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1頁
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2頁
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3頁
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4頁
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3課宋明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宋明理學知識點一三教合一1.背景(1)漢武帝以后,儒學呈現繁盛之勢。(2)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①道教也廣為傳播。2.表現(1)魏晉南北朝:儒學、佛教、道教相互影響。(2)隋朝:儒學家提出“②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③三教合一”。(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開始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地位,④韓愈提出復興儒學。知識點二程朱理學1.形成:北宋時,⑤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2.“二程”(程頤、程顥)(1)核心:⑥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2)把天理和⑦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3)提出“⑧格物致知”的認識論。(4)把知識、道德和天理聯系起來。3.朱熹(1)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即⑨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強調“⑩存天理,滅人欲”。(3)認為“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4.影響(1)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2)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3)朱熹的學術思想傳至國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宋明理學可歸納為“一、一、二、二、三”(1)一個趨勢:三教合一。(2)一個核心:理的存在。(3)兩種途徑:“格物致知”和內心反省。(4)兩個世界觀: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5)三個階段:開創(chuàng)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北宋朱熹,新發(fā)展于宋明陸王心學。知識點三陸王心學1.主張(1)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陽明: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2.傳播: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知識點四宋明理學的影響歷經幾百年的發(fā)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關系[師生互動1]閱讀下面圖文圖中的三人從右至左分別是老子、釋迦牟尼和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正在辯經論道,畫面中,釋氏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叭獭笔侵改娜??這種情況的出現對儒家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提示:“三教”指儒、佛、道。使儒家吸收了佛、道的精華,有了新的發(fā)展。[師生互動2]“三教合一”是指儒學、道教和佛教融合為一種思想流派嗎?提示:不是?!叭毯弦弧笔侵溉鍖W、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鑒,但是,并沒有融合成一種思想流派。[師生互動3]儒學正統地位動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世人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②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對儒學產生巨大的沖擊。③唐朝統治者奉行佛教、道教和儒學三教并行的政策。[師生互動4]程朱理學在南宋以后為什么成為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提示:①五代的分裂與混亂,使傳統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破壞,需要新的適應封建統治的理論。②程朱理學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法,有利于封建統治者鞏固其統治秩序。1.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派有很多不同點,程朱理學屬于理學,陸王心學不屬于理學。[試一試]這種觀點錯誤。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屬于理學,他們都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只不過對“理”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心外有理,而陸王心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理”;并且兩派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2.“格物致知”就是“實踐出真知”。[試一試]這種說法錯誤。“格物致知”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實踐出真知”意思不同?!案裎镏轮闭J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觸世間萬事萬物是為了加深對“理”的體驗和理解;“實踐出真知”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主題一“三教合一”及程朱理學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抖踢z書》材料二:“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理在先,氣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氣,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氣;既有氣,則理又在乎氣之中”?!吨熳诱Z錄》材料三:“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髡鸩牧纤模喝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猍宋]文天祥請分析:(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二程”、朱熹的思想主張,并指出三人主張的共同之處。(2)理學也是儒學,理學和傳統儒學相比有哪些新發(fā)展?(3)結合材料三、四分析,理學思想對中國歷史有什么影響?(4)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理學?提示:(1)思想主張:二程:“萬物只是一個天理”“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朱熹:“理氣論”,宇宙萬物都是由“理”和“氣”兩方面構成的,“理”“氣”不能分離,但“理”是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共同之處:理是世界萬物的本原。(2)①理學家融合了佛、道思想,從自然的本原出發(fā),提出了“理”的核心思想?!袄怼奔仁亲匀坏钠毡榉▌t,也是人類社會的原則。②理學使儒學走向哲學化,為封建等級特權的統治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指導。(3)①消極: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②積極: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4)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1.對“三教合一”的認識。提示:(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沖擊,其統治地位發(fā)生動搖,但并未失去。(2)“三教合一”的主張并不是要求“三教”合為“一教”,而是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2.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受到沖擊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人們開始了對宗教的渴求。(2)佛教傳入中國后,逐漸本土化,其教義迎合了百姓的精神追求和寄托。(3)道教形成,并且在民間廣泛傳播。3.宋代理學興起的社會條件。提示:(1)理學的興起適應了唐末以來重建倫理綱常的需要。隋唐五代的長期分裂和混亂,使傳統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極大破壞,因此,宋代統治者一開始就倡導尊儒讀經,宋代的儒學復興便由此而形成。(2)理學的興起是宋代科學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宋代一統政局后,農業(yè)、手工業(yè)得到迅速恢復和大規(guī)模發(fā)展,科學文化的進步尤其引人注目,為理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理學的興起是儒、佛、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結果。中國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個重要轉折,韓愈提倡儒學道統,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學為了與封建統治相適應,儒學道統自然成為其承續(xù)的對象。(4)理學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產物。北宋學者大膽拋棄漢唐學者師古、泥古的學風,敢于疑經改經,相互辯論,相互啟發(fā),獨立思考,大膽立論,講求義理,為理學的產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思想環(huán)境。4.程朱理學為什么能被官方化?提示:(1)五代的長期分裂與混亂,使傳統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極大破壞,社會需要新的適應封建統治的思想出現。(2)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為特征的新儒學,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法,有利于封建統治者鞏固其統治秩序。[例1](2018·天津卷)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說:“蓋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輕重如此。”這一說法()A.強調了君主至尊的觀念B.體現了儒家傳統的民本思想C.呼應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D.推動了儒家思想的新發(fā)展[解析]本題以中國儒家的民本思想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的解讀的能力。材料中強調的是“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體現的是中國的傳統的民本思想,故B項正確。本題考查的是材料的核心內容,不是強調儒學的發(fā)展,據此可排除D項。A、C兩項材料未體現。[答案]B主題二陸王心學材料一: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祆洹吨熳诱Z類》材料二: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蹶柮鳌洞痤櫀|橋書》請分析:(1)在貫通明理方面,材料一、二有什么區(qū)別?(2)上述兩則材料反映的思想在屬性上是否根本對立?為什么?(3)試說明理學與心學有怎樣的關系。提示:(1)朱熹主張“格物致知”,即通過實踐、學習明事理;王陽明主張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2)否。二者本質相同,他們都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都是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服務的。(3)心學也是理學,心學是理學的升華、發(fā)展。1.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提示:2.全面評價宋明理學。提示:(1)積極方面①宋明理學把傳統儒學從天人感應的神學傾向中解脫出來,使之哲理化,是對中國封建統治思想的理論總結,具有一定的進步性。②心學打破理學的僵化,活躍了人們的思想。③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2)消極方面①宋明理學為適應封建社會后期統治階級的需要,用“三綱五?!本S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②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占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從而束縛了人們的思想。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長了明中葉以后不務實際之風。3.宋明理學的特點。提示:(1)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學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概念,從而使傳統儒學的道德信條式的語錄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2)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帶有明顯的佛學化特點,例如吸收禁欲主義思想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主張。[例2](2018·浙江卷)思想家王守仁說:“夫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學而有,不待慮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張()①重建儒學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無私則無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材料沒有反映出王守仁主張重建儒學信仰,故①錯誤;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②正確;“無私則無心”肯定人的私心,宣揚人性自由,材料沒有體現,故③錯誤;“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通過“致良知”達到道德自我完善,故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答案]D1.恒山懸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左邊是孔子,右邊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對話。據此判斷,懸空寺最早可能建于(B)A.漢朝B.魏晉南北朝C.隋唐 D.宋朝解析:材料反映了當時三教和諧共處、彼此融合的現象,最早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2.魏晉時期,儒學內部分化嚴重,有以道入儒者,有以儒入道者;有貴道貶儒者,更有以佛入儒者。各家各派,層出不窮,紛爭不已,儒學也進入了一個自我整合、調整時期。材料反映的主要趨勢是(C)A.儒學日趨衰落B.佛、道思想開始取代儒學思想C.儒、佛、道三教走向融合D.理學的興起解析:根據題干“有以道入儒者,有以儒入道者;有貴道貶儒者,更有以佛入儒者”等信息推斷,魏晉以來儒、道、佛三家日趨融合,C項正確。A、B兩項說法錯誤,排除。理學的興起是在北宋時期,與材料不符合,排除D項。3.在儒學發(fā)展歷程中,“溝通佛、老,以治儒書,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遂別成為一時代之學術”的是(C)A.漢代學者 B.唐代學者C.宋代學者 D.明清學者解析:材料表明,該時期儒家吸收了佛、道的精神而“成為一時代之學術”,符合宋代理學的特點。4.儒家思想到兩宋時期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即理學階段。理學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張是(D)A.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B.學術研究要為現實服務C.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D.“天理”就是“三綱五?!钡葌惱淼赖陆馕觯罕彼巍岸獭?、南宋朱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理學的核心主張是理是萬物的本原,理就是指封建倫理道德,故選D項。5.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以下符合其本意的解釋是(A)A.“在即物而窮其理也”B.“宇宙便是吾心”C.“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解析:“二程”和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選A項。B、C、D三項都是心學思想。6.佛教常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六祖慧能也曾說過: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其修煉的意境與下列相吻合的哲學是(D)A.孔孟之學 B.老莊哲學C.程朱理學 D.陸王心學解析:材料強調“心”是萬物的本原,陸王心學有類似的主張。7.“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不假外求?!薄鮾人钊氲脑~應該是(C)A.綱常 B.太極C.良知 D.仁者解析:“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符合心學家的觀點。心學認為尋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內心,致良知即可明理,C項正確;A、B、D三項都不是對材料的正確解讀,排除。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滅人欲?!辈牧隙褐祆洌骸耙皇虏桓F,則闕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