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案.緒論_第1頁
美學教案.緒論_第2頁
美學教案.緒論_第3頁
美學教案.緒論_第4頁
美學教案.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

彭國棟

xwxpgd850524@163.com

課程性質(zhì):《美學》是為高等院校文科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理論基礎課。(選修)

教學目的:本課程旨在講授美學基本理論,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美學學科發(fā)展的歷史,認識美的本質(zhì),掌握美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和提高學生的理論意識和思維能力。為我們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及學術研究打好基礎。

教學內(nèi)容:美學發(fā)展的歷史;美的本質(zhì);美的范疇;美的基本形態(tài);審美心理和審美教育。

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記者曹愛文2006年7月11日在報道落水兒童事件。教學方法:講授與研討結合、輔導與自學結合、配合作業(yè)訓練。

考試:結合本課程的內(nèi)容寫一篇論文。

參考資料: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1979;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王一川《新編美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朱立元《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劉叔成夏之放等《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李澤厚:《美的歷程.美學四講》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

葉朗:《現(xiàn)代美學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商務印書館1982;

馬奇:《西方美學思想資料匯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第一講緒論

基本教學目的要求:

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美學,美學學科的歷史及現(xiàn)狀,美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美學的人文品格。

重點及難點:

美學的性質(zhì),美學學科的人文品格。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jié)什么是美學一、美學——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人類的審美意識和美學思想的歷史是很古老的,但是美學作為一門科學,卻又是十分年輕的。1、審美意識的形成據(jù)考古學證明,人類的歷史大約已有四、五百萬年,而人類創(chuàng)造的原始藝術品,則大致出現(xiàn)在離現(xiàn)今數(shù)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參考:鄧福星《藝術前的藝術》、劉驍純《從動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1879年發(fā)現(xiàn)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壁畫——《受傷的野?!?、美學思想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從對具體的美的事物的欣賞到凝聚為一種較為抽象的美的觀念,無疑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標志著這一演變過程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成果,是在語言文字中出現(xiàn)了“美”。

以漢語來說,“美”字最早見于殷代甲骨文。東漢許慎在《說文》中解釋說:“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笨梢姽糯琅c善同義,《說文》羌下云:“大,人也”。大部又云:“大象人形”。所以“羊大為美”也就是“羊人為美”。美就是以羊頭或羊角為裝飾的人,也有人把“美”解釋為“像頭上戴羽毛裝飾如雉尾之類的舞人之形”,指出美字是古代巫師化妝跳舞(跳神)的象形字,說明了“美”的本義在于從事物眾多涵義中顯示出外觀形式的美麗、美觀的意義。在現(xiàn)代歐洲語言中的“美”“漂亮”等詞的基礎詞,大多來源于梵文、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哥特語。它們的本義既同表現(xiàn)人對現(xiàn)實的實踐關系的詞——健康、道德純正,好、舒適、光榮、有禮貌等相關,也同表現(xiàn)人對現(xiàn)實的情感關系的詞——愉快、高興、快活、感覺等有關。前者表明美和善是近義的,后者則側重于人對事物的美麗的外觀的評價關系。

美學思想的產(chǎn)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隸社會。美學思想具有一下特點:借助語言文字進行傳播;較深刻地揭示審美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已上升到理性認識。

A、伍舉論美;“夫美者,上下、內(nèi)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觀則美,縮于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B、我國首先注意到美與善有所不同的,是孔子。他對《韶》樂的評價是“盡美矣,又盡善也”。而對《武》樂的評價則為:“盡美矣,未盡善也?!?/p>

C、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美學思想。“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又光輝之謂大”?!翱谥谖兑?,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薄睹献印じ嫔稀?/p>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更突出的成就是關于藝術的哲學思考和藝術經(jīng)驗的細致總結。

A、《樂記》

先秦儒家經(jīng)典藝術理論著作《樂記》,系統(tǒng)地論述音樂的根源、特征和作用,被譽為可以和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媲美的中國古典美學的開山之作。

《樂記》中寫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B、“以形寫神”的理論

東晉的顧愷之,提出了“以形寫神”的理論,主張通過人物典型外在特征的描繪,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

顧愷之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媸[chī丑陋

]本無關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南齊謝赫又在《古畫品錄》提出繪畫“六法”,“六法”中的“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的總要求,是繪畫的最高境界,這個理論的主旨也是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

此外,文論方面有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鐘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等。劇論方面有王驥德的《曲律》、李漁的《閑情偶記》等。書論方面有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guàn]的《書斷》等。這些著作體現(xiàn)了對美的規(guī)律的探索與把握,同審美經(jīng)驗與藝術鑒賞的有機結合,顯示了我國古代美學的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西方,美學研究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早在紀元前六世紀末,古希臘的畢達格拉斯學派,就根據(jù)“數(shù)的原則”來剖析美,柏拉圖則從則哲學的高度,對美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不僅對當時流行的種種美學見解提出了異議,而且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東西是美的”這兩個不同性質(zhì)的命題。美學在西方經(jīng)歷過五個階段

①本質(zhì)論美學。

②神學美學。

③認識論美學。

④語言論美學。

⑤文化論美學。

3、美學學科的建立

一直到了十八世紀,由于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推動,美學發(fā)展才進入了新的階段。1735年,[德]鮑姆嘉通發(fā)表《關于詩的哲學沉思》的博士論文,提出建立美學這一學科的建議,首次使用了Aesthetic的術語。1750年,他正式出版其《美學》專著第一卷,并命名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因此獲得“美學之父”的稱號,同時也標志著美學學科的建立。

知,邏輯學;意,倫理學;情,美學。

說明:關于美學的古老與年輕。馬克思哲學的創(chuàng)立引起美學研究的革命性變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為馬克思主義美學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美學研究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其次,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在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對美學和藝術性問題也做過一系列重要原則性論述,提出了了“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美的規(guī)律”、“自然的人化”等重要論點,這對建立馬克思主義美學體系也有著指導作用。

參考: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

第二節(jié)美學研究的對象

一、美學對象觀的考察

1.近代西方美學對美學研究對象的不同意見,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美學之父”鮑姆加登認為,美學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感性認識的完善就是美;

第二、黑格爾認為,美學研究對象是美的藝術;

第三、車爾尼雪夫斯基在批判唯心主義美學的同時,十分強調(diào)對現(xiàn)實美的研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

第四,有些美學家認為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心理。

2.我國美學研究應涉及的對象和范圍

朱光潛:美學研究的對象是藝術,美學是藝術哲學;

洪毅然: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美,美學是關于美的規(guī)律的學問;

蔣孔陽: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

李澤厚:美學是以美感經(jīng)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

概括來看:

第一、美的問題,重在哲學探討,包括研究美的本質(zhì),美的根源,美與真善的關系,美的各種表現(xiàn)形態(tài)的本質(zhì)與不同特征;

第二、審美經(jīng)驗或?qū)徝酪庾R的問題;

第三、藝術問題。

中外有關美學對象的見解看起來各不相同,實際上在不同之中有著相同點,即都承認美學是研究人類審美現(xiàn)象的,只是著眼點和側重點不同而已。

那么,作為一種科學的美學學科體系,究竟應以什么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呢?這不是一個思辨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證問題。就是說,要建立一種科學的美學體系,不能從某種先驗的觀念、原理出發(fā),而要從最簡單、最基本、最確定的事實出發(fā)。這個事實就是人類的審美活動。

長期以來曾流行這樣一種看法,認為美的本質(zhì)問題是整個美學的基本問題,因而一切美學問題的解決,應以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解決為前提。

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社會主義的人看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所以,關于他通過自身而誕生、關于他的產(chǎn)生過程,他有直觀的、無可辯駁的證明。因為人和自然界的實在性,即人對人說來作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對人說來作為人的存在,已經(jīng)變成實踐的、可以通過感覺直觀的,所以,關于某種異己的存在物、關于凌駕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問題,即包含著對自然界和人的非實在性的承認的問題,在實踐上已經(jīng)成為不可能的了?!?/p>

世界上一切被認為是美的事物,也都是在人和自然界的生成過程中生成的。離開了人類的實踐活動,離開了人類的誕生過程和自然界的生成過程,奢談美的存在和本質(zhì),也是毫無意義的。不是在人和自然界之上、之外存在著一種預成的(神創(chuàng)的)美,然后才有人類的審美活動,而是在人類的審美活動中產(chǎn)生和形成了美。

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的核心是回到人本身。

美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美、美感、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育這四個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部分。具體如下:

美(審美客體),重哲學思辯:美的本體論——美學的基礎;

美感(審美主體),重心理學探討:美的主體論——美學的核心;

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重社會學考察:美的實踐論;

審美教育(美育),重教育學研究:美的功能論——美學的落腳點和歸宿。第三節(jié)美學學科的人文品格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人文科學

按照《大英百科全書》第15版的介紹“人文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學也非社會科學的學科的總和。一般認為人文學科構成一種獨特的知識,即關于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xiàn)的人文主義學科。”

從淵源上看,人文學科源于古羅馬時期西塞羅在論述培養(yǎng)理想的辯論家時所提出的一種教育綱領,而后成為古典教育的基本綱領,再后來又成為中世紀基督教的基礎教育。這時的人文學科包括數(shù)學、語言學、歷史、哲學和其他學科。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研究與神學研究相對立,人文主義者所研究的問題包括語法、修辭、史學、歷史和道德哲學。19世紀,包括數(shù)學在內(nèi)的古典教育綱領成為英美學院和歐洲大學預科的基礎教育。盡管這種教育的內(nèi)容不斷變化,但它的基本目標卻一直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即訓練人的知識技能,使人“更富于人道精神”。人文學科作為與自然科學相對的知識領域,出現(xiàn)在19世紀。德國哲學家率先提出人文學科的一般理論。狄爾泰稱之為精神科學,又譯人本科學或人文學科。李凱爾特稱之為文化科學。

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無論是從研究的對象、目的、旨趣還是從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方面,都存在著重要的區(qū)別。這區(qū)別的核心是研究主體是否采取了人文主義的視野。自然科學以純?nèi)豢陀^的態(tài)度研究它的對象,而人文學科則以人性化的視野賦予自在的自然以意義和價值。所以,人文主義的視野里的世界,不是一個純?nèi)皇聦嵉氖澜缁蛭镔|(zhì)的世界,而是由人所創(chuàng)設的“文化的世界”、“意義的世界”。

與研究對象相適應,人文學科采取一種有別于自然科學占主導地位的因果說明的方法——解釋學的方法。解釋不是客觀的被動的認知,而是理解基礎上的參與、體驗。

賀新郎·辛棄疾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美學作為人文學科

審美活動中的“審美對象”其實也就是一種“審美現(xiàn)象”,它同事物的物質(zhì)實體性不完全相同。這意味著“美”雖然是我們的感受對象,但又并不在體驗之外。故而它不僅不能被我們抽象地談論,甚至也很難正面加以描述。

美學的悖論在于:一方面,美學作為關于美的言說,必須化整體的神秘為局部的清晰,否則它就顯得徒有其名;但另一方面,美學的此番承諾看來是無法兌現(xiàn)的,因為這種談論是對美的去魅,故而在這種話語系統(tǒng)中美已不復存在。(語言的悖論,不可言說的言說)

英國當代美學家伊格爾頓提交的方案,似乎有點聳人聽聞:在他看來,美學從來不是名副其實的“審美之學”,而是以人類解放為主題、以社會烏托邦為參照的詩性政治學。美學之所以一度能有重大影響,是由于“美學對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zhàn),并提供了新的選擇”。

美學其實是一種人學。美學家們對美的關注其實只是借花獻佛地借助于對美的談論,來曲徑通幽的洞悉人性深處的奧秘。取道于對審美現(xiàn)象的穿越,來澄清人類存在的生命困惑,尋找意義的停泊地。

美學作為人文學科:美學研究的領域是一個文化的世界,意義的世界。其人文品格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以作為主體的人為研究對象。

第二、評價性而非事實判斷。

第三、體驗性。

第四節(jié)美學研究的方法

(自然科學,說明;人文科學,解釋)

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方法作為工具,“是主觀方面的某種手段,主觀方面通過這個手段和客體發(fā)生關系”,“方法本身就是對象的內(nèi)在原則和靈魂”。

方法選擇不是任意的,而是為研究對象的特征和研究主體的目的所決定的。一方面,方法的選擇應該充分尊重研究對象的特征。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也是主體自覺選擇的結果,它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研究主體的理論視域和理論籌劃。一、中國當代美學方法的變革

1985年是中國當代美學獲得現(xiàn)代發(fā)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美學的方法論年。

主要方法:首先是系統(tǒng)論的方法,在1985年,系統(tǒng)論曾被中國美學界所熱烈的討論和應用。

其次,是以學科為根據(jù)所提供的方法。如心理學的方法、社會學的方法、發(fā)生學的方法、人類學的方法、語言學的方法等等。

再次,是建立在一定哲學基礎上的方法。如現(xiàn)象學的方法、解釋學的方法、符號學的方法。二、美學獨特的方法

美學對象——審美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美學必然有與研究對象相適應的方法。在這里我們主張一種建立在現(xiàn)代解釋學基礎上的理解——解釋的方法。

在西方,解釋學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相處,古希臘傳說中,有一位信使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