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魏公子無忌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隱士曰侯贏,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zhí)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屏中,愿枉牟騎過之?!惫右嚾胧校钌乱娖淇椭旌?,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侯生遂為上客。魏安鰲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公子患之,數(shù)請魏王,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乃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之。侯生曰:“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力能竊之。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也?!惫訌钠溆?,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侯生同:“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庇谑枪诱堉旌?。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進兵擊秦軍,遂救邯鄲,存趙。(節(jié)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材料二:唐雎謂信陵君曰:“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毙帕昃唬骸盁o忌謹受教?!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8.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公A子B從C車D騎E虛F左G自H迎I夷J門K侯L生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食客,古代寄食在貴族官僚家里為主人謀劃、奔走的人。B.具,通“俱”,全都。與下面“臣客居者朱亥可與俱”的“俱”意思相同。C.虎符,古代君王調(diào)兵遣將用的信物,因虎的形狀而得名。D.矯,假托。這里是說公子無忌要假托魏王的命令來取代晉鄙。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子無忌尊賢重士。他為人仁愛并能謙虛地對待士人,士人紛紛投奔,成為他食客的有三千人,侯生被尊為上客。B.公子無忌急人所難。他在秦軍圍攻邯鄲的緊要關頭,多次請求魏王出兵,還要與別人約定上百輛戰(zhàn)車與秦軍拼命。C.公子無忌善納人言。他聽從侯生的計策依靠如姬竊得兵符,借助朱亥成功奪得晉鄙軍權,解除了秦軍對邯鄲的圍困。D.公子無忌不居功自做。唐雎認為公子無忌雖然因解除邯鄲之圍而有恩于趙國。但應忘掉此事,無忌表示接受這一建議。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2)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12.侯生是如何考驗魏公子無忌的?請簡要概括。【答案】8.EG9.B10.B11.(1)士人不論有才能還是沒才能,公子都謙遜地有禮節(jié)地同他們結交,不敢憑仗自己的富貴驕傲地對待士人。(2)多次送信給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請求救兵。12.(1)身著破衣帽坐在車的上位,沒有謙讓;(2)讓公子把他拉到市屠中訪問朋友,并長時間與朋友交談,暗中觀察公子?!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公子帶著車馬,空出車上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的侯生?!败囼T”是一個詞,作“從”的賓語,“騎”后斷句;“虛”的賓語是“左”,“左”后斷句。

即在EG處斷句?!?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B.“意思相同”錯誤,“臣客居者朱亥可與俱”的“俱”的意思是“一起”。句意:把打算去同秦軍拼命的情況和原因全告訴侯生。/我的朋友屠戶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去。故選B。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還要與別人約定上百輛戰(zhàn)車與秦軍拼命”錯誤,文中“約車”指的是拴套車馬或裝備車輛的意思,不是約定車輛的意思。故選B。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無”,不論;“不肖”,沒有才能;“禮”,有禮節(jié)地;“以”,憑仗;“驕”,驕傲地對待。(2)“數(shù)”,多次;“遺”,送給;“書”,信;“于”,向?!?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依據(jù)“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可概括為:身著破衣帽坐在車的上位,沒有謙讓;依據(jù)“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屏中,愿枉牟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可概括為:讓公子把他拉到市屠中訪問朋友,并長時間與朋友交談,暗中觀察公子。

參考譯文:材料一:魏國公子無忌,待人仁愛,又能謙遜地對待士人。士人不論有才能還是沒才能,公子都謙遜地有禮節(jié)地同他們結交,不敢憑仗自己的富貴驕傲地對待士人。因此,方圓幾千里以內(nèi)的士人都爭著去歸附他,他招來了食客三千人。魏國有位隱士名叫侯嬴,是大梁夷門的守門人。公子聽說后,就去拜訪他,想送他一份厚禮,侯嬴不肯接受。公子于是辦了酒席大會賓客。(賓客)坐好以后,公子帶著車馬,空出車上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的侯生。侯生著破舊衣帽,徑直走上車子,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謙讓,想借此觀察公子的態(tài)度。公子握著韁繩,顯得更加恭敬。侯生又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肉市里,希望委屈你的車馬去訪問他?!惫泳万屲囘M入肉市。侯生下了車,會見他的朋友朱亥,故意久久地站著跟他的朋友談話,暗中觀察公子,公子的臉色更加溫和。侯生就成了公子的上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jīng)打敗了趙國長平的軍隊,又進兵圍攻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給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請求救兵。公子為此事?lián)鷳n,屢次請求魏王發(fā)兵,魏王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公子。公子于是準備了一百多輛車,想率領門客去同秦軍拼命。走過夷門時,會見侯生,把打算去同秦軍拼命的情況和原因全告訴侯生。侯生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臥室里,如姬最受寵愛,經(jīng)常出入魏王的臥室,她有辦法能夠偷到它。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從魏王以下想要找到替她報殺父之仇的人,但沒有找到。公子派門客斬下她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愿意為公子(出力,即使)獻出生命,也不會推辭。公子果真開口請求如姬,如姬一定答應,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奪取晉鄙的軍隊,就可北邊救援趙國西邊打退秦國了?!惫右缽乃挠嫴撸フ埱笕缂?。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給公子。侯生說:“公子即使合了兵符,如果晉鄙不把軍隊交給公子,再向魏王請求,事情就一定危險了。我的朋友屠戶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去,這個人是個大力士。晉鄙聽從,那很好;不聽從,就可以讓朱亥擊殺他。”于是公子去邀請朱亥。到了鄴城,假傳魏王的命令代替晉鄙。晉鄙合了兵符,對此感到懷疑,想要不聽從(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著的四十斤重的鐵錘,用錘子打死了晉鄙。公子于是統(tǒng)率了晉鄙的軍隊。進兵攻打秦軍,于是救下了邯鄲,保存了趙國。材料二:唐雎對信陵君說:“別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記的;我有恩德于別人,是不可以不忘記的。如今,你殺了晉鄙,救下邯鄲,打敗秦兵,保存了趙國,這對趙國是大恩德?,F(xiàn)在,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會見到趙王了,希望你把救趙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說:“無忌我恭敬接受您的教誨?!?/p>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杜)甫,字子美。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廊州贏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钡叟t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狻r所在寇奪,甫家寓廊,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备τ稚脐悤r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選自《新唐書·杜甫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B.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C.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D.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玄宗,廟號。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通常含有褒或貶之意。B.“為賊所得”與“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C.“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與“予過維揚”(《揚州慢》)兩句中的“過”字含義相同。D.律詩,舊詩體裁之一,格律較嚴,每首八句,四聯(lián)都要對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韻。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在安史之亂時追隨唐肅宗,房琯因故被罷職,杜甫認為對房琯的處罰太輕,觸怒唐肅宗,宰相張鎬替杜甫說話,才打消了唐肅宗的怒氣。B.杜甫的家人在戰(zhàn)亂中陷入困境,朝廷準許杜甫去探家,他自己也在戰(zhàn)亂中流離失所,他流落到成都搭建草房子,后又去劍南投靠嚴武。C.杜甫性情曠達不拘小節(jié),年輕時和李白齊名,被人們稱為“李杜”。他關心國家大事,雖然多次經(jīng)歷戰(zhàn)亂,但仍能保持名節(jié),忠于國君。D.杜甫的詩歌被元稹稱為“前無古人”,杜甫因其詩歌的特色而被人們稱為“詩史”。韓愈在談到詩歌時,贊許杜甫和李白的詩歌作品。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14.從文中看,在杜甫之前的唐代詩歌有哪些不足?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B11.D12.A13.(1)關輔發(fā)生饑荒,他便棄官離去,客居在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實來養(yǎng)家。(2)游歷南岳祠,忽發(fā)大水,十多天弄不到吃的,縣令備了船迎接他,這才得以回來。14.①崇尚浮華之風;②浮華而失去質樸,艷麗而欠缺雄壯?!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意:到了杜甫,詩風雄渾蒼茫,千姿萬狀,兼有了古今之長,他人不足,杜甫卻有余,殘脂余香,使后人獲益之處太多了?!八恕笔恰安蛔恪钡闹髡Z,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C;“厭余”是“甫”的謂語;“殘膏”“剩馥”結構一致,不應在“余”前斷開,排除D。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B.正確。被;替,給。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句意:被賊兵抓住/母親我這就替你求娶。C.正確。都是經(jīng)過。句意:曾與李白和高適結伴經(jīng)過汴州/我經(jīng)過揚州。D.“四聯(lián)都要對仗”錯誤。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杜甫認為對房琯的處罰太輕”錯,由原文“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笨芍瑧嵌鸥φJ為房琯所犯罪小,不應該被罷職。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饑”,發(fā)生饑荒;“客”,客居;“自給”,養(yǎng)家,自我供給。(2)“遽”,忽然;“旬”,十天;“具”,準備?!?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可知,崇尚浮華之風;②由原文“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可知,浮華而失去質樸,艷麗而欠缺雄壯。參考譯文:杜甫,字子美。考進士沒有考中,困居在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到太清宮舉行朝獻典禮,到太廟舉行朝享典禮并到南郊祭天,杜甫進奏賦文三篇。玄宗讀了大為驚奇。遭逢安祿山叛亂,天子入蜀,杜甫逃往三川。肅宗即位,他衣衫破爛從廊州想要奔赴皇帝外出停駐的地方,被賊兵抓住。至德二年,出逃來到鳳翔拜見肅宗,拜任右拾遺。他和房琯是貧賤之交,房琯當時在陳濤斜戰(zhàn)敗,又因招董廷蘭為門客,被罷免宰相。杜甫上疏說:“所犯罪小,不應該罷免大臣?!泵C宗發(fā)怒,下詔三司會審他。宰相張鎬說:“杜甫如果被治罪,就斷絕了進言者的通道?!泵C宗這才消去怒意。當時到處有寇賊掠奪,杜甫的家人寄住在廊州,長年艱難貧困,幼弱的家人甚至餓死,因此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前去探家。跟隨肅宗回到京城,出任華州司功參軍。關輔發(fā)生饑荒,他便棄官離去,客居在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實來養(yǎng)家。又流落到劍南,在成都西郭搭建草廬居住。召他入朝補授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前去。正逢嚴武任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杜甫前去投靠。大歷年間,杜甫出瞿塘峽,下江陵,沿沅水、湘水而上登臨衡山,于是暫住在未陽。游歷南岳祠,忽發(fā)大水,十多天弄不到吃的,縣令備了船迎接他,這才得以回來??h令曾送杜甫烤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一個晚上去世,終年五十九歲。杜甫性情曠達不拘小節(jié),喜歡議論天下大事,空闊而不切實際。年輕時和李白齊名,當時稱為“李杜”。曾與李白和高適結伴經(jīng)過汴州,喝酒到盡興時登上吹臺,慷慨抒發(fā)懷古之情,人們猜不透他的用意。他多次經(jīng)歷戰(zhàn)亂,堅持節(jié)操不被玷污,創(chuàng)作詩歌,感傷國勢削弱,念念不忘國君,人們都哀憐他的忠心。贊曰:唐朝興起,詩人繼承陳、隋風格,以浮華而相炫耀。到宋之問、沈儉期等人,在聲韻上研討揣摩,輕聲重聲不再差誤,而這種詩就被稱為“律詩”,人們爭相沿襲仿效。到開元年間,逐漸用雅正的意旨加以修飾,然而倚重浮華的違背質樸,喜好艷麗的欠缺雄壯,詩人得到一個方面,就都能一展所長。到了杜甫,詩風雄渾蒼茫,千姿萬狀,兼有了古今之長,他人不足,杜甫卻有余,殘脂余香,使后人獲益之處太多了。所以元鎮(zhèn)說:“從有詩人以來,沒有能比得上杜子美的?!倍鸥τ稚朴谟迷姼桕愓摃r事,切合格律而意旨精深,寫到上千言而毫無才力不足的跡象,世人稱之為“詩史”。昌黎韓愈在文章上慎重地許可,至于詩歌,獨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边@真是實話。山西省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傳序》)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請A其B矢C盛D以E錦F囊G負H而I前J驅K及L凱M旋N而O納P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中的“所以”含義不同。B.“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與“吾其還也,亦去之”(《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其”含義相同。C.“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老子)四章》)中的“從事”含義不同。D.“舉天下之豪杰”與“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列傳》)中的“舉”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借用后唐莊宗的事跡,闡明了國家的興盛衰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B.晉王臨終之前賜給莊宗三支箭,用意是提醒他牢記父親遺恨,不忘復仇使命。C.莊宗得天下時意氣之盛和失天下時處境之衰構成對比,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D.在莊宗眾叛親離之際,伶人也趁機作亂,導致莊宗身死國滅,淪為天下笑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在莊宗身上有何具體表現(xiàn)?請簡要概括。【答案】10.CGK11.B12.A13.(1)或者探究莊宗成功和失敗的事跡,都出自人的原因嗎?(2)禍患常常是由極小的事積累而成的,而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溺愛的人或物困擾。14.①憂勞可以興國:莊宗謹記父親遺命,外出征戰(zhàn),親負三矢,最終消滅仇人,獲得勝利,得到天下。②逸豫可以亡身:莊宗得到天下之后,貪圖安樂,寵幸伶人,最終導致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罢埰涫浮笔呛罄m(xù)行為的前提,為動賓短語,應單獨成句,故在C處斷開?!笆⒁藻\囊”為狀語后置,故在G處斷開?!柏摱膀尅?,“而”表修飾關系,應在“驅”后斷開,且“盛以錦囊”“負而前驅”是對待“矢”的兩個做法,故在K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辨析一詞多義的能力。A.“所以”:……的原因/用來……的。含義不同。句意: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B.“其”:表祈使,一定/表商量,還是。含義不同。句意: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志向/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也離開了。C.“從事”:隨從官員/從事事業(yè)。含義不同。句意: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在祖廟祭告/人們從事事業(yè),經(jīng)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D.“舉”:全/選拔。含義不同。句意:全天下的豪杰/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闡明了國家的興盛衰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錯誤,文中說“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意思是“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可見認為興衰與天命有關系。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抑”,或者;“本”,探究;“跡”,事跡。(2)“積”,積累;“忽微”,極小的事;“積于忽微”,狀語后置句,應為“于忽微積”;“溺”,溺愛;“困于所溺”,被動句,“于”表被動?!?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原文第二段敘述莊宗和執(zhí)行其父遺命的事例,著力寫莊宗對三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莊宗“受而藏之于廟”,以及“其后用兵”的舉動,可以看出他接受遺命,矢志復仇的決心和意志,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從這里,可以看出“憂勞可以興國”。原文第三段中,“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敘述了莊宗得到天下之后,應為貪圖安樂,寵幸伶人而導致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的結局。從這里,可以看出“逸豫可以亡身”。參考譯文: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憾;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倉皇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梢姷溁汲3J怯晌⑿〉氖虑榉e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難道只有寵愛伶人才會這樣嗎?于是作《伶官傳》。山西省運城市教育發(fā)展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隋煬帝大業(yè)七年。漳南人竇建德少尚氣俠,膽力過人,為鄉(xiāng)黨所歸附。會募人征高麗,建德以勇敢選為二百人長。同縣孫安祖亦以驍勇選為征士。安祖辭以家為水所漂,妻子餒死。縣令怒,笞之。安祖刺殺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蹤跡至建德家。建德謂安祖曰:“今水潦為災,百姓困窮,加之往歲西征,行者不歸,瘡痍未復。主上不恤,乃更發(fā)兵親擊高麗,天下必大亂。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但為亡虜邪?”乃集無賴少年,得數(shù)百人,使安祖將之,入高雞泊中為群盜,安祖自號將軍。時蓚人高士達聚眾于清河境內(nèi)為盜,郡縣疑建德與賊通,悉收其家屬,殺之。建德帥麾下二百人亡歸士達,士達自稱東海公,以建德為司兵。頃之,孫安祖為人所殺,其眾悉歸建德,建德兵至萬余人。建德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逸,由是人爭附之,為之致死。十二年冬十二月,涿郡通守郭絢,將兵萬余人討高士達。士達自以才略不及竇建德,乃進建德為軍司馬,悉以兵授之。建德詐為與士達有隙而叛,遣人請降于絢,愿為前驅擊士達以自效。絢信之,引兵隨建德至長河,不復設備。建德襲之,殺虜數(shù)千人,斬絢首,獻士達。楊義臣至平原,欲入高雞泊討之。建德謂士達曰:“歷觀隋將,善用兵者無如義臣,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使其欲戰(zhàn)不得,坐費歲月,將士疲倦,然后乘間擊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敵。”士達不從,留建德守營自帥精兵逆擊義臣戰(zhàn)小勝因縱酒高宴。建德聞之曰:“東海公未能破敵,遽自矜大,禍至不久矣?!焙笪迦眨x臣大破士達,于陳斬之。乘勝逐北,趣其營,營中守兵皆潰。義臣既殺士達,以為建德不足憂,引去。建德還平原,收士達散兵,收葬死者,為士達發(fā)喪,軍復大振,自稱將軍。(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唐平河朔》)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會募人征高麗”與“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兩句中“會”字含義不同。B.“主上不恤”與“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的“恤”字含義相同。C.設備,指設防,現(xiàn)在一般指進行某項工作或滿足某種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D.“其鋒不可當”與“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竇娥冤》)兩句中的“當”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竇建德崇尚俠氣,講義氣,膽量和力氣超過一般人,因此,在朝廷征討高麗招募兵丁時,被挑選為二百人長。B.竇建德為孫安祖分析大局,勸他“當立大功”,并召集人員,讓孫安祖率領,孫安祖帶領人馬到高雞泊當了盜匪。C.郭絢領兵征討高士達,竇建德主動請纓出戰(zhàn),他采用詐降的計策,讓郭絢相信他,放松警惕,再趁機襲擊郭絢。D.楊義臣來攻,竇建德建議高士達避其鋒芒,待其將士疲倦之時,再與之戰(zhàn),高士達沒有采納,最終被楊義臣擊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安祖刺殺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蹤跡至建德家。(2)乘勝逐北,趣其營,營中守兵皆潰。義臣既殺士達,以為建德不足憂,引去。14.應對郭絢和楊義臣攻擊,竇建德展現(xiàn)出了哪些品質?請結合文章簡要說明?!敬鸢浮?0.EMP11.B12.C13.(1)孫安祖刺殺了縣令,逃到竇建德那里,竇建德把他藏起來。官府派人緝捕孫安祖,追蹤到竇建德家里。(2)(楊義臣)乘勝追擊敗兵,奔赴高士達的軍營中,營中的守兵全潰散奔逃。楊義臣殺了高士達后,以為竇建德不值得擔心,就率兵離開了。14.知己知彼,善于謀略:應對郭絢來攻,竇建德采取詐降策略,取得勝利;楊義臣來攻,竇建德分析敵情,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不折不撓:楊義臣擊潰高士達的軍隊后,竇建德收集散兵,重新振作?!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把建德留下防守軍營,自己帶著精銳部隊迎擊楊義臣。剛獲得很小的勝利,就放開喝酒慶祝?!笆貭I”是“建德”的謂語和賓語,故其后斷開;“帥精兵”作“逆擊”狀語,“義臣”作“逆擊”的賓語,“義臣”后斷開;“戰(zhàn)小勝”是作戰(zhàn)結果,應單獨成句。故選EMP。【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A.會,恰逢,句意:正趕上朝廷征募攻打高麗的兵??;會,定當,句意: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xiàn)滿月的形狀。B.恤,體恤、憐憫,句意:皇上不體恤人民疾苦;恤,顧念,憂慮,句意: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故意思不同。C.正確。D.當,抵擋,句意:士氣正高,難以抵擋;當,動詞,受,此處指判罪,句意:可憐我竇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C.“竇建德主動請纓出戰(zhàn)”錯誤,根據(jù)原文“士達自以才略不及竇建德,乃進建德為軍司馬,悉以兵授之”可知,是高士達讓竇建德領兵出戰(zhàn)。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1)“亡”,逃亡,逃跑;“匿”,藏匿;“蹤跡”,追蹤。(2)“逐北”,追擊敗兵;“趣”,同“趨”,奔赴;“引”,率領?!?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建德詐為與士達有隙而叛,遣人請降于絢,愿為前驅擊士達以自效。絢信之,引兵隨建德至長河,不復設備。建德襲之,殺虜數(shù)千人,斬絢首,獻士達”可知,竇建德沒有直接迎敵,而是選擇假裝投降,取得郭絢的信任,然后在他不設防備的情況下,斬殺敵軍。由“建德謂士達曰:‘歷觀隋將,善用兵者無如義臣,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使其欲戰(zhàn)不得,坐費歲月,將士疲倦,然后乘間擊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敵?!笨芍鎸盍x臣的軍隊,竇建德認為敵軍鋒銳,應當避其鋒芒,趁機攻打。從上可以看出,竇建德在作戰(zhàn)時做到了知己知彼,善于謀略。由“建德還平原,收士達散兵,收葬死者,為士達發(fā)喪,軍復大振,自稱將軍”可知,面對軍隊失敗的情況,竇建德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收集散失的軍隊,自稱將軍,重新振作。參考譯文:隋煬帝大業(yè)七年(611年)。漳南人竇建德從小就崇尚俠氣,為人講義氣,膽量和力氣都超過一般的人,鄉(xiāng)黨里的人都愿歸附他。正趕上朝廷征募攻打高麗的兵丁,竇建德因為勇敢被選為二百人長。同縣的孫安祖也因為驍勇被選為征士。孫安祖由于家里發(fā)水災被淹沒,妻子兒女都餓死了,推辭不愿應征,縣令生氣,就毒打他。孫安祖刺殺了縣令,逃到竇建德那里,竇建德把他藏起來。官府派人緝捕孫安祖,追蹤到竇建德家里。竇建德對孫安祖說:“如今大水成災,老百姓窮困潦倒,加上往年西征,去的人都沒有活著回來,國家的瘡病還沒有撫平,皇上不體恤人民疾苦,又要親自發(fā)兵攻打高麗,天下必定要大亂。大丈夫不死,就要建立大功,怎能就這樣做逃犯呢?”竇建德于是聚集沒有職業(yè)的青年,有幾百人,讓孫安祖率領,進入高雞泊中結伙當了盜匪,孫安祖自己號稱將軍。當時蓚地人高士達在清河境內(nèi)聚眾為盜匪,郡縣官員們懷疑竇建德與盜賊勾結,就把他的家屬全部收捕殺了。竇建德帶著他的部下二百人歸附了高士達,高士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為司兵。不久,孫安祖被人殺了,孫安祖的徒眾全歸附了竇建德,竇建德的士卒達到了一萬多人。竇建德待人接物誠懇老實,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因此人們都爭先恐后歸附他,甘心為他效命。隋大業(yè)十二年(616年)冬十二月,涿郡通守郭絢率領一萬多軍隊討伐高士達。高士達自認為才能和謀略都不如竇建德,就提升竇建德為軍司馬,把軍權都交給了他。竇建德裝作與高士達有矛盾要叛變他,派人向郭絢請求投降,希望作為郭絢的前鋒部隊攻擊高士達,為他效力。郭絢相信了,領兵跟隨竇建德到了長河,也不再防備他。竇建德乘機襲擊他,殺死和俘房了幾千人,割下郭絢首級,獻給高士達。楊義臣來到平原,打算進入高雞泊討伐竇建德。竇建德告訴高士達說:“我看隋朝將領中,善于用兵的沒有人能與楊義臣相比,士氣正高,難以抵擋。請你領著部隊避開他,讓他想戰(zhàn)不能,空費時間,等他的將士疲倦不堪,然后乘機向他進攻,才能將他打敗。不這樣,恐怕你不是他的對手?!备呤窟_不聽,把建德留下防守軍營,自己帶著精銳部隊迎擊楊義臣。剛獲得很小的勝利,就放開喝酒慶祝。竇建德聽到后說:“東海公還沒有打敗敵人,就這樣妄自矜大,災禍不久就會降臨?!边^了五天,楊義臣打敗高士達,在陣前把高士達殺了。楊義臣乘勝追擊敗兵,奔赴高士達的軍營中,營中的守兵全潰散奔迷。楊義臣殺了高士達后,以為竇建德不值得擔心,就率兵離開了。竇建德返回平原,收羅高士達的散兵,埋葬死了的士兵,并為高士達發(fā)喪,部隊的士氣又大振,實建德自稱為將軍。山西省孝義市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因自幼讀書,接聞大人君子之余論,雖他無所得,至如君臣之義,自謂見之甚明。如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樂者,是誰之力歟?皆君上之賜也。是以凡我有生之民,或給力役,或出智能,亦必各有以自效焉。此理勢之必然,亙?nèi)f古而不可易。因生四十三年,未嘗效尺寸之力,以報國家養(yǎng)育生成之德,而恩命連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負我國家知遇之恩,而得罪于圣門中庸之教也哉?但或者得之傳聞,不求其實,止于蹤跡之近似者觀之,是以有高人隱士之目,惟閣下亦知因之未嘗以此自居也。向者,先儲皇以贊善之命來召,即與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學,亦即時應命。后以老母中風,請還家省視,不幸彌留,竟遭憂制,遂不復出,初豈有意于不仕邪?今圣天子選用賢良,一新時政,雖前日隱晦之人,亦將出而仕矣,況因平昔非隱晦者邪?況加以不次之寵,處之以優(yōu)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與心違,病臥空齋,惶恐待罪。因素有羸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余,繼以痁瘧,歷夏及秋,后雖平復,然精神氣血已非舊矣。不意今歲五月二十八日,瘧疾復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嘆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側修營一舍,儻病勢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遣人之際,未免感傷,由是病勢益增,飲食極減。至二十一日,使者持恩命至,因初聞之,惶怖無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竊謂供職雖未能扶病而行,而愿命則不敢不扶病而拜。因又慮,若稍涉遲疑,則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蹤跡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勢稍退,與之俱行。遷延至今,服療百至,略無一效,乃請使者先行,待病退,自備氣力以行。望閣下俯加矜憫,曲為保全。(節(jié)選自【元】劉因《上宰相書》)書①上,朝廷不強致,帝聞之,亦曰:“古有所謂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歟?、?(節(jié)選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注】①書:指劉因的《上宰相書》。②出自《孟子》:“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嘆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B.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嘆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C.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嘆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D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嘆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用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圣門,義為進入圣道之門;或謂孔子的門下,亦泛指傳孔子之道者。B.“先儲皇”與“果不如先愿”(《孔雀東南飛》)中的“先”意思相同。C.憂制,即丁憂制度。古代在職官員如父或母去世,須辭官回鄉(xiāng)守制。D.拜,此處的意思與“謹拜表以聞”(《陳情表》)中的“拜”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文章開頭表白自己本有為國家效力的想法,絕沒有借辭官以求取名聲的意圖,努力消除上司可能產(chǎn)生的誤解。B.當時有人把作者看作高人隱士,而作者先從往事說起,表明自己不是隱士,這一事實講得簡潔,但對說明問題卻很有力。C.作者聲情并茂,將自己病狀心情寫得細膩曲折,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上書的最后,拜托宰相向皇帝傳言,戛然而止。D.作者的文章上交給朝廷后,朝廷也不勉強,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后,很惋惜,說劉因是不召之臣,表達了對劉因的不滿。13.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樂者,是誰之力歟?(2)而恩命連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14.同為婉拒之辭,本文與李密的《陳情表》所表達的拒絕原因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D11.B12.D13.(1)凡是我們賴以安穩(wěn)地居住而悠閑地生活,而享受生活快樂的,這是誰的功勞呢?(2)但詔令接連送到,我還敢傲慢不出來做官,貪圖高尚的名聲來自己取悅自己。14.李密《陳情表》中主要表達祖母年邁,無人照顧;本文主要表達自己體弱多病,難以成行?!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到八月初,我偶然起了一個念頭,自嘆身邊沒有比較親的人,家里沒有管理家事的仆人,擔心一旦自己先死了,一定拖累別人。“至八月初”是時間狀語,獨立成句,排除AC;“家無紀綱之仆”與“旁無期功之親”主謂賓結構一致,字數(shù)相同,故“家無紀綱之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D?!?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以及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B.“‘先’意思相同”錯。先,對已去世的人的尊稱/從前,從前的。意思不同。句意:去世的皇太子用贊善大夫的官職來征召我/果然不能滿足我們從前的心愿。C.正確。D.正確。拜,拜接/拜送。意思不同。句意:但是詔令卻不敢不帶病拜接/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表達了對劉因的不滿”錯,原文“古有所謂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歟”,意思是古代有所謂的召不來的大臣,劉因就是那些人的同類,其中“不召之臣”,君王不能隨意召喚的臣子,指受國君尊崇的重臣賢臣,因此應是對劉因的贊揚。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凡是;“暇”,空閑,悠閑;“遂”,享受;“是”,這。(2)“至”,送到;“出”,指出來做官;“食”,貪圖;“自媚”,賓語前置,取悅自己?!?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據(jù)此看出,主要表達祖母年邁,無人照顧;本文“因素有贏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余,繼以店瘧,歷夏及秋,后雖平復,然精神氣血已非舊矣。不意今歲五月二十八日,瘧疾復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虺趼勚?,惶怖無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竊謂供職雖未能扶病而行,而愿命則不敢不扶病而拜”,據(jù)此看出,主要表達自己體弱多病,難以成行。參考譯文:我從小讀書,聽說過大人君子流傳的言論,雖然沒有別的收獲,至于像君臣的大義,自認為看得很清楚。如果拿日常身邊的事來說,凡是我們賴以安穩(wěn)地居住而悠閑地生活,而享受生活快樂的,這是誰的功勞呢?都是皇帝的恩賜。因此,凡是我們有生命的百姓,有的出力服差役,有的拿出智慧才能,也一定各自有用來效力的方式。這是必然的道理,從古到今不可改變。我生下來四十三年,沒有貢獻過一點力量,來報答國家養(yǎng)育成長的恩情,但詔令接連送到,我還敢傲慢不出來做官,貪圖高尚的名聲來自己取悅自己,從而辜負我們國家的知遇之恩,卻得罪于圣人中庸的教誨嗎?只是有些人得到傳聞,不探求實情,只從形跡近似的地方來看我,因此我有高人隱士的名聲,想閣下也知道我不曾把自己當成高人隱士。先前,去世的皇太子用贊善大夫的官職來征召我,立即和使者一同去了,又奉皇帝的命令教學生,也立即服從命令。后來因為母親中風,請求回家探視,不幸母親久病不好,最后趕上為母親服喪,就不再出來做官,當初怎么是有意不做官呢?現(xiàn)在圣明的皇帝選用賢良的人才,全新的政治面貌,即使先前隱居的人,也要出來做官了,何況我平時不是隱居的人呢?更何況給予我不尋常的恩寵,讓我處在尊貴的地位上呢?因此,我身體留在了這里,心里已經(jīng)前往,命運和心愿相違背,生病躺在空屋中,惶恐地等待問罪。我一向身體衰弱有病,從去年死了兒子,擔心憂慮之余,又得了瘧疾,從夏天到秋天,后來雖然好了,但是精神氣血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了。沒有想到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瘧疾又發(fā)作,到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刀刺,便血不止。到八月初,我偶然起了一個念頭,自嘆身邊沒有比較親的人,家里沒有管理家事的仆人,擔心一旦自己先死了,一定拖累別人,于是派人在客城祖先的墳墓旁邊修建一間房子,如果病情不減輕,就居住在那里來等待死亡。派人的時候,不免感到傷感,從此病情更重,飲食猛減。到了二十一日,使者帶著詔令來了,我剛聽到這件事,惶恐至極,不知所措,慢慢地想想,私下里認為雖然不能帶病而前往任職,但是詔令卻不敢不帶病拜接。我又想,如果稍有遲疑,就不只是臣子心里不安,而是行為傲慢,已經(jīng)不近人情了。因此當日叩拜接受任命,留下使者,等待病情稍有好轉,跟他一起出發(fā)。耽擱到今天,百般治療,完全沒有一點效果,才請使者先走,等病好了,自己準備工具上路。希望閣下屈伸施予憐憫,委婉替我保全。(節(jié)選自[元]劉因《上宰相書》)書信交上來,朝廷不勉強召劉因來,皇帝聽說這件事,也說:“古代有所謂的召不來的大臣,劉因就是那些人的同類吧!”(節(jié)選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山西省陽泉市一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建安四年,揚州賊帥鄭寶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劉曄,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謀,曄患之。會曹操遺使詣州,有所案問,曄要與歸家。寶來候使者,曄留與宴飲,手刃殺之,斬其首以令寶軍,其眾數(shù)千人皆服,推曄為主。曄以其眾與廬江太守劉勛,勛怪其故。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仆宿無資,而整齊之,必懷怨難久,故以相與耳!”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shù)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愿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賂勛勛大喜外內(nèi)盡賀劉曄獨否勛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也。兵疲于外而國內(nèi)虛,策乘虛襲我,則后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于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眲撞宦?,遂伐上繚,至?;?。時策聞勛在?;瑁耘c領江夏太守周瑜將二萬人襲皖城,克之,得勛妻子及部曲三萬馀人。勤北歸曹操,曄隨之。建安二十年,魏公操克漢中,丞相主簿司馬懿言于操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辈僭唬骸叭丝酂o足,既得隴,復望蜀邪!”劉曄曰:“劉備,人杰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jù)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后憂?!辈俨粡?。居七日,蜀降者曰:“蜀中一日數(shù)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辈賳枙显唬骸敖裆锌蓳舨唬俊睍显唬骸敖褚研《?,未可擊也?!蹦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shù)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愿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賂勛/勛大喜/外內(nèi)盡賀/劉曄獨否/B.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shù)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愿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賂勛/勛大喜/外內(nèi)盡賀/劉曄獨否/C.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shù)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愿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賂勛/勛大喜/外內(nèi)盡賀/劉曄獨否/D.孫策惡勛兵強/偽卑辭以事勛曰/上繚宗民數(shù)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愿君伐之/請出兵以為外援/且以珠寶賂勛/勛大喜/外內(nèi)盡賀/劉曄獨否/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劫之指脅迫劉曄,“劫”字與《紅樓夢》中“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的“劫”字含義不同。B.案問指查辦審問,“案”字與《聊齋志異·促織》“成妻納錢案上”“案”字含義不同。C.若軍指你的軍隊,“若”字與《陳涉世家》“若為傭耕,何富貴也”的“若”字含義相同。D.不聽指不聽取、不接受意見,“聽”字與《陳情表》中“聽臣微志”的“聽”字含義相同。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鄭寶想要裹脅百姓到長江以南,希望借助劉曄的地位和名望來達成目的,劉曄冷靜應對,邀請鄭寶到自己家中宴飲,并趁機殺死了他。B.劉曄頭腦清醒,他解除自我危機后,沒有貿(mào)然將鄭寶的部下收為己用,因為他知道對他們進行整編,必然會引起怨恨,局面難以持久。C.劉曄洞察時局,他能看出孫策求盟背后潛藏的危機,積極勸阻劉勛討伐上繚;也了解蜀地君臣的特點,知道蜀地安定之后攻蜀的憂患。D.劉備初占蜀中就遠行奪取江陵,劉曄勸諫曹操在蜀地人心未定之時主動出擊,免留后患,可惜曹操并未采納他的意見而錯失伐蜀良機。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曄以其眾與廬江太守劉勛,勛怪其故。(2)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12.劉曄阻止劉勛討伐上繚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敬鸢浮?.B9.C10.A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