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備考復(fù)習(xí)(江蘇)_第1頁
詩詞鑒賞-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備考復(fù)習(xí)(江蘇)_第2頁
詩詞鑒賞-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備考復(fù)習(xí)(江蘇)_第3頁
詩詞鑒賞-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備考復(fù)習(xí)(江蘇)_第4頁
詩詞鑒賞-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備考復(fù)習(xí)(江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7詩詞鑒賞

1.(2022春?江蘇南京?七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古詩閱讀。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首句的“"字將煙、水、月、沙和諧地融為一體,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

圖。

(2)詩歌結(jié)尾一句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2.(2022春?江蘇淮安?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請體會文中“又”字的妙處。

(2)“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一句中蘊含了詩人哪些情感?

(2022春?江蘇淮安?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品味頷聯(lián)中“鐘”字的妙處。

4.請賞析尾聯(liá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022春?江蘇?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后面小題

約客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5.詩歌一、二兩句從季節(jié)和天氣寫起,寫出了(地區(qū))(季

節(jié))雨季的特別景致。

6.品析“閑敲棋子落燈花”中“閑敲”的妙處。

(2022春?江蘇徐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7.這首詩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fù)雜心情:既有,

也有。

8.請簡要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兩句詩。

9.(2022春?江蘇南京?七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唐]王勃

亂煙籠碧砌①,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釋】①碧砌:青石臺階。

(1)這首詩末句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一個字是。

(2)下列選項中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首句寫“亂煙”,既形容黑夜里霧氣彌漫,也表達了詩人當(dāng)時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飛月”一詞,既表明時間推移,也暗示詩人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離亭掩”,表現(xiàn)朋友離開后周圍環(huán)境冷清及詩人內(nèi)心孤寂。

D.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詩,詩人通過描繪景物來表達離別之情。

10.(2022春?江蘇揚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詩歌,完成題目。

送李判官之潤州①行營②

(唐)劉長卿

萬里辭家事鼓輦?,金陵④驛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注】①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市。②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③事鼓輦:從事軍務(wù)。

鼓輦,軍用樂器。④金陵:一般指今江蘇南京市,但唐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

澗州。⑤楚:古代楚國,現(xiàn)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1)西楚的云彩飄在金陵的“驛路”上,由此可見友人最終的目的地是哪里?

(2)江畔迷人的春色“不肯”挽留行客,讓你讀到怎樣的情勢?

(3)請分析詩人所表達的復(fù)雜情感。

11.(2022春?江蘇泰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過悟

真二首(其一)》,完成小題。

與客東來欲試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陣連風(fēng)起,知有薔薇澗底花。

(1)小泰同學(xué)不理解詩中“欹”的意思,小興幫忙查了字典,其中契合本詩意思的

一項是()

A.傾斜,歪向一邊。B.容貌憔悴。

C.通“倚”,靠著。D.嘆詞,表示贊美。

(2)賞析“暗香一陣連風(fēng)起,知有薔薇澗底花”。

(2022春?江蘇無錫?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孟浩然的一首詩,完成下面小

題。

夏日南亭懷辛大①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②,中宵勞夢想。

【注】①辛大:即辛謗,作者同鄉(xiāng),隱居西山。②故人:指辛大。

12.“忽”“漸”二字運用之精妙,結(jié)合詩句賞析。

1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2春?江蘇泰州?七年級泰州市第二中學(xué)附屬初中??计谀╅喿x下面這首

詩,回答小題。

城南

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①。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注釋】①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

14.詩歌一、二兩句寫出了“雨”怎樣的特點?

15.此詩的三、四句含蓄而深刻,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進行賞析。

(2022春?江蘇泰州?七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

過顯濟廟前石磯①竹枝詞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石磯作意陋舟人,

束起波濤道怒奔。

撐折萬篙渾不枉②,

石磯贏③得萬余痕。

【注釋】①石磯:指水邊石灘或突出的巖石。②枉:冤屈、冤枉。⑧贏:通“贏”,

增加。

16.賞析本許前兩句中“惱”“遣”的表達效果。

17.這首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2022春?江蘇南京?七年級南師附中新城初中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詩歌,完成下

面小題。

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①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②。

注①迥:遠。②銷:通“消”,融化。這里指冰雪融化。

18.開篇描寫早梅之嬌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請你用優(yōu)

美的語言描繪詩歌一、二句的畫面。

19.“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與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

來”意境可謂異曲同工。這兩句語言質(zhì)樸,但著無盡的意蘊。請作簡要賞析。

(2022春?江蘇南通?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乙】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0.【明意象】甲、乙兩首詩分別選擇了哪些意象?

21.【析情感】對比甲、乙兩首詩,根據(jù)內(nèi)容說說情感上的不同點。

(2022春?江蘇無錫?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巖。

桂源鋪

楊萬里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CE溪水出前村。

【注釋】①堂堂:形容水勢盛大。

22.下列對兩首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莫言下嶺便無難”,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經(jīng)歷

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松?!澳浴倍?,

像是自誠,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B.《過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夸張的手法,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

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

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C.《桂源鋪》這首詩是典型的寫景之作,詩人看到那清純的溪水從山的夾縫中潺潺

流出,頓時對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產(chǎn)生出無限的感慨。

1).《桂源鋪》中,作者寄予人生哲理:苦難和困境終有盡頭,只要像溪水一樣具有

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精神,生活總會滾滾向前,無可阻擋。

2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兩首詩歌中“攔”字的苦巧卓和不卓。

24.(2022春?江蘇揚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詩歌鑒賞。

野步

(宋)周密

麥壟風(fēng)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fēng)野草花。

野步

(清)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1)兩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寫出了春天的特點,后

一則通過秋風(fēng)、來寫秋天景象。

(2)兩首詩都是寫郊野散步,都運用了同一種手法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的情

感卻不同,請簡要分析。

(2022春?江蘇連云港?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乙】

村行

王禹儡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養(yǎng)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25.兩首詩都寫到花,各有怎樣的作用?

26.請賞析乙詩頷聯(lián)的妙處。

27.(2022春?江蘇揚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詩歌,完成題目。

【甲】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乙】

春夜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①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注】①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貶謫。

(1)兩詩都寫到了“春夜聞笛”,在抒發(fā)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

析。

(2)乙詩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2022春?江蘇泰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乙】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8.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

壯志。

B.【甲】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

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C.【乙】詩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D.【乙】詩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

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2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浮云”指什么?試著理解。

30.【甲】【乙】兩詩都講了怎樣認識事物的問題,只是側(cè)重點不同,試比較分析。

(2022春?江蘇揚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從軍行

唐?陳羽

海①畔風(fēng)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當(dāng)時天山附近的大湖。

31.小文同學(xué)想將這首詩歌的意境用抖音微視頻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請你結(jié)合第一、

二兩句,幫他完成下面的腳本設(shè)計。

詩句畫面內(nèi)容畫面聲音預(yù)期表達效果

海畔風(fēng)吹湖邊、寒風(fēng)、

②—

表現(xiàn)邊塞天氣寒冷、

凍泥裂裂開的凍泥

條件艱苦的特點,襯托行

梧桐葉落

軍將士們③______

①___________枝梢斷裂聲

枝梢折

32.在拍攝第三、四句時,有同學(xué)選擇笛聲作為配樂,聯(lián)想到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中凄涼哀婉的笛聲,請問《從軍行》中的橫笛聲是否也是這種感情基調(diào)?結(jié)合本詩內(nèi)容

談?wù)勀愕睦斫狻?/p>

(2022春?江蘇宿遷?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閑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3.此詩選用了“__"、“_____”和柳花等景物來表現(xiàn)初夏時令特點。

34.用自己的話描述“芭蕉分綠與窗紗”一句所寫的初夏之景。

35.根據(jù)你的理解,具體說說“閑看兒童捉柳花”中的“閑”字的妙處。

36.(2022春?江蘇宿遷?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兩首古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第后賦菊花

唐代黃巢①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氣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③。

注:①黃巢: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②殺:草木枯萎。③黃金甲:指金黃色鎧甲般的

菊花。

(1)“沖”“盡”二字運用精妙,請結(jié)合畫線句作具體賞析。

(2)兩首詩都描繪了菊花的形象,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7.(2022春?江蘇泰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王昌齡的《采蓮曲》,完成小題。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①一色裁,芙蓉須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①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這里指采蓮女。②芙蓉:指

荷花。

(1)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畫面。

(2)周敦頤的《愛蓮說》和王昌齡的《采蓮曲》都對蓮花有生動的描寫,但目的各

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1)籠秦淮煙月。

(2)作者借古諷今,抨擊了那些只知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

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和憂憤。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盁熁\寒水月籠沙”的意思是“煙霧和月光

籠罩著寒冷的水面以及江邊的沙岸”,“籠”的意思是“籠罩”,極其巧妙地將

“煙”“水”“月”“沙”四種意象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描寫了朦朧的水色夜景,繪成了一

幅意境優(yōu)美的秦淮煙月圖,渲染了凄清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憂愁的基調(dià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昂笸セā笔乔队駱浜笸セā返?/p>

簡稱。南朝陳亡國之君陳叔寶所作,后世多稱之為亡國之音。作者引用這個典故,借古諷今,

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諷喻晚唐統(tǒng)治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xiàn)實的深切

憂思,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不以國事為重的晚唐統(tǒng)治者的辛辣諷刺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2.(1)示例:“疑無路”的“疑”字表明路疑無而實有,是虛寫;“又一村”的“又”

字表明在山環(huán)水復(fù)之下村村相連,是實寫?!耙蔁o路"和‘'又一村"相對,虛實相生,作者

的心情也由迷茫變?yōu)橄矏偂?/p>

(2)詩人對農(nóng)村風(fēng)光和淳樸民風(fēng)的贊美之情及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詳解】(1)本題考查關(guān)鍵字詞的賞析?!吧街厮畯?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dān)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這句話仿佛可以

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

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

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詩句中從“山重水復(fù)”到“柳暗花明”,從“疑無路”

到''又一村",既寫出了山西村山巒重疊、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現(xiàn)出詩人由最初的緊

張急迫到愉悅驚喜的心情,感到無路可走時,眼前卻豁然開朗。

(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體會詩歌情感。這是一首記游抒情詩,抒寫江南農(nóng)村日

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見聞,來體

現(xiàn)不盡之游興。全詩首寫詩人出游到農(nóng)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fù)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

游。所寫雖各有側(cè)重,但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fēng)光與淳樸的村民習(xí)俗和諧地統(tǒng)

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gòu)成了優(yōu)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diào)。頸聯(lián)“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

境,表現(xiàn)了山西村古樸的習(xí)俗之美。春社前夕,農(nóng)民們吹簫擂鼓,來來往往,準備做祭祀表

演,熱烈的氣氛,簡樸的穿戴,讓作者感受到喜悅。這種喜悅之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古樸

的習(xí)俗的贊頌,表現(xiàn)他喜歡農(nóng)村生活、向往農(nóng)村生活、熱愛農(nóng)村生活的純樸情感。

3.①“鐘”有聚集之意,②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大自然對泰山情有獨鐘,

把神奇和秀麗聚集于泰山,突出了泰山神奇秀麗的特點,③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熱愛于贊美

之情。4.運用虛寫、對比的手法。寫詩人決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絕頂,看到其它

的山都變得渺小,同時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詩句,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偉,

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表現(xiàn)詩人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

豪情壯志及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

【詳解】3.考查從煉字的角度分析詩句的能力。在答題時,首先分析字本身的意思,

指出“鐘”是“聚集”的意思;接著結(jié)合詩句分析字在詩句中的具體所指,即大自然把神奇

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若涉及修辭和寫作手法,應(yīng)當(dāng)指出運用了何種手法。“造化鐘神

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個“鐘”字把

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運用擬人的手法,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

4.考查對詩中名句的賞析能力。”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

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寫詩人并不滿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頂一攬盛景的心情?!皶?/p>

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

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將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

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5.江南夏季6.通過“閑敲”這一動作描寫(或者細節(jié)描寫),生動

而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因約客久候不到焦躁煩悶(意對即可)、悵惘無奈的心情(意對即可)。

【詳解】5.考查詩句賞析。

前兩句句意為:梅雨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著,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

聲。作品開篇首先點明了時令,“黃梅時節(jié)”,也就是梅子黃熟的江南夏天的雨季。接著用

“家家雨”三個字寫出了“黃梅時節(jié)”的特別之處,描繪了一幅煙雨蒙蒙的江南詩畫,每一

家每一戶都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

6.考查詞句賞析。

“閑敲棋子落燈花"意為: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看著燈花一朵一朵落下。本句是全

詩的詩眼。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漸漸快燃盡,因此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棋子在棋

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伴e敲”二字,是對詩人動作的描寫,

這一動作細節(jié),既寫出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流露出詩人久等客人未至的悵惘無奈之

情。

7.解甲歸田的惆悵離別友人的悲傷、回歸故里的喜悅、繼續(xù)報國的信

念8.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化作春泥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這里運用比喻,

移情于物,表現(xiàn)作者雖然辭官,但依然關(guān)心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的情懷。

【詳解】7.本題考查詩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浩蕩離愁白日斜”意思是: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首句

中“白日斜”既是實寫眼前之景,也喻指當(dāng)時清王朝國勢日頹,離愁之中隱藏著對國家前途

命運的擔(dān)憂,遠離官場,解甲歸田的憂愁;

“吟鞭東指即天涯”意思是: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寫詩人與

友人分別相距甚遠,詩人因與友人分別而憂傷;

第三、四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碾作塵”意思是: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

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運用比喻修辭,把自己比成落紅,

落紅即使凋零飄落,仍然回歸土地,化為肥料,滋潤新生命的成長。暗寫作者自己也是這樣,

即使遠離官場,雖但是仍然要為國家、民族盡心盡力,仍然要報效家國,表現(xiàn)了詩人回歸故

里的喜悅、繼續(xù)報國的信念。

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是: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

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運用比喻修辭,把自己比成落紅,落紅即使凋

零飄落,仍然回歸土地,化為肥料,滋潤新生命的成長。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間接抒情)

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dāng)它化作

春泥,就能保護、滋養(yǎng)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xù),體現(xiàn)出真正的

生命價值。詩人通過對落花的贊美,抒發(fā)了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命運,從而形象貼

切地展示了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愛國)精神。

9.⑴寒

(2)A

【詳解】(1)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詩歌大意:亂糟糟的煙霧籠罩著青綠的臺階,高高的月亮照耀著江亭的南門。離亭的門

關(guān)閉著,周圍寂靜無聲;今夜里大江與高山都顯得那么凄涼。

由詩的題目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送別多年好友,心中一片愁苦,留連顧望之狀、

凄涼寂寞之情卻躍然紙上,“寒”字為本詩的詩眼。因心情悲苦,所以就覺得夜晚寒冷,并

不是肌膚之寒,而是心情之寒。

(2)考查理解分析詩歌內(nèi)容。

A.“也表達了詩人當(dāng)時的惶恐不安”有誤,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彌漫,

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

故選A0

10.(1)西邊的楚地

(2)軍令嚴肅,赴任者行色匆匆。

(3)一是欲留卻不能留的不舍、惜別,二是萬里迢迢的擔(dān)心、牽掛。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金陵驛路楚云西”意思是:通往金陵的驛

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據(jù)此可知,李判官所去之地是西邊的

楚地。

(2)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賞析。“江春不肯留行客”意思是:長江兩岸的春色留不住

你的腳步。這句詩運用擬人的修辭。結(jié)合“萬里辭家事鼓輦”可知,李判官將要辭別家人與

親朋好友,不遠萬里到潤州去執(zhí)行軍務(wù)活動,以江春不愿意挽留遠行客來表達詩人對友人遠

行的憂慮與擔(dān)心,“留不住”寫出軍令嚴肅以及赴任者的行色匆匆。

(3)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叭f里辭家事鼓顰,金陵驛路楚云西”的意思是:

你就要離開家鄉(xiāng),奔赴萬里之外的軍營,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

漸漸地向西飄去?!叭f里”強調(diào)了行人路途的遙遠,“事鼓顰”說明是要去執(zhí)行軍務(wù),朋友

要去萬里之外執(zhí)行軍務(wù),詩人自然表示擔(dān)憂,即將分別也感到不舍;“辭家”是說李判官辭

別家人與親朋好友,這是需要勇氣的,值得贊美,“事鼓顰”是說不遠萬里到潤州去從事軍

務(wù),表現(xiàn)了李判官的才能,包含對李判官辭家勇氣和軍事才能的贊頌;“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馬蹄”的意思是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好像在為你送行。運用

擬人的修辭,寫江畔綠草青青,春色迷人,李判官騎馬離去的情景,以景襯情,表達了詩人

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11.(I)A

(2)虛實結(jié)合(聯(lián)想),由聞到花香聯(lián)想到旁邊深澗里有花開,由眼前景想到未見景,讓

人有神思飄飛之感,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自在的心境。同時也暗有深意:薔薇花無人看顧,卻也

默默開放,放出幽香,來安慰行旅的客人。

【詳解】(1)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分析。

“倦投松石坐欹斜”的意思是“疲憊了就歪斜地坐在松石上休息”,由此可知,“欹”

在這里是“傾斜,歪向一邊”的意思,故選A。

(2)此題考查賞析詩句。“暗香一陣連風(fēng)起”是眼前的實景,“知有薔薇澗底花”是作

者的聯(lián)想,由此可知,這里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由身邊的花香聯(lián)想到澗底開放的薔薇花,

表現(xiàn)了詩人此刻悠閑、愜意、輕松、愉悅的心情。同時也告訴我們,薔薇花雖然生長在澗底,

不容易被游人發(fā)現(xiàn),但它依然靜靜地開放,用清幽的花香帶給游人慰藉。

12.“忽”有忽然,快速的意思,“漸”有漸漸、速度慢,二字一快一慢,生動寫出了

夕陽忽然西下與素月慢升起的情態(tài),流露出詩人納涼時看到山光、池月的愉悅心情。(意對

即可)13.詩人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享受著悅耳清心的夏夜,流露出詩人恬淡閑

適的心情,同時,也寫出詩人“恨無知音賞”并在夢中與友人會見,流露出對故友的懷念之

情,以及沒有知音的惆悵與感慨。(意對即可)

【分析】1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首先要找出這兩句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兩個字“忽”和

“漸”,然后圍繞其對景物描寫和刻畫人物心理的作用來具體分析?!吧焦夂鑫髀洌卦聺u

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昂觥薄皾u”

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

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俺亍弊直?/p>

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shè),才有了三四兩句中散發(fā)乘涼和開軒閑臥的閑適。

13.本題考查品味作者的情感。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shè)景。三、四

句寫沐后納涼,表現(xiàn)閑情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xù)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

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繪了夏夜

乘涼的悠閑自得,只是不覺中生出了沒有知音的感慨,以至夢中都會苦苦想念。詩人描寫感

受細膩,語言流暢自然,寄情于景,韻味十足。

14.寫出了雨的雨量大,雨勢猛(或雨勢急)15.運用對比手法,將暴雨過后

零落殆盡的桃李與翠綠齊整的青草對比,暗示桃李雖艷麗而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zé)o

華而生命力頑強(或艷麗如桃李的事物易凋謝,樸素如青草的生命力更長久)。

【詳解】14.考查對景物特點的分析理解。一、二兩句的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滿與

堤齊平,遠處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cè),山路崎嶇。描寫“雨”,抓住“橫”“滿”可知雨

水大、迅猛的特點。

15.考查對詩句的賞析。三、四句的意思是熱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已經(jīng)凋謝,只

能看見萋萋的春草,碧綠一片。運用了對比(或襯托)手法,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

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磺嗖蓦m然

樸素?zé)o華,生命力卻很強大,贊揚了青草難以摧毀的頑強精神.

16.“惱”“遣”兩字使用擬人手法,將石磯人格化,“惱”是惹惱的意思,“遣”是

派遣的意思,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石磯想要為難舟人,故意掀起波濤,給舟人制造麻煩的景象,

體現(xiàn)出河中礁石之多,浪勢之大,行船之險。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石磯阻路的煩擾之

意。17.本詩通過寫河中礁石故起波瀾,行船間波涌連天的艱難境況,體現(xiàn)了詩人

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堅持不懈以及迎難而上,“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的積極進取精神。

【詳解】16.本詩前兩句的意思是水邊突出的巨大巖石因為被舟人苦惱,于是故意掀起

波濤,憤怒地奔跑?!皭馈睘榭鄲?,“遣”為派遣。這兩詞把石磯人格化,這是擬人的修辭

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江邊波濤洶涌,舟人危險重重的畫面。從而表現(xiàn)了河中礁石之多,浪

頭之大,行船之險。聯(lián)系作者感情可知,這兩句詩表現(xiàn)除者對于江中巨石攔路的困擾之情。

17.本詩前兩句寫景,寫江上波濤翻涌,行船危險,表現(xiàn)了作者的困擾之意。后兩句議

論抒情,即使船篙折斷也沒有什么冤屈的,你看那江中巨石之上,痕跡萬余。從而表現(xiàn)了作

者在人生路上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積極進取精神。

18.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

邊。19.這兩句寫詩人的觀察發(fā)現(xiàn)。遠望寒梅,似雪非雪,迷離恍惚;定睛細看,

溪畔橋邊,寒梅近水,迎風(fēng)怒放。詩人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既凸現(xiàn)了探索尋覓的驚喜,也烘托出早

梅似玉如雪、凌寒獨放的風(fēng)姿。

【詳解】18.本題考查畫面描述。

示例:一樹梅花不畏風(fēng)雪,凌寒早開,她的枝條潔白晶瑩,宛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

的村路,只在臨近溪水橋邊默默盛開。

1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并不知道臨近水邊的寒梅是提早開放,還以為是枝頭上的白雪經(jīng)過

一冬仍然未消融。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fā)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

點出了,伴隨這一發(fā)現(xiàn)的,還暗含了詩人探尋后的喜悅之情。聯(lián)系前面兩句詩人所寫寒梅凌

寒早開、似玉如雪的姿態(tài),這后兩句也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20.【甲】詩選用“白日”“天涯”“落紅”的客觀自然意象;【乙】詩選用“九州”“風(fēng)

雷”“萬馬”“天公”的主觀想象意象。(意對即可)21.不同點:【甲】詩以“落

花”自喻,甘愿化作春泥,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dān)憂及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乙】詩借

“萬馬齊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時局,借“風(fēng)雷”比喻改革能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勸天公”,表

現(xiàn)詩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現(xiàn),期待改革形成新的局面,對未來充滿希望。(意對即可)

【詳解】20.本題考查意象。

意象包括客觀自然意象和主觀想象意象?!炯住吭姟?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中含有“白日(夕陽)”“天涯(離別京都的遠方)”“落紅(落花)”

的客觀自然意象;

【乙】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選用“九州(中國的

別稱)”“風(fēng)雷(比喻革命風(fēng)暴)”“萬馬(比喻社會政局)”“天公(造物主)”的主觀

想象意象。

2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情感。

【甲】詩最后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是從枝頭上掉下來的

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由前兩句

的抒發(fā)離別之情轉(zhuǎn)入抒發(fā)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

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

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詩人以“落花”自喻,表現(xiàn)了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guān)心著

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乙】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以比喻修辭格,借“萬馬齊喑”

比喻黑暗的政治時局,借“風(fēng)雷”比喻改革能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表明只有依靠一場急風(fēng)驚雷,

才能打破在清朝統(tǒng)治下,到處呈現(xiàn)著的為時已久的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拔覄裉旃囟稊\,

不拘一格降人材”兩句,“勸天公”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寫詩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現(xiàn),表

現(xiàn)了詩人渴望砸爛黑暗統(tǒng)治,出現(xiàn)一個嶄新世界的愿望。

22.B23.共同點:都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同點:《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攔”字,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桂源鋪》

“攔”字,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嶺的阻撓,日夜向前奔流的

情景。

【詳解】22.B.“夸張的手法”有誤,應(yīng)為:擬人的修辭手法?!耙簧椒懦鲆簧綌r”

中的“放”和“攔”字把山擬人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故選B。

23.考查比較閱讀。

一山放出一山攔: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現(xiàn)阻攔去路?!耙簧椒胚^一山攔”的

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群山的連綿。

它們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shè)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一一意外、

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一“放”的重復(fù)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攔得溪聲日夜喧:攔得那溪水在山間日夜喧鬧不停。此句中有兩處擬人?!皵r”把前句

中的“萬山”人格化,萬山或許是出于對溪水的喜愛,阻攔其向前流淌?!叭找剐卑严?/p>

人格化,盡管有萬山攔阻,溪水卻是日夜奔流向前。

所以兩者的共同點是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同點是兩者再現(xiàn)的畫面不同,《過松

源晨炊漆公店》“攔”字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群山的連綿?!豆鹪翠仭贰皵r”字生動形象地表

現(xiàn)了溪水不懼萬山阻攔,日夜奔流不息的畫面。

24.(1)噪或新春天生機勃勃(熱鬧)紅楓(楓葉)

(2)兩首詩都用了擬人手法。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fēng)讓飛舞的蝴蝶陶醉

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形態(tài),讓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

機,抒發(fā)了詩人陶醉于美麗的春色,休閑自在的情感。趙詩中將“秋風(fēng)”擬人化,認為它是

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的頭發(fā),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引起歲月無情、

年華已逝的無限悵惘。

【詳解】(1)考查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

第一問,“草根肥水噪新蛙”意思是小青蛙在水洼草根處不停的叫著,

“肥”“噪”“新”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特點。稻田里的肥水滋養(yǎng)著新生的青蛙,讓它們

盡情歡叫。蝴蝶在盡情地飛舞。這些都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命力。

第二問,“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意思是秋風(fēng)最愛多管閑事了,它一來,

不但把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發(fā)變白了。如果從“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可提取“秋風(fēng)”,那么

就可從“紅他楓葉白人頭”提取“紅楓”,用這兩個意象來寫出秋天的景象。

(2)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和理解和詩人情感的把握。

通過周詩中“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fēng)野草花”和趙詩中“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

葉白人頭”的內(nèi)容可知,兩首詩歌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fēng)野草花”,意思是多么羨慕那無憂無慮的蝴蝶啊,暫且沉

醉在這春風(fēng)過處的花田草甸吧.詩人來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對蝴蝶飛舞,它們忽高忽低,

好像喝醉了酒一樣,在醇美的東風(fēng)中,留戀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本來蝴蝶舞姿蝙趾,應(yīng)

十分清醒才是,可詩人偏偏認定它們的舞蹈是喝醉酒導(dǎo)致的,更顯得詩人對春日野景陶醉無

窮。“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形態(tài)。詩人以清新悠雅的語

言風(fēng)格,描繪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發(fā)了自己淡然閑適、鐘情田園的感情。

“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意思是秋風(fēng)最愛多管閑事了,它一來,不但把

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發(fā)變白了。詩人筆下的秋風(fēng),仿佛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家伙,它蕭蕭地

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發(fā),詩人對這秋風(fēng),不禁發(fā)出一句“管閑事”

的牢騷來。這里的秋風(fēng),實際上已經(jīng)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

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表現(xiàn)了詩人對年華逝去

的感傷之情。

25.甲詩詩人在迷惘無路可走之際,突然看見在柳綠花艷間又出現(xiàn)一個村莊。既寫出詩

人豁然開朗的興奮之情,也表達了曲折中蘊含希望的哲理。乙詩寫路旁的野菊微黃,養(yǎng)麥花

開如雪。描繪出山野迷人的風(fēng)光,襯托出詩人游興濃厚的悠然之情,也為尾聯(lián)抒發(fā)惆悵思鄉(xiāng)

之情做鋪墊。26.從聽覺與視覺方面(或動靜結(jié)合),寫傍晚秋聲萬壑起,數(shù)峰默

默佇立在夕陽里。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襯托出山村傍晚的寂靜。

【詳解】25.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甲詩中寫花的句子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詩人在山路上行

走,當(dāng)認為無路可走時,卻驚喜地在轉(zhuǎn)角柳暗花明處發(fā)現(xiàn)了一個村落。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

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

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告訴人們:當(dāng)你認為前路渺茫時,往往在轉(zhuǎn)角處充滿了

希望,激勵遭遇失敗的人不要絕望,要對明天充滿信心。

乙詩中,寫花的句子有“馬穿山徑菊初黃”,意思是:馬兒穿行在山間小路,路旁的野

菊已微微開放;“養(yǎng)麥花開白雪香”,意思是:香氣撲鼻的養(yǎng)麥花潔白的如同雪一般。詩人

信馬由韁,領(lǐng)略山野美景,心情是非常舒暢的。詩的最后兩句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前句設(shè)問,

寫詩人在吟詩之后不知為什么忽然感到悶悶不樂;后句作答,寫這原來是詩人因驀然發(fā)現(xiàn)村

橋原野上的樹像他故鄉(xiāng)的景物而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之情?;ú莸拿篮妹匀艘鸬臐夂裣矏傆闻d,為

詩末思念故鄉(xiāng)的惆悵之情作了鋪墊。

26.本題考查對詩歌名句的鑒賞。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的意思是:秋風(fēng)瑟瑟在山谷間不停回響,看數(shù)座

山峰默默佇立在夕陽斜暉中。兩句分別從聽覺與視覺方面下筆。前句寫傍晚秋聲萬壑起,這

是耳聞;后句寫數(shù)峰默默佇立在夕陽里,這是目睹?!盁o語"''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將無情之景賦予人的靈性,山谷回蕩秋聲,山峰默默無語,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初秋晚景?!坝?/p>

聲”“無語”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以聽覺寫動景,傍晚秋聲萬壑起,這是耳聞;以視覺

寫靜景數(shù)峰默默佇立在夕陽里,這是目睹。作者以萬壑中的秋聲來襯托山村的寂靜,使得山

村顯得更加的沉寂。同時運用對比手法,“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

越發(fā)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27.(1)相同:兩首詩都寫到了因為聽到笛聲引發(fā)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甲詩中寫到了笛子

吹奏的具體曲調(diào)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乙詩沒有寫具體的笛曲

名,只寫到聽笛后遷客的感情變化“淚滿衣”來表達思鄉(xiāng)情。

(2)借景抒情(或者反襯手法),借寫“雁盡北飛”的形象說明春天未到來,大雁迫不及

待地向北飛去,而自己只能孤單在江南漂泊,表達了詩人思鄉(xiāng)思歸的情感。或者:以“雁能

北歸”來反襯自己不能歸,更體現(xiàn)其思鄉(xiāng)情感之濃烈。

【詳解】(1)考查比較閱讀。

甲詩:“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意為: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

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xiāng)的愁情?根據(jù)“故園情”可知,作者聞“聞?wù)哿钡牡亚惺艿角?/p>

中的傷離惜別之意,不覺生發(fā)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乙詩:“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意為: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天歸來,被

貶謫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這兩句寫聞笛。此時,春方至,山未青,夜猶寒,而軍中有

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厲地呼喚春歸大地,風(fēng)光恰似塞外。這笛聲,這情景,激動士卒的

鄉(xiāng)愁,更摧折著遷客,不禁悲傷流淚,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家鄉(xiāng)。

故兩者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不同的是甲詩中有具體的笛曲,而乙詩中只提到了笛

聲。

(2)考查賞析詩歌所用手法。乙詩最后兩句意為: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shù)大雁,還沒

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明則寫景,實則抒情。首句中的“喚春歸”點明此時春天未至,

但大雁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向自己北方的家飛去。而作者卻因為被貶,只能流落江南,不得歸家。

雁可歸,人不可歸。兩相對比,更突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之濃,鄉(xiāng)愁之苦。

28.B29.''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

史前進的勢力。30.【甲】詩側(cè)重于講正確認識事物要登高望遠,使自己處于最高

點;【乙】詩側(cè)重于講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超越狹小的

范圍,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或后者側(cè)重于講正確認識事物所需要的是換位思考,使自己取

得最佳觀察點。這就是不同角度,就有不同收獲。)

【詳解】28.B.“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理解錯誤。第一句,詩人用“千尋”

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

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

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

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沒有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故選Bo

29.考查詩歌重點詞的理解。浮云:本義指在山間浮動的云霧?!案≡啤奔仁菍崒懷矍?/p>

之景,又比喻阻撓變法的奸邪小人、困難阻力。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

人卻加上“不畏”二字,氣勢奪人,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30.考查詩歌對比閱讀。甲詩中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

臨高處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乙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

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

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一一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

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

擺脫主觀成見?!安晃犯≡普谕?,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xiàn)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

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

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

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

31.梧桐葉落、樹梢折斷湖畔狂風(fēng)聲勇往直前、英勇無畏、昂揚堅

強(任意兩點即可。)32.我認為這首詩與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笛聲傳達的

感情不同。這首詩前兩句通過描寫環(huán)境的惡劣來襯托出行軍將士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

風(fēng)貌,最后一句用紅旗借指隊伍,在風(fēng)雪中勇攀高山、一往無前,整個畫面渲染了一種壯志

豪情的崇高精神,因此這里的笛聲應(yīng)該是一種高亢噫亮、激情滿懷的笛聲。(意對即可。)

【詳解】31.此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理解?!昂E巷L(fēng)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意思

是“湖海之濱冷風(fēng)吹得泥土凍裂,枯桐葉飄落了,樹枝折下來”。據(jù)此可知第二句的畫面內(nèi)

容應(yīng)該是“枯桐葉飄落了,樹枝折下來”。第一句中應(yīng)該有的聲音是“湖海之濱冷風(fēng)”的聲

音。一、二句寫從軍將士面對的環(huán)境極為嚴酷,進而襯托出將士們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

精神。

32.此題考查的是比較閱讀?!皺M笛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