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茂名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別、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卷面總分100分,考試時間8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小歷同學籌備的“北京人遺址”??牟糠炙夭模韵逻€能放到專刊里的素材是()A.打制的石錘B.磨制的骨針C.碳化稻粒D.彩繪陶盤2.“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022年春晚節(jié)目中,以“三星堆”文化為背景的舞蹈《金面》驚艷四方,節(jié)目中還原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出土文物造型,部分文物與河南安陽殷墟、山西陶寺遺址、江西新干遺址等地出土的青銅器有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這體現(xiàn)了()A.中華文化的新起源B.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C.多民族國家的形成D.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3.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而考古學家在我國多地發(fā)現(xiàn)了與這些傳說同期的蠶繭、絲織品等文物。這表明()A.考古工作否定了傳說故事B.傳說蘊含一定的歷史信息C.傳說與真實歷史沒有區(qū)別D.傳說與真實歷史沒有關系4.某一篇推文的標題為《在這里讀懂中國最早王朝》,據(jù)此推測這篇文章介紹的是()A.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B.安陽殷墟博物館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D.西漢南越王墓5.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青銅器克罍(léi)的銘文拓片中刻有文字,其大意為:周王對太保說,我非常滿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該銘文拓片可用于研究()A.禪讓制B.郡縣制C.分封制D.世襲制6.恩格斯認為,由于文字的發(fā)明及應用于文獻記錄,從而使人類由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恩格斯認為的“文明時代”在我國開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據(jù)史書記載:“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諸侯之長),此記載反映了()A.西周滅亡B.三家分晉C.諸侯爭霸D.經濟發(fā)展8.下表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從表格中可以反映的歷史趨勢是()時間(公元前/年)770720620520420320270220諸侯國數(shù)量(個)12311658382318111A.疆域不斷擴展B.人口逐步減少C.戰(zhàn)爭日漸殘酷D.國家走向統(tǒng)一9.商鞅變法前,秦國和魏國第二次河西之戰(zhàn),50萬秦軍被5萬魏武卒所敗。商鞅變法后,秦魏第四次河西之戰(zhàn),秦國打敗了聞名于世的魏武卒,被天下驚呼為“銳士”。與之相關的變法措施是()A.加強刑罰B.獎勵耕織C.推行縣制D.獎勵軍功10.古代某水利工程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fā)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它一直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工程是()A.靈渠B.都江堰C.萬里長城D.三峽工程11.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秦朝的相關記載,其中可以相互印證的信息是()出處記述《史記·秦始皇本紀》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顿Y治通鑒.秦紀》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自稱曰“朕”。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B.秦始皇派人抵御匈奴C.秦始皇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D.秦始皇建立刺史制度12.以下是秦朝行政區(qū)域劃分表(部分)。該表反映了秦朝()郡名建置時代郡治隴西郡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今甘肅臨洮遼東郡古燕置,始皇因之今遼寧遼陽南海郡始皇置今廣東廣州A.設置中央政權機構B.在地方實行分封制C.在地方實行郡縣制D.在地方實行禪讓制13.“百年以來諸侯割據(jù),法度既殊,文字各異,致郡縣間于朝廷下政令之實施,常因誤認訛讀而弊亂叢生,甚而有悖法而犯科者?!睋?jù)此可知,秦朝統(tǒng)一文字和法令的目的在于()A.為兼并六國作準備B.使政令能在各地順利推行C.促進文化藝術繁榮D.改善國家的財政經濟狀況14.歷史課堂上,楊老師提示“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同學們能立刻聯(lián)想到()A.黃巾起義B.陳勝、吳廣起義C.楚漢之爭D.淝水之戰(zhàn)15.由表可知,西漢初期的統(tǒng)治者()秦朝和漢初賦稅和徭役的變化表時期秦朝劉邦時期文景時期賦稅約三分之二十五稅一三十稅一徭役一年數(shù)次一年一次三年一次A.輕徭薄賦B.提倡節(jié)儉C.減免刑罰D.以德化民16.西漢初年,諸子百家學說流行,諸侯王門下的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漢武帝即位后,為了使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政權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農為本,減輕賦稅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C.焚書坑儒,禁錮思想D.北擊匈奴,安定邊疆17.西域都護統(tǒng)管著50多個國家,各國王侯官吏皆佩漢印,以確認為漢朝官員??梢?,該機構的設置有利于()A.統(tǒng)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B.瓦解地方豪強勢力C.加強中央對西域的管轄D.開辟陸上絲綢之路18.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漢時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A.廣西合浦漢墓出土的羅馬玻璃碗B.中國郵政發(fā)行的《絲綢之路》特種郵票C.任升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絲綢之路》D.電視剛《漢武大帝》張騫出使西域片段19.下圖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塑像嘴部張開,開懷大笑,仿佛正進行到說唱表演中的精彩之處。假設他說唱的內容是歌頌當時人們幸??鞓返纳睿敲?,他贊美的可能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百家爭鳴D.諸侯爭霸20.史學家趙翼說:“東漢多女主臨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于是權勢太盛?!边@反映出當時的東漢出現(xiàn)了()A.諸侯爭權B.宦官專權C.外戚專權D.邊患危機21.《后漢書·蔡倫》記載:“倫乃造意(發(fā)明、創(chuàng)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毕铝羞x項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A.蔡侯紙是世界上最早的書寫用紙B.自從蔡侯紙出現(xiàn)后簡帛就不再被使用了C.東漢元興元年后,紙才開始出現(xiàn)D.造紙原料易得是蔡侯紙廣泛使用的原因22.中國古代某位醫(yī)學家提倡預防疾病,提出“治未病”理論。如何預防疾???另一位同時代的醫(yī)學家認為要適當運動,“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為此創(chuàng)編“五禽戲”。這兩位醫(yī)學家分別是()A.扁鵲和華佗B.扁鵲和張仲景C.張仲景和華佗D.華佗和李時珍23.從史學價值看,它保留了幾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學價值,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它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記事法,受歷代史官、學者推崇。從文學價值看,它的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敘理透徹,記事靈活。材料中的“它”是()A.《傷寒雜病論》B.《史記》C.《春秋》D.《齊民要術》24.下表反映了中國古代一次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這次戰(zhàn)役()交戰(zhàn)雙方兵力對比結果孫劉聯(lián)軍—曹操5萬—20萬(號稱80萬)曹操戰(zhàn)敗,退回北方A.推動東漢末年的州牧割據(jù)局面形成B.使曹操最終統(tǒng)一黃河流域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使西晉完成了全國的統(tǒng)一25.下圖是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可知此時期的特點是()A.政權分立B.文明起源C.繁榮開放D.社會變革26.苻堅即位以來,采納和實施了中原漢族傳統(tǒng)的國家禮儀,建造了明堂(中國古代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在國都南邊舉行祀天儀式(漢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進行的農耕活動),還命人舉行了養(yǎng)蠶之禮。這些舉措體現(xiàn)了()A.前秦統(tǒng)治者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B(tài).江南地區(qū)經濟迅速發(fā)展C.為淝水之戰(zhàn)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D.胡漢之間的矛盾已消除27.下表是北魏時期公主和駙馬出身統(tǒng)計表(部分)。此表反映出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公主出身駙馬出身義陽公主孝文帝之女盧元聿范陽郡涿縣漢族地主蘭陵公主孝文帝之女劉昶南朝宋皇室后代華陽公主孝文帝之女司馬礎西晉皇室后代A.改漢姓B.通漢婚C.說漢語D.穿漢服28.“歷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shù)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后環(huán)山宇宙名?!边@首詩稱贊的歷史人物是()A.祖沖之B.賈思勰C.顧愷之D.酈道元29.曹魏時期鐘繇的楷書《宣示表》剛柔兼?zhèn)洌c畫之間,多有異趣;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全篇324字,一氣呵成,凡重復的字,每個寫法都不相同;北魏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這體現(xiàn)了()A.統(tǒng)一文字的出現(xiàn)B.石碑藝術的發(fā)展C.不同字體的演變D.書法藝術的多彩30.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一書中提出“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書中還記載了很多農諺,如“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谷雨前后種瓜種豆”,“過了芒種,不可強求”等。據(jù)此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齊民要術》注重()A.生態(tài)農業(yè)思想B.以農為本思想C.重農抑商原則D.遵循自然規(guī)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經濟發(fā)展是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之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我國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樣式材料二這是一個充滿活力、能量和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鐵制農具和牛拉犁給中國帶來了一場農業(yè)革命?!M正清材料三材料四“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薄鳚h《史記》“(東晉后期南方)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yè),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薄稌x書·食貨志》(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圖1與圖2的房屋樣式分別代表的遺址名稱。請選擇其中一處遺址,描述其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情況。(4分)(2)材料二提到的“時期”是指哪一時期?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鐵制農具和牛拉犁”的出現(xiàn)對中國的“農業(yè)革命”起到什么作用?(4分)(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秦始皇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措施。(2分)(4)比較材料四中的兩則材料,指出從西漢到東晉后期江南地區(qū)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原因。(4分)32.文明·互鑒·交流是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材料二“不是張騫通異域,安能佳種自西來?”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綢、漆器等物品去了,馱著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良種馬、石榴、核桃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幾浴抖迨吩斀狻凡牧先龍D1:漢族婦女制作蒸饃胡餅磚畫圖2:北方民族人民耕牛圖壁畫圖3:穿褲褶服的南朝(注:圖3北方民族的褲褶服傳入中原后經過改進,在南朝時盛行。)材料四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中原后,為了鞏固政權也因漢文化發(fā)展相對成熟,逐漸“漢化”,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一時期,胡漢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戰(zhàn)亂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這些發(fā)展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種,為隋代大一統(tǒng)和唐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之風做了充分鋪墊?!邥场段簳x時期胡漢沖突下的文化交融》(1)材料一中的四個觀點分別是諸子百家中哪些學派的主張?(4分)(2)根據(jù)材料二,分別指出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輸出和輸入的物品。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4分)(3)根據(jù)材料三、材料四,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特點及其影響。(6分)33.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主父偃說(勸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建立侯國)。”于是上從其計?!稘h書·主父偃列傳》材料二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節(jié)選)時間事件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公元前356年商鞅主持變法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開鑿都江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秦始皇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制度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5世紀末孝文帝改革——摘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材料一的圖表反映了西漢初年中央面臨著怎樣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閱讀材料二,選擇表格中至少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8分。要求:參考示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不得照抄示例。)【示例】事件:諸侯爭霸;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觀點:統(tǒng)一是歷史的發(fā)展趨勢。論述: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在爭霸過程中促進了局部統(tǒng)一和民族交融,為秦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結論:綜上所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創(chuàng)建和鞏固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旋律。七年級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BACBCDDBCCBBA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ABCDCBCAABA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1)圖1:半坡遺址(1分);圖2:河姆渡遺址(1分)。示例一介紹:半坡遺址位于陜西西安,處于我國黃河流域,半坡人居住的房子主要是半地穴式的房子,半坡人會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骨器和彩陶等,從事農業(yè)生產,主要種植的作物是粟,是我國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之一。(每點1分,任答兩點即可,共2分)示例二介紹: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處于長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的房子是干欄式建筑,河姆渡居民會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從事農業(yè)生產,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是我國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之一。(每點1分,任答兩點即可,共2分)(2)時期:春秋時期(或春秋戰(zhàn)國時期)。(2分)作用:隨著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xiàn),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每點1分,任答兩點即可,共2分)(3)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每點1分,共2分)(4)變化:由落后到富庶,或由落后到開發(fā)。(2分)原因: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社會相對比較安定,南方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江南統(tǒng)治者調整統(tǒng)治政策;人民勤于耕作等。(每點1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共2分)32.(1)道家;儒家;墨家;法家。(4分)(2)輸出:絲綢、漆器、開渠技術等(1分);輸入:良種馬、石榴、佛經等(1分)。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發(fā)展。(2分)(3)特點:互相學習;多方面交流;雙向或多向(或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或多向)(2分)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qū)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