選出來的,是由上面任命的,這不自相矛盾了嗎。我就不相信,在座的同學和北大的教師一個比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中國勁霸M潤滑油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分流板測溫熱電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建筑工地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及供應合同2篇
- 玻璃課程設計緒論
- 2025版財產分割離婚協議及婚后財產增值處理細則2篇
- 2025版數據中心機房綜合布線系統(tǒng)隔音降噪施工合同
- 推動架機械課程設計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現場安全施工設備租賃合同2篇
- 2025年度礦山承包經營安全生產監(jiān)督合同3篇
- 液壓課程設計Cad
- 2022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物理含答案
- 走進范仲淹課件
- 關注健康預防甲流甲型流感病毒知識科普講座課件
-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吳江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高分測試題
- GB/T 4852-2002壓敏膠粘帶初粘性試驗方法(滾球法)
- GB/T 20641-2006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空殼體的一般要求
- 醫(yī)院固定資產及物資購置工作流程圖
- 中學學校辦公室主任個人述職報告
- 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課件
- 檢驗危急值在急危重癥病人的臨床應用課件
- 2023年陜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