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愛的時間表,情的倒計時——《陳情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結構縝密、嚴謹?shù)臉嬎技记?,掌握本文說理委婉、暢達的寫作特色。2.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3.背誦全文。教學重點:理清結構,把握文旨教學難點: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教學過程:一、自主預學(一)【導入設計一】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南宋趙與時《賓退錄》《陳情表》是由西晉文學家李密上奏給晉武帝的表文。文章感情濃郁深厚、凄惻婉轉、真切自然,讀后令人無比同情。同時,作者做到了文筆簡潔流暢,語言生動形象,恰切地表現(xiàn)了自己復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此外,句法間用駢散,用詞錯落多變,也是其特色。因此,這篇既有感人的情義,又有論辯色彩的作品,不僅在當時使晉武帝折服,而且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廣為傳誦,被譽為中國古代以至誠感人的抒情散文的典范。【導入設計二】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可以是晨曦掛露的一彎青葉,欣賞美,我們可以凝視,看那滴霰珠猛然間墜入泥土;美可以是大雁南飛成人字成一字,欣賞美,我們可以在高空下暢想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美可以是下午大課間我們跑操隊伍,欣賞美,我們可以在感受整齊的步伐、嘹亮的口號中燃氣生活的激情。美還可以是聞一多提出的三美,可以是《幸?;ā返膭?chuàng)業(yè)精神,可以是《古鎮(zhèn)隨想》中寂寞歲月里的酒香,可以是翠翠的單純、康橋的金柳、大堰河的博愛;美其實亦可以是屈原的愛而不得,志摩的別而不擾??傊?,美可以是音、形、色,可以是情與思。但無論何種形式都必須有所依據。經過“覺醒”,我們開啟尋美之旅,探尋《陳情表》中所描述的“人世間”的一個角落的美的因素。(二)任務驅動1.作者介紹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亡以后,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太子侍從官)。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yǎng),辭不從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后被讒免官,死于家中。2.寫作背景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晉武帝為穩(wěn)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李密拒絕應招,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yǎng)祖母為理由辭不應征。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3.解題陳——陳述、稟報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隱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雖是公文,但并不是為了表達對國家大事的意見主張,而是臣子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請求。)所以“陳情表”就是“稟告自己苦衷的奏章。4.文體介紹表: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文章有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zhí)議?!保ㄈ┩ㄗx全文,梳理文言知識通假字夙遭閔兇。(閔,通“憫”,可憂患的事。)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表示整數(shù)后面還有零數(shù))常在床蓐。(蓐,通“褥”,墊子、草席。)詞類活用(一)名詞作狀語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上:向上。)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犬馬:像犬馬一樣。)則劉病日篤。(日:一天天地。)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外:在家外。)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內:在家里。)躬親撫養(yǎng)。(躬:親自。)(二)使動用法臣具以表聞。(聞:使……聞。)保卒余年。(保:使……保全。)謹拜表以聞(使……知道。)(三)形容詞作名詞夙遭閔兇。(閔兇:憂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賤。(微賤:卑微低賤的身份。)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愿陛下矜憫愚誠(誠心)(四)形容詞作動詞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遠:遠離。)則劉病日篤。(篤:病重。)(五)名詞作動詞臣少多疾病。(?。荷?。)且臣少仕偽朝。(仕:做官。)歷職郎署。(職:任職。)(六)動詞作名詞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指是否出來做官之事)古今異義1、九歲不行不行古義:不能走路,這里指柔弱。今義:不可以。2、舉臣秀才秀才古義:優(yōu)秀人才。今義:讀書人的通3、除臣洗馬除古義:授予官職。今義:不包括在內洗馬古義:授予官職太子隨從。今義:給馬洗身子4、臣欲奉召奔馳奔馳古義:奔走效勞,這里指赴京就職。今義:迅速的跑5、臣之辛苦辛苦古義:辛酸苦楚。今義:表身心勞苦,比喻艱難困苦,很疲倦的感覺?,F(xiàn)多指工作和勞作的感受。6、則告訴不許告訴古義:申訴。今義:向別人陳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7、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區(qū)區(qū)古義:拳拳,形容感情懇切。今義:小;少。形容微不足道8、至于成立至于古義:一直到。今義:副詞。表示事情達到某種程度;連詞。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況;到達。9、至于成立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開始存在;理論意見,站得住腳。創(chuàng)立、建立。10、急于星火星火古義: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義:微小的光。一詞多義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動詞,施行)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②不矜名節(jié)(動詞,顧惜)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最)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4、見:①慈父見背(見用在動詞前,表示他人行為及于自己)②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動詞,看見)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5、親:①躬親撫養(yǎng)(代詞,親自)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6、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②報養(yǎng)劉之日短(名詞,日子)③則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7、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8、?。孩偃毡∥魃剑▌釉~,迫近)②門衰祚?。ㄐ稳菰~,微薄,少)③薄微細古(微小)9、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10、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11、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12、區(qū)區(qū):①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②何乃太區(qū)區(qū)(形容詞,短淺的)③區(qū)區(qū)小事(形容詞,形容分量少)④區(qū)區(qū)在下(謙稱自己)13、卒:①保卒余年(副詞,終)②卒成帝業(yè)(副詞,終究)③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名詞,士兵)④卒然邊境有急(副詞,突然)14、除:①除臣洗馬(動詞,任命)②登自東除(名詞,臺階)③攘除奸兇(動詞,清除)15、嬰:①夙嬰疾病(動詞,纏繞)②舉嬰,欲投之于河(名詞,嬰孩)16、應:①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動詞,照應)②其人弗能應也(動詞,回答)17、志:①舅奪母志(名詞,志向)②尋向所志(名詞,標記)18、以:(1)臣以險釁(以:因為)(2)臣以供養(yǎng)無主(以:介詞,因為)(3)臣具以表聞(以:用)(4)猥以微賤(以:和地位搭配時,譯為“憑借”)(5)無以至今日(無以:沒有的辦法)(6)但以劉日薄西山(以:因為)(7)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是以:因此以:因為)(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用)(9)謹拜表以聞(以:連詞,而)成語1、孤苦伶仃(原文:零丁孤苦):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2、煢煢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3、形影相吊: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4、急于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5、日薄西山:?。浩冉L柨炻渖搅?。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6、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7、人命危淺:淺:時間短。形容壽命不長,即將死亡。8、朝不慮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fā)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9、結草銜環(huán):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huán):嘴里銜著玉環(huán)。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10、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稱天;后土:古代稱地。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特殊句式(一)介賓短語后置急于星火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二)賓語前置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慈父見背(三)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則告訴不許(四)省略句拜臣(為)郎中且臣少仕(于)偽朝但以劉日薄西山(五)判斷句今臣亡國賤俘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六)固定句式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二、點津導學研讀課文1、分析課文第一段(1)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痹摼湓谌沃衅鸬绞裁醋饔茫克偺崃四膸讉€方面?明確:總攝作用,統(tǒng)領文章第1段。(2)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父死母嫁)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孤苦多?。┑谌簝奢厗蝹?,內外無親,形影相吊;(內外無人)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劉嬰疾病)(3)從上面的四個不幸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來則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孫二人的關系可以概括為?明確:相依為命。(4)李密和祖母相依為命,這樣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應,有強調。大家一起讀出來,看看是哪些句子。明確: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5)李密陳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什么?明確: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對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緊逼的呢?(6)孤苦之情。從縱橫兩方面分兩個小層次:身世凄苦,祖母撫養(yǎng)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2、分析課文第二段(1)第二段有一句關鍵語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找出來。明確:“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保?)這一段表現(xiàn)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輾轉兩難。誦讀時要張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與沉重。學生再次誦讀,體會作者情感。(3)結合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討論分析,“進”難在哪里?“退”難在何處?明確:進:無以報答祖母養(yǎng)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4)本段分幾個層次?各層的重點是什么?明確:第一層:重點敘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層:重點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5)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tài)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明確: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6)小結:兩難之情3、分析課文第三段(1)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區(qū)區(qū)不能廢遠)(2)“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3)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yǎng)親上(“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明確: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B、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態(tài)度,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以求皇帝諒解。C、再次強調自己的處境,以打消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4)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明確: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5)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明確:矜守名節(jié)。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jié)。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jié)。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6)朗讀第3節(jié),品味語言特點提問討論: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明確: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語言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7)小結: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動武帝。4.分析課文第四段(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明確:“愿乞終養(yǎng)”。(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明確:“節(jié)”“報養(yǎng)”——“忠孝兩全”。(3)本節(jié)語言有什么特點?明確:“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4)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引導:作者以列數(shù)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5)小結:兩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脈絡已經完全出現(xiàn)。三、合作共學教材尋美【活動一】閱讀文字談談你對文體之美的認識【助讀資料】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言事于王,皆稱上書。秦初定制,改書曰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绷捍捊y(tǒng)《文選》“表者,明也,標也,如物之標表,言標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曰表?!泵鞔鷧窃G《文章辨體序說》“韻書:‘表,明也,標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瘽h晉皆尚散文,蓋用陳述情事,若孔明前后出師,李令伯陳情之類是也?!薄绢A設結論】1、《陳情表》是李密在向晉武帝陳述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2、表是一種文體,在形式的外核下,是與之相應的內容。中國古代散文創(chuàng)作特別講究文體,不同的文體擔負不同的任務,也有不同的實用價值?!驹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史料,通過比較“章、奏、表、議”的不同實用功能,從而深刻認識表這一文體。學習并掌握比較思考閱讀法。【活動二】對《陳情表》題目中“情”的理解一般是認為是感情,尤其是李密對祖母的孝情。查閱《古代漢語詞典》從三個方面來理解李密在表中所陳“情”之美。【附】《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二版)“情”有三個詞條:①感情,情緒②真情,實情,引申出情況,情態(tài)③志向,意志?!绢A設成果】1、情切之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情”:“人之陰氣有欲者,從心青聲。”“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祖母對李密的疼愛關愛之情。“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飽含李密對祖母的濃濃孝養(yǎng)深情。南宋文學家趙與時曾言:“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薄胺浅茧E首所能上報”“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也體現(xiàn)出李密欲對晉武帝盡忠的強烈感情。真可謂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動人心魄。無論是自述身世的凄苦之情,還是申告欲奉召奔馳與奉養(yǎng)祖母之間矛盾的窘迫之情,都是濃烈的。既沉重、心酸、哀痛,又恭敬、無奈、惶恐。由此可見《陳情表》所體現(xiàn)的“情”之力量。2、情實之美李密所陳之“情”還應有“情況,實情”之意。對此有文章原題和段落內容佐證。《陳情表》篇名原為《陳情事表》,原題目比現(xiàn)在人們見到的題目多了一個“事”字,也就是李密寫“表”的出發(fā)點是拒絕入晉為官的“事”。第一段描述了他早年的凄慘身世以及祖母年邁多病、自己不得不孝養(yǎng)的現(xiàn)實情況。第二段敘述在照顧祖母和朝廷征召之間的兩難處境的實際情況。第三段說明不能應召的實際情況和真實原因。3、情堅之美在李密對晉武帝“陳情”之前,朝廷對其已有多次征召,并不斷加封“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钡蠲芙K因祖母“劉病日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一再堅持、反復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進行“陳情”。由此可見李密情堅之美?!驹O計意圖】1、強化查閱工具書獲取真知的意識。2、學生通過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情”的詞條,從教材梳理相關信息,在全面而準確把握內容的同時,既培養(yǎng)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又樹立在學習中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1、鞏固學生從文本出發(fā),思考、探究問題的意識與能力。2、學生通過梳理、概括文本相關信息,獲得科學、準確的結論?!緜渥ⅰ繉W生對“情”的幾種“美”的概括用詞可能不同,教師一定要客觀評價,引導學生。1、既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又比較其詞的不同,引導學生自己評價對錯,或用詞水平的準確性。2、此環(huán)節(jié)重點在培養(yǎng)、訓練學生分析比較語言的意識、能力,提高語言感悟力。【活動三】李密既要“辭不赴命”又要保全自己,那么他的“陳”有怎樣的技巧呢?請從結構方面談談你的理解?!局x資料】1、嵇康冤案古代名士在政權更替時往往被逼得非趕快表明態(tài)度不可?!爸窳制哔t”之一的嵇康,因為種種原因堅持不肯為司馬氏政權服務,獨自在城外靠打鐵過日子,后來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場官司,最后被當權者司馬昭給殺了,成了歷史上一起著名冤案。據說他受刑之時,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為師,這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后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臺上,彈奏了最后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里。彈畢之后,就被殺掉了。他死后,《廣陵散》也失傳了。嵇康遇害后,“竹林七賢”中跟他關系最要好的向秀,也不敢堅持不入仕。這些事情,李密當然不可能不知道。2、史書記載“晉武帝覽其表曰:密不空有名者也。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舅伎冀梃b】1、《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既知亡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2、攻心計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諸葛亮《南征教》)意思是:用兵的方法,以征服敵人的人心為上策,以攻取城池為下策;以動用心智取勝為上策,以動用兵卒取勝為下策?!绢A設成果】1、第一段:動之以情。通過鋪陳自己不幸的身世,打消晉武帝的戒備之心,獲取晉武帝的憐憫心。2、第二段,繼續(xù)談情,通過寫自己欲奉召奔馳與茍順私情之間的矛盾心情,說明自己處境狼狽,獲取晉武帝的同情心3、第三段,通過寫在偽朝說明自己并不顧惜名節(jié),打消晉武帝的懷疑之心。4、第四段,通過承諾先盡孝,后盡忠,獲取晉武帝的同意之心?!驹O計意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李密的艱難處境。1、溫故而知新。復習并參考高一必修下冊《燭之武退秦師》。2、遷移知識與技能?;仡櫊T之武的勸說藝術,分析其思維的邏輯力量,從而體會、分析李密“陳”的藝術。1、拓展閱讀以諸葛亮的文句提升學生看問題的高度。2、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縱橫聯(lián)系的習慣,訓練發(fā)散思維。四、拓展遷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瀏覽全文劃出文中表現(xiàn)李密進退兩難的句子是哪句?明確: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結合文本理解“進”“退”?明確:進”指“奉詔奔馳”,“退”指“茍徇私情”?!胺钤t奔馳”就是出來做官,“茍徇私情”就是呆在家里贍養(yǎng)祖母?!斑M退”有本義,也有比喻義。翻譯時要有語境意識,要注意依據語境來確定詞語的具體含義。合作探究2無論是出來做官盡忠還是在家贍養(yǎng)祖母盡孝,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進”也狼狽,“退”也狼狽——實在是狼狽。我們先看看李密有哪些做官的機會,請結合原文。明確: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名詞釋義“孝廉,秀才,郎中,洗馬”重點動詞“察”“舉”“拜”“除”“蒙”詔書切峻,郡縣逼迫,州司臨門層層威逼合作探究3面對重用為何“辭不就職”,品味第一段“我”和祖母的點點滴滴。(1)怎樣的情況下,祖母擔當起撫養(yǎng)的重任?請結合原文思考明確: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理解重點詞“見背”“奪”“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崩蠲艹錾鷷r祖母已經五十二歲。失子之悲,兒媳改嫁,孫子年幼,層層壓向祖母。(2)年近古稀,發(fā)白體弱的老祖母在撫養(yǎng)李密的過程中又有哪些艱辛?結合文本回答。并釋意總結明確:少多疾病,九歲不行;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結合重點詞“不行”、“鮮”、“祚薄”、“期功”、“強近”翻譯理解——年幼多病,人單勢孤,無人幫襯。正是老祖母對李密不離不棄的“躬親撫養(yǎng)”才使李密成大長人、成才,正是隱藏在老祖母種種辛酸背后的大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李密才有了他的孝行。如今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我”又如何能棄祖母不顧而去做官!欲以“我”與祖母的相依為命的深情打動晉武帝。正所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合作探究4僅僅以祖母年老需要他奉養(yǎng)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懷疑他是心念舊朝,為了“名節(jié)”而不愿在晉朝做官呢?為打消晉武帝的這種懷疑第三段李密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明確:抓住“伏惟”“且”“但”三個轉換文意的詞。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以求皇帝諒解。C、正面陳述劉之現(xiàn)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合作探究5第4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解決進退兩難的策略是什么?明確:表文主旨:“愿乞終養(yǎng)”;先“報養(yǎng)”后“盡節(jié)”。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體會情脈明確: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悲涼、凄苦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感激、進退兩難、狼狽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真摯、懇切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忠誠、期待體味孝情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睹献?離婁上》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暯娇倳浽跁姷谝粚萌珖拿骷彝ゴ頃r的講話《古文觀止》評說《陳情表》:“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蔽?、總結悟學藝術手法1.融情于事,融情于理。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敘自己的孤苦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晉武帝的忠心,也是以充滿感情的筆調來寫的。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陳情中曉之以理。李密陳情的理據,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這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2.用詞委婉,感情真摯。《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3.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不事雕琢,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