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課件_第1頁
刑事訴訟法課件_第2頁
刑事訴訟法課件_第3頁
刑事訴訟法課件_第4頁
刑事訴訟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事訴訟法

第一章概述關鍵術語訴訟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一、刑事訴訟的概念刑事訴訟應理解為國家裁判機構在追訴機構(以及自訴人)的追訴活動與被指控者的防御活動之間實施審查,并展開理性爭辯與說服,最終判決刑事案件的活動與過程。3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二、刑事訴訟法的概念與淵源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刑事訴訟法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訴訟法典,廣義的刑事訴訟法指一切與刑事訴訟有關的法律規(guī)范。4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淵源有以下幾種:1、憲法。2、刑事訴訟法典。3、有關法律。4、有關法律解釋。6、有關國際條約。5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三、刑事訴訟法與憲法及有關部門法的關系(一)刑事訴訟法與憲法憲法是一國母法、根本大法;刑事訴訟法是部門法,是基本法律。憲法與刑事訴訟法關系密切:憲法是刑事訴訟法的指導,有的國家將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上升為憲法的高度。6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二)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刑法規(guī)定了犯罪與刑罰的問題;而刑事訴訟法則規(guī)定追訴犯罪的程序、追訴機關、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和相互的法律關系。刑法是實體法,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7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一、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1、刑事訴訟基本理論。2、刑事訴訟法律規(guī)范及刑事訴訟實踐。3、國際公約以及雙邊、多邊條約。4、其他國家的刑事訴訟法。8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二、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1、歷史分析的方法2、價值分析方法3、經濟分析方法4、比較的方法5、實證分析的方法9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與任務一、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定的目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其制定的目的,從而為它的制定和實施確定了要達到的目標,尤其為完成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指明了方向,其意義十分重大。10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與任務二、刑事訴訟法的任務《刑事訴訟法》第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順利進行?!?1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與任務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刑事訴訟法的任務,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121、刑事訴訟的概念。2、刑事訴訟法的概念。3、刑事訴訟法的淵源。4、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5、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與任務。13問題與思考“杜培武案”杜培武原為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民警。1998年4月20日,昆明市公安局通信處民警王曉湘與昆明市路南縣原公安局副局長王俊波被槍殺在一輛微型車上。被害人之一王曉湘的丈夫杜培武被疑系作案兇手而被抓到昆明市公安局。專案組對杜培武進行了連續(xù)10天10夜的審訊,最后一無所獲。6月30日上午,杜培武被押到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測謊,最后結論是杜培武在說謊。杜培武遂被當作殺害“二王”的重大嫌疑犯而被戴上了腳鐐,在經受了雙手被銬、懸空吊在鐵門上以及被高壓電警棍逐一電擊腳趾和手指等刑訊逼供手段后,杜培武“供述了殺人的罪行”。14案例討論1998年12月17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杜培武故意殺人案。在庭上杜培武展示了他身上清晰可見的傷情,并強烈要求公訴人出示駐所檢察官拍攝的照片,以證明刑訊逼供的事實。但公訴人說,當時沒有拍過照片。1999年1月15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二次開庭。杜培武再次要求公訴人出示照片。公訴人說,照片找不到了。見此情景,杜培武解開風衣,從褲子里扯出了一套血跡斑斑的衣服,并說道:“這是我當時穿在身上被他們打爛的衣服!”審判長讓法警收起血衣,并警告“不要再糾纏這些問題了”。杜培武高聲申辯:“我沒有殺人!我受到了嚴刑逼供!……”審判長沒有理會。1999年2月5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以15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杜培武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99年10月20日,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根據(jù)本案的具體情節(jié)和辯護人所提其他辯護意見有可采納之處”為由,終審改判杜培武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2000年6月17日,昆明市公安機關破獲以鐵路警察楊某為首的特大犯罪團伙案,查明“二王”系楊某等人所殺。2000年7月11日,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判決宣告杜培武無罪。問題:結合本案談談你對“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的認識。16第二章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關鍵術語彈劾式訴訟糾問式訴訟職權主義訴訟當事人主義訴訟對抗制訴訟17第一節(jié)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一、外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一)上古時期的彈劾式訴訟(二)中世紀糾問式訴訟18第一節(jié)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二、外國近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一)大陸法系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特征第一,偵查機關享有廣泛的權力,警察、檢察官和其他有偵查權的官員依職權主動追究犯罪,被告人的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二,偵查和預審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居重要地位,偵查、預審不公開進行。第三,在刑事案件的追訴上,一般采用公訴為主、自訴為輔的方式。第四,法官起主導、指揮作用的審判程序。19第一節(jié)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二)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特征第一,在偵查程序中注重對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障,使犯罪嫌疑人具有對抗偵查機關的手段與權利。第二,在起訴方式上,在英國檢察官、警察、政府機關、商號及公民個人都有起訴權;在美國,不存在自訴,全部刑事案件或者以檢察官起訴書提出控訴,或者經大陪審團審查后以大陪審團公訴書提起公訴。第三,雙方當事人的抗辯集中體現(xiàn)在審判程序中。第四,在案卷材料的移送上,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20第二節(jié)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一、中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概況中國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司法與行政不分,行政機關兼理司法。第二,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沒有根本性差異。第三,控訴和審判職能不分,是典型的“糾問式”訴訟。第四,刑訊逼供被合法化。第五,建立起了多種監(jiān)督程序。21第二節(jié)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二、中國近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一)清末的刑事訴訟立法活動(二)北洋政府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三)國民黨政府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22第二節(jié)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一)新民主主義時期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二)新中國成立初期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修改231、外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類型及特征是什么?2、資本主義社會的刑事訴訟的本質及特征是什么?3、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的特征是什么?4、制定1979年《刑事訴訟法》的歷史背景是什么?5、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對原《刑事訴訟法》作了哪些改動?還存在哪些問題?24問題與思考“辛普森案”1994年6月12日深夜,洛杉磯西部,人們在一處豪華住宅門前發(fā)現(xiàn)了兩具血淋淋的尸體。女死者是尼歌·布朗·辛普森,而她身后是餐館的侍應生郎·高曼。死亡時間是晚上十點多。案發(fā)后凌晨,四名警察來到死者前夫——著名的黑人橄欖球明星辛普森住所,在門外發(fā)現(xiàn)其白色的汽車染有血跡,車道上也發(fā)現(xiàn)血跡。按鈴無人回應,偵探爬墻而入,其中一名偵探福爾曼在后院找到一只染有血跡的手套和其他證據(jù)。案發(fā)當日警方傳訊辛普森后將其釋放;17日,辛普森駕車外逃時被捕,美國全國電視實況轉播了在洛杉磯高速公路上的驚險追捕場面。案例討論254天之后,警方公布了驗尸報告和化驗結果,尼歌喉管被割斷,高曼身上刀傷達22處之多,而辛普森家中發(fā)現(xiàn)的那只皮手套上的血型與受害者的血型相同。據(jù)此,洛杉磯地方檢察官指控辛普森犯有謀殺罪,警方執(zhí)行了逮捕。辛普森被警方指控犯有雙命血案,辛普森自稱無罪。于是開始了一場歷時474天的、震撼全美的“世紀審判”。1995年1月,辛普森案件由日裔法官依藤主審。辯護律師指控主要警察證人福爾曼為種族歧視者,并找到一盒錄像帶,證明他在一個短時間內用過數(shù)十次“黑鬼”的字眼,這嚴重摧毀了福爾曼證詞的可信性。辯護律師還進一步指控警察局另外有人為了種族偏見,故意栽贓嫁禍26辛普森,假造證據(jù)。在審理中主控檢察官突然要求辛普森在法庭上戴上手套,但辛普森竟然無法戴上。雖然控訴律師找到辛普森戴類似同一手套的照片,并且有專家佐證說手套濺染血液后會收縮,但是辯護律師也請專家佐證說不會如此收縮。最后,控訴人指出辛普森多年來暴力虐妻,加上血跡和染血手套鐵證如山,力勸陪審團絕對不要讓辛普森逍遙法外。而辯護律師則強力攻擊控方證據(jù)的漏洞,特別針對被告手穿不進血手套,同時攻擊證人是種族歧視者,強調控方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要求陪審團判決無罪。在所有人的震驚中,由10名黑人、1名白人、1名西班牙人后裔組成的陪審團裁決辛普森兩項27殺人罪名均不成立。辛普森最后作為一個自由人被釋放。問題:(1)結合英美法系國家刑事訴訟模式的特征,分析辛普森被判無罪的原因。(2)結合本案,談談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與外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區(qū)別。28第三章刑事訴訟基本范疇關鍵術語刑事訴訟目的刑事訴訟價值程序正義刑事訴訟結構29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目的一、刑事訴訟目的的概念一是指刑事訴訟活動的目的,即刑事訴訟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二是指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即制定刑事訴訟法所要達到的目標。三是指刑事訴訟程序的目的,即刑事訴訟程序本身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30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目的二、刑事訴訟程序目的的兩個層次刑事訴訟程序目的是體現(xiàn)刑事司法本質的基本理論的核心內容。理解刑事訴訟程序目的,有必要從最終目的和直接目的兩個層次上思考。刑事訴訟程序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刑事訴訟活動能夠實現(xiàn)刑法的目標(即不枉不縱)。刑事訴訟程序的直接目的相對于最終目的是一種手段或方法,即實現(xiàn)最終目的的方法。31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目的首先,設置國家刑罰權。其次,起訴權和審判權分立與制衡是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第一步。最后,辯護權對起訴權的直接制衡和辯護權對審判權的間接制衡??傊?,刑事訴訟程序的直接目的,一方面表現(xiàn)為限制國家司法權力,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保護人權。倡導保護是目的,打擊是手段,二者沖突時保護優(yōu)先。32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目的三、刑事訴訟程序目的引申出的主要規(guī)則最明顯體現(xiàn)刑事訴訟程序目的的程序規(guī)則是無罪推定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權。無罪推定的基本含義是在正式確定被告人有罪以前先假定其無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權規(guī)則的意義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于公安、司法人員的訊問、審問有權自由決定他在什么情況下發(fā)言,而在什么情況下不發(fā)言。33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目的從理論上講,沉默權的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沉默權有利于司法程序結構上的控辯平等。其二,沉默權是實現(xiàn)無罪推定和控訴方承擔舉證責任的一個重要措施。其三,沉默權較明顯地體現(xiàn)了對公民權利的尊重與保護。從實務方面講,沉默權突出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防止刑訊逼供。沉默權的消極性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一是加大了偵查工作的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犯罪。二是加大了司法資源的投入。34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價值一、刑事訴訟價值的概念刑事訴訟價值可以說是刑事訴訟目的的進一步展開,其實質是對刑事訴訟目的的評價。它解決的問題是檢討刑事訴訟實現(xiàn)目的的可能性的大小,既要關注刑事訴訟在實現(xiàn)目的方面的積極作用,即所謂正價值,也要關注刑事訴訟在實現(xiàn)目的方面的消極作用,即所謂負價值。35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價值二、刑事訴訟程序的正價值刑事訴訟程序的正價值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刑事訴訟程序為實現(xiàn)實體公正(實質真實或實體真實)提供了程序空間。第二,刑事訴訟程序為防止司法腐敗提供了程序保障。第三,科學的刑事訴訟程序有利于實現(xiàn)程序公正。36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價值三、刑事訴訟程序的負價值刑事訴訟程序的負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與刑事訴訟效率的沖突。合理協(xié)調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成為克服刑事訴訟程序負價值的主要方式。從定性的角度來看,訴訟的負價值包括:第一,當事人因訴訟而耽誤工作,即在訴訟期間不能或很難參加社會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第二,當事人精神上的壓力,如因期待判決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和焦急。第三,訴訟造成當事人雙方一定程度的人際關系的緊張。37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價值第四,把越軌行為者投入監(jiān)獄特別是剝奪其生命給本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損失。第五,采取強制措施造成了對人權一定程度的侵犯,增加了當事人的痛苦和緊張,一定程度上可能激化矛盾。38第二節(jié)刑事訴訟價值四、刑事訴訟價值引申出的主要規(guī)則刑事訴訟欲最大限度實現(xiàn)其價值,須遵守以下兩項最基本的規(guī)則:第一,程序真實先于實體真實。第二,公正優(yōu)于效率。39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一、刑事訴訟結構的概念(一)訴訟的一般結構訴訟結構也叫作訴訟程序結構,它是訴訟程序的具體化,反映的是訴訟主體的組合方式。訴訟程序的科學性決定于訴訟結構中訴訟主體的組合方式的合理性。40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程序結構的基本輪廓:一是控辯均衡對抗;二是法官居中裁判。這是一個以控辯均衡對抗為底邊,以法官居中裁判為頂點的“等腰三角結構”圖形。此圖形具有以下本質特點:第一,它源于限制國家司法權力、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和有利于查明真相的兩方面必然性的偶然交匯。第二,它具有程序自治功能。包括:一是所謂“隔音空間”效應,即從總體上看,“等腰三角結構”是有意設計的獨立于外部環(huán)境的理想空間。二是41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所謂程序的不可阻擋效應,即一旦進入此結構,任何程序主體都無法阻擋此結構運作所導致的最終結論。第三,它本身是司法程序公正的象征。第四,它是司法程序的理想模式。第五,它是司法程序區(qū)別于行政程序的最典型的表征。第六,法官中立是目標,控辯平等是保障。42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二)刑事訴訟結構刑事訴訟結構指的是刑事訴訟程序的結構或構造,是指刑事訴訟程序的具體化,反映刑事訴訟主體的關系圖形或組合方式。刑事訴訟結構包括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v向結構指的是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zhí)行的流程,反映的是案件傳遞關系或工序關系,它以國家機關的權力運作為主線或標志。刑事訴訟橫向結構是狹義上的刑事訴訟結構。研究刑事訴訟橫向結構有利于更全面、準確地把握刑事訴訟程序的規(guī)律。43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二、刑事訴訟程序結構(一)刑事訴訟程序結構的基本特點1、犯罪的嚴重性產生了刑事訴訟程序的“雙重原告”構成。2、犯罪的復雜性決定了刑事司法庭前程序的兩級延伸。其一,相當多的刑事案件因發(fā)案時糾紛一方甚至雙方不明確而需要偵破。其二,一般地講,那些不需要偵破的刑事案件,其在訴訟證明的復雜程度方面也要高于民事或行政案件。其三,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高于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44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二)刑事訴訟程序一般結構根據(jù)司法一般結構的原理和刑事司法的本質特點,我們可以邏輯地推出刑事訴訟程序的一般結構。庭審結構。刑事訴訟程序結構的庭外“一級延伸”。刑事訴訟程序結構的庭外“二級延伸”。45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三、刑事訴訟結構引申出的主要規(guī)則(一)控辯平等理解刑事審判中的控辯平等,首先應當明確:一是不能認為控訴方代表國家利益,辯護方代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個人利益,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原則決定了控訴方的訴訟地位高于辯護方的訴訟地位;二是不能認為在實際的刑事訴訟中,國家控訴機關(包括偵查機關)為了有效控制犯罪,必須擁有調查、收集證據(jù)的強大力量,而這些實際優(yōu)勢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個人無法享有的,也是無法比擬的。46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二)法官中立原則其一,法官不負舉證或證明責任。其二,法官指揮審判不能介入實質性的調查,只能在程序上把握。其三,法官在程序上指揮審判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公正。其四,為了維護法官有效聽審,需要維護法官在庭審中的絕對權威。47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三)直接言詞原則直接言詞原則包括直接審理原則和言詞審理原則兩個方面:前者也叫作在場原則,它是指法庭審判時法官、檢察官、被告人、辯護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必須親自出席審判。后者又被稱為言詞辯論原則,是指法庭審判活動必須以言詞陳述的方式進行。48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直接言詞原則在刑事審判中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幾項規(guī)則:一是法庭審判必須在被告人、檢察官等親自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二是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所有提供言詞證據(jù)的原證人、鑒定人必須出庭作證;三是法官對證據(jù)的調查和采納必須親自進行,不準聽事后匯報定案;四是法庭審判必須持續(xù)進行,從事法庭審判的法官須自始至終參加審判,不得中途更換。49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四)自由心證原則

“自由心證”是在現(xiàn)代刑事訴訟程序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對控、辯雙方提出的證據(jù)進行分析以后形成“內心確信”?,F(xiàn)代刑事訴訟程序結構正是為防止法官的主觀臆斷、偏聽偏信和武斷專橫而設置的。沒有科學的刑事訴訟程序結構,才是為主觀主義的審判作風大開方便之門。我國實事求是的判斷證據(jù)的原則要求把判斷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所依據(jù)的事實都經過查證屬實。50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五)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原則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把審理和判決置于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有利于防止不同程度的“暗箱操作”,確保案件審理和判決的正確性。第二,把審理和判決向社會公開,有利于向社會宣示正義。51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第三,審判公開也是向公民進行法制教育的良好形式。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第196條第一款規(guī)定: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52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四、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兩種訴訟模式的比較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與職權主義訴訟模式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是相同的:其一,都承認控、辯雙方在法庭上有均等的提證、問證權。其二,都強調維護法官的公正形象。其三,為防止法官的個人恣意,都允許陪審團參與審判。其四,庭外都允許辯護律師在偵查、起訴的任何階段介入訴訟。其五,都承認無罪推定、自由心證和被告人的沉默權。53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模式與職權主義刑事訴訟模式的不同點在于:第一,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特別強調控、辯雙方明顯的對抗性,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一般強調的是控、辯雙方享有均等的提證權和問證權。第二,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模式中的法官可以說是一個消極的仲裁者,而職權主義刑事訴訟模式中的法官是一個積極的仲裁者。54第三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第三,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把法官和陪審團的職責明確加以劃分。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則規(guī)定法官和陪審官共同聽審,共同提證、問證,共同投票作出判決。第四,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把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視為當然,以防止控訴方向法官移送案卷材料后法官形成先入之見。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則實行案卷材料在開庭前先移送法院審查的辦法。55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一、控、辯、審各方的基本訴訟地位控、辯雙方的訴訟地位包括以下幾層意思:其一,平等???、辯雙方在庭審中享有均等的提證、問證和發(fā)表演講的權利,或者說機會均等。其二,對抗???、辯雙方必須進行有效的對抗,才能充分暴露矛盾,從而有利于法官形成確信。其三,制約審判方。56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二、控、辯、審各方內部關系(一)法官與陪審官在審判過程中,陪審官必須服從法官的指揮,而法官又必須服從陪審官就事實問題所作的判決;法官負責指揮和控制審判,陪審官則負責聽審。57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二)公訴人與被害人公訴人和被害人相比較,均享有舉證的權利,均應有提出上訴的權利和要求再審的權利,這是他們共同的地方。其區(qū)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其一,公訴人負主要的證明、舉證責任,犯罪的嚴重性主要依據(jù)公訴人提出的證據(jù)進行判斷。其二,以公訴人為代表的公訴方享有開始和終止刑事公訴的決定權,如立案權、撤銷案件權、不起訴和緩予起訴權,以及在法定訴訟期限內對訴訟行為的時間上的控制權。相比之下,被害人只享有申訴權,即對公訴方的程序決定不服時有提出意見的權利,但其意見是否被采納,應由公訴方決定。58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辯護人辯護律師反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約束。辯護律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其一,辯護律師憑借自身的知識和權利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想不到的材料和意見。其二,對隱瞞事實和提出無理要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教育。所以,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關系是辯護律師受約束性和辯護律師發(fā)揮主動性的統(tǒng)一。59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三、庭前程序中的審、控、辯關系(一)審判方與控、辯雙方的關系(二)控、辯雙方的關系(三)偵查與檢察的關系60第四節(jié)刑事訴訟結構中各主體的訴訟地位四、證人的訴訟地位證人本身沒有獨立的訴訟地位。證人不負舉證和證明責任。證人接受詢問的義務主要包括:一是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主動調查;二是接受當事人、辯護人的詢問;三是出庭作證的義務。如實陳述的義務是指證人必須提供與事實相符的證言,而不能捏造、歪曲事實而作虛假陳述,即不能作偽證。611、刑事訴訟目的的含義是什么?2、刑事訴訟程序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直接目的的理論根據(jù)是什么?3、刑事訴訟程序的正價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4、為什么程序真實先于實體真實?5、刑事訴訟程序結構有哪些特點?6、刑事訴訟控訴方與辯護方為什么是平等的?7、法官中立的含義是什么?62問題與思考8、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兩種訴訟模式的區(qū)別是什么?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辯護律師的關系是什么?10、偵查與檢察的關系是什么?63[案例一]趙某因涉嫌強奸被某縣公安局拘留,由于無法收集到足夠證據(jù),公安局只得撤銷案件,釋放趙某,但當?shù)厝罕姀娏乙蠊簿痔幚碲w某。縣政法委召開公、檢、法三家聯(lián)席會議,會上縣公安局局長說:“只要檢察院敢起訴我就敢重新抓人?!笨h檢察院檢察長說:“只要法院敢判我就敢起訴。”縣法院院長說:“你要敢起訴我就敢判?!庇谑勤w某被重新逮捕、起訴,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問題:本案的處理違背了刑事訴訟的哪些基本理念?為什么?64案例分析[案例二]1994年某市王某、楊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搶劫、殺人被逮捕、起訴,在此后的數(shù)年間,該市中級人民法院曾三次判處4被告人死刑(立即執(zhí)行),但每一次均被省高級人民法院以“疑點較多,事實不清”為由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2003年該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四次判決并被告人上訴后,省高級人民法院才終于決定不再發(fā)回重審,并依據(jù)原有證據(jù)對4被告人作出無期徒刑以下不等的判決。問題:本案的處理違背了刑事訴訟的哪些基本理念?為什么?65第四章刑事訴訟基本原則關鍵術語基本原則審判公開司法獨立無罪推定控審分離控辯平等迅速及時66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特點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指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貫穿刑事訴訟的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對刑事訴訟具有指導作用,在刑事訴訟立法和司法中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67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規(guī)范性。第二,科學性。第三,概括性。第四,普適性。第五,指導性。68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二、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體系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所有的法律部門都應當共同遵守的原則。這些原則有:依靠群眾原則,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第二部分是訴訟法律部門應當共同遵守的原則。這些原則有: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兩審終審原則,審判公開原則。69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第三部分是刑事訴訟中所獨有的原則。這些原則有: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不得確定有罪原則;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追究外國人犯罪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刑事司法協(xié)助原則。70第一節(jié)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三、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地位和功能在刑事訴訟法律規(guī)范體系中,刑事訴訟基本原則處在刑事訴訟法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和刑事訴訟具體制度、程序之間的中介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聯(lián)結二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上述地位,決定了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具有以下功能:第一,指導刑事訴訟立法功能。第二,指導刑事訴訟司法功能。71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條第1款規(guī)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zhí)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钡?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72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正確理解這一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公、檢、法三機關是刑事訴訟中專門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的機關,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2、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3、公、檢、法三機關行使的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具有國家權力的屬性。4、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只能分別行使各自的職權,不能相互代替或者超越本部門的職權行事。5、這一原則也有靈活性的一面。73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我國《憲法》第126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131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薄缎淌略V訟法》第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4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正確理解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原則,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具有獨立性。2、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必須依法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即必須在法定的權限范圍內依照實體法與程序法辦理刑事案件。3、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為一個組織整體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而不是由“審判員”、“檢察員”個人獨立行使。75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4、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與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不僅階級本質不同,而且法律機制和具體內容也有顯著區(qū)別。5、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并不是否定黨的領導。6、由于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的體制不同,獨立行使審判權和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內部機制也略有不同。76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zhí)行法律?!边@一規(guī)定明確了在刑事訴訟中正確處理公、檢、法三機關相互關系的一條基本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分工負責,是指公、檢、法三機關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嚴格依照分工進行訴訟活動,不允許互相代替和超越職責權限?;ハ嗯浜?,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前提下,為了實現(xiàn)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共同任務,全力合作、互相支持。77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互相制約,是指公、檢、法三機關的工作互為條件,彼此監(jiān)督,并且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對其他機關的有關決定提出異議,互相防止和糾正在訴訟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和已經出現(xiàn)的錯誤。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分工負責”是最基本的前提,“互相制約”是“分工負責”的表現(xiàn)形式,“互相配合”則是“分工負責”和“互相制約”的客觀結果。78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四、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边@是本原則的直接法律依據(jù)。人民檢察院依法在刑事訴訟中實行法律監(jiān)督的措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立案監(jiān)督。2、逮捕監(jiān)督。3、起訴監(jiān)督。4、審判監(jiān)督。5、執(zhí)行監(jiān)督。79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五、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條規(guī)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不通曉當?shù)赝ㄓ玫恼Z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qū),應當用當?shù)赝ㄓ玫恼Z言進行審訊,用當?shù)赝ㄓ玫奈淖职l(fā)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边@一規(guī)定是本原則的直接法律依據(jù)。80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本原則由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內容構成:1、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2、公安、司法機關有義務為不通曉當?shù)卣Z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指派或聘請翻譯人員進行翻譯。3、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或多民族雜居的地區(qū),對案件的審理應當用當?shù)赝ㄓ玫恼Z言。81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六、兩審終審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边@一規(guī)定是兩審終審原則的直接法律依據(jù)。理解這一原則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兩審終審原則是針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而言的,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審判決,就是終審判決,不存在兩審終審的問題。2、啟動第二審程序的條件是必須有合法的上訴和抗訴。3、死刑案件的第二審判決或者裁定不是生效的判決或者裁定。4、兩審終審的制度是針對判決方式結案而設的,對于刑事自訴案件,如果采用調解方式結案的,則采取一次性裁決方式,不適用兩審終審的規(guī)定。82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七、審判公開原則我國《憲法》第12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guī)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薄缎淌略V訟法》第1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边@是審判公開原則的法律依據(jù)。審判公開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審判信息的公開。2、審理過程的公開。3、審理結果的公開。83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意義:首先,通過審判公開,將審判過程置于社會監(jiān)督之下,便于發(fā)現(xiàn)明顯的執(zhí)法不當甚至違法現(xiàn)象,增加訴訟的透明度,加強群眾監(jiān)督,防止法院執(zhí)法不公造成錯案。其次,審判公開體現(xiàn)了訴訟的科學性,可以促使偵查、起訴、審判機關嚴格依法辦案和保證訴訟質量,防止片面性,客觀、公正地查明案件情況,正確地適用刑法。最后,審判公開也是法制宣傳和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公開審判,使社會了解案情,增強社會公眾的法制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敢于同犯罪行為作斗爭。同時,審判公開對社會危險分子也會產生震懾作用,預防犯罪發(fā)生。84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我國《憲法》第125條規(guī)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薄缎淌略V訟法》第11條規(guī)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保ㄒ唬┓缸锵右扇?、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第一,辯護權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訴訟權利,貫穿在整個刑事訴訟的過程中,不受訴訟階段的限制。85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第二,辯護權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罪行輕重的限制。無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都享有平等的辯護權。第三,辯護權不受案件調查情況的限制。第四,辯護權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態(tài)度的限制。第五,辯護權的行使不受辯護理由的限制。86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二)公安、司法機關負有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的義務第一,辦案人員在訴訟過程中應當主動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哪些訴訟權利以及如何行使這些權利。第二,辦案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所采取的方式不應苛求。第三,辦案人員必須認真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辯解、反證或申訴,并切實采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理辯護意見。第四,辦案人員不得以任何借口非法限制或者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87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意義:第一,實行這一原則,有利于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刑事訴訟的民主精神。第二,實行這一原則,有利于客觀、全面地查明案情,正確地適用法律。第三,實行這一原則,有利于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第四,實行這一原則,有利于帶動其他訴訟制度的開展。第五,實行這一原則,有利于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88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guī)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边@是1996年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增加確立的一條原則。本原則有兩個核心內容:(1)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由人民法院統(tǒng)一行使。(2)人民法院確定任何人有罪,必須依法判決。89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為了貫徹執(zhí)行這一原則,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嚴格界定了“犯罪嫌疑人”。第二,降低了逮捕的條件。第三,取消了人民檢察院的免予起訴制度,以防止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定罪權的分割。第四,改變了庭前初步審查程序的性質,將原來的實體性審查變?yōu)槌绦蛐詫彶?。第五,改革庭審制度?0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十、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對于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訴訟參與人對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91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對于本原則的內容,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1)訴訟權利是一種法定權利,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2)公安、司法機關自己首先要尊重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并有責任采取措施排除他們行使訴訟權利過程中的各種障礙。(3)訴訟參與人有權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訴訟權利,有關機關對于侵犯訴訟權利的行為應當負責認真查處。(4)對于未成年訴訟參與人要給予特殊的法律保護。92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十一、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3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上述規(guī)定是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的直接法律依據(jù)。從這一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第二類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第三類是無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94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意義:首先,有利于保證國家追訴權能夠統(tǒng)一、正確地行使,防止任意擴大追訴范圍。其次,有利于防止和及時糾正對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錯誤地進行追究,以保護其合法權益。最后,有利于節(jié)省司法資源。95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十二、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條規(guī)定:“對于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guī)定。對于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6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對于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則根據(jù)國際公約或者國際慣例,應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1)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派遣國將其召回處理;(2)令其限期出境;(3)驅逐出境。97第二節(jié)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十三、刑事司法協(xié)助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條規(guī)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xié)助?!蹦壳?,我國承認的刑事司法協(xié)助內容主要有:(1)代為送達文書。(2)代為調查取證。(3)引渡。98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一、司法獨立原則司法獨立原則是建立在西方國家普遍奉行的“三權分立”學說基礎之上的,其基本含義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國家的審判權只能由法院行使,其他任何機關都無權行使;二是法官個人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憲法和法律,不受任何人的干涉,甚至不受本院其他法官的影響。99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司法獨立原則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在刑事訴訟領域的重要體現(xiàn),其根本目的在于對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力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同時,司法獨立原則有效地保證了司法的中立性。100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二、無罪推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任何人,在法院依法確定有罪以前,應被推定為無罪。它主要強調了三層意思:(1)對任何人有罪決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確定,其他機關沒有這個權力;(2)法院應當依證據(jù)證明被告人有罪,強調的是證據(jù)裁判主義的精神;(3)在判決生效以前,被告人是無罪的,不能因為其被逮捕、被起訴、被審判而認為其有罪。101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正確理解無罪推定原則,還需要明確以下幾點:(1)無罪推定是一個程序法原則,而不是實體法原則,即無罪推定不等于無罪認定。(2)無罪推定是一種可推翻的推定,而不是不可推翻的推定。(3)無罪推定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中處理疑案的一個基本法則。(4)無罪推定的受益者,絕不僅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個人,而是全體公民。102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三、程序法定原則程序法定原則,是指國家刑事司法機關的職權及追究犯罪的程序,都只能由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加以明確規(guī)定,司法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活動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程序法定原則的根本作用在于限制執(zhí)法者的恣意行為,保證公民行為的可預期性。103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四、控審分離原則控審分離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國家的起訴權和審判權必須由兩個不同的機關分別行使,其中,檢察機關行使起訴權,法院行使審判權,二者不得合一。具體含義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告不理;二是訴審同一??貙彿蛛x原則是現(xiàn)代刑事訴訟結構的一個重要支點,這項原則的貫徹執(zhí)行,對于保證司法的中立性和被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104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五、控辯平等原則控辯平等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刑事被告人和刑事追訴機關應當給予平等的對待。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平等是程序意義上的平等,而不是實體意義上的平等。控辯平等原則的具體內容有:一是平等的程序參與;二是平等的訴訟手段武裝;三是平等的對抗??剞q平等原則彰顯了現(xiàn)代刑事訴訟中國家追訴權同公民權利的良性互動關系,有效地遏制了國家追訴權的惡性膨脹,將刑事訴訟真正納入法制的軌道。105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六、訴訟迅速、及時原則訴訟迅速、及時原則,是指刑事訴訟應當盡可能快速地向前推進,而不能沒有根據(jù)地拖延訴訟的進程。這一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一是嚴格控制審前行為的期間,要求被告人要不被拖延地帶到審判官面前;二是對羈押的期間進行嚴格限定;三是庭審中奉行不間斷審理原則;四是廣泛建立簡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處理。106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七、有效辯護原則有效辯護原則,是指國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應當保障被追訴方充分行使辯護權,并建立相應的制度使他們能夠在訴訟的各個階段獲得律師的幫助。具體包括以下幾層含義: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應當享有充分的辯護權;二是應當允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請合格的、能夠有效履行辯護職責的辯護人為其辯護;三是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有要求辯護律師在場的權利;四是國家應當設立法律援助制度。107第三節(ji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八、禁止重復追究原則禁止重復追究原則,是指對被追究者的行為,一旦作出有罪或無罪的確定判決,便不得再次對同一行為予以刑事追究。禁止重復追究原則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被追究者的基本人權,同時這一原則對于維護司法的確定性,保證司法的權威也具有重要作用。1081、怎樣理解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特點?2、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體系應當如何確立?3、我國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同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原則之間有何不同?4、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有哪些體現(xiàn)?5、對照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原則,思考我國《刑事訴訟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09問題與思考[案例一]在一個偏僻山村,農民周某某(男,19周歲)強奸了同村的女青年李某某(18周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村長和其他幾名村干部商議后決定,由村長主持對本案進行調解,以防止家丑外揚。村長在雙方家長的參加下,與其他村干部協(xié)商,讓雙方家長達成了如下調解協(xié)議:(1)周某某向李某某賠禮道歉;(2)周家向李家賠償損失2000元;(3)周某某承諾今后一定娶李某某為妻;(4)李某某承諾不向司法機關告發(fā)。事后不久,李某某不同意嫁給周某某,并向司法機關作了告發(fā)。司法機關在追究周某某刑事責任的同時,也追究了村長包庇犯罪的刑事責任。村長面對判決時一臉茫然,不理解為什么自己做了一件化解糾紛的好事,卻反而要吃官司。問題:請運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某項基本原則,分析本案中的現(xiàn)象。110案例分析[案例二]1997年5月初,A市人民檢察院接到舉報某單位職工馬某挪用資金20萬元的信件。檢察院經立案審查認為,馬某的行為已經構成挪用資金罪,依法應予以逮捕,于是派本案偵查員將馬某逮捕。同年7月,該案偵查終結,A市人民檢察院以挪用資金罪向A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1997年8月,A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辯護律師在庭審時申請傳喚某單位的知情人員出庭作證。合議庭同意申請,決定中止審理,并傳喚證人到庭作證。證人到庭作證時,公訴人在質證中發(fā)現(xiàn),馬某還有以虛報差旅費的方式貪污公款的行為,而且已經構成犯罪,隨即當庭指控馬某另犯有貪污罪。辯護人以公訴人增加了控訴為理由,請求延期111審理。合議庭接受辯護人要求,決定延期審理。經過重新開庭對檢察院所指控的挪用公款罪和貪污罪進行審理后,合議庭認為指控馬某挪用公款罪證據(jù)不充分,因而不能定罪;但是擔心對此不予認定,檢察院可能提出抗訴,為此將案件直接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審判委員會討論后決定,挪用公款罪證據(jù)不足、不能成立,但貪污行為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確實,應認定構成犯罪。合議庭根據(jù)此決定作出判決:判處馬某犯貪污罪,處5年有期徒刑;關于挪用公款罪則作出了證據(jù)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宣判后,馬某提出上訴,后來又在上訴期滿后要求撤回上訴。A市人民檢察院對該一審判決未提出抗訴。二審法院審查馬某112撤回上訴的要求后認為,原判決正確無誤,因此作出準許撤回上訴的決定書。1998年3月,A市人民檢察院又發(fā)現(xiàn)了馬某挪用公款罪的新證據(jù),并據(jù)此證據(jù),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向法院提出抗訴。法院對抗訴進行審查后,作出了再審決定書。經過再審審判后,法院認為馬某犯有挪用公款罪,并處以相應刑罰,并將此刑期與原判決貪污罪之刑期按數(shù)罪并罰原則依法合并,決定了執(zhí)行的刑期。問題:本案中,檢察機關、一審法院、二審法院以及再審法院哪些方面的做法違反了訴訟程序?為什么?113第二編刑事訴訟制度114第五章管轄關鍵術語立案管轄審判管轄級別管轄地區(qū)管轄指定管轄115第一節(jié)管轄的概念、意義與確定立案管轄的根據(jù)一、管轄的概念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之間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權限分工,以及人民法院系統(tǒng)內部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權限分工的制度,包括立案管轄和審判管轄。116第一節(jié)管轄的概念、意義與確定立案管轄的根據(jù)二、管轄的意義1、明確了各機關的案件管轄范圍,可以使公、檢、法三機關明確自己的權限和職責。2、明確了各機關的案件管轄范圍,便于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公民報案、舉報、控告、起訴,防止告狀無門。3、明確了各機關的案件管轄范圍,便于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公民報案、舉報、控告、起訴,從而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移送環(huán)節(jié),便于公、檢、法機關及時地調查取證。117第一節(jié)管轄的概念、意義與確定立案管轄的根據(jù)三、我國刑事訴訟法確定管轄的根據(jù)劃分刑事訴訟管轄所依據(jù)的主要原則是:(1)有利于準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保證案件質量;(2)合理分工,充分發(fā)揮公安、司法機關各自的職能作用和公安、司法人員的積極性;(3)便于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4)既要分工明確,又要留有余地,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118第二節(jié)立案管轄立案管轄,又稱為職能管轄或部門管轄,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之間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權限分工。我國刑事訴訟法確定立案管轄的根據(jù)是:1、案件的性質和難易、復雜程度。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具體職責、具體任務。119第二節(jié)立案管轄(一)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1款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表明,公安機關是主要的刑事偵查機關,刑事案件原則上由它進行偵查。所謂“法律另有規(guī)定”,一是指法律已明確規(guī)定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案件;二是指法律特別規(guī)定由其他機關偵查的案件。120第二節(jié)立案管轄(二)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刑事案件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1、貪污賄賂犯罪。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4、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121第二節(jié)立案管轄(三)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3款規(guī)定:“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卑ㄏ铝腥悾?、告訴才處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122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刑事訴訟法中的審判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權限分工。具體而言,是指各級人民法院之間、普通人民法院與專門人民法院之間以及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權限分工;或者說是指它們在第一審刑事案件受理范圍上的分工。123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一、級別管轄所謂級別管轄,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刑事訴訟法關于級別管轄的劃分,主要考慮了下列因素:(1)案件或案件所涉及社會關系的性質和可能判處的刑罰的輕重程度。(2)案件社會影響面的大小。(3)各級人民法院的職權范圍和工作負擔。(4)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級別管轄的具體劃分為:124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一)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22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25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二)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21條規(guī)定:“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ㄗ灾螀^(qū)、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26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三)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0條的規(guī)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有三類: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127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四)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將上級人民法院管轄以外的其他第一審刑事案件交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便于發(fā)揮其上述優(yōu)勢,并方便群眾訴訟,更好地發(fā)揮審判工作的法制教育作用。128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二、地區(qū)管轄地區(qū)管轄是同級不同地的人民法院之間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的分工。確定地區(qū)管轄的原則有兩個:1.犯罪地法院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轄為輔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24條規(guī)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29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2.由最初受理的法院管轄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轄為輔的原則《刑事訴訟法》第25條規(guī)定:“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130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三、指定管轄指定管轄是指當管轄不明或者有管轄權的法院不宜行使管轄權時,由上級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確定案件的管轄?!缎淌略V訟法》第26條規(guī)定:“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笨梢?,指定管轄分為兩種情況:1、由上級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確定管轄不明的案件的管轄權2、由上一級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改變管轄權131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四、幾種特殊案件的審判管轄(一)外國人犯罪案件的管轄1、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按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確定地域管轄的基本原則來管轄。2、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依中國刑法應受處罰的,由其入境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132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3、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該類案件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133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二)在中國領域外的我國運輸工具上犯罪的管轄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犯罪發(fā)生后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的犯罪,由犯罪發(fā)生后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高法解釋》第5條)。3、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若我國與相關國家無管轄協(xié)定,則由犯罪發(fā)生后該列車最初??康闹袊囌舅诘鼗蛘吣康牡氐蔫F路運輸法院管轄(《高法解釋》第6條)。134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三)中國公民在國外犯罪案件的管轄1、中國公民在駐外的中國使領館內的犯罪,由該公民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其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高法解釋》第7條)。2、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的犯罪,由該公民離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高法解釋》第8條前半句)。135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四)正在服刑的罪犯的犯罪案件的管轄1、發(fā)現(xiàn)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犯罪沒有受到審判的,由原審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發(fā)現(xiàn)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發(fā)現(xiàn)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2、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3、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間脫逃,其在脫逃期間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獲并發(fā)現(xiàn)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被緝捕押解回監(jiān)獄后發(fā)現(xiàn)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136第三節(jié)審判管轄五、專門管轄專門管轄指專門人民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之間、各種專門人民法院之間和每一種專門人民法院系統(tǒng)內部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分工,解決的是哪些案件由專門人民法院審判以及由哪一個專門人民法院審判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專門人民法院有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森林法院、海事法院等,其中,海事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1371、什么是管轄?為何要規(guī)定管轄制度?2、什么叫立案管轄?人民法院、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分別管轄哪些刑事案件?3、刑事訴訟法對級別管轄是怎樣規(guī)定的?4、劃分地區(qū)管轄的一般原則是什么?138問題與思考2006年3月9日,家住甲市的被告人張某、劉某、王某三人糾合在一起,張?zhí)岢觥芭獋€小姐玩玩”,劉、王同意。當晚10時許,被告人劉某將本單位一面包車開出,三人駕車在通往乙市的公路上,伺機作案。當女青年陳某騎車迎面而來時,劉某突然急剎車,張、王二人跳下車將女青年陳某劫持到車上,汽車朝乙市開去。途中三名被告人輪奸了該女青年,直到車開到乙市境內后,輪奸行為仍未實行終了。受害人在乙市被拋出車外,恰被乙市的一市民發(fā)現(xiàn)并及時報案,乙市公安機關當夜將竄至乙市的張某、劉某、王某三名被告人抓獲歸案。139案例分析本案中,甲市法院與乙市法院對管轄存在爭議,甲市法院認為此案應由乙市法院受理。理由是:第一,此案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始于甲市,但犯罪行為的完成無疑是在乙市境內,乙市也是犯罪地的一部分;第二,此案是由乙市公安機關偵破,并由乙市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乙市法院受理更為方便。而乙市法院則認為,此案應由甲市法院受理。理由是:被告人的主要犯罪行為是在甲市實施的,并且被告居住在甲市,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4條的規(guī)定,甲市法院應該受理此案。問題:結合人民法院地域管轄原則,分析本案中各法院管轄的可行性問題。140第六章回避制度關鍵術語回避自行回避申請回避指令回避141第一節(jié)回避的概念和意義一、回避的概念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回避,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與案件或者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及其他人員,為了避免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情況發(fā)生,不得在本案訴訟中履行司法或者與司法相關聯(lián)的記錄、翻譯、鑒定等職務的一項訴訟制度。142第一節(jié)回避的概念和意義二、回避的意義1、回避制度是刑事訴訟公正進行的制度保障2、回避制度有利于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和接受案件處理結果3、回避制度有利于維護司法機關的權威4、回避制度還可以保護公安、司法人員免受“法理親情沖突”的困擾143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一、回避的種類自行回避是指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以及其他人員,在刑事訴訟的進行當中,如果遇有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回避的情形,認為自己不應當在本案訴訟中履行職務時,自己主動提出的回避。144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申請回避是指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認為處理案件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以及其他人員具有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回避的情形,依法向有關公安、司法機關提出要求他們不得在本案訴訟中履行職務的請求。指令回避是指依照法律應當回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公安、司法機關及其負責人直接作出回避決定,命令他不得在本案訴訟中履行職務的制度。145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二、回避的理由(一)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回避的理由及其存在的缺陷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第29條的規(guī)定,回避的理由有: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5、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guī)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146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回避理由的規(guī)定,是非常不完善的。其主要缺陷是:第一,由于《刑事訴訟法》對“近親屬”界定的范圍較窄,使得一些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密切血緣關系的公安、司法人員,不能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進行回避。第二,回避理由規(guī)定得不周延,一些應當成為回避理由的情況,沒有作為回避理由加以規(guī)定。第三,《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第四種回避理由,是一種模糊的標準。147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二)我國有關司法解釋對回避理由的規(guī)定(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148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6)未經批準,私自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7)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等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的;(8)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9)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10)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149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三、回避制度適用的人員1、審判人員2、檢察人員3、偵查人員4、書記員5、翻譯人員6、鑒定人150第二節(jié)回避的種類、理由和適用的人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zhí)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guī)定》的要求,刑事訴訟中的執(zhí)行人員在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應當回避的情況時,也應當予以回避。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律師法》沒有規(guī)定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回避問題。因此,回避制度不適用于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151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提起1、回避的提出回避的提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司法人員遇有本人應當回避的情形時,自己主動提出的不在本案訴訟中履行職務的請求。2、回避的申請回避的申請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發(fā)現(xiàn)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應當回避的情形時提出的,要求他們在本案訴訟中不能履行職務的申請。152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二、回避的審查決定回避應當由法律規(guī)定的組織或者人員依法進行審查,并且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公安、司法機關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申請進行審查或者調查,符合法律規(guī)定回避條件的,應當作出回避決定;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回避條件的,應當駁回申請。153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三、對駁回申請的復議《刑事訴訟法》第30條第3款、第31條規(guī)定,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這是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訴訟權利的保障性措施。根據(jù)《公安部規(guī)定》,公安機關作出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決定,可以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后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決定機關應當在3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154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根據(jù)《檢察院規(guī)則》第27條、第28條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作出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決定,有權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后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復議的,決定機關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被決定回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被駁回回避申請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決定有異議的,可以當庭申請復議一次。另外,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9條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請,即申請回避的理由不屬于法律和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回避情形的,由法院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155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四、違反回避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這個問題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zhí)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guī)定》對此作了補充性的規(guī)定。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前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或者根據(jù)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舉報,認為第一審人民法院違反回避制度規(guī)定的,經查證屬實,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審判人員明知應當回避,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對符合回避條件的申請故意不作出回避決定的,156第三節(jié)回避的程序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的規(guī)定予以處分。審判人員明知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不能在本案中擔任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故意不作出正確決定的,參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24條的規(guī)定予以處分。1571、應當回避的理由有哪些?2、回避適用于哪些人員?3、回避由誰來決定?158問題與思考王某,男,1972年3月2日出生,系安徽省某礦山機械廠工人。1998年3月14日晚8時許,王某在一起聚眾斗毆中,持刀連刺劉某數(shù)下,致使劉某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畏罪潛逃,1個月后被抓獲。案件起訴后,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安排法官陳某擔任審判長,負責審判此案。碰巧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王某的父親曾冒死救國陳某的命。案件開庭審判前,王某的父親多次找到陳某,說王某是他唯一的孩子,乞求陳某看在當年的情分上手下留情。159案例討論問題:(1)本案中陳某是否需要回避?(2)如果法院發(fā)現(xiàn)了陳某與王某的這層“關系”后,可否決定陳某回避?(3)假如陳某沒有回避,審判了本案,二審法院發(fā)現(xiàn)了此情況,可否以此為理由撤銷一審法院的判決?160第七章辯護與代理關鍵術語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委托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權161第一節(jié)辯護制度的概念和意義一、辯護制度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辯護制度,是法律規(guī)定的關于辯護權、辯護種類、辯護方式、辯護人的范圍、辯護人的責任、辯護人的權利與義務等一系列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這一憲法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的體現(xiàn)和保障,是現(xiàn)代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護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成為刑事訴訟程序民主化與科學化的重要標志。162第一節(jié)辯護制度的概念和意義二、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的理論基礎我國《憲法》、《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等法律確立的刑事辯護原則和制度,包括律師辯護制度,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基礎制定的,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更具有指導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