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新人教版_第1頁
走向高考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新人教版_第2頁
走向高考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新人教版_第3頁
走向高考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新人教版_第4頁
走向高考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13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A組]解釋考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1.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A.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B.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C.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解析】A.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譯為“為了、為的是,來";B.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譯為“并且”;C。連詞,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而且”;D.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答案】D2.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劉)表惡其能而不用也.A.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B.吾嘗終日而思矣。C.某所,而母立于茲.D.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窘馕觥緼.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B.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不譯;C.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的”;D.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可譯為“因而".【答案】D3.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A.吏呼一何怒。B.大王來何操?C.豫州今欲何至?D.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窘馕觥緼.副詞,表程度深,“多么”;B.疑問代詞,“什么”;C。疑問代詞,“哪里”;D.疑問副詞,“為什么”?!敬鸢浮緽4.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吾嘗疑乎是。A.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B.飄飄乎如遺世獨立。C.兒寒乎?欲食乎?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窘馕觥緼.介詞,相當(dāng)于“于”“對”,表示對象;B.助詞,用于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的樣子";C.語氣助詞,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D。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比”,表示比較?!敬鸢浮緼5.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A.臣乃敢上璧。B.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C.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D.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解析】A.副詞,表承接,“才”;B.代詞,表第二人稱,“你的”;C.表示范圍的限定,相當(dāng)于“僅僅”“只”;D.副詞,表判斷,相當(dāng)于“是”“原來是”?!敬鸢浮緿6.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A.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B.其皆出于此乎?C.其孰能譏之乎?D.則或咎其欲出者.【解析】A.語氣副詞,表婉商語氣,“還是”;B.語氣副詞,表揣度,“大概”;C.語氣副詞,“豈,難道”;D。指示代詞,表遠(yuǎn)指,“那、那個、那些"?!敬鸢浮緿7.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其聞道也固先乎吾.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其若是,孰能御之?C.秦王恐其破璧。D.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解析】A.代詞,表第三人稱,“他的”;B。副詞,表假設(shè),“如果”;C.代詞,表第三人稱,可譯為“他";D.代詞,表第一人稱,指自己.【答案】C8.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不出,火且盡.A.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B.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D.且何謂閣子也?【解析】A.副詞,“姑且,暫且”;B。副詞,“將要”;C。連詞,表讓步,“尚且”;D。句首語氣詞,“還有"“再說”,表示另提一事或進(jìn)一層?!敬鸢浮緽9.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更若役,復(fù)若賦。A.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B.吾兒,久不見若影.C.桑之未落,其葉沃若。D.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窘馕觥緼.連詞,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B.做定語,表領(lǐng)屬,“你的”;C。助詞,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D。代詞,“這樣”“如此”?!敬鸢浮緽10.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某所,而母立于茲。A.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居清明門外,有宅四所。C.行將為人所并。D.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解析】A.助詞,用在動詞之前,構(gòu)成名詞性的詞組,指代人或事物;B。量詞,多用來計算建筑物;C.助詞,和前面的“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動;D.名詞,地方?!敬鸢浮緿11.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A.天下皆知美之為美。B.誰為大王為此計者?C.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D.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窘馕觥緼.動詞,可翻譯為“是”;B。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C.介詞,“被”;D。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敬鸢浮緽12.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A.?dāng)啬緸楸?揭竿為旗。B.誰為大王為此計者?C.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解析】A.動詞,可譯為“作為”;B.動詞,可譯為“出";C.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fā)生時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D.語氣詞,用于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為“呢".【答案】D13.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未知生,焉知死?A.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B.殺雞焉用宰牛刀?C.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D.然力足以至焉.【解析】A.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B。疑問代詞,“哪里"“怎么”;C.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D.代詞,相當(dāng)于“之”,表處所.【答案】B14.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C.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D.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解析】A.助詞,表判斷和肯定;B。用在句中,表示語氣的停頓;C。語氣助詞,用于句尾,表示感嘆;D.語氣助詞,用于疑問句尾加強(qiáng)疑問語氣。【答案】D15.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B.余船以次俱進(jìn).C.猶不能不以之興懷。D.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窘馕觥緼.連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來”;B。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法或方式,“按照”;C。介詞,“因”;D。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率領(lǐng)”“帶領(lǐng)”?!敬鸢浮緾16.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以勇氣聞于諸侯.A.以亂易整,不武。B.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C.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解析】A.介詞,“用”;B。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憑";C.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D。介詞,表示“在”?!敬鸢浮緽17.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A.因求假暫歸。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A.連詞,“于是”,“就";B。介詞,“依”,“隨著”,“就著”;C。介詞,“經(jīng)由、通過”;D。介詞,“憑借”.【答案】D18.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A.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B.衡善機(jī)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C.州司臨門,急于星火.D.而恥學(xué)于師?!窘馕觥竣俳樵~,“從”;②介詞,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對、對于";③介詞,表比較,“比”;④介詞,“向"。【答案】B19.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A.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B.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D.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解析】A.介詞,在;B。介詞,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與、跟、同”;C。介詞,表示引出被動行為的施事者,相當(dāng)于“被”;D。介詞,由于.【答案】C20.選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A.豎子不足與謀!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C.吾與點也。D.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解析】A.介詞,“和”、“同”;B。連詞,“和”、“同";C.動詞,“贊許”、“同意”;D.“等待”?!敬鸢浮緼21.選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A.吾王庶幾無疾病與!B.失其所與,不知.C.玉斗一雙,欲與亞父。D。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解析】A.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B.動詞,“親附,親近”;C。動詞,“給予”“給”;D。介詞,“替”“給”?!敬鸢浮緾22.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入則孝,出則弟。A.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B.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C.以身作則.D.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窘馕觥緼.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B.連詞,表并列,也可翻譯為“就”;C.名詞,準(zhǔn)則,法則;D。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就是"?!敬鸢浮緽23.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B.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C.欲速則不達(dá)。D.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解析】A.連詞,表假設(shè),“那么”;B。連詞,表承接,“就”;C。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卻"“然而”“反倒”;D.動詞,可譯作“效法”?!敬鸢浮緽24.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高者抑之,下者舉之。B.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C.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陳勝者,陽城人也?!窘馕觥緼.代詞,用于形容詞后面,“……的人”;B.代詞,用在數(shù)詞后面,指代事物;C。助詞,用于時間詞后,表示“……時候”;D.助詞,用于判斷句,放在主語后,引出判斷或原因。【答案】D25.選出與例句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例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A.作《師說》以貽之。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C.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D.人非生而知之者?!窘馕觥緼.代詞,表第三人稱,“他”,指李蟠;B.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D.代詞,“事理、道理”.【答案】B26.選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A.頃之,煙炎張?zhí)?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C.宋何罪之有?D.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解析】A.助詞,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B。助詞,相當(dāng)于“的";C。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可不譯;D.代詞,相當(dāng)于“我”?!敬鸢浮緾[B組](2012·江西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題。徹里,燕只吉臺氏.曾祖太赤,為馬步軍都元帥,從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徹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讀書.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見,應(yīng)對詳雅,悅之。從征東北邊還,因言大軍所過,民不勝煩擾,寒餓且死,宜加賑給。帝從之,乃賜邊民谷帛牛馬有差,賴以存活者眾。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時行省理財方急,賣所在學(xué)田①以價輸官。徹里曰:“學(xué)田所以供祭禮、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還朝以聞,帝嘉納焉。二十四年,桑哥為相,引用黨與,鈞考天下錢糧,民不勝其苦,自裁及死獄者以百數(shù),中外騷動。廷臣顧忌,皆莫敢言。徹里乃于帝前,具陳桑哥奸貪誤國害民狀,辭語激烈。帝怒,謂其毀詆大臣,失禮體,命左右批其頰。徹里辯愈力,且曰:“臣與桑哥無仇,所以力數(shù)其罪而不顧身者,正為國家計耳。茍畏圣怒而不復(fù)言,則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諫之名,臣竊懼焉?!庇谑堑鄞笪?,即命帥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寶如內(nèi)藏之半.桑哥既誅,復(fù)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黨江浙省臣烏馬兒、湖廣省臣要束木等,皆棄市,天下大快之。徹里往來,凡四道徐,皆過門不入。進(jìn)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劇盜歐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號令嚴(yán)肅,所過秋毫無犯.有降者,則勞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豈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來歸,即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柵②聞之,悉款附。未幾,歐狗為其黨縛致于軍,梟首以徇,脅從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資不滿二百緡,人服其廉。(選自《元史·徹里》,有刪改)注:①學(xué)田:舊時辦學(xué)用的公田。②他柵:其他營寨。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不勝煩擾,寒餓且死,宜加賑給給:供給,施與。B.則勞以酒食而慰遣之勞:煩勞。C.民不勝其苦勝:能夠承受,禁得起。D.即命帥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記,沒收。【解析】B項,勞:慰勞。【答案】B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賣所在學(xué)田以價輸官,樊噲側(cè)其盾以撞))B.eq\b\lc\{\rc\(\a\vs4\al\co1(且使陛下有拒諫之名,不出,火且盡))C.eq\b\lc\{\rc\(\a\vs4\al\co1(得珍寶如內(nèi)藏之半,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D。eq\b\lc\{\rc\(\a\vs4\al\co1(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誰不知))【解析】C項,兩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A項,前者為介詞,用;后者為連詞,表承接。B項,前者為連詞,而且,并且,表遞進(jìn);后者為副詞,將要,快要.D項,前者為語氣詞,表示期望;后者為語氣詞,表示反問?!敬鸢浮緾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能表現(xiàn)徹里“愛護(hù)百姓”和“廉潔無私"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帝從之,乃賜邊民谷帛牛馬有差,所以力數(shù)其罪而不顧身者,正為國家計耳))B。eq\b\lc\{\rc\(\a\vs4\al\co1(號令嚴(yán)肅,所過秋毫無犯,具陳桑哥奸貪誤國害民狀,辭語激烈))C.eq\b\lc\{\rc\(\a\vs4\al\co1(則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徹里往來,凡四道徐,皆過門不入))D。eq\b\lc\{\rc\(\a\vs4\al\co1(今既來歸,即為平民,吾安忍罪汝,薨之日,家資不滿二百緡))【解析】A項,前者為“愛護(hù)百姓",后者為“忠君愛國”;B項,前者為“治軍嚴(yán)格”,后者為“忠君愛國";C項,前者為“忠正剛烈",后者為“公而忘私";D項,符合題干要求。【答案】D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學(xué)田所以供祭禮、育人才也,安可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謂其毀詆大臣,失禮體,命左右批其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意汝豈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譯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做到文從字順。第一句注意“所以、安、鬻”等詞的意思及判斷句、反問句的準(zhǔn)確判斷。第二句注意“禮體、左右、批其頰”的意思。第三句注意“豈、良、污暴”的意思?!敬鸢浮?1)學(xué)田(收益)是用來供給祭祀儀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賣掉?(2)(世祖)說他誹謗詆毀大臣,喪失了禮節(jié)規(guī)矩,命令侍從打他的臉頰。(3)我猜想你們怎么(會)是造反的人呢,確實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參考譯文:徹里是燕只吉臺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馬步軍都元帥,跟隨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受封徐、邳二州,于是居住在徐州。徹里幼年喪父,由母親蒲察氏教他讀書.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見(徹里),(徹里)對答安詳溫雅,(世祖)很喜歡他.(他)跟隨(世祖)征討東北邊疆后返回,趁機(jī)進(jìn)言說大軍所經(jīng)過的地方,百姓經(jīng)受不住煩擾,饑寒交迫將要死亡,應(yīng)該給予賑濟(jì)供給.世祖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賜給邊疆百姓糧食、布帛、牛、馬不一,依靠這些而存活下來的人很多。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這時行省正急于整理財政,賣掉所在地區(qū)的學(xué)田,用所得的錢充實府庫.徹里說:“學(xué)田(收益)是用來供給祭祀儀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賣掉?”立即制止了這種做法?;氐匠⑸蠄蟠耸?,世祖很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意見.二十四年,桑哥擔(dān)任丞相,推薦任用他的黨羽,查核全國的賦稅,百姓經(jīng)受不住這種痛苦,自殺和死在獄中的有數(shù)百人,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動.朝臣們有所顧忌,都不敢告訴世祖。于是徹里在皇帝面前,詳細(xì)地陳述了桑哥奸詐貪婪誤國害民的情況,言語十分激烈。世祖很生氣,說他誹謗詆毀大臣,喪失了禮節(jié)規(guī)矩,命令侍從打他的臉頰。徹里爭辯更加激烈,并且說:“臣和桑哥沒有仇恨,之所以極力列舉他的罪狀而不顧全自身,正是為國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氣就不再講實話,那么奸臣怎么會有機(jī)會除掉,百姓受到的傷害怎么會有機(jī)會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絕勸諫的名聲,臣私下里怕的就是這個。"于是世祖完全明白了,便命令他率領(lǐng)三百名羽林軍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寶多達(dá)宮內(nèi)收藏的一半.桑哥不久被誅殺,徹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沒桑哥的親家同黨江浙行省大臣烏馬兒、湖廣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產(chǎn),將他們?nèi)吭隰[市處以死刑,天下人心大快。徹里在執(zhí)行這項命令的來回過程中,共四次路過徐州,都是過家門而不入.(徹里)晉升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盜歐狗長期不能消滅,于是徹里領(lǐng)兵征討他,號令森嚴(yán),所經(jīng)過的地方秋毫無犯。遇到前來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犒勞他們并且勸慰他們,釋放他們回去,說:“我猜想你們怎么(會)是造反的人呢,確實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F(xiàn)在既然來歸順,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們的罪。你們返回家鄉(xiāng)耕田采桑,安居在你們的田園里,不要害怕。"其他營寨的人聽說這件事后,全都誠心歸附了。沒過多久,歐狗被他的同黨綁送到軍營,(徹里)把他斬首示眾,隨從的人一個也沒殺,汀、漳地區(qū)被平定了.九年,(徹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他去世的那一天,家產(chǎn)還不到二百緡錢,人們都嘆服他清廉。18個文言虛詞用法集錄1.而ér(1)連詞??蛇B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①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②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③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④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或“卻”。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⑤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⑥表示因果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因而”。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⑦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或譯為“地"。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xué)》)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2)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3)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2.何hé(1)疑問代詞。①單獨作謂語,表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或“什么原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②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大王來何操?(《鴻門宴》)③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2)副詞。①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徐公何能及②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3)復(fù)音虛詞“何如”“何以"。①“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dāng)于“怎么樣”或“什么樣"。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譚嗣同》)②“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3.乎hū(1)語氣助詞。①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②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③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④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2)介詞。相當(dāng)于“于”。①在。出,跳梁乎井干之上。(《秋水》)②對、對于、給、向、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③比。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④此外,還可作詞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ā垛叶〗馀!罚?.乃nǎi(1)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曹劌論戰(zhàn)》)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jì)》)(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3)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信陵君竊符救趙》)“乃"有時還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5.其qí(1)代詞,又分幾種情況:①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修飾語),應(yīng)譯為“他”“它”,不能加“的”。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賓語)(《廉頗藺相如列傳》)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聞道”作主語)(《師說》)③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的”。今肅迎操,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④指示代詞,表遠(yuǎn)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⑤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2)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要”“希望"等或省去.其皆出于此乎?(表測度)(《師說》)其孰能譏之乎?(表示反詰)(《游褒禪山記》)汝其勿悲?。ū硗裆?(《與妻書》)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伶官傳序》)(3)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還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表假設(shè))(《送東陽馬生序》)(4)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6.且qiě(1)連詞。①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ā冻啾谥畱?zhàn)》)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②表并列關(guān)系。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③表讓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2)副詞。相當(dāng)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7.若ruò(1)代詞。①表第二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說》)更若役,復(fù)若賦……(你的)(《捕蛇者說》)②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2)連詞。①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如"等.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②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③“若”和“夫”“至"結(jié)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zhuǎn)。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8.所suǒ(1)助詞。①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八弊纸Y(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勸學(xué)》)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②“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3)復(fù)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文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①一種表示原因。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②一種表示手段或憑借。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9.為讀音一:wéi(1)動詞。①做。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xué)》)②成為。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③擔(dān)任。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公為都御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東。(《記王忠肅公翱事》)④是,算是。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⑤認(rèn)為??鬃硬荒軟Q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2)介詞,表被動。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3)語氣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何辭為?(《鴻門宴》)讀音二:wèi介詞.①給,替。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ā而欓T宴》)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介詞后面省略賓語“之”,“為之具言所聞”即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xì)地說出所聽說的事情)(《桃花源記》)②向,對。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③因為。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馬諫議書》)10.焉yān(1)語氣助詞.①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②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③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詞尾的作用,相當(dāng)于“然”。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2)兼詞,于之,于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3)代詞。①表他稱。他、他們、它、它們.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②表疑問,哪里、什么、怎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11.也yě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①表示判斷語氣。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左忠毅公逸事》)②表示肯定語氣。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吾上恐負(fù)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③表示疑問語氣。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④表示感嘆語氣.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注]“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⑤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12.以yǐ(1)介詞。①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譯為“用、拿、把、憑、依據(jù)、按照、用(憑)……身份"等。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余船以次俱進(jìn)。(《赤壁之戰(zhàn)》)②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戰(zhàn)》)③引進(jìn)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勺g為“在”“從"。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④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①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②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③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④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⑤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3)副詞.通“已”,已經(jīng)。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4)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dāng)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解牛》)13.因yīn(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后漢書·張衡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2)用作連詞。①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表因果。相當(dāng)于“因為”“由于"。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雁蕩山》)14.于yú(1)“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①引進(jìn)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在)(《鴻門宴》)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公輸》)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在……中)(《出師表》)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向)(《赤壁之戰(zhàn)》)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到)(《赤壁之戰(zhàn)》)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從、自)(《左忠毅公逸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跟、同)(《廉頗藺相如列傳》)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對、對于)(《師說》)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給)(《記王忠肅公翱事》)②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良曰:“長于臣?!保ū龋ā而欓T宴》)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比)(《勸學(xué)》)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不譯)(《五人墓碑記》)③放在動詞之后,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蛎撋硪蕴?,不能容于遠(yuǎn)近.(被)(《五人墓碑記》)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被)(《廉頗藺相如列傳》)(2)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①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bǔ)語.可根據(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在這”“從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捕蛇者說》)15.與(1)介詞“與(yǔ)”,主要有兩種用法:①介紹出主動者發(fā)出動作時所涉及的對象.這種用法的“與"可譯為“跟”“同”等。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信陵君列傳》)②介紹出主動者發(fā)出動作以后受益的對象,即發(fā)出動作為的是“誰”或“什么”??勺g為“為”“給"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2)連詞“與(yǔ)”,連接詞與詞,或詞組與詞組,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和”;也有表示選擇關(guān)系的,可譯為“還是"。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3)語氣詞“與(yú)”,一般位于句尾,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