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1_第1頁
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1_第2頁
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1_第3頁
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1_第4頁
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學習→第八章電視畫面編輯原理→電視畫面編輯的意義

鏡頭作為影視語言的基本元素,它是蒙太奇句子中一個承上啟下的組成部分,那么鏡頭之間如何接?在什么地方接?這就是以下我們所討論的關于鏡頭的剪接點問題。剪接點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有時就只幀畫面之差,多幾幀就讓人感到不舒服,少幾幀就顯得流暢。

準確掌握剪輯點,必須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去找到感覺,有時還要經過反復試驗。因此,電視編輯人員,通過不斷的實踐訓練自己的屏幕造型感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另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章法,但凡好的藝術作品都有可究的依據,都必須符合一定的、為人所理解的表意規(guī)范。剪輯也是如此,要從一堆零散的鏡頭剪輯出流暢的畫面語言,讓人能夠看懂、能夠理解,也必須遵守視覺感受、心理感受的一般規(guī)律。這就是本章著重要討論的關于鏡頭組接的基本規(guī)則問題。合理組接鏡頭的條件主要有:一、合乎邏輯

在第三章我們曾經指出過,蒙太奇之所以能夠成為電影的語言,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這種表現方法符合了人們日常觀察生活的習慣(符合了生活的邏輯)、符合了人們日常觀察事物的聯想習慣(符合思維的邏輯)。因此,合乎邏輯、符合生活的邏輯、符合思維的邏輯應當是鏡頭組接首先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符合生活邏輯

1.一組鏡頭必須由不同景別、不同拍攝角度的各種鏡頭組成

人們日常生活觀察周圍事物總是經常變換觀察角度和距離的,分解動作和組合動作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觀眾的這種視覺心理要求,因此,畫面語言中的語句(一組鏡頭),必須包含有不同景別、不同拍攝角度的鏡頭。例如以下的一組鏡頭:

全教師在講課。

全學生們認真地聽課。

全教師在講課,手中的教鞭指向墻上的地圖。

中教師繼續(xù)面向學生講課。

這組鏡頭,教師教鞭指向墻上的地圖,指向地圖的什么位置,講述什么問題?這是人們所期待的,必須插入特寫的鏡頭加以強調。這組鏡頭缺乏特寫鏡頭,不符合觀眾觀看作品時的心理邏輯??梢愿某桑?/p>

全教師在講課。

全學生們認真地聽課。

全教師在講課,手中的教鞭指向墻上的地圖。

特教師所指的地圖的位置。

中教師繼續(xù)面向學生講課。

一組鏡頭中,應根據觀眾注意過程中注意力轉移的心理要求,恰當地運用景別。鏡頭角度的變化也是這個道理,必須按照,人們觀察事物時視點變化的要求,用不同的拍攝角度(方向和高度)拍下不同角度的鏡頭,并在剪輯中體現出來。通過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的鏡頭恰當搭配,“把最佳的視距和觀察角度呈現給觀眾,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視覺心理要求”。

這個問題的處理,首先必須有拍攝階段提供的素材基礎。因此拍攝對于一個場景時,要注意多機位、多角度拍攝,要注意拍攝遠景、全景、特寫、大特寫兩極鏡頭。

2.體現時間上的連貫

必須按照事物(情節(jié))發(fā)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組接鏡頭。

時間進程的秩序是造成畫面連貫的主要因素,剪輯時忽略了這一點,往往會造成邏輯錯誤。例如,一組表現一個家庭主婦上菜市場買菜的鏡頭,按以下順序連接,就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①主婦提著裝得滿滿的菜籃子走出市場。

②主婦提著半個籃子東西的菜籃子走在市場里。

③主婦提著空籃子走出家門。

這組鏡頭如果按③、②、①的順序連接就順暢了。

在用分鏡頭表現一個動作過程時,必須注意連接后的動作不能有重復,動作的重復將會造成視覺的跳動。例如:

全小汽車從遠處開來,停住。車上的人開門,走出來。

近停住的小汽車,車門推開,人從車上走出來。

這二個鏡頭的連接,就出現了組接后的動作重復。本來在第一個全景中,人們已經看到車上的人開門下了車,但在第二個近景鏡頭中,卻又重新開門走了出來。在剪輯中只用幾個典型的畫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省略了其中許多細節(jié),這是允許的,也是常有的,但卻不可以在剪輯中出現動作的重復。

在處理時間的連貫、動作的連貫時,還要注意正確處理“插入鏡頭”的運用。例如主鏡頭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的全景,接上一個(插入)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的中景鏡頭,然后又回到教師講課的主鏡頭。這里所謂的“主鏡頭”是指一個段落的主導部分(如教師講課),這種鏡頭通常拍得比較長,在剪輯時,可以在講課的某一處切斷它,接上(插入)一個與講課有關的鏡頭(學生聽課的情緒),然后再回到教師的講課來。主鏡頭是剪輯中造成立體形象連貫的主要手段。所謂的“插入鏡頭”是指與主鏡頭內容有關的鏡頭。

有一些動作過程,可以把主鏡頭切斷,接入一個插入鏡頭,例如上述例子。又如表現3000米長跑競賽:

全3000米長跑競賽,跑道上運動員你追我趕。

中全拉拉隊中擂鼓、搖旗,加油聲四起。

中運動員你追我趕。

近拉拉隊中,領頭人高舉拳頭指揮,“加油”吶喊聲齊起。

全運動員你追我趕。

中全第一名運動員沖線。

……

以上例子運用插入鏡頭,可以把表現3000米競賽的時間縮短,省略掉一段中間過程,還可以把比賽表現得更緊湊,氣氛更激烈。但是另有一些過程組接時則必須嚴格把握在精確的時間點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入插入鏡頭,延長了實際時間,就會破壞過程的連續(xù)感。對于這種過程就不宜運用

(2)運動著的同一主體向同一方向運動時,剪輯點應選在主體形象重合的時候,如中性運動的主體,剪輯時,上下鏡頭主體應保持在畫面的中間位置,如圖7-2;橫向運動的主體,上下鏡頭主體應在同一區(qū)域,如圖7-3。

下列情況下,前后鏡頭主體應處于畫面的相反區(qū):

(1)兩個有對應關系的主體,如談話的雙方、講話者與聽眾、動作者與動作對象等,組接時,主體應處于相反的畫面區(qū)域,如圖7-4。

(2)兩個有明顯對立因素的主體,如決斗的雙方、槍與靶等,組接時應使主體處于相反的畫面區(qū)域,如圖7-5。

(3)同一主體從明顯的相反方向去拍攝,組接時主體應處于相反的畫面區(qū)域,如圖7-6。

5.視線方向匹配

互相對視的人物,視線必須保持對立的方向,如圖7-7。

圖7-7(a),兩人面對面時,他們的視線呈對立的方向;圖7-7(b),如果分別表現時,他們的視線仍然必須呈對立方向;如圖7-7(c)(跳軸拍攝),就會出現視線方向匹配錯誤。

6.主體的運動方向和速度要保持均勻一致

用兩個鏡頭的連接表現一個連貫動作時,上下鏡頭動作方向要一致。例如一個人在跑步,上下兩個鏡頭連接后,如果跑步人的方向、速度保持一致,那么看上去就是順當的,而上下兩個鏡頭如果無故地方向相反了,就會把主體的方向搞亂;速度突然改變了,就會造成視覺的跳動,見上圖。

又如處理一組勞動場面的鏡頭,農田里農民在收割莊稼,有勞動者的全景、近景,還有手和鐮刀的特寫,這一系列鏡頭,動作的方向都要一致。拍攝時如果不注意軸線規(guī)律,跳軸拍攝,就會出現相反方向的鏡頭,剪輯時就不能互相連接。此外,使用主觀鏡頭時,也要注意方向的問題,前一個鏡頭是一個抬頭仰視的近景,下一個鏡頭出現的應是他仰視的目標,那么這個鏡頭就應該是仰拍的;前一鏡頭是一個人在環(huán)視,下一鏡頭就應接入搖鏡頭,搖的方向也應與環(huán)視的方向一致。

7.要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原則

鏡頭的組接從動到靜或從靜到動的突然變化,會產生明顯的視覺跳動,應遵從動接動、靜接靜的原則。

如果兩個畫面中的同一主體(或不同主體)的動作是連貫的。那么可以在前一個畫面的主體動作尚未結束或剛剛結束的時候,接上主體的另一運動畫面,這叫做“動接動”。如果兩個畫面中主體的運動是不連貫的,或它們中間有停頓,那么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面主體運動停下來以后,再接上一個主體從靜止開始的畫面。這叫“靜接靜”。

8.鏡頭的組接要注意影調、色彩的統一

大反差影調的兩鏡頭相接,盡管主體相同、相似,運動方向和速度相對應等,仍然會造成很大的視覺跳動感。這個問題在拍攝時就應注意。剪輯時如果這樣兩個鏡頭非用不可,那么就必須設法在它們之間插入一個過渡性鏡頭。

色彩的變化也要注意。一個夕陽映紅的晚霞,馬上接一個冷調的夜景,人們能夠接受,因為它符合生活邏輯;但在一組鏡頭里,白天、晚上、內景、外景頻繁跳切,也會使人感到不流暢。在剪輯時,特別是連續(xù)動作或同一空間范圍的鏡頭連接時,要盡量做到色彩的統一。三、運動的剪接點

運動剪接包括主體運動的鏡頭剪接、運動鏡頭的剪接以及主體運動的鏡頭與主體靜止的鏡頭的剪接。

動接動、靜接靜是處理運動剪輯的總規(guī)則。

(一)相同主體的動作剪接

1.動作中切(在主體的運動中切)

用分鏡頭表現處于運動狀態(tài)的主體,鏡頭轉換的剪接點應選擇在動作的過程中,這就是所謂的“動作中切”。例如行走中的人,鏡頭由全景轉換為近景,可在人行走中由全景切為近景,這樣可把動作銜接得很流暢。動作中切是最常用的動作剪輯方法,因為在動作中切,動勢的流程可沖淡由于景別變換所造成的視覺不協調感。見圖7-9。

剪接中,可供鏡頭轉換的動作依據是很多的,例如姿態(tài)的改變--人的起坐、行走時身體的起伏,講話中頭部的轉動,拿東西時手的起落等等都可以作為鏡頭切換的契機。電影、電視中經常可以看到在表現人從坐著到站起,或從站姿到坐下的過程中變換鏡頭景別的例子。從坐到站,或從站坐,可以在站起或坐下的過程中切斷,然后變換角度和景別拍攝后半部分動作。又如下例:

中在樹蔭下,甲打了乙一記耳光,乙痛苦地低下頭。(切)

特乙淚流滿面的頭慢慢抬起。拉出,乙在房間里。

接動作時,動作的剪接點,一般來說,大景別的鏡頭時間應長一點(占2/3),小景別的鏡頭時間可短一點(占1/3),如全景占動作的2/3,近景占動作的1/3。

2.在狀態(tài)剛發(fā)生變換的瞬間切

主體運動不連貫,如從動到靜,或從靜到動,剪輯點應選在動作剛發(fā)生變化的瞬間。如主體從動到靜,剪輯點應選在動作剛停止的瞬間;如果主體從靜變?yōu)閯?,應選在剛啟動后的瞬間。例一,

全人正走在路上,站住。(切)

中(站立著的中景)此人的目光注視著前方(或畫面外)

例二,

中停在路邊的汽車,司機開門上車,發(fā)動車子,汽車開動。(切)

大全行駛的汽車開向遠方。

(二)不同主體的動作剪接

相同主體動作剪接的原則--“動作中切”、“在動作剛發(fā)生變化瞬間切”也適用于不同主體的動作剪接。例如奔馳的戰(zhàn)車,滾滾而來的坦克,機群怒吼,炮火紛飛等這些不同的運動主體,可以把它們運動中的鏡頭組接起來;又如表現足球的射門,可以把甲運動員起腳踢球射門,球飛出的瞬間切斷,接上守門員躍起接球。

不同主體的動作剪輯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動勢自然銜接,使兩個不同主體鏡頭的運動具有相同的動勢

例如,表現賽車比賽的鏡頭,切換時不同賽車朝同一方向飛馳;又如單杠大回環(huán)切到跳馬空翻落地。

2.注意動作形態(tài)的相似

例,生產流水線上順時針旋轉的啤酒瓶切到形態(tài)相似的也是順時針旋轉的牙膏生產流水線;舞蹈演員練功,一個演員躍起的動作接到另一個演員躍起的動作;高山滑雪運動員騰空飛起切到跳水運動員從高臺騰空躍起落下的動作等。

3.保持在相同的畫面區(qū)域

如圖7-9,三個畫面中,主體的位置都處在畫面的中間區(qū)域。又如表現警車追捕匪徒的汽車時,兩架不同的車子無論在什么場景中都處在畫面的中間位置,這樣剪接起來就不會有跳躍感,視覺上能獲得流暢的效果。

(三)運動鏡頭的組接

1.兩運動鏡頭運動方向一致時,可以去掉起落幅直接相接。例如,同方向的搖鏡頭相接(連續(xù)搖),有如觀看長卷式畫卷的效果;表現某人著作時,連續(xù)推進,給人以層出不窮的感覺;表現某建筑物裝飾時,連續(xù)拉出,能使細部與全局渾然一體。但要防止搖籃式的搖過來、搖過去,或打氣筒、拉風箱式的一個推進一個拉出。

2.運動鏡頭方向不一致時,例如推接拉、左搖接右搖、要通過起幅和落幅銜接。

3.運動鏡頭與靜止(固定)鏡頭組接時,也要由起落幅作過渡,例如一個靜止鏡頭接一個搖鏡頭,應通過搖鏡頭的起幅相連接;相反一個搖鏡頭接一個靜止鏡頭,必須通過搖鏡頭的落幅相連接。四、節(jié)奏的創(chuàng)造

我們欣賞影視作品時都會感到,有的片子或有的段落比較抒情、平緩,有的則比較緊張、跳躍、強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節(jié)奏。任何文藝作品都有節(jié)奏的問題,節(jié)奏使文藝作品具有特殊的魅力。影視片的節(jié)奏可分為內容情節(jié)節(jié)奏和表現形式節(jié)奏兩種。

(一)內容情節(jié)節(jié)奏

內容情節(jié)節(jié)奏又稱敘述性節(jié)奏,主要指影視片內容和人物情緒的發(fā)展狀況,它展示了整個片子快慢緩急的進展過程。它主要與作品的結構、內容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關。

(二)表現形式節(jié)奏

表現形式節(jié)奏又稱造型性節(jié)奏,主要指影視片中,通過造型手段所表現出來的節(jié)奏形態(tài),它主要與下面一些因素有關:

1.畫面上主體的運動速度

畫面上主體的運動速度越快,產生的節(jié)奏也越快,反之越慢。畫面上主體運動的速度除了與主體本身固有的運動速度有關外,還與拍攝的角度、景別及鏡頭的焦距有關。

2.鏡頭的運動速度

鏡頭的運動包括了推、拉、搖、移、跟、變焦等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