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_第1頁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_第2頁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_第3頁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_第4頁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論語十二章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了解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解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弊g: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論語十二章教案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了解各則語錄的內容。

【學習重難點】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預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明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教師范讀,強化解讀文義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擇--選擇。

(二)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說”同“悅”,喜悅)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③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動詞,分別譯為“舊的知識”、“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①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②三人行(古義:表示概數(shù),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

(4)一詞多義

樂不亦樂乎(高興)

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

2、重點句子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明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明確: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不好的地方就對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明確:孔子在河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確: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這里面了。

(三)整體感知

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三句講修身做人。

第二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第四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討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

第七章:講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貪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前兩句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后兩句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對照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說明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前兩句將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即使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輕易改變。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三、板書設計

重要字詞

重點句子

每章要點理解內容--掌握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3、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重難點】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點)

2、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中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本課。

二、教學新課

1、文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容。

(1)學習態(tài)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習方法: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傳不習乎?

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品德修養(yǎng):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④子曰:“賢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

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三、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勤于復習

學思結合

學習態(tài)度以學為樂

誠實謙虛

珍惜時間

修身做人寬厚仁義

堅貞守節(jié)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是怎么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贊同以上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論語十二章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墩撜Z》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

這是升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善于思考并且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在對文言文這一語言形式的把握上還略有欠缺,而且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古文的興趣,并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扎實基礎,從而為今后

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了解《論語》和孔子;積累文言詞匯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合作探究法和讀寫結合法傾吐閱讀感悟,使閱讀產(chǎn)生現(xiàn)實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五、教法學法分析

1、誦讀法。反復誦讀,體會文章內蘊,在讀中理解、領悟每一語錄的主旨,力爭當堂背誦。

2、質疑、合作、探究法??删驼鹿?jié)的內容提出問題,并共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并形成自己的認識。

3、競賽與自由表達法。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能快速背誦課文,并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暢談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4、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用多媒體及電子白板等電教化輔助手段,豐富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前有位老師,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一個問題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他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焙⒆诱f:“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他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他的學生說,我不如那個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師?。∧隳懿鲁龉适轮械睦蠋熓钦l嗎?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孔子及《論語》。]

(二)作家作品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

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四書五經(jīng)之一。

[設計意圖:了解孔子及《論語》,明確孔子及《論語》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及對當下社會有何現(xiàn)實意義。]

(三)讀文感知

1、學生讀前三章,掃清字詞障礙。

2、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加以體會。

[設計意圖:熟悉文言文的讀文節(jié)奏,誦讀中感悟作品內蘊。]

(四)合作探究

1、教師示范講授第一章

2、學法指導文言翻譯九法

3、合作探究,完成后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學三章的內涵。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等多邊合作突破重難點,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提出案例(以身邊發(fā)生的事例)

2、學生合作探究

3、結合所學,反思自己在學習、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進辦法

4、誦讀感悟,體會精彩內涵。

(六)課堂小結

歸納所學文言知識點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前三則

論語十二章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歸類的基礎上,用較為簡練的語言概況課文所選內容中孔子談到的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以及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思想觀點。

2.聯(lián)系自身,說說對文中有關“學習之道”以及個人修養(yǎng)論述的理解。

3.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探究《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和熱愛。

【教學重、難點】聯(lián)系實際理解《論語》的思想內容及現(xiàn)實意義,并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引導法和講授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圣人,但你們知道嗎?孔子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但那些聲名顯赫的王公貴族們早已在歷史的長空中灰飛煙滅,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寶貴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鬃尤ナ篮?,他的弟子們?yōu)樗貑嗜攴讲艦I而去,而子貢則整整為他守喪六年??鬃拥降子性鯓拥娜烁聍攘?,使得人們對他這樣崇敬景仰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論語》,來探尋其深邃的思想內涵。

出示任務:對《論語》十二章課文內容的簡單回顧。

(二)再讀課文,遷移闡發(fā)

出示任務:

1.在上節(jié)課學習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用較為簡練的語言概括所選的這幾則語錄中孔子談到的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以及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思想觀點。

反饋指導:注意語言的簡潔準確。

2.結合自身在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態(tài)度,并談談你對“學習之道”的理解。

反饋指導:注意與自身實際相聯(lián)系

3.圍繞課文中闡述關于修身的章節(jié),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談談對這些詞的理解,并討論這些關于修身的論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現(xiàn)實意義?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饋指導:理解詞語含義與探究現(xiàn)實意義相結合

(三)延讀《論語》,拓展提升

出示任務:

1.教師出示幾個《論語》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關語句或章節(jié),安排學生分組探究這些語句或章節(jié)的思想內容。

2.結合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今天我們讀《論語》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反饋指導:將本課所學內容結合到探究中

(四)誦讀課文,情蘊其中

帶有感情地齊聲誦讀課文,注意讀出音韻美,并在誦讀中進一步品悟課文內容,同時感受古代典籍的`無窮魅力。

(五)小結與作業(yè)

小結:《論語》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們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的為政以德、仁者愛人的政治思想,誠信處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牽涉到人類生存與社會安定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論述,堪稱人生的百科全書。雖然有些篇章僅僅是只言片語,但卻精辟微妙,發(fā)人深省。雖歷經(jīng)兩千多年,今天讀來仍激蕩著我們的胸懷,啟迪著我們的智慧,給予我們豐厚的人生營養(yǎng)。

作業(yè):1.課后自主閱讀《論語》,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摘抄下來,并且說說對它們的理解。

2.《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并固定為成語,至今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