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文言知識梳理及理解性默寫檢測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6.1《老子》四章文言知識梳理及理解性默寫檢測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6.1《老子》四章文言知識梳理及理解性默寫檢測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6.1《老子》四章文言知識梳理及理解性默寫檢測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6.1《老子》四章文言知識梳理及理解性默寫檢測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作者簡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shì)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學(xué)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故鄉(xiāng)楚國過著隱居生活。文學(xué)常識老子思想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暗馈本褪亲匀?,路,道理,法則,規(guī)律。老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變動的,是運動的。天地間的事物都是互相對立統(tǒng)一的,對立面又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向它們各自的對立面轉(zhuǎn)換。哲學(xué)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tǒng)一是萬物的本質(zhì)體現(xiàn),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nèi)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zhàn)爭與暴力。作品介紹《老子》即《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五千言》,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內(nèi)容: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jīng)》37章,下篇《德經(jīng)》44章,共81章?!暗馈辈粌H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yīng)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影響:《道德經(jīng)》內(nèi)容涵蓋哲學(xué)、倫理學(xué)、政治學(xué)、軍事學(xué)等諸多學(xué)科,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xué)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被稱為“萬經(jīng)之王”?!兜赖陆?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兜赖陆?jīng)》《易經(jīng)》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文言現(xiàn)象

(一)通假字

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通“形”,形體)

2.其脆易泮(通“判”,分離)

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通“蔂”,土筐)

(二)詞類活用

1.自是者不彰(意動用法,認為……正確)

2.其未兆易謀(名詞用作動詞,顯露跡象)

3.常于幾成而敗之(使動用法,使……失?。?/p>

4.是以圣人欲不欲(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欲)

5.學(xué)不學(xué)(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學(xué))

6.慎終如始(形容詞用作動詞,慎重對待)

7.不貴難得之貨(意動用法,以……為貴)(三)一詞多義1.當

(1)當其無,有車之用(介詞,在)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動詞,對)

(3)料大王土卒足以當項王乎(動詞,抵擋)

(4)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動詞,把守)

(5)北邀當國者相見(動詞,掌管)

2.伐

(1)自伐者無功(動詞,夸耀)

(2)此五霸之伐也(名詞,功績,戰(zhàn)功)

(3)十年春,齊師伐我(動詞,攻打,討伐)

(4)坎坎伐檀兮(動詞,砍伐)

(5)伐無道,誅暴秦(動詞,進攻,征伐)

3.為

(1)為之于未有(動詞,做)

(2)我世世為泮澼絖(動詞,從事)

(3)君王為人不忍(動詞,對待)

(4)使子嬰為相(動詞,擔任)

(5)竊為大王不取也(動詞,認為)

(6)為秦人積威之所劫(介詞,表被動)

(7)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判斷動詞,是;語氣助詞,不譯)古今異義

1.埏埴以為器

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2.民之從事

古義:指辦事,處理事務(wù)今義:做;投身于某種活動或事業(yè)中去。

3.自見者不明

古義:不能明察今義: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4.跨者不行

古義:行走不穩(wěn)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

(五)特殊句式1賓語前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應(yīng)為“知自者明”)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應(yīng)為“勝自者強”)2.狀語后置(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應(yīng)為“于未有為之,于未亂治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應(yīng)為“于毫末生”)

(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應(yīng)為“于累土起”“于足下始”)

(六)重點實詞(課下注釋)(1)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2)當其無,有車之用:意思是,車的功用正是產(chǎn)生于車轂的“無”。無,指車轂的中空處。(3)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4)戶牖:門窗。(5)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有”(車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無”起了作用。(6)企者不立: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7)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8)自見者不明: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9)自是者不彰:自己為是的不能彰顯。(10)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11)長:長久。一說讀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1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行,同“形”。(13)處:為,做。(14)強(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15)不失其所者久: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16)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長存,這就是壽。(17)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18)其未兆易謀: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19)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泮,同“判”分離。(20)其微易散: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21)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發(fā)生時就做。(22)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23)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24)為者敗之:動手去做的就會壞事。(25)執(zhí)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26)無為:指順應(yīng)自然,不求有所作為。(27)幾(jī):接近。(28)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29)學(xué)不學(xué):學(xué)習(xí)常人所不學(xué)習(xí)的。(30)復(fù)眾人之所過: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復(fù),彌補,補救。(七)翻譯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來安裝車軸),才有了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空間,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車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無”(空間)起了作用。(第十一章)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偏執(zhí)己見的人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用道的觀點來看,(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第二十四章)認識別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量,克服自己的人才算堅強。知道滿足的人能夠富有,勤勉行道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第三十三章)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發(fā)生時就做,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處理妥當。合抱的大木,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一筐筐泥土建筑起來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舉步走出來的。動手去做的就會壞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為,因此不會敗事,不執(zhí)意把持,因此不會喪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時遭致失敗。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jié),一如開始時那樣,就不會失敗。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貴難得的貨品,學(xué)習(xí)常人所不學(xué)習(xí)的,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加以干預(yù)。(第六十四章)理解性默寫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xué)》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說“,”。

2.《老子》四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表達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3.《老子》四章總是提醒世人注意觀察事物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如通過觀察車子、器皿、屋室等事物,老子發(fā)現(xiàn)了“無”的意義,并得出“,”的結(jié)論。

4.《老子》四章中,以樹木為喻,表達大的事物總是從小的事物發(fā)展起來的道理的句子是“,”。

5.《老子》四章中,以高臺為喻,說明萬事萬物都是從微小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句子是“,”。

6.《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害處的句子是“,”。

7.《老子》四章中指出,普通人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即“”,如果能做到“”,就不會失敗。

8.《老子》四章中,指出真正強大的人不僅要能戰(zhàn)勝別人,還要能戰(zhàn)勝自己的兩句是“,”。

9.《老子》四章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來批評那些自我夸耀的人會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的句子是:“,”。10.《老子》四章中用“,”作比,來警告批評“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人最終結(jié)果都不會好。11.《老子》四章中用器皿為例來說明“有”和“無”的辯證統(tǒng)一、相互依存關(guān)系的句子是:“,,?!?2.《老子》四章中用車子為例來說明“有”和“無”的辯證統(tǒng)一、相互依存關(guān)系的句子是:“,,?!?3.《老子》四章中用房屋為例來說明“有”和“無”的辯證統(tǒng)一、相互依存關(guān)系的句子是:“,,?!?4.人貴有自知之明,了解別人是一種智慧,正確地認識自我更是難能可貴,《老子》四章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