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ㄒ唬┗靖拍?.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例如:新冠肺炎、禽流感等
2.病原體能引起人和動物患病的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都是病原體。例如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的特點如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狀肺炎就是傳染病,它的危害之大,短短幾個月(到5月8日)已經造成世界上27萬多人死亡,感染者370多萬人。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一)傳染源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傳染病患者、病原體攜帶者或受感染的動物等等。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是傳染源、無癥狀感染者也是傳染源、其他感染該病毒的所有動物也都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另外一個易感者的途徑就稱為傳播途徑。傳播途徑包括空氣傳播,水和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和生物媒介傳播等等。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1.控制傳染源預防傳染病要控制傳染源。要加強對傳染病人的管理,對急性傳染病人要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和徹底治療,防止病原體的擴散。此外,患傳染病的動物也要及時處理。
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加強水源和糞便的管理,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減少病原體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措施3.保護易感人群現傳染病后,要注意保護易感者,減少或防止易感者與傳染源的接觸機會。易感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還要定期注射相關的疫苗。同步訓練王欣患了流感,頭昏發(fā)熱,在傳染病的流行環(huán)節(jié)中,她屬于
。班級中其他尚未患流感的同學可能成為
。為了避免流感在班級內流行,校醫(yī)在教室噴灑消毒液,并建議大家開窗通風,這在預防措施中屬于
。根據采取的這些預防措施,你認為流感的傳播途徑是
。
切斷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源生物媒介傳播飲食傳播空氣傳播認識常見傳染?。ㄒ唬┗紫x病1.傳播途徑
2.傳染源
3.病原體
4.易感者
屬于消化道傳染病,傳播途徑是水糞便中含蛔蟲受精卵的人。受精的蛔蟲卵。所有人,特別是兒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隊士官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中國開尾圓錐銷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工業(yè)級正庚烷B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賓館素色面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女戒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多媒體教學產品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商標條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壓型瓦楞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醫(yī)用腹部片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涼鞋冷壓面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一平臺在線形考(形成任務7)試題及答案
- 電子政務概論-形考任務5(在線測試權重20%)-國開-參考資料
-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形考任務2-國開-參考資料
- 走進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師范大學
- DG∕TJ 08-2220-2016 橋梁水平轉體法施工技術規(guī)程
- 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低段單元作業(yè)設計方法
- 手術室不良事件警示教育
- (高清版)DZT 0079-2015 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
- 2023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理綜化學部分(全國甲卷)(含答案與解析)
- 伽利略與牛頓的科學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