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天津市河西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三、(6分,每小題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盧象昇,宜興人。少有大志,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象昇嫻將略,賊流入畿輔,據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斗,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zhàn)。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zhàn)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保ㄊ辏┚旁拢灞v于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wèi)。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郊。當是時,嗣昌、起潛①主和議。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睕Q策議戰(zhàn),然事多為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昇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師至賈莊。起潛擁關、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zhàn)。旦日,騎數萬環(huán)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zhàn),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后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一軍盡覆。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財,募滇軍隨象昇討賊。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贊曰: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注】①嗣昌、起潛:指楊嗣昌、高起潛。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逐賊危崖”與“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弊趾x相同。B.“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與“舉酒屬客”(《赤壁賦》)兩句中的“屬”字含義不同。C.“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與“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鴻門宴》)兩句中的“仆”字含義相同。D.“一軍盡覆”與“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兩句中的“覆”字含義不同。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盧象昇作戰(zhàn)勇猛,臨危不懼。他追擊賊寇時雖額頭中箭,但是斗志不減,勇往直前,令賊寇聞風喪膽。B.盧象昇忠于職守,為官勤勉。他勤于政事,日夜操勞,遇有機要之事,披衣起床立即辦理,決不懈怠。C.盧象昇一片赤誠,忠心為國。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談,盧象昇反對這種妥協行為,決心以死報效國家。D.侯弘文散盡家財,追隨象昇。侯弘文追隨象昇討伐賊寇,在驛站受到圍攻,盧象昇趕去救援,但未成功。15.把下面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象昇嫻將略,賊流入畿輔,據西山,象昇擊卻之。(2)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敬鸢浮?2.C13.A14.D15.(1)象昇熟悉用兵的謀略,山西的賊寇流竄到京師郊區(qū),占領了西山。象昇擊退了他們。(2)弘文最終被遣送戍邊,天下的人因此惋惜弘文而稱贊象昇?!窘馕觥俊?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危險動亂的時代,不是沒有賢能人士。只是經常無法讓他們發(fā)揮才能。即使他們被任用,有的人就開始阻礙他們做事甚至一定要逼死他們。如此,人如果實在要做這樣的事(也是無法阻止的),總之,這都是天意?!耙?,表示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總括性的話,“要”之前斷開,“人實為之”中“之”為賓語,其后斷開,排除BD;“矣”,句末語氣詞,表停頓,其后斷開,“或”,有的人,作主語,之前斷開,“掣其肘而驅之必死”均為陳述主語的內容,之間不斷開,排除A。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拔!保焊?危險。兩句中的“?!弊趾x不同。句意:把賊人追逼到高峻的懸崖邊。/不考慮雖然處在平安的環(huán)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B.正確?!皩佟保簹w屬/勸酒。兩句中的“屬”字含義不同。句意:于是選擇了宣、大、山西三帥歸屬盧象昇指揮。/舉起酒杯向朋友勸酒。C.正確。都是“倒地,撲倒”的意思。句意: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傷害,才倒地(死去)。/樊噲側舉著他的盾并用它一撞,衛(wèi)兵們便倒在地上了。D.正確?!案病保焊矞?;倒出,倒。句意:盧象昇整個軍隊全都覆滅了。/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努力前進,還是要自己堅持呵。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的能力。D.“在驛站受到圍攻,盧象昇趕去救援”錯誤,由原文為“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可知,是巡撫王夢尹將侯弘文以侵擾驛站的罪名上報給皇帝。盧象昇上書解救侯弘文,但沒有成功。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嫻”,熟悉;“畿輔”,京師郊區(qū);“卻”,使……退卻。(2)“卒”,最終;“遣”,遣送;“由是”,因此;“多”,稱贊。參考譯文:盧象昇是宜興人。年輕時有大志,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夜間點燭工作,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梳,每想到一件緊要事,就披衣而起,馬上去干。象昇熟悉用兵的謀略,山西的賊寇流竄到京師郊區(qū),占領了西山,象昇擊退了他們。賊子逃跑回到西山,包圍了冷水村,盧象昇策劃埋伏狠狠地重創(chuàng)了賊人。盧象昇每次上陣地(參加戰(zhàn)斗),作戰(zhàn)時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和賊人搏斗,賊人的刀都碰到馬鞍都不在意,沒有了馬就徒步作戰(zhàn)。把賊人追逼到高峻的懸崖邊(的時候),一個賊子從山頂射箭射中了盧象昇的額頭,盧象昇卻提著戰(zhàn)刀作戰(zhàn)更加迅猛。賊人驚駭逃走,互相警告說:“盧廉使(官職名,指象昇)誰遇到誰就會殺死,不可以進攻他。”(十年)九月,清兵駐扎在牛蘭這個地方?;实壅賳拘?、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進入營地護衛(wèi)?;实圪n給盧象昇尚方寶劍,監(jiān)督指揮國內增援的部隊。盧象昇穿著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戰(zhàn)士宣布作戰(zhàn)意義表明決心。在那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清兵停戰(zhàn)、講和。盧象昇聽說這件事之后,情緒激昂(用腳跺地)地感嘆說:“我蒙受國恩,(不知如何報答),遺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國滅(概率極小又偏偏發(fā)生不希望發(fā)生而竟然發(fā)生的事情),我寧愿斷頭死去?。 北R象昇定出計策討論作戰(zhàn)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楊嗣昌、高起潛阻撓。盧象昇上書請求分配兵力,于是選擇了宣、大、山西三帥屬于盧象昇指揮,關、寧諸路則歸屬高起潛。盧象昇表面上監(jiān)督指揮國內軍隊,但實際上可以指揮的不到兩萬人。盧象昇的軍隊駐扎在順義。清兵從三條路分別向南方進軍……盧象昇率領著戰(zhàn)敗剩余的軍隊,住在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軍到賈莊。高起潛掌握關、寧的軍隊在雞澤這個地方,雞澤距離賈莊有五十里路程,盧象昇派遣楊廷麟前往高起潛處請求支援,高起潛沒有答應請求。盧象昇的軍隊在到達蒿水橋的時候,遭遇清軍。盧象昇帶領中軍,虎大威帶領左軍,楊國柱帶領右軍,成功作戰(zhàn)。第二天,清軍數萬騎兵包圍了盧象昇軍隊三圈。盧象昇帶領軍隊跟敵人打仗,喊話(指揮的)的聲音很大(震到云間),從上午到下午,炮彈發(fā)射光了,箭也沒有了。盧象昇奮力投身作戰(zhàn),后面隨從的騎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戰(zhàn),盧象昇搏殺了幾十個敵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傷害,才倒地(死去)。楊陸凱擔心敵眾毀壞盧象昇的尸體,所以趴在盧象昇的身上(掩護),楊陸凱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盧象昇整個軍隊全都覆滅了。侯弘文是一個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將自己的家產分發(fā),招募滇軍追隨盧象昇討伐賊人。侯弘文率領著招募兵到達楚地,巡撫王夢尹將侯弘文以侵擾驛站的罪名上報給皇帝。盧象昇上書解救侯弘文,但沒有成功。弘文最終被遣送戍邊,天下的人因此惋惜弘文而稱贊象昇。(筆者)評價說:危險動亂的時代,不是沒有賢能人士。只是經常無法讓他們發(fā)揮才能。即使他們被任用,有的人就開始阻礙他們做事甚至一定要逼死他們。如此,人如果實在要做這樣的事(也是無法阻止的),總之,這都是天意。天津市部分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二、(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公諱堯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湖州。召試,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知光州。歲大饑,群盜發(fā)民倉廩,吏法當死,公曰:“此饑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蹦苏堃詼p死論。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廢,居瑤華宮,有疾,上頗哀憐之。方后廢時,宦者閻文應有力,及后疾,文應又主監(jiān)醫(yī)。后且卒,議者疑文應有奸謀。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以釋天下之疑。事雖不行,然自文應用事,無敢指言者,后文應卒以恣橫斥死。元昊反,西邊用兵,以公為陜西體量安撫使。公視四路山川險易,還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賊所不攻,某路宜急為備。至于諸將材能長短,盡識之,薦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為名將。是時,邊兵新敗于好水,任福等戰(zhàn)死。今韓丞相坐主帥失律,奪招討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書元昊不先聞,奪招討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兩人天下之選也,其忠義智勇,名動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違節(jié)度以致敗,尤不可深責主將。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議,多格不行。明年,賊入涇原,戰(zhàn)定川,殺大將葛懷敏,乃公指言為備處。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而前所格議,悉見施行。初,宦者張永和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下三司,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公執(zhí)以為不可。京師數為飛語,及上之左右,往往讒其短者。上一切不問,而公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磨至于是而后上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公為人純質,雖貴顯不忘儉約。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有文集五十卷。將終,口授其弟純臣遺奏,以宗廟至重、儲嗣未立為憂。天子愍然,臨其喪,輟視朝一日,贈左仆射,太常,謚曰文安。(節(jié)選自歐陽修《王堯臣墓志銘》)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釋天下之疑釋:消除B.由是忤宰相意忤:違背C.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陰:暗中D.天子愍然,臨其喪臨:臨近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公因言此兩人天下之選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邊兵新敗于好水寄蜉蝣于天地C.不宜以小故置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雖貴顯不忘儉約雖生,何面目以歸漢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B.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C.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D.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公諱,與“私諱”相對,意謂避君王之諱。B.夷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C.三司,唐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賦。D.贈,古代皇帝為在職官員及其親屬加封官爵或稱號。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堯臣為人正直的一組是()①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②不宜以小故置之③尤不可深責主將④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⑤公執(zhí)以為不可⑥公為之亦自若也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堯臣仗義執(zhí)言。韓丞相因好水之戰(zhàn)指揮失當而被貶官,王堯臣為其申辯,認為不應因小小的緣故棄之不用。B.王堯臣見解獨到。西北邊境因元昊作亂發(fā)生戰(zhàn)爭時,王堯臣通過實地考察,對兵力部署、要塞防衛(wèi)等提出了建議,后得到印證。C.王堯臣為官清正?;鹿購堄篮蜑榻韫抑杖“傩辗垮X,謀求私利,派人賄賂王堯臣,被王堯臣執(zhí)意拒絕。D.王堯臣忠心為國。臨終前,他口授弟弟寫下了最后奏章,建議皇上要以宗廟為重,心懷皇嗣未立的憂慮,這令皇上頗為感動。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此饑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保?)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答案】8.D9.B10.B11.D12.B13.C14.(1)這不過是饑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饑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2)(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善于識人,常常稱譽別人。【解析】【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D.“臨:臨近”錯誤。臨:親臨某地;句意:皇上對此非常感慨,親臨他的葬禮。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因”,副詞,于是;句意:王堯臣于是說這兩個人是天下的首選。第二個“因”,介詞,憑借;句意:秦國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B.第一個“于”,介詞,在;句意:當時,邊關的部隊剛好在好水打了敗仗。第二個“于”,介詞,在;句意:(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C.第一個“以”,介詞,因為;句意:不應該因為小小的緣故就棄置不用。第二個“以”,在;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第一個“雖”,連詞,雖然;句意:雖然富貴顯赫也不忘節(jié)儉。第二個“雖”,即使;句意: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朝去。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王堯臣處理政事時,遇到有所不同的論議時,一定會反復研究,堅持原則,然后就停止,絕不會堅持己見。在皇上面前,所說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從來沒有自夸過。“所陳天下利害甚多”,“天下利害”是“所陳”的內容,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C;“論議”作“有所不同”主語,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古代皇帝為在職官員及其親屬加封官爵或稱號”錯,“贈”是指古代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及其親屬加封官爵或稱號,并非為在職官員及其親屬加封。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④“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表現人們對王堯臣的信任;⑥“公為之亦自若也”表現他面對流言蜚語時的坦然。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宦官張永和為借公家之名收取百姓房錢,謀求私利”錯,依據文本“宦者張永和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可知是張永和請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稅以用以國事,并非借公家之名謀求私利。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荒政”,賑濟災民以維持政權統治的政策;“荒政”,救濟饑荒的法令;“恤”,體恤;(2)“遇”,對待;“矯飾”,虛假掩飾;“稱”,稱譽。參考譯文:王堯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進士的第一名,被授與他將作監(jiān)丞、湖州通判?;实勖嬖嚭?,改授為著作佐郎當值集賢院,出知光州。這一年光州嚴重饑荒,許多強盜掠取百姓的糧倉,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論處,王堯臣說:“這不過是饑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饑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于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這之后就書面地寫進了規(guī)章制度,到現在還在使用這些法律。郭皇后被廢后,居住在瑤華宮,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憐憫她。在郭皇后被廢時,宦官閻文應曾經幫助過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應又主管監(jiān)察醫(yī)治的情況?;屎髮⑺罆r,有人懷疑文應有奸謀。王堯臣請求將此事交付給御史,審問調查事情真?zhèn)?,來消除了天下的懷疑。雖然最終沒有這樣做,但自此文應做事時,再也沒有人敢說什么的了,后來文應突然因為放縱專橫的罪名被處死了。元昊謀反,朝廷要對西部用兵,授與王堯臣為陜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勢和艱險程度,回去就說哪一路應該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賊兵不會攻打,哪一路應該緊急備戰(zhàn)。說到諸位將領才能的長短,全都頭頭是道,推薦了多二十個可以用得上的人,后來這些人都成了名將。當時,邊關的部隊剛好在好水打了敗仗,任福等人戰(zhàn)死。當時的韓丞相為主帥,因為指揮失當而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為不知道元昊的謀反而與元昊有過書信來往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耀州。王堯臣于是說這兩個人是天下的首選,他們忠義智勇,名揚于夷狄,不應該因為小小的緣故就棄置不用。況且任福是因為違背了節(jié)度制度而失敗戰(zhàn)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嚴格地懲罰過他的主將。由于王堯臣的這些言辭沒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堯臣其他的奏議到時,就將其中的大多數擱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賊兵侵入涇原,在定川大戰(zhàn),殺了大將葛懷敏,定川就是王堯臣當時指出要緊急備戰(zhàn)的地方,因此大家開始認為他的話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擱置起來的奏議,都一一被施行了。當初,宦官張永和剛開始用事,請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稅以用以國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滯,永和暗地里派人賄賂王堯臣,王堯臣堅持認為那是不可行的。京師多次流傳王堯臣的謠言,皇上的左右也經常說他的短處。皇上對這一切都不管不問,而王堯臣也都像以往一樣做事。王堯臣處理政事時,遇到有所不同的論議時,一定會反復研究,堅持原則,然后就停止,絕不會堅持己見。在皇上面前,所說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從來沒有自夸過。王堯臣為人純正質樸,即使富貴顯赫時也不忘節(jié)儉。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善于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臨終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寫下了作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強調要以宗廟自重,心懷皇嗣未立的憂患?;噬蠈Υ朔浅8锌?,親臨他的葬禮,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贈他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謚號為“文安”。天津市五區(qū)縣重點校聯考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四、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訓儉示康①(有刪節(jié))司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后敢發(fā)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眳⒄敼珵橹G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鄙弦詿o隱,益重之。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guī)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惫珖@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背迍t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薄咀ⅰ竣倏?,司馬光之子司馬康。相關鏈接: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墩撜Z?述而》林放①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②也,寧戚?!薄墩撜Z?八佾》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③,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薄墩撜Z?子罕》【注】①林放:魯人。②易:儀文周到。③純:黑色的絲。用麻織帽子比較費工,所以說改用絲織是儉。1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輒羞赧棄去之去:丟棄B.吾不以為病?。杭膊.枉道速禍速:招致D.今拜乎上,泰也泰:倨傲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吾心獨以儉素為美臣以險釁B.既入,問其所來當其欣于所遇C.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而大聲發(fā)于水上D.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字而幼孩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B.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C.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D.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18.下列各句中能體現司馬光節(jié)儉品格的一項是()A.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B.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C.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D.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1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這是一篇司馬光寫給兒子的訓誡文,作者談節(jié)儉的好處,用種種實例教育兒子要務行節(jié)儉,力戒奢侈。B.文章首先從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喜奢華說起,然后對當時世俗趨向奢靡浪費的現象提出了批評。C.作者引用春秋時御孫的話,目的是從理論上說明“儉”與“侈”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使文意更深入一層。D.司馬光并不贊成李文靖、魯公、張文節(jié)三人的行為,他說理透徹,反復運用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2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2)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21.同樣是贊成節(jié)儉,孔子對待“儉”的態(tài)度有何特點?【答案】15.B16.B17.D18.C19.D20.(1)也不敢故意穿骯臟破爛的衣服以表示與一般人不同,而求取好的名聲。只是順著我的本性(行事)罷了。(2)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爭著非議他,認為他鄙陋吝嗇(或沒有見過世面、舍不得花錢)。因此不跟著習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21.①孔子認為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②孔子推崇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③孔子對待節(jié)儉的態(tài)度是因時因事而變化的?!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B.?。喝毕荨>湟猓何也话眩ㄟ@)作為缺陷。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介詞,把;連詞,因為。句意:我心里獨自把節(jié)儉樸素看作美德。/我因命運不好。B.都是代詞,放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地方”。句意:真宗問他從哪里來。/當他對他所遇到的事物,一時感到高興和滿足。C.介詞,被;介詞,從。句意: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D.連詞,表修飾;同“爾”,你的,你們的。句意: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撫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御孫說:“節(jié)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有特點,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薄肮病本褪恰巴?,是說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節(jié)儉而來的?!皟€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中的兩個虛詞“也”表判斷時處于句末,所以兩個“也”后要停頓;“儉德之共也”和“侈惡之大也”都是判斷句,且句式對稱,“儉”“惡”分別作“德之共”與“惡之大”的主語,連個主語之后都可以停頓,排除BC;“有德者”中,“德”是“有”的賓語,中間不能停頓,排除A。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A.這是司馬光父親在世時,當時士大夫人家招待客人的食物和食器,不能體現司馬光節(jié)儉品格。B.說的是沒有地位的人少貪欲節(jié)約的好處,不是說司馬光的,當然不能體現司馬光節(jié)儉的品格。D.說的是魯公,而不是說司馬光。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司馬光并不贊成李文靖、魯公、張文節(jié)三人的行為”錯,司馬光舉宋初身居高位的李、魯、張三人厲行節(jié)約,保持勤儉作風的事例,與近年風俗侈靡的習慣對比,贊嘆大賢們的深謀遠慮,非庸人所能及,突出近年風俗侈靡的程度重。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服”,穿;“干”,求??;“但”,只是,只。(2)“或”,有人;“非”,非議;“鮮”,少。【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根據孔子贊美顏回的品行高尚在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分析可知,孔子認為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②根據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以及他認為的“不義而富且貴……如浮云”“禮,與其奢也,寧儉”分析可知,孔子推崇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③根據“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禮帽用麻料來做,是禮制的要求;如今用絲料做,是節(jié)儉的方式,我遵從大眾。在堂下見禮叩拜,是禮制;如今改在堂上見禮叩拜,那就顯得傲慢。雖然違反眾人,我還是堅持堂下見禮叩拜?!狈治隹芍?,孔子對待節(jié)儉的態(tài)度很靈活,是因時因事而變化的。參考譯文:我本來出身在貧寒的家庭,世代都憑借清白家風相繼承。我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從做嬰兒起,長輩把飾有金銀的華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總是因害羞而臉紅并扔掉它。二十歲那年忝列在進士的科名,(參加)聞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保ㄎ遥┎旁诿遍苌喜迳弦恢?。(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骯臟破爛的衣服以表示與一般人不同,而求取好的名聲。只是順著我的本性(行事)罷了。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我心里獨自把節(jié)儉樸素看作美德。別人都譏笑我固執(zhí),不大方,我不把這作為缺陷,回答他們說:“孔子說:‘與其驕縱,毋寧固陋?!终f:‘因為儉約而犯過失很少?!终f:‘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卻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為羞恥的讀書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湃税压?jié)儉作為美德,現在的人卻因節(jié)儉而相譏議,認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近年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農夫穿絲織品做的鞋。我記得天圣年間我父親作群牧司判官時,客人來了未嘗不擺設酒席,但有時斟酒三次,斟五次,最多不超過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買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棗、柿子這一類;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醬、菜湯,食具用瓷器和漆器。當時士大夫人家都這樣,人家并不譏笑非議。那時聚會次數多而禮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來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宮內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遠方的珍貴奇異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種,食具如果不是擺滿桌子,就不敢約會招待客人朋友。(為了約會招待)往往先要用幾個月準備,然后才敢發(fā)請柬。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爭著非議他,認為他沒有見過世面、舍不得花錢。因此不跟著習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唉,風氣敗壞得像這樣,即使是居高位有權勢的人不能禁止,難道忍心助長這種惡劣風氣嗎?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時,在封丘門內修筑住宅,廳堂前面僅僅能讓一匹馬轉個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李公笑笑說:“住宅是要傳給子孫的,這里作為我當宰相的廳堂,確實是狹窄,但是將來用作當太祝、奉禮的,我的子孫的廳堂卻已經寬敞了?!眳⒄敼斨G官時,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后來在酒館里找到他,魯公入宮以后,真宗問他從哪里來,他如實地回答?;噬险f:“你擔任的官職作為清高有名望的官,為什么在酒館里喝酒?”他回答說:“小臣家里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館請客人喝酒?!被噬弦驗轸敼浑[瞞實情,越發(fā)器重他。張文節(jié)當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當河陽節(jié)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說:“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卻像這樣節(jié)儉,您雖然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清廉節(jié)儉,但外人對您很有譏評,說您如同公孫弘蓋布被子那樣矯情作偽,您應該稍稍隨從眾人的習慣?!睆埞珖@息說:“我今天的俸祿這樣多,即使全家穿綢緞的衣服,吃珍貴的飲食,還怕不能做到嗎?但是人們的常情,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病死了,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里的人習慣于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jié)儉,那時一定會因為揮霍凈盡而弄到饑寒無依,哪里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著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標準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樣呢?”唉,大體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謀遠慮,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御孫說:“節(jié)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有特點;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薄肮病本褪恰巴保钦f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節(jié)儉而來的。因為如果節(jié)儉就少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不受外物的牽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欲,就能約束自己,節(jié)約費用,避免犯罪,豐裕家室。所以說:“節(jié)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有特點?!比绻莩蘧蜁嘭澯?。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欲,就會貪圖富貴,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禍患;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欲,就會多方營求,隨意浪費,最后敗家喪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貪贓受賄,在鄉(xiāng)間當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盜竊他人財物。所以說:“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毕嚓P鏈接:孔子說:每天一竹籠飯,一瓢冷水,住在一間簡陋的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這種清貧,而顏回卻能安貧樂道,淡然處之。顏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 墩撜Z·雍也》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當做天上的浮云?!墩撜Z·述而》林放問禮的根本是什么??鬃诱f:“這個問題很重要啊!從禮節(jié)儀式來說,與其奢侈,不如節(jié)儉;從辦理喪事來說,與其在儀式上搞得很隆重而完備周到,不如心里沉痛悲哀地悼念死者。”——《論語·八佾》孔子說:“禮帽用麻料來做,是禮制的要求;如今用絲料做,是節(jié)儉的方式,我遵從大眾。在堂下見禮叩拜,是禮制;如今改在堂上見禮叩拜,那就顯得傲慢。雖然違反眾人,我還是堅持堂下見禮叩拜。”——《論語·子罕》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三、(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選文一蘇武傳(節(jié)選)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選文二答蘇武書(節(jié)選)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jié),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愿足下勿復望陵。(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節(jié))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使匈奴使:出使B.今得殺身自效效:效力、出力C.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誠:實在、確實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因謂武曰蒙故業(yè),因遺策B.空自苦亡人之地臨不測之淵C.報恩于國主耳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且漢厚誅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9.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誠甘樂之A.單于壯其節(jié) B.憂勞可以興國C.天下云集響應 D.內立法度10.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皆為陛下所成就A.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11.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B.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C.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D.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1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扶輦下除”,輦,皇帝的車子;除,是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稱蘇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運的事情。C.“位列將,爵通侯”,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通侯,爵位名,漢朝繼承秦制。D.“茅土之薦”,“茅土”,白茅和五色土,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1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蘇武感情“素厚”:李陵不僅對蘇家的變故關心了解,而且親自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為了改善蘇武的伙食而不辭辛勞親至大海上為他“置酒設樂”。B.選文一李陵勸說蘇武的話既事實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動了蘇武的內心,以致蘇武無言以對,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報君的套語陳詞來答復李陵。C.選文二李陵自陳內心,他“不死”是為報恩,并列舉了范蠡、曹沫、勾踐的例子來說明這樣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沒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傷。D.選文二李陵不同意蘇武“漢與功臣不薄”的說法,他從自己先祖李廣遭際講起,至蘇武滯留匈奴十九年歸漢卻未得到厚遇的現狀,斥責了漢廷做法的不妥。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2)陵雖孤恩,漢亦負德。(3)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15.請從選文一內容中概括,李陵從哪些方面勸說蘇武投降匈奴?【答案】7.B8.B9.A10.C11.B12.B13.D14.(1)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久久地這樣折磨自己!(2)我雖然辜負了漢朝的恩情,漢朝也虧對了我的功德。(3)我已故的祖父李廣,身任將軍,其功績略謀蓋天地,忠義勇氣冠于全軍,只是因為不屑迎合當朝權貴的心意,結果在邊遠的疆場自殺身亡。15.(1)待遇方面:匈奴方面會“虛心相待”,即投降后會得到好的待遇。(2)結局方面:預料蘇武會終老匈奴,不會再回歸漢廷,“終不得歸漢”,所作所為無意義,他的表現漢廷也不會知道。(3)家庭方面:蘇武的母親去世,兄弟慘死,妻子改嫁,皇權薄涼,人情冷暖,不必再為家庭糾結負累。(4)朝廷方面:皇帝年高老邁,法令無常,常常殺滅大臣,回歸后福禍難料。【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B.“效”,效忠,報效。句意: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因”,介詞,趁機;句意:李陵趁機對蘇武說。第二個“因”,動詞,沿襲;句意:承接已有的基業(yè),沿襲前代策略。B.第一個“之”,連詞,的;句意: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第二個“之”,連詞,的;句意:往下看著深不可測的黃河。C.第一個“于”,介詞,對;句意:對國君報恩罷了。第二個“于”,表被動;句意: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D.第一個“以”,介詞,因為;句意:而且漢朝對我的不死就嚴加誅戮。第二個“以”,連詞,來;句意: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愚蠢。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樂”,意動用法,以……為樂,認為快樂。句意:實在是非??鞓贰.“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豪壯。句意:單于欽佩他的氣節(jié)。B.“興”,使動用法,使……興盛。句意: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C.“云”,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句意:天下人如同云一樣聚集起來。D.“內”,名詞作狀語,在國內。句意:在國內設立法度。故選A。【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被動句,“為……所……”表被動。句意: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A.定語后置句,應為“送留在漢者匈奴使”。句意: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B.判斷句。句意: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C.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秦王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D.狀語后置句,應為“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盡為萬戶侯”,動賓結構,聯系緊密,不可斷開,排除AD;“親戚貪佞之類”,“親戚貪佞”作“類”的定語,不可斷開,排除C。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太夫人,稱蘇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運的事情”錯誤。太夫人,稱蘇武的母親。不幸,對去世的委婉說法。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親自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為了改善蘇武伙食而不辭辛勞親至大海上為他‘置酒設樂’”錯誤。“海上”指北海,為匈奴北境,不是大海;李陵是為蘇母“送葬”;李陵“置酒設樂”的目的是勸降蘇武。B.“震動了蘇武的內心,以致蘇武無言以對,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報君的套語陳詞來答復李陵”錯誤。蘇武并不是被李陵的話震動的無言以對,他的話也不是陳詞套語,而是他的肺腑之言。C.“并列舉了范蠡、曹沫、勾踐的例子來說明這樣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沒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傷”錯誤。沒有列舉勾踐事例,“卒復勾踐之仇”的主語是范蠡。“泣血”不是吐血,原因也不是因為沒成功,而是被漢廷殺害家人以及自己的想法不被朝廷理解以致與自己初衷背離而氣憤的。故選D。【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能翻譯文言文句子能力。(1)“何”,何必;“自苦”,賓語前置,應為“苦自”,折磨自己;(2)“孤”,通“辜”,辜負;“負”,虧待。(3)“先”,已故的;“冠”,居于首位;“失”,不符合;“絕域之表”,邊遠的疆場?!?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可知,待遇方面:匈奴方面會“虛心相待”,即投降后會得到好的待遇。由“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可知,結局方面:預料蘇武會終老匈奴,不會再回歸漢廷,“終不得歸漢”,所作所為無意義,他的表現漢廷也不會知道。由“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可知,家庭方面:蘇武的母親去世,兄弟慘死,妻子改嫁,皇權薄涼,人情冷暖,不必再為家庭糾結負累。由“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可知,朝廷方面:皇帝年高老邁,法令無常,常常殺滅大臣,回歸后福禍難料。參考譯文:蘇武傳(節(jié)選)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F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答蘇武書(節(jié)選)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想有所作為。本來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說的那樣,要向皇上報恩啊。實在因為徒然死去不如樹立名節(jié),身死名滅不如報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會稽山投降之恥而殉國,曹沫不因三戰(zhàn)三敗之辱而自殺,終于,范蠡為越王勾踐報了仇,曹沫為魯國雪了恥。我一點赤誠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們的作為。哪里料到志向沒有實現,怨責之聲已四起;計劃尚未實行,親人作刀下之鬼,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您又說道:“漢朝給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蔽乙压实淖娓咐顝V,身任將軍,其功績略謀蓋天地,忠義勇氣冠于全軍,只是因為不屑迎合當朝權貴的心意,結果在邊遠的疆場自殺身亡。這就是功臣義士手持兵刃嘆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說待遇“不薄”呢?我認為您應當享受封領地、賞千乘的諸侯待遇。可是,聽說您回國后,賞賜不過二百萬,封官不過典屬國之職,并沒有一尺土的封賞,來獎勵您多年來對國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像這樣,漢朝因為我未能死節(jié)而施以嚴厲的懲罰,您堅貞守節(jié)又只給予微薄的獎賞,要想叫遠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這實在是難以辦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這事卻不覺得后悔。我雖然辜負了漢朝的恩情,漢朝也虧對了我的功德。希望您不必再盼著我歸漢了。天津市三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子①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蓋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為列國,因以為姓焉。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為二親所嬌饒,不早見督以書史。年十有三,而慈父見背,夙失庭訓。饑寒困瘁,躬執(zhí)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壟。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蕩盡,農隙之暇無所讀。乃負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書。益破功日,伐薪賣之,以給紙筆。晝就營田園,夜以柴火寫書。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藝文。常乏紙,每所寫,反覆有字,人鮮能讀也。洪之為人也,性鈍口訥,形貌丑陋,而終不辯自矜飾也。冠履垢弊,衣或襤褸,而或不恥焉。俗之服用,俄而屢改,或忽廣領而大帶,或促身而修袖,或長裾曳地,或短不蔽腳。洪期于守常,不隨世變。言則率實,杜絕嘲戲,不得其人,終日默然。故邦人咸稱之為“抱樸之士”。是以洪著書因以自號焉。洪稟性厄贏②,兼之多疾,貧無車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至于權豪之徒,雖在密跡,而莫或相識焉。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戶,不能憂也。貧無僮仆,籬落頓決,荊棘叢于庭宇,蓬莠塞乎階靄,披榛出門,排草入室。論者以為意遠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洪自有識以逮將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說人之私,乃自然也。雖仆豎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戲之也。未嘗論評人物之優(yōu)劣,不喜訶譴人交之好惡。或為尊長所逼問,辭不獲已,其論人也,則獨舉彼體中之勝事而已;其論文也,則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無毀譽之怨。貴人時或問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閑能者,洪指說其快事;其貪暴暗塞者,對以偶不識悉。洪由此頗見譏貴,以顧護太多,不能明辯臧否,使皂白區(qū)分,而洪終不敢改也。(選自《抱樸子外篇·自敘》)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于班馬,又精辯玄賾③,析理入微。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視其顏色如生。時年八十一。(選自《晉書·葛洪傳》)[注]①抱樸子:葛洪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y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侗阕印肥瞧浯碜?。該書分內、外兩篇。該書將神仙道教理論與儒家綱常名教相聯系,開融合儒、道兩家哲學思想體系之先河。②尪(wāng)羸:瘦弱。③賾(zé白):深奧、玄妙。7.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夙失庭訓夙:早B.故邦人咸稱之為“抱樸之士”故:因此C.貧無車馬,不堪徒行徒:空手D.不能明辯臧否否:壞、惡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夜以柴火寫書常以身翼蔽沛公B.雖在密跡,而莫或相識焉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C.未嘗論評人物之優(yōu)劣不知東方之既白D.其論人也其孰能譏之乎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B.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C.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D.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10.“抱樸”就是懷抱純樸,下面葛洪的性格、經歷及行為完全符合“抱樸”的一組是()①年十有三,而慈父見背,夙失庭訓。②性鈍口訥,形貌丑陋。③言則率實,杜絕嘲戲,不得其人,終日默然。④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戶,不能憂也。⑤論者以為意遠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⑥口不及人之非,不說人之私,乃自然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11.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葛洪少年時喪父,家境漸貧,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勤學苦讀,卓有成就。B.葛洪因長相丑陋、內向自卑、不修邊幅,因而經常足不出戶,很少與人來往。C.作者在自敘自己的住所之簡陋、生活之貧困時,看似夸張,實則反映出其淡泊寧靜的處事態(tài)度。D.葛洪一生著述頗豐,安然離世時享年81歲。12.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為二親所嬌饒,不早見督以書史。(2)常乏紙,每所寫,反覆有字,人鮮能讀也?!敬鸢浮?.C8.A9.D10.C11.B12.(1)葛洪,是先父的第三個兒子。因為出生較晚,受到了雙親的嬌慣寵愛,所以沒有能夠及早地被督促著學習經書史籍。(2)(因為)經常缺乏紙張,所以每次寫字的時候,紙張的正反兩面都寫滿了字,很少有人能夠閱讀?!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徒”:徒步。句意:因為貧窮而沒有車馬,又禁不起步行。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能力。A.均為介詞,用。句意:晚上就用柴點火照明寫字讀書。/常常用身體像張開的鳥的翅膀一樣掩護劉邦。B.連詞,表轉折;連詞,表承接。句意:即使他拜望者眾多,卻是有時也不認識。/我們離開親人侍奉您的原因。C.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獨。句意:不曾議論品評別人的優(yōu)劣。/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顯出白色。D.代詞,他;副詞,表反問,難道。句意:他談論人(的時候)/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故選A。【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棄根本而追求末節(jié),與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筆閑居,靜守竹門,而沒有可去的地方。“故”為連詞,表結果,一般放在句首,排除AB;“撫筆閑居”“守靜蓽門”為兩件事,主語均為“葛洪”,所以中間應斷開,排除C。故選D。【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②突出葛洪性情遲鈍,⑤是說議論者,不是葛洪。排除ABD項。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因為長相丑陋、內向自卑、不修邊幅,因而經常足不出戶,很少與人來往”錯誤,原文“形貌丑陋,而終不辯自矜飾也”,葛洪沒有自卑,因果關系也錯誤,原文是說“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洪者,君之第三子也”,判斷句;“為……所”,表被動;“嬌饒”,嬌慣寵愛;“見”,表被動。(2)“乏”,缺乏;“反覆”,正反兩面;“鮮”,少。參考譯文:抱樸子,姓葛名洪字稚川,是丹陽郡句容縣人。他的祖先葛天氏,大約是古代擁有天下的。后來下降為諸侯國之一,于是就以葛為姓了。葛洪,是先父的第三個兒子。出生晚,被雙親所嬌養(yǎng),沒有很早就被督促著學習經史典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過早地失去了父親的教誨,生活饑寒困苦,要親身參加耕作收割,披著星光踏著草叢,勤勉地勞作在田地中。又連續(xù)遭受戰(zhàn)亂,先人的典籍蕩然無存,干農活的空閑時間也無書可讀。于是就背著書箱步行去借,又終于在一處人家差不多得到了全部書籍。再更下功夫地砍柴賣掉,滿足紙筆之需。白天在種田種菜的地方,晚上就用柴點火照明寫字讀書。因為這個緣故,不能早早涉獵經史典籍。經常缺乏紙張,所寫的每張紙,都反反覆覆寫上字,很少有人能讀。葛洪的為人,性情遲鈍口不善言,相貌丑陋,但始終不自我辯解、憐憫和掩飾。帽子和鞋骯臟破爛,衣服有時也是破爛的,但或許并不覺得羞恥。世俗的衣服穿戴,不長的時間就接連變化,有時忽然領子和衣帶都很寬大,有時是窄腰身長袖子,有時長衣襟拖到地上,有時又短得蓋不住腳。葛洪希望的是保持老規(guī)矩,不隨世上潮流改變。說話就全是實話,完全不要調笑嘲弄,不遇到適當的人,會整天沉默不語。因此本地方的人都稱之為“抱樸之士”,所以葛洪著書就以它做為自己的號了。葛洪天生瘦弱,加上多病,因為貧窮而沒有車馬,又禁不起步行,出門遠行也是本性不喜歡的。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棄根本而追求末節(jié),與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筆閑居,靜守竹門,而沒有可去的地方。至于有權有勢的人,即使他拜望者眾多,卻是有時也不認識。衣服不能御寒,屋子不免漏雨,飯食不果腹,名聲不出家門,都不值得憂慮。因為窮困沒有仆人,籬笆頹壞開豁,荊棘在院中檐下叢生,蓬蒿野草蓋住了臺階,分開棒莽才能出門,推倒野草方可進屋。議論者認為是葛洪志向高遠忽視了身邊的小事,而沒想到是他缺少仆役。葛洪從懂事一直到將要老了,嘴上不談別人的過失,不說別人的隱私,是天性如此。即使是童仆有短處有可羞的事,也不拿來和他們開玩笑。不曾議論品評別人的優(yōu)劣,也不喜歡批評別人交往的好壞。有的時候被位尊輩長的人所逼問,推辭也推辭不掉,他談論人時,就僅僅列舉出人家的好事;談論文章時,揀人家寫就的好文章,而不挑人家有毛病的地方加以指責。因此沒有因誹謗贊譽招致怨恨。有地位的人有時問及官員、部吏、百姓某人某人怎么樣。其中清高有能力不顯露的人,葛洪就述說他們令人滿意稱心的事;其中貪婪殘暴昏亂愚昧的人,就用碰巧不認識不熟悉回答。葛洪因此很是受到譏誚責難,認為是照顧庇護的太多,不能明辨善惡,使黑白分明,但葛洪始終不敢改變。(選自《抱樸子外篇?自敘》)葛洪博學精識,在江東無人可比。著述篇章豐富,超過班固、司馬遷。他又能精辟入微地辨析玄妙深奧的理義。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樣去世了。看他面色和生前一樣。卒年八十一歲。(選自《晉書?葛洪傳》)天津市第一百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六國論李楨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剖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紓。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山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接,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當蘇秦之始出也,固嘗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誠知其易也。使秦過用之,彼其所以為秦謀者,一忱夫張儀也。惟其不用,而轉而說六國以縱親,彼豈不逆知夫縱約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茍以弋一時之富貴,幸終吾身而約不敗。其激怒張儀而入之于秦,意可見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齊、魏之師已為秦出矣。夫張儀之辨說,雖欲以散縱而就衡,顧其言曰,親昆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而欲恃詐偽反覆,所以狀表世人之情,非甚謬也。彼六國相圖以攻取,相尚以詐力,非有昆弟骨肉之親,其事又非特財用之細也。而衡人方日挾強秦之威柄,張喙而恐喝之,即賢智如燕昭者,猶且俯首聽命,謝過不遑。乃欲責以長??v親,與相佐助,豈可得哉!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zhàn)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驅無辜之民,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終刈于虐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后之論者,何厚于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曰:“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曰:“奚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后秦患可紓紓:解除B.視秦無異也視:審視C.彼豈不逆知夫縱約之不可保哉逆:預先D.迄乎戰(zhàn)國迄:至,到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強食而弱肉者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誠知其易也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C.而齊、魏之師已為秦出矣且嘗為晉君賜矣D.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竭忠盡智以事其君9.下列對文章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B.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C.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D.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10.下列6個句子,編為4組,全部屬于李楨觀點的一項是()①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②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③親昆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④乃欲責以長??v親,與相佐助,豈可得戰(zhàn)!⑤則六國無術以自存⑥焉獨存,雖王可也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作者李楨在繼承二蘇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論述,即如果接受孟子的建議,六國不但可以保存,甚至可以稱王。B.李楨認為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除了自身實力強大以外,還得益于有利的地形和上天的幫助。C.作者認為六國之間沒有骨肉之親,因此想要尋求長久的合縱,相互扶持,是很難實現的。D.本文是一篇駁論文,在論證過程中先破后立,以說理為主,用例以概括性為主,語言簡潔。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2)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驅無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終刈于虐乎?13.從文中看,蘇洵、蘇轍以及作者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7.B8.D9.C10.D11.A12.(1)只是六國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因此到最后還是自己削弱自己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