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歷史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_第1頁
2021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歷史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_第2頁
2021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歷史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_第3頁
2021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歷史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_第4頁
2021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歷史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第Ⅰ部分2021年高考真題1.(2021·全國甲卷·28)1861年,慈禧發(fā)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庇纱丝芍狝.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D.傳統(tǒng)的外交體制被拋棄【答案】A【解析】慈禧太后在1861年以“不能盡心和議”作為處置政敵的理由,說明慈禧太后主張與西方列強“合作”,而英國報刊的態(tài)度表明會支持清朝政府,這樣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將會使得太平天國面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故選A項;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是以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為標志,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題干涉及到慈禧太后和英國報刊兩個角度的信息,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只能與慈禧太后的措施相關,所以不能完整體現材料內容,排除C項;題干信息使得我們可以推論出中外反動勢力將會聯合絞殺太平天國運動,并不能表明中國傳統(tǒng)的外交體制被拋棄,排除D項。2.(2021·全國乙卷·28)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經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是因為1898年的戊戌變法中有廢除八股取士的主張,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則是由于很快戊戌變法就失敗了,所以該書商的對書籍銷量的預判跟當時政局變化太快有關,故選C項;儒學地位遭到顛覆性打擊最早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與題干所述時間不符,排除A項;列強侵略從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開始就不斷加劇,據此沒法解釋該書商所面臨的困境,排除B項;西學深入民心無法說明“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排除D項。3.(2021·山東高考選考·6)近代一位外國人這樣評價戊戌變法:“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彼J為變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變法措施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D.沒有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強調的是“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也就是說上諭變法缺乏足夠的社會基礎,也就是沒能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故選D項;由“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說明自上而下的方式并不是其缺陷,排除A項;題干中“是從基礎上開始”、“一個倒置的金字塔”說明評價者認為這場變法是從基礎開始的,而實際上卻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而不是強調變法措施問題,排除B項;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是導致變法缺陷的原因,而不是變法的缺陷,排除C項。4.(2021·浙江高考選考1月·11)1905年7月,孫中山與華興會領導人商討時指出:“現今大勢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聯絡人才一義。中國現在不必憂各國之瓜分,但憂自己之內訌,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元末朱、陳、張、明之亂,此時各國乘而干涉之,則中國必亡無疑矣?!睂O中山旨在A.批判舊式農民起義的落后性B.強調聯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C.說明培養(yǎng)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闡述反抗列強瓜分的緊迫性【答案】B【解析】據材料“現今大勢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聯絡人才一義。中國現在不必憂各國之瓜分,但憂自己之內訌……”可知,孫中山憂慮興中會、光復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各自為戰(zhàn),主張革命的聯合,故選B項;孫中山批判的是各革命團體的獨自為戰(zhàn),而不是舊式農民起義的落后性,排除A項;“聯絡人才”強調聯合革命力量,而不是培養(yǎng)革命人才,排除C項;“中國現在不必憂各國之瓜分,但憂自己之內訌”強調聯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而不是闡述反抗列強瓜分的緊迫性,排除D項。5.(2021·浙江高考選考6月·11)對辛亥革命的認識,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中指出:“辛亥革命戰(zhàn)爭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反對滿洲帝政之民主運動,一個是反對外力壓迫之自強運動?!边@一認識強調這場革命A.完成了民族獨立任務B.反帝反封建的內涵C.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D.傳播了民主科學精神【答案】B【解析】“反對滿洲帝政之民主運動”強調反封建求民主,“反對外力壓迫之自強運動”強調反帝以自強,故選B項;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排除A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傳播了民主科學精神,排除D項。第Ⅱ部分2021年各地模擬試題一、選擇題1.(2021·河南開封三模·28)1840年《悉尼商報》刊登文章稱,“鴉片交易在過去和現在都在損害這個國家的合法商業(yè),威脅到我們的收入?!?850年紐約《商人雜志》發(fā)表文章說,“中國不能同時接受商品和毒品,因此,就英國而言,哪個工業(yè)應該受到鼓勵?”材料主要反映()A.鴉片貿易造成了英國對華貿易逆差B.鴉片貿易不利于英國工業(yè)革命C.部分商人理性認識鴉片貿易的影響D.英國政府應大力提倡鴉片貿易【答案】C【解析】據材料“鴉片交易在過去和現在都在損害這個國家的合法商業(yè),威脅到我們的收入”可知部分商人意識到鴉片交易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故選C項;據所學鴉片貿易扭轉了英國對華貿易逆差,排除A項;據所學1840年英國工業(yè)革命已經完成,排除B項;據材料“《悉尼商報》刊登”“紐約《商人雜志》”可知材料體現的是民間的看法,而非政府態(tài)度,排除D項。2.(2021·福建泉州三?!?)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主要外貿商品需從江南、兩湖、福建等地運往廣州,因此養(yǎng)活了一大批廣西籍搬運工。五口通商后,外貿商品可以就近從上海、寧波、福州、廈門等地出洋,于是廣西籍搬運工失業(yè)了,這成為了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的誘因之一。據此推知()A.農民起義沖擊清王朝統(tǒng)治B.鴉片戰(zhàn)爭迫使中國卷入世界市場C.民族矛盾激化了階級矛盾D.五口通商推動中國社會結構變革【答案】C【解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出現并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之一,而“五口通商”進一步加劇階級矛盾,使得大批依靠粵漢線、粵贛線生活的農民失去收入來源,從而成為農民起義的主要力量,因此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由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的產物,故選C項;材料主要表達的是鴉片戰(zhàn)爭后“五口通商”是農民起義的誘因,并未提及農民起義對清政府的沖擊,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農民起義的誘因,并未反映中國卷入世界市場,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但基本的社會結構并未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3.(2021·福建漳州三模·6)邪片戰(zhàn)爭期間,道光帝認為林則徐禁煙、鴉片被焚和停止貿易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懲辦林則徐、恢復貿易,中英關系就會自然恢復到戰(zhàn)前狀態(tài)。這表明道光帝()A.做出結束戰(zhàn)爭正確決策B.仍然缺乏國家主權意識C.逐漸接受近代外交原則D.尚未認清中英沖突實質【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的是道光皇帝認為林則徐禁煙、鴉片被焚和停止貿易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重要原因,這顯然未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源是工業(yè)革命后英國需要原料和市場,故選D項;材料體現的是道光皇帝的愚昧無知,認識不到中英沖突的必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道光帝缺乏國家主權意識,反映的是對鴉片戰(zhàn)爭的認識不清,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道光皇帝未認清中英沖突的實質,與近代外交原則無關,排除C項。4.(2021·安徽合肥三模·28)鴉片戰(zhàn)爭期間,姚瑩認為“此時夷務關重,制造大號戰(zhàn)船,實為要著”,并建議“造大艦必先儲費,工價非倍于常例不可。而造船之人,又必習知洋面攻戰(zhàn)者親督之,乃能有用……庶可制敵取勝”。據此可知姚瑩()A.為洋務運動提供了理論源泉B.意識到了制海權的重要性C.預見了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必然D.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潮流【答案】B【解析】據材料“制造大號戰(zhàn)船……可制敵取勝”可知姚瑩認為制造大號戰(zhàn)船能夠制敵取勝,說明他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故選B項;姚瑩是地主階級抵抗派的代表,洋務運動主張“中體西用”,排除A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根源,但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排除D項5.(2021·四川遂寧三?!?8)1844年4月,咸豐皇帝諭令對兩廣總督耆英“頒給欽差大臣關防”以“專辦夷務”。這個欽差大臣“不同于過去的市舶司,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乃是和‘夷官’具有對等性質的職位"。這一“諭令”表明清政府()A.對外關系體制開始全面改革B.從傳統(tǒng)外交理念中萌生新變化C.與列強間初步建立平等關系D.正式設立專辦夷務的外交機構【答案】B【解析】據材料“乃是和‘夷官’具有對等性質的職位”可知,此時清政府不再像過去那樣以天朝上國的姿態(tài)自居,而是逐步融入世界的外交體系,故選B項;據材料“1844年4月”可知,當時只是開始在局部上意識到傳統(tǒng)外交理念在經典社會的不適應,專門處理外部事務的總理衙門在1861年才設置,此時尚未改革,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清政府的外交理念的變化,且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列強的外交關系均為不平等關系,排除C項;1861年設置的總理衙門是正式辦夷務的外交機構,排除D項。6.(2021·河北邯鄲二?!?)據統(tǒng)計,1843—1860年,香港與五個通商口岸共出版西書434種。其中科學和其他書籍105種,占24%以上,內容包括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博物學、植物學、醫(yī)學等。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西方科技知識開始不斷傳入中國B.西方科技價值獲得中國社會普遍認同C.中國近代科技誕生具有一定基礎D.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被動了解西方科技【答案】C【解析】1843—1860年,香港與五個通商口岸出版西書434種中有24%以上的自然科學書籍,這就為我國知識分子了解近代科技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近代科技誕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故選C項;西方科技知識在中國古代就已經開始不斷傳入中國,排除A項;1843—1860年間,中國人大多還自以為是天朝上國,西方科技價值并沒有獲得社會普遍認同,排除B項;題干僅僅說到近代自然科學的書籍出版,并沒有說到知識分子是主動還是被動接受其中的知識,排除D項。7.(2021·山東日照高三5月校際聯考·6)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西學東漸已不同于此前的僅有傳教一途,而是有著諸如傳教士、翻譯局、新學堂、洋務、外交使臣與留學生等多種渠道。這一變化主要源于()A.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客觀需求B.民眾對西方文化的選擇性吸收C.救亡圖存日益成為全社會共識D.統(tǒng)治者對“體”“用”認知的轉變【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西學東漸已不同于此前的僅有傳教一途,而是有著諸如傳教士、翻譯局、新學堂、洋務、外交使臣與留學生等多種渠道”,可知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對西學的探索日益全面和深入,反映了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環(huán)境下,中國人對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故選A項;“多種渠道”反映了民眾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日益全面,排除B項;救亡圖存對先進的中國人日益成為全社會共識,但是封建統(tǒng)治者頑固派、列強在華代理人除外,排除C項;封建統(tǒng)治學習西方的根本目的始終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沒有改變,排除D項。8.(2021·廣西高三畢業(yè)班4月高考模擬聯考·28)《庚申夷氛紀略》是記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一篇私家著述。所述清軍將領僧格林沁在京津保衛(wèi)戰(zhàn)中的“畏蕙”表現,曾經被學術界多次引用。但近年來經過越來越多的學者考證,這一記載嚴重失實。由此可知()A.私家著述不利于還原歷史真相B.觀點不一導致歷史真相無法還原C.史料考證對史學研究特別重要D.第一手史料的價值高于二手史料【答案】C【解析】據材料“但近年來經過越來越多的學者考證,這一記載嚴重失實”可知,考證史料真?zhèn)斡兄趯ふ覛v史真相,故選C項;據所學私家著述也是一種史料,對還原歷史真相能夠起到一定作用,排除A項;據所學“孤證不為史”可知,觀點不一有利于進一步探尋歷史真相,排除B項;題干中未提及第一手史料與二手史料在價值上的比較,排除D項。9.(2021·山東濟寧高三5月高考模擬考試·6)1860年,曾國藩上奏清廷表示“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大敵”,主張“俟該夷(英法)就撫”。1870年,曾國藩奏日:“道光庚子以后辦理夷務,失在朝和夕戰(zhàn)……遂至外患漸深……惟賴守定和議,絕無改更,用能中外相安,十年無事?!睋丝芍鴩ǎ〢.未能認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意圖B.對外妥協的傾向有所轉變C.企圖借助列強的力量發(fā)展洋務D.固守天朝上國的傳統(tǒng)觀念【答案】A【解析】據材料“俟該夷(英法)就撫”“惟賴守定和議,絕無改更,用能中外相安,十年無事”,可知曾國藩始終認為內部矛盾是主要矛盾,主張安撫列強,說明曾國藩沒有認清列強侵華的本質,故選A項;據材料“惟賴守定和議,絕無改更”,可知曾國藩始終沒有改變妥協的立場,排除B項;據材料“用能中外相安,十年無事”,可知曾國藩妥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體現歧視洋人、盲目排外的內容,排除D項。10.(2021·安徽A10聯盟高考最后一卷·28)清末“約定自開”商埠的浪潮中,東北三省共有自開商埠18處。清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握定主權為宗旨”,依“約”將部分應由中外“約定開放”的商埠變成了實際上的“自開”商埠,掌控了這些商埠的“行政、司法和關稅”的主權。這表明清政府()A.收回了喪失的國家主權B.近代外交意識有所增強C.主導國家對外開放進程D.竭力維護朝貢外交體系【答案】B【解析】據材料“掌控了這些商埠的‘行政、司法和關稅’的主權”,可知清政府利用規(guī)則、在規(guī)則范圍內力爭挽回利權的近代化外交手段使得自開商埠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故選B項;近代清政府喪失了部分國家主權,排除A項;近代清政府喪權辱國,并未主導國家對外開放進程,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清政府利用規(guī)則維護主權,而非維護朝貢外交體系,排除D項。11.(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聯盟第三次聯考·28)表11861年設置總理衙門,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質的機構1864年總理衙門資助刊印了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翻譯的《萬國公法》1874年中國和秘魯兩國在天津正式簽署《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條約》,建立了外交關系。條約第四款專門對領事保護作出規(guī)定1876年起先后在新加坡、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設置使館并派駐使臣1881年經7個多月艱難談判,《中俄伊犁條約》簽署。曾紀澤爭回了伊犁西南境的大片國土表1是中國近代外交的大事年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傳統(tǒng)朝貢體系解體B.外交制度全面轉型C.外交環(huán)境有所改善D.近代外交意識漸顯【答案】D【解析】從表中“總理衙門,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質的機構”“《萬國公法》”“中國和秘魯兩國在天津正式簽署《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條約》”這些內容說明中國近代外交逐漸向國際接軌,近代意識逐漸增強,故選D項;“總理衙門,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質的機構”等這些內容指與世界國家打交道,但無法體現清朝與周邊蕃屬國的交往形式,無法判斷朝貢體系的情況,排除A項;通過表格內容可以看出,近代中國從外交機構到外交方法都嘗試與世界接軌,向真正的近代外交轉變,但通過這幾件事件無法說明外交制度已經完全轉型,排除B項;近代中國一直處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外交環(huán)境不可能有所改善,排除C項。12.(2021·河北邯鄲三模·6)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受命在北京換約受阻,他宣稱:“赴京師乃攸關權利而非出于恩賜”,于是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這次換約風波()A.促使清政府允許外國辦廠合法化B.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C.導致清政府成為列強侵華的工具D.推動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這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通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簽訂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國內地由游歷、經商和傳教的特權,故選B項;允許列強投資設廠是《馬關條約》,排除A項;清政府成為列強侵華的工具是《辛丑條約》,排除C項;推動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的是《馬關條約》,排除D項。13.(2021·山西二模·28)1854年,英美法三國領事制定了《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上海租界地出現了類似西方自治政府的市政機關,租界制度形成。1864年,英國公使致各領事書中說,“租界地與英國政府,并不容許其(指領事)管轄該地,該地仍屬于中國之主權”。據此可知()A.租界制度的施行缺乏條約依據B.英國遵守與中國簽訂的條約C.英法美在中國的利益達到平衡D.清政府力求修改不平等條約【答案】A【解析】根據“租界地與英國政府,并不容許其(指領事)管轄該地,該地仍屬于中國之主權”可知,關于租界,清政府與西方國家并沒有簽訂相關的條約,因此缺乏相應的依據,故選A項;從材料內容可以看出,英國已經形成租界制,并沒有遵循條約,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英人對于租界地的態(tài)度,沒有體現英法美三國間的利益平衡與否,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英人的觀點,是清政府沒有與西方國家并沒有簽訂相關的條約,沒有體現清政府的態(tài)度,排除D項。14.(2021·河北張家口三?!?)太平天國軍制規(guī)定,每13156戶家庭有一個軍帥,軍帥各轄五個師,每師各轄五個旅。每個旅下轄五個卒長,每個卒長下轄四個兩司馬,每個兩司馬各轄五伍長,伍長各轄四名士卒。一個軍含一萬名士卒和3156名官佐,總共13156人。由此可見,太平天國()A.體現了軍政和民政的統(tǒng)一B.軍隊出現人浮于事現象C.構建了近代化的軍事體制D.破壞了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太平天國軍制規(guī)定,每13156戶家庭有一個軍帥,軍帥各轄五個師,每師各轄五個旅……一個軍含一萬名士卒和3156名官佐,總共13156人”可知在太平天國的軍制中,士卒也是農民,而官佐同時也擔任軍職和政職,這表明太平天國的軍制具有軍政和民政相統(tǒng)一,故選A項;人浮于事現象沒有體現在材料中,材料中只是介紹太平天國的軍制而已,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到這種軍制是現代化的,排除C項;材料中說的是軍事體制,與經濟無關,排除D項。15.(2021·湖北武漢五月供題·6)圖1是“太平天國時期各族人民起義形勢”示意圖,它反映了()圖1A.清朝統(tǒng)治危機深重B.漢族官僚集團崛起C.人民反帝斗爭高漲D.列強瓜分中國破產【答案】A【解析】據圖可知,19世紀中期,清朝統(tǒng)治的重要區(qū)域爆發(fā)了太平天國和各族人民的多次起義,且波及范圍廣泛,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危機深重,故選A項;材料只是“太平天國時期各族人民起義形勢”示意圖,不涉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官僚集團的崛起,排除B項;人民反帝斗爭高漲與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反抗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符,且此時資本主義尚未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反帝”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義和團運動使列強瓜分中國破產,排除D項。16.(2021·山東淄博高三4月階段性診斷考試·6)有位英國使節(jié)在信中寫道:“顯然,在不列顛船只能安全地航行在長江以前,必須和叛軍達成某些協議。他們被認為占有長江沿岸的一些據點?!傊掖竽懙卣J為:必須有一支強大得足以引起重視的海軍武裝力量出現在南京,還必須告訴叛軍當局,我們不是以敵人身份出現的,也沒有想參與正在激戰(zhàn)中的中國內戰(zhàn)。”這封信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在()A.鴉片戰(zhàn)爭時期B.太平天國運動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D.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答案】B【解析】據材料“必須有一支強大得足以引起重視的海軍武裝力量出現在南京,還必須告訴叛軍當局,我們不是以敵人身份出現的,也沒有想參與正在激戰(zhàn)中的中國內戰(zhàn)。”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太平軍占據了南京和長江流域,相對于清王朝來說是叛軍,故選B項;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尚未出現內憂外患的局面,排除A項;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是在武漢,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雖有義和團運動,但其“扶清滅洋”,排除D項。17.(2021·江西景德鎮(zhèn)三?!?8)曾國藩痛斥“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謂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賈以納息,謂貨皆天主之貨也。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大變。凡讀書識字者,焉能袖手坐觀,不思一為之所也”。材料從側面反映出太平天國()A.違背了中國歷史發(fā)展潮流B.沒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結合C.徹底推翻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D.沉重打擊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答案】D【解析】據材料“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謂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賈以納息,謂貨皆天主之貨也。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可知曾國藩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利用天主教造反,擾亂了社會秩序,違背了儒家的封建倫理、綱常名教,是大逆不道,不能袖手旁觀,這從從側面反映出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故選D項;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已經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太平天國打擊清朝封建統(tǒng)治,符合中國歷史發(fā)展潮流,排除A項;曾國藩站在統(tǒng)治階層角度來評價太平天國運動,與中國具體國情結合關系不大,排除B項;太平天國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排除C項。18.(2021·山東聊城二?!?)在清代一總督署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北吞大漠,南亙黃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稱雄,西岳東瀛一屏障;內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兩師生。下列能夠印證該對聯說法的是()A.直隸地區(qū)軍事地位重要B.東南沿海民族工業(yè)發(fā)達C.江南地區(qū)成為魚米之鄉(xiāng)D.湖廣地區(qū)成為革命中心【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北吞大漠”可知該地北方有沙漠”,南亙黃河”可知黃河在其南面,“西岳東濠”可知西岳華山在其西邊,結合地理知識,可知此地為現河北,即清直隸,又結合“曾(曾國藩)前李(李鴻章)后”可判斷此處為直隸總督署,結合對聯可知直隸地區(qū)軍事地位重要,故選A項;依據材料判斷出是直隸地區(qū),并且材料主要提及軍事方面,排除B項;依據材料判斷出是直隸地區(qū),排除C項;與C項方法一樣,依據材料判斷出是直隸地區(qū),排除D項。19.(2021·河北唐山三?!?)1853年春,法國駐中國領事在給法國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幾個星期以來,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銷售不出去,就連鴉片也無法銷售,價格急劇下跌。材料表明這一現象的出現緣于當時的中國()A.國內政治形勢變動B.民眾自發(fā)抵制英法聯軍的侵略C.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D.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動蕩的局勢使南京的洋布、鴉片貿易受到影響,故選A項;英法聯軍的侵略是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間是1856—1860年,排除B項;民族工業(yè)興起于19世紀60—70年代,排除C項;材料是特定時間、地點的現象,不能用一般性的因素去解釋,排除D項。20.(2021·江蘇徐州高三5月考前模擬·6)19世紀60年代初,江浙官紳士庶叢集滬上,租界內所有房屋頓時人滿為患,外商大肆興建房屋,高價租給中國人居住,出現了“新建筑縱橫十余里,地價至畝數千金……商家輻輳厘稅日旺”的局面。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農民戰(zhàn)爭的影響B(tài).西方列強的侵略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政府的招商引資【答案】A【解析】19世紀60年代初,太平天國運動正在進行保衛(wèi)戰(zhàn),戰(zhàn)爭波及到了江浙地區(qū),所以導致士庶為得到保護而叢集滬上租界內,故選A項;1856—1860年英法聯軍對華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但這不是江浙士紳叢集滬上的直接原因,因為19世紀60年代初已經結束,而且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主要是發(fā)生在華北地區(qū),沒有涉及到江浙地區(qū),排除B項;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是江浙工商業(yè)者財富積累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江浙士紳叢集滬上租界的直接原因,排除C項;19世紀60年代初,清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的政策,并沒有招商引資的舉措,排除D項。21.(2021·安徽馬鞍山二模·28)蓄發(fā)令是太平軍每攻克一地后發(fā)布的第一道公告。洪仁玕在《欽定軍次實錄》中強調:“凡欲脫滿洲韃子之軛,投誠天朝,必須留發(fā),以詮父母養(yǎng)育之恩,以順上帝生成之恩,切不可剃之?!碧教靽菩行畎l(fā)令旨在()A.強化民眾宗教信仰B.推行儒家忠孝文化C.對抗?jié)M清王朝統(tǒng)治D.維護漢人民族尊嚴【答案】C【解析】在中國古代滿族的特征是剃發(fā),而漢族的傳統(tǒng)是留發(fā),所以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主張蓄發(fā),是表明自己代表漢族來反對清朝(滿族)的封建統(tǒng)治,故選C項;題干表現的是太平天國要求留發(fā)的規(guī)定,與宗教信仰無關,排除A項;題干體現的是對是否留頭發(fā)或者說是對清朝的態(tài)度,而不是對儒家忠孝文化的態(tài)度,排除B項;頭發(fā)在清朝統(tǒng)治者眼中代表的是服從其統(tǒng)治,而不是民族尊嚴,所以蓄發(fā)令也不是代表民族尊嚴,而是代表反抗清朝統(tǒng)治,排除D項。22.(2021·江蘇蘇北七市三?!?)清初的地方總督與巡撫的職位大多是由滿族官員擔任,自咸豐、同治開始,漢族官僚擔任督撫的比例大大超過滿族官僚。地方督撫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出現了督撫專權的局面。清朝政治格局的這一變化起源于()A.太平天國運動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D.義和團運動【答案】A【解析】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原來的八旗兵戰(zhàn)斗力減弱,政府不得不依靠漢族官員,讓他們組織漢族軍隊,隨著這些軍隊不斷發(fā)展壯大,漢族官員的地位得到不斷提高,故選A項;洋務運動主要是經濟方面,對漢族官員地位的提高關系不大,排除B項;戊戌變法是在1898年,當時是光緒皇帝,與材料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義和團運動是在19世紀末,當時是光緒皇帝,與材料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23.(2021·山西太原三?!?8)有學者指出:“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必然會在舊有軌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漢人士大夫還會繼續(xù)沉淪,不會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局?!边@說明“這場革命”()A.加速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瓦解B.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C.開啟了西學東漸思想潮流D.獲得了知識分子群體的支持【答案】B【解析】據材料“向西方學習”可知這場革命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故選B項;結合所學知識,這場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武昌起義使清政府統(tǒng)治土崩瓦解,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近代西學東漸的開始,排除C項;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起義,沒有獲得知識分子群體的支持,排除D項。24.(2021·北京豐臺區(qū)二模·6)下列表述與下圖所示歷史事件的影響相符的是()A.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C.標志著中國現代化運動起步D.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答案】B【解析】材料所示為天平天國運動,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清政府起用漢族地主階級,使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故選B項;鴉片戰(zhàn)爭標志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排除A項;洋務運動標志中國現代化運動起步,排除C項;《天津條約》開放漢口、九江等地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排除D項。25.(2021·北京西城區(qū)一?!?)以下四項表述可以從史實直接推斷出結論的是()史實結論A《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主張體現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B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江南制造總局等一批近代企業(yè),建成新式海軍說明中國實現了“自強”“求富”的目的C光緒帝發(fā)布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除舊布新的舉措表明清政府實施了完整的資產階級改革方案D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反映出社會主要矛盾是清政府與民眾的矛盾【答案】A【解析】《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建立“四有二無”的大同社會,體現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故選A項;洋務派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籌備新式海軍,但是以失敗告終,未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排除B項;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進行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目的是救亡圖存,并未進行徹底的資產階級改革,排除C項;“扶清滅洋”的口號體現外國列強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排除D項。26.(2021·河北石家莊二模·5)有學者認為,中國內戰(zhàn)的爆發(fā)時間恰恰與美國內戰(zhàn)幾乎同時,這使得英國面臨同時失去兩個市場的風險,因為中國既是英國最大的茶葉進口市場,又是鴉片傾銷市場;美國則是它的長絨棉進口市場。這種失去對英國棉紡織業(yè)是致命的,這就使英國想辦法恢復其中一個秩序,于是美國內戰(zhàn)從旁影響了中國內戰(zhàn)的結局。這可以用來說明()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B.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C.太平天國運動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經濟秩序D.中國內戰(zhàn)和美國內戰(zhàn)都帶有反殖民主義性質【答案】C【解析】中國既是英國最大的茶葉進口市場,又是鴉片傾銷市場,太平天國運動對英國的經濟秩序造成沖擊,英國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重啟中國貿易將彌補英國在美國內戰(zhàn)中的經濟損失,故選C項;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英法侵略中國,與“中國內戰(zhàn)”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與“中國內戰(zhàn)”不符,排除B項;1783年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結束了英國對北美人民的殖民統(tǒng)治,1861年的美國內戰(zhàn)不具有反殖民主義性質,排除D項。27.(2021·河北保定一?!?)江蘇巡撫李鴻章對蘇州閶門外所建題為“民不能忘”的漢白玉牌坊耿耿于懷,責問:“閶門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偽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復是:牌坊為擔任鄉(xiāng)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為太平天國的“減糧”政策。這使他深受刺激。李鴻章主政期間,蘇州等地終于成功減賦。由此可知,太平天國運動()A.確實推行了《天朝田畝制度》B.推行的政策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C.對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D.重視摧毀過時的地方經濟制度【答案】C【解析】李鴻章聽說白石牌坊捐建是由于太平天國的減糧政策后深受刺激,并且在主政時促使蘇州等地成功減負,說明太平天國的惠民政策促使清末地方治理中也有了相應舉措,故選C項;《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題干中的信息沒法看出是否推行過,排除A項;太平天國推行的政策是相對落后的,沒法說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排除B項;太平天國想要推行的依然是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經濟制度,題干并沒有體現重視摧毀過時的經濟制度,排除D項。28.(2021·福建漳州三?!?)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夕,中國鐵路鋪設里程僅300多千米;戰(zhàn)后八年內,中國鋪設了4000多千米鐵路,其中三分之二是由外國人鋪設的。這表明了()A.列強加緊對華資本輸出B.中國近代化仍然舉步維艱C.傳統(tǒng)思想制約鐵路發(fā)展D.民族獨立是交通發(fā)展前提【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甲午戰(zhàn)爭后雖然中國鋪設大量鐵路,但多由外國人鋪設,外國人在中國鋪設鐵路是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表現,故選A項;僅根據鐵路的鋪設情況無法說明中國近代化的舉步維艱,排除B項;中國的鐵路多由外國人鋪設是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表現,不是傳統(tǒng)思想的制約,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與民族獨立無關,排除D項。29.(2021·江蘇蘇錫常鎮(zhèn)二?!?)下圖為1894年《點石齋畫報》繪制的“牙山大勝”圖片。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等地向中國軍隊發(fā)起攻擊,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該報即以此為主題,進行報道。圖畫描繪的是清軍發(fā)炮開槍、奮勇殺敵的場景,遠處的日軍紛紛棄甲曳兵、倉皇逃竄。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當時的報刊更能反映岀甲午戰(zhàn)爭的真實情況B.畫報內容嚴重脫離歷史實際,沒有研究價值C.畫報關注社會熱點,報道內容與事實有出入D.畫報作為重要的大眾傳媒,有思想啟蒙作用【答案】C【解析】畫報繪制的是“牙山大勝”的圖片,所學知識表明牙山之戰(zhàn)以日本陸軍勝利告終,說明其報道內容與事實有出入,故選C項;所學知識表明牙山之戰(zhàn)以日本陸軍勝利告終,說明其報道內容不真實,排除A項;畫報的內容與歷史事實有出入,但可以作為參考,牙山之戰(zhàn)確有此事,不能說沒有研究價值,排除B項;畫報繪制的是“牙山大勝”的圖片,對民眾有誤導作用,無法起到思想啟蒙作用,排除D項。30.(2021·內蒙古包頭二?!?8)1903年,清政府設修訂法律館,以“折衷各國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而又“不戾乎我國歷世相沿之禮教民情”為修訂舊法、制定新法的宗旨。這表明,清末新律的制定()A.學習西方與繼承傳統(tǒng)法制相結合B.導致中華法系的崩潰C.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制體系D.鞏固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答案】A【解析】據材料“折衷各國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不戾乎我國歷世相沿之禮教民情”可知清末新律的制定把西方法制和傳統(tǒng)法制相結合,故選A項;據材料“不戾乎我國歷世相沿之禮教民情”可知保留了部分傳統(tǒng)法律,清末的修律運動導致中華法系走向解體,并不是奔潰,排除B項;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雖然中國社會的性質在逐漸變化,但封建法律卻幾乎原封不動地保持著,排除C項;清末新律的制定沒有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排除D項。31.(2021·青海西寧一?!?8)孫中山提到:“庚子、辛丑以后,中國人的脾氣,被帝國主義者認識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強硬手段還不濟事;必須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將愛和平講禮貌的中國人壓伏得住。”讓帝國主義者“認識清楚了些”的主要原因是()A.《辛丑條約》的簽訂B.代理人統(tǒng)治的實現C.義和團運動的影響D.清末“新政”的實施【答案】C【解析】據材“庚子、辛丑以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提到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中義和團運動的爆發(fā)使列強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力量,由此開始采用柔和的方法進行統(tǒng)治,故選C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結果,不是導致列強變更統(tǒng)治手段的原因,排除A項;代理人統(tǒng)治的實現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結果,不是導致列強變更統(tǒng)治手段的原因,排除B項;清末新政的實施是在“庚子、辛丑”以后,排除D項。32.(2021·山東青島高三5月統(tǒng)一模擬檢測·8)1900年7月,美國總統(tǒng)麥金萊在寫給光緒帝的信中表示:“我們派部隊到中國的目的,是從嚴重危險中營救美國公使館。……同時,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國家的同意后,將樂于以此目的為陛下進行友好的斡旋?!泵绹偨y(tǒng)此舉旨在()A.保障美國公民在華利益B.維持與清廷的良好關系C.獲取對華侵略優(yōu)勢地位D.美化其侵略擴張的行徑【答案】C【解析】據材料“1900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結束了美西戰(zhàn)爭,試圖通過插手中國事務,攫取利益,故選C項;保障美國公民在華利益不需要“為陛下進行友好的斡旋”,可見這只是美國插手中國事務的托詞,排除A項;“為陛下進行友好的斡旋”并不代表美國總統(tǒng)是為了與清朝維持良好關系,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取得其他國家的同意后,將樂于以此目的為陛下進行友好的斡旋”是為獲取對華侵略優(yōu)勢地位,而非美化其侵略擴張的行徑,排除D項。33.(2021·四川達州二?!?4)1900年,日本加入八國聯軍,鎮(zhèn)壓中國義和團運動,由于是第一次與西方列強同盟,日本政府強調“野蠻之行為有損帝國之威嚴”,勒令士兵“嚴守軍令軍規(guī)”。但是在北京,日本兵卻親眼目睹了西洋兵搶劫、縱火、強奸等種種暴行。材料意在說明()A.日本對西方文明的失望B.西方文明的虛偽C.中國文明蒙受深重災難D.日本的軍紀嚴明【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日本以為西方軍隊是文明之師,要求本國軍隊嚴守軍規(guī),結果親眼目睹西方侵略者的暴行,這充分說明了西方文明的虛偽,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日本親眼目睹西方侵略者的暴行,與對西方文明的態(tài)度無關,排除A項;中國文明確實蒙受深重災難,但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文明的虛偽,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是西方文明的虛偽,日本的軍紀嚴明并非材料想要說明的問題,排除D項。34.(2021·廣東汕頭二模·6)1900年,美國國務卿要求駐柏林、巴黎、倫敦、羅馬、圣彼得堡、維也納、東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國外交部長:“我們認為北京的情況事實上已成為無政府狀況……(美國)總統(tǒng)的目的和過去一樣,將與其他列強共同行動?!边@次“共同行動”()A.引發(fā)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導致西方侵略勢力深入長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階層提出政治改良D.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程【答案】D【解析】題干中體現的是義和團運動過程中,北京像無政府一樣,美國等國的共同行動是發(fā)動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而這使得中國最終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D項;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開始于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這與題干中的“1900年”不符,排除A項;西方侵略勢力深入長江沿岸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就開始了,與題干時間“1900年”不符,排除B項;士大夫階層提出政治改良在19世紀末,也與題干時間“1900年”不符,排除C項。35.(2021·河北唐山二?!?)1900年春,梁啟超勸誘孫中山以“勤王”名號起義,舉皇上為總統(tǒng),握手共入中原;同年6月,香港議政局議員何啟建議孫中山與李鴻章合作組織廣東獨立政府。這反映出當時()A.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名存實亡B.列強干涉中國內政以華治華C.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交織D.三民主義為社會各階層接受【答案】C【解析】梁啟超勸誘孫中山舉皇上為總統(tǒng)共入中原,是希望資產階級能夠引領義和團當時反帝的形勢,何啟建議孫中山與李鴻章合作組織廣東獨立政府是希望資產階級能夠解決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事情,挽救中國的統(tǒng)治危機,所以二者都是想解決中國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故選C項;1900年清王朝統(tǒng)治還沒有名存實亡,清末新政后才走向名存實亡,排除A項;《辛丑條約》之后列強才開始以華治華,排除B項;1900年三民主義還沒有提出,三民主義提出于1905年,排除D項。36.(2021·山東臨沂二?!?)下列時間軸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時期山東革命發(fā)展情況。據此可知()A.山東人民素有反抗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B.山東支部是最早成立的同盟會支部C.辛亥革命贏得了山東人民廣泛支持D.革命黨人最終掌握政權穩(wěn)定了局面【答案】A【解析】“時間軸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時期山東革命發(fā)展情況”可以年地看出,同盟會在山東設支部說明這里革命氛圍濃,從參加的人數來講“56人”也比較多,從群眾的覺悟來看,幾次起義說明群眾斗爭精神強,故選A項;材料中只是提到“同盟會成立了,在煙臺設立支部”并不有說明具體時間,不能說明其“最早”,排除B項;材料中“1911年11月13日,山東宣告獨立”只參說明山東進行了革命,但無法判斷山東人民的參與度,辛亥革命的群眾基礎并不好,排除C項;材料只是重點講了山東的情況,對于全國政權形勢無法判斷,排除D項。37.(2021·廣西5月高考模擬·29)武昌起義后,孫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懸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將來有參政權,蓋所必至?!敝?,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了女子有參政權的議案。此后,女子參政團體紛紛出現。這說明辛亥革命()A.改變了女性受歧視的地位B.開啟了中國婦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擴大政治統(tǒng)治基礎D.使男女平權得到真正實現【答案】C【解析】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了女子有參政權的議案,女子參政團體紛紛出現,參政群體的擴大,有利于擴大政治統(tǒng)治基礎,故選C項;僅是辛亥革命后婦女逐漸有了參政權,但是女性受歧視地位并未真正改變,排除A項;婦女解放運動出現于19世紀末,排除B項;辛亥革命后,出現了男女平權思想,但并未得到真正實現,排除D項。38.(2021·湖北武漢高中畢業(yè)班4月質量檢測·7)1901年,清政府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1903年,設商部、學部等;1905年,設巡警部,裁撤國子監(jiān)。這些措施()A.推動了政權機構近代化B.有利于立憲運動發(fā)展C.動搖了專制統(tǒng)治的基礎D.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答案】A【解析】“1901年,清政府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1903年,設商部、學部等”,說明晚清時期清政府順應時代,開始促進機構的近代化發(fā)展,清政府的改革推動了政治機構的近代化,故選A項;立憲運動是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材料沒有涉及議會政治與國體變更的準備,排除B項;“1901年,清政府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1903年,設商部、學部等”,清政府的改革推動了政治機構的近代化,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排除C項;材料的內容僅說明晚清時期政府機構的近代化調整,沒有涉及到民主共和理念,排除D項。39.(2021·貴州畢節(jié)二模·29)1905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制。令人驚訝的是,廢除這樣一種關聯無數人切身利益的選官制度,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大的社會風波,而是能夠較平穩(wěn)的實施。這說明()A.新式學堂激增改變舊式價值觀念B.清末新政有效滿足民眾利益訴求C.近代中國國民權利意識尚未覺醒D.教育形式內容革新漸成社會共識【答案】D【解析】“廢除這樣一種關聯無數人切身利益的選官制度,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大的社會風波”說明多數人已經接受科舉制落后這一事實,開始正視教育形式的改革,故選D項;“1905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制”在這一年,中國歷史上并沒有興起辦新學的高潮,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清末新政的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為前提的,不會以人民利益為重,排除B項;“清廷宣布廢除科舉制”“關聯無數人切身利益”與大眾利益相關,卻與民主無關,排除C項。40.(2021·江西重點高中協作體高三第二次聯考·29)在1906年和1907年之間,清政府開始制定官方獎勵的詳盡制度,分三類。第一,獎給高超技藝的手藝人和有所發(fā)明的技工;第二,獎給工業(yè)提倡者;第三,獎給投資者。這表明清政府()A.對新興工業(yè)態(tài)度積極B.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C.新政取得了較大成果D.立憲推動經濟的發(fā)展【答案】A【解析】清政府制定了詳盡的獎勵制度,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投資實業(yè)的人進行獎勵,體現出清政府對新興工業(yè)積極態(tài)度,故選A項;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排除B項;清政府制定了詳盡的獎勵制度,僅是出臺政策,不代表新政已取得了較大成果,排除C項;清末新政中的獎勵實業(yè)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而立憲并沒有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反而因為打著“預備立憲”的幌子,一部分立憲黨覺得受到欺騙,轉而支持革命,加重了清政府的離心傾向,排除D項。41.(2021·福建廈門三?!?)1908年,全國各地的陸軍軍官學堂共有學員近兩萬人,其中派往日本留學的有700余人。1911年,在部隊中服役的軍官,有留日經歷的達800名左右。這在客觀上()A.緩解了統(tǒng)治危機B.加劇了中日民族矛盾C.培養(yǎng)了進步力量D.削弱了歐美在華勢力【答案】C【解析】題干體現20世紀初,中國留日軍官人數較多,這些軍官在日本除了接受軍事方面的教育之外,還接受到近代西方思想,回國后很多人成為了推動革命和宣傳西方思想的進步力量,故選C項;派遣留日軍官主觀上是為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但是客觀上他們成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力量,所以根本沒有起到緩解統(tǒng)治危機的作用,排除A項;留日軍官在日留學學習,并不會加劇中日矛盾,是日本的對華侵略行為才會加劇中日民族矛盾,排除B項;留日軍官回國后推動中國革命,主要是推翻清朝統(tǒng)治,而不是反抗歐美侵略,所以不會削弱歐美在華勢力,排除D項。42.(2021·四川綿陽三?!?9)胡適曾說:辛亥之后,沒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三皇五帝、孔子與儒教、佛教、道教、家庭、婚姻、孝道、神靈、長生不老,沒有一樣能逃過刨根問底式的批判與質疑。其意在強調辛亥革命()A.鏟除了封建倫理B.完成了民主革命C.結束了專制統(tǒng)治D.推動了思想啟蒙【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胡適看來,傳統(tǒng)的一切看似理所應當的,習以為常的東西,辛亥革命后都可以拿來討論和批判,這就是思想解放、思想啟蒙,故選D項;材料只是說批判和討論,并不是說鏟除了封建倫理,并不是說封建倫理沒有了,排除A項;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材料講的主要是思想方面,不是說完成了民主革命,而且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排除B項;材料講的主要是思想解放這一方面,不是講政治上的結束專制統(tǒng)治,排除C項。43.(2021·華中師大一附中高考押題卷·29)下圖是清宣統(tǒng)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頒布的清宣統(tǒng)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詔書。這份詔書()A.屬于一手史料,見證了中國近代歷史的結束B.標志著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C.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發(fā)生根本改變D.意味著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取得完全勝利【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結束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故選B項;中國近代歷史的結束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排除A項;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辛亥革命并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帝國主義勢力仍然存在,封建制度的根基也仍存在,排除D項。44.(2021·四川內江三模·29)1911年底,革命黨和談代表和袁世凱和談代表討論處理民族關系問題,達成了《滿、蒙、回、藏待遇之條件》,規(guī)定“今滿、蒙、回、藏各民族贊同共和,中華民國所以待遇如左:與漢人平等”。這一規(guī)定()A.實現了民族革命目標B.反映了民族認同思想C.消除了狹隘民族觀念D.限制了袁世凱的篡權【答案】B【解析】據材料“今滿、蒙、回、藏各民族贊同共和,中華民國所以待遇如左:與漢人平等”,可知在南北談判中,雙方對民族問題達成共識,少數民族與漢人平等,這反映了民族認同思想,故選B項;民族革命指的是完成反帝任務,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排除A項;和談只是緩和了狹隘的民族觀念,并沒有消除,排除C項;和談并沒有限制袁世凱的篡權,排除D項。45.(2021·湖南衡陽二模·8)1921年通過的《湖南省憲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省行政權由省長及省務院行使之”;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各司司長由省議會選舉二人,咨請省長擇一任命之?!睋丝芍?,《湖南省憲法》()A.反映了軍閥割據下的政治理想B.捍衛(wèi)了湖南近代的民主政治C.踐行了美式民主分權制衡原則D.鞏固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各司司長由省議會選出兩人,由省長選取一人擔任,由此可知,軍閥割據之下,獨斷專權,破壞民主政治,故選A項;材料反映了軍閥割據之下獨斷專權的政治思想,破壞民主政治,排除B項;材料違反了民主分權的基本原則,是獨斷專權的體現,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內容破壞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違背了辛亥革命希望建立民主國家的意愿,排除D項。46.(2021·四川成都三模·29)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孫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借款,對方卻以“金融中立”為由拒絕。清帝退位后,袁世凱向四國銀行團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臨時政府急需的700萬兩。在英國公使的推動下,四國銀行團在第二天即向南京臨時政府撥銀200萬兩。這說明當時()A.西方列強的侵華方針發(fā)生了改變B.南京臨時政府喪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C.西方列強支持中國廢除君主政體D.列強力圖阻止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之路【答案】D【解析】據材料主旨可知列強拒絕貸款給革命派孫中山,卻迅速貸款給舊官僚袁世凱,說明列強不希望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之路,故選D項;據所學西方列強的侵華方針是以華治華,沒有變化,排除A項;據材料“四國銀行團在第二天即向南京臨時政府撥銀200萬兩”可知南京臨時政府是中央政府,排除B項;據所學袁世凱復辟之時西方列強也予以支持,且孫中山也主張廢除君主政體,排除C項。47.(2021·江西南昌三?!?9)南北會談,初步達成“開國民會議,解決國體問題,從多數取決的協議”。這時,孫中山回國并被各省代表會議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公開質問南方:“選舉總統(tǒng)是何用意?設國會議決君主立憲,該政府及總統(tǒng)是否亦即取消?”這表明,袁世凱()A.公開反對共和政體B.極力推行君主立憲C.憑借實力影響局勢D.抵制進行社會革命【答案】C【解析】據材料“袁世凱公開質問南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憑借實力影響局勢,故選C項;結合所學知識,孫中山發(fā)表聲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世凱當大總統(tǒng),排除A項;袁世凱最終復辟帝制,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無從得知袁世凱對社會革命的態(tài)度,排除D項。48.(2021·吉林吉林四?!?9)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間,各種“主義”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各階級、各階層的代表人物紛紛登臺亮相;各類報刊的頭版頭條充斥著各色各樣的政綱、政論和宣言;過去被政府嚴禁的政黨組織,這時競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現的這些變化()A.體現出西學東漸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B.有利于國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識的形成C.標志著中國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開始覺醒D.推動了清末民初社會風俗習慣的根本變革【答案】B【解析】據材料“各階級、各階層的代表人物紛紛登臺亮相”“過去被政府嚴禁的政黨組織,這時競相宣告成立”,可知民國初期政治和時局混亂,但是也從客觀上反映出各個階層對國家出路的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引發(fā)人民對國家現狀和前途的思考,培植人民的公民意識,故選B項;“中西文化的碰撞”沒有觸及題干的本質且背景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中國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在辛亥革命以前已經開始,排除C項;“根本”一詞錯誤,排除D項。49.(2021·四川達州二?!?9)表1為民國時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園”數量統(tǒng)計表(1925—1949)省份數量省份數量廣東57云南7廣西27山東4福建28河北3浙江22河南2湖北22山西2表1各省數據的差異表明()A.孫中山先生社會影響力巨大B.廣東省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搖籃C.近代中國城市建設水平不均D.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的影響不平衡【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國時期為紀念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而修建中山公園,但南方省份的數量遠多于北方省份,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及國民大革命的根據地在南方,所以南方民眾對孫中山的認同度高于北方,說明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的影響不平衡,故選D項;材料反映的是孫中山的社會影響力存在南北差異,排除A項;廣東省是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根據地,孫中山在廣東影響力巨大,所以中山公園數量最多,但無法得出“廣東省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搖籃”的結論,排除B項;中山公園數量的差異說明孫中山的影響力不同,無法說明城市建設水平,排除C項。50.(2021·遼寧丹東一?!?)以張謇、湯化龍為首的資產階級立憲派在清末新政前期擁護改革,反對革命。但在武昌起義發(fā)生后,長江以南十幾個省份相繼宣布獨立,實際是革命派和立憲派共同完成的。資產階級立憲派對清政府的態(tài)度轉變表明()A.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和軟弱性B.立憲派認識到清末新政的局限性C.辛亥革命促使資產階級的覺醒D.立憲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目標一致【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立憲派對清政府態(tài)度的轉變說明,他們逐漸認識到清政府的虛偽、欺騙和新政的局限性,故選B項;資產階級立憲派對清政府態(tài)度轉變的原因是認清了清政府反動腐朽的本質,反映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而非軟弱性和妥協性,排除A項;資產階級立憲派覺醒的原因不是因為辛亥革命,而是因為認清了清政府反動腐朽的本質,排除C項;立憲派的政治目標是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而革命派的政治目標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二者目標并不一致,排除D項。51.(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三?!?9)1919年5月3日晚召開的北京大學學生大會上,法科學生謝紹敏悲憤地咬破中指,裂斷衣襟,寫下血書“還我青島”。5月7日,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發(fā)起人楊玉潔說:“所翼我女界同胞,投袂而起……問政府陳告力爭,保全我領土,勿甘雌伏之譏,共奮雄飛之志?!边@些現象反映了國人()A.強烈的集體觀念B.理性的愛國精神C.高漲的愛國熱情D.激進的冒險行為【答案】C【解析】由材料“咬破中指,裂斷衣襟,寫下血書”、“保全我領土”可知五四運動時期學生誓死抗爭國家主權,彰顯出高漲的愛國熱情,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個別學生的個人行為和思想主張,不能體現出集體觀念,排除A項;“理性”與材料中“咬破中指,裂斷衣襟”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學生的愛國行為而非冒險行為,排除D項。52.(2021·四川宜賓二?!?9)圖7是載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潑克》的漫畫,圖中英文為:“啤酒已盡,乃以空瓶歸還原主。此種計劃,未免侮人太甚”該漫畫意在()圖7A.喚醒國人維護國家主權B.倡導國民革命運動C.抨擊北洋軍閥賣國行徑D.宣傳民族工業(yè)成果【答案】A【解析】漫畫中“青島”和“空瓶歸還原主”體現了巴黎和會將青島權益轉讓給日本,漫畫有利于喚醒國人維護國家主權,外交的失敗引發(fā)了后來的五四運動,故選A項;材料體現是1919年,背景是巴黎和會,國民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B項;“侮人太甚”體現維護國家主權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反對北洋政府,排除C項;漫畫中啤酒代指過山東主權,不能字面上理解為民族工業(yè),排除D項。53.(2021·江蘇南京、鹽城二?!?)“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業(yè)區(qū)的52條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組建了52個街道聯合會。不久,他們又組建了“上海馬路聯合會總會”的中心組織,成為了上海最有影響的社會組織之一。后來,它領導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權的一些運動。這反映了五四運動()A.發(fā)展了勞工組織B.傳播了社會主義C.團結了社會力量D.擴大了民權運動【答案】C【解析】“上海商業(yè)區(qū)的52條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組建了52個街道聯合會”“上海馬路聯合會總會”,表明各階層力量的聯合,這反映了五四運動團結了各階層的力量,故選C項;“上海商業(yè)區(qū)的52條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組建了52個街道聯合會”,表明不是勞工組織,排除A項;“它領導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權的一些運動”,表明是為了爭取民權,不是傳播社會主義,排除B項;擴大了民權運動是社會組織的作用,五四運動的作用是成立了一些社會組織,團結了社會力量,排除D項。54.(2021·遼寧丹東二?!?)表1記述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部分事件表1時間事件1895年夏張謇在《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中提出:“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1898年6月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在光緒帝的支持下開始了以變法圖存為目的的改良運動。1900年6月拳民同清軍于廊坊擊退從天津向北京進攻的侵略軍。表1中事件表明()A.近代中國民族意識覺醒B.中國各階層深受民主思想影響C.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D.清政府封建統(tǒng)治缺乏群眾基礎【答案】A【解析】據“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可知,這是實業(yè)救國的思想;據“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在光緒帝的支持下開始了以變法圖存為目的的改良運動”可知,維新運動體現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意識覺醒;據“拳民同清軍于廊坊擊退從天津向北京進攻的侵略軍”可知,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的運動。因此,材料信息都反映出近代中國民族意識覺醒,故選A項;圖示表格主要涉及知識分子受民主思想影響,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運動,排除C項;材料主要涉及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為了救亡圖存而采取的運動,以及農民自發(fā)抵抗外來侵略的義和團運動,與群眾基礎無關,排除D項。55.(2021·天津南開區(qū)二?!?)近年來,中國學者編寫出版了“社會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共七冊:《1840年被轟出中世紀》《1860年巨痛與自強》《1895年大夢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顛沛的共和》《1937年大災難與大牽手》《1949年百年瞬間》。從書名中可見,編者認為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遷()A.從局部地區(qū)擴散到全國B.與政治的改革密切相關C.與戰(zhàn)爭的影響緊密關聯D.突變和漸變交錯地進行【答案】C【解析】從書名中可見,這些書都是記載近代歷史上一次次重大戰(zhàn)爭,尤其是外國侵略我國的戰(zhàn)爭,故選C項;從材料可以看出,所有戰(zhàn)爭均以外國侵略我國為主,不分開局部整體,排除A項;《1840年被轟出中世紀》《1860年巨痛與自強》這類書所涉及的史實是外國的侵略,沒有生重大的政治改革,排除B項;從書名中可見,這些書均是戰(zhàn)爭相關,每一次都很突然,不存在漸變的問題,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56.(2021·黑龍江大慶一?!?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宋代知識分子人數眾多,在社會上形成勢力,他們作為政治上的一支獨立力量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宋代由于積貧積弱,社會問題很多,一部分知識分子有感于形勢嚴重,以天下為己任,奮起而挽救危亡。范仲淹提出傳唱千古的口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王安石變法更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力求把變法革新進行到底。改革派和反改革派進行了激烈的斗爭,這其中有許多無謂的黨同伐異,爭奪權利,但也反映了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由許多知識分子組成的政治家力量的強大。朱熹就認為漢高祖、唐太宗都是假仁義以遂其私欲,可是他卻反對君主獨裁。陳亮認為,生民之初,君主是人民推舉出來的,應該為人民辦事?!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士大夫循著晚清經世致用的實學理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命題。雖遭遇舉國冷遇的困境,卻影響了后世國人對救國真理的探索過程。李鴻章更是敢于沖破藩籬,開啟了近代化的歷史征程。面對甲午戰(zhàn)敗,梁啟超等人更是“以敵為師”,他在《戊戌政變記》中將變法看作是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不斷嘗試的結果,認為林則徐等“師夷長技以制夷”之說是變法的萌芽。甲午戰(zhàn)敗后“朝野乃知舊法之不足侍”,于是“言變法者乃紛紛”,從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變法,風氣大開矣”。戊戌政變后的清末新政“不僅繼承了洋務運動的事業(yè),而且也繼承了百日維新的事業(yè)”,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它同時又保留和完善了這一部分改革的成果。辛亥革命后,面對社會亂象,孫中山繼續(xù)為革命事業(yè)奔走號呼。陳獨秀也將新文化看作是國人救國方案和思想啟蒙不斷走向成熟的結果,認識到“價值觀才是根基。沒有多數國民之價值觀念的轉變,共和制度就成了無本之木”。新文化運動后青年知識分子轉向馬克思主義。——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材料三自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真理,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墒堑蹏髁x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導致懷疑產生了,增長了。十月革命后,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摘編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知識分子挽救社會危機的思想行動及其產生的歷史背景。(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前期國人探索救國之路的特點。(6分)(3)指出材料三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7分)【答案】(1)思想:(4分)(范仲淹)居安思危,把國家命運、利益放在首位;(王安石)堅定信念、不斷革新的精神,關心國家命運;(朱熹)反對君主獨裁;(陳亮)君主是人民推舉出來的,就應該為人民辦事。行動:(2分)變法改革的實踐;同頑固勢力斗爭。背景:(6分)宋代中期積貧積弱的現實,或面對遼、西夏的威脅,邊疆危機;重文輕武,文官政治局面的形成;程朱理學的影響。(任取3點)(2)特點:(6分)吸取傳統(tǒng)文化精華;具有傳承性或延續(xù)性;向西方學習(由向西方學習轉向以俄為師);層次遞進(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救亡圖存和思想啟蒙相結合。(5取3點,6分)(3)(7分)觀點1:中國學習西方受到質疑(2分)。闡釋:一戰(zhàn)的殘酷性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西方的欺騙性。(1分)觀點2:中國人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面目發(fā)生了改變。(2分)闡釋:出現了一個新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新的科學指導思想——馬列主義;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共產主義;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無產階級專政;更加符合中國國情。(4點取2點,每點1分)【解析】(1)第一小問思想,據材料一“范仲淹提出傳唱千古的口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范仲淹)居安思危,把國家命運、利益放在首位;從材料一“王安石變法更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的大無畏精神”可知(王安石)堅定信念、不斷革新的精神,關心國家命運;由材料一“可是他卻反對君主獨裁”可知(朱熹)反對君主獨裁;據材料一“陳亮認為,生民之初,君主是人民推舉出來的,應該為人民辦事”可知(陳亮)君主是人民推舉出來的,就應該為人民辦事。第二小問行動,據材料一“力求把變法革新進行到底”可知變法改革的實踐;從材料一“改革派和反改革派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可知同頑固勢力斗爭。第三小問背景,從材料一“宋代由于積貧積弱,社會問題很多”結合所學可知宋代中期積貧積弱的現實,或面對遼、西夏的威脅,邊疆危機;據材料一“宋代知識分子人數眾多,在社會上形成勢力”可知重文輕武,文官政治局面的形成;據所學理學的影響可知程朱理學的影響。(2)據材料二“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士大夫循著晚清經世致用的實學理路”可知吸取傳統(tǒng)文化精華;從材料二“循著晚清經世致用的實學理路”可知具有傳承性或延續(xù)性;由材料二“師夷長技以制夷”可知向西方學習(由向西方學習轉向以俄為師);據所學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所學可知層次遞進(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從材料二“陳獨秀也將新文化看作是國人救國方案和思想啟蒙不斷走向成熟的結果”可知救亡圖存和思想啟蒙相結合。(3)第一小問觀點,據材料二“可是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可知中國學習西方受到質疑;從材料二“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可知中國人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面目發(fā)生了改變。第二小問闡釋,闡釋應該從所學中尋找相關的史料來證明觀點,據所學五四運動可知,一戰(zhàn)的殘酷性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讓中國人看到了西方的欺騙性;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可知,出現了一個新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新的科學指導思想——馬列主義;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共產主義;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無產階級專政;更加符合中國國情。57.(2021·安徽蚌埠四?!?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湘軍施行“將必親選、兵必自募”的原則:曾國藩挑選統(tǒng)領,統(tǒng)領挑選營官,以此類推,直到最基層士兵。曾國藩一般是從同鄉(xiāng)、師生、友朋、同學中挑選將領及幕僚,他手下將領同樣如此。曾國藩熱衷于向士兵灌輸儒家思想。他以禮義忠信為本,制定嚴格的軍事紀律。湘軍待遇遠優(yōu)于綠營軍。營官每月工資是50兩銀子,這個工資水平相當于朝廷從一品的高官。湘軍在編制方面,以營為基本單位,分為水、陸兩師,裝備火器與冷兵器各半?;鹌髦醒髽屟笈诓糠滞赓彶糠肿灾髦圃?。——據王盾《湘軍史》等材料二民國傾覆,軍閥混戰(zh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