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考生號、縣區(qū)和科類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guī)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途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3.第Ⅱ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報告,從數十處戰(zhàn)國以前的墓葬中發(fā)現了鐵器實物,這些鐵器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發(fā)現地分布情況見下圖。據此可知,戰(zhàn)國以前A.鐵制農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區(qū)與中原聯系緊密C.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相當普及D.鐵器分布可反映社會發(fā)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圖片信息可知,鐵器實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說明鐵器分布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程度密切相關,D符合題意;從圖片材料中鐵器分布的地區(qū)可知,當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還沒有鐵制農具,故A中"普遍"說法不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鐵器實物的分布情況,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區(qū)的關系,也得不出冶鐵技術的發(fā)展情況,故B、C不正確。學%科網點睛: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屬于圖片類試題,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圖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求學生結合所處時代背景及古代中國鐵制農具的狀況進行分析。2.表1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表1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點睛:本題屬于表格類試題,解題的關鍵在于依據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變化,結合兩宋時期科舉制的相關內容分析即可。3.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fā)展A.源于大一統的政治體制B.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D.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可知,古代中國藥物學著作大都是由國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頒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藥學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藥學發(fā)展的支持,沒有體現政治制度的影響,A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C不正確;藥學的發(fā)展與宋明理學沒有必然聯系,D不正確。學*科網點睛:本題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與時代熱點緊密結合??萍嫉陌l(fā)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支持是科技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區(qū),雕印出版?zhèn)€人著作之風盛行,有人謔稱:"老童〔生、低秀〔才,胸無墨、眼無丁者,無不刻一文稿以為交游酒食之資。"士大夫間也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這種現象可以說明當時A.學術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顯著提高C.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D.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答案]D點睛: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以說明、表明、反映等為設問詞語的試題年年都有。從能力要求看,這類題目往往考查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內在規(guī)律的能力??疾榉绞街饕卸阂皇菑囊粋€現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經濟或者文化等任何一個方面,解題時需要準確理解題目提供的現象〔情境,透過這一現象〔情境并結合時代背景做綜合分析,看到現象〔情境所關聯的問題的實質,才能得出符合題意的答案;二是以一類或者多種歷史現象〔情境為切入點,考查政治、經濟、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題時需要透過這些現象〔情境再結合時代背景或者歷史環(huán)境綜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異,得出相關的規(guī)律、趨勢。5.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煞費苦心"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糾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提供理論依據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嚴復引進進化論,并提出該理論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旨在為變法圖強尋求理論依據,以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符合題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本身沒有錯誤,A說法不正確;嚴復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C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維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入侵的加劇,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先進中國人不斷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維新派主張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憲,以達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題的關鍵在于對嚴復思想的特點的理解。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評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yè)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D.批判傳統禮教成為共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意義不大,"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結合該內容及材料時間"1920年"和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在各種思潮的斗爭中逐漸取勝,影響日益增強,故C符合題意;A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材料無關;實業(yè)救國思潮是近代實業(yè)家的救國理念,與材料無關,B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對"傳統禮教"的批判,D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內容,解題的關鍵在于對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相關知識的掌握,并結合材料進行分析。7.1956年,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這反映了當時A.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圍繞組建新政權展開C.法制建設與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D.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行[答案]C[解析]A在材料中未體現。新政權建立是在1949年,與材料時間"1956年"不符,故B錯誤;依據材料時間"1956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國家法制,故C符合題意;材料中未體現政治體制改革,排除D。點睛:本題以民主法制建設這一熱點問題切入考查新中國法制建設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時間"1956年"結合時代背景分析。8.表2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飲、服務業(yè)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2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B.城鄉(xiāng)一體化逐步實現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工業(yè)結構趨于合理[答案]A[解析]表格數據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中,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非農產業(yè)迅速增加,這一變化說明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不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信息,B不正確;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與史實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不能得出整個國家工業(yè)結構是否合理,D不正確。點睛:本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主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理解。解答圖表類選擇題一般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呈現,較直觀地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本質。解答該類試題要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問題。9.公元前5世紀,雅典公民獲得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公民的成功"依賴于在大型公共集會上談話、論辯與說服的能力"。據此可知,在當時雅典A.公民必須能言善辯B.參政議政十分活躍C.民主政治出現危機D.內亂引發(fā)思想紛爭[答案]B[解析]由材料"雅典公民獲得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公民的成功‘依賴于在大型公共集會上談話、論辯與說服的能力’"可知,當時雅典公民熱衷于參政議政,B符合題意;A是材料現象;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政治處于"黃金時期",C說法不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參政意識較強,而不是思想紛爭,D不正確。學@科網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內容的掌握。解答該題要求學生注意材料時間信息"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的社會狀況,結合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0.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先前往來于凡爾賽宮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們,開始熱衷于參加沙龍聚會,討論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這表明A.啟蒙思想逐漸流行B.宮廷文化普及到民間C.專制王權已經衰落D.貴族與平民趨于平等[答案]A點睛:本題考查法國啟蒙思想。解答本題注意把握關鍵的時間信息"18世紀前半期"和地點信息"法國",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現象與啟蒙思想密切相關。11.表31929~1931年美國部分行業(yè)工人周工資變化表〔單位:%時間類別1929~1930年1930~1931年煙煤業(yè)-12.3-19.1金屬礦業(yè)-6.6-18.3制造業(yè)-7.2-11.3據表3可知,當時美國A.最低工資標準失效B.產業(yè)結構迅速調整C.經濟危機不斷加深D.政府財政支出銳減[答案]C[解析]由表中的數據可知,該時期工人工資在逐漸減少,反映了當時經濟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C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時規(guī)定工人最低工資標準,與材料時間不符,A不正確;材料所述工人工資的降低是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所致,從材料中無法推出產業(yè)結構調整,B不正確;工人工資的高低與國家財政支出沒有必然聯系,D不正確。學科.網點睛:本題以"1929—1931年美國工人工資的變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經濟危機的掌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危機爆發(fā)后,資本家不斷壓低工人工資,導致工人的處境日趨困難,工人工資收入降低,導致購買力下降,國內市場進一步縮小,使得工業(yè)發(fā)展更加困難,危機進一步加劇。解題時注意依據表格信息并結合經濟危機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12.1959年,蘇共二十一大討論通過了七年經濟計劃,規(guī)定7年內工業(yè)生產總值提高80%,其中發(fā)電量、鋼鐵產量都要求成倍增長。這反映出七年經濟計劃A.未能擺脫斯大林模式B.是應對馬歇爾計劃的舉措C.是新經濟政策的延續(xù)D.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答案]A點睛:本題以"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切入點,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關內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斯大林逝世后,其繼任者企圖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但均沒有能夠突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束縛,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蘇聯這一經驗教訓對于今天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3、14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5、16、1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惨槐乜碱}: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初,上海開始"依港興市",租界中"華洋雜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個古老的縣城逐漸發(fā)展成港口與商業(yè)中心;19世紀下半葉形成了滬東、滬西、滬南等工業(yè)區(qū)。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參與上海發(fā)展,形成新的商業(yè)區(qū)。1929年,由市政府主導,建成以江灣五角場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區(qū)"。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中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幾詮堉俣Y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紀開始,曼徹斯特從軍事要塞逐漸發(fā)展成為工商業(yè)城市。1830年已有棉紡廠99家,并開通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1838年,設立議會和市政府,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19世紀下半期,從傳統的棉紡業(yè)衍生出許多新門類,開通了通海運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紀初,不斷與周圍工業(yè)社區(qū)及城鎮(zhèn)連接,發(fā)展為大城市。1961~1981年,因過于擁擠,人口大量外遷,老齡化日益嚴重,紡織業(yè)日趨衰落。20世紀后期,城市中心被廢棄的工業(yè)區(qū)包圍,幾個大面積的舊貧民區(qū)仍然存在?!幾浴灿⒖死恕冬F代英國經濟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上海和曼徹斯特發(fā)展成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中期以后上海相對于曼徹斯特的有利發(fā)展條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曼徹斯特為例,簡析現代城市發(fā)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化的推動;制度突破?!?內河主航道入XX,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匯,近現代民族工業(yè)的基礎,持續(xù)的規(guī)劃建設,浦東新區(qū)的開放和開發(fā),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人口擁擠和貧民窟現象;人口老齡化;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解析]第〔1問,"相同因素"要看清設問要求的時間限定是"近代"。依據材料一信息"19世紀40年代初,上海開始‘依港興市’"、"逐漸發(fā)展成港口與商業(yè)中心"、"19世紀下半葉形成了滬東、滬西、滬南等工業(yè)區(qū)""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參與上海發(fā)展,形成新的商業(yè)區(qū)"和材料二信息"1830年已有棉紡廠99家,并開通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開通了通海運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紀初,不斷與周圍工業(yè)社區(qū)及城鎮(zhèn)連接,發(fā)展為大城市"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交通方面、工業(yè)化推動以及制度角度回答。第〔2問,"有利條件"的回答也要緊扣設問時間限定"20世紀中期以后"。依據材料信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上海的地理位置、中西文明影響、近代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影響、浦東新區(qū)的開放和開發(fā)等角度分析。第〔3問,"問題",依據材料信息"1961~1981年,因過于擁擠,人口大量外遷,老齡化日益嚴重,紡織業(yè)日趨衰落。20世紀后期,城市中心被廢棄的工業(yè)區(qū)包圍,幾個大面積的舊貧民區(qū)仍然存在"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人口問題、城市布局以及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等角度分析。學科*網點睛:城市是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的規(guī)模、發(fā)展程度都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當生產力水平很高時,城市整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社會結構相對穩(wěn)定,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便不會出現城市社會問題;相反,若生產力水平較低,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便會出現失調現象,如生產資料供不應求;能源消耗高,但經濟效益低等社會問題隨之出現。對城市問題的關注,會給發(fā)展轉型期的中國帶來一些借鑒與反思。本題以上海和曼徹斯特兩個城市的發(fā)展為切入點,考查考生概括、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契合了社會轉型和文明演進的社會熱點,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fā)展問題進行了關注,涵蓋了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學科素養(yǎng),考生必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進行說明。試題整體難度不大。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4東漢史學家班固所撰《漢書·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應等級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堯、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貢范蠡廉頗老子商鞅韓非齊恒公呂不韋荊軻秦始皇李斯陳勝宋襄公夏桀商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對表4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惨螅嚎捶ň唧w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答案]略點睛:本題是全國卷歷史命題的一大亮點,充分體現了高考命題求新求變的思路。本題契合傳統文化的熱點,考查考生唯物主義、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yǎng)。解題的關鍵是通過閱讀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該看法一定要明確;其次說明時要史論結合。〔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世紀后期,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清代社會治安由八旗、綠營、衙役以及保甲、團練等承擔。近代XX治安尤難,地方官向來重視,戊戌變法時期,XX維新運動頗為活躍。1898年,XX按察使黃遵憲在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參照日本警察制度與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XX創(chuàng)設了XX保衛(wèi)局。根據《XX保衛(wèi)局章程》,保衛(wèi)局由官商合辦,職責是"去民害,衛(wèi)民生,檢非違,索罪犯",其機構設置實行三級體制,即總局、分局、小分局。戊戌變法失敗后,XX保衛(wèi)局被清廷裁撤?!幾皂n延龍等《中國近代警察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XX保衛(wèi)局創(chuàng)建的原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XX保衛(wèi)局相對于以前的治安機構有何不同。[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傳入;加強地方治安的需要;XX維新運動活躍;地方官員推動。〔2受西方、日本的影響;官商合辦;專門的警察機構,管理規(guī)范化。[解析]第〔1問,"原因",依據材料信息"19世紀后期,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近代XX治安尤難,地方官向來重視,戊戌變法時期,XX維新運動頗為活躍。1898年,XX按察使黃遵憲在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參照日本警察制度與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XX創(chuàng)設了XX保衛(wèi)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內外兩方面分析。第〔2問,"不同",依據材料信息"19世紀后期,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參照日本警察制度與租界巡捕制度……保衛(wèi)局由官商合辦,職責是‘去民害,衛(wèi)民生,檢非違,索罪犯’……其機構設置實行三級體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外在因素、創(chuàng)辦形式、職能以及管理等角度分析即可。學科.網點睛:改革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通過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認識到改革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偉大實踐,也是思想解放和社會習俗變革的運動。解答時必須依據材料的有效信息,緊扣題干的關鍵詞,進行歸納分析和概括。如對本題第〔1問原因的回答,可以調用平時掌握的解題通法套用解題,原因可以從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層面入手,也可以從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層面入手,這樣解題就不容易漏掉必答點。1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德國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歐洲緊張局勢不斷加劇,英法兩國醞釀對德實行經濟封鎖。英國成立經濟作戰(zhàn)部,開始從陸地到海洋,從武器、軍備到石油、機械甚至牲畜,對德全面經濟封鎖。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經濟協調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共同派代表團到海外進行采購軍火和戰(zhàn)略原料的談判,試圖以優(yōu)惠購買政策阻止戰(zhàn)略物資流入德國。英法兩國海軍對中立國港口向德國轉運的貨物進行檢查,扣留教百艘德國在海外的商船。為了切斷對方和保護自己的經濟供應線,敵對雙方在XX和北大西洋多次展開海戰(zhàn)。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擊沉德國潛艇及其他艦只多艘。經濟封鎖使德國的進口額下降到戰(zhàn)前的43%?!幾浴灿⒗聽枴す亍兜诙问澜绱髴?zhàn)史》等〔1根據材料,概括英法對德施行經濟封鎖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法對德采取經濟封鎖的作用。[答案]〔1成立專門機構領導協調;以經濟手段阻止德國獲取戰(zhàn)略物資;以軍事手段切斷德國的海上運輸線?!?減少了德國的戰(zhàn)略資源供應;消滅了德國部分海軍力量。[解析]第〔1問,"措施",根據材料信息"英法成立經濟協調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共同派代表團到海外進行采購軍火和戰(zhàn)略原料的談判,試圖以優(yōu)惠購買政策阻止戰(zhàn)略物資流入德國……為了切斷對方和保護自己的經濟供應線,敵對雙方在XX和北大西洋多次展開海戰(zhàn)"概括得出:成立專門機構領導協調、以經濟手段阻止德國獲取戰(zhàn)略物資、以軍事手段切斷德國的海上運輸線等。第〔2問,"作用",依據材料信息"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擊沉德國潛艇及其他艦只多艘。經濟封鎖使德國的進口額下降到戰(zhàn)前的43%"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減少戰(zhàn)略資源供點、消滅了部分海軍力量等角度分析。點睛:本題以英法對德國的經濟封鎖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二戰(zhàn)初期歷史的認識。從能力上看,本題考查到了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從素養(yǎng)上看,本題考查到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1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唐朝"安史之亂"后,一些藩鎮(zhèn)跋扈割據,朝廷力弱不能制。唐憲宗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水泥供貨合同模板
- 2025鋁材采購合同書樣本
- 2025年光伏支架鋼結構加工合同
- 2025年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合同風險控制案例分析
- 2025學校翻新教學樓合同書
- 2025標準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 2025年度工程承包合同簽訂年度
- 《2025版權授權合同模板》
- 2025玉米買賣合同模板
- 《守護健康熱愛生命》課件
- 重性精神病個案管理
- 發(fā)成果轉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定稿)
- (新版教材)粵教粵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算例(較早的算例 采用的參數跟規(guī)范條文可能有不一致 僅參考分析過程)
- 個人分期還款協議書模板(5篇)
- ZT-S1-NB藍牙智能云鎖家庭版介紹課件
- 儀表電氣專業(yè)安全檢查表
- 航空煤油MSDS安全技術說明書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教學大綱
- 基金從業(yè)資格考試培訓中歐基金版
- 急性闌尾炎護理查房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