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_第1頁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_第2頁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_第3頁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_第4頁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詞春之意象三:杏花?川雪杏花是春天著名的標志之一。說到春天,首先就要提起杏花。杏花盛開時節(jié),細雨蒙蒙,輕風剪剪,楊柳吐青,春風拂面。中國古代文人們悠然徜徉春色里,徜徉在杏花雨、楊柳風的意境中,讓他們心旌搖動。他們將杏花入詩,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常寫常新的意象。我國古代最早描寫杏花的詩篇當屬南北朝時期庾信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誦讀這首小詩,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在茫茫無際的原野上,綻開著一枝枝鮮嫩之色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淡遠的青綠與鮮艷的杏紅,以一種和諧明快的色調,點染出濃郁的春意?!耙老∮炒鍓],爛漫開山城”,隨著視線的移動,我們看到粉紅色的杏花,或在遠處的村莊隱約可見,或在近處的山城艷麗奪目,一派“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景象。接著,作者筆調輕輕一轉,抒寫出人們對杏花的喜歡和珍愛:“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紅瓊是紅色的美玉,小心采折的杏花,襯托在金黃色的盤子里,就像一塊塊紅色的美玉,敬獻在賓客面前。它象征著五彩繽紛、欣欣向榮的春天,傳達出沸騰喧鬧、生機盎然的春意,給予讀者以無限惜春、愛春、賞春的欣喜和愉快。如果說,宋人葉紹翁的“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以虛帶實,以靜襯動,烘托了春天的美麗和生動,那么,“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則是以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色調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迸發(fā)出人們對春暉的喜愛之情。我們來看葉紹翁的詩《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人本想游園,卻因主人不在而無法進去。在失望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一枝杏花伸出墻外,于是分外驚喜。對青苔都充滿愛心的詩人從墻外一枝紅杏感受到墻內萬木春色,領悟到春天和一切生機勃勃的新鮮事物一樣都是封鎖不住的。這樣,詩人高尚的情趣、美好的追求,就與那枝關不住的紅杏融為一體,呼之欲出了。再看宋代詞人宋祁的詞《玉樓春》中的紅杏:?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詞的上闋寫春光無限,下闋感嘆春光難留,賞春難以盡興,寄托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具體講,上闋四句寫春游出東城所見早春之勝景:輕舟在碧波中蕩漾,綠柳在微風中輕搖,紅杏在陽光下怒放。早春時最足以顯示春光的是紅杏,杏花盛開,生氣勃勃,如火如荼。紅杏盛開襯托出春意之濃,著一“鬧”字似,是杏花在有意鬧春,寫盡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同時,“鬧”字還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鬧新春”、“鬧元宵”等熱鬧景象,融入了詞人對春天的熱烈期盼之情。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彼纹钜蛟~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唐代詩人王維《春中田園作》中的杏花一片雪白:?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詩中寫鳥鳴花開,春意昂然,冬天難以見到的斑鳩,隨著春天的來臨,早早飛臨村莊,在屋頂鳴叫,村中的杏花爭先開放,雪白一片,整個村子掩映在白色的杏花中。紛亂的杏花讓詩人頓起田園之樂,杏花開在村邊,也開在詩人的心頭。?在繚亂的杏花中,唐代詩人儲光羲的《釣魚灣》展現(xiàn)了暮春時節(jié)釣魚灣的動人景象:?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詩中寫了隱居的情趣:綠蔭蔽天,杏花飄地,清潭見底,荷動魚散,漁翁之意不在魚,單是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罷釣系船,在綠楊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來相見,那杏花的紛紛繁繁,就是小伙子急切心情的襯托。儲光羲寫風光宜人的釣魚灣,寫盛開的杏花,渲染的是清新淡雅的美學境界。這種美學境界與邊塞詩派大漠雄風、濃墨重彩式的美學思潮不同,避開了戰(zhàn)爭的烽火,解脫朝堂的傾軋,遠離塵世的喧囂,沒有市井的嘈雜,在杏花的搖曳中產生愉悅,凈化心靈。再看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這首詩是“大歷十才子”錢起的名詩。此詩開篇點題?!肮瓤凇倍?,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谷口的環(huán)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說:“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牛羊下山小,煙火隔云深。一徑入溪色,數(shù)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薄叮}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別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歸來卻是“春殘時節(jié)”,眼前已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了。一“稀”一、“盡”、一“飛”,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然而,在這冷落寂寥的氛圍中,詩人都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杏花在詩中出現(xiàn),它的紛繁與飄飛無不使詩人情思翻飛,它與幽竹的“不改清陰”相對照體,現(xiàn)了詩人的審美情趣。?晚唐社會的衰敗,個人事業(yè)的失敗困頓,家中親人的生離死別,愛情生活的不幸,給李商隱的一生涂上了濃郁的悲劇的色彩。這些生活的折射而形成了他的詩作的陰柔、凄艷的朦朧風格。我們來看他的(《日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這首小詩寫的是爛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種難以名狀的意緒。首句寫春光與日光爭艷競妍,造語新奇,意趣盎然。麗日當空,春光爛漫,萬物生長,方興未艾,大自然呈現(xiàn)出一派熱烈歡快的勃勃生機。日光,既指艷陽春日,又兼有時光之意。著一“斗”字似,乎眼前這爛漫紛呈的春光日日與時光爭雄比長,力求在這美好的時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現(xiàn)它的全部美艷。這一比斗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輕微惆悵,暗含下文意緒的紛擾不寧。第二句實寫春光,微寓心緒。城郊野外,山路橫斜,艷陽高照,杏花盛開,惠風和暢,芳香四溢,極目遠眺,只見山杏燦爛卻微呈白色,亮人眼目卻略帶灰暗,這種色調容易觸動詩人春日的無名惆悵。杏花開放,一見春光爛漫,二見詩人內心深處難以言狀的繚亂不寧。三、四兩句更進一步點出了詩人消融紛擾的企盼。什么時候才能使心緒擺脫眼前這種紛擾不寧的狀態(tài),能夠象這百尺游絲一樣輕松悠閑呢?通讀全詩,不難發(fā)現(xiàn),芳香四溢的杏花實際上折射出詩人傷春、傷情的紛亂不寧。古代詩人足跡遍及各地,在旅途中對大自然有極為豐富的體驗,而青草碧色、日暮杏花很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杏花開在農歷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詩人漂泊在外,偶見一枝杏花,牽惹出的情思是何等的濃郁:?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怨。?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唐吳融《途中見杏花》)奔波于茫茫旅途中的吳融,各種憂思盤結胸間,那枝昭示著青春與生命的杏花映入眼簾,卻在他心頭留下異樣的苦澀,這種意緒有花開易落、青春即逝的惆悵,又有自己行色匆匆,與杏花緣分短淺的無奈。由于節(jié)候尚早,未到春深時分,料峭的春寒不見蝴蝶飛來,只有歸巢的黃鶯聊相陪伴。此情此景杏花獨開,孤獨寂寞,不就是詩人自己嗎?詩人眼前逐漸浮出長安絢麗奪目的杏花。他被迫離開朝廷,到處漂泊,心里仍縈注于朝中。這種故國之思恰托以杏花,讓讀者感到詩人內心蓬勃的報國之志。?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是一位既悲嘆自己生不逢時又立志報國、力挽晚唐頹勢的有識之士,他二十多歲便出游各地,體察民情,尋訪名勝,考察地要,在漂泊途中,寫下了那首千古傳誦、婦孺皆知的《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jié)是一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這時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坝麛嗷辍焙魬⑸罨恕坝昙娂姟钡那楦蟹諊怀鲂新分说男氖轮刂?,凄迷紛亂。行人希望找個酒家,歇腳避雨,飲酒澆愁,于是問路牧童,牧童隨手一指讓人產生意外的驚喜:那隱約可見的枝頭紅杏,那隨風飄飄的古樸酒旗,喚起了行人心間多少熱情和溫馨啊!紅杏出林,粉紅似霞,遙而可及,望而心動。一顆流浪飄泊的心在紅杏林邊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暫時的安頓,行人的心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輕輕的喜悅,淡淡的欣慰。全詩四句,先愁后喜,借杏花閃現(xiàn)傳行人悲喜交加之情,細膩而曲折,感傷而凄美。五代詩人溫庭筠一天宿于旅途驛館,清晨乍醒,恍惚迷離中思緒還停留在剛消逝的夢境中,孤燈熒熒,明滅不定,更透露出離人迷惘的意緒,于是寫下了《碧礀驛曉思》,借夢醒所見抒寫思鄉(xiāng)之情:?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詩人大夢初醒,迷離恍惚,眼前孤燈熒熒,明滅不定;只覺楚國故里,遠在天涯。他不禁悲從中來,悵然若失,走出客舍,徜徉庭院,只見曉色朦朧之中,殘月緩緩下沉,山杏開滿庭院,原來長夜悲啼的子規(guī)這時也斂聲靜氣,歇息下來,在清晨的清空靜謐當中,詩人有一點思鄉(xiāng)的寂寞和憂傷,也有一份滿目春色、繁花似錦的喜悅和欣慰,陌生、孤獨、驚喜、欣悅交融在一起,借“朦朧淡遠”的杏花巧妙地傳達出來。花紅易逝,紅顏易老,人花相喻,言愁說恨,這在古代詩詞中當是普遍現(xiàn)象,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蘇溪亭》借暮春花草煙雨寫美人怨別離恨之情,是反映這種題材的典范之作:?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溪邊亭畔,青草遍地,綠水悠悠,這般景致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恨。東風吹拂之中,美人斜倚闌干,凝眸沉思。燕子不歸,春光將盡,美人悲從中來:游子不歸,紅顏將老,何處是歸期呢?“一汀煙雨杏花寒”,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麗日晴空下的艷麗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不正婉轉地隱喻苦苦等待、容顏衰老的薄命美人嗎?凄風苦雨中的杏花,憔悴無光,烘托出美人遲暮的惆悵哀愁。?唐代詩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中以紅杏喻進士及第,別有一番情味:?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叭者吋t杏”是比擬唐代科舉及第者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倚云栽”則比喻他們恩寵有加,盛開的“紅杏”意味他們春風得意,前程似錦。作者雖用秋日芙蓉自比,因為其美在風神標格,與春風桃杏美在顏色妖艷不同,但高蟾內心的失落卻宛然在目,落第的高蟾雖無脅肩諂笑的媚態(tài),但一種思慕、期待、悵惘、失落之感縈繞于他的心間。后人因此把杏花稱作“及第花”。唐代詩人鄭谷《曲江紅杏》詩云:“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古代詩人中,陶淵明愛菊,林逋愛梅,蘇軾愛海棠,而王安石則對杏花情有獨鐘。他的《北陂杏花》就是其代表:?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對這首詩,清人吳之振這樣評價:“遣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澹之中”(《宋詩鈔·臨川詩鈔序》),他的評價頗為中肯。詩中的杏花的形象,鮮艷絢麗而不落凡俗。傍水的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宋代詩人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態(tài)度,反對矯揉造作和裝飾雕琢,并把這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這種追求在王安石的這首詩中完全可以體現(xiàn)。王安石晚年退居林下,淡然自得,他對于水中花影的欣賞,正好反映了他在這種特殊的心境下對于虛靜的審美理想的追求。前兩句主要抒寫了詩人閑淡的情至,那么后兩句便帶有幾分悲壯的色彩。杏花縱然被春風吹落,也要飄灑在清澈的春水上,仍保持潔白無瑕的精神和獨絕的神韻,外示平淡,而內心實極痛楚。本篇雖詠臨水杏花,卻寄寓了詩人的情操和理想。后兩句聲情悲壯,格韻高超,是對落花最好的禮贊。王安石另有一首五古《杏花》詩云:?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俯窺嬌嬈杏,未覺身勝影。?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怊悵有微波,殘妝壞難整。?通篇寫臨水杏花,側重花影,而不著一水字,極工巧,極情韻,追求的是一種空靈玄妙的韻味。詩人俯看嬌美艷麗的杏花,更覺水中的倒影美,它如含笑凝睇的美女,楚楚動人。此詩雖詠臨水杏花,但全詩沒寫一個花字、水字,但杏花的風姿更是空靈獨絕,給人以含蓄深邃的美感。詩人原先積極推行新法,后來又被迫閑居江寧,出處進退雖然不同,而其進步的政治理想與高尚的情操實未嘗改變。為堅持自己的理想而獻身,這是詩人一貫的宗旨。王安石是孤傲的,是一種執(zhí)著的文化人格,一種清新寡欲的與世無爭的政客品性。他筆下的杏花是孤傲的象征,是真正意義上的超俗脫塵的孤傲。?王安石愛杏花,遼金元時期主要詩人的代表元遺山則更愛。他的《臨江仙》詞就有“一生心事杏花詩”之句《,賦瓶中雜花七首》中又自注云“予絕愛未發(fā)杏花”,元好問詠杏花之作,將近三十首。元遺山詠杏花篇什之多,雅愛之深,對杏花的風采神韻體察入微,大概亙古未有。?杏花墻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自太憨生。?(《杏花雜詩》其一) 詩人先把出墻杏花放在“曉晴”這一典型環(huán)境中渲染,繼而以兩個美女烘托,特有情趣。因為在陽光明媚的春日早晨,含露的杏花嫵媚動人,恰如剛經沐浴,濃妝的宮妃,所以詩人連用兩個宮妃的典故比喻烘托。《南史·梁元帝徐妃傳》載:“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半面宮妝”出于此。“寶兒”是隋煬帝楊廣的妃子,以美人喻花,這是常見的手法,旨在喻花之美,能表現(xiàn)花的氣韻風神的卻很罕見。遺山用“半面宮妝”“寶兒憨生”的典形故神,兼?zhèn)?,將杏花的風采神韻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杏花沒有矜持之態(tài),沒有取寵之心,而是象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看盡春風不回首”,把愛情表達得那么真率直露、大膽無忌,對和煦的春風不僅敢目不轉睛地看,而且竟至“看盡”意猶未,仍盡“不回首”,于是詩人嘲諷她“寶兒元是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