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新石器時代-南北朝)_第1頁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新石器時代-南北朝)_第2頁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新石器時代-南北朝)_第3頁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新石器時代-南北朝)_第4頁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新石器時代-南北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古代史

新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

在今溫州境內(nèi)已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余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銬、石刀、石鑿、石錘、石網(wǎng)

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

夏、商

約公元前21世紀一一約公元前11世紀(夏、商)

今溫州地區(qū),在夏代名為甌,商代名為泯,史稱“甌越”或“越?jīng)啊?,其?剪發(fā)文身”。今泰順縣獅子岡、平陽縣風

嶺等地發(fā)現(xiàn)商代晚期陶器,刻有形似文字符號。

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西周)

在今瑞安馬嶼棋盤山、莘腌岱石山、塘下楊梅山及平錢倉龍頭山,相繼發(fā)現(xiàn)西周時期石棚墓。

春秋

前770一—前476年(春秋時期)

在今永嘉、樂清等縣已出土一批春秋時期的鏟、斧、錨、微、銬、餓、耨、等青銅農(nóng)具以及銅盤、銅鼎等銅器,

并有銅貝一枚。

戰(zhàn)國

前475一—前221年(戰(zhàn)國時期)

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子遷東甌定居。

前221年一一前210(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

秦統(tǒng)一全國,置閩中郡,甌越屬之。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東甌人在的搖率領下,從鄱陽令吳芮,參加滅秦,轉戰(zhàn)關中,繼而佐漢,經(jīng)歷楚漢之爭達5年。

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

惠帝劉盈立的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前138年(西漢武帝建元三年)

閩越劉駒出兵圍東甌,武帝劉徹遣莊助發(fā)會稽兵浮海往救,圍解。后,東甌四萬余人內(nèi)徙,遷居江淮間。

前85年(西漢昭帝始元二年)

建置回浦縣,縣治章安(今椒江市),東甌鄉(xiāng)屬之。

公元87年(東漢章帝章和元年)

回浦縣改置章安縣,東甌鄉(xiāng)屬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

析章安之東甌鄉(xiāng)置永寧縣,戶不滿萬??h治設于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199年(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析永寧縣置松陽縣。

三國

239年(三國吳大帝赤烏二年)

析永寧縣大羅山以南地區(qū)置羅陽縣。其境內(nèi)設橫嶼船屯,為東南沿海主要造船基地之一。

257年(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

2月,以會稽東部地置臨???。治所設于章安,永寧、羅陽屬之。

268年(西晉武帝泰始三年)

羅陽縣改名為安陽縣。至太康元年(280)又改名為安固縣。

283年(西晉武帝太康四年)

析安固縣南境置始陽縣,旋改名為橫陽縣。

太康年間,橫陽周凱率眾治理永寧、安固、橫陽三江(今甌江、飛云江、鰲江)及瀕海地,疏鑿河道,引水入

海。

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

析臨海郡溫崎嶺以南地區(qū)置永嘉郡,治所設于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于甌江南岸,相

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后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是年,中界山(屬今洞頭縣)始有移民。

324年(東晉太寧二年)

建永嘉郡學于華蓋山麓。溫州立學始于此。

375年(東晉孝武帝寧康三年)

析永寧縣東部地區(qū)置樂成縣。

南北朝

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謝靈運貶守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后人尊其為山水詩鼻祖。

前此數(shù)年,鄭緝之撰《永嘉郡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05年(南朝梁天監(jiān)四年)

在甌江上游興建通濟堰,灌田20萬畝。

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

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溫州風節(jié)度州降為軍事州。

997年(北宋太宗至道三年)

溫州復升為州,屬兩浙路,領永嘉、樂清、平陽、瑞安四縣。

1011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大中祥符年間,瑞安縣在集善鄉(xiāng)塔山西麓筑陡門(水閘)。

1054年(北宋仁宗至和元年)

永嘉學派先行者王開祖講學于華蓋山(又稱東山)麓,從者曾達數(shù)百人。后人于此設東山書院。

1085年(北宋神宗元豐八年)

據(jù)《元豐九域志》載,是時溫州四縣有121916戶,內(nèi)主戶80489,客戶41427。較北宋初增長三倍。平陽有前倉

(錢倉)、槽(肥月曹)、泥山(宜山)三鎮(zhèn),瑞安有瑞安、永安二鎮(zhèn),樂清有柳市、封市(虹橋)二鎮(zhèn)。各鎮(zhèn)

設有場務,收取商稅。

1088年(北宋哲宗元祐三年)

永嘉縣令吳群平于華蓋山麓建立縣學。

1090年(北宋哲宗元祐五年)

設造船場于郭公山麓,年造船600艘,居全國之首。

1095年(北宋哲宗紹圣二年)

楊蟠出任溫州知州,城中分設36坊。作《永嘉百詠》,詩中有云:“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

1121年(北宋徽宗宜和三年)

4月,方臘起義軍洪載部兵臨溫州城下。仙居摩尼教首領呂師囊攻取樂清。永嘉楠溪俞道安起兵響應。

1132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年)

溫州設立市舶務,管理對海外貿(mào)易。溫州商船同日本、高麗、印度、^婆(爪哇)等地有貿(mào)易往來。日本商船

經(jīng)常出入溫州。

H66年(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農(nóng)歷八月十七日,颶風暴雨,拔樹傾屋,夜潮洶涌入城,四鄉(xiāng)田地淹沒。災后各地相繼修海堤、建陡門,1184

年、1185年完工的瑞安石岡、平陽沙塘陡門,以石更造,最為著名。

1177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

溫州知州韓彥直募民工13000人開浚州城河道,一坊一渠,舟楫畢達。

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

溫州知州沈樞重修溫瑞塘河。

淳熙年間,溫州四縣計有170035戶,9106570o

1223年(南宋寧宗嘉定十六年)

1265年(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8月,升溫州為瑞安府。

1276年(南宋恭帝德祐二年,端宗景炎元年)

H月,元軍陷溫州,隨后攻占瑞安、平陽。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南宋端宗景炎二年)

3月,改瑞安府為溫州路,置溫州路總管府,屬江浙行中書省。

嗣后,溫州置市舶司。

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

11月,溫州設置“萬戶府“,以伊奇哩一軍駐溫州。

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

設立官營織染局和軍器局。

1295年(元成宗元貞元年)

5月,平陽、瑞安縣升為州,隸屬溫州路。

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

7月14日,颶風暴雨,毀田44000余畝,平陽、瑞安兩州沿海溺死6000余人。

1299年(元成宗大德三年)

溫州路設永嘉場、雙穗場、天富南監(jiān)、天富北監(jiān)、長林場等五鹽場。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8月27日夜,永嘉颶風大作,地震。海潮入城至八字橋,四邑沿江鄉(xiāng)村民居漂蕩,樂清尤甚。

1350年(元順帝至正十年)

12月28日,浙東方國珍攻取溫州,次年1月3日撤出。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

溫州內(nèi)城拆除,尚存譙樓。

冬,平陽戍卒韓虎兒、千戶所吏陳安國率軍士嘩變,攻占溫州,殺主帥吳世顯。次年陳安國殺韓虎兒,降。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7月,方國珍遺部將李德孫取溫州。次年命其侄方明善為省都鎮(zhèn)撫,分據(jù)溫州。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

10月26日,朱元璋部取溫州,下瑞安。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溫州改路為府,轄永嘉、樂清、瑞安、平陽四縣。

1369年(明洪武二年)

設溫州衛(wèi),下轄前、后、左、右、中五個千戶所。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

置盤石衛(wèi)、金鄉(xiāng)衛(wèi)指揮使司。金鄉(xiāng)衛(wèi)城建成。永嘉、樂清、瑞安、平陽等縣增設千戶所。

1412年(明永樂十年)

修筑平陽捍潮堤堰130里。繼而修筑瑞安海塘及海壇陡門、沙頭陡門。

1452年(明代宗景泰三年)

5月,析瑞安縣義翔鄉(xiāng)、平陽縣歸仁鄉(xiāng)置泰順縣,設治所于羅洋(后改名羅陽),隸屬溫州府。

1477年(明憲宗成化十三年)

永嘉知縣文林(后任溫知府)改華蓋山西麓東岳廟為東甌王廟。

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

南宋文天祥就義200周年,溫州官民在江心嶼建宋文信國公祠。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

王澈、項喬等于沙城(今永強)筑堤,歷時三年筑成,耗銀5400兩,得張璐支持。

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

嘉靖年間,溫州有戶109755,口352623,比洪武二十四年戶數(shù)減少三分之一多。

1574年(明萬歷二年)

6月,大風雨連續(xù)七晝夜,沿江居民溺死無數(shù)。

1579年(明萬歷七年)

修建瑞安縣海塘。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近代史

1646年(清世祖順治三年)

7月,清軍經(jīng)臺州南下,溫州府城官員棄城撤走,清兵入城。降將范紹祖布告發(fā)。

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

5月9日,鄭成功部在平陽沿海登陸,攻瑞安,并從海道進逼溫州府城。11月17tl攻取樂清城,以磐石為總指揮

部駐地。在大門、小門備戰(zhàn)七個多月。

是年,清廷設浙江總督,駐溫州。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3月,清廷為斷絕沿海人民與鄭成功聯(lián)系,下遷界令:樂清移治大荊;永嘉棄茅竹嶺以東地;瑞安離海5里為界;

平陽內(nèi)遷10里。魚鹽之利盡失,海外貿(mào)易中斷。

1670年(清圣祖康熙九年)

浙江省下設溫處道,轄溫州、處州兩府。治所溫州。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8月,統(tǒng)一臺灣。10月,廢“遷界令”,開海禁。沿海遷民復歸鄉(xiāng)里。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10月,置浙海關于寧波,下設溫州、瑞安、平陽等15個海關分口。溫州分口下設狀元橋、寧村、黃華、蒲岐四

個旁口。

1728年(清世宗雍正六年)

設置玉環(huán)廳,洞頭列島屬之,至此,溫州府隸五縣一廳。

1737年(清高宗乾隆二年)

7月至8月,平陽颶風暴雨歷七次,田地盡沒。

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

溫州府五縣一廳計383086戶,2015407口,其中玉環(huán)廳13263戶,81752口。

乾隆年間,溫州府共有市鎮(zhèn)39個,其中永嘉9個,樂清9個,瑞安5個,平陽13個,泰順2個,玉環(huán)1個。

1872年(清同治1—年)

瑞安許啟疇、陳虬等創(chuàng)辦心蘭書社,為溫州最早的圖書館。

1878年(清光緒四年)

英人李慶華在溫州城西街購屋設基督教堂。至1884年城西教堂被毀,1898年重建。

1885年(清光緒H^一年)

陳虬在瑞安創(chuàng)辦利濟醫(yī)院、利濟學堂。利濟學堂是我國早期中醫(yī)專業(yè)學堂之一。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

孫衣言、詒讓父子于瑞安建玉海藏書樓。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英國駐溫領事在江心嶼東塔下圈占土地,建造領事館。

1895年(清光緒二H--年)

是年,陳虬在溫設利濟分學堂,后又創(chuàng)辦《利濟學堂報》。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2月,孫詒讓、黃紹箕等創(chuàng)辦瑞安算學書院,定名瑞安學計館。

10月,溫州郵政局成立,為浙江省第一個郵政機構。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春,孫詒讓等籌資在溫創(chuàng)辦蠶學館,后改名蠶桑學堂,是全國最早三所蠶桑學堂之一。項苕甫、申甫兄弟在瑞

安創(chuàng)辦方言館。

是年,英籍基督教徒約翰?定理在楊柳巷創(chuàng)辦定理醫(yī)院,為溫州第一所西醫(yī)院。后募資在大簡巷建白累德醫(yī)院,

1906年建成。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7月,成立溫州府學堂,是浙江省首批府學堂之一。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溫州第一家肥皂廠和毛巾廠開辦。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是年,瑞安東山至梅頭,建海塘約長40里。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孫詒讓倡辦溫州師范學堂。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永嘉徐元凱、徐鳳來、沈詩聯(lián)和樂清洪國柱、徐干等共捐資38000元興學,其中23000元作為溫州師范學堂開辦

費。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是年,大清銀行和四明商業(yè)儲蓄銀行在溫州設立分號。

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

武昌起義后,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

溫州4500年歷史大事記->現(xiàn)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1945-1978)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5月7日凌晨,溫州城解放。8日至13日,泰順、文成、瑞安、樂清、平陽相繼解放。

7月,中共浙南地委改稱浙江省第五地方委員會,書記龍躍,第一副書記李培南,第二副書記林輝山。

8月,中共浙江省溫州市委員會成立,李培南任書記。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區(qū)專員公置成立,專員鄭海嘯;

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長胡景。

9月,永嘉、文成、瑞安、樂清、平陽等縣人民政府相繼成立。

同月,溫州市城區(qū)成立城中、城東、城西三個區(qū)公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月7~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攻克洞頭島;次年10月25日撤出,該島再度為國民黨軍隊所占據(jù)。

10月14日,第五專區(qū)所屬縣、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先后建立。

12月20日,中國共產(chǎn)黨浙江省第五地區(qū)委員會改稱中國共產(chǎn)黨浙江省溫州地方委員會。第五專員公署改稱溫州

區(qū)專員公署。

1950年

1月1日,溫州市人民廣播電臺開播。

2月30日,市公安機關完成市區(qū)戶口查對工作,查明市區(qū)總人口為150979人,其中外僑27人。

3月25~4月3日,中國共產(chǎn)黨溫州地方委員會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5月,省委調(diào)整溫州地委領導班子:李培南任

書記,林輝山任副書記。

5月,溫州市永強、梧蜒、三溪、藤橋4個區(qū)劃歸永嘉縣。

7月,興建市人民廣場,9月竣工。

夏,籀園圖書館改名溫州市圖書館。

1951年

3月8日,拆除妙果寺千佛塔(北宋大觀年間建)。

4月3~19日,溫州區(qū)在中山公園舉辦土特產(chǎn)展覽交流大會。參加展銷產(chǎn)品計14類642種。

5月26日,溫州市開始進行房地產(chǎn)總登記。

同月,市區(qū)建立東、南、西、北、中5個區(qū)公所、80個居委會。

10月4日,烏牛港水利工程竣工,永嘉、樂清2萬余畝農(nóng)田受益。

10月28日,溫州市人民大會堂建成,總面積4615平方米。

1952年

1月19日,麗水專區(qū)撤銷。麗水、云和、龍泉、慶元、景寧五縣劃入溫州專區(qū)。

7月19日,臺風在溫州登陸,下大暴雨,山洪暴發(fā),沖毀稻田45340畝,淹沒早稻1488136畝,死236人,傷129

人,倒塌房屋10294間,趙樸初率華東軍政委員會和省政府組成的慰問組來溫慰問。

12月5日,市區(qū)靖平橋興建第一批工人宿舍,計20幢280套。

1953年

2月10日,溫州市建立東、南、西、北、中五個區(qū)和郊區(qū)人民政府。

8月溫州師范學校從平陽鄭樓遷入溫州市區(qū)。

10月1日,麗(水)青(田)溫(州)公路建成,金溫公路全線通車。

1954年

5月22日,臺州專區(qū)撤銷,溫嶺、黃巖、仙居三縣及海門直屬區(qū)并入溫州專區(qū)。

1955年

5月13日,溫州市撤銷東、南、西、北、中5個區(qū)人民政府,建立海壇、九山、五馬3個區(qū)人民政府。

12月1日,溫州至平陽公路通車。

1956年

1月,撤銷海門、磯山兩個直屬區(qū),分別歸黃巖縣和平陽縣管轄。

6月22日,溫州市創(chuàng)辦溫州師范??茖W校。1958年升為溫州師范學院,1964年停辦,1978年6月恢復溫州師范專

科學校,1987年改為溫州師范學院。

7月1日,溫州區(qū)革命烈士紀念館在江心嶼建成。

7月11日,溫州市撤銷五馬、海壇、九山三個區(qū)建制,建立12個街道辦事處。

9月3日,臺風過境,倒塌房屋260間,死亡49人,傷180人,農(nóng)田大半受淹,全區(qū)2370畝秋稻欠收。

12月25日,溫州市興建西山自來水廠。1958年8月1日建成供水。

1957年

7月17日,黃巖、溫嶺二縣由溫州劃歸臺州地區(qū)。

8月2日,愛國僑胞集資創(chuàng)辦溫州華僑中學。

10月25日,市區(qū)人民中路鋪澆第一條柏油馬路。

12月13日,樂清白石水庫動工興建,至1961年建成,蓄水量1150萬立方米,受益農(nóng)田16萬畝。

1958年

3月5日,溫州東嶼電廠動工興建,次年3月建成。

5月1日,百丈源水電站動工興建,至I960年5月建成。

5月29日,國務院通知,撤銷洞頭縣建制,并入玉環(huán)縣。

7月1日,泰順至分水關公路通車。

7月11日,溫州肉類冷藏庫動工興建。

同月,撤銷溫州市的省轄市建制,改屬溫州專區(qū)管轄;撤銷文成縣,并入瑞安縣。

8月,溫州市開始大辦高等教育。先后創(chuàng)辦溫州工學院、醫(yī)學院、農(nóng)學院、水產(chǎn)學院和林學院。除醫(yī)學院外,其

他各校均在1962年先后停辦。

9月1日,永嘉縣所轄永強、梧蜒、三溪、藤橋4區(qū)劃歸溫州市管轄。永嘉縣治由市區(qū)九山移永嘉上塘鎮(zhèn)。

9月8日,平陽橋墩水庫工程開工,I960年3月27日堵口。

12月12日,臺州專區(qū)撤銷,黃巖、溫嶺、臨海、仙居4縣劃歸溫州專區(qū)。

是年,平陽吳家園水庫(今屬蒼南)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容量2320萬立方米,灌溉農(nóng)田2.2萬畝。

1959年

3月27日,瑞安綜合糖廠建成投產(chǎn),年產(chǎn)砂糖5000噸。

4月22日,溫州市郊蒲州陡門建成放水,受益農(nóng)田18萬畝。

同日,溫州東嶼電廠第一臺裝機容量2500千瓦發(fā)電機組建成投產(chǎn)。

7月,溫州市東莊火葬場建成。后遷錦山蓮花心。

10月10日,溫州市區(qū)至狀元公路建成通車。

11月15日,溫州水產(chǎn)聯(lián)合加工廠動工興建。次年6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產(chǎn)。

1960年

1月22日,玉環(huán)縣撤銷,并入溫嶺縣,其中洞頭列島劃歸溫州市。景寧縣撤銷并入麗水縣。

7~9月,溫州地區(qū)連續(xù)遭臺風襲擊。8月10日,8號臺風登陸,平陽橋墩水庫大壩被洪水沖垮,橋墩、靈溪、麻步

三個公社418657畝土地被淹,11062間房屋被沖,299人淹死,376人受傷。

10月10日,西山水廠工地出土唐代獨木舟4只,每只長約七、八米。

1961年

2月14日,溫州區(qū)普降大雪,西部山區(qū)積雪3~5尺。全區(qū)凍死耕牛272頭、毛豬689頭,壓塌房屋2625間,農(nóng)作物

受損嚴重。

9月15日,溫州市郊設置近郊、永強、梧蜒、三溪、藤橋、西岸6個區(qū)和洞頭工委。

10月4日,臺風侵襲溫州,全區(qū)受災土地92萬畝,死亡197人,傷995人,房屋倒塌90595間。

12月30日,恢復文成縣建制。

1962年

春,瑞安潘山翻水站動工興建。次年11月建成,受益農(nóng)田24.3萬畝。

5月,溫州市郊仰義水庫建成,總蓄水量1350萬立方米。

同月,溫州市郵電大樓在信河街建成。

6月4日,黃巖、溫嶺、仙居、臨海四縣劃歸臺州專署管轄;恢復云和縣建制,歸溫州專署管轄。

1963年

12月平陽朱家站(今屬蒼南縣)水閘動工興建,1965年建成,受益農(nóng)田28.4萬畝。

1964年

10月31日,恢復洞頭縣建制。

1966年

8月,瑞安仙巖北宋慧光塔被作為“四舊”拆除。

1967年

7月27日至8月3日,溫州五馬街口郵電分局、新華書店、鐘表店、美術公司和縣前頭解放電影院以及周圍民房計

24495平方米,在武斗中被燒毀。

1968年

12月24日,梅嶼電廠破土動工。1972年1月,第一臺12000千瓦汽輪發(fā)電機組開始發(fā)電。

1969年

4月29日,市郊天河、海濱二公社部分大隊遭12級暴風和冰雹襲擊,倒塌房屋23間,死5人,傷7人。

1970年

7月1日,文成百丈二級水電站建成,裝機容量12000千瓦,常年發(fā)電量4000萬千瓦小時。

1971年

6月下旬至8月上旬,干旱40天。溫瑞平原30萬農(nóng)田受旱,市區(qū)300多家工廠缺水停工,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水困難。

8月30日,石鐘山翻水工程竣工。

1973年

8月23日,甌江翻水站工程動工興建,1984年竣工。日供水量108萬噸,為溫瑞平原52萬畝農(nóng)田灌溉、市區(qū)和瑞

安工業(yè)、生活用水提供水源。

10月1日,市圖書館縣前頭新館建成,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

是年,國際海員俱樂部在海壇山動工興建。1981年建成。

1974年

5月19日,上午8時許,市區(qū)大南門外重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的巽山塔塌倒。

1976年

1月,溫州東向水廠建成,日供水量2萬噸。

1977年

11月1日,龍灣煤炭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12月,甌江靈昆南口堵江圍墾工程動工。

1980年

4月30日,溫州市恢復為省轄市。

8月21日,溫州市恢復城區(qū)建制。

8月27~28日,臺風暴雨,海水倒灌,全區(qū)晚稻受淹45000畝,死亡20人,傷41人。

10月8日,省建設廳撥款10萬元修葺江心寺。

10月25日,市區(qū)看至勤奮陡門的西線排污管道工程動工,全長5834米。

1981年

6月11日,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籀園、江心寺、江心雙塔、譙樓等16處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月18日,國務院批準,析平陽縣的帆山、馬站、靈溪、金鄉(xiāng)、錢庫、宜山、橋墩7個區(qū)建蒼南縣。

7月1日,溫州至洞頭海底通信電纜工程竣工,總長107.33公里。

8月15日,楊府山新港區(qū)笫一期工程5000噸級煤炭碼頭及配套工程動工興建。1984年9月竣工。

12月12H,國務院批準建立甌海縣,縣人民政府駐市區(qū)將軍橋。

12月25日,溫州汽車客運西站建成,占地面積39.7畝。

1982年

1月18日,市區(qū)在“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的紅衛(wèi)路等82條街巷恢復原名。

同日,甌江大橋主體工程動工興建。

4月1日,甌??h龍灣公社、梧蜒區(qū)狀元鎮(zhèn)劃入溫州市郊區(qū)。

4月31日,市區(qū)東向水廠擴建工程動工。1983年8月1日建成供水。

11月,樂清北雁蕩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qū)。1990年,南雁、中雁亦被批準并入,統(tǒng)稱為雁蕩山

風景名勝區(qū)。

12月,全市農(nóng)村狠剎毀田建房歪風,清退上地270畝,拆基2400多間還田。

1983年

4月22日,全市農(nóng)村人民公社開始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建制。

6月7日,永嘉縣橡膠塑料廠從法國西代爾公司引進薄壁瓶生產(chǎn)自動線,年產(chǎn)塑料包裝瓶120萬只。

8月22日,樂清面粉廠建成投產(chǎn),年產(chǎn)面粉3萬噸。

9月31日,全長1888公里的臺、臨、溫22萬伏輸變電工程全線架通。

1984年

1月13日,溫州市鹿城區(qū)建立。

3月23日,溫州市開始籌建腫瘤醫(yī)院。院址雙嶼,建筑面積8200平方米。

4月23日,蒼南縣龍港鎮(zhèn)成立。爾后,進行農(nóng)民集資建設,建成中國第一座農(nóng)民城。

9月25日,甌江大橋建成通車,正橋長726米,寬12米,總投資1100萬元。

11月29日,溫州舊城區(qū)命名為鹿城區(qū),新橋、南郊、黎明、城郊、雙嶼、仰義六鄉(xiāng)劃歸鹿城區(qū)管

12月27日,劃狀元鎮(zhèn)、龍灣鄉(xiāng)及永中鎮(zhèn)的黃山、石山成立龍灣區(qū)。

1985年

1月,蒼南龍港鎮(zhèn)首次公開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

3月14日,國務院就溫州市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有關問題作了批復,提出要把溫州建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工業(yè)、

外貿(mào)、港口城市和對外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窗口。

3月16日,溫州師范學院洪殿新校舍舉行奠基典禮。校園占地近200畝,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

7月10日,市人大常委會決定,以榕樹為溫州市市樹,茶花為溫州市市花。

7月31日,臺風從樂清灣登陸,全市218個鄉(xiāng)鎮(zhèn)受災,死亡27人,傷128人,經(jīng)濟損失2251.3萬元。

8月21日,市人民政府公布龍灣炮臺、鐵井欄井、地藏橋、城西耶穌教堂等13處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

3月14日,楠溪江大橋建成通車。橋長497米,寬12米。

4月上旬,世界銀行同意給永嘉、文成、泰順三個貧困縣貸款508萬元,修建7條山區(qū)公路,計106公里。

6月8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在黎明西路建成開館,面積1470平方米。

11月28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龍灣建立溫州出口商品工業(yè)區(qū)。

12月24日,杭(州)、溫(州)、福(州)小同軸長途通信電纜工程竣工,全長835公里。

1987年

4月1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瑞安市(縣級)建制。

6月15日,市區(qū)中山紀念堂重建工程動工,次年8月3日建成。

7月27日,臺風在甌海縣登陸。全市倒塌房屋520間,死亡47人,傷219人。

同月,35KV溫州至洞頭海底電纜輸變電工程竣工。洞頭電力接上華東大電網(wǎng)。

9月10日,省重點扶貧工程——文成縣靛山水電站動工興建。

9月30日,市第三糧食倉庫工程竣工,建筑面積18345平方米。

11月3日,國家計委批準在樂清磐石鎮(zhèn)興建溫州電廠,裝機容量145萬千瓦。1990年12月30日,第一臺機組投產(chǎn)

發(fā)電。

11月25日,文成高嶺頭水電站工程動工,總投資2604萬元,水庫容量850萬立方米。

12月,104國道溫州過境公路建成通車。

1988年

3月21日,市區(qū)人民路改建工程開工,社會投入成為建設資金籌措主要渠道,至1997年3月,共拆遷36萬平方米,

新建房屋總面積92萬平方米,改建范圍34公頃,總投資16億元。

3月30日,國務院批準瑞安、甌海、樂清、平陽、蒼南、永嘉等市、縣為沿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

4月22日,溫州機場公路建成通車,全長15.4公里,路面寬12米。

6月10日,城郊鄉(xiāng)黎一村農(nóng)民投資300萬元興建的東甌游泳池正式開放。

7月16日,溫州港客運大樓落成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

8月1日,國務院批準永嘉楠溪江風景區(q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9月6日,溫州市首家民辦鹿城凈潔煤氣廠建成。

10月20日,楊府山110KV變電所建成投產(chǎn),工程主變壓器容量為31500千伏安。

同月,上陡門住宅區(qū)動工興建,總建筑面積58.88萬平方米。

12月10日,龍港——鰲江大橋建成,橋長396米,寬10米。

12月14日,省人民政府批準樂清縣虹橋、柳市兩鎮(zhèn)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yè)衛(wèi)星鎮(zhèn)。

同月,龍灣碼頭兩個萬噸級泊位建成,總投資4586萬元。

1989年

1月6日,飛云江大橋建成通車,橋長1721米,寬10米,總投資3310萬元。

5月11日晚,蒼南、平陽、瑞安遭特大狂風暴雨和冰雹襲擊。受災10840戶,損壞房屋10699間,死亡7人,傷128

人。

6月27日,蒼南橋墩水庫正式閉閘蓄水。該工程自動工興建、沖垮、重建至閉閘蓄水,歷時30年,投資6000萬元。

12月12日,省政府公布溫州市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舊址以及王十朋墓、劉基廟、高友磯墓、

蒲壯所城、永昌堡等16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

1月23日,仙門河引水工程和番水廠建成通水。

5月9日,歷時20年的樂清縣方江嶼圍墾工程竣工,圍區(qū)總面積13560畝。

6月24日,3號臺風在永強登陸。全市受淹農(nóng)田100萬畝,倒塌房屋726間,死24人,重傷29人,經(jīng)濟損失2.35億

元。

7月4日,溫州機場建成。中國民航溫州站舉行首航儀式。溫州機場于1986年9月起開始施工,占地面積1810畝。

6月17日由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D-82飛機試飛成功。至1998年8月底,開通全國52條航線,年均旅客吞吐量164萬

人,在全國142個航站中排列第20位。

8月17~22日,12級臺風襲擊溫州市。全市受災鄉(xiāng)鎮(zhèn)433個,死96人,傷407人,受淹農(nóng)田185萬余畝,經(jīng)濟損失4.5

億元。

9月30日,國務院批準南鹿列島(今屬平陽縣)為全國首批5個海洋自然保護區(qū)之一。

11月28日,磐石溫州發(fā)電廠兩萬噸級煤炭專用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12月27日,浙南沿海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燈塔——北鹿山燈塔建成發(fā)光。

12月30日,溫州發(fā)電廠第一臺12.5萬千瓦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使溫州市發(fā)電能力提高55虬

1991年

8月7日,溫州郵件處理中心主樓竣工,總建筑面積12880平方米。

10月7日,省政府公布溫州市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永嘉縣巖頭鎮(zhèn)為省級15個歷史文化鎮(zhèn)之一;永嘉縣

蒼坡村和樂清縣南村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11月,溫籍臺胞何朝育、黃美英捐資興建溫州大學育英圖書館。此后又連續(xù)捐資興建溫州師范學院育英大禮堂、

溫州醫(yī)學院附屬一醫(yī)育英門診大樓和附屬二醫(yī)育英兒童醫(yī)院等。

1992年

1月19日,省重點工程104國道線溫州清江以北路段改建工程竣工。

3月9日,改甌??h為甌海區(qū)。

3月16日,國務院批準在龍灣區(qū)設置溫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總面積5.11平方公里,首期開發(fā)1.8平方公里。

6月22日,市區(qū)第一幢高層建筑溫州大廈建成,主樓18層,高60米。

8月30~31日,16號強熱帶風暴襲擊溫州市,受災鄉(xiāng)鎮(zhèn)285個,倒塌房屋5788間,死24人,失蹤30人,傷177人,

受淹農(nóng)田131萬畝。

9月2日,省政府批準在龍灣區(qū)建立溫州市農(nóng)業(yè)新技術開發(fā)示范區(qū),總面積13.5平方公里。

9月16日,溫州市在龍灣區(qū)設置扶貧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規(guī)劃開發(fā)面積6.5平方公里。

10月1日,樂清清江大橋建成通車,橋長863.7米,寬12米。

12月12日,溫州市供水工程輸水隧道開工,總投資1.772億元。工程通過管道、隧道將戍浦江和甌江水輸送到

市區(qū)3座水廠。

12月18日,中外合資興建的金溫鐵路溫州段破土動工。

1993年

2月14日,旅法華僑周世義贊助母校溫二中興建的科學館落成,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

6月18日,東海油田溫州后方基地建設在龍灣破土動工。次年12月8日建成辦公樓、海上通信設施、倉庫及堆場

等,面積8428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

9月3日,王希天烈士暨溫州旅口蒙難華工紀念碑在市區(qū)華蓋山重建。

9月9日,市少年宮主樓落成,總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

10月23日,溫州市畜禽蛋交易批發(fā)市場在灰橋路建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

11月3日,全省“八五”重點工程浙西南通信光纜溫州段全線架通。

11月15日,市區(qū)城南大道動工建設,全長6.27公里,寬50米,總投資約1.5億元。

12月8日,樂清柳市“中國電器城”開工,占地6.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總投資1.7億元。

1994年

1月4日,交通部批準甬臺溫高速公路第一段臨海至樂清霧湖工程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6億元。

1月5日,溫州市委、市政府發(fā)出《關于開展“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決定》。提出:總目標是要把溫州建設為科技先進、

交通發(fā)達、內(nèi)外開放、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文明富裕的沿海經(jīng)濟區(qū),成為我國東南沿?,F(xiàn)代化的工業(yè)、商貿(mào)、

港口城市。

2月3日,金溫鐵路洞橋山310米隧道鑿通。

2月5日,市區(qū)第一座分離式立交橋"三維橋’'建成通車。10月31日,將軍橋卡口改建第二期工程竣工,與三維橋、

過境公路三線連成一體。

5月27日,市區(qū)車站大道破土動工,全長3835米,寬50米,總投資1.3億元。次年12月建成。

6月29日,市區(qū)小南路、勝利路、府前街拓寬工程竣工,全長1340米。

8月21日,17號臺風在瑞安梅頭登陸,大風、大雨、大潮造成百年未遇的嚴重災害。全市損壞房屋84萬間,倒塌

17萬間;受淹農(nóng)田9.8萬公頃,稻禾顆粒無收4.6公頃;沖毀堤塘760公里;工礦企業(yè)停產(chǎn)6萬多家;死1123人,

重傷2385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95億元。

8月31日,由港胞邵逸夫資助的溫州師范學院圖書館建成,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總投資625萬元。

9月8日,占地200畝的市體育中心工程舉行開工典禮。

12月8日,溫州甌江第二大橋動工興建。工程包括南北兩座大橋和3座立交橋,計劃總投資為11.79億元。

12月17日,市區(qū)疏港公路建成通車,全長13.23公里,總投資6228萬元。

12月22~25日,《溫州市志》稿通過評審。志稿共400余萬字,貫通古今,涵蓋百科,為社會主義時期第一部溫

州新方志。

12月29日,溫州化工廠年產(chǎn)7000噸鉀肥擴建工程竣工。該工程歷時3年,總投資3648萬。

1995年

1月3日,溫州冶煉廠萬噸鋅冶煉技改工程竣工。

1月6日,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會審,總投資約38億元。12月20日,國務院批發(fā)同意該工程報

告。

1月13日,溫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修編)通過專家鑒定。規(guī)劃面積1200平方公里,包括鹿城、龍灣、甌海3區(qū)及永

嘉縣甌北、七都、三江、烏牛和樂清市磐石、慎江、黃華、北白象等鎮(zhèn)。

2月25日,交通部確定溫州市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

4月12日,金溫鐵路溫州車站工程動工。車站站房和候車大廳建筑面積為29000多平方米,造價約5000多萬元。

8月8日,溫州市東向水廠擴建一期工程竣工,日供水6萬噸,總投資5300萬元。

8月19日,甌海區(qū)永強海堤建成,堤長19公里,頂寬6米,底寬40米,吳淞高度9米,被譽為“東海長城”。

12月18日,鹿城區(qū)至機場新建公路建成通車。路長18.4公里,寬50米,總投資2.86億元。

1996年

1月6日,溫州體育館落成開館??偨ㄖ娣e22962.1平方米,固定座位4760個,賽場面積1100平方米,下層商場

面積10000平方米。是溫州市重要標志性建筑。

1月8日,溫州機場大道、車站大道建成通車。機場大道是半封閉式汽車快速道,全長18.4公里,寬50米,10個

車道;車站大道全長4.2公里。至此,市區(qū)改建拓寬道路19條、15.8公里、30多萬平方米,舊城道路新增2.2倍;

東南部新區(qū)新建道路350多萬平方米,新增13倍。

同日,柳市中國電器城開業(yè),占地面積102畝,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電器行業(yè)最大的商城。

9月23日,國家體改委決定,溫州列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第二批試點城市。

10月8日,溫州市被列為國家安居工程城市。

12月26日,溫州市程控電話總容量突破百萬門。

1997年

1月6日,溫州體育中心三大場館之一的游泳跳水館開工興建。

同日,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成立,總面積190.26公頃。

1月13日,浙南農(nóng)副產(chǎn)品中心市場開業(yè),占地面積160畝。是目前華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中心批發(fā)市場。

1月29日,省、市重點工程220千伏臺州至溫州第三回輸電線路建成投運。

3月28日,建在市區(qū)人民路的新中國影都落成。

3月31日,我國沿海高速公路重要工程大溪嶺至湖霧嶺隧道全線貫通。隧道全長4.1公里,在溫州樂清市境內(nèi)2.05

公里。

4月9日,甌海大道建成通車。東起甌海區(qū)永中,西達臨江,全長17公里。

5月20日,溫州市全面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6月1日,新動物園開始興建,建在景山森林公園,占地面積300畝。

7月18日,97“心連心、創(chuàng)新業(yè)”聯(lián)誼活動暨溫州體育場落成儀式舉行。這次聯(lián)誼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共達成中外

合資、合作項目33個,總投資2.5億美元,協(xié)議利用外資6325萬美元;達成合作意向12個,總投資1.4億美元,

協(xié)議利用外資3570萬美元。溫州體育場是溫州體育中心三大主體工程之一,占地90余畝。

7月25日,溫州澤雅水庫樞紐工程的配套工程一澤雅引水工程供水隧洞全線貫通。

8月8日,金溫鐵路全線鋪通。這條鐵路是我國第一條內(nèi)地與香港合資建設并經(jīng)營的地方鐵路,全長251.5公里,

北起浙贛金華站,南至溫州龍灣。1992年12月18日動工,歷時5年建成。

9月29日,東海石油勘探工程取得歷史性的成就,距溫州150海里的東海麗水凹陷麗水36-1-1探井噴油點火成功。

9月29日,溫州七里港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前期工程已完成工作量6125萬元,占總投資4億元的15%左右。

10月2日,溫金大道建成通車。東起104國道,西至在籌建的甌江三橋,全長4.02公里、寬40米。

10月9日,溫州外灘江濱中路西段工程開工。江濱路東與狀元鎮(zhèn)機場連接,西接甌江大橋,全長27公里。江濱中

路長1450米,寬30米。

11月1日,溫州跨世紀發(fā)展工程、全省迄今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珊溪水利樞紐工程飛云江截流成功。

11月13日,溫州第一所紅領巾希望小學在洞頭縣半屏鄉(xiāng)建成。這所小學系全市80萬少先隊員捐款和社會各界支

持所建,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84平方米,投資75萬元。

12月16日,目前全國最長的公路大橋——溫州大橋合龍架通。大橋跨越甌江,北起樂清頭西側,經(jīng)永嘉七都島、

龍灣狀元至甌海南白象,全長17.1公里,其中橋梁部分長6977米,總投資11.79億元。

12月28日,甌江三橋破土動工。

12月29日,溫州(洞頭)半島前期工程動工興建。該工程是建設“海上溫州”戰(zhàn)略的重要內(nèi)容,由靈霓海堤、靈

昆大橋、溫州淺灘圍墾、深水港口和洞頭五島相連等五大部分組成。三盤大橋動工。大橋全長763米,總投資3267

萬元,是五島相連工程中的第二座大橋。

1998年

3月5日,溫州城市供水又一工程——浦東(新陽番)水廠開工,總規(guī)模日供水20萬噸。與之配套的浦東泵站建

成通水,總規(guī)模為日通水30萬噸。1999年12月竣工。

3月6日,瑞安高橋大橋竣工,橋全長1357米。它的建成減輕了104、330國道和飛云江大橋的交通壓力。

3月11日,溫州至洞頭第二回35KV輸電工程開工,設計傳輸能為1.7萬KV,線路總長41.6千米。

4月1日,市區(qū)曹坪至狀元引水工程竣工通水。該工程全長26公里,貫穿8個鄉(xiāng)鎮(zhèn),跨越29條河流,開山5萬多立

方米。日供水20萬噸,從根本上解決龍灣、甌海群眾飲用水問題。

5月18日,甌江三橋開工建設。

5月20日,溫州市圖書館新館落成,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筑而積9263平方米。

同日,江濱中路西段正式通車。

5月25日,珊溪水庫一期移民動遷安置結束,共動遷安置移民3695戶12113人。

5月26日,溫州大橋(甌江二橋)主體部分通車。該大橋北起樂清市頭西側,南起甌海南白象鎮(zhèn),全長17.1公

里,其中主橋長6977米,是迄今中國第一公路長橋,也是溫州市歷史上第一個“自行設計、自行建設、自行收費、

自行還貸”的"四自”工程。

6月8日,汽車新南站、新城中心站投入營運。

6月11日,金溫鐵路全線開通。全長251.5公里,總投資28.25億元,是我國第一條中外合資地方鐵路。

7月11日,甌江五橋破土開工。

8月13日,泰順縣三插溪水電站并網(wǎng)發(fā)電。電站南高88.8米,發(fā)電引水隧洞全長3729米,裝機容量4.4萬千瓦,

年發(fā)電量1.057億千瓦時,在全省排名第5,全市第1位。

8月28日,溫州市“828工程”的最后一個項目——溫州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動工興建。這是省內(nèi)最大的中外合資項

目之一。

8月31日,甬臺溫高速公路溫州段工程動工,標志著溫州市“跨世紀百項工程''的啟動。

9月18日,國家環(huán)保局公布1997年度全國46個重點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溫州市環(huán)境質(zhì)量名列笫4位。

9月28日,解放劇院實施定向爆破。松臺廣場建設工程動遷。

10月2日,溫州七里港區(qū)?期1.5萬噸級多用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同日,溫州市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建成開放。

10月6日,東海合作區(qū)平湖油氣第一口生產(chǎn)井順利建成。

同日,洞頭大橋開工,標志著五島相連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10月14日,溫州港楊府山港區(qū)擴建工程開工。

11月9日,溫州市首個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一溫州市中心片污水處理廠動工興建。

11月16日,洞頭縣小門島液化氣中轉站建成投運。該工程于1996年1月動工,年轉石油液化氣45萬噸。

12月2日,溫州中央直屬儲備糧庫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