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名師課件_第1頁
《石鐘山記》名師課件_第2頁
《石鐘山記》名師課件_第3頁
《石鐘山記》名師課件_第4頁
《石鐘山記》名師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導(dǎo)入新課蘇東坡“負荊請罪”一天,蘇東坡到王安石府上拜訪,在王安石的書房看到一首題為《詠菊》的詩稿,上面只有“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兩句詩。他認為有悖情理。因為在他看來菊花能傲霜,并不落瓣。于是續(xù)寫了兩句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币蛔吡酥:髞?,蘇東坡在黃州,連日大風(fēng)后,與好友一道去后花園賞菊花,只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瓣,枝上全無一朵。蘇東坡目瞪口呆。后來,蘇東坡為亂改菊花詩的事,專程到京,向王安石“負荊請罪”,認錯道歉。這個故事就讓我們看到蘇軾的求實精神。那么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xué)習(xí)一篇能體現(xiàn)其求實精神的作品《石鐘山記》。石鐘山記蘇軾1導(dǎo)入新課2學(xué)習(xí)目標3知人論世4誦讀課文體會情感5整體感知6合作探究CONTENTS目錄7高考鏈接8布置作業(yè)檢查預(yù)習(xí)積累字詞9學(xué)習(xí)目標1.通過預(yù)習(xí),借助字詞典、資料書翻譯全文,歸納總結(jié)并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點。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重點文段的分析,總結(jié)并學(xué)習(xí)作者要闡明的道理。3.通過高考鏈接,掌握文言實詞“當(dāng)”的相關(guān)知識點。(一)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齊名稱“蘇辛”,開創(chuàng)豪放派詞風(fēng);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作品有《蘇東坡全集》。任務(wù)一知人論世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拜歐陽修為師)。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三蘇等五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蘇軾詩詞名句1.水光艷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湖上初雨》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p>

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抖L(fēng)波》5.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石鐘山

石鐘山

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景觀。它像一座玲瓏剔透的石鐘聳立在鄱陽湖與長江交匯的江西九江市湖口縣雙鐘鎮(zhèn)。

自古有上下石鐘山之分,其南臨匡廬,北鎮(zhèn)長江,俯瞰鄱陽湖,煙波浩淼;眺望長江,白浪滔滔,江湖交匯,水分兩色,天然匯成了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天工造化,嘆為觀止。

現(xiàn)開放的下石鐘山,海拔57米,全山面積為九萬平方米,是喀斯特巖溶地形,第四紀冰川遺跡。控江扼湖,為“八省通衢”之地。集亭、臺、樓、閣、塔、榭、舫、廊等20多種古典建筑為一體,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聯(lián)合國專家稱石鐘山集風(fēng)光、古跡、名勝、園林于一身,堪稱世界之最。

石鐘山在歷史上是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場。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鐘山寶鐘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學(xué)名流陶淵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陸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臨覽勝,或題詩、撰文,以記勝抒懷。

文人騷客和石鐘山彭蠡()酈()桴()止響騰鏗()莫()棲鶻()磔磔()噌吰()

罅()識()無射()窾坎()鏜鞳()穴()罅()如樂()作焉1.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lǐlìfúkēnɡm(xù)ùqīhúzhézhéchēnɡhónɡxiàkuǎnkǎntānɡtàzhìwúyìxuéxiàyuè任務(wù)二誦讀課文體會情感2.根據(jù)誦讀提示,自由誦讀,體會情感。(1)詠讀文章的要領(lǐng):讀好文言文,要做到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語速緩慢,以顯古詩文的雍容之風(fēng);語調(diào)悠長,以彰古詩文的典雅之氣。(2)朗讀人物語言時,不妨通過文字,在頭腦中想象人物說話時的語調(diào)、情態(tài)和節(jié)奏。1.通假字⑴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重濁而模糊。⑵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扣”通“叩”,敲擊。⑶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⑷汝識之乎:“識”通“志”,知道。任務(wù)三檢查預(yù)習(xí)積累字詞(1)空中而多竅(2)自以為得其實古:中間是空的。今:天空中。古:兩個詞連用。其,那,指示代詞。實,事情真相,名詞。今:一個詞。義為“實質(zhì)上”。2.古今異義大石側(cè)立千尺。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此獨以鐘名。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下。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在旁邊(名-狀)乘小船(名-狀)在夜里(名-狀)使…發(fā)出響聲(使動)命名(名-動)親眼,親耳(名-狀)3.詞類活用振動(名詞作動詞)(1)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漢語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需要前置。規(guī)律總結(jié):否定詞+代詞(賓語)+動詞賓語前置(2)余是以記之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句古漢語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需要前置。規(guī)律總結(jié):代詞(賓語)+介詞+動詞語法(句式)整理:4.特殊句式語法(句式)整理:石之鏗然有聲者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此世所以不傳也狀語后置判斷句判斷句判斷句狀語后置定語后置5.一詞多義

(1)自自以為得之矣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2)焉崆崆焉微波入焉(自己。代詞)(從。介詞)(相當(dāng)于“然”。形容詞詞尾)(兼詞,相當(dāng)于“于是”即“到那里”)(3)鼓如鐘鼓不絕微風(fēng)鼓浪(振動。名詞作動詞)(一種樂器。名詞)(4)搏水石相搏森然欲搏人(5)莫至莫夜月明故莫能知(6)得得雙石于潭上因得觀所謂石鐘者(擊,打。動詞)(抓,撲。動詞)(通“暮”,日落的時候。名詞)(不。否定性副詞)(得到,找到。動詞)(能夠。動詞)(7)始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始舍于其址(8)是是說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9)遺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使人遺趙王書(才。副詞)(當(dāng)初。副詞)(這。代詞)(這樣。代詞)(遺留。動詞)(送給。動詞)

速讀課文,梳理行文思路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段落的內(nèi)容。任務(wù)四整體感知第一段:提出并質(zhì)疑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jīng)過。第三段:寫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1.酈道元、李渤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各有什么說法?作者為什么對二人的說法提出質(zhì)疑?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討論,小組代表呈現(xiàn)交流成果。任務(wù)五合作探究得名由來作者態(tài)度作者依據(jù)酈道元李渤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2.作者對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態(tài)度?酈道元士大夫漁工水師陋者——言之不詳——不肯夜泊絕壁下——知而不能言——考擊以求(嘆)(笑)所以不傳(惜)(惜)3.第二段中的月夜絕壁之景有何特點?你最欣賞哪個詞(句)?作者為什么要著力描寫絕壁之景?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靜(形、態(tài))動(聲)比喻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狀形、摹聲、繪態(tài)。觀察的角度:由上(視覺)到下(聽覺)。烘托親身探訪的艱難,表現(xiàn)作者鎮(zhèn)靜而堅定的探索精神;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埋下伏筆,也為寫水聲的驚心動魄作渲染。4.在第二段中,蘇軾對兩人的觀點都持“疑”,那么,“中華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鐘山到底是因為什么命名的呢?蘇軾是用什么手段來解“疑”的呢?

明確:水石相搏說微波-山下石穴罅

噌吰如鐘鼓不絕風(fēng)水-中流之大石有窽坎鏜鞳之聲

用實地考察的手段來解“疑”。5.蘇軾的實地考察分幾個階段?

明確:兩個階段:白天:寺僧演示;暮夜:夜泊絕壁。6.這一段有兩處寫到作者的“笑”,這兩次“笑”表達了作者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

明確:①“余固笑而不信也”,這是因李渤的“擊石得聲”之說本不可信,而一般人卻盲目相信,因此覺得可笑。

②“因笑謂邁曰”,這是經(jīng)過驚心動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鐘山命名由來之后的自得的笑。7.作者在探明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后,悟出什么道理?

明確:“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點明主旨:認識事物貴在“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8.李渤真的可笑嗎?

明確:不可笑,因為他能對酈說指出質(zhì)疑,并且實地考證,得出新的結(jié)論,所以蘇軾嘲笑他不對。如果這樣,后人同樣也可嘲笑蘇軾,因為他的觀點也是錯誤的。石鐘山記一、(議論)質(zhì)疑二、(記敘)解疑三、(議論)事必耳聞目見,結(jié)論不可臆斷有無酈:水石相搏聲人常疑之李:擊石之聲余尤疑之1.訪問時間,同伴和機緣2.訪問寺僧3.親訪之見聞4.訪之所得小結(jié)蘇軾通過記述游蹤,實地考察,用事實反駁了兩種關(guān)于石鐘山取名的說法,并在第三自然段得出主旨--不要憑主觀臆斷事物的有無。清?方苞評:“坡公第一首記文”。小結(jié)高考考點文言文重點實詞之“使”能力層級理解B考點解讀理解在考題中所占的分量比較大,體現(xiàn)在文言文、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有關(guān)詞句的問題上,包括: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詞類活用、翻譯以及現(xiàn)代文中詞句的理解等等。這些考點要求考生能夠在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中詞句的含義等等。核心素養(yǎng)對文言實詞的考查合乎語文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的能力要求,即“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是指學(xué)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jīng)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設(shè)題方式一是客觀題,二是主觀題。任務(wù)六:高考鏈接知識點

使?

【詞義推導(dǎo)】“使”有兩個基本義:一是連詞,假使;一是叫,讓。由“叫,讓”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嗎?),進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驹~義例釋】(1)動詞

①命令,派遣: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②叫,讓:試使斗而才。(《促織》)

試著讓它(同別的蟋蟀)咬斗,結(jié)果獲勝。③主使: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記》)(這時憑著大中丞的身分作蘇州巡撫的是魏忠賢的心腹,逮捕周順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④使喚: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人人都能夠像使喚奴仆一樣使喚他。⑤致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宮賦》)

致使天下的人,口里不敢說,心中卻充滿了憤怒。⑥出使: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頗商相如列傳》)

您實在找不到人的話,我愿意捧著寶玉前去出使。(2)名詞①使命: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荊軻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寬容他一下,讓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②古代官名: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我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③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派一個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刻(派人)捧著寶玉來了。(3)連詞,假使,如果:使人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假使人們所憎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還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成語助記】頤指氣使:頤指:動下巴示意,指揮別人;氣使:用神情氣色支使人。不說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權(quán)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tài)度。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鬼使神差:使、差:指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著一樣,不自覺地做了原先沒想到要做的事。其他如:不辱使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遷移練習(xí)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荊軻使()于秦,見秦王,獻圖而圖窮匕首見。荊軻持匕首刺王,后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