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征求意見稿_第1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征求意見稿_第2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征求意見稿_第3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征求意見稿_第4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C

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行業(yè)標準

QC/T62-xxxx

代替QC/T62-2007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

Shockabsorberformotorcycleandmoped

(征求意見稿)

QC/T62-xxxx

前言

本標準依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是對QC/T62-2007《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的修訂,與QC/T62-2007相比主要變化

如下:

——文中“減震彈簧”改為“彈簧”,統(tǒng)一行業(yè)名詞;

——第1章范圍“無液壓阻尼減震器和賽車減震器也可參照相關條款執(zhí)行。修改為“無液壓阻尼減

震器也可參照相關條款執(zhí)行”(見1,2007版1);

——第2章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QC/T491(見2,2007版2);

——第3章術語和定義:3.11減震器按規(guī)定的行程,以不大于0.015m/s速度,……改為:減震器

按規(guī)定的行程,以不大于0.005m/s速度,……;增加了3.12氣體反彈力、3.13抗泡沫性2個術語定

義;

——第4章4.3.2b)……彈簧剛度的極限偏差為±10%,改為……彈簧剛度的極限偏差為±8%;

第4章4.3.3……試驗前自由高度的0.3%改為……試驗前自由高度的0.2%;

——第4章4.4.1阻力特性:增加了表1、表2,將阻力公差分為普通車減震器阻尼器、運動車減

震器阻尼器、賽車減震器阻尼器阻力公差;

——第4章4.4.3溫度特性:增加了100℃、-10℃、-20℃的溫度測試;

——第4章4.5靜摩擦力:將摩擦力測試分為不施加側向力,施加側向力;施加側向力又分為垂向

施加側向力,軸向施加側向力,并規(guī)定了245~294N側向力;

——第4章4.7靜負荷特性:將減震器靜負荷特性區(qū)分為垂向(或者軸向)靜負荷特性……;

——第4章4.8.1垂直加振:增加b)如需加側向力加振,側向力290~490N,試驗200Hr后,零件

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并增加圖片;

——第4章增加:4.6氣體反彈力;4.8抗泡沫化性;4.11防塵蓋耐沙塵,泥水特性;

——第5章5.5.1裝置:……位移測量誤差應小于1%,力測量誤差應小于3%;修改為位移測量誤差

應小于0.5%,力測量誤差應小于1%;

——第5章5.8.3增加模擬實車試驗臺圖;

——第5章5.9.2將b)行程:自由長度到最小長度的距離;c)速度:不大于0.0015m/s。

修改為b)行程:自由長度到最小長度的距離-2.5mm;c)速度:不大于0.005m/s;

——第5章5.13.1增加圖15;

——第5章增加了5.9“氣體反彈力”、5.11“抗泡沫化”、5.13“防沙塵、泥水”試驗。

本標準不涉及專利。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發(fā)布情況為:

——QC/T62-2007。

III

QC/T62–xxxx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產(chǎn)品標志、包裝、

運輸及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由彈簧、阻尼器及連接件組成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減震器,無液壓阻尼減震器也可

參照相關條款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

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

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239.2冷卷圓柱螺旋壓縮彈簧技術條件

GB/T6461金屬基體上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經(jīng)腐蝕試驗后的試樣和試件的評級

GB/T10125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

GB/T11379金屬覆蓋層工程用鉻電鍍層

QC/T491汽車減振器性能要求及臺架試驗方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減震器shockabsorber

由彈簧、阻尼器及連接件等組成的部件。

3.2

自由長度freelength

減震器在不受外力狀態(tài)下的長度。

3.3

最大長度maximunlength

減震器拉伸到極限位置時的長度。

3.4

最小長度minimunlength

減震器壓縮到極限位置時的長度。

3.5

工作行程workingstroke

減震器的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

IV

QC/T62-xxxx

3.6

液壓阻尼器hydraulicdamper

以液壓節(jié)流方式起阻尼作用的部件,簡稱阻尼器。

3.7

阻力特性force-strokecharacteristics

阻尼器按規(guī)定的行程和速度(最大速度),兩端作相對簡諧運動時,其阻力與位移的關系曲線,亦

稱示功圖。在示功圖中,行程中點的阻力為規(guī)定速度下的阻力,壓縮側的阻力稱壓縮阻力(Fy)、復原

(伸長)側的阻力稱復原阻力(Ff)。

3.8

速度特性force-velocitycharacteristics

阻尼器按規(guī)定的行程以多種速度,兩端作相對簡諧運動時,其阻力與速度的關系曲線。

3.9

溫度特性force-temperaturecharacteristics

阻尼器按規(guī)定的行程和速度在多種溫度下,兩端作相對簡諧運動時,其阻力與溫度的關系曲線。

3.10

靜摩擦力staticfrictionforce

減震器按規(guī)定的安裝條件,以不大于0.005m/s速度,兩端作相對運動時,在工作行程中點前二分

之一處產(chǎn)生的摩擦力。

3.11

靜負荷特性staticloadcharacteristics

減震器按規(guī)定的行程,以不大于0.005m/s速度,兩端作相對運動時,其負荷與位移的關系曲線。

3.12

氣體反彈力force-airdamper

對于充氣式減震器,當活塞處于工作行程中點前二分之一處,氣體作用于活塞桿上的力為氣體反彈力。

3.13

抗泡沫特性anti-foamcharacteristic

示功特性抵抗減震油泡沫影響的能力。

4技術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減震器應按規(guī)定程序批準的圖樣和技術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4.1.2前減震器自由長度允許偏差為±2.5mm,后減震器自由長度允許偏差±1.5mm。

4.1.3電鍍層和涂層表面應光滑、平整、色澤均勻。

4.1.4焊縫應平整、均勻,不得有焊瘤、燒蝕、夾渣、裂紋、氣泡及飛濺物等缺陷。

4.1.5無論平放或者倒置,減震器均不應有滲漏油。

4.1.6前減震器和后減震器阻尼器在壓縮、伸長過程中,應動作靈活,不得卡滯,不應有金屬撞擊聲和

異常摩擦。

4.2強度

4.2.1減震器的結構強度應滿足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V

QC/T62–xxxx

4.2.2鉚接、折邊封口、螺紋連接,焊接等部位,在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的拉伸、壓縮負荷下,不應有

破損、斷裂。

4.3彈簧性能

4.3.1精度

彈簧應符合GB/T1239.2的規(guī)定,精度等級不應低于2級。

4.3.2靜特性

a)考核指定高度下的負荷時,在考核剛度段20%~80%范圍內(nèi)選取變形量,彈簧負荷的極限偏差為

±8%;

b)考核剛度時,在考核剛度段25%~75%范圍內(nèi)選取變形量,彈簧剛度的極限偏差為±8%;

c)通常以指定高度下的負荷考核彈簧靜特性,也可選剛度,但二者不能同時考核。

4.3.3永久變形

將彈簧壓縮至最大工作負荷連續(xù)3次后,其永久變形不應大于試驗前自由高度的0.2%。

4.3.4疲勞性

彈簧以工作行程連續(xù)試驗2×105次后,不應有裂紋、斷裂,其永久變形不應大于試驗前自由高度的

2%。

4.4阻尼器特性

4.4.1阻力特性

a)示功圖圖形應正常;

b)前減震器阻尼器緩沖阻力不應小于復原阻力200%;

c)減震器阻力公差見表1、表2;

d)如有特殊要求,應測試V=0.1、0.3、0.5(0.6)、0.7、1.0m/s時的阻力。

表1普通摩托車減震器阻尼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公差

前阻尼器(V=m/s)后阻尼器(V=m/s)

項目

0.30.5(0.6)0.30.5(0.6)

普通車復原阻力Ff(N)±(18%Ff+20)±(16%Ff+20)±(15%Ff+20)±(13%Ff+20)

減震器壓縮阻力Fy(N)±(25%Ff+20)±(25%Ff+20)±(20%Fy+20)±(20%Fy+20)

表2運動、賽車摩托車減震器阻尼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公差

前阻尼器(V=m/s)后阻尼器(V=m/s)

項目

0.30.5(0.6)0.10.30.5(0.6)

運動車復原阻力Ff(N)±(13%Ff+20)±(12%Ff+20)±(12%Fy+20)±(10%Fy+20)

減震器壓縮阻力Fy(N)±(20%Fy+20)±(18%Fy+20)±(18%Fy+20)±(15%Fy+20)

賽車復原阻力Ff(N)±(10%Fy+20)±(8%Fy+20)±(8%Fy+20)±(5%Fy+20)

減震器壓縮阻力Fy(N)±(15%Fy+20)±(15%Fy+20)±(13%Fy+20)±(10%Fy+20)

4.4.2速度特性

阻尼器在各規(guī)定速度下的復原、壓縮阻力允許偏差按4.4.1表1、表2的規(guī)定。

4.4.3溫度特性

減震器阻尼器溫度衰減率見表3。

VI

QC/T62-xxxx

表3阻尼器不同溫度下的阻力衰減率

試驗溫度阻力變化率

(℃)復原阻力衰減率εf(%)壓縮阻力衰減率εy(%)

100≤30≤35

80≤25≤30

60≤20≤25

-10≥-100≥-150

-20≥-250≥-300

4.5靜摩擦力

4.5.1不施加側向力的靜摩擦力

減震器行程中點靜摩擦力應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4.5.2施加側向力的靜摩擦力

a)可經(jīng)供需雙方約定,對前阻尼器行程中點位置(后阻尼器導向器)施加245~294N側向力進行測

試,此時減震器摩擦力應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或供需雙方達成的技術要求。

b)模擬實車狀態(tài)下,減震器行程中點靜摩擦力應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4.6氣體反彈力

對于充氣式減振器,氣體反彈力Fair應滿足設計或供需雙方達成的技術要求。

4.7靜負荷特性

減震器垂向(或者軸向)靜負荷特性應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4.8抗泡沫化特性

試驗中阻尼器不得有明顯異常的噪聲,測得的三次示功圖的最大波動率不應超過25%。

4.9緩沖墊耐久性

緩沖墊以最大允許變形量連續(xù)試驗2×105次后,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其負荷損失率不應大于

30%。

4.10減震器耐久性

4.10.1垂直加振

a)試驗中,不得有異響,試驗1×106次后,零件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

b)如需加側向力加振,側向力290~490N,試驗200Hr后,零件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

c)無滲漏油現(xiàn)象,在工作區(qū)段表面不應有清楚可見油層;

d)阻力衰減率不應大于30%。

4.10.2轉鼓加振

a)試驗中,不得有異響,試驗6×105次后,零件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

b)按4.10.1c)的規(guī)定。

4.11防塵蓋耐沙塵,泥水特性

4.11.1試驗中,不得有異響,試驗1×106次后,不應有粉塵,泥水進入防塵封內(nèi)唇、油封唇口部。

4.11.2零件不應有破損、變形和磨損。

4.12表面處理

4.12.1工程硬鉻鍍層中性鹽霧試驗(NSS)24h、裝飾鉻鍍層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CASS),16h表面耐

蝕性不應低于8級,并達到GB/T11379、GB/T6461要求,或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4.12.2彩鋅鍍層中性鹽霧試驗(NSS)48h、白鋅鍍層中性鹽霧試驗(NSS)24h表面耐蝕性不應低于5

VII

QC/T62–xxxx

級,并達到GB/T6461要求,或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4.12.3涂裝層、陽極電泳涂料涂層等中性鹽霧試驗(NSS)48h,沿刻痕單側3.0mm合計6.0mm以外的部

分,不應有腐蝕生成物,氣泡、膨脹、剝落及涂層軟化,或符合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5試驗方法

5.1一般檢查方法

5.1.1用量具檢查尺寸。

5.1.2用目視檢查外觀。

5.1.3用手動方式將前減震器或后減震器阻尼器拉伸、壓縮5~8次,檢查其靈活性。

5.2結構強度試驗

5.2.1裝置

萬能材料拉壓試驗機或相當?shù)难b置。

5.2.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常溫;

b)速度:10mm/min。

5.2.3步驟

a)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機上;

b)操作試驗機按規(guī)定速度加載,直到破損;

c)記錄試件破損時的負荷,需要時繪制強度曲線。

5.3彈簧靜特性及永久變形試驗

5.3.1裝置

彈簧拉壓試驗機及輔助工具。

5.3.2條件

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常溫。

5.3.3步驟

a)將試件裝在輔助工具上,并垂直安置在試驗機上;

b)操作試驗機壓縮試件到各指定高度,記錄負荷值;

c)按各指定高度測得的對應負荷值,計算剛度;

d)需要時繪制靜特性曲線;

e)壓縮試件至最大工作負荷連續(xù)3次后,測定試驗前、后的自由高度,計算永久變形率。

5.4彈簧疲勞性試驗

5.4.1裝置

彈簧疲勞試驗機或減震器耐久試驗臺。

5.4.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常溫;

b)行程:工作行程;

c)頻率:1Hz~4Hz;

d)次數(shù):2×105。

5.4.3步驟

a)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臺上(試件應處于預壓狀態(tài)),以工作行程約二分之一處為試驗行程中點;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頻率加振;

VIII

QC/T62-xxxx

c)試驗應連續(xù)進行,不得間斷,直到規(guī)定的次數(shù);

d)測定試件試驗前、后的自由高度,計算永久變形率。

5.5阻力特性試驗

5.5.1裝置

a)簡諧位移加振機械式或電液伺服式試驗臺,位移測量誤差應小于0.5%,力測量誤差應小于1%;

b)恒溫箱。

5.5.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在此溫度(20±3)℃下保溫4h;

b)行程:按表4選取一種;

表4試驗行程和試驗速度

項目前減震器阻尼器后減震器阻尼器

工作行程,mm≤90>90≤55>55

試驗行程,mm20、25、3040、45、5020、25、3040、45、50

試驗速度,m/s0.1、0.3、0.5(0.6)、0.7、1.0

c)速度:按表1、表2選取一種或根據(jù)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

d)頻率:由下式計算

V

f=1000………………(1)

s

式中:

f—頻率,單位為Hz;

v—速度,單位為m/s;

s—行程,單位為mm;

π—圓周率。

5.5.3步驟

a)試驗前應將前減震器阻尼器拉伸到極限位置后封閉;

b)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臺上,以工作行程約二分之一處為試驗行程中點;

c)前減震器阻尼器試驗行程止點不得進入緩沖區(qū)段;

d)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速度加振,往復運動5~8次采樣,繪制一個周期的示功圖(見圖1、見

圖2),并確定復原、壓縮阻力值;

e)將試驗行程下止點調(diào)整到距工作行程下死點約2.5mm處,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速度加振,往

復運動5~8次采樣,繪制壓縮緩沖阻力圖(見圖3),并確定壓縮緩沖阻力值。

圖1前減震器阻尼器示功圖圖2后減震器阻尼器示功圖圖3前減震器阻尼器壓縮緩沖阻力

5.6速度特性試驗

IX

QC/T62–xxxx

5.6.1裝置

按5.5.1的規(guī)定。

5.6.2條件

a)溫度:按5.5.2a)的規(guī)定;

b)行程:按5.5.2b)的規(guī)定;

c)速度:在表1、表2中選取2種以上速度或根據(jù)圖樣和技術文件規(guī)定。

5.6.3步驟

a)按5.5.3a)、b)、c)的規(guī)定;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每種速度加振,往復運動5~8次采樣,記錄每種速度下對應的復原、壓

縮阻力值;

c)根據(jù)測定的多種速度下的阻力值繪制速度特性圖(見圖4)。

圖4速度特性

5.7溫度特性試驗

5.7.1裝置

按5.5.1的規(guī)定。

5.7.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溫度對前減震器阻尼器為—(20±3)℃、—(10±3)℃、+(40±3)℃、

+(60±3)℃,對后減震器阻尼器為—(20±3)℃、—(10±3)℃、+(80±3)℃、+(100±3)℃;

b)行程:按5.5.2b)的規(guī)定;

c)速度:按5.5.2c)的規(guī)定。

5.7.3步驟

a)按5.5.3a)、b)、c)的規(guī)定,安裝調(diào)試完成后,拆下試件;

b)將試件放置于高低溫箱內(nèi),按規(guī)定的溫度保溫4h,迅速按5.5.3e)的規(guī)定實施;

c)根據(jù)測定的多種溫度下的阻力值繪制溫度特性圖(見圖5);

圖5溫度特性

d)按下列公式計算4中溫度時阻力,相對于20℃時阻力的衰減率。

X

QC/T62-xxxx

Ffc?Fft

f=100%(2)

Ffc

F?F

ycyt

y=100%(3)

Fyc

式中:

εf—復原阻力的衰減率;

εy—壓縮阻力的衰減率;

Ffc,F(xiàn)ft—常溫時、非常溫時測定的復原阻力,單位為N;

Fyc,F(xiàn)yt—常溫時、非常溫時測定的壓縮阻力,單位為N。

5.8靜摩擦力試驗

5.8.1裝置

按5.5.1(或者見圖8、圖11、圖12)的規(guī)定。

5.8.2條件

a)溫度:按5.5.2a)的規(guī)定;

b)行程:自由長度到最小長度中點前二分之一的距離;

c)速度:不大于0.005m/s。

5.8.3步驟

a)將試件(后減震器可拆除彈簧)垂直(或加側向力),或者有傾角安裝在試驗臺上,按5.8.2b)

的規(guī)定行程約二分之一為試驗行程中點;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的行程,0.3m/s速度加振,往復運動3~5次,然后按規(guī)定的速度,往復運動

1~2次采樣,記錄一個周期的靜摩擦力值;

c)根據(jù)測定的靜摩擦力值繪制靜摩擦力圖(見圖6、見圖7)。

d)按下列公式計算靜摩擦力。

Ff?F

F=mmy(4)

m2

式中:

Fm—靜摩擦力,單位為N;

Fmf—復原行程靜摩擦力,單位為N;

Fmy—壓縮行程靜摩擦力,單位為N。

圖6前減震器靜摩擦力圖7后減阻尼器靜摩擦力

XI

QC/T62–xxxx

1—支撐座;2—前減震器;3—動軸;4—底板;5—支板;6—螺母;7—軸;8—軸承。

圖8前減震器模擬實車試驗臺

5.9氣體反彈力試驗

5.9.1裝置

按5.5.1a)的規(guī)定。

5.9.2條件

按5.8.2的規(guī)定。

5.9.3步驟

a)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臺上,按5.8.2b)的規(guī)定行程為試驗行程中點;

b)按5.8.3b)、c)測試氣體反彈力;

按下列公式計算氣體反彈力。

Fmf+F

F=my(5)

a2

式中:

Fa—氣體反彈力,單位為N。

5.10靜負荷特性試驗

5.10.1裝置

按5.3.1、5.5.1a)、5.8中的圖8規(guī)定或相當?shù)脑囼炑b置。

5.10.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常溫;

b)行程:自由長度到最小長度的距離-2.5mm;

c)速度:不大于0.005m/s。

5.10.3步驟

a)將輔助工具裝在試件上,并垂直(或軸向)安裝在試驗臺上;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速度,往復運動1~2次采樣,記錄一個周期的靜負荷值;

c)根據(jù)測定的靜負荷值繪制壓縮、復原行程的靜負荷圖(見圖9、見圖10);

d)取壓縮、復原行程靜負荷的平均值為靜負荷特性。

XII

QC/T62-xxxx

圖9前減震器靜負荷圖10后減震器靜負荷

5.11抗泡沫化特性試驗

5.11.1裝置

按5.5.1的規(guī)定。

5.11.2條件

a)溫度:按5.5.2a)的規(guī)定;

b)行程:按5.5.2b)的規(guī)定;

c)速度:1.0m/s。

5.11.3步驟

a)按5.5.3a)、b)、c)的規(guī)定;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連續(xù)往復運動100次,記錄最后三次即第98、99、100次的示功圖。

5.12緩沖墊耐久性試驗

5.12.1裝置

專用試驗臺。

5.12.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試件常溫;

b)行程:根據(jù)試件最大允許變形量確定;

d)頻率:1Hz~2Hz;

c)次數(shù):2×105。

5.12.3步驟

a)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臺上,使其最大允許變形量處為試驗行程的終端;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頻率加振;

c)試驗應連續(xù)進行,不得間斷,直到規(guī)定的次數(shù);

d)按5.3.3a)、b)、d)的規(guī)定,測定試件試驗前、后的負荷值(以第3次測定值為標準值),

并計算負荷損失率;

f)檢查試驗后的試件有無破裂、磨耗狀態(tài)。

5.13減震器垂直加振耐久性試驗

5.13.1裝置

減震器耐久試驗臺、風冷裝置及溫度測量儀(或者見11、見圖12)。

5.13.2條件

a)溫度:試驗室常溫,與減震器油接觸的試件外筒表面溫度不應大于80℃;

b)行程:按5.5.2b)的規(guī)定;

c)頻率:1Hz~4Hz;

XIII

QC/T62–xxxx

d)次數(shù):1×106;

e)冷卻方法:強制風冷。

5.13.3步驟

a)將試件垂直安裝在試驗臺上(需要時加側向力),以工作行程約二分之一處為試驗行程中點;

b)操作試驗臺按規(guī)定行程、頻率加振,并調(diào)節(jié)風冷裝置控制試件溫度;

c)試驗累計進行,直到規(guī)定的次數(shù);

d)試驗期間,觀察試件有無滲漏油,運動部位磨損及其它部位是否正常;

e)按5.5.3a)、b)、c)、d)的規(guī)定,測定試驗前、后的阻力值,并計算阻力衰減率;

f)檢查試驗后的試件有無異常磨損。

圖11前減震器垂直(加側向力)試驗臺圖12后阻尼器垂直(加側向力)試驗臺

5.14減震器轉鼓加振耐久性試驗

5.14.1裝置

a)轉鼓加振耐久試驗臺,風冷裝置及溫度測量儀,轉鼓直徑一般為φ800mm~φ1000mm,凸塊2

個(見圖13、見圖14)。

b)也可采用等同a)的其它裝置。

1—轉鼓;2—凸塊;3—車輪;4—前減震器;5—配重;1—轉鼓;2—凸塊;3—車輪;4—后減震器;5—配重;

6—可轉動支架;7—冷卻裝置;8—溫度測量儀。6—可轉動支架;7—冷卻裝置;8—溫度測量儀。

圖13前減震器轉鼓試驗臺圖14后減震器轉鼓試驗臺

5.14.2條件

a)溫度:按5.13.2a)的規(guī)定;

b)行程、速度、配重負荷見表5;

XIV

QC/T62-xxxx

表5轉鼓試驗參數(shù)表

試驗行程轉鼓圓周速度配重負荷

項目V(km/h)G(N)

H(mm)L(mm)

前減震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