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_第1頁
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_第2頁
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_第3頁
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_第4頁
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史學名著《貞觀政要》原文·注釋及譯文「卷二·直諫(附)」《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爭議、勸諫、奏議等,以規(guī)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jīng)濟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tǒng)治的戰(zhàn)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直諫(附)【原文】貞觀二年,隋通事舍人①鄭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絕姝②,當時莫及,文德皇后③訪求得之,請備嬪御④,太宗乃聘為充華⑤。詔書已出,策使未發(fā)。魏徵聞其已許嫁陸氏,方遽進而言曰:'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故君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⑥之安;食膏粱,則欲民無饑寒之患;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之歡。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鄭氏之女,久已許人,陛下取之不疑,無所顧問,播之四海,豈為民父母之道乎?臣傳聞雖或未的,然恐虧損圣德,情不敢隱。君舉必書,所愿特留神慮'。太宗聞之大驚,手詔答之,深自克責,遂停策使,乃令女還舊夫。左仆射房玄齡、中書令溫彥博、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夫韋挺等云:'女適陸氏,無顯然之狀,大禮既行,不可中止'。又陸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與鄭家往還,時相贈遺資財,初無婚姻交涉親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說'。大臣又勸進。太宗于是頗以為疑,問徵曰:'群臣或順旨,陸氏何為過爾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識,將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處儉婦,稍蒙寵遇。處儉時為太子舍人⑦,太上皇聞之不悅,遂令出東宮為萬年縣,每懷戰(zhàn)懼,常恐不全首領。陸爽⑧以為陛下今雖容之,恐后陰加譴謫⑨,所以反復自陳,意在于此,不足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見,或當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聞鄭氏之女,先已受人禮聘,前出文書之日,事不詳審,此乃朕之不是,亦為有司之過。授充華者宜停'。時莫不稱嘆?!咀⒔狻竣偻ㄊ律崛耍撼⒌膫髁罟?。②姝(shū):美好。③文德皇后:即太宗的皇后長孫氏。④嬪御:皇帝的妾侍。⑤充華:唐時女官名,為皇帝九嬪之一。⑥棟宇:泛指房舍屋宇。⑦太子舍人:官名。唐時東宮右春坊置舍人,掌行令書表肩。⑧陸爽:字開明,魏郡臨漳人。生于梁武帝大同五年,卒于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五十三歲。少聰敏,九歲就學,日誦二千余言。年十七,齊清河王岳召為生簿。擢為殿中侍御史。齊亡,爽、袁文德等俱被周武帝征入關(guān)。諸人多將輜重,爽獨裁書數(shù)千卷。隋文帝受禪,為太子洗馬,卒于官。爽入隋后,與宇文愷等撰東宮典記七十卷,行于世。⑨譴謫:責貶。【譯文】貞觀二年,隋通事舍人鄭仁基的女兒年方十六七歲,是個容貌極為美麗的絕代佳人,當時沒有誰能比得上,文德皇后尋訪到后,請求唐太宗留在后宮作為嬪妃,太宗就聘她為充華。詔書已經(jīng)發(fā)出,冊封的使者尚未動身。魏徵聽說她已許配給陸家,急忙進諫說:'陛下身為萬民父母,撫愛百姓,就應當憂百姓所憂,樂百姓所樂。古來有道德的君主,皆能想百姓所想。所以君主居處臺榭,就想使百姓有房屋安身;君主吃美味佳肴,就想使百姓不受饑餓;看到嬪妃,就想使百姓有婚配成家的歡樂。這才是做君主的正常道理。如今鄭氏之女,早就許了人家,陛下毫不考慮就要她進宮,也不打聽詢問,這事傳到全國,難道是做百姓父母的道理?我聽來的傳聞雖然不一定確實,但懼怕圣上的美德有所虧損,不敢隱瞞自己的看法。君主一舉一動都有史官記錄,希望陛下要特別多加考慮'。太宗聽了大吃一驚,親自寫詔書回答魏徵,狠狠地責備自己,即刻停止派遣使者前往冊封,把這個女子送還原定的丈夫。左仆射房玄齡、中書令溫彥博、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夫韋挺等人說:'這個女子許嫁陸氏,并無確鑿的證據(jù),冊封大禮既已進行,不可中途廢止'。而陸氏也上表說:'我父親陸康在世時,與鄭家往來,時?;ハ噘浰唾Y產(chǎn)財物,當初沒有約為婚姻親戚關(guān)系'。還說:'外邊的人不知實情,才會亂講'。大臣們又勸說太宗冊封鄭女。太宗這時也左右為難,便問魏徵:'大臣們或許是要順從我的意旨,陸氏為什么如此極力撇清'?魏徵說:'依我看來,陸氏的心意是可以明白的,他是把陛下看得同太上皇一樣'。太宗問:'這是什么意思'?魏徵說:'太上皇剛平定京城,取得辛處儉的妻子,頗加寵幸。辛處儉當時做太子舍人,太上皇知道了不高興,就命令他離開東宮去萬年縣做官,辛處儉常懷恐懼,擔心保不住腦袋。陸爽認為陛下目前雖然能寬容他,卻怕以后暗地里給他加罪貶官,所以反復表白,用意就在這里,不足為奇'。太宗笑道:'外人的想法,也許會這樣。但我所說的,確也未必能使人家一定相信'。于是發(fā)出詔令說:'如今聞知鄭氏之女,過去已經(jīng)接受人家的聘禮,先前發(fā)出詔書的時候,事情沒有弄清楚,這是我的不是,相關(guān)部門也有過錯。授予充華的事情應停止執(zhí)行'。對此當時人們無不稱贊?!驹摹控懹^三年,詔關(guān)中①免二年租稅,關(guān)東給復②一年。尋有敕:'已役已納,并遣輸納,明年總為準折'。給事中魏徵上書曰:'伏見八月九日詔書,率土皆給復一年,老幼相歡,或歌且舞。又聞有敕,丁已配役,即令役滿折造,余物亦遣輸了,待明年總為準折。道路之人,咸失所望。此誠平分百姓,均同七子。但下民難與圖始,日用不足,皆以國家追悔前言,二三其德。臣竊聞之,天之所輔者仁,人之所助者信。今陛下初膺大寶③,億兆觀德。始發(fā)大號,便有二言,生八表④之疑心,失四時⑤之大信??v國家有倒懸之急,猶必不可,況以泰山之安,而輒行此事!為陛下為此計者,于財利小益,于德義大損。臣誠智識淺短,竊為陛下惜之。伏愿少覽臣言,詳擇利益。冒昧之罪,臣所甘心'?!咀⒔狻竣訇P(guān)中:唐時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關(guān)東則指其以東地區(qū)。②給復:給予免除徭役的優(yōu)待。③初膺大寶:即初登皇位之意。④八表:八方,指全國各地。⑤四時:春、夏、秋、冬,也指朝、暮、晝、夜。【譯文】貞觀三年(629),太宗下詔免除關(guān)中兩年租稅,免除關(guān)東一年的徭役。不久,又有詔令說:已經(jīng)開始服徭役、繳納租稅的,都要繼續(xù)進行,等到明年一起折算。給事中魏徵上書說:'臣見八月九日詔書上說,全國都免除一年徭役。天下百姓聽說這一消息,老老少少歡呼雀躍,載歌載舞。接著又聽說有詔書說:人丁已開始服役的,讓他們服役至期滿,已經(jīng)繳了一部分但是還沒有繳足的賦稅,也要繳納完畢,等到明年合在一起折算。全國百姓都大失所望。這種做法對百姓們來說,雖然最終效果都是一樣的,但是下層百姓很難一開始就理解朝廷的用意。況且他們現(xiàn)在缺吃少穿,日常用度不足。他們以為是國家追悔之前的政策,說話不算數(shù)。我私下里聽說,上天所輔佐的是仁慈的國君,百姓們所幫助的是守信用的人?,F(xiàn)在陛下剛登上天子寶座,億萬百姓都在觀望天子的德行。圣旨剛發(fā)出,就發(fā)生改變,這樣做會使百姓們產(chǎn)生疑心,對天下失信。即使在國家非常危急的時刻都不能這樣做,更何況如今國家安如泰山,卻做出這樣的事!替陛下想出這樣主意的人,雖然使陛下在財富上能有一點好處,但在道德仁義上卻大受損失!我確實智慮短淺,私下卻為陛下惋惜。但愿陛下能瀏覽我的奏章,仔細衡量一下利弊,冒昧上書的罪過,我甘愿承擔'?!驹摹?貞觀三年)簡點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①十八已上,簡點入軍。敕三四出,徵執(zhí)奏以為不可。德彝重奏:'今見簡點者云,次男內(nèi)大有壯者'。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雖未十八,身形壯大,亦取'。徵又不從,不肯署敕。太宗召徵及王珪,作色而待之,曰:'中男若實小,自不點入軍;若實大,亦可簡取。于君何嫌?過作如此固執(zhí),朕不解公意!'徵正色曰:'臣聞竭澤取魚,非不得魚,明年無魚;焚林而畋,非不獲獸,明年無獸。若次男已上,盡點入軍,租賦雜徭。將何取給?且比年國家衛(wèi)士,不堪攻戰(zhàn),豈為其少?但為禮遇失所,遂使人無斗心。若多點取人,還充雜使,其數(shù)雖眾,終是無用。若精簡壯健,遇之以禮,人百其勇②,何必在多?陛下每云,我之為君,以誠信待物,欲使官人百姓,并無矯偽之心。自登極已來,大事三數(shù)件,皆是不信,復何以取信于人'?太宗愕然曰:'所云不信,是何等也'?徵曰:'陛下初即位,詔書曰:逋租宿債③,欠負官物,并悉原免。即令所司,列為事條,秦府國司,亦非官物。陛下自秦王為天子,國司不為官物,其余物復何所有?又關(guān)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guān)外給復一年。百姓蒙恩,無不歡悅。更有敕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若從此放免,并是虛荷國恩,若已折已輸,令總納取了,所免者皆以來年為始。散還之后,方更征收,百姓之心,不能無怪。已征得物,便點入軍,來年為始,何以取信?又共理所寄,在于刺史、縣令,常年貌稅④,并悉委之。至于簡點,即疑其詐偽。望下誠信,不亦難乎'?太宗曰:'我見君固執(zhí)不已,疑君蔽此事。今論國家不信,乃人情不通。我不尋思,過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錯失,若為致理'?乃停中男,賜金甕一口,賜珪絹五十匹?!咀⒔狻竣僦心校荷形闯啥〉哪凶?。唐初法令,十五以上、二十以下為中男。②人百其勇:指一人可當百夫。③逋租宿債:拖欠很久的租稅債務。④貌稅:古代為防脫漏戶口和隱瞞年齡,逃避賦役,由官員閱其相貌以驗老小之實?!咀g文】(貞觀三年)簡點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大臣,想把尚未成丁的、十八歲以上男丁的都征召入伍。命令還沒下達,魏徵認為這樣做不妥當。封德彝又向太宗上奏道:'聽負責征兵的人說,即使在家中小一點的男子,也有身體強壯的'。太宗非常生氣,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說:'尚未成丁的男子,即使沒有滿十八歲,只要身體強壯的,也征兵入伍'。魏徵又不同意,不肯簽署發(fā)布這道命令。太宗召見魏徵和王珪,怒形于色,并對他們說:'尚未成丁的男子如果太小,自然不征召入伍;如果實在強壯,也可以參軍,這對于你們來說有何不妥?你們過分固執(zhí),我不能理解你們的想法'。魏徵嚴肅地說:'我聽說把池塘的水放干來捕魚,這樣做的后果當然不是捕不到魚,而是第二年沒有魚可捕了;放火焚燒森林來打獵,并不是打不到野獸,而是第二年再也沒有野獸可以捕獲了。如果家中尚未成丁的男子全都應召入伍,國家的租稅徭役,又由誰來承擔呢?慢慢地,國家的兵士將失去戰(zhàn)斗力,是因為兵士少嗎?不是,是因為國家禮樂教化不行,造成人們沒有斗志。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多征兵,有的還充當雜役,即使人數(shù)再多,也沒有戰(zhàn)斗力。不如精挑細選一些強壯的男子,尊重他們,厚待他們。一個人就可以發(fā)揮出百倍的勇氣,哪里用得著人數(shù)眾多呢?陛下每次都說,我待人誠懇,是想使官吏和百姓都沒有虛偽的心理。可是自從陛下即位以來,所做的幾件大事,都不讓人信服,又憑什么取信于人呢'?太宗若有所悟,吃驚地問:'你所說的失信于民的事,指的是哪些事呢'?魏徵說:'陛下剛即位的時候,下了一道詔書說:過去各種拖欠官府的債務,都全部免除。命令下達不久,馬上又命令管理財務的官吏,把這些列為條目。陛下作為秦王時所擁有的財物,也不是官府的。陛下從秦王繼位,你的東西不是官家的財物,那其他的官家財物又從何而來呢?還有在關(guān)中一帶免二年的租稅,關(guān)外的免一年。百姓一聽說這件事,個個都感覺沐浴皇恩,沒有誰不高興??墒菦]過多久,陛下又更換了一道圣旨:今年百姓的賦稅都已繳完了,如果現(xiàn)在執(zhí)行這項政策,有的人并沒有享受皇恩。因此不管哪種情況,今年的賦稅讓他們?nèi)坷U納,所免的賦稅都從明年開始。收與不收,朝令夕改,百姓的心怎么能踏實呢?凡已征收的財物,都用以充軍,所頒布的措施又要從第二年開始執(zhí)行,憑什么取信于民?一個地方的治理,在于刺史、縣令,每年類似賦役的事情,都是委托他們辦理,至于挑選統(tǒng)計從軍人員,又懷疑他們虛偽欺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如此希望他們誠實可信,不是很困難嗎'?太宗說:'我見你們一個個十分固執(zhí),懷疑你們心中有什么被蒙蔽了。今天你講的國家所做的事不讓人信服,是人與人的溝通做得不好。這些事情我沒認真思考,犯的錯誤也就大了。做事情如果每每犯這樣的錯誤,國家又豈能得到治理呢'?于是停止征召家中尚未成丁的人入伍,并賞賜給魏徵金缸一個,賞賜王珪五十匹絲絹?!驹摹控懹^五年,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侍御史李仁發(fā),俱以告訐譖毀,數(shù)蒙引見,任心彈射,肆其欺罔,今在上震怒,臣下無以自安。內(nèi)外知其不可,而莫能論諍。給事中魏徵正色而奏之曰:'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并是小人,不識大體,以譖毀①為是,告訐為直,凡所彈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騁其奸計,附下罔上,多行無禮,以取強直之名。誣房玄齡,斥退張亮,無所肅厲②,徒損圣明。道路之人,皆興謗議。臣伏度圣心,必不以為謀慮深長,可委以棟梁之任,將以其無所避忌,欲以警厲群臣。若信狎回邪,猶不可以小謀大,群臣素無矯偽,空使臣下離心。以玄齡、亮之徒,猶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賤,孰能免其欺罔?伏愿陛下留意再思。自驅(qū)使二人以來,有一弘益,臣即甘心斧鉞,受不忠之罪。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崇德,豈可進奸而自損乎'?太宗欣然納之,賜徵絹五百匹。其萬紀又奸狀漸露,仁發(fā)亦解黜,萬紀貶連州司馬③。朝廷咸相慶賀焉。【注解】①譖毀:進讒言,說別人的壞話。②肅厲:整肅激勵。③司馬:官名。唐代各州的佐官有司馬,后成為空名,用以安置朝廷貶斥的官吏?!咀g文】貞觀五年,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和侍御史李仁發(fā),都因告密、誣陷毀謗,多次被太宗召見。他們?nèi)我飧姘l(fā)攻擊別人,極盡欺蒙之能事,使得皇上震怒,而臣下無以自安。內(nèi)外的人都知道不對,但沒有誰能向太宗議論諫諍。給事中魏徵嚴肅地上奏說:'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都是小人,不識大體,認為誣陷誹謗是對的,揭發(fā)陰私才是正直,凡是被他們所告發(fā)攻擊的人,都并非真正有罪。陛下掩蓋他們的短處,對他們完全聽信。他們就施展奸謀,對下拉攏、對上欺瞞,干了許多無禮的事情,來博取耿直的美名。他們誣陷房玄齡,斥退張亮,并不能整肅朝廷,卻白白地損害了圣上的英明。路上的人,都紛紛指責議論。我私自猜測圣上的心意,一定不會認為他們謀慮深長,可以委以國家棟梁的重任,大概因為利用他們無所避忌的言行,好用來警戒督促群臣。但即使真的信任親近這些不正之人,也不能用小人來算計大臣,何況臣下們本來沒有矯詐虛假,這樣做只會使臣下們離心。連房玄齡、張亮這樣的人,都沒有辦法來申辯曲直,至于其他關(guān)系疏遠、職位低下的人,誰能避免他們欺侮、誣陷?希望陛下再認真想一想。自從任用這二人以來,哪怕給國家做了一件有益的事,臣都甘愿被斧鉞之誅,受不忠之罪。陛下縱使未能推舉好人來播揚圣德,怎能引進奸邪而自損聲威呢'?太宗很高興地接受了魏徵的意見,賞賜給他絹五百匹。權(quán)萬紀這個人的劣跡逐漸暴露,李仁發(fā)也被解職黜逐。權(quán)萬紀被貶為連州司馬,朝廷群臣都互相慶賀?!驹摹控懹^六年,有人告尚書右丞魏徵,言其阿黨①親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其事,乃言者不直。彥博奏稱,徵既為人所道,雖在無私,亦有可責。遂令彥博謂徵曰:'爾諫正我數(shù)百條,豈以此小事,便損眾美。自今已后,不得不存形跡'。居數(shù)日,太宗問徵曰:'昨來在外,聞有何不是事'?徵曰:'前日令彥博宣敕語臣云:因何不存形跡?此言大不是。臣聞君臣同氣,義均一體。未聞不存公道,惟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國之興喪,或未可知!'太宗瞿然②改容曰:'前發(fā)此語,尋已悔之,實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懷隱避'。徵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許國,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負。但愿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異乎'?徵曰:'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③,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④,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獨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太宗曰:'君但莫違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計'。乃賜絹二百匹?!咀⒔狻竣侔Ⅻh:偏袒,庇護,結(jié)黨營私。②瞿然:驚訝醒悟的樣子。③顯號:榮耀。④誅夷:治罪或殺死的意思?!咀g文】貞觀六年,有人告發(fā)尚書右丞魏徵,說他袒護親戚。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溫彥博去查明這件事。結(jié)果是告發(fā)的人歪曲事實。溫彥博上奏說:'魏徵既然被人講了壞話,雖然并無偏袒徇私,但也還是有可以責備的地方'。太宗就叫溫彥博向魏徵傳話說:'你直言諫諍了我?guī)装偌?我怎會因這點小事,就否定你那么多的好處。但是從今以后,你也不能不檢點一下自己的舉止言行了'。過了幾天,太宗問魏徵說:'這兩天你在外邊,有沒有聽到什么不對的事情'?魏徵說:'前天陛下叫溫彥博向我傳達圣意,說:為什么不檢點自己的舉止言行?這話說得太不對。我聽說君臣之間意氣相投,從道理上講等于是一個整體。沒有聽說過不心存公道,只去檢點舉止言行。如果君臣上下,都去走后一條路,小心翼翼,那國家的興亡,就很難說了!'太宗這才醒悟,臉色一變說道:'前次說了這話,不久已覺后悔,實在講得很不對。你也不要因此就存退避之心'。魏徵于是下拜說:'我把身子交給國家,公正辦事,絕不敢有什么欺罔行為,但愿陛下讓我做一個良臣,不要讓我去做忠臣'。太宗問道:'忠臣、良臣有哪里不一樣'?魏徵回答說:'良臣使自身獲得好名聲,君上也能得顯耀的稱號,子孫代代傳下去,榮華富貴無窮無盡。忠臣自身蒙受誅戮,卻使圣上陷于極大的惡名,家與國都喪失,只留下個忠臣空名。從這點來說,忠臣與良臣相差甚遠'。太宗說:'你只要不違背所說的話,我必定不會忘記治理國家的大計'。于是太宗賞賜給魏徵絹二百匹?!驹摹控懹^六年,匈奴①克平,遠夷②入貢,符瑞③日至,年谷頻登。岳牧④等屢請封禪,群臣等又稱述功德,以為'時不可失,天不可違,今行之,臣等猶謂其晚'。惟魏徵以為不可。太宗曰:'朕欲得卿直言之,勿有所隱。朕功不高耶'?曰:'高矣'。'德未厚耶'?曰:'厚矣'。'華夏未安耶'?曰:'安矣'。'遠夷未慕⑤耶'?曰:'慕矣'。'符端未至耶'?曰:'至矣'。年谷未登耶'?曰:'登矣'。'然則何為不可'?對曰:'陛下功高矣,民未懷惠。德厚矣,澤未旁流。華夏安矣,未足以供事。遠夷慕矣,無以供其求。符端雖臻,而尉羅⑥猶密。積歲豐稔,而倉廩⑦尚虛。此臣所以竊謂未可。臣未能遠譬,且借近喻于人。有人長患疼痛,不能任持。療理且愈,皮骨僅存,便欲負一石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yī),除其疾苦,雖已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竊有疑。且陛下東封,萬國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馳。今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⑧,萑莽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寧可引彼戎狄,示以虛弱?竭財以賞,未厭遠人之望;加年給復,不償百姓之勞,或遇水旱之災,風雨之變,庸夫邪議,悔不可追。豈獨臣之誠懇,亦有輿人之論'。太宗稱善,于是乃止。【注解】①匈奴:中國古族名,也稱胡。此指突厥。②夷:泛指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③符瑞:祥瑞征兆。④岳牧:古代傳說中的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稱。后來泛指州府大吏。⑤慕:歸服。⑥尉羅:原意是網(wǎng),這里引申為牢獄。⑦倉廩(lǐn):米倉。⑧海、岱:渤海和泰山?!咀g文】貞觀六年,突厥已告平定,遠方外族前來進貢,吉祥的征兆天天到來,谷物連年豐收。地方長官多次請求舉行封禪大典,臣下們也紛紛歌功頌德,認為'時機不可錯過,天意不可違抗,即使如今舉行封禪大典,我們還認為太遲了'。只有魏徵認為不行。太宗說:'我想要你如實直言,不必隱諱。我的功業(yè)難道還不高嗎'?魏徵答:'高啊'。太宗問:'德行不厚嗎'?魏徵答:'厚啊'。太宗問:'全國還沒安定嗎'?魏徵答:'安定了'。太宗問:'遠方外族還沒仰慕嗎'?魏徵答:'仰慕了'。太宗問:'象征吉祥的事物還沒出現(xiàn)嗎'?魏徵答:'出現(xiàn)了'。太宗問:'谷物還沒豐收嗎'?魏徵答:'豐收了'。太宗質(zhì)問道:'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封禪'?魏徵回答說:'陛下功高了,但百姓還沒有思念您對他們的好處。德行厚了,但恩澤還沒有普及。全國安定了,但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辦大事。遠方外族仰慕了,但還沒有更多的財物來供應他們的需求。符瑞雖已出現(xiàn),但法網(wǎng)還太嚴密。連年豐收,但倉廩還不充實。這就是我所以認為還不該封禪的道理。我不拿遠的歷史來比喻,只就近用人來講。有人長期患病疼痛,支撐不住,雖經(jīng)治療快痊愈了,但已瘦得皮包骨頭,卻想馬上背起一石米,一天走一百里,肯定辦不到。隋朝禍亂,已不止十年,陛下為天下良醫(yī),解除百姓疾苦,雖已太平,還不很富實,要祭天地報告大功完成,我心里有疑慮。況且陛下東封泰山,天下萬國都要興師動眾,即使邊遠地區(qū),也都得派人趕來。但如今從伊水、洛水向東,直至渤海、泰山,草木叢生,遍地沼澤,茫茫千里,人煙稀少,聽不到雞鳴狗吠,沿路蕭條,進退十分艱難。難道陛下寧愿讓遠方外族來內(nèi)陸,讓他們看出我們的虛弱?竭盡財物來賞賜,不能滿足遠方來人的期望;多免除幾次徭役,也不能抵償當?shù)匕傩盏男羷?。如碰上水旱之?風雨之害,使不好的議論叢生,就是后悔也來不及了。這不僅是我的誠心懇求,也是很多人質(zhì)疑的論點'。太宗說魏徵講得很好,于是停止封禪?!驹摹控懹^七年,蜀王①妃父楊謄,在省競婢,都官郎中②薛仁方留身勘問,未及予奪。其子為千牛③,于殿庭陳訴云:'五品以上非反逆不合留身,以是國親,故生節(jié)目,不肯決斷,淹留歲月'。太宗聞之,怒曰:'知是我親戚,故作如此艱難'。即令杖仁方一百,解所任官。魏徵進曰:'城狐社鼠皆微物,為其有所憑恃,故除之猶不易。況世家貴威,舊號難理,漢、晉以來,不能禁御,武德之中,以多驕縱,陛下登極,方始蕭條。仁方既是職司,能為國家守法,豈可枉加刑罰,以成外戚之私乎!此源一開,萬端爭起,后必悔之,將無所及。自古能禁斷此事,惟陛下一人。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豈可以水未橫流,便欲自毀堤防?臣竊思度,未見其可'。太宗曰:'誠如公言,向者不思。然仁方輒禁不言,頗是專權(quán),雖不合重罪,宜少加懲肅'。乃令杖二十而赦之?!咀⒔狻竣偈裢酰杭刺铺诶钍烂竦牡诹鶄€兒子李愔。②都官郎中:唐時掌刑獄的官職。③千牛:官名,左右千牛衛(wèi)將軍掌宮殿侍衛(wèi)等事?!咀g文】貞觀七年,蜀王妃子的父親楊謄在皇宮追逐婢女,違反當時的法令,都官郎中薛仁方留他下來盤查訊問,未及時給予判決。他的兒子是千牛衛(wèi)將軍,在上朝的時候向皇帝稟報道:'唐朝的制度規(guī)定,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只要不是反抗朝廷,都不宜留下詢問。因為這件事涉及皇帝的親戚,所以地方官生下許多枝節(jié),不肯判決,已經(jīng)拖延了很長時間'。太宗聽后非常生氣地說:'明明知道是我的親戚,可見他是故意裝得如此艱難'。于是下令杖擊薛仁方一百杖,免去所任官職。魏徵覺得太宗的做法有失偏頗,于是向唐太宗進諫道:'連城邊的狐貍、廟里的老鼠這些小動物,除去它們都尚且不容易,更何況這事涉及皇上您的親戚呢?這些關(guān)系在古代都難以處理,自從漢、晉以來,可謂屢禁不止。武德年間,皇親國戚大都驕橫自大、不守法度。陛下登上皇位,一切都是從蕭條開始入手,做事應多加斟酌。仁方作為國家的官吏,能為國家奉公守法,怎么能夠無端隨意地加以處罰,從而來滿足外戚的非法私欲呢?如果陛下開了這個先例,各種爭端就會產(chǎn)生,以后皇上就會后悔的,到那時就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理。自古能禁絕這類事情的,我想只有陛下一人。對那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做好準備措施,這是治理國家最常見的方法,哪有因為洪水沒有泛濫就自己想毀掉堤岸的道理呢?我暗自思量,覺得陛下剛才的做法是不對的'。太宗說:'你說得很對,可是仁方什么也不說就把楊謄禁閉起來,他太擅作主張。他的行為雖然構(gòu)不成大的罪過,但也應該稍加懲罰,以嚴肅國紀'。于是命令打了仁方二十大板后赦免了他?!驹摹控懹^八年,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①于路逢少府監(jiān)②竇德素,問北門③近來更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乃謂玄齡曰:'君但知南衙④事,我北門少有營造,何預⑤君事'?玄齡等拜謝⑥。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士廉拜謝。玄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⑦,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且所為有利害,役工有多少,陛下所為善,當助陛下成之;所為不是,雖營造,當奏陛下罷之。此乃君使臣、臣事君⑧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臣所不解;玄齡等不識所守,但知拜謝,臣亦不解'。太宗深愧之。【注解】①高士廉:唐初大臣,封許國公。此時房玄齡為左仆射,他是右仆射,也就是左右宰相。②少府監(jiān):少府是唐初專管工程修建的官署,少府監(jiān)為主職,少府為副職。③北門:指玄武門,此門是唐大明宮的北門。④南衙:皇宮南面的國家各官府。⑤預:涉及。⑥拜謝:伏拜謝罪。⑦股肱耳目:股是大腿,肱是手臂。足行手取,耳聽目視,四者是人體最得力的器官,借喻房玄齡、高士廉兩宰相是君王的最得力的輔佐。⑧君使臣、臣事君:這句話引自《論語》。原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君王應按禮義使用大臣,臣應該以忠誠侍奉君王?!咀g文】貞觀八年,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監(jiān)竇德素,問他北門近來又在營建些什么。竇德素將這事報告給唐太宗。太宗就對房玄齡說:'你只管南衙里的事,我的北門稍有點營建,何須你來干預'?玄齡等下拜謝罪。魏徵進言說:'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要指責他們,也不理解房玄齡、高士廉為什么要下拜謝罪。房玄齡既然做了大臣,也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有所營建,怎么不可以讓他知道?陛下指責他詢問主管部門,是我所不理解的。而且所營建房屋是有利還是有害,所使用的人工是多還是少,陛下做得好,應當協(xié)助陛下來完成,做得不對,即使已在營建,也應當奏請陛下停止。這是君任用臣、臣侍奉君的正道。房玄齡等人問了既是無罪,而陛下卻加以指責,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房玄齡等人不清楚自己的職守,只知道下拜謝罪,我也不能理解'。太宗聽了這番話深為慚愧。【原文】貞觀十年,越王①,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②,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或言三品以上皆輕蔑王者,意在譖侍中魏徵等,以激上怒。上御齊政殿,引三品已上入坐定,大怒作色③而言曰:'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時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兒,是天子兒,今日天子兒,非天子兒耶?我見隋家諸王,達官④已下,皆不免被其躓頓⑤。我之兒子,自不許其縱橫,公等所容易過,得相共輕蔑。我若縱之,豈不能躓頓公等!'玄齡等戰(zhàn)栗,皆拜謝。徵正色而諫曰:'當今群臣,必無輕蔑越王者。然在禮,臣、子一例,《傳》稱,王人雖微,列入諸侯之上。諸侯用之為公,即是公;用之為卿,即是卿。若不為公卿,即下士于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異??v其小有不是,越王何得輒加折辱?若國家紀綱廢壞,臣所不知。以當今圣明之時,越王豈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禮義,寵樹諸王,使行無禮,尋以罪黜,不可為法,亦何足道'?太宗聞其言,喜形于色,謂群臣曰:'凡人言語理到,不可不伏。朕之所言,當身私愛;魏徵所論,國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自謂理在不疑,及見魏徵所論,始覺大非道理。為人君言,何可容易!'召玄齡等而切責之,賜徵絹一千匹?!咀⒔狻竣僭酵酰好?太宗第四子。②介弟:介,大。對別人兄弟的敬稱。③大怒作色:怒氣沖沖,聲色俱厲。④達官:顯貴的官吏。⑤躓(zhì)頓:躓,被絆倒。頓,停息。引申為事情不順?!咀g文】貞觀十年,越王李泰是長孫皇后所生,是太子之弟,十分聰明,唐太宗對他特別寵愛。有人說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輕蔑越王,想以此來毀謗魏徵等人,激怒太宗。太宗駕臨齊政殿,把三品以上的官員召引進宮,入座后,便變了臉色怒氣沖沖地說:'我有一句話要向你們說。從前的天子,就是天子,如今的天子,就不是天子嗎?以前天子的兒子,就是天子的兒子,如今天子的兒子,就不是天子的兒子嗎?我看到隋朝諸王,達官以下都免不了被他們摧折,我的兒子,自然不準他們橫行不法,而你們卻隨便起來,敢輕視他們?我要是放縱他們,難道他們不能摧折戲弄你們嗎'?房玄齡等人嚇得發(fā)抖,都下拜謝罪。魏徵卻正顏厲色地勸諫道:'當今的臣下們肯定沒有人輕視越王的。然而按禮儀來說臣下和陛下之子該一例看待,《經(jīng)傳》上說,周天子屬下的官雖小,仍要排在諸侯之上。諸侯被周天子任用為公才是公,任用為卿才是卿。如果沒有被周天子任用為公卿,就只是地位低于士的諸侯。如今三品以上官員,都位列公卿,全是天子的大臣,為陛下所敬重優(yōu)待。就算他們有些小過小錯,越王怎能隨意對他們摧折侮辱?如果國家的法令制度已經(jīng)敗壞,我就不知道了,但在當今圣明之世,越王怎能這等無禮。況且隋高祖不懂禮義,寵愛抬高諸王,使他們做出無禮的事情,不久都因犯罪而被貶黜,這怎能效法,又有什么可稱道的呢'?太宗聽了這話后,喜形于色,對臣下們說:'凡是人家說的話在道理上,就不能不服。我所說的,出于個人私愛,魏徵所議論的,是國家大法。我剛才大發(fā)脾氣,自以為理由充分不用懷疑,等到聽了魏徵的議論,才覺得自己很沒有道理。做人君的講起話來,真不能輕率隨便'。于是把房玄齡等人大加責備了一通,賞賜魏徵絹一千匹。【原文】貞觀十一年,所司奏凌敬乞貸之狀,太宗責侍中魏徵等濫進人。徵曰:'臣等每蒙顧問①,常具言其長短,有學識,強諫諍,是其所長;愛生活,好經(jīng)營,是其所短。今凌敬為人作碑文,教人讀《漢書》,因茲附托,回易求利,與臣等所說不同。陛下未用其長,惟見其短,以為臣等欺罔②,實不敢心伏③'。太宗納之?!咀⒔狻竣兕檰枺褐妇鞔箚柍枷隆"谄圬瑁浩垓_蒙蔽。③心伏:即心服。【譯文】貞觀十一年,有關(guān)部門奏上凌敬向人借貸的文書。太宗責怪侍中魏徵等人濫薦人才。魏徵說:'臣等多承蒙陛下詢問,常具體說出凌敬的長處和短處。有學問識大體,敢于諫諍,是他的長處。講究生活,喜歡經(jīng)營財物,是他的短處。如今凌敬替人家撰寫碑文,教人家讀《漢書》,由此拉上關(guān)系,交換圖利,和我所說他講究生活、喜歡經(jīng)營財物還不一樣。陛下沒有用他的長處,只看到他的短處,就認為臣等欺君瞞上,實在不敢心服'。太宗接受了這個意見?!驹摹控懹^十二年,太宗謂魏徵曰:'比來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對曰:'若恩威所加,遠夷朝貢,比于貞觀之始,不可等級而言①。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比于貞觀之初,相去又甚遠'。太宗曰:'遠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yè),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義為心。旋以海內(nèi)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為異'?徵曰:'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cè)酥G,雖黽勉②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③'。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對曰:'即位之初,處元律師死罪,孫伏伽④諫曰:法不至死,無容濫加酷罰。遂賜以蘭陵公主園,直錢百萬。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賞太厚。答曰:我即位來,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導之使言也。徐州司戶⑤柳雄于隋資妄加階級。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與罪。遂固言是實,竟不肯首。大理⑥推得其偽,將處雄死罪,少卿⑦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與其斷當訖,但當與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濫。陛下作色遣殺,胄執(zhí)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謂法司曰:但能為我如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