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模擬卷(B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模擬卷(B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模擬卷(B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模擬卷(B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模擬卷(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B卷)高二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測試范圍:選擇性必修1全冊)第Ⅰ卷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兩漢時期,涉及朝廷往例時,常有“漢家制度”、“漢家故事”一類的提法;李唐時期,進而有“祖宗之制”、“祖宗之法”的說法。趙宋則更有“祖宗家法”一說。這種既稱“家法”,又特意冠以“祖宗”二字,說明(

)A.宗法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B.西漢與東漢實行相同的制度C.唐宋在政治制度上不斷創(chuàng)新 D.統(tǒng)治集團借此維系封建秩序【答案】D【解析】題干提供了漢、唐、宋三個朝代共同的做法,可以概括為祖宗之法,這些祖宗之法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對其的統(tǒng)治是有益的,D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度就逐漸崩潰瓦解,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與東漢在制度建設上并不相同,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唐宋時期在政治制度上的創(chuàng)新,排除C項。故選D項。2.據《乾隆朝上諭檔》記載,軍機處承辦的上諭稱:“乾隆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主巴喜雖無在場喝令情事,但違禁重利放債,且令家人住宿索討,毆斃護軍,情殊可惡。僅擬降調不足蔽辜,巴喜著革職發(fā)往拉林種地,余依議。欽此。交內閣改簽?!睋丝芍?,軍機處()A.常行使決策權 B.是內閣的領導機構 C.負有傳達職能 D.有權處理司法案件【答案】C【解析】據本題材料“軍機處承辦的上諭稱”,“交內閣改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交內閣改簽”是指由軍機處交內閣,據此可知軍機處具有傳達職能,C項正確;決策權屬于皇帝,排除A項;清代軍機處并不是內閣的領導機構,軍機處是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物的中樞機構,排除B項;材料所述對案件的處理是皇帝的決策,排除D項。故選C項。3.在古代雅典,謀殺和迫害也會落到學者和藝術家頭上。色諾芬和希羅多德被流放,菲迪亞斯、修昔底德被驅逐,蘇格拉底被迫喝下毒汁,阿那克薩哥拉斯、柏拉圖為避免被流放逃離雅典,亞里士多德為不被處死逃往他鄉(xiāng)。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雅典(

)A.陶片放逐法的濫用誤用 B.人文主義傳統(tǒng)日漸消失C.直接民主帶來集體暴政 D.城邦公民制度的排他性【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眾多政治家、學者和藝術家被流放、審判或懲處。根據所學知識,古代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這種制度容易帶來集體暴政,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C項正確;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時期的政策,材料中所提人士的遭遇并非都是這一法案引起的,排除A項;B項從材料信息難以體現(xiàn),也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公民制度強調只有公民才享有政治權利,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4.英王愛德華一世于1283年召開議會時,有42名市民參加,占總人數(shù)的14%;1295年“模范議會”召開時,有172名市民參加,占總人數(shù)的44%。1510年,來自110個自治城市或大學的220名議員則成為議會下院的主要代表,對都鐸王朝的內外政策施加了影響。這體現(xiàn)了英國()A.憲政體制有所發(fā)展 B.民眾參政熱情高漲C.具限制王權的傳統(tǒng) D.國王“臨朝不理政”【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2831510年英國議會召開具有持續(xù)性,市民階層比重不斷增加,影響不斷擴大,說明具有限制王權的傳統(tǒng),C項正確;1689年《權利法案》通過后才建立憲政體制,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議會影響的擴大,無法得知民眾的參政熱情,排除B項;1689年《權利法案》后國王才逐漸“臨朝不理政”,排除D項。故選C項。5.1913年北洋政府頒布《文官考試法草案》,規(guī)定只有年滿21歲的男子才可以參加文官考試。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考試法》,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考試成為選拔官員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舉制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現(xiàn)象消失 D.選官更加趨于公平開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從材料“只有年滿21歲的男子才可以參加文官考試”到材料“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可以看出考試的范圍擴大了,D項正確。隋唐時期考試就成為選拔官員主要方式,排除A項;科舉制于1905年廢除的,排除B項;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現(xiàn)象在民國時期仍然存在,排除C項。故選D項。6.宋代以來,歷代王朝的官修史書基本上都認為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并把王安石的諸項新法稱作聚斂之術,“聚斂害民”,還把王安石的理財思想斥為“剝民興利”。這些觀點均()A.反對進行深度的社會改革 B.客觀反映了歷史真相C.夸大了王安石變法弊端 D.忽視了北宋統(tǒng)治危機【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觀點都夸大了王安石變法的不利影響,沒有客觀公正地評價王安石變法,C項正確,排除B項;材料中的觀點貶低了王安石變法,但不能就此認為其反對進行深度社會改革,排除A項;材料中觀點表述的是王安石變法最終導致了北宋亡國,說明這些觀點都認同王安石變法加劇了北宋統(tǒng)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C項。7.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員出身情況。這反映了當時()階層群體士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00%刑部尚書95.90%3.28%0.82%A.選官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 B.門閥觀念不斷強化C.士族政治仍具影響力 D.科舉程序存在弊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唐代部分官員出身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朝廷品官士族占66.2%,大理寺卿士族占69.84%,刑部侍郎士族占93.48%,刑部尚書士族占95.90%,官吏來源中士族所占的比例最高,說明士族憑其文化優(yōu)勢保持政治優(yōu)勢,士族政治仍具影響力,C項正確;官員出身多元不代表選官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排除A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唐代門閥觀念不斷強化的結論,排除B項;科舉程序是否存在弊端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8.清朝對官吏考核承襲明制并稍有改進。每三年考課一次,考課措施稱“四格八法”,“八法”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八法”中的“貪”條,貪銀十兩即處以死刑、各級考核建立在德績結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為主,德是考核指導原則,績是考核具體內容。清朝的這一做法()A.意在培養(yǎng)官員對現(xiàn)政權的忠誠感 B.目的是樹立良好清明的社會風氣C.保證了國家經濟繁榮和政治穩(wěn)定 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隊伍【答案】A【解析】據材料“各級考核建立在德績結合之上……德是考核指導原則,績是考核具體內容”可知,清朝尤其注重對官員的思想傾向的考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官員對現(xiàn)政權的忠誠感,故選A項;這一做法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統(tǒng)治,樹立良好清明的社會風氣只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途徑之一,排除B項;經濟繁榮和政治穩(wěn)定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C選項“保證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清廉高效的官僚隊伍能否建立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D項“建立了”的說法也過于絕對,排除D項。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發(fā)布的某文件規(guī)定:“收租的人、重利盤剝的商人、資本家、雇主、土豪、劣紳……一概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利。凡從事勞動及不剝削他人以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農民、士兵和其他貧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痹撐募l(fā)布的時間是()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C.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1927年,由于國民黨右派集團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工農革命群眾,使中國革命暫時處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資產階級暫時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營壘中原有的四個階級,只剩下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因此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注重鞏固工農聯(lián)盟,反對地主、資本家等反革命力量。材料引用的文件為1928年毛澤東主持制定的《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臨時政綱》,規(guī)定保障工農兵的政治權利,剝削工農的地主、資本家、商人沒有參政權利,體現(xiàn)了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方針,B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同盟者,排除A項、C項、D項。故選B項。10.有人指出:“工業(yè)革命猶如經濟魔棍,點化出了19世紀中葉英國政治改革的浪潮,選舉與考試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誕生了”。由此可以推斷,文官制度的實施()A.說明工業(yè)資產階級政治主導地位 B.促進了社會經濟治理的改善C.排除了政府更替對國家管理影響 D.是政府全面干預經濟的反映【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葉英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選拔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具備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的人才,從而能夠促進社會經濟治理的改善,B項正確;雖然文官制度改革與工業(yè)革命帶來的變化密切相關,但是并不能得出工業(yè)資產階級在政治中居于主導地位,排除A項;政府更替是由議會選舉實現(xiàn)的,文官制度沒有改變這一狀況,并且文官屬于事務官,政治中立,不能消除兩黨制和議會選舉的全部影響,排除C項;當時的英國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11.下圖是一位學者根據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等梳理出的秦代司法模式圖。這可以證明秦代()A.社會秩序日趨固化 B.法律與公德的融合C.司法審判程序嚴謹 D.法家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等梳理出的秦代司法模式圖”可知,秦代司法審判有嚴格流程,審判程序嚴謹,C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表明當時社會秩序日益固化,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社公德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材料信息能夠體現(xiàn)法家思想,但不能推出法家思想深入人心,排除D項。故選C項。12.傳統(tǒng)鄉(xiāng)約倡導基層群眾自治,它由當?shù)赜忻氖考澇珜?,鄉(xiāng)民自愿配合、受其約束,以達到教化民眾、勸善懲惡、淳化風俗等社會效果。至清代,鄉(xiāng)約被賦予諸多行政職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職能被削弱。這一變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A.社會環(huán)境有一定改善 B.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加強C.重視鄉(xiāng)約的政治功能 D.地方政府官員尸位素餐【答案】B【解析】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清代(中國)。據材料“……至清代,鄉(xiāng)約被賦予諸多行政職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職能被削弱”,表明傳統(tǒng)鄉(xiāng)約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清代賦予鄉(xiāng)約行政職能,這說明鄉(xiāng)約已受到地方政府嚴格控制,以實現(xiàn)對基層民眾的行政管理,也反映出鄉(xiāng)約由教化職能向行政管理職能轉變,這說明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加強,B項正確;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和鄉(xiāng)約的政治職能,同屬于國家對社會的控制范疇,排除AC項;清代地方政府官員熱衷于推動鄉(xiāng)約國家化,說明其并未尸位素餐,排除D項。故選B項。13.哥白尼的日心說曾遭到路德的惡毒咒罵,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義者塞爾維特,在正要發(fā)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的時候,雖然逃離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監(jiān)獄,卻最終慘死在加爾文教的火刑架上。這說明()A.宗教改革發(fā)展了人文主義 B.教會對人文主義愛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點 D.新教反對宗教信仰的自由【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宗教改革雖然將人們從天主教的權威下解救出來,但其卻反對哥白尼的科學學說,迫害人文主義者,說明其有反理性的一面,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該表述與題意不符;B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教會對人文主義的打壓,并未體現(xiàn)出愛恨交加的態(tài)度;D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宗教信仰自由無關。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4.1864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在總理衙門的資助下把《萬國公法》譯介到中國,在后續(xù)闡述中,他常將歐洲國際法與中國春秋時期的諸侯間交往規(guī)則相類比;19世紀末,康有為及其門人故舊熱衷于將格勞秀斯、《萬國公法》與孔子、《春秋》相類比。上述類比均()A.實現(xiàn)了晚清外交轉型 B.利于減少公法傳播阻力C.彌合了中西文化差異 D.旨在開闊中國人的眼界【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丁韙良將歐洲國際法與中國春秋時期的諸侯間交往規(guī)則相類比”是為了讓人們能更好的接受《萬國公法》,有利于該法在中國的傳播,康有為代表資產階級維新派,積極在中國宣傳維新思想,推動變法的進行,康有為及其門人故舊熱衷于將格勞秀斯、《萬國公法》與孔子、《春秋》相類比,也是為了宣揚資產階級的思想,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中國的外交并沒有實現(xiàn)轉型,排除A項;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并不能彌合中西文化差異,排除C項;兩者的活動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該法傳播的阻力,與國人聯(lián)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B項。15.十八大以來,我國勞動模范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如“九天攬星人”孫澤洲式科技型勞模;“深海鉗工第一人”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勞模;“貧困群眾的親閨女”劉雙燕式的服務型勞模以下是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精神”,與上述勞模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征相吻合的是()A.艱苦奮斗、愛國至上 B.無私奉獻、集體至上C.創(chuàng)先爭優(yōu)、實干至上 D.開拓創(chuàng)新、人民至上【答案】D【解析】根據“科技型勞?!薄肮そ承蛣谀!笨傻贸鰪娬{創(chuàng)新,根據“服務型勞?!笨傻贸鰪娬{人民至上,D項正確;艱苦奮斗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精神,材料也沒有體現(xiàn)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排除A項;材料雖然一定層度體現(xiàn)出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但是沒有體現(xiàn)集體至上的時代精神,排除B項;根據材料“工匠型勞?!币欢▽佣润w現(xiàn)出實干之上的時代精神,但是材料不能體現(xiàn)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時代精神,排除C項。故選D項。16.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平定東突厥,將其內附部族安置在河東代州(今山西代縣)地區(qū)?!皟雀街T蕃”繳納賦稅可納銀,亦可納羊,按戶等征收的銀錢和羊,省稱為“羊錢”。這一政策可以解讀為,唐朝時期()A.賦稅征收以資產為標準 B.中央集權體制遭到削弱C.邊疆與內地經濟聯(lián)系加強 D.邊疆治理重視當?shù)貙嶋H【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唐朝平定東突厥,將其內附部族安置在河東代州(今山西代縣)地區(qū)”、“繳納賦稅可納銀,亦可納羊,按戶等征收的銀錢和羊”,唐朝平定東突厥后,對當?shù)刭x稅征收做了特殊的規(guī)定,結合當?shù)氐膶嶋H狀況,D項正確;以資產為標準,是唐中期兩稅法,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權制削弱的問題,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對邊疆民族的管理,排除C項。故選D項。17.維也納會議中《最后議定書》的附件《關于外交代表等級章程》從外交實踐中解決了外交關系中長期存在的混亂局面,第一次以國際法的形式確認了外交代表的名稱、等級和位次問題,這()A.推動了國際外交活動納入有序的軌道 B.扼制了歐洲大國稱霸世界的野心C.維護了歐洲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D.鼓舞了殖民國家為民族獨立發(fā)聲【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從外交實踐中解決了外交關系中長期存在的混亂局面,第一次以國際法的形式確認了外交代表的名稱、等級和位次問題”可知,維亞納會議解決了外交關系中長期存在的混亂局面,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逐漸建立起來,這推動了國際外交活動納入有序的軌道,A項正確;“扼制了”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維護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歐洲有些弱小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沒能得到維護,排除C項;殖民國家并不會為民族獨立發(fā)聲,排除D項。故選A項。18.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個國家的代表共同簽署《非戰(zhàn)公約》,明確指出:“締約各方以他們各國人民的名義鄭重聲明,他們斥責用戰(zhàn)爭來解決國際糾紛,并在他們的相互關系上,廢棄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這表明,《非戰(zhàn)公約》()A.真正保證了所有締約國家的安全 B.使限制和制止戰(zhàn)爭有了法律依據C.體現(xiàn)了世界各國政府的共同意愿 D.為世界帶來了持久的和平和繁榮【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非戰(zhàn)公約》對各國將戰(zhàn)爭解決國際糾紛的否定,強調的是該條約使限制和制止戰(zhàn)爭有了法律依據,也是英法等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妥協(xié)的產物,B正確;該條約并未真正維護締約國的安全,后被德國撕毀,AD排除;該條約主要是歐洲國家簽訂的,并非體現(xiàn)的是世界各國的意志,C排除。故選B。19.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往: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3年,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來,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突出體現(xiàn)“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這主要是為了()A.消除分歧增進互信B.構建均衡發(fā)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謀發(fā)展D.改善全球治理體系【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影響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題干中提及新中國自成立以來,一直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往,說明與周邊國家交往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周邊國家與中國可以深化合作共謀發(fā)展,C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國家之間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國之所以重視與周邊國家發(fā)展關系主要也不是為了增進互信,而是為了國家利益需要,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據所學可知,人類也很難構建均衡發(fā)展格局,排除B項;材料涉及中國與周邊地區(qū),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區(qū),排除D項。故選C項。20.閱讀下面圖表,從中得出結論是()漢文帝五年至景帝六年西漢初年施行“放鑄錢”政策,準許民間自行鑄錢。《史記平準書》記載:吳王濞“即銅山鑄錢,富埒天子”,又如鄧通“以鑄錢,財過王者?!睗h武帝時取消“放鑄”政策,鑄幣權收歸國有。A.“放鑄錢”的實施削弱了地方諸侯王的經濟實力B.取消“放鑄”政策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C.漢武帝收回鑄幣權標志著重農抑商政策開始推行D.發(fā)行貨幣取代增加租稅成為財政開支的重要來源【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取消“放鑄”政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能增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有效控制,B項正確;實施“放鑄錢”會增強地方諸侯王的經濟實力,A項錯誤;我國自商鞅變法開始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漢武帝收回鑄幣權并非這一政策的開始,C項錯誤;發(fā)行貨幣可以加強對經濟的控制兩漢時期租稅一直是國家財政的的重要來源,D項錯誤。21.迄今為止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全都呈現(xiàn)出“中心一外圍構架”,并且伴之以通貨(金融資產)和實體資源的流動。觀察下圖《世界貨幣金融體系演變示意圖》以上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演變歷程,從根本上反映了()A.經濟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 B.國際金融貨幣形態(tài)的更替C.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增強 D.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喪失【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由布雷頓森林體系到牙買加體系再到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中心一外圍構架”越來越多樣化,體現(xiàn)了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增強,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增強,A項未體現(xiàn),排除A項;B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增強,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22.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有云:任何一項制度之成立與推行,決不是孤立的;它必須和同時其他幾項制度相配合,它必然會受其他某幾項制度之牽動和影響。下列選項與錢穆觀點相吻合的是()①《大明律》與“太祖六諭”②諸色戶計與十家牌法③一條鞭法與戶籍永停編審④均田制與租庸調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明朝后期,鄉(xiāng)約改為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洞竺髀伞穼儆诜?,“太祖六諭”屬于教化,兩者相配合,有利于社會安定,①正確。元朝的戶口類型比較復雜,按職業(yè)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站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明朝王守仁任南贛巡撫時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總編為一牌,開列各戶姓名,由十家輪流收掌,每日沿門按牌察看動靜,發(fā)現(xiàn)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舉報。諸色戶計與十家牌法屬于不同朝代的制度,不是相互配合關系,②錯誤。明朝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一條鞭法與戶籍永停編審屬于不同朝代的制度,不是相互配合關系,③錯誤。唐朝實行租庸調制,針對21—59歲之間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調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繳納一定的絹或布來替代徭役。租庸調制的基礎,是國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兩者相配合,④正確。綜上,①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23.中世紀后期,王權逐漸通過成文法等手段向基層社會滲透;農村地區(qū),莊園主(領主)對農民和農奴依然有著巨大的支配權;城市中出現(xiàn)了(國王)特許狀、市民法以及各種行會的章程等,如城市自治運動時期商業(yè)行會的一些慣例,逐漸發(fā)展為調整市民生活的法律。由此可知,西歐中世紀后期的基層治理()A.比較依賴習慣法 B.強調勞動者自治C.排除了教會影響 D.具有多元性特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中世紀后期,王權進入基層社會,地方莊園主管理著莊園成員;城市發(fā)展出適應市民的法律,因此這一時期西歐的基層治理呈現(xiàn)多元性,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習慣法,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勞動者自治,排除B項;中世紀教會仍然影響社會,排除C項。故選D項。24.在工業(yè)社會,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大多處于相互脫離的狀態(tài),在生產活動中,工廠或其他生產組織通過近代的企業(yè)制度對員工進行管理。在不同企業(yè)或生產部門工作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區(qū)域,他們形成一了一個小型社會,有共同需要處理的問題。這些區(qū)域就是社區(qū)。下列關于西方國家的“社區(qū)”說法正確的是()A.社區(qū)是社會救濟新方法的探索 B.社區(qū)不承擔任何的政府功能C.社區(qū)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問題解決機制 D.社區(qū)改變了西方基層自治的傳統(tǒng)【答案】A【解析】材料關鍵信息是“工業(yè)社會、員工管理、共同需要處理的問題”,結合所學,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城市人口激增,失業(yè)、貧困等社會問題使得傳統(tǒng)的社會救濟方式遭遇瓶頸,各國不得不探索社會救濟的新方法,例如把城市分為若干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組織志愿者,負責救濟的分配,社區(qū)組織開始形成,A項正確;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更加強調政府、社區(qū)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社區(qū)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社區(qū)建立自下而上的機制解決社會問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C項;社區(qū)是西方各國的基層自治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不是改變了西方基層自治的傳統(tǒng),排除D項。故選A項。25.二戰(zhàn)后西方福利國家試圖用政府二次分配的方式扭轉持續(xù)擴大的貧富差距,但結果卻是前10%的人群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持續(xù)上升,階層分化還導致社會矛盾叢生引發(fā)民粹風潮,如2021年的倫敦騷亂和2018年法國“黃背心運動”。其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A.西方福利制度宣告了破產 B.經濟調整未消除社會基本矛盾C.戰(zhàn)后民權運動出現(xiàn)新高潮 D.國家宏觀調控存在著嚴重缺陷【答案】B【解析】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來建立福利制度,以此來保證社會的公平,解決市場調節(jié)下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根源還在于其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B項正確;西方福利制度并未破產,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國家宏觀調控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指導,利于解決民生問題,成為諸多國家穩(wěn)定經濟的通用法則,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887年7月,日本對考試取士制度加以修訂,將文官考試分為“高等考試”和“普通考試”,取消“學術考試”。高等考試適用于選拔奏任官,普通考試適用于選拔判任官。“試補”指高等考試合格后的“練習實務”,時間為三年?!耙娏暋敝钙胀荚嚭细窈蟮摹熬毩晫崉铡?,時間為兩年。法學博士、文學博士或法科大學、文科大學及原東京大學法學部、文學部的畢業(yè)生可不經高等考試,直接擔任奏任官試補。官立、府縣立中學或同級的官立、府縣立學校及受帝國大學監(jiān)督的私立法律學校、原司法省法律學校的畢業(yè)生可不經普通考試,直接擔任判任官見習。其他人員參加考試則有嚴格的限制。——摘編自呂萬和、張健《明治時期日本官吏任選制度的改革》材料二1913年初,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典試委員會編制法草案》。1919年,北洋政府又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試法》《文官普通考試法》《文官高等考試典試令》《文官普通考試典試令》。新法適用的對象主要為行政官、技術官、審計官、征收官。各專門學科分政治、經濟、法律、文學、物理、數(shù)學、測量、化學、地質、采礦、冶金、機械等二十三科,各學科所考科目少則十幾門,多則二十多門。行政官、技術官、審計官與征收官以外的其他種類文官的任用考試適用特別考試法,如外交官適用《外交官領事官考試法》、法院書記官適用《法院書記官考試暫行章程》等。上述各種類文官的考試科目一般是與該種類工作有關的學科?!幾晕淝墩摫毖笳奈墓僦贫取凡牧先?982年,《吸收錄用干部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頒布,文件規(guī)定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吸收錄用干部要實行公開招收,自愿報名,同時,文件還明確了考試的具體方法和程序,并確定政府人事部門的主導作用,將此前以各系統(tǒng)、各部門為主的分散考試改為統(tǒng)一組織的考試。針對干部人員范圍過于龐大、缺乏分類管理的問題,這一時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著力推進不同類別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年8月14日《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我國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考試錄用制度也隨之確立。——摘編自句華《中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發(fā)展歷程與變革趨勢》(1)根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文官考試改革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簡要評價。(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北洋政府文官考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特點的成因。(5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義。(5分)【答案】(1)內容:重置考試類別;設置文官見習期;指定學校畢業(yè)生有免試資格。(2分)簡要評價: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進程;完善文官體系;促進教育發(fā)展;能夠訓練從政者的實際才能,提高文官的行政能力;進一步削弱封建勢力影響;不利于部分學校畢業(yè)生公平參與競爭。(4分)(2)特點:法令體系完備,文官考試種類繁多;以近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為考試內容;對不同種類文官分別考試。(3分)成因: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近代教育的發(fā)展;國家治理的需要;近代法律觀念的傳播。(2分)(3)意義:提高了政府機關和干部的行政效率;為國家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增添了活力;促進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制度的完善;等等。(5分)【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準確的時空是: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第一小問“內容”,根據材料一中“文官考試分為‘高等考試’和‘普通考試’,取消‘學術考試’”,可得出重置考試類別;根據“‘試補'指高等考試合格后的‘練習實務’,時間為三年。見習’指普通考試合格后的‘練習實務’,時間為兩年”,可得出設置文官見習期;根據“法學博士、文學博士或法科大學、文科大學及原東京大學法學部、文學部的畢業(yè)生可不經高等考試,直接擔任奏任官試補。官立、府縣立中學或同級的官立府縣立學校及受帝國大學監(jiān)督的私立法律學校、原司法省法律學校的畢業(yè)生可不經普通考試,直接擔任判任官見習”,可得出指定學校畢業(yè)生有免試資格。第二小問“評價”,因為材料現(xiàn)象發(fā)生在明治維新時期,可見文官制度改革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進程。這一改革重置考試類別,完善了文官體系;設置文官見習期,能夠訓練從政者的實際才能,提高文官的行政能力;考試選拔對進一步削弱封建勢力有影響;指定學校畢業(yè)生有免試資格不利于部分學校畢業(yè)生公平參與競爭?!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準確的時空是: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二中“《文官考試法草案》《典試委員會編制法草案》”“《文官高等考試法》《文官普通考試法》《文官高等考試典試令》《文官普通考試典試令》”,可得出有較完備的法令;根據“分政治、經濟、法律、文學、物理、數(shù)學、測量、化學、地質、采礦、冶金、機械等二十三科”,可得出考試內容采用近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根據“行政官、技術官、審計官與征收官以外的其他種類文官的任用考試適用特別考試法”,可得出對不同種類文官分別考試。第二小問“成因”,有較完備的法令,是因為民主共和體制的確立,近代法律觀念的傳播;考試內容采用近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這得益于近代教育的發(fā)展;對不同種類文官分別考試,這是國家治理的需要,也受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準確的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根據材料“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吸收錄用干部要實行公開招收,自愿報名,同時,文件還明確了考試的具體方法和程序,并確定政府人事部門的主導作用,將此前以各系統(tǒng)、各部門為主的分散考試改為統(tǒng)一組織的考試”得出為國家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增添了活力;促進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根據材料“針對干部人員范圍過于龐大、缺乏分類管理的問題,這一時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著力推進不同類別干部的管理改革”得出提高了政府機關和干部的行政效率;結合時代背景和所學知識可知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制度的完善。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羅馬法雖屬奴隸制社會的產物,但由于它對反映簡單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因而也就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許多法律關系,因此它對資本主義民法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在屬于大陸法系的許多國家,其影響更加顯著。材料二在西方,“神的法則”是法律的淵源。對宗教忠實地信奉,使得人們保持了對法律的敬畏。西方歷史上,法律不僅脫胎于宗教,而且有些宗教式的規(guī)則直接發(fā)揮著法律的效力。古希伯來法律與希伯來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規(guī)范的性質。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雜和融合。“摩西十誡”就是這種“三合一”的典型。到中世紀,教會通過對歐洲幾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民適用教會法,使教會法實際上起到了歐洲世俗法的作用。教會所強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對近代西方法律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公法領域,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國之鷹”護衛(wèi)著圣經中的“摩西十誡”;在司法領域,西方各國的婚姻法也都規(guī)定了宗教儀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摘編自陳敏《中西方宗教對法律影響之異同的探原》(1)據材料一指出羅馬法對“資本主義民法領域”產生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圖中①②③④任選兩個國家或地區(qū)說明其在法律建設上的主要成就。(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宗教倫理對西方法律的影響。(6分)【答案】(1)原因:羅馬法規(guī)定了簡單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需要,為資本主義時期的法律借鑒并發(fā)展。(3分)成就示例:①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為適應統(tǒng)治需要,實行“萬民法”;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羅馬民法大全》,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3分)②12世紀前后,英國普通法逐漸形成;13世紀,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原則;光榮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本國法律,他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英美法系”。(3分)③13世紀后法國建立在羅馬法基礎上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法國大革命期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頒布《法國民法典》,它與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統(tǒng)稱為“拿破侖法典”;后來,逐漸形成了以羅馬法為基礎、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體系,稱為“大陸法系”或“民法系”。(3分)④中古時期,各日耳曼王國在記載和整理部落習慣法的基礎上編纂了一批成文法,稱為“日耳曼法”,作為莊園法庭的審判依據;1878年德國頒布《國家律師法》,奠定了近代律師制度的基礎。(3分)(2)影響:有利于樹立法律的神圣性;教規(guī)代法,豐富了法律的內容,便利于法律的推廣;宗教思想的長期全面滲透,引導了西方法律價值觀;形成了西方司法活動的宗教儀式特征。(6分)【解析】【小問1詳解】影響:根據材料一“反映簡單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因而也就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許多法律關系”和“對資本主義民法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在屬于大陸法系的許多國家”可知羅馬法規(guī)定了簡單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需要,為資本主義時期的法律借鑒并發(fā)展。國家與成就:圖①為古羅馬,根據所學知識其法律成就有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為適應統(tǒng)治需要,實行“萬民法”;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羅馬民法大全》,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圖②為英國,根據所學知識其法律成就有12世紀前后,英國普通法逐漸形成;13世紀,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原則;光榮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的基礎上制定本國法律,他們構成了普通法系,也稱“英美法系”。圖③為法國,根據所學知識其法律成就有13世紀后法國建立在羅馬法基礎上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法國大革命期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頒布《法國民法典》,它與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統(tǒng)稱為“拿破侖法典”;后來,逐漸形成了以羅馬法為基礎、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體系,稱為“大陸法系”或“民法系”。圖④為現(xiàn)在的德國,中古時期為日耳曼人統(tǒng)治的地區(qū),其法律成就有各日耳曼王國在記載和整理部落習慣法的基礎上編纂了一批成文法,稱為“日耳曼法”,作為莊園法庭的審判依據;1878年德國頒布《國家律師法》,奠定了近代律師制度的基礎。【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神的法則’是法律的淵源。對宗教忠實地信奉,使得人們保持了對法律的敬畏”可知宗教倫理有利于樹立法律的神圣性;根據“法律與希伯來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規(guī)范的性質”可知教規(guī)代法,豐富了法律的內容,便于法律的推廣;根據“。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雜和融合”可知宗教思想長期全面滲透到法律領域;根據“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國之鷹’護衛(wèi)著圣經中的‘摩西十誡’”可知宗教思想起到社會教化的功能,引導了西方法律價值觀;根據“在司法領域,西方各國的婚姻法也都規(guī)定了宗教儀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可知形成了司法活動的宗教儀式特征。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盡管歷代的賦稅思想大都傾向輕徭薄賦,但在賦稅制度的運行過程中卻經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見規(guī)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隨著王朝周期性始末興亡的變化,賦稅制度總是初期輕徭薄賦,中期誅求無度,結果“民力殫殘”。二是官員層層加碼律。百姓承擔的賦役捐稅的名目和數(shù)量,常常會由官吏機構由上向下逐級遞增,層層加碼。三是非法轉正律。中國古代皇權統(tǒng)治下的賦役所支撐的是一個龐大的權力體系,皇帝和各級官吏不斷生出賦役的名目,苛捐雜稅常常會超越國家正稅而成為賦稅的主要部分?!幾岳钣簟吨形鞴糯x稅制度的兩重天》材料二二戰(zhàn)后,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