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_第1頁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_第2頁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_第3頁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_第4頁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風俗諺語有許多,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的諺語,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諺語

1、三月雷,麥屹堆。

2、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3、春分無雨到清明。

4、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

6、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7、秋分天晴必久旱。

8、雨灑清明節(jié),黃風刮半月。

9、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沖。

10、谷雨麥挑旗,立夏麥頭齊。

11、久雨見星光,明日雨更狂。

12、清明前后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13、谷雨麥懷胎,立夏長胡須。

14、六月六秋,早收晚丟。

15、處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6、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17、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18、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19、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值時。

20、芒種開了鏟,夏至不納棉。

21、日落山灰黃,來日大風響。

22、螞蟻成群,大雨淋淋。

2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勁。

24、夏日雷雨三后晌。

25、一陣太陽一陣雨,栽下黃秧吃白米。

26、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

27、夏至落雨,九場大水。

28、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29、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

30、秋分天氣白云來,到處好歌好稻栽。

二十四節(jié)氣風俗習慣

立春

咬春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妙祝愿;而“咬春”嚼蘿卜,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鞭春牛

立春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撿起谷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雨水

接壽

在我國有些地區(qū),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jié)。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盼望岳父岳母“壽緣”長,長命百歲。

撞拜寄

雨水節(jié),在川西民間是一個特別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jié)氣。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當,健康的成長。

驚蟄

祭白虎

傳奇以前人們認為驚蟄這天,白虎會出來吃人,為保平安,便要在驚蟄日進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讓白虎出來害人,還用豬肉去喂白虎,以求塞住虎口。

打小人

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山邊等陰暗的地方進行,相傳這樣的地方煞氣大,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雖然打小人在平常也可以進行,但在驚蟄這天打小人,具有特殊的寓意,據說效果也最好。由于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雖然都出來活動了,但這時他們的力氣還比較弱小,沒形成氣候,比較好打。小人也一樣,在小人未成氣候之前賜予迎頭痛擊,可以起到壓制、打擊小人,讓小人遠離的作用。

春分

“豎雞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一天最好玩的莫過于“豎雞蛋”:選一個光滑均勻、沒有冷藏或煮熟過的新奇雞蛋,輕手輕腳在桌上把大頭朝下地豎起來?!按悍帧绷⒌暗膫鹘y(tǒng)起源于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如今這一中國習俗已成為“世界嬉戲”。春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wěn)定性最好。

清明

祭祀

清明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

踏春

踏春,古時稱探春、尋春等。古代婦女平日不能任憑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春游機會。

放風箏

古人認為,清明節(jié)放風箏可以消退災難、放飛晦氣。古人會把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等風箏升到天空時剪短風箏線,任憑清風把它送到天際海角,以期除病消災,祈求天賜好運、一年平安吉利。

谷雨

賞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肮扔耆茨档ぁ?,每逢谷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都有欣賞牡丹的盛會,及至入夜,觀游一天的人們便懸燈宴飲,花意盈盈,人們稱之為“牡丹花會”。

食香椿

北方有谷雨節(jié)氣吃香椿的習俗。谷雨前后香椿樹萌發(fā)嫩芽,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養(yǎng)分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的食用歷史已逾千年,漢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從達官貴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峨S園食單》中所載香椿拌豆腐,“處處有之,嗜者尤眾。”

喝谷雨茶

有諺語說:“清明見芽,谷雨見茶”。清明時茶樹只能長出幼嫩的小芽,此時采摘的茶葉叫“明前茶”,芽小產量低。谷雨季節(jié),氣候暖和潮濕,小芽可快速長成鮮葉,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時機。此時采制的茶稱“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產茶葉以此時的最為味道鮮濃,實惠耐泡。

祭海節(jié)

對于漁民而言,谷雨節(jié)流行祭海習俗。谷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過了谷雨,百魚近岸?!睘榱四軌虺龊F桨?、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進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立夏

立夏日“見三新”

立夏日,要“見三新”。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芳香。

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捻轉”,為一歲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將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面”。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松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秤人

古時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經過苦夏,瘦了多少??崾钪?,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減肥季節(jié)。

有意思的是,當時“懸以大秤”,民間形容是,“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秀都走出了深閨,懸秤看來像是秋千,燕是趙飛燕,環(huán)是楊貴妃了。

立夏飯

舊時,鄉(xiāng)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化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立夏茶

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

蝦面

閩南地區(qū)立夏吃蝦面。蝦與夏諧音,而海蝦熟后變紅,為吉利之色。

烏米飯

烏米飯,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shù)小時后燒煮而成。烏黑油亮,芳香可口,江南人人愛。

小滿

祈蠶節(jié)

江浙一帶在小滿節(jié)氣期間有“祈蠶節(jié)”。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在南方女織的原料以蠶絲為主。蠶是嬌養(yǎng)的“寵物”,很難養(yǎng)活,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yǎng)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農歷四月放蠶季節(jié)進行祈蠶節(jié)。

小滿動三車

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季節(jié),如若田里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干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支配,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澆灌水田。

芒種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奇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芒種季節(jié)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頭凋殘、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進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謝之情,希望來年再次相見。是日,人們要設案供物,焚香祭祀,來為花神餞行。

夏至

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許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之所以吃面,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也有提示大家留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時至今日,各地仍舊保留有各種趣味盎然的夏至節(jié)日食俗。

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山東:“冬至餃子夏至面”;

江蘇:“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鮮是海絲、鯽魚和咸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