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運動系統(tǒng)_第1頁
人體運動系統(tǒng)_第2頁
人體運動系統(tǒng)_第3頁
人體運動系統(tǒng)_第4頁
人體運動系統(tǒ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運動系統(tǒng)人體運動系統(tǒng)人體運動系統(tǒng)人體運動系統(tǒng)人體運動系統(tǒng)人體運動系統(tǒng)1運動系統(tǒng)骨骨連結骨骼肌第一節(jié)概述運動系統(tǒng)骨第一節(jié)概述2第二節(jié)骨學(一)、骨的分類(二)、骨的構造(三)、骨的理化性質第二節(jié)骨學3(一)、骨的分類

成人有骨206塊。其中有200塊屬于運動系統(tǒng)。軀干骨顱骨上肢骨下肢骨1、按其在身體的位置,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2、按骨的形態(tài),可分為(一)、骨的分類軀干骨4人體運動系統(tǒng)5(1)、長骨

長骨呈長管狀,有一體和兩端.體又叫骨干,內有空腔稱骨髓腔。兩端膨大的部分叫骺,往往具有光滑的關節(jié)面,由關節(jié)軟骨覆蓋。骨干及骺接連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期,長骨的骨干與干骺端之間夾有一層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軟骨細胞構成的骺軟骨或骺板,它使長骨不斷加長。成年后骺軟骨骨化,原骺板處僅遺留下一條線形的痕跡稱骺線。骨表面的小孔稱滋養(yǎng)孔,有血管及神經(jīng)通過。(1)、長骨6長骨的形態(tài)長骨的形態(tài)7(2)、短骨

短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運動較復雜的部位。一般呈立方形(3)、扁骨

呈板狀,多分布于顱和胸等處常構成骨性腔的壁,有保護腔內臟器的作用。(2)、短骨8人體運動系統(tǒng)9(4)、不規(guī)則骨

多分布于身體的中軸,外形不規(guī)則。有些不規(guī)則骨內具有含氣的腔稱含氣骨,含氣骨內的空腔稱為竇。

(4)、不規(guī)則骨10

(二)、骨的構造

1、骨的基本構造每一塊骨都由骨質、骨膜、骨髓等構成,并有神經(jīng)和血管分布。在骨的關節(jié)面上有透明軟骨構成的關節(jié)軟骨覆蓋,而且大部分骨都有關節(jié)面,所以部分教材也把關節(jié)軟骨歸入骨的基本構造。(二)、骨的構造11

(1)骨質骨質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致密堅硬,由骨板層構成,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質由許多片狀和桿狀的骨小梁交織成網(wǎng),呈海綿狀,構造疏松,位于骨的內部,骨松質的腔隙內充滿了小血管和紅骨髓。顱蓋骨分內、外板,外板較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較薄而松脆;兩板之間的骨松質稱板障。(1)骨質12人體運動系統(tǒng)13(2)骨膜

骨膜

是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膜,包裹除關節(jié)面以外的整個骨面。含豐富的神經(jīng)、血管和淋巴管,對骨的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2)骨膜14(3)骨髓骨髓為柔軟而富有血液的組織充填于長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腔隙內,分為黃骨髓和紅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能,黃骨髓是脂肪組織.骨松質內含有紅骨髓,并保持終身;骨髓腔內在5歲以前是紅骨髓,5歲以后是黃骨髓。(3)骨髓15(三)骨的理化性質

骨中含有有機質和無機質,有機質主要為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在成人約占1/3,使骨具有彈性;無機質為無機鹽類主要為磷酸鈣、碳酸鈣和氯化鈣等,在成人骨約2/3,使骨質堅硬。小兒的骨無機質含量較少,有機質相對較多,因此彈性較大而硬度小,不易發(fā)生骨折而易發(fā)生變形老年人的骨則相反,有機質較少而無機質相對較多,故易發(fā)生骨折。

(四)骨的X線解剖(三)骨的理化性質16二、各論(一)軀干骨(二)上肢骨(三)下肢骨(四)顱骨二、各論17(一)軀干骨

1、軀干骨的組成

2、椎骨vertebrae3、胸骨sternum4、肋骨ribs(一)軀干骨18

1、軀干骨的組成

成人軀干骨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2對肋和1塊胸骨。共51塊。主要分布于頸部和軀干,構成軀干的的基本輪廓。1、軀干骨的組成19

椎骨的組成椎骨在幼兒期,總數(shù)為33~34塊.成人一般為26塊.

頸椎7塊分離椎骨24塊胸椎12塊(可動椎、真椎)腰椎5塊骶骨1塊(5合1)融合椎骨2塊(不動椎、假椎)尾骨1塊(3~4合1)

202、椎骨(1)(分離)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前體后弓中為孔,加上七突是椎骨。前體———椎體vertebralbody

后弓———椎弓vertebralarch

中為孔———椎孔vertebralforamen

上、下關節(jié)突各一對七突橫突一對棘突一個2、椎骨21前體——椎體

位于椎骨的前方正中,呈短圓柱狀。表面為薄層骨密質,內部為骨松質。前體——椎體22

后弓——椎弓是附在椎體后方兩側的弓狀骨板。可分為椎弓根:及椎體相連的較細部分(上下切跡)兩部分

椎弓板:椎弓后部的板狀結構。

椎間孔——相鄰椎骨的椎上、下切跡圍成的孔,有脊神經(jīng)和血管通過。

后弓——椎弓是附在椎體后方兩側的弓狀骨板。23中為孔——椎孔是每個椎骨前面的椎體和后面的椎弓兩部分共同圍成的孔椎管vertebralcanal所有分離椎骨的椎孔疊連起來,圍成的骨性管腔,其內容納有脊髓和脊神經(jīng)根等。中為孔——椎孔24

棘突:單個,雙側椎弓板在七后正中線匯合而成。

橫突:兩個,發(fā)自椎弓根突及椎弓板的連結處。

關節(jié)突:發(fā)自椎弓根與椎弓板的連結處。棘突:單個,雙側椎弓板在25(2)各部椎骨的特征頸、胸、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體運動系統(tǒng)26①頸、胸、腰椎形態(tài)比較表

椎體椎孔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棘突橫突頸椎較小,呈橫橢圓形,有鉤椎關節(jié)較大,三角形近似水平位短,近水平向后有橫突孔胸椎呈短柱狀,橫切面呈心臟形,兩側面上下有肋凹較小圓形近似額狀位較長,伸向后下方末端前面有橫突肋凹腰椎高大,呈橫腎形中等三角形呈矢狀位長方形的扁板,呈水平位,向后無特殊結構①頸、胸、腰椎形態(tài)比較表

椎體椎孔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棘27第一頸椎:寰椎(前后弓、兩側塊)第二頸椎:樞椎(齒突)第七頸椎:隆椎

(大椎),臨床辨認椎骨數(shù)目和針炙取穴的標志。第一頸椎:寰椎(前后弓、兩側塊)28人體運動系統(tǒng)29(3)骶骨sacrum

略呈倒置三角形。其底向上,底的前緣(盆面)向前突出稱岬,尖向下接于尾骨。兩外側面上部有耳狀面。前面中部有4條橫線,橫線兩側有4對骶前孔。背面后正中線上有骶正中嵴,其兩旁有4對骶后孔。骶前后孔分別有骶神經(jīng)前支和骶神經(jīng)后支通過。

骶管——縱貫骶骨中央全長的管道,向上續(xù)于椎管,向下開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兩側有向下突出的骶角。(4)尾骨

為三角形的小骨塊,通常由4個尾椎融合而成。(3)骶骨sacrum303、胸骨

胸骨可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體結合處形成一突向前方的橫行隆起。其兩側平對第2肋,向后正對第4胸椎體下緣水平。是計數(shù)肋的重要體表標志。3、胸骨31人體運動系統(tǒng)324、肋有12對,由肋骨和肋軟骨構成。(真肋;假肋;浮肋;肋弓)

每一塊肋骨可分為中部的體及前、后兩端。前端接于肋軟骨。后端有肋頭、肋頸、肋結節(jié)肋體扁平,有內、外兩面及上、下兩緣,內面近下緣處有肋溝,有肋間血管和神經(jīng)。肋體后部曲度最大的部位稱肋角。4、肋33

34(二)上肢骨上肢骨的分類、名稱和數(shù)目

上肢骨左右各有32塊,雙側共有64塊。根據(jù)其是否連結于軀干骨可分為兩類上肢帶骨:肩胛骨和鎖骨,左右各一肱骨左右各一塊自由上肢骨橈骨和尺骨左右各一手骨左右各27塊(二)上肢骨35人體運動系統(tǒng)361、上肢帶骨

(1)、鎖骨:位于胸廓前上部兩側的頸根部,分胸骨端、肩峰端和鎖骨體。鎖骨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后,中外1/3交界處較薄弱,易發(fā)生骨折。1、上肢帶骨37(2)、肩胛骨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胸廓后外側),介于第2~7肋骨之間。有三緣、三角、、三窩和兩面。(2)、肩胛骨38前面觀:前面觀:39后面觀:后面觀:40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上端:一體兩端體:

下端:2、自由上肢骨41右上肢肱骨(前、后面觀)肱骨頭,大、小結節(jié),大、小結節(jié)嵴、

結節(jié)間溝,外科頸,三角肌粗隆,橈神經(jīng)溝,肱骨小頭,肱骨滑車,內、外上髁,尺神經(jīng)溝,冠突窩,鷹嘴窩右上肢肱骨(前、后面觀)肱骨頭,大、小結節(jié),大、小結節(jié)嵴、42一體上端:橈骨小頭、橈骨頸、橈骨粗隆

體:三棱柱形兩端下端:橈骨莖突、腕關節(jié)面、尺切跡

(2)橈骨radius(3)尺骨ulna

上端:滑車切跡、鷹嘴、冠突一體橈切跡和尺骨粗隆兩端體:上部三棱柱形,下部圓柱形

下端:尺骨頭、尺骨莖突一體上端:橈骨小頭、橈骨頸、橈骨粗隆(2)橈骨rad43右上肢橈尺骨(前后面觀)右上肢橈尺骨(前后面觀)44(4)手骨

腕骨一側有8塊,分近、遠側兩列排列。從橈向尺側:舟月三角豆,大小頭鉤。

掌骨一側有5塊

指骨除第一指(拇指)只有兩節(jié)外,每一節(jié)均有三節(jié)指骨(4)手骨45(三)下肢骨

1、下肢骨的組成

2、下肢帶骨

3、自由下肢骨(三)下肢骨46

下肢骨的組成

下肢骨左右各有31塊,雙側共有62塊.根據(jù)其是否連結于軀干骨可分為兩類下肢帶骨:髖骨:左右各一股骨:左右各一自由脛骨左右各一腓骨左右各一下肢骨髕骨:左右各一足骨:左右各26塊

下肢骨的組成47

1、下肢帶骨

髖骨

髂骨

坐骨

恥骨

1、下肢帶骨48人體運動系統(tǒng)49外側面:髂骨-----上部,體和翼,髂嵴,髂前、后、上、下嵴,髂結節(jié)外側面:髂骨-----上部,體和翼,髂嵴,髂前、后、上、下嵴50內側面:髂骨-----髂窩,弓狀線,耳狀面,髂粗隆內側面:髂骨-----髂窩,弓狀線,耳狀面,髂粗隆51外側面:坐骨-----后下,分體和支,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跡,坐骨結節(jié)外側面:坐骨-----后下,分體和支,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跡52內側面:坐骨內側面:坐骨53外側面:恥骨-----前下,分體和二支,外側面:恥骨-----前下,分體和二支,54內側面:恥骨-----髂恥隆起,恥骨上、下支,恥骨梳,恥骨結節(jié),恥骨嵴,恥骨聯(lián)合面,恥骨聯(lián)合,閉孔內側面:恥骨-----髂恥隆起,恥骨上、下支,恥骨梳,恥骨結552、自由下肢骨(1)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長的骨。上端: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股骨頭凹;體:臀肌粗隆、粗線;

下端:股骨內、外側髁、股骨內、外上髁2、自由下肢骨56右側下肢股骨(前后面觀)右側下肢股骨(前后面觀)57(2)、髕骨

略呈倒置的三角形,上寬下窄,前面粗糙,后面為關節(jié)面。是全身最大的籽骨。(2)、髕骨58(3)脛骨

上端:脛骨內、外側髁、脛骨粗隆體:前緣即脛骨前嵴

下端:內踝、內踝關節(jié)面、腓切跡(4)腓骨

上端:腓骨頭、腓骨頸;下端:外踝、外踝關節(jié)面(3)脛骨(4)腓骨59右下肢脛腓骨(前后面觀)右下肢脛腓骨(前后面觀)60人體運動系統(tǒng)61(5)足骨

跗骨:7塊一二三楔骨骰內足上距下跟后出頭。跖骨:5塊趾骨:十四塊,除第一趾只有兩節(jié)外,每一節(jié)均有三節(jié)趾骨(5)足骨62人體運動系統(tǒng)63足弓足弓64

(四)顱骨

1、顱骨的組成、數(shù)目

2、腦顱骨

3、面顱骨

4、顱的整體觀

5、新生兒顱的特征及生后的變化(四)顱骨651、顱骨的組成、數(shù)目

成人顱骨由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組成,除舌骨和下頜骨外,都借軟骨或縫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彼此間不能活動面顱骨:15塊,位于前下部。腦顱骨:8塊,位于后上部。1、顱骨的組成、數(shù)目66人體運動系統(tǒng)672、腦顱骨

數(shù)目和名稱枕骨、額骨不成對

篩骨蝶骨顳骨成對頂骨2、腦顱骨68人體運動系統(tǒng)69(1)額骨扁骨,位于顱的前上份額鱗分眶部鼻部(1)額骨70人體運動系統(tǒng)71人體運動系統(tǒng)72(2)、篩骨:篩骨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兩眶之間,構成鼻腔的頂及側壁和顱腔的底。在額狀切面上呈“巾”字形,分為3部。

篩板:主要結構有雞冠和篩孔(有嗅絲通過)。

垂直板:自篩板正中向下突入鼻腔,構成骨性鼻中隔的上部。

篩骨迷路:有上、中鼻甲,外有眶板。(2)、篩骨:篩骨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兩眶之間,構成鼻腔的頂及73人體運動系統(tǒng)74人體運動系統(tǒng)75人體運動系統(tǒng)76

(3)、蝶骨

位于顱底中央,分體、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蝶骨體:位于中間,內有蝶竇;上有蝶鞍,中央凹為垂體窩。蝶骨小翼:及體交界處為視神經(jīng)管;與大翼交界處為眶上裂。蝶骨大翼:自根部向后外有圓孔,卵圓孔,棘孔。翼突:從體和大翼相交處向下伸出的突起;有內側板和外側板之分。(3)、蝶骨77人體運動系統(tǒng)78人體運動系統(tǒng)79人體運動系統(tǒng)80(4)、顳骨:分為3部分。

鱗部:外耳道上方的魚鱗狀骨片;有向前伸出的顴突,其根部下面的深窩為下頜窩,窩的前緣向下突起,叫關節(jié)結節(jié)。鼓部:位于鱗部下方和乳突前方,從前、下、后包繞外耳道。巖部:三棱錐形,尖端有三叉神經(jīng)壓跡;后面中央有內耳門;下面中央有頸動脈管外口,其后有頸靜脈窩,外口后外有莖突;后份擴大下垂為乳突,莖突及乳突之間有莖乳孔。

(4)、顳骨:分為3部分。81人體運動系統(tǒng)82人體運動系統(tǒng)83人體運動系統(tǒng)84(5)枕骨:呈勺狀,分四部。(5)枕骨:呈勺狀,分四部。85(6)頂骨:四邊形扁骨(6)頂骨:四邊形扁骨863、面顱骨

數(shù)目和名稱鼻骨、淚骨、顴骨、和下鼻甲

成對腭骨上頜骨下頜骨

不成對

犁骨、舌骨3、面顱骨87人體運動系統(tǒng)88(1)、下頜骨:馬蹄形,分一體兩支。體:有上、下緣,內、外兩面之分;有頦隆凸、頦孔和頦棘。下頜支:冠突、髁突,二者之間有下頜切跡,髁突上端有下頜頭,其下為下頜頸;還有下頜角;下頜支內面中央有下頜孔。(1)、下頜骨:馬蹄形,分一體兩支。89人體運動系統(tǒng)90人體運動系統(tǒng)91(2)舌骨:位于下頜骨后下方,呈蹄鐵形(2)舌骨:位于下頜骨后下方,呈蹄鐵形92(3)、上頜骨

:位于顏面中央,分1體和4個突起。上頜體:分為前面、顳下面、眶面及鼻面。四個突:額突、顴突、牙槽突、腭突(3)、上頜骨:位于顏面中央,分1體和4個突起。93人體運動系統(tǒng)94人體運動系統(tǒng)95(4)、腭骨

:位于上頜骨的后面,呈“L”形,分水平板和垂直板;構成骨腭后1/3和鼻腔外側壁后部。(4)、腭骨:位于上頜骨的后面,呈“L”形,分水平板和垂直96(5)犁骨(5)犁骨97(6)鼻骨(7)淚骨(8)下鼻甲(9)顴骨(6)鼻骨984、顱的整體觀4、顱的整體觀994、顱的整體觀(1)、顱頂(即顱蓋)(2)、顱后面觀a顱頂內面觀(3)、顱內面b顱底內面觀c顱底外面觀(4)、顱的前面(5)、顱的側面4、顱的整體觀100(1)、顱頂(即顱蓋)從前向后觀察有三條縫:冠狀縫——額骨和枕骨之間的橫位的縫.矢狀縫——兩側頂骨之間的縫人字縫——枕骨和兩側頂骨后緣之間的縫

(1)、顱頂(即顱蓋)101(2)、顱后面觀:枕外隆凸(2)、顱后面觀:枕外隆凸102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3)顱底內面觀顱前窩(3)103額嵴、盲孔、雞冠、篩板、篩孔垂體窩、視神經(jīng)管、頸動脈溝、眶上裂、破裂孔、圓孔、卵圓孔、棘孔、鼓室蓋、三叉神經(jīng)壓跡、額嵴、盲孔、雞冠、篩板、篩孔104枕骨大孔、舌下神經(jīng)管、枕內隆凸、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內耳門枕骨大孔、舌下神經(jīng)管、枕內隆凸、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105②顱底外面

顱底凸凹不平,前部有上頜骨的牙槽和硬腭骨板,后部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它的兩側有枕髁。枕髁根部有一向前外開口的舌下神經(jīng)管外口。枕髁的外側有頸靜脈孔,孔的前方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外口的后外方有細長骨突稱莖突,莖突的后外方有乳突。莖突和乳突之間有莖乳孔。莖乳孔前方大而深的凹陷為下頜窩。下頜窩前方的橫行隆起稱關節(jié)結節(jié)。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②顱底外面106人體運動系統(tǒng)107(3)顱的前面

由大部分面顱骨和少部分腦顱骨構成,并共同圍:眶骨性鼻腔

鼻旁竇骨性口腔(3)顱的前面108

容納眼球及其附屬結構。呈四面錐體形,分底、尖,上、下、內、外側四壁。

眶上緣: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跡。

眶下緣:有眶下孔。

上壁:有淚腺窩

四下壁:有眶下溝壁內側壁:有淚囊窩.

外側壁:有眶上裂和眶下裂①

眶109②骨性鼻腔

前口是梨狀孔,后口為鼻后孔②骨性鼻腔前口是梨狀孔,后口為鼻后孔110做一個正中矢狀切面做一個正中矢狀切面111鼻腔內有骨性鼻中隔鼻腔內有骨性鼻中隔112現(xiàn)示外側壁的內面觀現(xiàn)示外側壁的內面觀113側壁上有鼻甲和相應的鼻道及竇的開口側壁上有鼻甲和相應的鼻道及竇的開口114③鼻旁竇

鼻旁竇或稱副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內及鼻腔相通的含氣空腔,共有上頜竇、額竇、蝶竇和篩竇四對。

③鼻旁竇115人體運動系統(tǒng)116蝶竇——————蝶篩隱窩后組———上鼻道篩竇前組中組

額竇中鼻道上頜竇蝶竇——————蝶篩隱窩117鼻旁竇的通道鼻旁竇的通道118(4)顱的側面:外耳門、顴弓、下頜窩、關節(jié)結節(jié)、顳窩、顳下窩、翼腭窩、翼點(4)顱的側面:外耳門、顴弓、下頜窩、關節(jié)結節(jié)、顳窩、顳下窩1195、新生兒顱骨顱囟、前囟、后囟5、新生兒顱骨120第二節(jié)關節(jié)學

第二節(jié)關節(jié)學121總論

一、骨連結的定義和分類骨及骨之間的連結裝置稱骨連結。根據(jù)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人類的骨連結可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兩類。總論

一、骨連結的定義和分類122

二、直接連結

兩骨間借纖維結締組織、軟骨或相連,其間無間隙,不能活動或僅有輕微的活動??煞譃槔w維連結、軟骨連結和骨性結合三種。二、直接連結123

纖維連結縫:兩骨間借很薄的纖維結締組織相連。典型的有顱骨的縫連結韌帶連結:連結兩骨的纖維結締組織比較長,形成韌帶或膜,如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脛腓骨的骨間韌帶、前臂骨間膜等。纖維連結縫:兩骨間借很薄的纖維結締組織相連。典型的有顱骨124軟骨連結——兩骨間借軟骨相連,有緩沖震蕩的作用。分:透明軟骨結合:如蝶枕結合,長骨的干及骺之間的骺軟骨纖維軟骨聯(lián)合:典型的有椎體間的椎間盤和恥骨間的恥骨聯(lián)合。

軟骨連結——兩骨間借軟骨相連,有緩沖震蕩的作用。分:125骨性結合——多為纖維連結或軟骨連結發(fā)生骨化而形成。典型的有骶椎間連結融合骨化后形成骶骨,以及成年人坐骨、恥骨和髂骨之間的連結。骨性結合——多為纖維連結或軟骨連結發(fā)生骨化而形成。典型的有126二、間接連結間接連結又稱關節(jié)(或滑膜關節(jié)),其特點是兩骨借膜性囊連結,兩骨間有腔隙;有較大的活動性。關節(jié)主要包括兩部分

1、基本結構

2、輔助結構二、間接連結127(一)、關節(jié)基本結構是每個關節(jié)必有的結構,包括三種:關節(jié)面: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關節(jié)軟骨外層——纖維膜(纖維層)關節(jié)囊內層——滑膜(滑膜層)關節(jié)腔——由關節(jié)囊滑膜和關節(jié)軟骨共同圍成的密閉窄隙。腔內呈負壓。(一)、關節(jié)基本結構128(二)、關節(jié)的主要輔助裝置

韌帶:位于關節(jié)周圍或關節(jié)囊內的致密結締組織構成。

關節(jié)盤及半月板:是位于兩關節(jié)面之間的纖維軟骨板。

關節(jié)唇:附著于關節(jié)窩周緣的纖維軟骨環(huán)。(二)、關節(jié)的主要輔助裝置129(三)、關節(jié)的運動沿冠狀軸——屈、伸沿矢狀軸——內收、外展

沿垂直軸——旋內、旋外兩軸和三軸關節(jié)還可做環(huán)轉運動(三)、關節(jié)的運動130

第二節(jié)軀干骨的連結

(一)、椎骨間的連結(1)椎體間的連結:椎間盤是連于相鄰兩椎體之間的軟骨連結,由外周環(huán)狀排列的纖維軟骨環(huán)和內部膠狀的髓核兩部分組成,有連結椎體、承受重量、減緩震蕩和增加椎骨活動范圍的作用。第二節(jié)軀干骨的連結131連結椎體:前縱韌帶and后縱韌帶連結椎體:前縱韌帶and后縱韌帶132(2)椎弓間的連結黃韌帶棘上韌帶連結椎弓項韌帶棘間韌帶

橫突間韌帶(2)椎弓間的連結133人體運動系統(tǒng)134人體運動系統(tǒng)135人體運動系統(tǒng)136(3)關節(jié)關節(jié)突關節(jié)

椎骨間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

鉤椎關節(jié)寰枕關節(jié)非椎骨間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人體運動系統(tǒng)137特殊關節(jié)

寰樞關節(jié)——包括3個關節(jié):兩側有寰樞外側關節(jié),相當于其它椎骨間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中間有寰樞正中關節(jié)。

鉤椎關節(jié)——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及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構成,關節(jié)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特殊關節(jié)138

2、脊柱的整體觀和運動(1)、組成:由24塊分離椎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jié)連結而成。

(2)、整體觀:側面觀察有四個生理性彎曲:頸、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相鄰上、下兩椎弓根之間有23對椎間孔。(3)、功能

支持體重、保護脊髓和運動。2、脊柱的整體觀和運動139(1)、組成(2)、整體觀(3)、功能(1)、組成140(二)、胸廓(1)、組成

胸廓由12個胸椎、1塊胸骨和12對肋借關節(jié)和韌帶連結而成。(2)、形態(tài)成人胸廓圓錐形,上、下口,橫徑、左右徑(3)、功能

保護功能,胸式呼吸。(二)、胸廓141二、顱骨的連結:有直接和間接連結兩種顳下頜關節(jié):組成:下頜頭和下頜窩構成。特點:關節(jié)囊松弛,屬聯(lián)合關節(jié),有關節(jié)盤。運動:開口、閉口,前進和后退,側方移動。二、顱骨的連結:有直接和間接連結兩種142第三節(jié)附肢骨連結一、上肢骨的連結

1、上肢帶胸鎖關節(jié)

連結肩鎖關節(jié)喙肩韌帶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2、自由上肢橈、尺骨間連結

連結手關節(jié)

第三節(jié)附肢骨連結1431、上肢帶連結(1)胸鎖關節(jié)由鎖骨胸骨端及胸骨柄相應的切跡及第一肋軟骨的上面共同構成。關節(jié)囊內有關節(jié)盤。(2)肩鎖關節(jié)1、上肢帶連結1442、自由上肢連結(1)肩關節(jié)

組成:肩胛骨關節(jié)盂、肱骨頭

特點:①關節(jié)頭大,關節(jié)盂小而淺,有盂唇②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③關節(jié)囊的上(喙肱韌帶)、前、后部都有肌和肌腱跨過,前下壁較薄弱

運動:

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環(huán)轉2、自由上肢連結145人體運動系統(tǒng)146人體運動系統(tǒng)147人體運動系統(tǒng)148(2)肘關節(jié)組成:肱尺關節(jié)、肱橈關節(jié)和橈尺近側關節(jié)特點:

①3個關節(jié)包在一個共同的關節(jié)囊內,關節(jié)腔相互通連;②關節(jié)囊的兩側有韌帶加強-----有橈、尺側副韌帶橈骨頭的環(huán)狀關節(jié)面有橈骨環(huán)狀韌帶包繞。運動:屈、伸。還參及前臂旋前、旋后運動

(2)肘關節(jié)149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0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1(3)橈、尺骨間連結

前臂骨間膜

——直接連結組橈尺近側關節(jié)成間接連結

橈尺遠側關節(jié)運動:是和肱橈關節(jié)同時運動的聯(lián)合關節(jié),能使前臂旋前和旋后。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2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3

(4)手關節(jié)

A:橈腕關節(jié):又叫腕關節(jié)。橈骨下端的腕關節(jié)面和

組成尺骨下端的關節(jié)盤及“舟、月、三角”的近側面

特點:尺骨不參與橈腕關節(jié)的組成

運動:屈伸,收展和環(huán)轉。B:其他關節(jié)腕骨間關節(jié)、腕掌關節(jié)、掌骨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指骨間關節(jié)。

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4二、下肢骨的連結

下肢(1)髖骨及骶骨的連結1、帶骨盆

連結(2)髖骨間連結

(3)髖骨與脊柱間的韌帶(1)髖關節(jié)2、自由下肢(2)膝關節(jié)

連結(3)小腿骨間連結(4)足關節(jié)二、下肢骨的連結1551、下肢帶連結(1)髖骨及骶骨的連結骶髂關節(jié)、骶結節(jié)韌帶、骶棘韌帶、髂腰韌帶(2)髖骨間連結:恥骨聯(lián)合1、下肢帶連結(1)髖骨及骶骨的連結156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7人體運動系統(tǒng)158骨盆

組成: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髖骨借關節(jié)和韌帶連結而成。

分部:骨盆由岬向兩側經(jīng)髂骨翼、弓狀線、恥骨梳、骶結節(jié)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的界線,分為大骨盆(假骨盆)和小骨盆(真骨盆),有上、下口之分,其間為骨盆腔

骨盆外形骨盆上口骨盆腔恥骨弓男性窄長較小,桃形漏斗形70~75女性短寬較大,圓形圓桶狀90~100骨盆組成: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髖骨借關節(jié)和韌帶連結而1592、自由下肢連結

(1)髖關節(jié)組成:股骨頭和髖臼特點:①髖臼深并且髖臼唇發(fā)達;②關節(jié)囊緊張而堅韌,前、后所到達位置不同;③囊外前壁、前下壁和后上壁均有韌帶;④囊內有股骨頭韌帶。

運動: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huán)轉。2、自由下肢連結160人體運動系統(tǒng)161人體運動系統(tǒng)162人體運動系統(tǒng)163人體運動系統(tǒng)164(2)膝關節(jié)組成: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和髕骨。特點:①關節(jié)囊厚薄不一;②關節(jié)囊內有前、后交叉韌帶③內、外側髁之間分別有內、外側半月板;④有翼狀襞和滑膜囊運動:屈、伸,在屈膝狀態(tài)下可作輕度的旋內和旋外。(2)膝關節(jié)165右下肢前面觀右下肢前面觀166右下肢后面觀右下肢后面觀167右下肢前面觀右下肢前面觀168右下肢前面觀右下肢前面觀169右下肢后面觀右下肢后面觀170右下肢上面右下肢上面171人體運動系統(tǒng)172(3)小腿骨間連結上端有脛腓關節(jié),下端有脛腓連結(韌帶連結),骨體間有小腿骨間膜。人體運動系統(tǒng)1732、自由下肢連結(4)足關節(jié)A:踝關節(jié)(距小腿關節(jié))

組成:脛、腓骨下端的踝關節(jié)面及距骨滑車構成。特點:有內、外側韌帶

運動:背屈(伸,足尖向上)和跖屈(屈,足尖向下)。(當跖屈時可作輕微的收、展運動)B:其他跗骨間關節(jié)、跗跖關節(jié)、跖骨間關節(jié)、跖趾關節(jié)、跖骨間關節(jié)和足弓等。2、自由下肢連結174第三節(jié)肌學

第三節(jié)肌學175第一節(jié)概述一、肌的形態(tài)和構造

1、

分類

根據(jù)形態(tài)分: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

根據(jù)位置分:頭頸肌、上肢肌、下肢肌和軀干肌

肌腱:膠原纖維束,色白,強韌無收縮力

2、構造

肌腹:肌纖維,色紅或淡紅,有收縮力第一節(jié)概述一、肌的形態(tài)和構造176

177二、肌的起止和作用①概念肌的起止點②一般規(guī)定

靜力作用肌的作用(兩種工作狀態(tài))動力作用二、肌的起止和作用178肌運動的三個規(guī)律

1、肌的起點和止點是相對的;

2、肌中間跨越了一個或幾個關節(jié),所以肌的動力作用,及且只與它所跨越過的關節(jié)有關;

3、肌的動力作用,實質上是肌纖維收縮使肌的止點(動點)沿肌纖維走行向肌的起點(定點)靠攏的運動。因此,從肌的起點、止點及肌纖維走行方向就可推斷出肌的作用。肌運動的三個規(guī)律179三、肌的配布及命名

配布:拮抗、協(xié)同

肌的形態(tài)

肌的功能肌束的方向命名原則

肌的起止點肌所在的位置肌的構造特點肌頭和肌腹的數(shù)目等三、肌的配布及命名180四、肌的輔助裝置

淺筋膜筋膜深筋膜:肌間隔,筋膜鞘,神經(jīng)血管鞘,支持帶滑膜囊腱鞘四、肌的輔助裝置181淺筋膜:居皮下,又稱皮下筋膜,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內含脂肪、淺靜脈、皮神經(jīng)和淺淋巴管等。深筋膜:又稱固有筋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遍布全身

淺筋膜:居皮下,又稱皮下筋膜,

182

滑膜囊:為一密閉的結締組織扁囊,有的獨立存在,有的及關節(jié)腔相通。多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間。腱鞘:為套在長腱周圍的鞘管滑膜囊:為一密閉的結締組織扁囊,有的獨立存在,有的及關節(jié)腔183

184各論一、軀干肌二、頭頸肌三、上肢肌四、下肢肌各論185一、軀干肌1、背肌: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

胸上肢?。盒卮蠹?、胸小肌、前鋸肌2、胸肌

胸固有?。豪唛g內、外肌3、

腹后群?。貉蠹?、腰方肌4、腹肌

腹前外側群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5、會陰肌,盆膈,頸肌一、軀干肌1861、背肌(1)斜方肌

位置—項部和背上部

起點—枕外隆凸、上項線,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

止點—鎖骨外1/3、肩峰和肩胛岡全肌收縮—肩胛骨向脊柱靠攏

作用上部收縮—上提肩胛骨下部收縮—肩胛骨下降。1、背肌187(2)背闊肌

位置—背下部和胸側部起點—下6個胸椎棘突和全部腰椎棘突、

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止點—肱骨小結節(jié)嵴作用—使肩關節(jié)內收、旋內和后伸,當上肢固定時可上提軀干。

(2)背闊肌188(3)豎脊肌(又稱骶棘?。┪恢谩怪鶅蓚鹊臏蟽绕瘘c—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及髂嵴的后部

止點—沿途椎骨和肋骨、乳突作用—一側肌收縮可使脊柱側屈,兩側肌同時收縮可伸直脊柱和仰頭

(3)豎脊?。ㄓ址Q骶棘?。?893、胸?。?)胸大肌位置—胸廓前壁大部起點—鎖骨內側半、胸骨和第1~6肋軟骨等處

止點—肱骨大結節(jié)嵴作用—使肩關節(jié)前屈內收和旋內,上肢固定可上提軀干3、胸肌190(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3)前鋸肌起自上8或9肋骨外面,經(jīng)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內側緣。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191(4)肋間內、外肌

肋間外肌起自肋骨下緣,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緣。提肋助吸氣。肋間內肌起自下位肋骨上緣,止于上一肋骨下緣。降肋助呼氣。(4)肋間內、外肌192四、膈向上隆起呈穹窿狀的扁肌,位于胸廓下口的周緣和腰椎前面,有3起始部位:周圍為肌性部,中央為腱性部稱中心腱主動脈裂孔

3個裂孔食管裂孔腔靜脈孔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四、膈周圍為肌性部,中央為腱性部稱中心腱193人體運動系統(tǒng)1944、腹?。?)、腹直肌

位置—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

起止—起自恥骨聯(lián)合及恥骨結節(jié)之間止于胸骨劍突及第5—7肋軟骨的前面。全長有3—4條腱劃。(2)、腹外斜?。杭∈珊笸馍闲毕蚯皟认拢炷ば纬筛构蓽享g帶,在恥骨結節(jié)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稱為腹股溝管淺環(huán)(皮下環(huán))。4、腹肌(1)、腹直肌位置—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線195(3)、腹內斜?。捍蟛糠旨∈騼壬戏?,下部肌束向內下方。其腱膜的下內側部及腹橫肌腱膜形成腹股溝鐮(又稱聯(lián)合腱)。男性腹內斜肌最下部的肌束與腹橫肌下部肌束一起隨精索出腹股溝管淺環(huán)進入陰囊,包繞精索和睪丸而形成提睪肌。(4)、腹橫?。杭∈蚯皟葯M行。腱膜下內部和腹內斜肌腱膜形成腹股溝鐮。男性腹橫肌下部的肌束參與形成提睪肌。(3)、腹內斜肌:大部分肌束向內上方,下部肌束向內下方。其196人體運動系統(tǒng)197人體運動系統(tǒng)198人體運動系統(tǒng)199(7)、腹股溝管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的一條裂隙,位于腹前外側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內下方,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管的內口稱腹股溝管深環(huán)(腹環(huán)),管的外口即腹股溝管淺環(huán)(皮下環(huán))。(7)、腹股溝管200

(5)、腰方?。何挥谘祪蓚龋鹱憎尼?,向上止于第12肋

201

(6)、腹直肌鞘

分前、后兩層前層: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愈合而成。后層:腹內斜肌腱膜后層和腹橫肌腱膜愈合而成。(7)、白線(6)、腹直肌鞘分前、后兩層(7)、白線202(8)、腹筋膜

腹淺筋膜:在腹上部為一層,在臍以下分淺、深兩層,淺層含有脂肪稱脂肪層(Camper筋膜),深層內有彈性纖維稱膜性層(Scarpa筋膜)。

腹深筋膜

腹內筋膜:貼附在腹腔和盆腔各壁的內面。腹橫筋膜范圍較大

(8)、腹筋膜203二、頭頸肌

面肌:枕額肌、孔裂周圍肌1、頭肌

咀嚼?。阂Ъ D肌

二、頭頸肌2041、頭?。?)、面?。ū砬榧。〢、枕額肌覆蓋于顱蓋表面,故又稱顱頂肌。

帽狀腱膜——位于顱頂,連于前方的額肌和后方的枕肌之間,質地堅韌,以纖維束穿經(jīng)淺筋膜和淺層的皮膚相連。

頭皮——顱頂?shù)钠つw、淺筋膜和帽狀腱膜合稱頭皮。1、頭肌205B、孔裂周圍肌

眼輪匝肌、口輪匝肌、頰肌。多為皮肌,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圍??煞譃榄h(huán)行?。ㄊ湛s關閉孔裂)和輻射狀肌(收縮開放孔裂)兩種。B、孔裂周圍肌206(2)、咀嚼肌作用均及咀嚼運動有關。A、咬肌起自顴弓,向后下止于下頜角。B、顳肌起自顳窩骨面,通過顴弓的內側,止于下頜骨的冠突。C、翼內、外肌

(2)、咀嚼肌

207人體運動系統(tǒng)2082、頸肌

(1)、頸淺肌群胸鎖乳突肌

位置—斜列于頸部兩側

起點—胸骨柄前面和鎖骨胸骨端

止點—顳骨乳突

作用—雙側收縮,頭后仰;單側收縮,頭歪向同側,面轉向對側2、頸肌209(2)、頸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3)、頸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

斜角肌間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間,形成三角形裂隙,有臂叢神經(jīng)和鎖骨下動脈通過。(2)、頸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210

三、上肢肌

三角肌1、肩肌

岡上、下肌,大、小圓肌肩胛下肌

前群:肱二頭肌、喙肱肌。2、臂肌肱肌,均為屈肌

后群:肱三頭肌,為伸肌

前群:

淺層6塊,深層3塊3、前臂肌

后群:淺層6塊,深層5塊

外側群:魚際4塊肌4、手肌

中間群:11塊

內側群:小魚際3塊肌三、上肢肌2111、肩肌三角肌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點—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關節(jié)外展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1、肩肌2122、臂?。?)前群

肱二頭肌位置—臂前部淺層,呈長梭形。起點—長頭起自肩胛骨關節(jié)盂上方短頭起自肩胛骨喙突止點—止于橈骨粗隆,另有腱膜從肌腱上分出并移行于前臂筋膜。作用—主要為屈肘關節(jié),長頭協(xié)助屈肩關節(jié)同時使已旋前的前臂做旋后運動2、臂肌213人體運動系統(tǒng)214

2152、臂?。?)、后群肱三頭肌

位置—臂后

長頭—肩胛骨關節(jié)盂下方起點

外側頭—橈神經(jīng)溝的外上方

內側頭—橈神經(jīng)溝的內下方止點—尺骨鷹嘴作用—伸肘關節(jié),長頭可使臂后伸。2、臂肌2163、前臂?。?)前群肱橈肌、旋前圓肌、淺層6塊

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指淺屈肌、尺側腕屈肌

拇長屈肌深層3塊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3、前臂肌

2173、前臂?。?)、后群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淺層6塊

指伸肌、小指伸肌尺側腕伸肌

旋后肌深層5塊拇長、短展肌,拇長伸肌、示指伸肌

3、前臂肌2184、手肌(1)外側群:又稱魚際淺層: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深層:拇對掌肌、拇收肌(2)內側群:又稱小魚際

淺層: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

深層:小指對掌肌(3)中間群:有11塊:

4塊蚓狀肌、3塊骨間掌側肌、4塊骨間背側肌4、手肌219

四、下肢肌

前群:髂腰肌、闊肌膜張肌1、髖肌

后群:臀大肌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