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喀什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德國哲人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以下文明成果產生于該“軸心時代”的是A.楔形文字 B.十二銅表法 C.甲骨文 D.伊斯蘭教2.馬丁·路德認為對于與宗教信仰或宗教生活無關的事,世俗當局有權判處革除或流亡。宗教當局應該管理“屬靈”的事,這才是符合理性的。但“屬靈”的事并不是金錢和任何“屬身體的事”,而是信仰和善行。這說明宗教改革A.有利于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B.反對羅馬教皇和教會所享有的特權C.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發(fā)生的前提條件D.使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3.“如果國聯(lián)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犧牲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或許是值得的?!泵绹栠d總統(tǒng)眼中的“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是指A.上海 B.山東 C.北京 D.4.北京城區(qū)某街道里有一老路牌,外文是RUEHART,此路牌設立的時間應該是:()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C.八國聯(lián)軍占領時期 D.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5.明史籍記載:“成、弘之際,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闭戮拍辏?509年),廣東布政司參議驚呼“近許官府抽分,公為貿易,遂使奸民數(shù)千,駕造巨船,私置兵器,縱橫海上”。材料反映了A.明朝改變了重農抑商B.政府己廢除了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來華貿易6.從每個時代的流行詞匯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時代最典型的特征。比如15、16世紀流行詞匯有“新航路”“新教”;17、18世紀的是“革命”“殖民擴張”。那么,19世紀中葉的流行詞匯應該是A.壟斷、罷工 B.進化論、大危機 C.理性、危機 D.工業(yè)家、社會主義7.公輸盤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對公輸盤說:“宋何罪之有?荊(楚)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等,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边@表明墨子A.反對不義的兼并戰(zhàn)爭 B.欲借戰(zhàn)爭以擴大影響C.支持孔子的仁義思想 D.代表宋國士階層利益8.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jù)地建立了監(jiān)察系列監(jiān)督、參議會監(jiān)督、人民群眾監(jiān)督、行政機關內部監(jiān)督.審計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督五大層次為主的新監(jiān)察體系.并頒布了《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qū)憲法原則》等法律對監(jiān)督權力予以保障。這些舉措A.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新形勢的需要B.杜絕了根據(jù)地貪污腐敗的現(xiàn)象C.排除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影響D.開啟了中國浴火重生的新征程9.宋朝中樞機構中“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的兩個機構是A.中書門下和三衙 B.中書門下和樞密院C.制置三司條例司和樞密院 D.樞密院和三衙10.傳教士林樂知曾評價說:“欲自強其國者,徒養(yǎng)多兵,廣購兵船槍炮,自謂可以示威,而實與驢服獅皮,終為群獸覷破而喪其身者無異也?!毕铝心苷f明以上觀點的論據(jù)是A.洋務派,中體西用 B.頑固派,盲目排外C.維新派,君主立憲 D.革命派,民主共和11.19世紀中后期,某國最高統(tǒng)治者面臨國內嚴峻形勢,被迫有所行動,但他同時在國務會議上宣布:“諸位請相信,凡是為保障地主利益能夠做的一切,都做到了?!痹撔袆邮茿.法國頒布《民法典》B.德意志實現(xiàn)統(tǒng)一C.俄國廢除農奴制D.日本明治維新12.古代的印度曾經受到過波斯人和穆斯林的統(tǒng)治,新航路開辟后,印度逐漸進入到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時代。兩者相比,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A.弱化了對印度的直接控制 B.加劇了印度的民族危機C.是近代文明對農耕文明的沖擊 D.造成了印度國家分裂13.如圖為歐元50歐分硬幣的一面,為歐盟各國統(tǒng)一的圖案畫面,另一面的圖案則帶有不同同的特點,如法國為象征法國的瑪麗安娜肖像,德國為象征著民族分裂與統(tǒng)一的勃蘭登堡門,西班牙為著名的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這表明A.歐元的使用增強了歐洲民眾的認同感B.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C.區(qū)域集團化的實現(xiàn)仍然任重而道遠D.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集團化并行發(fā)展14.某位學者描述中國史上的一種制度:“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這位學者所指的是A.漢代的尚書令 B.唐代的門下省長官C.明代的內閣首輔 D.清代的議政王大臣15.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有史實結論A1954年,中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表明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進入新階段B1980年,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設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C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成為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宣言書D聯(lián)合國向世界推廣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成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A.A B.B C.C D.D16.英國學者波琳·克羅夫特說:“在中世紀以及英國社會,由中世紀向現(xiàn)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制是關鍵的一環(huán)”。這一論斷主要是著眼于A.君主專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B.君主專制有利于建立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變革C.君主專制有利于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D.君主專制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和經濟的發(fā)展17.有人認為:“過去五千年的中華通史,實是一部帝王專制史;而今后的中華通史,將是一部民主政治史?!痹凇皬木鞯矫裰鳌钡臍v史轉型中,哪個事件可以作為開端()A.鴉片戰(zhàn)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甲午戰(zhàn)爭 D.辛亥革命18.現(xiàn)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②開發(fā)土地資源③向海外傳播基督教④弘揚騎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即許縣)。這一歷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卻有不同的記載?!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和《三國志·毛玠傳》載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諸葛亮的《隆中對》卻載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說明A.史料包含了記錄者自身的立場情感B.同一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史實記載C.史料與歷史真相之間可能存在差距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為歷史證據(jù)20.史料記述,徐德瓊(1822-1873年),名瑞珩,號榮村,廣東香山人。上海開埠后第一批來滬闖蕩的商人。1851年,他以……參加在倫敦舉行的第一屆世博會,引起轟動,一舉摘得維多利亞女王頒發(fā)的金、銀獎牌各一枚。結合時代背景,徐德瓊參加世博會最有可能帶去的是()A.彩陶 B.絲織品 C.手工棉布D玻璃21.下表為北洋政府開展的一系列旨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外交活動時間外交活動結果1917年一戰(zhàn)期間,北洋政府聲明廢除與德、奧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執(zhí)行1919年一戰(zhàn)后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失敗1921—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再次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達成部分目標1924年中蘇簽訂《中蘇協(xié)定》,規(guī)定了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內容蘇聯(lián)未認真執(zhí)行1925年北洋政府向國聯(lián)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案,開展廢約外交失敗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北洋政府A.開啟了中國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B.努力通過外交維護國家利益C.盲目追隨歐美國家外交立場D.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22.南朝的《文選》在唐代備受青睞,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直接原因是:()A.儒學喪失獨尊地位 B.進士科主要考詩賦C.書籍匱乏 D.唐朝喜愛南朝文化23.如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初期蘇聯(lián)的漫畫《華盛頓的“和平鴿”》,下列關于此漫畫寓意的敘述,最確切的是A.提醒蘇聯(lián)警惕美國的陰謀 B.諷刺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實質C.揭露美國積極進行軍備競賽 D.提倡美蘇之間的和平共處24.冷戰(zhàn)結束后,各種超國家政治組織和跨國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如20國集團、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非洲聯(lián)盟、上海合作組織、金磚五國等.組織內以成員國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為主線,以解決共同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各種合作。這些組織A.捍衛(wèi)了雅爾塔體系 B.有利于推進全球治理C.推動了區(qū)域集團化 D.構建起新的世界格局25.1993年,浙江溫嶺的鄉(xiāng)鎮(zhèn)集體企業(yè)開始“量化改革",資產通過“土法”評估后,將集體資產全數(shù)或部分退出,經營者以贖買的方式獲得企業(yè)的主要股權。到1996年前后,浙江省80%的中小集體企業(yè)都完成了量化改造。這一改革旨在A.轉移集體共有財產 B.完善國有企業(yè)產權制度C.提升當?shù)爻鞘谢?D.調動企業(yè)經營的積極性26.與普羅泰格拉同時代以及后來的許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體。亞里士多德明確地把奴隸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內涵理解為理性、城邦與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籬是從希臘城邦解體開始的。據(jù)此可知,古希臘對人的認識歷程的解讀合理的是A.忽視了道德的作用 B.第一次將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C.夸大了個人的作用 D.從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視人的價值27.有學者指出:“21世紀土地細碎化對農民收入的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為了達到糧食生產的規(guī)模經濟,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等目的而強調整合土地,降低細碎化水平,結果也是符合了農民意愿,增加了農民利益?!睋?jù)此可知,該學者認為A.家庭經營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 B.農業(yè)發(fā)展的出路在于規(guī)模經營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28.女真初起時,自稱為“夷”,稱宋為“中國”。在攻遼中京時,曾詔令稱“欲中外一統(tǒng)”。金熙宗(1135-1190在位)時已自稱為“中國”。這反映了A.“華夏”認同逐漸發(fā)展 B.女真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政權C.明華夷辨內外觀念強化 D.各民族間的矛盾趨于緩和29.1688年英國爆發(fā)了“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被趕跑。從血統(tǒng)上說,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兒和女婚,這樣就保留了斯圖亞特的族譜,但王位的內容卻因此起了變化。關于“王位的內容”變化與后來的事實不符的是A.從專制王權到民主共和B.從個人專制到民主體制C.從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D.從國王至上到議會至上30.明清之際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在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時,積極倡導一種新的思想,新的價值導向——經世致用。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B.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C.反映了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要求D.提出了反對封建制度,改造社會的主張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董仲舒的思想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強勉而已矣。強勉學習,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還至而有效者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偈妗杜e賢良對策》問題:(1)以上材料表現(xiàn)了董仲舒的哪些主要思想?(2)結合材料,評析董仲舒的思想對于中國古代政治統(tǒng)治的影響。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7年,美國國會眾議員托馬斯·詹克斯提出報告,主張借鑒中國科舉制及英、法、普魯士等國的文官制度,實行官員考試錄用、選拔制度。1880年海斯總統(tǒng)支持文官制改革。由道曼·伊頓出任文官委員會主席。伊頓發(fā)表《英國文官制度改革史》,為美國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1881年成立了全國文宮改革聯(lián)盟,改革聯(lián)盟廣泛揭露黨魁分贓的弊端,為進一步推行改革掃清障礙。國會在輿論壓力下,于1883年初通過了由參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實行競爭淘汰的考績制,即根據(jù):公職人員的能力和政績,按照公開競爭原則決定其錄用和提拔降退。從此,文官改革開始納入法律程序之內?!幾詣⒕w貽、楊生茂主編《美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彭德爾頓法案出臺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彭德爾頓法案實施的意義。33.(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遼國為契丹族所建,神冊元年(916)阿保機稱帝建號伊始,即著手祀天禮神。他就首位尊奉對象征詢群臣,“太祖同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萬事所尊,宜先太祖大悅,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阿保機還吸收儒生參政,他任用薊州玉田人韓知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授據(jù)故典,參酌國(契丹)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契丹)人知而行之。”在此影響下,一些契丹貴族也主動推行儒教,如渤海人大公鼎在良鄉(xiāng),“建孔子廟學,部民化服?!薄幾再嚸狼佟段幕J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根據(jù)材料,指出阿保機尊祀孔子的時代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阿保機的行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前449年,符合軸心時代,故B正確;楔形文字產生于前3400年,與材料不符,A錯誤;甲骨文產生于商朝,距今約有3600多年的歷史,故C錯誤;伊斯蘭教產生于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故與材料不符,D錯誤。2、A【解析】

根據(jù)“馬丁·路德認為對于與宗教信仰或宗教生活無關的事,世俗當局有權判處革除或流亡”“宗教當局應該管理‘屬靈’的事”可知,馬丁·路德主張世俗君主管理世俗事務,教會只管宗教事務,體現(xiàn)了擺脫羅馬教會束縛的思想,這有利于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故選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民眾對教會的態(tài)度,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馬丁·路德認為對于與宗教信仰或宗教生活無關的事,世俗當局有權判處革除或流亡”“宗教當局應該管理‘屬靈’的事”,聯(lián)系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內容分析解答。3、B【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國聯(lián)”、“犧牲中國”、“威爾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等幾個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利益,先后向日本妥協(xié),最終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并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因此B選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此時上海和北京并未被犧牲,A、C選項錯誤;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已經將割讓給日本,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4、C【解析】

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擔任近代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路牌由外文書寫表明此時北京城由洋人統(tǒng)治,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曾對北京城實行分區(qū)占領,故選C;ABD項中的時間段內沒有出現(xiàn)列強對北京城進行占領統(tǒng)治的情況,此路牌的設置不太可能在這幾個時間段內,排除。5、C【解析】

根據(jù)材料“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弛,C選項符合題意。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王朝一直堅持的政策,A選項不符合題意。B選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選項材料未體現(xiàn)限制外商來華貿易,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和相關知識的準確把握。6、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工業(yè)家和社會主義等成為當時的流行詞,D項正確;壟斷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生產關系調整的產物,A項錯誤;大危機是20世紀30年代的流行詞,B項錯誤;理性與危機是冷戰(zhàn)時期的流行詞匯,C項錯誤。7、A【解析】

根據(jù)材料所述,材料大意是說: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是不仁義的;不勸阻楚王的行動和勸阻不成功都是不對的;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這表明墨子不贊成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但要抵抗外來入侵,故A項正確;墨子反對兼并戰(zhàn)爭,B項錯誤;材料表明墨子不贊同孔子的仁義思想,C項錯誤;墨子是代表下層平民利益,D項錯誤。故選A。8、A【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抗日根據(jù)地調整監(jiān)察制度,是為了鞏固敵后政權,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需要,故選A;杜絕了過于絕對化,B錯誤;CD從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排除。9、B【解析】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和掌管軍事的樞密院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并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三司指鹽鐵、度支、戶部;三衙是宋代掌管禁軍的機構,有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它不屬于中樞機構。故答案選B。10、A【解析】“廣購兵船槍炮”、“實與驢服獅皮,終為群獸覷破而喪其身者無異”大意是說,只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與披上野獸的皮毛無異,最終必會被野獸們看破而喪身,喻指洋務派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最終改變不了被侵略的結局,故選A;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排除。點睛:這一題屬于新情境式材料選擇題,這類題在教材中有知識依托,但是題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沒有見過的,考生需要將材料閱讀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再結合所學知識對所有選項進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夠準確作答,所以這類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而這又是高考特別注重考查的題型,所以建議考生多關注這類習題的訓練和積累。這一題關鍵是要讀懂題干中林樂知的評價,找準里面的關鍵信息“廣購兵船槍炮”、“實與驢服獅皮,終為群獸覷破而喪其身者無異”。11、C【解析】

據(jù)材料“19世紀中后期……面臨國內嚴峻形勢,被迫有所行動……凡是為保障地主利益能夠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和特點,故C正確;法國頒布《民法典》在1804年,故A排除;德意志實現(xiàn)統(tǒng)一并不是“面臨國內嚴峻形勢,被迫有所行動”,故B排除;日本明治維新并不是“保障地主利益”,故D排除。12、C【解析】

波斯人和穆斯林對印度的統(tǒng)治體現(xiàn)是傳統(tǒng)經濟形態(tài)之間的碰撞,但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更多體現(xiàn)的是近代文明對農耕文明的破壞,對印度發(fā)展既有破壞性又有重建性,C正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弱化控制的說法不符合史實,A排除;三者都加深了印度的民族危機,B排除;印度國家分裂是二戰(zhàn)后“蒙巴頓方案”出臺導致的,不符合材料時間限制,D排除。故選C。13、B【解析】

歐盟貨幣圖案各國不同,其差別化圖案體現(xiàn)了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選項B正確;選項A與題無關,排除;歐盟是區(qū)域集團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因此選項C排除;材料未體現(xiàn)經濟全球化,排除D。14、C【解析】

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后逐步形成內閣制,內閣首輔“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故答案為C項;漢代尚書令屬于“中朝”成員,參與決策,排除A項;唐代的門下省長官是名正言順的宰相,排除B項;清代的議政王大臣掌握實權,參與決策,排除D項?!军c睛】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采納還得取決于皇帝的批紅。15、B【解析】

深圳經濟特區(qū)的成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選項B正確;1956年八字方針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進入新階段,選項A排除;中國改革開放的宣言書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選項C排除;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尚未解決,排除D。16、D【解析】

君主專制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和經濟的發(fā)展,在君主專制制度下,能夠發(fā)揮君主的權威,集中國家的力量,這樣就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和經濟的發(fā)展,故選D;君主專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結合“強有力的君主制是關鍵的一環(huán)”得知,這里的君主制指的是君主專制,君主專制不利于思想的自由,A錯誤;君主專制有利于建立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變革,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變革需要的是民主而不是專制,B錯誤;君主專制有利于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自由資本主義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產物,結合題干時間“由中世紀向現(xiàn)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可知C錯誤。17、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査辛亥革命。該歷史事件使“帝王專制史”轉變?yōu)椤懊裰髡问贰?,說明了該歷史事件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封建帝制,并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D選項符合題意;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非正義侵略戰(zhàn)爭,A選項排除;太平天國運動屬于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斗爭,B選項排除;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日本對中國發(fā)動的非正義侵略戰(zhàn)爭,戰(zhàn)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選項排除。故答案為D。18、C【解析】

上帝(God)是指向海外傳播基督教,榮譽(Glory)是指弘揚騎士精神,黃金(Gold)是指當時西歐社會對黃金的狂熱追逐,以上均為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故答案為C項;開辟新航路沒有開發(fā)土地資源的目的,排除含有②的A、B、D項?!军c睛】本題為組合式選擇題,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聯(lián)系所學可知,開辟新航路的動機中沒有開發(fā)土地資源,排除含有這一說法的選項,剩下的選項就是正確答案。19、C【解析】

幾種不同史料的記載方式,反映了他們與真實的歷史真相之間存在差距,故C正確。材料中未涉及作者立場情感的信息,故排除A。同一歷史事件有的有一種記載,有的有多種記載,但不是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會有不同的歷史記載,故C錯誤。材料中的史料之間不是矛盾的關系,故D錯誤。【點睛】本題以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縣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史料與歷史真相之間關系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20、B【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題干的關鍵詞時間“1851年”可以判斷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絲綢、瓷器都是中華文明的象征。故選B??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工業(yè)革命?第一次工業(yè)革命21、B【解析】

從材料中“取消……特權等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修改不平等條約”可以看出,當時北洋政府還是在各種外交場合想極力通過外交行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具有鮮明的民族主義特征。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jù)所學可知,開啟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應該是清朝后期,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隨歐美國家的特點,排除;D項,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并沒有極大提高,排除。22、B【解析】

“文選爛,秀才半”反映了熟讀《文選》在科舉考試中的作用,結合所學可知,進士科主要考詩賦,故選B;唐代儒家思想仍然處于獨尊地位,排除A;CD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文選爛,秀才半”,聯(lián)系所學科舉考試的內容分析解答。23、B【解析】

從漫畫可以看到有兩三個人在把核彈裝進一只白鴿模型的身體里,這幅漫畫反映了美國表面上談和平,一方面卻在背后用核彈來威懾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這幅漫畫諷刺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實質。故B正確;漫畫的主旨是批評美國的冷戰(zhàn)實質,不是提醒蘇聯(lián)警惕美國的陰謀,排除A;漫畫不是揭露美國積極進行軍備競賽,排除C;冷戰(zhàn)時期,美蘇并不是提倡和平共處,排除D。故選B。24、B【解析】

根據(jù)材料時間“冷戰(zhàn)結束后”和組織內成員國團結協(xié)作解決共同問題等信息可知,這些組織有利于推進全球治理,故答案為B項;冷戰(zhàn)結束,雅爾塔體系瓦解,排除A項;這些組織有些是跨國組織,不能說都推動了區(qū)域集團化,排除C項;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項。25、D【解析】

對鄉(xiāng)鎮(zhèn)集體企業(yè)進行“量化改革”,讓經營者對企業(yè)經營更有信心、更有動力,故答案為D項;經營者是以贖買的方式獲得股權,A項表述錯誤,排除;B項產權制度改革與材料無關,排除;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改革與當?shù)爻鞘谢瘺]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C項。26、D【解析】

“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體”“理性、城邦與自由”說明古希臘從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視人的價值,故選D;材料沒有涉及古希臘人對道德的認識,排除A;普羅泰格拉第一次將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中普羅泰格拉等人對人的概念和內涵等作了探討,但沒有夸大人的作用,排除C。27、B【解析】

根據(jù)材料“降低細碎化水平,結果也是符合了農民意愿,增加了農民利益”可知隨著土地細碎化給農民的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農業(yè)的發(fā)展必須走規(guī)模化經營的道路,故選B項;材料論述的是土地細碎化的負面作用和農業(yè)發(fā)展的出路,并沒有涉及家庭經營模式的問題,排除A項;土地私有化不符合我國國情,排除C項;推行土地整合符合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排除D項。故選B。28、A【解析】

女真人從自稱“夷”到自稱為“中國”,反映出了在民族融合過程中,“華夏”認同逐漸發(fā)展,故A項正確;B項不符合史實,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女真才完成全國統(tǒng)一,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華夷觀的淡化,而不是強化,排除C項;材料并不能體現(xiàn)矛盾的緩和,“在攻遼中京時”反映出矛盾尖銳,排除D項。29、A【解析】材料“詹姆士的女兒和女婿”繼承王位指的是“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利的法案,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A項民主共和的說法錯誤,英國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BCD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A。30、A【解析】

明清之際的經世致用思想倡導求實精神,注重解決現(xiàn)實問題,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反思和批判,是先秦儒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故答案為A項。明清之際的思想活躍局面沒有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當時中國還沒有產生資產階級,排除C項;經世致用思想與反對封建制度無關,排除D項?!军c睛】明清之際,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時,呈現(xiàn)出活躍的局面。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顧炎武形成經世致用思想,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進步思想家在繼承傳統(tǒng)儒學的基礎上,著重對其弊端進行批判,從而使儒學獲得新生。明清之際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水平l:能根據(jù)對材料的理解,歸納出正確答案?!ぬ烊烁袘?,君權神授,仁政(或德政)。水平2:歸納出的答案不完整。水平3:其他答案。(2)水平l:能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的思想?!ざ偈娴乃枷胫饕康氖菫榫S護大一統(tǒng)的君主專制統(tǒng)治服務,所謂的“天人感應”是一種迷信思想,具有欺騙性。·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又有限制君主獨斷專行的一面;董仲舒就采用了"天"來限制皇帝個人的私欲,制約他至高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