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1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tǒng)一與對外關系1.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辦法》,決定開展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A.加強計劃生育工作B.作為實行普選的基本數據C.為三大改造做準備D.為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依據2.劉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為了鞏固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tǒng)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建立我們國家的法制。”這主要是因為新中國A.民主法制建設尚不健全B.違法犯罪的現象在增多C.經濟建設任務提前完成D.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了四次調整:土地改革——農業(yè)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責任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前兩次調整把土地從私有變?yōu)楣蠦.前兩次調整把分散經營變?yōu)楹献鹘洜IC.后兩次調整土地所有制未發(fā)生改變D.四次調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產力4.1973年,根據周恩來指示,國家計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技術先進的成套設備,價值43億美元。在當時被稱為“四三方案”。這一方案()A.屬于“文化大革命”促進經濟的體現B.說明領導人有了對外開放的初步設想C.是各級干部群眾抵制“左”傾的結果D.說明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全面調整5.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相繼頒布了《刑法》《民法》《經濟法》等各種法律法規(guī)。這表明我國()A.法制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B.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越來越多C.形成日趨完備的法律體系D.人民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6.1980年鄧小平在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F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睘榇?)A.全國各地開始實行普選人大代表制度B.中共提出“長期共存,相互監(jiān)督”方針C.人民政協完成參政議政的職能轉換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緊全面立法工作7.1983年6月,撒切爾夫人再次連任英國首相,她使出了“三腳凳”策略,即讓港英當局作為獨立第三方參加談判,使談判形成2∶1的態(tài)勢。中國政府對此表示拒絕,理由是()A.違背了中方“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B.統(tǒng)一方案須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體現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則D.反對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8.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國國民黨領導人馬英九認為:“‘汪辜會談(1993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會談)’簽了四項協議,是兩岸關系的最高峰?!毙曼h領導人在哀悼電文中說:“九二會談,雖成絕響,兩岸新局,已然展開。先生之行,開兩岸和平大門;先生之德,受全球華人景仰?!睂ι鲜霾牧系慕庾x正確的是()A.“汪辜會談”促使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tài)開始被打破B.“汪辜會談”使海峽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C.“九二會談”使海峽兩岸對“一國兩制”形成廣泛認同D.“九二會談”促成了海峽兩岸通郵、通商、通航的實現9.臺灣第一個返鄉(xiāng)探親團1988年1月抵達北京,此現象反映了當時()A.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B.海峽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共識C.海峽兩岸接受“一國兩制”構想D.海峽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10.20世紀60年代末,美軍在越南的數量逐漸減少,蘇聯加緊在亞洲部署常規(guī)部隊和核力量,美國公開宣布不參與蘇聯強壓中國的圖謀。上述現象導致()3A.國際局勢趨于緊張B.美蘇激烈爭奪亞洲C.國際格局重大變化D.中美關系逐步改善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边@一“原則”后來發(fā)展成為()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2.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的看法。為了適應新的世界形勢,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關于他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美國深陷越南戰(zhàn)爭泥潭不能自拔B.美國國內的各種危機在逐漸加深C.中國成為多極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13.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當年英國就首先承認了新中國,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到1964年法國在西方國家中最早和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這些表明()A.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陣營并未真正形成B.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不斷遭受挫折C.英法兩國都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各國接受14.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以“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為借口,在全世界,特別在亞太地區(qū)煽動反華,指責中國“輸出革命”。中國政府最能戳穿這一言論的是()A.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B.組織志愿軍進行“抗美援朝”C.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以大國身份出席日內瓦會議15.關于下列兩幅圖的歷史信息敘述完全錯誤的一組是()4①在兩極格局的背景下召開②都有亞非拉國家參加③都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精神④都主張反對殖民主義,維護世界和平⑤中國在會議上都與更多的國家增進了了解,發(fā)展了關系16.下圖是20世紀某一時期大國關系示意圖(圖中“—”表示合作關系,?←→”表示對抗關系)。以下表述正確的是()A.甲是英國、乙是中國、丙是法國B.甲是日本、乙是蘇聯、丙是美國C.甲是美國、乙是中國、丙是蘇聯D.甲是蘇聯、乙是日本、丙是中國17.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不需要——也不應該變成一種零和游戲(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損失為代價)?!本?0世紀70年代來看,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利于雙方()A.合作發(fā)展經濟B.合作遏制歐洲C.合作對抗蘇聯D.合作牽制日本18.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由“一邊倒”轉變?yōu)椤耙粭l線”戰(zhàn)略。在這個戰(zhàn)略上應團結的國家是()A.與中國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B.與中國相鄰近的新興發(fā)展中國家C.與中國大致處于同一緯度的國家D.與中國有著共同遭遇的亞非國家19.學者楊奎松在論述某項政策時指出:“這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睂儆诖隧椪叱雠_背景的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中蘇關系惡化C.經濟形勢不容樂觀D.國際局勢相對緩和20.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教科書里的西方人,以侵略者、壓迫者的形象居多;20世紀80年代,比較友善的形象明顯增多。這一轉變()A.折射出中國的外交形勢開始趨向緩和B.表明中國對西方價值觀念的完全認同C.體現了中國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D.標志著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全面接軌21.下列對三幅圖片展現的共同信息理解最準確的是()A.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B.中國奉行友好結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國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D.中國倡導建立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22.下圖為2015年2月新華社主辦的《國際先驅導報》上發(fā)表的一幅漫畫,該漫畫的主要意圖是()A.號召抵制日本的文化輸出B.嘲笑日本閉門造車C.警示日本文化侵略的危害D.敦促日本正視歷史23.1955年萬隆會議制定的會議議程共5項: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進。據此可知會議議題側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經濟獨立D.區(qū)域集團化24.“周恩來的發(fā)言在措辭和內容上都是標準的中共式的宣傳,但與會各國都相信周的蠱惑宣傳,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覺到了這么一種可能,即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都將導致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公開干涉,真使人頭痛!”上述言論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國成立時美國官員對新中國的評價B.美國官員對《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評價C.出席日內瓦會議的美國官員對中國的評價D.美國官員對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的評價25.下圖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圖標。下列對西藏自治區(qū)成立的解讀正確的是()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qū)②自治區(qū)政府有權對本民族事務實行自治③藏民族在自治區(qū)內享有高度自治權④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實現了民族平等,促進了民族團結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③26.在祖國統(tǒng)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國兩制”,也有“九二共識”。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有()①均以尊重歷史和現實為基礎②均由中國中央政府提出,發(fā)展為法律文件③均以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④均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其回憶錄中說:“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國的治下?!@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鄧先生的‘一國兩制’,這為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提供了機會?!辈牧现小跋愀鄣莫毺匦浴笔侵?)A.香港的長期繁榮穩(wěn)定B.保留英國對香港的治權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會制度28.1986年4月,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zhàn)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上文中大陸對臺政策調整體現在()A.確立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B.兩岸已經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C.大陸放棄武力統(tǒng)一D.大陸成立了“海協會”29.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恩來在與印度尼赫魯總理就西藏問題進行會談中提出:“我們應該以7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范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尼赫魯欣然贊同。周恩來所說的“原則”()①首先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②違背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實際體現了“求同存異”方針④標志著新中國外交已經走向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1972年3月,田中角榮說:“世界上有三個據點,即柏林墻、朝鮮38度線和古巴,這是東西方的三個接觸點。必須使這三個接觸點不發(fā)生糾紛……有了日美中三國的等邊三角形關系,就可以維護遠東和平。日本與中國的邦交正?;?,是比在亞洲成立另一個北約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边@一言論認為()A.中日關系的重要性已超過日美關系B.中美關系的改善可以促進中日建交C.中日關系改善有助于改變遠東“冷戰(zhàn)”態(tài)勢D.維護遠東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為政治大國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下西洋期間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為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確立了不成文的準則,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鄭和在海外從未仰仗“天威”,欺負小國弱國……帶領近三萬人的武裝,在海外沒侵占別國的一寸土地,沒掠奪別國的一草一木,更沒在海外派駐一兵一卒。所經之地,本著“懷柔遠人”“和順萬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導“王道”,反對“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鄰邦,以德服人,宣揚中華文化,其所表現的是“和平海權”,而非武力侵略行為。鄭和出使西洋是中國古代執(zhí)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中國歷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就關于兩國在中國西藏地區(qū)的關系問題舉行談判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得到印方的贊同。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先后訪問印度和緬甸,訪問中,周恩來總理分別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fā)表聯合聲明,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并共同倡議將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原則。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引申和發(fā)展,并被吸納進會議通過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之中。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上午,習近平登上聯合國講臺,發(fā)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這是習近平首次在聯合國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他強調: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還呼吁: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近三年來習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運共同體。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qū)域內的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一次次闡述著“中國主張”。(1)根據材料一、二歸納鄭和下西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外交活動的異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相通之處。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10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當前中國外交活動的認識。(3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主要法律法規(guī)(節(jié)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工會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懲治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2年憲法頒布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等;人民法院組織法;個人所得稅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廣東省經濟特區(qū)條例,國籍法;1982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憲法;加入《保護知識產權巴黎公約》的決定,涉外經濟合同法等;民事訴訟法;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行政訴訟法……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憲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商業(yè)銀行法等;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票據法、廣告法、拍賣法等;對外貿易法;教師法、科學技術進步法……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開前第三次修憲;證券法、信托法;行政復議法、政府采購法等,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高等教育法、科學技術普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建設歷程可以反映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多種趨勢。依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種趨勢并分析形成的歷史原因。(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充分。)專題1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tǒng)一與對外關系高考押題1.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辦法》,決定開展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A.加強計劃生育工作B.作為實行普選的基本數據C.為三大改造做準備D.為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依據【答案】B【解析】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籌備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全國人口的普查是在為各個地區(qū)的人大代表數目提供依據,故B項正確。2.劉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為了鞏固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tǒng)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建立我們國家的法制?!边@主要是因為新中國A.民主法制建設尚不健全B.違法犯罪的現象在增多C.經濟建設任務提前完成D.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答案】A【解析】因為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尚不健全,所以在中共“八大”上劉少奇才提出了要建立系統(tǒng)的法律體制,故A項正確。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了四次調整:土地改革——農業(yè)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責任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前兩次調整把土地從私有變?yōu)楣蠦.前兩次調整把分散經營變?yōu)楹献鹘洜IC.后兩次調整土地所有制未發(fā)生改變D.四次調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產力【答案】C【解析】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公有化的程度提高,并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家庭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也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性質,故C項正確。4.1973年,根據周恩來指示,國家計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技術先進的成套設備,價值43億美元。在當時被稱為“四三方案”。這一方案()A.屬于“文化大革命”促進經濟的體現B.說明領導人有了對外開放的初步設想C.是各級干部群眾抵制“左”傾的結果D.說明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全面調整【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73年,根據周恩來指示”可知,出現這種現象有原因是周恩來主持日常工作,抵制文革出現的錯誤,故C項正確。5.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相繼頒布了《刑法》《民法》《經濟法》等各種法律法規(guī)。這表明我國()A.法制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B.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越來越多C.形成日趨完備的法律體系D.人民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了通過憲法與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構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故C項正確。6.1980年鄧小平在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F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睘榇?)A.全國各地開始實行普選人大代表制度B.中共提出“長期共存,相互監(jiān)督”方針C.人民政協完成參政議政的職能轉換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緊全面立法工作【答案】D【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緊全面立法工作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加強法制建設,故D項正確。7.1983年6月,撒切爾夫人再次連任英國首相,她使出了“三腳凳”策略,即讓港英當局作為獨立第三方參加談判,使談判形成2∶1的態(tài)勢。中國政府對此表示拒絕,理由是()A.違背了中方“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B.統(tǒng)一方案須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體現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則D.反對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答案】D【解析】香港問題是主權問題,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會談是中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雙邊會談,中國政府反對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故D項正確。8.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國國民黨領導人馬英九認為:“‘汪辜會談(1993年海協會與臺灣?;鶗臅?’簽了四項協議,是兩岸關系的最高峰。”新黨領導人在哀悼電文中說:“九二會談,雖成絕響,兩岸新局,已然展開。先生之行,開兩岸和平大門;先生之德,受全球華人景仰。”對上述材料的解讀正確的是()A.“汪辜會談”促使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tài)開始被打破B.“汪辜會談”使海峽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C.“九二會談”使海峽兩岸對“一國兩制”形成廣泛認同D.“九二會談”促成了海峽兩岸通郵、通商、通航的實現【答案】B【解析】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這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一次歷史性突破,與材料中“汪辜會談簽了四項協議,是兩岸關系的最高峰”相符,故B項正確。9.臺灣第一個返鄉(xiāng)探親團1988年1月抵達北京,此現象反映了當時()A.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B.海峽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共識C.海峽兩岸接受“一國兩制”構想D.海峽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答案】A【解析】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是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允許民眾回大陸探親,因此才有1988年臺灣返鄉(xiāng)探親團到達北京,故A項正確。10.20世紀60年代末,美軍在越南的數量逐漸減少,蘇聯加緊在亞洲部署常規(guī)部隊和核力量,美國公開宣布不參與蘇聯強壓中國的圖謀。上述現象導致()A.國際局勢趨于緊張B.美蘇激烈爭奪亞洲C.國際格局重大變化D.中美關系逐步改善【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美國公開宣布不參與蘇聯強壓中國的圖謀”不難得出,中美關系在逐漸改善,故D項正確。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這一“原則”后來發(fā)展成為()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答案】C【解析】題干中提到“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后來發(fā)展成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成為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故C項正確。12.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的看法。為了適應新的世界形勢,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關于他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美國深陷越南戰(zhàn)爭泥潭不能自拔B.美國國內的各種危機在逐漸加深C.中國成為多極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答案】C【解析】美國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后,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引發(fā)國內人民的反戰(zhàn)運動,為緩解統(tǒng)治危機改變政策,緩和與中國的關系,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國爆發(fā)經濟危機,深陷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不能自拔,國內出現強烈的人民反戰(zhàn)運動,各種危機不斷加深,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0世紀90年代,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中國的國際作用日益增強,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中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處于守勢,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3.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當年英國就首先承認了新中國,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到1964年法國在西方國家中最早和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這些表明()A.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陣營并未真正形成B.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不斷遭受挫折C.英法兩國都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各國接受【答案】B【解析】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已經形成,故A項錯誤;英法兩國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使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不斷遭受挫折,故B項正確;英國承認新中國是受到均勢外交傳統(tǒng)等因素的影響,在國際上仍然依靠美國,故C項錯誤;由于意識形態(tài)、國家利益等沖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可能被各國接受,故D項錯誤。14.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以“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為借口,在全世界,特別在亞太地區(qū)煽動反華,指責中國“輸出革命”。中國政府最能戳穿這一言論的是()A.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B.組織志愿軍進行“抗美援朝”C.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以大國身份出席日內瓦會議【答案】C【解析】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體現了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會主義陣營,故A項錯誤;組織志愿軍進行“抗美援朝”,抗擊美國入侵社會主義的朝鮮,故B項錯誤;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尤其是“互不干涉內政”,足以表明中國并未“輸出革命”,故C項正確;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不涉及意識形態(tài)問題,故D項錯誤。15.關于下列兩幅圖的歷史信息敘述完全錯誤的一組是()①在兩極格局的背景下召開②都有亞非拉國家參加③都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精神④都主張反對殖民主義,維護世界和平⑤中國在會議上都與更多的國家增進了了解,發(fā)展了關系【答案】C【解析】萬隆會議于1955年召開,不結盟運動成立大會于1961年召開,這兩次會議均在兩極格局時期,故①正確,不符合題意;萬隆會議只有亞非國家參加,故②錯誤,符合題意;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③錯誤;兩次會議都反對殖民主義,維護世界和平,④正確,不符合題意;不結盟運動成立大會中國并沒有參加,故⑤錯誤,符合題意,C項符合題意。16.下圖是20世紀某一時期大國關系示意圖(圖中“—”表示合作關系,?←→”表示對抗關系)。以下表述正確的是()A.甲是英國、乙是中國、丙是法國B.甲是日本、乙是蘇聯、丙是美國C.甲是美國、乙是中國、丙是蘇聯D.甲是蘇聯、乙是日本、丙是中國【答案】C【解析】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英法同屬資本主義陣營,不存在對抗關系,故A項錯誤。戰(zhàn)后日本被美國單獨占領,后來一直追隨美國,兩者不存在對抗關系,故B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面對美蘇兩極對峙格局,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外交形勢相對惡劣;70年代,中美關系正?;?,共同應對蘇聯的威脅,故C項正確。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在外交上采取“一邊倒”的政策,而日本追隨美國敵視中國,故D項錯誤。17.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不需要——也不應該變成一種零和游戲(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損失為代價)?!本?0世紀70年代來看,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利于雙方()A.合作發(fā)展經濟B.合作遏制歐洲C.合作對抗蘇聯D.合作牽制日本【答案】C【解析】中美關系的改善,更多的是從政治利益出發(fā),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改善與歐洲無關,故B項錯誤;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中蘇攻美守,美國需要借助中國來遏制蘇聯的擴張,中蘇關系緊張,中國也需要拉攏美國,因此兩國關系改善可以合作對抗蘇聯,故C項正確;兩國關系改善與日本無關,故D項錯誤。18.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由“一邊倒”轉變?yōu)椤耙粭l線”戰(zhàn)略。在這個戰(zhàn)略上應團結的國家是()A.與中國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B.與中國相鄰近的新興發(fā)展中國家C.與中國大致處于同一緯度的國家D.與中國有著共同遭遇的亞非國家【答案】C【解析】同為社會主義陣營是指“一邊倒”,故A項錯誤;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相鄰近的新興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但不是“70年代初”,也不能連成“一條(直)線”,故B項錯誤;70年代初,中美、中日關系正?;?、日與中國大致處于同一緯度,故C項正確;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亞非國家的政府首腦,在印尼的萬隆舉行國際會議,不是“70年代初”,故D項錯誤。19.學者楊奎松在論述某項政策時指出:“這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睂儆诖隧椪叱雠_背景的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中蘇關系惡化C.經濟形勢不容樂觀D.國際局勢相對緩和【答案】D【解析】從“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可知,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底,故A項錯誤;中蘇關系緊張是在1958年后,故B項錯誤;1952年底中國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經濟形勢好轉,故C項錯誤;1953年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國際局勢相對緩和,故D項正確。20.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教科書里的西方人,以侵略者、壓迫者的形象居多;20世紀80年代,比較友善的形象明顯增多。這一轉變()A.折射出中國的外交形勢開始趨向緩和B.表明中國對西方價值觀念的完全認同C.體現了中國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D.標志著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全面接軌【答案】A【解析】20世紀六七十年代,近代列強長期對華侵略、“左”傾錯誤和國際形勢緊張影響了教科書中對西方人的看法。后來,隨著改革開放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紀80年代中外關系日益緩和,教科書中對西方人的看法有所改善,故A項正確。中西方價值觀念始終存在差異,排除B項。近代時期,中國人已對西方有較深入的認識,題干時間屬于現代時期,排除C項。中國堅持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與西方經濟全面接軌,排除D項。21.下列對三幅圖片展現的共同信息理解最準確的是()A.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B.中國奉行友好結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國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D.中國倡導建立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答案】A【解析】題干三幅圖片體現了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即中國積極參與不同層面的合作活動,故A項正確;中國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故B項錯誤;第一幅圖沒有反映C項、D項內容,故C、D兩項錯22.下圖為2015年2月新華社主辦的《國際先驅導報》上發(fā)表的一幅漫畫,該漫畫的主要意圖是()A.號召抵制日本的文化輸出B.嘲笑日本閉門造車C.警示日本文化侵略的危害D.敦促日本正視歷史【答案】D【解析】應注意提煉漫畫中的有效信息:歷史觀、用日本的歷史觀來進行文化生產、用日本的歷史觀做車輪進行文化輸出。這反映了日本仍然用錯誤的歷史觀進行文化生產和文化輸出,漫畫沒有體現號召抵制日本的文化輸出的內容,故A項錯誤;日本閉門造車和日本文化侵略都是依據其錯誤的歷史觀,說明其意圖是希望日本反思自己的歷史,同時敦促日本正視歷史,故B、C兩項錯誤,D項正確。23.1955年萬隆會議制定的會議議程共5項: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進。據此可知會議議題側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經濟獨立D.區(qū)域集團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中“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得出,A項正確。24.“周恩來的發(fā)言在措辭和內容上都是標準的中共式的宣傳,但與會各國都相信周的蠱惑宣傳,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覺到了這么一種可能,即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都將導致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公開干涉,真使人頭痛!”上述言論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國成立時美國官員對新中國的評價B.美國官員對《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評價C.出席日內瓦會議的美國官員對中國的評價D.美國官員對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的評價【答案】C【解析】材料關鍵詞“印度支那”,可見不是新中國成立時,故A項錯誤;材料與《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無關,故B項錯誤;日內瓦會議討論的主題是印度支那問題,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這一國際會議,周恩來出席了此次會議,故C項正確;萬隆會議不是為了解決印度支那問題,故D項錯誤。25.下圖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圖標。下列對西藏自治區(qū)成立的解讀正確的是()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qū)②自治區(qū)政府有權對本民族事務實行自治③藏民族在自治區(qū)內享有高度自治權④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實現了民族平等,促進了民族團結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由圖標上的文字“1965~2015”“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可判斷出①正確;藏族人民當家作主,自治區(qū)政府有權對本民族事務實行自治,②正確;藏民族在自治區(qū)內仍然要堅持中央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沒有高度自治權,③錯誤;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反映出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實現了民族平等,促進了民族團結,④正確。答案選C。26.在祖國統(tǒng)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國兩制”,也有“九二共識”。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有()①均以尊重歷史和現實為基礎②均由中國中央政府提出,發(fā)展為法律文件③均以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④均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歷史上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實中兩岸還未實現統(tǒng)一,“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都尊重這一歷史和現實,故①正確;“九二共識”是兩岸民間組織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的,故②錯誤;它們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維護國家利益,故③正確;它們提出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已經在兩岸達成共識,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故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27.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其回憶錄中說:“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國的治下。……但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鄧先生的‘一國兩制’,這為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提供了機會?!辈牧现小跋愀鄣莫毺匦浴笔侵?)A.香港的長期繁榮穩(wěn)定B.保留英國對香港的治權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會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一國兩制”“為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提供了機會”,由此判斷,“香港的獨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會制度不變,故應選D項。28.1986年4月,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zhàn)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磥?,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上文中大陸對臺政策調整體現在()A.確立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B.兩岸已經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C.大陸放棄武力統(tǒng)一D.大陸成立了“海協會”【答案】A【解析】從題干時間“1986年”以及材料中“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確立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故A項符合題意。29.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恩來在與印度尼赫魯總理就西藏問題進行會談中提出:“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范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蹦岷蒸斝廊毁澩?。周恩來所說的“原則”()①首先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②違背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實際體現了“求同存異”方針④標志著新中國外交已經走向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回憶所學知識可知,周恩來所說的“原則”是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印度是中國鄰國,①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沒有違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錯誤。不同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國家可以交往,實際上體現了“求同存異”方針,③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正確。故選C項。30.1972年3月,田中角榮說:“世界上有三個據點,即柏林墻、朝鮮38度線和古巴,這是東西方的三個接觸點。必須使這三個接觸點不發(fā)生糾紛……有了日美中三國的等邊三角形關系,就可以維護遠東和平。日本與中國的邦交正?;?,是比在亞洲成立另一個北約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边@一言論認為()A.中日關系的重要性已超過日美關系B.中美關系的改善可以促進中日建交C.中日關系改善有助于改變遠東“冷戰(zhàn)”態(tài)勢D.維護遠東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答案】C【解析】A項與“日美中三國的等邊三角形關系”不符,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中美關系改善的信息,B項排除;“維護遠東和平”“日本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亞洲成立另一個北約更強有力的完全保障”表明中日關系改善有助于改變遠東“冷戰(zhàn)”態(tài)勢,C項正確;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是在20世紀8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D項排除。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下西洋期間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為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確立了不成文的準則,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鄭和在海外從未仰仗“天威”,欺負小國弱國……帶領近三萬人的武裝,在海外沒侵占別國的一寸土地,沒掠奪別國的一草一木,更沒在海外派駐一兵一卒。所經之地,本著“懷柔遠人”“和順萬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導“王道”,反對“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鄰邦,以德服人,宣揚中華文化,其所表現的是“和平海權”,而非武力侵略行為。鄭和出使西洋是中國古代執(zhí)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吨袊鴼v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就關于兩國在中國西藏地區(qū)的關系問題舉行談判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得到印方的贊同。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先后訪問印度和緬甸,訪問中,周恩來總理分別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fā)表聯合聲明,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并共同倡議將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原則。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引申和發(fā)展,并被吸納進會議通過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之中。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上午,習近平登上聯合國講臺,發(fā)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這是習近平首次在聯合國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他強調: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還呼吁: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近三年來習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運共同體。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qū)域內的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一次次闡述著“中國主張”。(1)根據材料一、二歸納鄭和下西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外交活動的異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相通之處。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10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當前中國外交活動的認識。(3分)【答案】(1)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鄰邦;以政治目的為主;反對霸權。(四點即可)(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技術咨詢服務合同(7篇)
- 醫(yī)務人員個人工作總結范文(6篇)
- 農貿市場商鋪攤位營銷方案(5篇)
- 虛擬改裝體驗研究-洞察分析
- 溯源體系經濟效益分析-洞察分析
- 游戲社區(qū)運營管理-洞察分析
-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競爭力分析洞察-洞察分析
- 虛擬現實藝術互動性研究-洞察分析
- 《物流運輸工具》課件
- 網絡空間倫理治理-洞察分析
- 宜春古城改造計劃書
- 2024年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力資源部副經理個人述職報告
- 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期末試卷含參考答案
- 管道工程心得體會
- 感染醫(yī)師進修總結匯報
- 個性化營養(yǎng)餐定制平臺商業(yè)計劃書
- (完整)小學四年級多位數乘除法400題
- 火電廠運行管理
- 搞笑朗誦我愛上班臺詞
- 20以內加減法口算題100道計時精編版(共計3500道)可直接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