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 2 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 2 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 2 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 2 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 2 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9.2液體的壓強》同步訓(xùn)練題-附答案

學(xué)校: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號:

一、單選題

1.如圖所示,質(zhì)量和底面積相同且厚度忽略不計的三個容器,分別裝有質(zhì)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丙

三種不同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最大

B.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最大

C.三容器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力相等

D.三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p丙加乙加甲

2.如圖,甲、乙為容積相同的容器,其中一個裝滿水,另一個裝滿硫酸(P硫酸>P水),已知容器底受到

液體的壓強都相等,那么,裝水的容器一定是()

A.甲B.乙

C.甲和乙都可能D.無法確定

3.心臟每天在不知疲倦的工作,把血液供給全身,給人提供動力,人的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如圖

所示是醫(yī)生常用的水銀血壓計,下列對有關(guān)血壓的說法錯誤的是(說明舉例:70mmHg即相當(dāng)于70mm高的

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A.人的正常舒張壓約為60~90mmHg

B.人的正常舒張壓約為0.816X103"1.224X103Pa

C.人的正常收縮壓約為90~140mmHg

D.人的正常收縮壓為1.224X10~l.904X104Pa

4.如圖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積30cm';杯內(nèi)水重2N,水深

6cm,水的密度為l.OXIO'kg/n?,g取10N/kg。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水對杯底的壓強為900PaB.水對杯底的壓力為2N

C.水杯對桌面的壓強為lOOOPaD.水杯對桌面的壓力為2.8N

5.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裝有同種液體。甲試管豎直放置,乙試管傾斜放置,兩試管液

面相平。液體對兩試管底的壓強為p甲、p乙,則()

A.pxp乙B.p單<p乙C.p甲>pz,D.無法判斷

6.把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ㄋ芰掀亓坎挥嫞?,放入水中16厘米處,然后向管內(nèi)

緩緩倒入密度為0.8X103千克/米3的煤油,當(dāng)塑料片開始下沉?xí)r,煤油在管內(nèi)的高度是()

A.0.8厘米B.8厘米C.20厘米D.16厘米

7.在一個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cè)壓強不同時

其形狀發(fā)生改變。用它來做“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跟深度、液體密度有關(guān)”的實驗中,容器兩邊分別加入甲、

乙兩種液體后,橡皮膜凸向液體甲,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實驗現(xiàn)象可知()

隔板

橡皮膜

甲乙

A.甲液體密度比乙液體的大

B.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

C.要使橡皮膜形變程度減小,可增加甲液體深度

D.該實驗現(xiàn)象可以證明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guān)

8.圖玻璃管上、下端開口,下端扎緊薄橡皮膜,將它放入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容器如圖,橡皮膜發(fā)生

彈性形變且內(nèi)凹程度完全相同。若液體密度分別為P甲、P乙,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

開口

/

/玻璃管

橡皮膜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LD.P甲>PL

二、填空題

9.我國“蛟龍?zhí)枴币褜崿F(xiàn)下潛深度7062m,其下潛過程中,潛水員的質(zhì)量_______,“蛟龍?zhí)枴笔艿剿?/p>

壓強。(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0.如圖所示是我國的“蛟龍”號潛水器總重約22噸,完全潛入水中后,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大,潛水器

受到海水的壓強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當(dāng)它創(chuàng)記錄地突破7000米深處并處于

懸停時,海水對潛水器的浮力為N.

11.如圖是灑水車的工作場景。該車罐內(nèi)裝入1.5m深的水時,車的總質(zhì)量為12t,輪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

積為0.6m2,此時車靜止在水平路面上,對路面的壓強為Pa,水對罐體底部的壓強Pa。

當(dāng)增大罐內(nèi)氣壓后,水就可以灑向更遠處,此時罐體與出水管(填“是”或“不是”)連通器。

12.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2012年蛟龍?zhí)枬撍黜樌瓿?km級的潛水試驗,則7km深

處海水的壓強為Pa,設(shè)想你在7km深的蛟龍?zhí)枬撍髦邪岩恢皇稚斓酵饷娴乃?,若手?/p>

的面積為0.6X10"則海水對手背的壓力為N(海水的密度P=1.0X103kg/m3?g取

10N/kg)。

13.A、B兩個實心均勻圓柱體的高度之比為2:1,底面積之比為1:2,將它們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甲

所示。已知A的密度為2Xl(fkg/m3,現(xiàn)在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

平放在B的正上方,則A、B對桌面的壓強隨截取高度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當(dāng)11=cm時A、B

對桌面的壓強相等,A的高度是cm,B的密度是kg/m3.

三、計算題

14.如圖所示為一個電熱水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壺身和底座的總質(zhì)量是0.5kg,底座與水平桌面的接

觸皿面積為2X10%2,在水壺內(nèi)裝入重15N的水后,水的深度為0.12m。g取10N/kg,求:

(1)水對壺底的壓強;

(2)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15.如圖所示,將質(zhì)量為10千克、底面積為2x10-2米2的實心圓柱體置于水平地面上,求:

(1)地面受到的壓力F。

(2)地面受到的壓強p。

(3)現(xiàn)將圓柱體沿水平方向切去0.2米的高度,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變化量為3920帕,求圓柱體原來

的高度h。

16.如圖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著一個圓形魚缸,魚缸重為30N,底面積為0.12m:缸內(nèi)有質(zhì)量為32kg

的水和三條總質(zhì)量為1kg的魚,此時水的深度為0.2m已知P水=l.Oxl(Pkg。請計算:(g取10N/kg)

(1)水對魚缸底部的壓強是多少?

(2)水對魚缸底部的壓力是多少?

(3)魚缸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強是多少?

17.如圖所示,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輕質(zhì)容器分別盛有質(zhì)量為10千克的甲、乙兩種液體,甲液體的體積

為1.25義10一4米)乙液體為水,兩容器中液體深度分別為0.6米、0.5米。

①求甲液體的密度P甲;

②求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乙;

③若分別從兩容器中抽出高度均為h的液體后,使剩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求h的大小。

18.“武漢號”導(dǎo)彈驅(qū)逐艦在亞洲處于領(lǐng)先水平,參加了我國海軍首批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的護航任務(wù)。

“武漢號”的排水量為7000t,是一種防空、反潛、反艦?zāi)芰獾倪h洋驅(qū)逐艦。(海水的密度為L03X

103kg/m3,g取10N/kg)

(1)若艦底某處距海面的深度為8m,則該處受到海水的壓強是多少?

(2)“武漢號”在巡航時,通過艦載雷達發(fā)現(xiàn)了目標。若雷達發(fā)出電磁波經(jīng)2X10飛收到了回波,則目

標距軍艦的距離是多少?

19.如圖所示,圓柱形輕質(zhì)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計容器的質(zhì)量),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適量的某種液體,

將一邊長為5.0cm的正方體木塊,豎直平穩(wěn)地放入液體中(木塊不溶于液體中,且木塊不吸收液體),當(dāng)

木塊最終靜止時,其露出液面的高度為1.0cm。(P木=0.8X10%g/m3)求:

(1)木塊的重力;

(2)木塊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大小;

(3)容器內(nèi)所裝液體的密度大小。

四、實驗探究題

20.小明在研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實驗前,應(yīng)調(diào)整U形管壓強計,使左右兩邊玻璃管中的液面。小明用手按壓橡皮膜,發(fā)現(xiàn)

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基本不變,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

是;

(2)解決問題后,小明繼續(xù)探究實驗,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的關(guān)系;

(3)小明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guān),應(yīng)選擇兩圖進行對比,結(jié)論是:液體

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

(4)實驗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通過U型管兩端液面的反映出來。

21.小聰利用壓強計在“探究液體內(nèi)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壓強究竟有哪些特點”,收集到如下表中的

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液體深度h(mm)壓強計

橡皮膜方向液面高度差(mm)

1水20.0朝上18.5

2朝下18.5

3朝左18.5

4朝右18.5

540.0朝上36.8

660.0朝上54.6

7酒精60.0朝上43.5

①比較序號1、2、3、4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②驗證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guān)系,小聰完成的實驗操作應(yīng)該是序號為的實驗.

③比較序號6、7兩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有關(guān).

④小聰在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轉(zhuǎn)換法和法.

⑤小剛想到了壓強計的U型管實際上是連通器,因此他將液體壓強計進行了改進.當(dāng)兩探頭置于空氣中時,

U形管液面相平.現(xiàn)將兩探頭分別放在甲、乙容器內(nèi)密度為P1和P2的兩種液體中,且兩探頭所處的深度

相同時,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圖所示,則PiP2(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

面再次相平,應(yīng)(填“增大”或“減小”)乙容器中的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

答案

1.D

2.A

3.B

4.C

5.A

6.C

7.C

8.A

9.不變;變大

10.增大;2.2X105

11.2X105;1.5X104;不是

12.7X10pa;4.2X10%

13.4;10;1.6X103

14.(1)解:水對壺底的壓強:p*feP*gh=1.0X103kg/m3X10N/kgX0.12m=l.2X103Pa

(2)解:壺身和底座的總重力:G=mg=O.5kgX10N/kg=5N,

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G+G水=5N+15N=20N,

則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F/S=20N/lX10V=1X103Pa

15.(1)解:地面受到的壓力:F=G=mg=10kgX9.8N/kg=98N;

答:求地面受到的壓力F為98N。

3

(2)解:地面受到的壓強:p=f=92=4.9xl0Pao

答:地面受到的壓強p為4.9x103pa。

33

(3)解:根據(jù)Pq=肄臂=等=pgh可得,圓柱體的密度:P=康=98tx:2m=2X10kg/m;

則圓柱體原來的高度:h=R=:,意=025m。

pg2xl03kg/m3x9.8N/kg

答:圓柱體原來的高度h為0.25m。

16.⑴解:水對魚缸底的壓強:P=pgh=1.0X103kg/m3X10N/kgx0.2m=2x103Pa

答:水對魚缸底的壓強為2X103pa

p

(2)解:水對對魚缸的壓強:P=-,得F=Ps=2xl03pax0.12m2=240N

S

答:水對魚缸的壓力為240N

(3)解:水的重力:G水=m水g=32kgX10N/kg=320N.

魚的重力:G魚=m魚g=lkgx10N/kg=ION;

魚缸對桌面的壓力:F'=6水+G魚+6缸=320N+10N+30N=360N,

受力面積8=0.12m2,

魚缸對桌面的壓強:P7=-==3x103Pa。

s0.12m2

3

答:魚缸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強為3x10Pao

17.解:①甲液體的密度P甲=券=125:鬻3m3=0-8X103kg/m3

甲.

②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水=P水gh水=1x103kg/m3x9.8N/kgx0.5m=4.9x103Pa

③分別從兩容器中抽出高度均為h的液體后,剩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即

P甲,=Pz;

則P甲g(h甲-h)=P乙g(h乙-h)

代入數(shù)據(jù)0.8X103kg/m3X(0.6m-h)=l.0X1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