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檢測題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1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檢測題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2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檢測題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3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檢測題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一、選擇題讀板塊構造剖面示意圖,回答1~2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處可能形成海溝B.E處為板塊的消亡邊界C.E處巖石年齡較F處輕D.F處地殼運動較E處活躍2.若該剖面圖是根據地球實際情形進行的大致描繪,則圖中甲板塊最有可能為()A.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C.非洲板塊 D.美洲板塊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F處位于板塊生長邊界,不會形成海溝;E處為板塊的消亡邊界,巖石年齡較F處老,所以B正確。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板塊西側為巖石,東側為板塊生長邊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塊,D正確。答案:1.B2.D某科考隊沿圖中虛線所示線路對某大型褶皺區(qū)進行地質考察,其依次記錄的7個觀測點信息如下表所示(巖層a—b—c—d由老到新)。據此回答3~4題。觀測點海拔(m)440471500526500477500出露巖層abcdcbc3.圖中甲處可能是()A.背斜山 B.向斜谷C.背斜谷 D.向斜山4.沿圖中虛線方向作地質剖面圖,下列最符合乙處地貌特點的是()解析:第3題,根據表格中7個觀測點的海拔可知,甲處對應的巖層為d。根據巖層新老關系可知,甲處巖層最新,從甲處向兩側,巖層由新到老,甲處應該為向斜;依據等高線走向可知甲處為山嶺(山脊),因此判斷甲處為向斜山。故選D。第4題,讀表格數據可知,乙處對應的巖層為b。由巖層新老關系可判斷乙處為背斜;由等高線可知乙處地貌為谷地,因此乙處為背斜谷。故選C。答案:3.D4.C永和的晉陜大峽谷,屬于壯觀的“嵌入式蛇曲”景觀,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了地下的巖石里。據此回答5~7題。5.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A.地殼持續(xù)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蝕、凹岸堆積B.平原河流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地殼抬升、流水下切C.地殼穩(wěn)定—峽谷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垂直下切D.峽谷地帶地殼斷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積6.圖中河段()A.A處河岸比B處陡峭B.A處河水流速快于B處C.B處被侵蝕的泥沙從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D.B處易形成水下堆積體7.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A.D處為凸岸,C處為凹岸B.C處與D處可能會相連C.若C、D兩處相連,C處先淤塞D.C處與D處均為凸岸解析:第5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地下的巖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經歷侵蝕與堆積,后經歷地殼抬升、流水下切。故選B。第6題,圖中河段B處為凹岸,為侵蝕岸,河岸陡峭,A處為凸岸,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錯誤;同一橫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河道,而B處流程較長,故B處水流速度快,B錯誤;B處被侵蝕的泥沙在壓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C正確;A處為堆積岸,易在豐水期形成水下堆積體,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D錯誤。故選C。第7題,據圖可知,C、D兩處皆為凹岸,A錯誤、D錯誤;C、D兩處在長期的流水侵蝕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連的,B正確;C、D兩處相連,圖中河流改道,彎曲河段會形成牛軛湖,D處位于圖示河段上游,泥沙較多,在牛軛湖進水口處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會先淤塞河道,C錯誤。故選B。答案:5.B6.C7.B(2019·寶雞質檢)日本鳥取沙丘(下圖)能實現人們領略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km,南北寬約2.4km。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下了很大力氣。據此回答8~9題。8.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C.夏季風 D.冬季風9.當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氣”最有可能是指()A.植樹種草 B.持續(xù)除草C.修筑防浪堤 D.從外地運沙解析:第8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qū),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風氣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風影響;鳥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島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高、南北兩側低,鳥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側,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夏季風對鳥取沙丘影響相對較小,且對沙丘的形成體現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風,可以將海邊沙灘的沙粒吹向該地形成沙丘。第9題,根據日本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結合鳥取沙丘所處的位置可知,鳥取沙丘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為保護“沙漠”必須持續(xù)除草,人們才能領略“沙漠”風情。答案:8.D9.B(2018·高考海南卷)下圖為某區(qū)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qū)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qū)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qū)組成。X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10~11題。10.導致該區(qū)域分異為X區(qū)和Y區(qū)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11.X區(qū)和Y區(qū)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A.噴發(fā)物質差異 B.冷凝環(huán)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 D.地殼運動差異解析:第10題,據圖可知,斷層是X區(qū)和Y區(qū)的界線,兩區(qū)存在的主要差異是X區(qū)各個巖層的海拔整體低于Y區(qū),但X區(qū)和Y區(qū)地下巖層沉積序列(泥巖、砂巖和礫巖)和厚度卻高度一致,可推知兩區(qū)在地質歷史上的沉積環(huán)境也高度一致。后來由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層的玄武巖層,再后來在內力作用下巖層整體出現斷裂,同時X區(qū)巖層整體相對下沉而Y區(qū)巖層整體相對上升,從而導致圖示區(qū)域出現分異,故D選項正確。第11題,依據上題推理過程,X區(qū)和Y區(qū)地表的玄武巖層在形成初期理應厚度基本一致,當前厚度存在差異的最可能原因是Y區(qū)海拔高于X區(qū),再加上Y區(qū)地表起伏大于X區(qū),外力侵蝕作用更為強烈,故C選項正確。答案:10.D11.C二、非選擇題12.(2019·唐山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一位到澳大利亞旅游過的游客在日記中寫道:這里的十二使徒巖(下圖所示),仿如哨兵一樣站立在陡峭的石灰?guī)r懸崖之前,守衛(wèi)著澳大利亞大陸。其實它們是海邊一組十二塊各自獨立的巖石,其數量及形態(tài)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經故事里的這“十二門徒”命名。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歲月的洗禮,原來的十二使徒現在只余下八個……(1)據下面短文,填寫后半段內容,完成對“十二使徒巖”形成過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巖”形成于海浪的侵蝕作用。在過去的1000萬到2000萬年中,來自南部大洋的風暴和大風卷起巨浪,不斷地侵蝕相對松軟的石灰?guī)r懸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許多洞穴,這些洞穴不斷被侵蝕變大,以致發(fā)展成海蝕拱橋(門)……(2)與圖a比較,指出圖b的明顯變化并說明其變化的自然原因。(3)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使徒巖”海岸地帶(景區(qū))未來將發(fā)生的變化。解析:(1)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蝕拱橋(門)會倒塌,使海岸巖體從陸地分離出去,最終形成“十二使徒巖”。(2)對比兩圖可知,圖b中有一根石柱已變成了碎石,這主要是石柱底部長期受海浪侵蝕后倒塌所致。(3)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巖”會不斷倒塌,石灰?guī)r海岸也會不斷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巖”。答案:(1)在海浪的不斷侵蝕下,海蝕拱橋(門)頂部最終倒塌,海蝕拱橋(門)外側的部分形成形狀各異的巖石柱,并從海岸巖體分離了出去,最終形成了“十二使徒巖”。(2)(石柱數量發(fā)生變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水波浪長期侵蝕著石柱的根基,導致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巖”繼續(xù)受海風海水的侵蝕,導致“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guī)r海岸,使其后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1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札達盆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的河谷地帶,平均海拔4000m。發(fā)源于岡底斯山的象泉河,由東向西穿過該盆地。在象泉河兩岸分布著大片土林,盆地內有公路與外界相通。下圖示意札達盆地的地質構造及土林景觀。(1)推測札達盆地的形成過程。(2)簡述札達土林得以完整保存的自然條件。(3)簡述為減少地質災害對公路的破壞,修筑時可采取的預防措施。解析:(1)札達盆地的形成過程,主要根據該地地質剖面圖去分析。該地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附近,高原內部巖層斷裂下陷,形成札達盆地。(2)札達土林得以完整保存的自然條件,主要圍繞當地的降水條件去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