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知識一尿液檢驗(改)_第1頁
醫(yī)學知識一尿液檢驗(改)_第2頁
醫(yī)學知識一尿液檢驗(改)_第3頁
醫(yī)學知識一尿液檢驗(改)_第4頁
醫(yī)學知識一尿液檢驗(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尿液檢驗泰山醫(y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于克波3/10/20241尿液分析的臨床應用價值1.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療效判斷2.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黃疸、乳糜尿、尿崩癥、多發(fā)性骨髓瘤、溶血、重金屬中毒。3.用藥的監(jiān)護用藥前和用藥過程中觀察尿液的變化,有利于用藥監(jiān)護。3/10/20242一、尿液一般檢查(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二)一般性狀檢查(三)化學檢驗(四)顯微鏡檢查3/10/20243(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1)清晨隨意尿:清晨首次尿能反映腎濃縮功能(比重),也可檢測細胞及管型。最好半小時內(nèi)及時送檢。(2)餐后隨意尿:餐后2小時留尿。對糖尿、蛋白尿檢查較敏感。(3)24小時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17-羥皮質類同醇、尿17-酮皮質類固醇、電解質等定量檢查以及記錄24小時尿量。3/10/20244(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留尿方法:早晨排空膀胱后尿液全部留下至次日同一時間,記錄尿量,取50ml送檢。防腐劑:①37%~40%甲醛溶液(0.5ml/l00ml尿),有利于固定細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響蛋白檢測;②甲苯(0.5~1ml/l00ml尿),適宜化學成分的檢測,防止微生物生長;③鹽酸(10ml/24小時尿)用于尿17-羥、尿17-酮、兒茶酚胺等測定。(4)清潔中段尿:清洗外陰及消毒尿道口,用于尿細菌培養(yǎng)(必要時尿沉渣)等檢驗。3/10/20245(二)一般性狀檢查1.尿量原理在尿形成過程中,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重吸收起重要作用。腎小球濾過率取決于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及面積、腎小球囊內(nèi)壓力、血漿膠體滲透壓等因素。尿液濃縮主要取決于腎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別是ADH對遠曲小管遠端和集合管的作用、腎小管中液體的溶質濃度、腎小管阻塞等。3/10/202461.尿量[參考值]正常人尿量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尿量持續(xù)少于17ml稱少尿;24小時尿量少于l00ml稱為無尿;24小時尿量多于2500ml/24h,稱多尿。3/10/202471.尿量臨床意義(1)少尿或無尿:①腎前性: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②腎性:腎小球疾病及急性腎小管壞死、腎皮質或髓質壞死、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慢性腎衰竭終末期等;③腎后性:各種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④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3/10/202481.尿量(2)多尿:暫時性多尿:飲水過多、應用利尿劑、輸注液體過多、用某些藥物如咖啡因等;病理性多尿:①內(nèi)分泌疾病:糖尿病,溶質性利尿。尿崩癥,ADH分泌減少,或對ADH敏感性低,水重吸收明顯降低。尿比重低(<1.010)。②腎臟疾病:慢性腎盂腎炎、CRF早期、ARF多尿期等。③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頻。3/10/202492.顏色新鮮正常尿多無色澄清至淡黃色或琥珀色。尿顏色受尿色素、尿膽素、尿膽原及尿卟啉等的影響。也受食物、藥物和尿量的影響。新鮮尿發(fā)生混濁,可為:①尿酸鹽沉淀:酸性尿冷卻后,可有尿酸鹽結晶,淡紅色,加熱或加堿可溶解。②磷酸鹽和碳酸鹽沉淀:堿性或中性尿中,可有磷酸鹽、碳酸鹽結晶,呈淡灰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鹽遇酸后可產(chǎn)生氣泡。3/10/2024102.顏色(1)血尿:尿內(nèi)含一定量的紅細胞時,稱血尿。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過1ml即可出現(xiàn)淡紅色,淡紅色云霧狀、洗肉水樣或呈紅色,有血凝塊。顯微鏡下血尿:肉眼無變化,離心沉淀后,紅細胞平均>3個/HP。見于泌尿系結石、腫瘤、外傷、重癥腎小球疾病、腎盂腎炎、膀胱炎、腎結核、多囊腎等,出血性疾病。3/10/2024112.顏色(2)血紅蛋白尿:血管內(nèi)溶血時,紅細胞破壞,血紅蛋白釋放入血中形成血紅蛋白血癥。當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大量存在,當超過腎閾值(約1.3/L)時,可經(jīng)腎小球濾過,若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紅蛋白尿。呈濃茶色或醬油色,隱血試驗陽性。見于: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蠶豆病、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溶血性疾病。3/10/2024122.顏色(3)膿尿:尿內(nèi)含有大量的膿細胞或細菌等炎性滲出物,新鮮尿液可混濁。菌尿呈云霧狀,靜置后不下沉;膿尿放置可有白色云絮狀沉淀。加熱或加酸混濁不消失。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4)乳糜尿:乳糜液逆流進入尿中。外觀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尿乳糜試驗可陽性。如含有較多的血液則稱為乳糜血尿。(5)膽紅素尿:尿內(nèi)含有大量結合膽紅素,振蕩后泡沫呈黃色。見于阻塞性黃疸及肝細胞性黃疸。

3/10/2024133.氣味

尿長時間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現(xiàn)氨臭味。新鮮尿有氨味,見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滯留等。蘋果樣氣味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有機磷中毒尿常帶蒜臭味。進食蒜、蔥、韭菜及應用某些藥物如二巰丙醇、艾類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氣味。

3/10/2024144.酸堿反應(pH)原理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的H+與腎小管濾液中的NH3或HP042+結合,形成NH4+或可滴定酸(H2P04-)隨尿排出。尿液的酸堿改變受疾病、用藥及飲食的影響,尿液放置過久細菌分解尿素,也可使酸性尿變?yōu)閴A性尿。可用指示劑法、pH試紙法或pH計來測定。參考值正常新鮮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約6.5(5~6),波動在4.5~8.0間。3/10/2024154.酸堿反應(pH)臨床意義①尿pH降低(酸度增高):見于酸中毒、發(fā)熱或服用氯化銨等藥物時,其他如糖尿病、痛風、低鉀性堿中毒、白血病、食入大量肉類;②尿pH增高(堿性尿):見于堿中毒,腎小管酸中毒、膀胱炎、嘔吐、應用利尿劑、多食蔬菜等;③尿PH作為用藥的指標:如溶血時,堿化尿液,促進溶解及排泄血紅蛋白;尿路感染時多種抗生素需堿化尿液以加強療效。3/10/2024165.比重原理尿比重指在4℃條件下尿液與相同容積純水的重量之比。尿比重可粗略判斷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檢測方法有比重計法、尿試紙條法。參考值正常成年人約為1.015~1.025之間,晨尿約1.020左右,嬰幼兒尿比重偏低。3/10/2024175.比重臨床意義(1)尿比重增高(晨尿>1.020):見于①血容量不足的腎前性少尿,尿少而比重高;②糖尿病尿量多而比重高;③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劑可使尿比重增高。(2)低比重尿(<1.015):見于急性腎小管壞死、ARF多尿期、CRF、腎小管間質疾病等,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尿崩癥時呈嚴重低比重尿(常<1.003)。3/10/202418(三)化學檢驗1.尿蛋白原理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濾過膜的孔徑屏障及電荷屏障,血漿中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過濾過膜;小分子量的蛋白如β2~M可濾過,但量很小,95%以上被重吸收。尿蛋白量增高機制:①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斷裂或電荷屏障改變。②腎小管功能損害,抑制重吸收能力;③血漿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陽性電荷蛋白的異常增多④腎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3/10/2024191.尿蛋白尿蛋白的檢測技術①尿蛋白定性試驗:方法有:磺基水楊酸法、加熱醋酸法、尿蛋白試紙條法(Pro);②尿蛋白定量試驗:測定方法有雙縮脲法、染料結合法等。尿蛋白定性及定量的相關性:

±~+,定量約0.2~lg/24h;+~+

+常為1~2g/24h;+

+

+~+

+

+

+常>3g/24h。3/10/2024201.尿蛋白參考值正常人尿蛋白小于40mg/24h尿(20~130mg/24h),上限是150~200mg/24h,下限是l0mg/24h。尿清蛋白上限是30mg/24h。定性試驗是陰性。超過以上標準稱蛋白尿。3/10/202421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1)腎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膜損傷后靜電屏障作用減弱和(或)濾過膜孔徑增大,甚至斷裂,血漿蛋白濾過。①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有小量小分子量蛋白,無大分子量蛋白,半定量多在+++~++++;②非選擇性蛋白尿:反映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的損傷斷裂,有大中小分子量的蛋白,半定量+~++++,定量在0.2~3g/24h,當>3.5g/24h·m2時,稱腎病性蛋白尿。3/10/202422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見于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腎病、膜增生性腎炎等。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3/10/202423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2)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可正?;虿徽#蚪」軗p傷重吸收能力降低。以小分子量蛋白為主,尿蛋白定量常1~2g/24h,很少>2g/24h。定性+~+

+。3/10/202424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臨床意義①小管間質病變: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遺傳性腎小管疾病如Fanconi綜合征。②中毒性腎間質損害:如重金屬類、有機溶劑及抗生素可引起腎小管的上皮細胞腫脹、退行性變和壞死等,又稱中毒性腎病。③一些中草藥如馬兜鈴、木通過量可引起高度選擇性的腎小管蛋白尿,常伴明顯管型尿。3/10/202425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3)混合性蛋白尿:腎臟病變同時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時產(chǎn)生的蛋白尿。具有腎小球性和腎小管性兩種蛋白尿的特點。3/10/202426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臨床意義①各種腎小球疾病后期,先侵犯腎小球,后累及腎小管,使腎小球和腎小管均受損害,如慢性腎炎、腎移植排斥反應等;②各種腎小管間質疾病,先侵犯小管間質,后累及腎小球,如間質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③全身性疾病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如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3/10/202427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4)溢出性蛋白尿原理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異常蛋白質產(chǎn)生增多,這些小分子蛋白質,可經(jīng)腎小球濾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蛋白尿。尿蛋白定性為+~++。但是Ig輕鏈(凝溶蛋白)排泌可達500mg~15g/24h(正常3mg/24h),用試紙條法也不能測得。3/10/202428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臨床意義見于①漿細胞病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輕鏈病,體內(nèi)產(chǎn)生過多的Ig輕鏈;可出現(xiàn)Bence-Jones蛋白。②急性血管內(nèi)溶血,如PNH時血紅蛋白尿。③急性肌肉損傷,釋放出大量肌紅蛋白,形成肌紅蛋白尿,可以引起急性腎衰竭。④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時尿溶菌酶升高、胰腺炎時尿淀粉酶升高,均屬溢出性。3/10/202429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5)組織性蛋白尿:腎小管代謝產(chǎn)生的蛋白質和組織破壞分解的蛋白質,以及由于炎癥或藥物刺激泌尿系統(tǒng)分泌的蛋白質,稱組織性蛋白尿。以T-H糖蛋白為主要成分,正常人每日排出量約為20mg。定性試驗常為±~+,定量試驗可為0.5~lg/24h尿。臨床意義在腎臟疾病如炎癥、中毒時排出量增多,易成為管型的基質和結石的核心。3/10/202430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⑥偶然性蛋白尿或假性蛋白尿:由于尿內(nèi)混有大量血、膿、粘液等成分而導致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稱為偶然性蛋白尿。腎以下泌尿道炎癥、出血及尿內(nèi)摻入陰道分泌物時,尿蛋白定性試驗可陽性。⑦功能性(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統(tǒng)無器質性病變,尿內(nèi)暫時出現(xiàn)的輕度蛋白質。劇烈運動、發(fā)熱、受寒或精神緊張等引起腎小球內(nèi)血流動力學改變而發(fā)生。尿蛋白定性不超過+,定量不超過0.5g/24h,常為一過性蛋白尿。3/10/202431蛋白尿的分類及臨床意義⑧體位性蛋白尿:直立時出現(xiàn)臥位時尿蛋白消失,無血尿、高血壓、水腫等異常表現(xiàn)。直立試驗:排空膀胱留尿送檢。然后取直立位,后枕及足根靠墻,后腰部墊一小枕使腰部前挺,15~20分鐘后再留尿,如尿蛋白直立前陰性,直立后顯著增加為陽性。定量檢查更準確。常見于青春發(fā)育期少年,部分病人經(jīng)腎活檢發(fā)現(xiàn)可有輕微的組織學異常,輕型腎炎和腎炎恢復期也可呈直立性蛋白尿。3/10/2024322.尿糖原理正常人尿內(nèi)有微量葡萄糖。當血糖濃度超過8.88mmol/L(160mg/dl)時,尿中糖量增高,此時的血糖水平為腎糖閾值,是部分腎單位重吸收功能達到飽和時的血糖濃度。葡萄糖尿可因①糖代謝異常使血糖升高超過了腎糖閾所致;②血糖雖未升高但腎糖閾降低致腎性糖尿。參考值正常人尿內(nèi)含糖量為0.56~5.0mmol/24h,定性試驗陰性。若定性方法測定尿糖為陽性,稱為糖尿,指葡萄糖尿。3/10/2024332.尿糖臨床意義(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阂葝u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各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升高。②甲亢:腸壁血流加速和糖吸收增加。③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生長激素分泌過盛引起血糖升高。④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使肝糖原降解為葡萄糖。⑤Cushing綜合征: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糖原異生旺盛,抑制糖磷酸激酶和對抗胰島素作用,出現(xiàn)糖尿,稱為類固醇性糖尿病。3/10/2024342.尿糖(2)腎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腎小管對葡萄糖重吸收功能減退,腎閾值降低所致的糖尿。見于①家族性糖尿,先天性近曲小管對糖的重吸收功能缺損;②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伴腎小管受損時;③妊娠時,細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3/10/2024352.尿糖(3)暫時性糖尿:①超過“腎閾值”的生理性糖尿,如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或靜脈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可一時性血糖上升,尿糖陽性;②應激性糖尿,顱腦外傷、腦出血、急性心肌梗塞時,腎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過多或延腦血糖中樞受到刺激,可出現(xiàn)暫時性高血糖和糖尿。3/10/2024362.尿糖(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一些戊糖,進食過多或體內(nèi)代謝失調使血中濃度升高時,可出現(xiàn)相應的糖尿。肝硬化時,出現(xiàn)果糖尿或半乳糖尿。婦女哺乳期時,乳腺產(chǎn)生過多乳糖,形成乳糖尿。(5)假性糖尿:尿中不少物質具有還原性,如維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隨尿排出的藥物如異煙肼、鏈霉素、水楊酸、阿司匹林等,可使Benedict試劑中氧化銅還原成氧化亞銅,呈陽性反應,此種情況稱為假性糖尿。3/10/2024373.酮體原理酮體是β-羥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總稱。是體內(nèi)脂肪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脂肪酸徹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氧化,常出現(xiàn)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由于脂肪動員加速,肝對脂肪酸氧化不全,酮體生成增加,引起血酮過多而出現(xiàn)酮尿。參考值尿中酮體量為0.34~0.85mmol/24h(20~50mg/24h),一般檢查法為陰性。3/10/2024383.酮體臨床意義①糖尿病性酮尿,出現(xiàn)酮尿,應考慮酮癥酸中毒。服用降糖靈者,如血糖已正常卻仍有酮尿,可能為血糖不高性酮癥。降糖靈具有抑制細胞呼吸作用,使脂肪代謝氧化不完全。②非糖尿病性酮尿,嬰兒或兒童可因發(fā)熱、嚴重嘔吐、腹瀉、未能進食等出現(xiàn)酮體。在妊娠婦女可因嚴重妊娠反應、劇烈嘔吐、重癥子癇不能進食,消化吸收障礙等尿酮體陽性。3/10/2024394.尿膽紅素與尿膽原膽紅素代謝3/10/2024404.尿膽紅素與尿膽原尿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素三者共稱尿三膽,前兩者稱尿二膽。參考值正常人尿膽紅素≤2mg/L,定性為陰性;尿膽原≤10mg/L,定性為陰性或弱陽性。臨床意義(1)尿膽紅素陽性見于①急性黃疸性肝炎、阻塞性黃疸;②門脈周圍炎、纖維化及藥物所致的膽汁淤滯;③先天性高膽紅素血癥。(2)尿膽原陽性見于肝細胞性黃疸。3/10/2024415.尿亞硝酸鹽(NIT)試驗尿中革蘭陽性細菌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砷酸反應生成重氮化合物,再與苯喹啉結合產(chǎn)生重氮色素,陽性結果表示細菌數(shù)量在105/ml以上。腸桿菌科細菌能將尿中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沙赎栃苑磻?;變形桿菌呈弱陽性;糞鏈球菌、淋病雙球菌、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則為陰性,細菌感染量少、尿液量多,可造成假陰性。高比重、維生素C進食硝酸鹽豐富的菠菜、卷心菜等食物會出現(xiàn)假陽性。3/10/2024426.尿隱血(BLD)通過血紅蛋白的類過氧化物酶樣作用催化分解過氧化物,使鄰聯(lián)甲苯胺氧化變色。對少量紅細胞(1~3個/HP),就可顯示陽性。輸血反應、尿中出現(xiàn)強氧化劑可能呈假陽性,肌紅蛋白也會呈陽性反應。維生素C濃度超過250mg/L時會造成假陰性。3/10/2024437.尿白細胞(LEU)尿試紙條法檢測白細胞:根據(jù)酯酶法的原理,將尿中的白細胞轉化為酯酶的測定,這種酶能水解3-羥基吡咯酯類底物,釋放出酚,與重氮試劑反應生成紫紅色化合物。高比重尿、淋巴細胞尿、高葡萄糖尿及室溫較低時(20℃以下)、清蛋白、維生素C、頭孢菌素等均可造成白細胞測定結果偏低或假陰性。3/10/202444(四)顯微鏡檢查檢查方法:取新鮮混勻的尿液約l0ml,離心沉淀后取0.2ml沉渣,傾于玻片上覆以蓋片后鏡檢。先用低倍鏡將涂片全面觀察一遍,尋找有無細胞、管型及結晶體,再用高倍鏡。計數(shù)各類細胞在10個視野內(nèi)所見的最低和最高數(shù)目。大于5個為+、大于10個++、大于15個+++,大于20個為++++。管型則觀察20個低倍視野內(nèi)所見到的最低和最高數(shù)。3/10/2024451.細胞⑴紅細胞(血尿)原理紅細胞在濃縮尿中皺縮成表面帶刺、顏色較深的球形。在低滲尿中吸水脹大,血紅蛋白從紅細胞中脫出,成為一個無色的圓圈,稱紅細胞淡影。腎小球源性血尿時,形態(tài)變形、畸形,呈多形型。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類似外周血中的紅細胞,稱均一型。3/10/2024461.細胞參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鏡檢紅細胞0~偶見/Hp,平均>3個/Hp,稱鏡下血尿。多形性紅細胞>80%時,稱腎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紅細胞<50%時,稱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臨床意義①腎小球源性血尿:見于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②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見于腎結石、泌尿系腫瘤、腎盂腎炎、多囊腎、急性膀胱炎、腎結核或血友病等。3/10/2024471.細胞(2)白細胞和膿細胞原理新鮮尿中,以中性粒細胞較多見,可見到少數(shù)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膿細胞系指在炎癥過程中破壞或死亡的中性粒細胞。參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鏡檢不超過5個/Hp臨床意義若有大量白細胞,多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或尿道炎等。婦女生殖系統(tǒng)炎癥時,陰道分泌物混入尿內(nèi),有成團膿細胞,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細胞。3/10/2024481.細胞(3)上皮細胞:由腎、尿路等處細胞脫落混入。1)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來自腎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深層,正常尿中見不到。如在尿中出現(xiàn),常表示腎小管有病變,如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壞死。某些慢性腎炎時,腎小管上皮細胞可見脂肪變性,胞質中充滿脂肪顆粒,稱為復粒細胞。腎移植后排斥反應可出現(xiàn)多量腎小管上皮細胞3/10/2024491.細胞2)移行上皮細胞:由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段等處的移行上皮組織脫落而來。正常尿偶見,輸尿管、膀胱、尿道炎癥時可出現(xiàn)。大量出現(xiàn)時應警惕移行上皮細胞癌。3)復層鱗狀上皮細胞:來自尿道前段與陰道表層,細胞形態(tài)扁平而大,似魚鱗樣,不規(guī)則,核呈圓或卵圓形,成年女性尿中易見。少量出現(xiàn)無臨床意義,尿道炎時可大量出現(xiàn)。3/10/2024502.管型原理是蛋白質、細胞或碎片在腎小管(遠曲)、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圓柱形蛋白聚體。形成管型的必要條件是:①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T-H糖蛋白是構成管型的基質。②腎小管有濃縮和酸化能力使蛋白質沉淀。③有交替使用的腎單位尿液在腎小管內(nèi)有一定的滯留時間,使蛋白質濃縮、凝結。3/10/2024512.管型管型的種類和臨床意義(1)細胞管型:管型內(nèi)含有細胞和細胞碎片超過管型體積的1/3,常以蛋白為基質而嵌入。①上皮細胞管型:在蛋白基質中嵌入腎上皮細胞而成。細胞大小不一,呈瓦片狀排列。見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淀粉樣變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移植后排斥反應、子癇、金屬及其他化學物質的中毒。3/10/2024522.管型②紅細胞管型:在蛋白基質中嵌入紅細胞,紅細胞?;ハ嗾尺B而無明顯的細胞界限,有的甚至殘損,略呈銹色或棕紅色。多因上泌尿系統(tǒng)出血(腎小球性血尿),主要見于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狼瘡性腎炎等。③白細胞管型,在蛋白基質中嵌入白細胞,管型中如白細胞發(fā)生變性或嵌入膿細胞,則稱為膿細胞管型,常提示腎實質有活動性感染,見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3/10/2024532.管型(2)顆粒管型:是由變性細胞分解產(chǎn)物或由血漿蛋白及其他物質等崩解的顆粒聚集于T-H糖蛋白中形成的。管型內(nèi)的顆粒量常超過1/3。①粗顆粒管型,在蛋白基質內(nèi)含有較多粗大而濃密的顆粒,外形較寬易斷裂,可吸收色素而呈黃褐色,見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或某些原因(藥物中毒等)引起的腎小管損傷;②細顆粒管型,在蛋白基質內(nèi)含有較多細小而稀疏顆粒。見于慢性腎炎或急性腎小球腎炎后期。3/10/2024542.管型(3)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構成,及少量清蛋白與氯化物參與。為無色透明、內(nèi)部結構均勻無細胞的圓柱狀體,較細,兩端鈍圓,偶爾含有少量顆粒。健康人0~偶見/高倍視野,老年人清晨濃縮尿液中也可見到。在運動、重體力勞動、麻醉、利尿劑、發(fā)熱時可一過性增多。在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惡性高血壓及心力衰竭時可見增多。3/10/2024552.管型(4)蠟樣管型:由細顆粒管型繼續(xù)衍化而來,是細胞崩解的最后產(chǎn)物,也可由淀粉樣變性的上皮細胞溶解后逐漸形成。蠟樣管型常呈淡灰或蠟黃色,有折光性,質地較厚,外形寬大,易斷裂,邊緣清楚常見裂紋,或一端略有扭曲,或斷裂成切面狀。出現(xiàn)于尿液中提示局部腎單位有長期梗阻性少尿,說明腎小管病變嚴重。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晚期、慢性腎衰竭及腎淀粉樣變性,偶見于腎移植后排斥反應。3/10/2024562.管型(5)脂肪管型:在管型基質中含有多數(shù)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滴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滴大小不等,呈卵圓形,折光性強,為腎上皮細胞脂肪變性的產(chǎn)物,稱為卵圓脂肪體。脂肪尿及脂肪管型常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中毒性腎病等,偶見于長骨骨折。3/10/2024572.管型(6)色素管型:若紅細胞管型降解,紅細胞膜不明顯,導致紅色或橙紅色出現(xiàn)于管型中??梢娪诩〖t蛋白尿、血紅蛋白尿,也包含膽紅素及黑色素。(7)腎衰竭管型:是由于損壞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碎裂后,在明顯擴大的集合管內(nèi)凝聚而成。在管型基質上帶有大量顆粒,外形寬大而長,不甚規(guī)則,易折斷,有時呈扭曲狀。急性腎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現(xiàn),隨著腎功能的改善,可逐漸減少或消失。3/10/2024582.管型(8)易被誤認為管型的物體:①類圓柱體:外形似透明管型,質較柔軟,末端尖細,有一條尖削的螺旋形尾巴。多見于腎血循環(huán)障礙,其臨床意義同透明管型。②粘液絲:多為長線條形,邊緣不清,末端纖細而卷曲。正常尿液中可出現(xiàn),大量存在時表示尿道有炎癥。③假管型:粘液性纖維狀物,粘附于非晶形尿酸鹽、磷酸鹽等形成的圓柱形物體,類似顆粒管型,加溫或加酸可立刻消失。3/10/2024593.結晶體尿液中鹽類結晶的析出,決定于該物質的飽和度及尿液的pH、溫度和膠體物質(粘液蛋白)的濃度等因素的影響。尿液中常見的結晶體如尿酸、草酸鈣、磷酸鹽類一般無臨床意義。若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新鮮尿中并伴有較多紅細胞,應懷疑有結石的可能。在尿中出現(xiàn)磺胺藥物結晶,對臨床用藥有參考價值。在急性黃色肝壞死的尿液中,可出現(xiàn)亮氨酸和酪氨酸結晶。3/10/2024603.結晶體(1)酸性尿液中的結晶:1)尿酸結晶:紅色細砂小顆粒,顯微鏡下為黃色或暗紅棕色的菱形、三棱形、長方形、斜方形、薔薇花瓣等不同形狀的結晶體,正常尿液中可出現(xiàn),如伴有紅細胞出現(xiàn)時,提示有結石的可能,或機體尿酸代謝障礙。2)草酸鈣結晶:顯微鏡下為無色方形閃爍發(fā)光的八面體,有兩條對角線互相交叉。數(shù)量增多,并伴有尿路刺激癥狀及紅細胞,則應考慮結石可能。3/10/2024613.結晶體3)非晶體尿酸鹽:為黃色沉淀物,顯微鏡下呈無色細小的顆粒狀,加熱或加堿之溶解。4)膽紅素結晶:黃紅色成束的小針狀或小片狀結晶,溶于氫氧化鈉溶液,遇硝酸可顯綠色。見于阻塞性黃疸、急性肝壞死、肝硬化、肝癌、急性磷中毒等。5)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