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調(diào)兵山市二中高一下學期期

末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中國文化傳統(tǒng)來看,“家——國”之間具有某種價值上的同構性,因此,

中國的老話說“國之本在家”,“積家而成國”,《大學》講“孝者,所以事君

也;弟者,所以事長也”。在家孝親,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長。通過

“孝”與“悌”在價值觀念上的延展,實現(xiàn)從“齊家”至u“治國”的跨越,

“家齊而后國治”,最終達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

“孝悌”所支撐的“家”,既具有生存論上的核心地位,同時在社會的“修齊

治平”層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來說,恰恰在這里,有著“公”

與“私”的鴻溝:“家”似乎屬于私德,似乎很難跨越到公共領域去。

在以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中,“家”與“國”的同構性關系一直受到很

大詬病,似乎政治上的專制與家庭的倫理觀念有著極大關系。在現(xiàn)代社會中,

“家”與“國”則分屬兩界,有其不可通約之處。如果不能在這個關鍵部位有

所突破,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修齊治平”就再難在現(xiàn)代社會立足。

事實上,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同樣可以在更為積極的層面上來理解“家”的作

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對于現(xiàn)代社會有著極大貢獻,

如馬克斯?韋伯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樣;在現(xiàn)代社會,家

庭成員的關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包括孩子對父母的尊重,父母

對孩子的疼愛與尊重,以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尊重——這樣培育出來的家庭關

系對現(xiàn)代社會同樣非常有益。但是,在現(xiàn)代文化中,受限于個體主義與自由主

義的思想傳統(tǒng),“家”在政治——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始終是缺位的。霍耐特在

分析現(xiàn)代社會時非常敏銳她看到,“自由主義思想,把家庭領域只是看成一種

單純給定的,沒有什么進一步影響的結構,從而忽略了它在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一

一道德的建設中的作用”。這一評價是非常有見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會

因自由主義作祟而在認識“家”的社會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區(qū)。

在《自由的權利》一書中,霍耐特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親密關系”與“家庭

關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個民主性的共同體,是多么依賴于它的

成員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實現(xiàn)一種相互合作的個人主義,就不會長久地一直否認

家庭領域的政治——道德意義。因為要想讓一個人把他原先對一個小團體承擔

責任的能力,用來為社會整體的利益服務,這個人必須擁有的心理前提,是在

一個和諧的、充滿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被裟吞氐恼撌鲇兄鴱娏业膶?/p>

踐智慧,具體點出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家的政治——道德意義,算是一種現(xiàn)代版的

“家和萬事興”。“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體,“家”作為專制溫床的時代,

也早已過去。現(xiàn)代家庭恰恰是培養(yǎng)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機制。確實,在

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人性不是一個“個體”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

來的德性之人。從對最親近之人的愛“推及”到對他人的愛,進而“推及”到

對宇宙的愛,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

能,是“個體”得以社會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環(huán)境。在現(xiàn)代社會中,“家”所

培養(yǎng)出來的善于合作的“個體”正是健康社會的基礎。

在“修齊”與“治平”之間找到新的聯(lián)接點,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重視“家”的傳

統(tǒng),就可以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家”的價值觀

念有重大意義,這是其他價值觀念得以發(fā)揮的基礎。沒了這個基點,整個價值

系統(tǒng)中的其他規(guī)范就會飄搖欲墜,社會就會迅速進入失范狀態(tài)0

(摘編自孫向晨《重建“家”在現(xiàn)代世界的意義》)

材料二

“家”是中國文明構成的總體性范疇。相比于猶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臘

文明從其起點上就不屈不撓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對社會倫理、政治以及經(jīng)

濟關系的建構,始終是從“家”出發(fā),形塑“家國一體”的秩序體系。這一

“緣情制禮”的反復努力,不僅構成兩千多年來中國文明的大傳統(tǒng),也與民間

豐富的小傳統(tǒng)若合符節(jié),不僅決定我國傳統(tǒng)文明的制度和倫理底色,也是更具

堅韌性和獨立性的“文化----a理結構”即民情的基礎。即使20世紀初以來,

在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家庭革命”甚囂塵上,家庭結構和模式、

傳統(tǒng)家國關系頻受挑戰(zhàn),但作為“文化----心理結構”的“家”并沒有被根本

撼動,反而自覺不自覺地成為重建舶來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其他思想的依

據(jù)。由此可見,不理解“家”的內(nèi)涵和作用機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國文明的實

質(zhì)特點及其構成和變遷。

其次,“家”在中國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為實體的家已成為“中國

人的社會生命”之源的事實。今天,若戴著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眼鏡來打量

“家”,視其為純粹的權利、利益和權力關系的受體,而忘卻其在生活和歷史

中形成的作為情感和生命意義的承載,甚而忘卻其作為現(xiàn)代人之豐富的情感需

求(愛情、親情以及依賴性)的港灣,我們就很難深入把握中國人的日常情感

和倫理結構,也難以在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共情的研究。

(摘編自肖瑛《“家”作為方法:中國社會理論的一種嘗試》)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家組成的,所以中國傳統(tǒng)的家國關系是

“家”“國”具有同構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

B.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礎,擴展到整個社會,如

果家庭出現(xiàn)不和睦,那么中國社會就會動亂而搖搖欲墜。

C.“家”“國”的同構性關系,常常成為人們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例證之

一,認為仿佛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觀導致了政治上的專制。

D.20世紀初以來,由國外傳入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潮泛濫,傳統(tǒng)家國關

系受到挑戰(zhàn),“家”的地位受到撼動,成為這些思想的依據(jù)。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處于核心地位,在現(xiàn)代社會則屬于私人范疇,因

而難以進入公共領域。

B.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類天然擁有的,

而是家庭教化的結果。

C.由儒家文明發(fā)展而成的“家國一體”秩序體系,決定了我國傳統(tǒng)文明倫理

底色,成為民情基礎。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國文明,必須認識“家”是中國人情感與生命意義的承

載,情感需求的港灣。

3.下列各項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為論據(jù)的一項是()

A.《錢氏家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B.左宗棠家書: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須融澈于心。

C.梁啟超家書: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D.《黃氏家規(guī)》:人有祖宗,猶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4.材料一有哪些論證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對于“家”,選文兩則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

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

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

(節(jié)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類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詩祭

陳敏

塵土飛揚的人流中,顛簸的馬車緩緩穿過坡下古戰(zhàn)場。李清照揭開窗簾,她

嗅到了風的氣息。

“到了,夫人。”隨從們說。烏江亭下的渡口上擁滿了數(shù)以千計的逃難者。

金帝國的金戈鐵馬、強弓利箭擊碎了她的“濃睡”與“閑愁”,冷冷清清的

李清照遁入了無數(shù)逃難者的行列。

江面上籠罩著濃厚的陰云,流水嗚咽著,如泣如訴。李清照孑然一身,漫步

江岸,她似乎仍在尋尋覓覓。她找到了一位在江邊渡船的老艄公。李清照詢問:

“今夜能否過江?”艄公答道:“不行,夜里是從來不過渡船的,只有風和日

麗的白天方可過江,可這樣的日子為數(shù)不多?。『芏嗄炅?,這江水好像從來沒

有平息過?!崩钋逭兆穯栐颍萧构f:“唉,這都是因為楚霸王的陰靈不

散,八千亡魂興風作浪所致啊?!?/p>

李清照低頭傾聽,她聽見江水在唱著一首歌,一首飄忽在眼前這片古戰(zhàn)場的

空曠與荒涼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分雄不逝。照不逝兮可奈何,

虞分虞兮奈若何?!卑酝醯难跒踅怼⒁鞒?,一直吟唱了一千年。臨江而

立,已經(jīng)沒有人能體味這首英雄末路的悲涼之歌,唯有她能夠聽懂。

夜間,李清照來到山后一處頹敗的古廟里過夜。廟的墻皮已斑駁脫落。借著

燈光,李清照可辨認出門楣上的字跡“霸王祠”。這是個很小的廟宇,面對著

江水,聳立在一塊凸起的巖石上,廟的四面長滿了叢生的灌木。多年戰(zhàn)亂,小

廟早已斷了香火,周圍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蛛絲。借著殘光,李清照看清了祠內(nèi)

供奉著的是一組霸王別姬的雕像。只見霸王伏案長吟,獨特的“雙瞳”炯炯閃

亮,雖然窮途末路,卻依然英姿勃勃。他的左邊立著那匹與他出生入死的烏雌

馬,右邊是為他且歌且舞、仗劍引頸的虞姬。

虞姬的雕像像磁石一樣吸住了李清照的目光。莫非這就是傳說中那個風情萬

種的女子?迷蒙而又凄婉的眼神,嬌小的下巴,視死如歸的面龐真是惟妙惟肖。

這個與項王風雨同舟、形影相隨的奇女子,在為自己心愛的男人殉情的最后瞬

間,沒有一絲的痛苦和哀愁,有的只是坦然的情懷和幸福到骨子里的微笑。人

世間至情如此,真不知比帝王身下的寶座要珍貴多少倍!

李清照的眼睛濕潤了。在仔細端詳中,她覺得自己是那樣地熟悉她,好像是

千萬次地見過她。她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虞姬是一面鏡子,她從中照見了自己?!按?/p>

王意氣盡,賤妾奈何生!”李清照聽到這首柔腸寸斷的歌。

黑暗越來越濃,江面上的風吹奏出嗚嗚咽咽的凄涼,江流翻滾,發(fā)出震天的

嘶鳴。

李清照的纖手滑過項王身上的每一片甲胄。黑暗中,她覺得自己是在觸摸一

團火——這是黑暗中陡然迸發(fā)起來的一團火,就是這團火,曾經(jīng)從江東一直熊

熊燃燒到阿房宮。

江水悠悠,泊船無數(shù),縱使晴空萬里,也無船載得動“力拔山兮氣蓋世”的

沖天霸氣;英說一生只有一次失敗,縱然有一千次,也永遠無法抹去這偉岸男

子的千古雄姿。

想到此時此刻西子湖畔依然笙歌畫舫、燈火明滅,臨安王朝的酣夢殘酒使李

清照熾熱的熱情一下子冷卻了起來,化作一股透骨的冰涼。

山河破碎如亡夫趙明誠一路飄零的金石拓片紛紛揚;生靈涂炭似金人鐵蹄下

烏黑的爛泥。飛鳥群襲而自毀良弓,狡兔作祟而誅殺忠臣良將,大廈將傾啊,

誰人獨撐?

李清照仰天一陣狂笑,尖厲的笑聲劃破黑幕,驚得廟宇下蟄居的蝙蝠撲棱著

翅膀一陣亂撞。

李清照跪倒在項王的神臺上。此時此刻,她多么渴望這位神壇上的英雄能走

下來,以橫掃六合、氣蓋八方的氣勢北上中原,背水一戰(zhàn),一舉掃除強虜,救

民生于水火之中。

李清照滿腔的幽情別恨化作滴血的淚水連綿不斷地流淌著,她伏在項王的雕

像前,哭訴了整整一夜。

項王啊!你這純鋼鑄成的生命,竟然偉大到毫無韌性的她步,沒有一絲一毫

的權宜與茍且。要么一戰(zhàn)而滅暴秦;要么一戰(zhàn)而棄天下。酣暢淋漓而壁立千仞,

真是一種至奇至美的大活法??!

東方開始泛白,李清照站起身來,拭干淚水,用盡全部力量,咬破玉指,在

墻壁上瘋狂地涂寫起來,殷紅的血跡凝成一首千古絕句: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自從霸王祠有了這首詩后,烏江不再嗚咽。

自此,烏江水浪為之平息,渡口開始日日渡人。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立足垓下古戰(zhàn)場,以難民奔逃的場景描寫開篇,營造出一種混亂凄清

的氛圍,且由面到點,為下文李清照巧遇霸王祠做鋪墊。

B.金人入侵、山河破碎的現(xiàn)實讓李清照從“濃睡”與“閑愁”的詩情畫意中

清醒過來,這也反映出北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是敗亂的原因之一。

C.烏江渡口夜里不好渡船,只有風和日麗的白天方可過江,老艄公認為江水

似乎從來不平息是楚霸王陰靈不散,八千亡魂興風作浪所致。

D.祠堂里霸王和虞姬的塑像觸動了李清照的情懷,在她眼中,人間至情超越

成敗得失,慷慨赴死促成生命偉岸,她對人物評價的角度獨具特色。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雕像的甲胄是冰冷的,李清照卻仿佛摸到了一團火,這樣的觸覺反差

帶有夸張,卻顯示出非同尋常的語言張力,魅力橫生。

B.“虞姬是一面鏡子,她從中照見了自己”,作者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借虞姬

對項王的忠貞表達李清照對亡夫趙明誠的徹骨思念和自己南渡的羞恥感。

C.“縱使晴空萬里,也無船載得動‘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霸氣”,這句

話化抽象為具體,極言項王氣勢之盛,便于和下文形成對比。

D.李清照狂笑,一個笑字蘊含豐富:金人猖狂囂張,侵我河山;統(tǒng)治者醉生

夢死,茍且無為;百姓流離失所,度日艱難;奸賊作祟,禍亂朝堂。

8.小說以“烏江江面風浪滔天,無法渡船”始,到“江水浪平,日日渡人”終,

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9.有人評論本小說“這是當代女作家與一千年前的女詞人的靈魂交流和追索解

讀,它提供的是凌空高蹈、詩意沛然的精神境界,構建了一個虛擬而現(xiàn)實的情

感時空”,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漢元帝時,珠崖反,連年不定。上與有司議大發(fā)軍,待詔賈捐之建議,以為

不當擊。上以問丞相、寫朱,御史大夫陳萬年以為當擊,丞相于定國以為捐

之議是,上從之,遂罷珠崖郡。匈奴呼韓邪單于既事漢,上書愿保塞上谷以西,

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議議者皆以為便郎中侯應習

邊事以為不可許。上問狀,應對十策,有詔勿議罷邊塞事。成帝時,匈奴使

者欲降,下公卿議,議者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祿大夫谷永以為不如勿受,天

子從之。使者果詐也。哀帝時,單于求朝,帝欲止之,以問公卿,亦以為虛費

府帑:可且勿許。單于使辭去。黃門郎揚雄上書諫,天子寤焉,召還匈奴使者,

更報單于書而許之。

安帝時,大將軍鄧鷺欲棄涼州,并力北邊,會公卿集議,皆以為然,郎中虞

詡陳三不可,乃更集四府,皆從詡議。北匈奴復強,西域諸國既絕于漢,公卿

多以為宜閉玉門關絕西域。鄧太后召軍司馬班勇問之,勇以為不可,于是從勇

議。順帝時,交趾蠻叛,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屬,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將發(fā)

兵赴之。議郎李固駁之,乞選刺史太守以往,四府悉從固議,嶺外復平。靈帝

時,涼州兵亂不解,司徒崔烈以為宜棄,詔會公卿百官議之,議郎傅燮以為不

可,帝從之。

此八事者,所系利害甚大,一時公卿百官既同定議矣,賈捐之以下八人,皆

以郎、大夫之a(chǎn),獨陳異說。漢元、成、哀、安、順、靈皆非明主,悉能違

眾而聽之,大臣無賢愚亦不復執(zhí)前說,蓋猶有公道存焉。每事皆能如是,天下

其有不珍乎?

(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卷第二》)

【注】①府帑,國庫。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把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

天子A令B下C有司D議E議者F皆以為G便H郎中I侯應J習K邊事L以

為M不可N許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御史,官職名稱,春秋戰(zhàn)國時掌文書記事,自秦始專門負責對官吏進行監(jiān)

察彈劾。

B.策,文體名,臣下撰文上呈、君主對下發(fā)布制令、應試者對答的文字等均

可稱策。

C.微,文中有精深、精妙之意,與《屈原列傳》中“其辭微”的“微”含義

相同。

D.治,文中指太平之意,與《陳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

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帝和有關大臣商議派兵去珠崖郡平叛,待詔賈捐之不建議出兵,他的建

議得到了丞相的認可,最終元帝放棄了出兵平叛的想法。

B.面對單于想要朝見的請求,哀帝與公卿們認為這只會白白耗費國家的錢

財,想拒絕,后來黃門郎揚雄上書勸諫,哀帝才有所醒悟,致使事情出現(xiàn)逆

轉。

C.大將軍鄧鷺想要放棄涼州,加強北方邊患的防備,眾多參與商議的公卿都

認可這一做法,可是郎中虞詡卻提出了三條反對的理由,最終獲得了通過。

D.交趾出現(xiàn)反叛時順帝主張平叛,而議郎李固則持反對意見,要求朝廷選派

刺史太守前去安撫,最終四府同意了他的建議,嶺南地區(qū)又重新安定下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底

(1)匈奴使者欲降,下公卿議,議者言宜如故事受其降。

(2)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屬,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將發(fā)兵赴之。

14.作者認為天下能夠獲得大治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最后一段簡要概括。

四、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赤甲'

杜甫

卜居赤甲遷居新,兩見巫山楚水春。

炙背可以獻天子,美芹由來知野人2。

荊州鄭薛寄書近,蜀客都岑非我鄰3。

笑接郎中評事飲",病從深酌道吾真。

【注】①此詩作于大歷二年(767)三月。時杜甫56歲,客居夔州。杜甫赤

甲宅位于夔州城東北郊區(qū),背靠赤甲山。②嵇康《與巨源絕交書》:“野人有快

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qū)區(qū)之意,亦已疏矣。”③鄭薛:鄭審、

薛據(jù)。都岑:都昂、岑參。都是杜甫的朋友。④郎中評事:指吳郎中、崔評事,

前者為朋友,后者為表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起筆扣題,說自己到夔州已經(jīng)兩年,最近移居赤甲。

B.頷聯(lián)用典并化用前人的文意,使詩意厚重豐富、蘊藉含蓄。

C.頸聯(lián)運用對比手法,說明朋友離的遠近不同和態(tài)度的差異。

D.尾聯(lián)寫吳郎中、崔評事兩位朋友到訪,開懷暢飲,一吐真心。

16.這首詩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赤壁賦》中,“,”從側面寫出了洞簫聲音

之悲涼。

(2)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提醒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須善始善終的句子是

(3)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在總結十思之后,提出了“,

”的用人處事標準,只有這樣,被任用的人才能竭忠盡智,競相用力。

六、語言文字運用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是一種智慧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毛澤東主席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

好是讀書。”他在多年的革命生涯里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雖日理萬機卻嗜書

如命,僅菊香書屋藏書就有9萬多冊,分成11大類,堪稱讀書典范。“鳥欲高

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别B(yǎng)成愿讀書、勤讀書、課讀書的好習慣,是成

功的重要前提。如今,各類書籍多如牛毛,圖書質(zhì)量①.所以,讀

書要善于選擇。好書如同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如同和高尚的人談話——或如

春風拂面,使人心曠神怡;或循循善誘,令人②:或蕩氣回腸,讓

人拍案叫絕。如果僅為黃金屋、顏如玉而讀,那是對讀書這一高尚行為習慣

的褻瀆。所以,讀書一定要分良莠,選書而購,擇書而讀,否則就開卷無益了。

讀書的目的在于應用。一個人讀書再多,不能活用,不僅于事無補,且不如不

讀。因而,學習、思考、實踐,三位一體,③.不可分割。只有善

讀書、愛讀書、讀好書,才能獲得寶貴金錢所買不到的財富。人不讀書不足以

成長,每個人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讀書氛圍才能在

全社會建立起來,國民素質(zhì)和社會風氣也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只有讀好書、善讀書、愛讀書,才能獲得寶貴金錢所買不到的財富。

B.只有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才能獲得金錢所買不到的寶貴財富。

C.只要讀好書、愛讀書、善讀書,就能獲得金錢所買不到的寶貴財富。

D.如果善讀書、愛讀書、讀好書,就能獲得金錢所買不到的寶貴財富。

七、語言文字運用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谷雨一到,好像宣布了花朵們回家的日期,幾天前還繁密燦爛的櫻花墜落了

一地。櫻花真的如甲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