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487.1-2023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3A/wKhkGWXBCPSAcyKgAACvXL7_V74942.jpg)
![GBT 18487.1-2023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3A/wKhkGWXBCPSAcyKgAACvXL7_V749422.jpg)
![GBT 18487.1-2023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3A/wKhkGWXBCPSAcyKgAACvXL7_V749423.jpg)
![GBT 18487.1-2023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3A/wKhkGWXBCPSAcyKgAACvXL7_V749424.jpg)
![GBT 18487.1-2023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7/3A/wKhkGWXBCPSAcyKgAACvXL7_V7494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1部分:通用要求2023-09-07發(fā)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8487.1—2023前言 I V l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34分類 5充電系統(tǒng)通用要求 23 7電擊防護 8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能傳輸之間的連接 9車輛適配器 10車輛接口、供電接口的特殊要求 11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結構要求 12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性能要求 13過載保護和短路保護 14急停 4115使用條件 42 4317標識和說明 43附錄A(規(guī)范性)交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 44附錄B(規(guī)范性)采用GB/T20234.3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直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 附錄C(規(guī)范性)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直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 附錄D(資料性)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 附錄E(資料性)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V2G直流充放電技術方案 附錄F(規(guī)范性)多車輛接口的直流充電技術 附錄G(規(guī)范性)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車輛適配器的直流充電兼容技術方案 附錄H(資料性)適用于CHAdeMO2.x及以下充電系統(tǒng)和CCS充電系統(tǒng)的直流充電兼容技術方案 附錄I(規(guī)范性)充電連接裝置的鎖止裝置 附錄J(資料性)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脈沖加熱控制原理 參考文獻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8487的第1部分。GB/T18487已經發(fā)布了以下部分:——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電動車輛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1—2023);第2部分:非車載傳導供電設備電磁兼容要求(GB/T18487.2—第3部分:電動車輛交流/直流充電機(站)(GB/T18487.3—2001)。本文件代替GB/T18487.1—2015《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1部分:通用要求》,與GB/T18487.1—2015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段)”(見3.1.9.3)、“緊急停機”(見3.1.9.3.1)、“故障停機”(見3.1.9.3.2)、“正常停機” 力汽車”(見3.4.2)、“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見3.4.3)、載”(見3.4.8)、“電纜儲存裝置”(見3.5.2)、“車輛適配器”(見3.5.8)、“充電自動耦合器” 電壓”(見3.7.8)、“額定最大功率”(見3.7.9 間”(見3.8.7)、“最短正脈沖時間”(見3.8.8)、“最短負脈沖時間”(見3.8.9)、“正脈沖時間” (見3.8.10)、“負脈沖時間”(見3.8.11)、“最長加熱時間”(見3.8.12)、“正脈沖限制電壓” “電動汽車充放電雙向互動”(見3.9.5)、“電動汽車與電網(wǎng)充放電雙向互動”(見3.9.6);b)刪除了“功能盒”(見2015年版的3.4.3)、“微觀環(huán)境(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見2015年版的Ⅱ年版的3.4.8);d)將“按供電設備輸入特性”(見2015年版的4.1)更改為“供電網(wǎng)輸入特性”(見4.1),“按供電設備輸出特性”(見2015年版的4.2)更改為“能量傳輸電流種類(B側)”(見4.3);e)根據(jù)供電設備與其連接的供電網(wǎng)連接方式分類,增加了“供電網(wǎng)連接方式”(見4.2),在按使用f)將“按供電設備輸出電壓”(見2015年版的4.4)更改為“供電設備輸出”(見4.5),并修改了直流額定最大電壓、直流工作電壓范圍、以及直流額定持續(xù)電流的種類;g)安裝方式中非固定式分類增加模式4的便攜式供電設備(見4.6);h)更改了充電模式2在電源側使用標準插頭/插座及對應電流要求,增加標準接口附加功能要求(見5.1.2,2015年版的5.1.2);i)對于充電模式4增加了通過標準插頭電纜組件或通過交流車輛插座與供電網(wǎng)連接的設備的要求、車輛接口附加功能、V2G要求、連接方式D及連接方式E適用于模式4、以及使用符合GB/T20234.4車輛接口供電設備的直流充電/充放電控制導引功能(見5.1.4);j)對于保護接地導體連續(xù)性丟失情況,更改了不同充電模式的供電設備響應要求(見5.2.1.2,2015年版的5.2.1.2);1)刪除了“或充電設備門打開等活動造成帶電部位露出時”切斷供電的要求,屬于設備本體設計要求(見2015年版的5.2.1.5);m)將“充電電流監(jiān)測”(見2015年版的5.2.1.6)更改“允許的可用最大電流”(見5.2.1.6),增加可用最大電流值保護要求;n)增加了電動汽車充電喚醒功能(見5.2.1.7);o)刪除了“充電過程中的通風要求”(見2015年版的5.2.2.1);p)將“車輛插頭和/或供電插頭的連接”(見2015年版的5.2.2.3)和“避免意外帶電切斷”(見2015年版的5.2.2.4)合并為“模式2和模式3的充電接口鎖止”(見5.2.2.3),鎖止功能對于供電設備和電動汽車額定電流小于等于16A時為可選;q)增加了“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適用于附錄B充電系統(tǒng)的可選功能(見5.2.2.3);r)增加了“V2G直流充放電功能”,適用于附錄C充放電系統(tǒng)的可選功能(見5.2.2.3);s)增加了模式2和3使用數(shù)字通信的適用性要求(見第6章);t)將電擊防護的“一般要求”(見2015年版的7.1)更改為“通則”(見7.1.1)、“預期使用和合理可u)更改了故障防護(見7.3,2015年版的7.3.3);v)增加了模式3和模式4的保護接地導體要求(見7.4);w)將“電容放電”(見2015年版的7.3)更改為“存儲能量”(見7.7),更改了“標準插頭的斷開”(見7.7.1,2015年版的7.3.1),增加了“車輛接口的斷開”(見7.7.2)、“對于充電模式3連接方式x)增加了“接觸器粘連”(見7.9);y)增加了“本章的內容適用于單個車輛插頭與一輛電動汽車進行充電,對于多個車輛插頭與同一輛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應由用戶與制造商另行協(xié)商確定”、供電設備同時連接多輛電動汽車的充Ⅲ電要求(見8.1);z)更改了連接方式B的中性線連接車輛插頭(見8.2,2015年版的8.2);aa)更改了模式1和模式2采用標準插頭/插座功能要求(見8.4,2015年版的8.4);bb)增加了GB/T20234.4車輛接口功能性說明(見8.6);cc)增加了車輛適配器要求(見9);dd)增加了GB/T20234.4車輛接口具備熱管理功能(見10.1);ee)更改了不應使用二次電纜組件連接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見10.2,2015年版的9.2);ff)將“鎖緊裝置”(見2015年版的9.6)更改為“鎖止裝置”(見10.6),增加了GB/T20234.4—2023的車輛接口鎖止裝置要求;gg)增加了模式2和模式3的沖擊電流要求(見10.7);hh)增加了GB/T20234.4車輛接口要求(見11.1);ii)更改了開關和隔離開關、接觸器的要求(見11.2.1和11.2.2,2015年版的10.2.1和10.2.2);jj)刪除了計量(見2015年版的10.2.5);kk)更改了剩余電流保護器要求(見2015年版的10.3),分別規(guī)定交流和直流供電設備剩余電流保護器的要求(見11.3);lI)更改了不同連接方式下供電設備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要求(見11.4,2015年版的10.4);mm)增加了模式2的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C-CPD)的防護等級要求(見11.5.1);nn)增加了電涌保護器(SPD)選配和安裝要求(見11.7);oo)刪除了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性能要求的概述(見2015年版的11.1);pp)更改了“接觸電流”(見12.1,2015年版的11.2)、“絕緣電阻”(見12.2,2015年版的11.3)、“介電強度”(見12.3,2015年版的11.4)、“沖擊耐壓”(見12.4,2015年版的11.5)的試驗要求;qq)增加了電涌保護器的安裝與選型在連接交流電網(wǎng)時的要求(見12.6);rr)將“概述”(見2015年版的12.1)更改為“通則”(見13.1),修改對連接點的過載保護和短路保護要求;ss)將急停裝置安裝作為可選功能(見14,2015年版的13);tt)將室內設施的周圍空氣溫度(見2015年版的14.1.1.1)和室外設施的周圍空氣溫度(見2015年版的14.1.1.2)合并成周圍空氣溫度(見15.1.1),修改了工作溫度上限;uu)更改了濕度條件描述(見15.1.2,2015年版的14.1.2);vv)更改了供電設備標識和說明(見17,2015年版的16);ww)更改了“附錄A交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中檢測點1的電壓狀態(tài)及對應的充電過程狀態(tài)、交流充電連接控制時序等(見附錄A,2015年版的附錄A);xx)將“直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更改為“采用GB/T20234.3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直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更改了通信超時、絕緣異常響應等,增加了車輛控制器對檢測點2的電壓進行檢測要求、充電機停機要求分類、能量傳輸階段電子鎖異常、負載突降等(見附錄B,2015年版的附錄B);yy)根據(jù)附錄引用順序和內容,將“附錄C直流充電的車輛接口鎖止裝置示例”(見2015年版的附錄C)更改為“附錄I充電連接裝置的鎖止裝置”(見附錄I),增加了交流充電接口鎖止裝置結構和直流充電接口鎖止裝置結構,并修改為規(guī)范性附錄;zz)增加了“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直流充電控制導引電路與控制原理”(見附錄C)、“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見附錄D)、“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V2G直流充放電技術方案”(見附錄E)、“多車輛接口的直流充電技術”(見附錄F)、“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車輛適配器的直流充電兼容技術方案”(見附錄G)、“適用于CHAdeMO2.x及以下充電系統(tǒng)和CCS充電系統(tǒng)的直流充電兼容技術方案”(見附錄H)、“采用GB/T20234.4規(guī)定的充電連接裝置的脈沖加熱控制原理”(見附錄J)。本文件由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國網(wǎng)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國家電網(wǎng)有限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國聯(lián)智慧能源交通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蘇州)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萬幫數(shù)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數(shù)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繼集團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qū)投資有限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國網(wǎng)智慧車聯(lián)網(wǎng)技術有限公司、長園深瑞繼保自動化有限公司、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上海ABB聯(lián)樁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西安領充創(chuàng)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汽一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盛位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異科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張家港友誠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華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萱、倪峰、劉永東、栗文濤、董新生、李志剛、梁曉芳、武亨、鄭雋一、趙穎、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2001年首次發(fā)布為GB/T18487.1—2001,2015年第一次修訂;——本次為第二次修訂。VGB/T18487旨在確立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中電動汽車與非車載傳導式電能傳輸設備的通用要求,擬由三個部分組成?!?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規(guī)范電動汽車與非車載傳導式電能傳輸設備需要滿足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的總體原則和相關要求?!?部分:非車載傳導供電設備電磁兼容要求。目的在于規(guī)范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供電設備的電磁兼容要求與試驗方法?!?部分:電動車輛交流直流充電機(站)。目的在于規(guī)范電動汽車充電機(站)的具體要求。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提請注意,聲明符合本文件時,可能涉及到附錄C控制導引電路的專利的使用。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對于該專利的真實性、有效性和范圍無任何立場。該專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承諾,他愿意同任何申請人在合理且無歧視的條款和條件下,免費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在實施本文件時實施專利。該專利持有人的聲明已在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備案。相關信息可以通過以下聯(lián)系方式獲得:專利持有人1姓名:國網(wǎng)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1: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誠信大道19號專利持有人2姓名: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地址2: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誠信大道19號專利持有人3姓名:國網(wǎng)北京市電力公司地址3:北京市前門西大街41號專利持有人4姓名:國家電網(wǎng)有限公司地址4:北京市西城區(qū)西長安街86號請注意除上述專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內容仍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1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1部分:通用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分類、通用要求、通信、電擊防護、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之間的連接、車輛適配器、車輛接口、供電接口的特殊要求、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結構要求、性能要求、過載保護和短路保護、急停、使用條件、維修、注1: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本文件中的“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簡稱為“供電設備”。本文件適用于電流控制和/或電壓控制的非車載傳導式供電設備,以實現(xiàn)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與供電網(wǎng)(電源)之間單向/雙向能量流動,其供電網(wǎng)側(A側)額定電壓不超過1000VAC或1500VDC,電動汽車側(B側)額定最大電壓不超過1000VAC或1500VDC。本文件也適用于從現(xiàn)場儲能系統(tǒng)(如緩沖蓄電池組等)獲得能量的供電設備。本文件適用于可外接充電或充放電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可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傳導充電或充放電系統(tǒng)。有軌電車、鐵路車輛、工業(yè)車輛等的傳導充電或充放電系統(tǒng)參照使用。本文件不適用于與電動汽車傳導充電/充放電系統(tǒng)維護相關的安全要求,不適用于GB/T40432規(guī)定的車載充電設備,也不適用于無軌電車。除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動汽車關鍵部件(車輛側車輛插座、控制導引電路、車輛斷開裝置)以外的部件要求參照電動汽車相關標準。注2:非車載傳導式供電設備電磁兼容的要求參照GB/T18487.2—2017。注3:頂部接觸式充電系統(tǒng)的要求見GB/T40425(所有部分)。注4:模式2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C-CPD)的要求參照GB/T41589。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002家用和類似用途單相插頭插座型式、基本參數(shù)和尺寸GB/T1003家用和類似用途三相插頭插座型式、基本參數(shù)和尺寸GB/T2099.1家用和類似用途插頭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423.3環(huán)境試驗第3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恒定濕熱試驗方法GB/T2423.4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huán))GB/T7251.1—2013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1部分:型式試驗和部分型式試驗成套設備GB/T10963.1電氣附件家用及類似場所用過電流保護斷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斷路器GB/T10963(所有部分)電氣附件家用及類似場所用過電流保護斷路器2GB/T11918.1工業(yè)用插頭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1918.2工業(yè)用插頭插座和耦合器第2部分:帶插銷和插套的電器附件的尺寸兼容性和互換性要求GB/T12113—2003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的測量方法GB/T13539(所有部分)低壓熔斷器GB/T13870.1—2022電流對人和家畜的效應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13870.2—2016電流對人和家畜的效應第2部分:特殊情況GB/T14048.2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2部分:斷路器GB/T14048.3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3部分:開關、隔離器、隔離開關及熔斷器組合電器GB/T14048.4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4-1部分:接觸器和電動機起動器機電式接觸器和電動機起動器(含電動機保護器)GB/T14048.9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6-2部分:多功能電器(設備)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設備)(CPS)GB14050系統(tǒng)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術要求GB/T14285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guī)程GB/T16895.3低壓電氣裝置第5-54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接地配置和保護導體GB/T16895.22建筑物電氣裝置第5-53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隔離、開關和控制設備第534節(jié):過電壓保護電器GB/T16916.1家用和類似用途的不帶過電流保護的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RCCB)第1部分:一般規(guī)則GB/T16917.1家用和類似用途的帶過電流保護的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RCBO)第1部分:一般規(guī)則GB/T16935.1—2008低壓系統(tǒng)內設備的絕緣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試驗GB/T17045—2020電擊防護裝置和設備的通用部分GB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T18487.2—2017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2部分:非車載傳導供電設備電磁兼容要求GB/T18802.11低壓電涌保護器(SPD)第11部分:低壓電源系統(tǒng)的電涌保護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T18802.21低壓電涌保護器第21部分:電信和信號網(wǎng)絡的電涌保護器(SPD)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T19596—2017電動汽車術語GB/T20234.1—2023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2—2015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2部分:交流充電接口GB/T20234.3—2023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GB/T20234.4—2023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電接口GB/T21711.1—2008基礎機電繼電器第1部分:總則與安全要求GB/T22794家用和類似用途的不帶和帶過電流保護的F型和B型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GB/T27930—2023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動汽車之間的數(shù)字通信協(xié)議GB/T29317—2021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術語GB/T32694—2021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乘用車GB/T40432電動汽車用傳導式車載充電機3GB/T40820—2021電動汽車模式3充電用直流剩余電流檢測電器(RDC-DD)GB/T41589電動汽車模式2充電的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C-CPD)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DL/T5843kV~110kV電網(wǎng)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guī)程DL/T62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NB/T10202用于電動汽車模式2充電的具有溫度保護的插頭NB/T1090220kW及以下充電機技術條件及安裝要求NB/T33001—2018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技術條件NB/T33002—2018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技術條件ISO17049:2020電動道路車輛傳導功率傳輸安全要求(Electricallypropelledroadvehicles—Conductivepowertransfer—Safetyrequirements)requirementsforpowerelectronicconvertersystemsandequipment—Part1:General)3術語和定義GB/T19596—2017、GB/T20234.4-2023、GB/T29317-2021、GB/T32694-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將交流或直流供電網(wǎng)(電源)調整為適當?shù)碾妷?電流,為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提供電能。充放電bi-directionalcharging將交流或直流供電網(wǎng)(電源)調整為適當?shù)碾妷?電流,為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提供電能,或將電動汽車作為供電電源,調整為適當?shù)碾妷?電流輸出到交流或直流供電網(wǎng)(電源)上,或為負載等提供傳導充電conductivecharge利用電傳導給蓄電池進行充電的方式。充電模式chargingmodes連接電動汽車到供電網(wǎng)(電源)給電動汽車供電的方法。注: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也適用于充放電。模式1mode1將電動汽車連接到供電網(wǎng)(電源)時,在電源側使用了符合GB/T2099.1和GB/T1002要求的插頭插座,在電源側使用了相線、中性線和接地保護的導體。4將電動汽車連接到供電網(wǎng)(電源)時,在電源側使用了標準插頭/插座,在電源側使用了相線、中性線和接地保護的導體,并且在充電連接時使用了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C-CPD)。將電動汽車連接到供電網(wǎng)(電源)時,使用了專用供電設備,將電動汽車與交流電網(wǎng)直接連接,并且在專用供電設備上安裝了控制導引裝置。將電動汽車連接到供電網(wǎng)(電源)時,使用了帶控制導引功能的直流供電設備。連接方式typeofconnection使用電纜和連接器將電動汽車接入供電網(wǎng)的方法。連接方式AcaseAconnection將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供電設備連接時,使用和電動汽車永久連接在一起的帶有標準插頭/供電插頭的電纜組件,見圖1。供電插座標準插頭供電插座標準插座標引序號說明:☆——連接點。注:電纜組件是電動汽車的一部分。圖1連接方式A連接方式BcaseBconnection將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供電設備連接時,使用帶有車輛插頭和標準插頭/供電插頭的獨立的可拆卸電纜組件,見圖2。5供電插麻標準插座供電插麻標引序號說明:注:可拆卸電纜組件不是電動汽車或者供電設備的一部分。圖2連接方式B將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連接時,使用了和供電設備永久連接在一起的帶有車輛插頭的電纜組件,見車輛接口圖3連接方式C連接方式DcaseDcon將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供電設備連接時,使用了與供電設備永久連接的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和與電動汽車永久連接的充電自動耦合器被動端組成的充電自動耦合器,見圖4。6標引序號說明:a——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b——充電自動耦合器被動端;c——充電自動耦合器;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可以地面安裝(包括嵌入安裝和表面安裝)、壁掛式安裝、建筑物內頂部安裝。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中的車輛插頭可被運動操控。圖4連接方式D示意圖連接方式EcaseEconnection將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供電設備連接時,使用了與電動汽車永久連接的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和與供電設備永久連接的充電自動耦合器被動端組成的充電自動耦合器,見圖5。標引序號說明:a——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b——充電自動耦合器被動端;c——充電自動耦合器;☆——連接點。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可以車身下安裝、側面安裝(包括車身前面、后面或側面安裝)、壁掛式安裝、建筑物內頂部/嵌入屋頂安裝。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中的車輛插座可以被運動操控。圖5連接方式E示意圖7連接于電動汽車與供電網(wǎng)(電源)之間,可實現(xiàn)能量流動的設備。注1: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的分類參見圖6。注2:對于連接方式A(模式1或模式3)和連接方式E(模式3和模式4),電纜組件是電動汽車的一部分。注3:對于模式2和模式3(連接方式B),可拆卸電纜組件不是電動汽車或者供電設備的一部分。注4:對于連接方式C(模式3或模式4),電纜組件是供電設備的一部分。注5:對于連接方式D(模式3或模式4),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是供電設備的一部分。注6:對于連接方式E(模式3或模式4),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是電動汽車的一部分。注7:本文件描述的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均為供電設備。模式2模式2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模式3連接方式B:C模式3連接方式D:C充電設備模式4連接方式C充電設備模式4連接方式D:H允電設備模式3連接方式C充放電設備模式3連接方式D:T充放電設備充放電設備模式4連接方式C充放電設備模式4連接方式D/F充放電設備電動汽車電能傳輸設備(供電設備)交流充電設備交流充放電設備直流充放充電設備圖6供電設備分類示意圖充電設備chargingequipment以傳導或無線方式與電動汽車或動力蓄電池連接,為其提供電能的設備。注:根據(jù)電動汽車與充電設備之間能量傳輸?shù)碾娏鞣N類,分為交流充電設備和直流充電設備。充放電設備charginganddischargingequipment連接于電動汽車或動力蓄電池與電網(wǎng)(或負荷)之間,可實現(xiàn)能量雙向流動的設備。注:根據(jù)電動汽車與充放電設備之間能量傳輸?shù)碾娏鞣N類,分為交流充放電設備和直流充放電設備。包括供電設備和滿足車輛充電相關功能的系統(tǒng)。8本文件涉及的范圍本文件涉及的范圍為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提供直流電源的充電系統(tǒng)。注: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動汽車直流充電系統(tǒng)范圍見圖7。直流供電設備直流供電設備位置B儲能系統(tǒng)控制導引設備數(shù)字通信.乍身地!控制導數(shù)字通信車輛控制器功率變換單元車輛接口控制器供電網(wǎng)位置ADC-標引序號說明:DC+—-直流供電回路正極;DC———直流供電回路負極;——直流供電回路接觸器;——車輛斷開裝置(見3.4.5);位置A——車輛接口當前電壓/電流測量值、車輛接口充電電壓/電流需求值(在C5和C6閉合的情況下)、車輛最高允許充電電流/總電壓(在C5和C6閉合的情況下)、充電機最高/最低充電電壓(在C1和C2閉合的情況下)、充電機最大/最小充電電流(在C1和C2閉合的情況下)的參考位置;位置B——在電纜長度、線纜阻抗以及溫升等產生的壓降可忽略的情況下,充電機最高/最低充電電壓(在Cl和C2閉合的情況下)、充電機最大/最小充電電流(在C1和C2閉合的情況下),以及車輛接口當前電壓/電流測量值。圖7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動汽車直流充電系統(tǒng)范圍為電動汽車車載充電機提供交流電源的充電系統(tǒng)。注: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動汽車交流充電系統(tǒng)范圍見圖8。9本文件涉及的范圍本文件涉及的范圍交流供電設備交流供電設備N'控制導引數(shù)寧通信!以3.1.5方控制導引數(shù)字通信制器供電接口車輛接口供電網(wǎng)N——交流電源中性線或零線;供電接口對應連接方式A或連接方式B;車輛接口對應連接方式B或連接方式C。注:數(shù)字通信對于模式2和模式3為可選。圖8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動汽車交流充電系統(tǒng)范圍電動汽車充放電系統(tǒng)electricvehiclebi-directionalchargingsystem包括電動汽車充放電設備和滿足車輛充放電相關功能的系統(tǒng)。充電/充放電過程charging/bi-directionalcharg包括從初始化(階段)、能量傳輸(階段)、結束停機(階段)的過程。注:充電/充放電過程從插入充電接口(所有接口完全插合)開始,以退出(所有接口完全斷開)結束,見圖9。充電/充放電過程充電/充放電過程數(shù)字通信1能量傳輸休眠完全連接鎖止電子鎖(如有)鎖止電子鎖(如有)機械鎖(如有)數(shù)字通信2結束停機解鎖-]初始化解鎖完全拔出完全拔出注:數(shù)字通信對于模式2和模式3為可選。圖9充電/充放電過程示意圖對電動汽車、供電設備以及觸發(fā)條件進行設置、檢查和確認參數(shù)和工作條件的時間段,為能量傳輸做準備。觸發(fā)可由用戶操作啟動,休眠或斷電的電動汽車或供電設備即被喚醒或重新初始化。在完成初始化(階段)后,為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提供電能或將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的電能輸出到供電網(wǎng)(電源)、負載等的時間段。注:根據(jù)具體應用確定電能流動方向。結束停機(階段)shutdown(stage)執(zhí)行關機的時間段。注:包括緊急停機、故障停機和正常停機。緊急停機emergencyshutdown電動汽車或供電設備檢測出的故障而觸發(fā)的能量傳輸緊急中止。注:可能是由于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斷電引起的。故障停機errorshutdown電動汽車或供電設備檢測出的故障而觸發(fā)的能量傳輸?shù)闹兄?。正常停機normalshutdown由用戶、電動汽車或供電設備正常觸發(fā)的能量傳輸?shù)闹兄?。直流供電設備內部對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或放電時,電流所流經的電路,以及所有傳導連接的車輛插頭的電連接部件,以實現(xiàn)直流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之間的能量傳輸。3.2電擊、保護措施、隔離、開關、接地和連接electricshock,protectivemeasures,isolation,switching,earthingandbonding表征一個絕緣體實現(xiàn)其功能的能力的各種性質。人員或動物與帶電部分的電接觸。人員或動物與在故障狀況下帶電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的電接觸。能夠提供基本防護的危險帶電部分上的絕緣。注:本概念不適用于僅用作功能性目的的絕緣。除了基本絕緣外,用于故障防護附加的單獨絕緣。既有基本絕緣又有附加絕緣構成的絕緣。危險帶電部分具有相當于雙重絕緣的電擊防護等級的絕緣。注:加強絕緣可以有幾個不能像基本絕緣或附加絕緣那樣單獨測試的絕緣層組成。從不同帶電導體到保護接地導體的電阻不同情況下的絕緣故障。對稱(絕緣)故障symmetrical(insulation)faults從所有帶電導體到保護接地導體的電阻大致相同情況下的絕緣故障??蓪щ姴糠謈onductivepart能傳導電流的部分。設備上能觸及到的可導電部分,它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但在基本絕緣損壞時會帶電,帶電部分livepart正常運行中帶電的導體或可導電部分,包括中性導體,但按慣例不包括PEN導體、PEM導體和注1:本概念不一定意味著有電擊危險。注2:PEN導體(保護接地中性導體)是兼有保護接地導體和中性導體功能的導體。注3:PEM導體(保護接地中間導體)是兼有保護接地導體和中間導體功能的導體。注4:PEL導體(保護接地線導體)是兼有保護接地導體和線導體功能的導體。危險帶電部分hazardouslivepart在某些條件下能造成傷害性電擊的帶電部分。為了安全目的,例如點擊防護中設置的導體。注:保護導體包括保護連接導體、保護接地導體和用于防觸電的接地導體。用于保護等電位聯(lián)結的保護導體。用于保護接地的保護導體。能夠為設備和大地之間提供可靠電氣連接的端子。為了防止擬進行能量和/或信號交換的兩個電路之間導電的防護措施。為保障電氣安全,系統(tǒng)/設施/設備上的一點或者多點接地。正常運行中能接通、承載和分斷電流,以及在規(guī)定條件下當剩余電流達到規(guī)定值時能使觸頭斷開的機械開關電器或組合電器。電涌保護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用于限制瞬態(tài)過電壓和泄放電涌電流的電器。注1:電涌保護器至少包含一個非線性元件。通過人體能引起任何感覺的接觸電流的最小值。反應閾thresholdofreaction能引起肌肉不自覺收縮的接觸電流的最小值。設計用于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之間信號傳輸或通信的電路。注:對于模式2,控制導引電路是電動汽車與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之間信號傳輸或通信的電路。用于監(jiān)控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之間交互的功能。通過電子或者機械的方式,反映車輛插頭連接到車輛和/或供電插頭連接到供電設備上的狀態(tài)的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中負責控制導引功能和/或生成PWM信號(對于模式2和模式3),以及通信功能的實體。能量傳輸控制器功能可集成在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內的其他器件中,也可以設計為獨立器件。純電動汽車batteryelectricvehicle;BEV驅動能量完全由電能提供的、由電機驅動的汽車。電機的驅動電能來源于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或其他能量儲存裝置。正常使用情況下可從非車載裝置中獲取電能量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屬于此類型。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fuelcellhybridelectricvehicle;FCHEV以燃料電池系統(tǒng)與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作為混合動力源的電動汽車??沙潆妰δ芟到y(tǒng)rechargeableelectricalenergystoragesystem;REESS可充電的且可以提供電能的能量存儲系統(tǒng)。注:本文件中使用的蓄電池、(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電池包均屬于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來源:GB18384—2020,3.1,有修改]車輛斷開裝置EVdisconnectiondevice在車輛插座與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的車輛供電回路上,用于切斷能量傳輸或具有類似功能的專用裝置。注1:在充電/充放電過程中,電動汽車根據(jù)其與供電設備之間確定的充電/充放電時序,控制車輛斷開裝置狀態(tài)。注2:對應本文件中的C5和C6。車輛供電回路vehiclepowersupplycircuit車輛插座(連接方式B或連接方式C)或插頭(連接方式A)或與電動汽車永久連接的充電自動耦合器與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之間的B級電壓電路。注:B級電壓電路的定義見GB/T19596—2017中3.1.3.2.19。電動汽車模擬器EVsimulator模擬電動汽車的設備,用于測試供電設備。注:電動汽車模擬器可以由車輛插座、測試負載和額外的信號和通信的元件/電路組成,也可以設計成特定系統(tǒng)。特定測試條件下模擬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的裝置。注:測試負載根據(jù)不同測試項目進行配置。配有額外組件(標準插頭或供電插頭和/或車輛插頭)的柔性電纜,用于連接電動汽車和供電網(wǎng)/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對于連接方式A是固定在車上,或對于連接方式B是連接在電動汽車和供電插座之間,或對于連接方式C是固定在供電設備上)。注:電纜組件為可拆卸或作為電動汽車/供電設備的一部分。電纜儲存裝置cablemanagementsystem一個或多個裝置,用于收納保護電纜組件避免物理損壞和/或便于操作。注:例如電纜懸掛裝置。裝配有非拆線插頭及與之匹配的非拆線便攜式插座或插頭,以及柔性電纜或電線的電纜組件。注1:GB/T20234.4規(guī)定的包含電纜的車輛適配器不是電纜加長組件。注2:模式1,模式2和模式3的電線組件不是電纜加長組件。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n-cablecontrolandprotectiondevice;IC-CPD在模式2下連接電動汽車的一組部件或元件。注:包括實現(xiàn)控制功能和安全功能的電路、電纜、標準插頭和車輛插頭,執(zhí)行控制功能和安全功能。標準插頭/插座standardplug/socket-outlet符合標準要求和互換性的插頭和插座,但不包括GB/T20234(所有部分)中定義的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注:符合GB/T1002或GB/T1003和GB/T2099.1,或GB/T11918.1,或NB/T10202,為標準插頭/插座。能將電動汽車通過電纜連接到供電設備的器件。注:由供電插頭和供電插座組成。供電插頭EVplug供電接口中和充電線纜連接到供電設備且可以移動的部分。對應于GB/T20234.2—2015中供電插頭。供電插座EVsocket-outlet供電接口中固定安裝在供電設備的部分。對應于GB/T20234.2—2015中供電插座。車輛接口vehiclecoupler能將電纜連接到電動汽車的器件。注:由車輛插頭和車輛插座組成。車輛插頭vehicleconnector車輛接口中和充電線纜連接且可以移動的部分。車輛插座vehicleinlet車輛接口中固定安裝在電動汽車上,并通過電纜和車載充電機或車載動力蓄電池相互連接的部分。車輛適配器vehicleadaptor用于符合不同接口標準的車輛插頭與車輛插座之間作連接界面轉換的組件單元,可由控制導引電路、檢測電路、附加功能等組成,且不允許從一種模式轉換到另一種模式。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本文件中未指定類型的車輛適配器是指適用于連接GB/T20234.3—2023車輛插頭和GB/T20234.4車輛插座的車輛適配器。連接點connectingpoint電動汽車連接到供電設備的位置。連接點可以是固定安裝的供電設備的一部分。注1:對于模式1和模式2,連接點指電動汽車連接至固定裝置或供電網(wǎng)的位置。注2:對于模式3和模式4,連接點指電動汽車連接至供電設備的位置,即為供電插座(連接方式A和連接方式B)或車輛插頭(連接方式C)。自動實現(xiàn)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間的電氣物理連接的裝置。充電自動耦合器主動端automatedconnectiondevice;ACD充電自動耦合器中,通過主動的機械動作實現(xiàn)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電氣物理連接的部分。[來源:GB/T40425.1—2021,3.4,有修改]充電自動耦合器被動端ACDcounterpart充電自動耦合器中,被動實現(xiàn)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電氣物理連接的部分。[來源:GB/T40425.1—2021,3.5,有修改]使充電接口保持于正常連接位置,防止充電接口被意外或無意斷開的裝置。也可具備防止充電接口端子在正常插合之前帶電,防止充電接口端子在帶電時斷開,或使充電接口端子在被拔出前不帶電的功能。機械鎖mechanicallock通過手動控制鎖止或解鎖的鎖止裝置。電子鎖electroniclock通過電氣控制來鎖止或解鎖的鎖止裝置。3.6服務與使用serviceandusage專門設在氣候防護場所使用的設備。能用于無氣候防護場所使用的設備。兩導體之間在空氣中的最短距離。兩導電部件之間沿固體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用于有限制場所使用的設備equipmentforlocationswithrestrictedaccess經過授權進入該場所的人員才能使用的設備。所有人員都可以使用的設備。便攜式設備portableequipm由電線和插頭連接的設備、電纜組件或其他配件,能夠由個人攜帶并可在車輛內運送。運行時可移動或與電源相連接時易于由一處移到另一處的電氣設備。與一個支持物牢固相接或被固定安裝在指定地方的設備。熟練[電氣]技術人員[electrically]skilledperson具有相應教育和經驗,能察覺和避免由于電引起危害的人員。受過培訓的[電氣]人員由熟練電氣技術人員充分指導和監(jiān)督的,能察覺和避免由于電引起危害的人員。一般人員ordinaryperson既不是熟練技術人員,也不是受過培訓的人員。使用和/或受益于設備、系統(tǒng)或服務的人。3.7電流和電壓調整currentandvoltageregulation在能量傳輸階段使用的電流上限,且在整個能量傳輸過程中可以動態(tài)調整。在規(guī)定的測量條件下對當前的電流瞬時物理值進行測量的結果。注1:對于直流供電設備,當前電流測量值就是當前充電電流測量值或當前放電電流測量值。注2:該值是理想的測量設備在沒有任何過濾和測量公差/誤差的情況下,在一次采樣中獲得的電流的瞬時值。在規(guī)定的測量條件下對當前的電壓瞬時物理值進行測量的結果。注1:對于直流供電設備,當前電壓測量值就是當前充電電壓測量值或當前放電電壓測量值。注2:該值是理想的測量設備在沒有任何過濾和測量公差/誤差的情況下,在一次采樣中獲得的電壓的瞬時值。額定電流(A側)ratedcurrent(Aside)制造商規(guī)定的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的電流。額定電壓(A側)ratedvoltage(Aside)制造商規(guī)定的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的電壓。制造商規(guī)定的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使用的電壓范圍。額定持續(xù)電流ratedcontinuouscurrent制造商規(guī)定的直流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持續(xù)運行的電流上限。注1:在B側,對于直流供電設備,額定持續(xù)電流就是最大充電電流或最大放電電流。注2:在B側,對于具備恒功率充電功能的直流供電設備,最大充電電流為圖10中OP4對應的電流值;對于不具備恒功率充電功能的直流供電設備,最大充電電流為圖10中OP3對應的電流值。標引序號說明:OPn——直流供電設備工作點(n=1,2,…,n);Patdmax——額定最大功率(見3.7.9);圖10直流供電設備工作點示意圖額定最大電壓ratedmaximumvoltage制造商規(guī)定的直流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持續(xù)運行的電壓上限。額定最大功率ratedmaximumpower制造商規(guī)定的直流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持續(xù)運行的功率上限。注1:在B側,對于直流供電設備,額定最大功率就是最大充電功率或最大放電功率。注2:在B側,對于具備恒功率充電功能的直流充電設備,最大充電功率為圖10中OP3至OP4整條曲線對應的充電功率Pmx;對于不具備恒功率充電功能的直流充電設備,最大充電功率為圖10中OP3對應的充電功制造商規(guī)定的直流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持續(xù)運行的電流下限。制造商規(guī)定的直流供電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持續(xù)運行的電壓下限。電流需求值(電動汽車)targetcurrent(EV)向直流供電設備請求的電流值,可以通過數(shù)字通信進行調整。注1:電流需求值就是充電電流需求值或放電電流需求值。電壓需求值(電動汽車)targetvoltage(EV)向直流供電設備請求的電壓值,可以通過數(shù)字通信進行調整。注1:電壓需求值就是充電電壓需求值或放電電壓需求值。注2:只由電動汽車發(fā)起請求。3.8脈沖加熱控制pulseheatingcontrol脈沖加熱pulseheating將電動汽車與直流充放電設備相連,周期性地進行充電、放電切換,用以對車輛電池包加熱的方式。最大正脈沖電流maximumdischargingpulsecurrent電動汽車或者直流充放電設備支持的最大放電電流。最大負脈沖電流maximumchargingpulsecurrent電動汽車或者直流充放電設備支持的最大充電電流。最小正脈沖電壓minimumdischargingpulsevoltage電動汽車在放電過程中電池的最小放電電壓;直流充放電設備支持的最小放電電壓。最大負脈沖電壓maximumchargingpulsevoltage電動汽車在充電過程中電池的最大充電電壓;直流充放電設備支持的最大充電電壓。最長正脈沖時間maximumdis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支持的最長脈沖放電時間。最長負脈沖時間maximum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支持的最長脈沖充電時間。最短正脈沖時間minimumdis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支持的最短脈沖放電時間。最短負脈沖時間minimum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支持的最短脈沖充電時間。正脈沖時間dis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放電的需求時間。負脈沖時間chargingpulsetime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充電的需求時間。最長加熱時間maximumheatingtime電動汽車脈沖加熱最長允許時間。正脈沖限制電壓dischargingpulselimitingvoltage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放電的電壓需求值。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充電的電壓需求值。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放電的電流需求值。電動汽車在脈沖加熱過程中充電的電流需求值。供電網(wǎng)supplynetwork任意一種或多種供電電源。供電網(wǎng)側設備連接到供電網(wǎng)的一側。電動汽車側設備連接到電動汽車的一側。數(shù)字通信digitalcommunication數(shù)字編碼信息的交換。注:GB/T27930—2023規(guī)定了傳導式非車載直流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之間的數(shù)字通信交換的信息。電動汽車充放電雙向互動vehicletoX;V2X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通過充放電設備與電網(wǎng)或負荷相連,作為儲能單元參與供電的運行方式。電動汽車與電網(wǎng)充放電雙向互動vehicletogrid;V2G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通過充放電設備與公共電網(wǎng)相連,作為儲能單元參與公共電網(wǎng)供電的運行方式,實現(xiàn)雙向能量流動。[來源:GB/T29317—2021,10.1.1,有修改]4.1供電網(wǎng)輸入特性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與其連接的供電系統(tǒng)分類:——電動汽車供電設備連接交流供電網(wǎng);——電動汽車供電設備連接直流供電網(wǎng)。4.2供電網(wǎng)連接方式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與其連接的供電網(wǎng)連接方式分類:——使用標準插頭電纜組件連接;——固定連接。4.3能量傳輸電流種類(B側)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其在B側進行能量傳輸?shù)碾娏鞣N類分類;——交流供電設備;——直流供電設備;——交流/直流供電設備。4.4使用環(huán)境條件4.4.1正常使用環(huán)境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正常使用環(huán)境分類:——室內使用;——室外使用。4.4.2特殊使用環(huán)境可根據(jù)15.2規(guī)定的特殊使用條件進行分類。4.4.3安裝使用場所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安裝使用場所分類:——限制進入場所使用;——非限進入制場所使用。4.5供電設備輸出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按照輸出電壓分類:——交流額定電壓:單相220V,三相380V;——直流額定最大電壓:500V,750V,1000V,1250V;——直流工作電壓范圍:200V~500V,200V~750V,200V~1000V*,500V~1250V。注:*為采用附錄C控制導引功能的直流供電設備推薦使用的工作電壓范圍。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按照輸出電流分類:——交流額定電流:8A,10A,16A,32A,63A;——直流額定持續(xù)電流:10A,20A,32A,50A,80A,100A,125A,160A,200A,250A,315A,400A,500A,630A,800A。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安裝方式分類:——固定式(壁掛式:在墻上、立桿或其他等同位置安裝,包括嵌入安裝和表面安裝;支架式;落地——非固定式(移動式:如可移動的充電設備;便攜式:如用于模式2的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模式4的便攜式供電設備)。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電擊防護分類:——I類設備:采用基本絕緣作為基本防護措施,采用保護聯(lián)結作為故障防護措施;——Ⅱ類設備:采用基本絕緣作為基本防護措施,和采用附加絕緣作為故障防護措施,或采用能提供基本防護和故障防護功能的加強絕緣。4.8充電模式電動汽車供電設備根據(jù)3.1.4的充電模式分類:——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多于一種的模式可以在同一供電設備中出現(xiàn)。5充電系統(tǒng)通用要求5.1電動汽車充電模式使用條件模式1充電系統(tǒng)使用標準插頭連接標準插座,能量傳輸過程中應采用單相交流供電,且不允許超過8A和250V。在電源側應使用符合GB/T2099.1和GB/T1002要求的插頭插座,在電源側使用了相線、中性線和保護接地導體,并且在電源側使用了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從標準插座到電動汽車應提供保護接地導體。不應使用模式1對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模式2充電系統(tǒng)使用標準插頭連接標準插座,能量傳輸過程中應采用單相交流供電。電源側使用符合GB/T2099.1和GB/T1002或NB/T10202要求的10A標準插頭插座時輸出不應超過8A;電源側使用符合GB/T11918.1和GB/T11918.2要求的標準插頭插座時輸出不應超過32A。不應在電源側使用GB/T1002規(guī)定的單相兩極插頭插座。在電源側應使用安裝正確的包括相線、中性線和保護接地導體的標準插座,并且采用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IC-CPD)連接供電網(wǎng)(電源)與電動汽車。包含集成了溫度檢測、剩余電流保護、開關等附加功能且其余部分符合上述標準要求的插頭,且符合相關標準測試要求從標準插座到電動汽車應提供保護接地導體,且應具備剩余電流保護和過流保護功能。模式2的交流充電控制導引功能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5.1.3模式3模式3應用于永久連接到交流供電網(wǎng)的供電設備將電動汽車與交流供電網(wǎng)連接起來的情況,并且在電動汽車供電設備上安裝了專用保護裝置。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具有一個及一個以上可同時使用的模式3連接點(供電插座)時,每一個連接點應具有專用保護裝置,并確??刂茖бδ芸瑟毩⑦\行。模式3應具備剩余電流保護功能。連接方式A、連接方式B、連接方式C適用于模式3。采用單相供電時,電流不大于32A。采用三相供電且電流大于32A時,應采用連接方式C。注:適用于模式3的連接方式D及連接方式E,正在考慮中。模式3的交流充電控制導引功能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5.1.4模式4模式4用于電動汽車連接到直流供電設備的情況,應用于永久連接在供電網(wǎng)的設備或通過標準插頭電纜組件或通過交流車輛插座與供電網(wǎng)連接的設備。采用標準插頭電纜組件或交流車輛插座接入交流供電網(wǎng)的供電設備應符合NB/T10902模式4(包括V2G)可直接連接至交流或直流供電網(wǎng)。連接方式C、連接方式D及連接方式E適用于模式4。僅連接方式C適用于V2G。模式4的直流充電控制導引功能應符合附錄B或附錄C的規(guī)定。5.2模式2、模式3和模式4提供的功能5.2.1模式2、模式3和模式4功能要求供電設備至少應提供以下控制導引功能:——保護接地導體連續(xù)性的持續(xù)監(jiān)測;——電動汽車與供電設備正確連接的確認;——供電控制功能;——供電設備斷電控制功能;——允許的可用最大電流;——電動汽車充電喚醒功能。當供電設備能夠同時與多輛電動汽車進行能量傳輸時,應確保上述控制導引功能在每個連接點都能獨立的正常運行。5.2.1.2保護接地導體連續(xù)性的持續(xù)監(jiān)測在模式2、3和4下充電時,保護接地導體的電氣連續(xù)性應由供電設備持續(xù)監(jiān)測。注:以上不適用于Ⅱ類設備。對于模式2,監(jiān)測是在電動汽車和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之間進行的。對于模式3、4,監(jiān)測是在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之間進行的。若在能量傳輸階段檢測到失去保護接地導體電氣連續(xù)性,供電設備應切斷供電回路,且應符合對應A.3.10.6、B.4.7.5、C.7.13.3的5.2.1.3電動汽車與供電設備正確連接的確認供電設備應能夠確定車輛插頭或供電插頭正確插入車輛插座或供電插座。僅當供電設備和電動汽車之間的控制導引功能與允許通電狀態(tài)信號建立正確關系時,供電設備才可與電動汽車進行能量傳輸,但不應自動進入放電模式,僅當直接或間接收到供電網(wǎng)允許放電指令、電動汽車放電條件成立時,電動汽車才可通過充放電設備向供電網(wǎng)放電。5.2.1.5供電設備斷電控制功能當控制導引功能中斷,或控制導引信號不允許充電/放電,或接收到放電斷電指令,或檢測到出現(xiàn)其他不允許能量傳輸條件時,供電設備應切斷與電動汽車之間的能量傳輸,但其控制導引電路可以保持通電。注:斷電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停電。5.2.1.6允許的可用最大電流供電設備應能通過PWM(模式2和模式3)或數(shù)字通信(模式4)告知電動汽車允許可用最大電流值。該值不應超過以下任意值:——供電設備額定工作電流;——電纜組件額定電流;——車輛動力蓄電池最大允許放電電流(動態(tài)變化)(適用于模式4,V2G)。注:電纜組件包括模式2和模式3充電時采用的電纜組件,除了連接方式B。供電設備因應用需求(如供電網(wǎng)電源限制等),可以調整其當前可用最大電流值,但不應超過其允許的可用最大電流值。若在能量傳輸階段檢測到實際輸出電流高于當前可用最大電流值,供電設備應切斷供電回路,且應5.2.1.7電動汽車充電喚醒功能模式2和模式3下,在充電連接裝置完全連接后,休眠的電動汽車應具備被交流供電設備喚醒的功能。通過PWM信號實現(xiàn)的喚醒功能符合表A.7中時序3.1的規(guī)定。對于模式4且采用附錄B控制導引功能的直流充電系統(tǒng),當輔助電源供電回路或開始通信交互時,休眠的電動汽車應能被喚醒并開始充電(從圖B.2中t3開始工作)。對于模式4且采用附錄C控制導引功能的直流充電系統(tǒng),休眠的電動汽車應能通過檢測點2或檢測點3被喚醒,且符合C.4.2.1和C.4.4的規(guī)定。5.2.2模式2、模式3和模式4的可選功能5.2.2.1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可用負載電流實時調節(jié)可通過某種方式保證充電電流不超過供電設備及交流或直流供電網(wǎng)實時可用負載電流。5.2.2.2模式2和模式3充電接口的鎖止功能采用鎖止裝置來保證車輛插頭和/或供電插頭的可靠連接,避免供電設備與電動汽車之間的意外帶電斷開。供電設備和電動汽車額定電流小于或等于16AAC時,該功能為可選。5.2.2.3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功能電動汽車可具備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功能,以實現(xiàn)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動汽車與充電設備之間的充電兼容。整個電壓適應性切換過程不會對充電設備和充電過程造成安全影響。注:附錄D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采用附錄B控制導引功能的直流充電系統(tǒng)的車輛供電回路電壓適應性切換實現(xiàn)方法,對應的車輛充電參數(shù)更新要求見GB/T27930—2023。電動汽車可通過充放電設備對供電網(wǎng)進行放電,但需要滿足其他附加條件才可實現(xiàn)。注:V2G直流充放電功能實現(xiàn)見附錄E。6通信在模式4下,應采用數(shù)字通信以實現(xiàn)電動汽車與供電設備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互,通信協(xié)議應符合GB/T27930—2023的規(guī)定。數(shù)字通信對于模式2、3為可選。模式2、3下的數(shù)字通信可用于有限制場所使用的設備,用于非有限制場所使用的設備的數(shù)字通信要求正在考慮中。7電擊防護7.1一般要求電擊定義為電流流經人或家畜時產生的生理效應。生理效可能是有害的(如心室纖維性顫動、灼傷和窒息);或是無害的(如肌肉反應和感知)。應實現(xiàn)在單一故障條件下的電擊防護措施。在預期使用和合理可預見的誤用條件下,應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之一,防止供電設備的輸出回路發(fā)生觸電危險及潛在傷害?!痉雷o(見7.2);——故障防護(見7.3);——補充措施(見7.5)。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的防護采用基本防護,單一故障條件下的防護采用故障防護。7.1.2預期使用和合理可預見的誤用預期使用和合理可預見的誤用應滿足:——危險的帶電部分不應是可觸及的,而可觸及的可導電部分不應危險帶電;且——充電接口斷開時不應出現(xiàn)危險電流。7.1.3接觸電流或接觸電壓的限值在正常運行條件和單一故障條件下,應通過以下措施之一避免對一般人員造成危險電擊:——限制接觸電流和接觸能量;或——限制接觸電壓。在正常運行條件和單一故障條件下,還應結合GB/T13870.1—2022中3.1.8規(guī)定的水濕潤條件相應的人體阻抗。注:不考慮出汗的人或浸泡在海水中后的皮膚。7.1.4感知閾和驚跳反應在預期使用過程和合理可預見的誤用時,能量傳輸前、傳輸期間、傳輸后,在正常運行條件和單一故障條件下,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驚跳反應。在正常運行條件下,可能會有感知反應。注1:GB/T13870.1—2008中表11和表13中的曲線a(ACl/AC2、DC1/DC2之間的邊界)對應于本文件中的驚跳反應閾值。注2:預期使用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手握能量傳輸組件,如充電電纜、供電/車輛插頭和供電/車輛插座、電纜檢測、預充電、能量傳輸結束、一般人員或動物進入或離開電動汽車、從車輛后備箱/行李箱或其他存儲空間打開和取回物品、觸摸電動汽車底盤、觸摸供電設備的外露金屬部分。對于電流路徑,應從充電接口處從手指到腳、底盤處從手到腳。應提供一種保護手段來限制接觸電流,如同時可接觸的導電部件之間的穩(wěn)態(tài)接觸電流不應超過:——0.5mAAC/2mADC,在正常運行條件下;——3.5mAAC/10mADC,在單一故障條件下。對于I類設備的接觸電流超過3.5mA(有效值)時,接觸電流要求應符合12.1.2的規(guī)定。對于直流充電,應提供附加防護,以便在基本防護和直流供電回路的故障防護同時失效的情況下,穩(wěn)態(tài)接觸電電流不應超過GB/T13870.1—2022中圖22和表13規(guī)定的DC2限值(b線)。供電設備應能限制放電能量,使放電電流/放電能量不應超過:——在單一故障條件下,0.5mJ。注3:該值來源于GB/T17045—2020中5.2.7b。對于電纜組件,應提供附加防護,以便在基本防護和電纜組件故障防護同時失效的情況下,穩(wěn)態(tài)接觸電流不應分別超過GB/T13870.1—2022中圖20和GB/T13870.2—2016圖20中C1限值。應使用以下參數(shù):——根據(jù)GB/T13870.1—2022,人體阻抗為575Ω;——在能量傳輸階段非對稱/對稱絕緣電阻值臨界點為100Ω/V。7.2基本防護供電設備采取基本防護,以防止一般人員接觸帶電部分。應采取7.2.2、7.2.3、7.2.4和7.2.5規(guī)定的一項或多項措施。7.2.2帶電部分基本絕緣進行防護供電設備的帶電部分采用基本絕緣的防護方式,應符合IEC62477-1:2016中4.4.3.2的規(guī)定?;窘^緣應通過固體絕緣或合理設計電氣間隙和/或爬電距離進行防護。任何可接觸到的導電部分,如果沒有按要求用絕緣將帶電部分隔開,則被認為是危險帶電部分?;窘^緣的設計和測試應能承受其所連接電路的脈沖電壓和暫時過電壓。試驗應按照IEC62477-1:2016的5.2.3.2和5.2.3.4進行。7.2.3用外殼或屏障進行防護供電設備采用外殼或屏障的防護方式,應符合IEC62477-1:2016中4.4.3.3的規(guī)定。外殼應符合在其預定環(huán)境中使用。供電設備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其結構應使其在預期壽命內受到預期使用和預期誤用時不會發(fā)生危險。應通過以下方式打開外殼或拆除屏障:——使用工具或鑰匙;——危險帶電部分斷電之后。7.2.4限制電壓防護采用限制電壓進行基本防護滿足以下條件。a)在正常運行時穩(wěn)態(tài)接觸電壓不應超過表1規(guī)定的限值。b)在單一故障條件下穩(wěn)態(tài)接觸電壓不應超過表2規(guī)定的限值。c)在正常運行時非經常性直流接觸電壓不應超過表1規(guī)定的限值。d)在單一故障條件下指尖到腳的非經常性直流接觸電壓不應超過圖11規(guī)定的限值;e)該電壓由下列來源之一提供:1)輔助電路(包括控制導引)的安全隔離變壓器;2)提供與安全隔離變壓器同等安全等級的電壓源;3)電化學(如電池)。表1正常運行時接觸電壓人體接觸區(qū)域交流(有效值)直流身體部位基本防護手指尖注:這些數(shù)值是基于人在站立狀態(tài)下,從身體接觸部位到腳的電流路徑。表2單一故障條件下接觸電壓人體接觸區(qū)域交流(有效值)直流身體部位故障防護手表2單一故障條件下接觸電壓(續(xù))人體接觸區(qū)域交流(有效值)直流指尖注1:這些數(shù)值是基于人在站立狀態(tài)下,從身體接觸部位到腳的電流路徑。注2:如果在單一故障條件下不能滿足這些數(shù)值,則需要進行防護性隔離。按觸電壓/V 指尖到腳圖11接觸時間-在單一故障條件下的直流電壓(水濕潤,從指尖到腳)7.2.5穩(wěn)態(tài)接觸電流的限值保護提供穩(wěn)態(tài)接觸電流限值,將接觸電流限制在非危險值下,限值按照7.1.4。限制接觸電流的保護性阻抗應符合IEC62477-1:2016中4.4.5.4的規(guī)定。保護阻抗的設計和測試應能承受IEC62477-1:2016中5.2.3.2和5.2.3.4規(guī)定的脈沖電壓和暫時過電壓測試。7.3故障防護故障防護可防止在基本防護失效期間和之后因觸及危險能量而造成人身傷害,應符合GB/T17045—2020中5.3的規(guī)定。在模式3和模式4下固定安裝的供電設備、保護接地導體和保護連接導體應固定連接。7.4保護接地導體對于所有模式,在交流供電網(wǎng)接地端子、直流供電網(wǎng)接地端子和車輛插頭的接地端子之間應提供保護接地導體。保護接地導體應符合GB/T16895.3的規(guī)定。對于模式3和模式4且永久連接供電網(wǎng)的電動汽車供電設備,不應使用開關或類似裝置連接保護對于模式4且采用附錄B控制導引功能的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如果車輛插頭內未安裝熔斷器(或類似具備過流、短路保護特性的裝置),保護導體的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16mm2。注:當配置熔斷器(或類似具備過流、短路保護特性的裝置)時,保護導體可以與熔斷器進行匹配選擇。對于模式4且采用附錄C控制導引功能的電動汽車和供電設備,保護導體的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為防止由于基本防護和/或故障防護失效、或由用戶大意引起的電擊,應提供附加防護,如按照11.3的規(guī)定配置剩余電流保護器、按照附錄B和附錄C的規(guī)定配置絕緣監(jiān)測裝置(IMD)等。附加防護措施可根據(jù)系統(tǒng)類別選擇配置必要的組件。觸及危險部分的防護等級應滿足:a)所有模式及所有連接方式,外殼的防護等級應至少:IPXXC;b)所有模式,連接方式B或連接方式C,車輛插頭與車輛插座耦合時,車輛插頭與車輛插座:c)模式3,連接方式A或連接方式B,供電插頭與供電插座耦合時,供電插頭與供電插座:d)模式2和模式3,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媒體課件設計與教學
-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公開課課件
- 《顆粒劑膠囊》課件
- 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說課稿)-2023-2024學年語文四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CIP清洗介紹培訓》課件
- DB37-T 4416-2021 彩色瀝青及瀝青混合料技術標準(石油樹脂型)
- DB37-T 4385-2021 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工程運行期水下檢測規(guī)程
- 《字音識記》課件
- 《非織造布概論》課件
- 怎樣寫辭職報告申請書
-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
- 心血管醫(yī)療器械白皮書
- 《軌道交通工程盾構施工技術》 課件 項目2 盾構構造認知
- 《傳統(tǒng)發(fā)酵饅頭酸菜》課件
- 《港珠澳大橋演講》課件
- 《有機化學》課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我們一家人》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 2024-2030年中國茶具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4年高考真題-政治(福建卷) 含解析
- 中醫(yī)培訓課件:《經穴推拿術》
- 新能源汽車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