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_第1頁
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_第2頁
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_第3頁
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_第4頁
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七年級(下)期中科學

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2分)維持人體生命活動需要能量,人們從事生產活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最終主

要來自()

A.流水和風B.太陽輻射能

C.綠色植物的能量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2.(2分)如圖是一般電子打火機的實物照片.從燃燒條件來考慮,必不可少的是()

①壓電陶④鐵皮

姿(產生

電火花)

⑤燃料

②塑料-

(丁烷)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2分)降水損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滲透的水量。如圖所示為不同地表降水損

失量隨時間變化圖。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損失量不同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

^5o

^一普通混凝土石專

4o二

一草地

里3o1一■'沱土地

m

m2o1■*~瀝青路面

1O1

O102b304b5bdbrtl'al/mm

A.地表徑流B.下滲C.地下徑流D.蒸發(fā)

4.(2分)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如圖)由大寫漢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數(shù)字2022、

及奧運五環(huán)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奧運五環(huán)的顏色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色、黃色、黑色、綠

色、紅色。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用紅光照射會徽()

BE。IJIN冬C202)3^

A.奧運五環(huán)全部呈紅色

B.奧運五環(huán)有4個呈黑色、1個呈紅色

C.奧運五環(huán)有1個呈黑色、4個呈紅色

D.奧運五環(huán)呈現(xiàn)的顏色和原來一樣

5.(2分)列表歸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某同學學習科學時畫了一個有關《大氣壓》

一節(jié)的表格,其中四項內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大氣壓強大氣壓強的存在A.壓扁易拉罐實驗

B.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的應用C.打氣筒

D.抽水機

A.AB.BC.CD.D

6.(2分)假如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不沿直線傳播,則下列現(xiàn)象中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地球上沒有晝夜之分B.做操時更容易排直隊伍

C.陽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7.(2分)小高和小新同學想探究一杯熱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他們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進行了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在實驗中小高同學收集了9

組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

小高:

時間/min012345678

溫度/℃909598100101102102102102

小新:

時間/min0246

溫度/℃9098101102

實驗中收集9組數(shù)據(jù)與收集4組數(shù)據(jù)相比,其好處是()

A.能夠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B.減小實驗誤差

C.使得到的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更接近實際情況

D.只有9組數(shù)據(jù)才可以得出結論

8.(2分)在驗證大氣壓存在的覆杯實驗中,小科認為:實驗中紙片不掉落完全是因為紙

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與大氣壓無關。下列實驗能幫助小科改變這種想法的是()

A.圖甲,換用不同種類的紙片,紙片都不掉落

B.圖乙,將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紙片均不掉落

C.圖丙,倒轉杯子,紙片不掉落

D.圖丁,抽出密閉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紙片掉落

9.(2分)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將水倒入集氣瓶中,檢驗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顯酸性

D.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10.(2分)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敘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他首先

直接觀察鶯(老鷹)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使窗外飛鶯的影子呈現(xiàn)在

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鶯東則影西,你認為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鶯東則影西,鶯西則影東”所描述的現(xiàn)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觀察到“鶯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D.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II.(2分)為了實現(xiàn)“綠色冬奧”的目標,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

直冷制冰技術,實現(xiàn)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圖所示,在毛細管中迅速變成氣體,此時在

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即可完成制冰,在這里變成液體,完成一個循環(huán)。下列有關說

法正確的是()

A.毛細管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液化

B.制冰時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熱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氣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熱

D.制冰時場地周圍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華而成的

12.(2分)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chuàng)新實驗,其中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

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B.反應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

C.實驗成功時,左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右邊的2倍

D.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

13.(2分)圖中的直線表示t七時,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質量。

對于a、b、c、d四點的分析,你認同的是()

A.a、b兩點質量分數(shù)不同

B.b點不可能是飽和溶液

C.c點質量分數(shù)最小

D.d點在t°C時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

14.(2分)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結果所得溶液中溶

質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8%,請你幫助分析一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氫氧化鈉固體保存不當,己潮解變質

B.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藥品與祛碼位置放反了

C.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時,沒有放在玻璃皿中稱量

D.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水面刻度

15.(2分)固體甲、乙、丙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從溶液中析出的

晶體不含結晶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020406080

溶解度/g甲0.180.160.140.120.09

乙35.736.036.637.338.4

丙13.331.663.9110169

A.固體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時,丙溶液中溶質和溶劑質量比為31.6:100

C.分別將等質量的乙、丙飽和溶液由60℃降溫到20℃,溶液中溶質質量大?。罕狄?/p>

D.分別將等質量的甲、丙飽和溶液由60C降溫到20℃,溶液中溶劑質量大小:甲〉丙

16.(2分)設計對比實驗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氯化鈉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17.(2分)小樂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將等量的30℃的溫水和80℃的熱水分別倒入3個

相同的錐形瓶中并塞緊瓶塞,接著將3張相同的含水濕巾(其中一張對折),最后將它

們分別放在電子秤上一段時間(外界環(huán)境相同);電子秤開始時示數(shù)相等,可比較實驗

C.②③電子秤的示數(shù)D.①②③電子秤的示數(shù)

18.(2分)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點表示ti℃時,a、c兩種物質的溶液的質量相等

B.t2℃時,a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0%

C.t2℃時,將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配制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最少的為a

D.將t2°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i℃,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氖莂

19.(2分)為了更好地理解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可以利用傳感器

技術實時測定圖1實驗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變化,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2

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氧氣濃度

A.X曲線表示的是溫度變化

B.Y曲線表示的是氧氣的濃度變化

C.CD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紅磷燃燒

D.DE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水倒吸進廣口瓶

20.(2分)如圖所示為蒸發(fā)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一②一③為恒溫蒸發(fā)過程,③一④

為升溫蒸發(fā)過程,下列溶液質量分數(shù)與蒸發(fā)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①②③④

溶質

溶質

質量

質量

分數(shù)

分數(shù)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蒸發(fā)過程B,蒸發(fā)過程

溶質

溶質

質量

質量

分數(shù)

分數(shù)

①?②??③■?④

C,蒸發(fā)過程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2分)

21.(2分)新冠疫情時期,防疫和學習同行。有一種測溫儀,只要在額頭前照一下就可知

一個人的體溫是否正常。它是(填“紅外線”或“紫外線”)測溫儀,這種

光是一種(填“可見”或“不可見”)光。

22.(3分)寧波某校課外實踐小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桿,進行為期一年的

“觀竿測影”活動。2021年3月14日正午時刻圭桿的桿影如圖所示,并測得桿影OA長

為55.7cm。

(1)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傳播。

(2)圖中桿影從O到A指向方。

(3)預測2021年6月20日正午時刻,該圭桿的桿影長度將比55.7cm(填“大”

或“小”)。

?太陽

ft

23.(2分)用完全一樣的裝置加熱等質量的海波和石蠟兩種固體,它們熔化前后溫度隨時

間變化關系如圖,分析圖象可知("強”或“弱”),海波熔化的特點是:熔化

24.(2分)(1)如圖1所示的一種創(chuàng)可貼,使用時小囊區(qū)內的水和硝酸鏤被擠破混合,利

用固體溶解時溫度(填“升高”或“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在蒸儲水中加入NaOH顆粒,不斷攪拌,用溫度傳感器記錄溶解過程的溫度變化如

圖2a、c兩點觀察到溶液中有固體存在o

A.NaOH固體溶于水伴隨熱量的釋放

B.a、c兩點NaOH的溶解度相等,b點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最大

“溫度七

b

。時間『min

圖1圖2

25.(4分)(1)如圖甲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白屏上的ab

范圍內可觀察到不同質色的光______色。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

(2)如圖乙所示,用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蠟燭的燭焰時,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個

(填“正立”或“倒立”)燭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蠟燭的燭焰位置不變,向右拉動內

筒(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6.(5分)如圖所示,取三根粗細、長度均相同的光亮細鐵絲,將其中兩根分別盤成螺旋

狀,另一端系一火柴,點燃火柴,分別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預先放入一些水。

(1)仔細觀察比較三圖中的鐵絲形狀和火柴位置,預期觀察到的現(xiàn)象:I、n、in中,

燃燒最強烈的是,不能燃燒的是。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

成。

27.(3分)20℃時,將10g固體甲加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如圖①,現(xiàn)象如

圖②;繼續(xù)升高溫度至t2℃,現(xiàn)象如圖③。請據(jù)圖回答。

加入10g甲再加入xg甲

充分攪拌充分攪拌

(1)圖①、②、③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2)圖④中表示固體甲的溶解度曲線的是;(選填"A”或"B”)

(3)x的值可能是克。

A.I

B.5

C.10

D.20

28.(1分)夜晚有兩個高樓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他們分別站在路燈下,0'

點是路燈在地面上的投影,A、B兩人和點0'在同一直線上,相距d',當兩人沿過

0'點的直線()

A.不斷減小B.不斷增大

C.先增大,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6分)

29.(8分)小科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個直徑約1mm

的小孔,將罐的頂部有拉環(huán)的這一個圓面剪去,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圓筒的

一端包上如圖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紙(格子與LED發(fā)光單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

圖甲圖乙

(1)小科應該將半透明的方格紙包在圓筒的端(選填"A”或"B”),采用

了半透明并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的優(yōu)點是。

(2)小科將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變光屏的位置,記錄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表

所示?

像距s/cm4.06.08.0

像的高度h/cm2.03.04.0

(3)相比較于燭焰,小科選用“F”形光源的好處是。

A.LED發(fā)光體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顯。

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

C.選用“H”形光源也能達到同樣的實驗效果。

30.(10分)CO2可以像倒水那樣使階梯蠟燭自下而上熄滅(如圖甲),小明將一個小玻

璃罩罩在兩支點燃的蠟燭上(如圖乙),卻發(fā)現(xiàn)高處燭焰先熄滅。為了探究玻璃罩中燭

焰熄滅順序不同的原因

溫度計②

溫度計①溫度計③

澄清石灰水

co;;使蠟燭自下而上熄滅

實驗一:將6個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鐵絲上,點燃蠟燭,立即用小玻

璃罩罩上(如圖丙)

容器編號

平均時間/秒3.23.85.07.111.119.0

實驗二:將3支溫度計分別掛在小玻璃罩內不同位置(如圖?。?,點燃蠟燭,一段時間

后發(fā)現(xiàn)溫度計②示數(shù)明顯增大

(1)圖甲中CO2可以像倒水那樣倒入大燒杯中,是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

(選填"大"或“小”)o

(2)根據(jù)實驗一的結果,推測小玻璃罩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部位是(選填

“下部”、“中部”或“上部”)。容器內石灰水變渾濁的文字表達式

為。

(3)實驗二探究的問題是蠟燭燃燒對小鐘罩內不同位置的影響。

(4)結合本次實驗的研究結果,小明對乙實驗中高處蠟燭先熄滅的原因做如下解釋,合

理的排序是(填字母)。

A.二氧化碳在高處聚集,使高處氧氣的濃度下降

B.蠟燭燃燒產生的熱量使熱的二氧化碳上升

C.蠟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

D.高處氧氣濃度低于低處氧氣的濃度

E.高處蠟燭先熄滅

31.(8分)仔細閱讀下面的探究實驗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目的】探究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

【查閱資料】(1)物質溶解于水的過程包括吸收熱量(Q吸)的擴散過程和放出熱量(Q

放)的水合過程。(2)實驗條件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

【提出猜想】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的溫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成不變。

【實驗探究】某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方案,在圖2所示方案中,每次

加入物質b之前均使用溫度計控制熱水溫度

物質a

璃永燒杯底部與

「玻璃片之間

一滴有少許水

圖1

【實驗結論】(1)圖1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a后,說明溶液的溫度(填

“升高”或“降低”或“不變”,下同)。

(2)圖2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

【拓展實驗】按照圖3所示進行實驗,若物質c為氫氧化鈉,則U形管內的左邊液面將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邊液面。

【反思交流】該小組的同學進一步就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展開了討論,

分析得出:若Q放(填或或"="),則溶液溫度下降;若Q吸

與Q放的相對大小與之相反,則溶液溫度上升。

四、分析計算題(第32題6分、第33題6分,共12分)

32.(6分)某興趣小組用硝酸鉀進行了圖甲所示的實驗,硝酸鉀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如圖

乙。

t溶解度g

110.0--------------------------

63.9-----------------了

31.6---------■

20.9:!:

???

???

?,IiI..

0102030405060溫度,七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鉀質量為克。

(2)②中硝酸鉀溶液為(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計算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33.(6分)T°C時,200克某物質的溶液,蒸發(fā)30克水或加入12克該物質可達到飽和。

求:

(1)TC時,該物質的溶解度;

(2)T°C時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3)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五、附加題(每空2分,共10分)

34.(2分)有一種奇妙的蠟燭,其燭芯由普通構線、金屬粉末X和石蠟組成,用傳感器測

出其三層火焰的溫度(如圖),觀察發(fā)現(xiàn):當蠟燭燃燒時,X并不燃燒,未冷卻的X立

即燃燒,重新引燃蠟燭。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

A.400℃B.280℃C.150℃D.20℃

35.(2分)去年夏季,中國出現(xiàn)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Q”形

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OB.(?C.OD.O

36.(4分)t℃時將一定量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均分成三份,均加熱蒸發(fā)溶劑,然后把溫度

降低至t°C,析出的晶體(不含結晶水)質量分別為ag、bg,該物質的溶解度是

g,若第三份溶液蒸發(fā)的是30g水,則析出的晶體質量是。(均用a、b

表示)

37.(2分)實驗室需要把燒杯A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轉移到燒杯B中,將燒杯A內的液體

倒入燒杯B后,燒杯A內會殘留約1mL液體,這部分液體也傾倒至燒杯B,燒杯A內

仍殘留約1mL液體……需要次這樣的清洗,才能保證原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

99.9%都被轉移至新燒杯。

2022-2023學年浙江省寧波七中教育集團七年級(下)期中科學

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2分)維持人體生命活動需要能量,人們從事生產活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最終主

要來自()

A.流水和風B.太陽輻射能

C.綠色植物的能量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答案】B

【分析】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人們從事生產活動也需要能量,人會從食物中

獲得這些能量。

【解答】解:人從食物中獲得能量來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和生產活動,食物中的能量來自

于太陽輻射能。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能量的轉化,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2.(2分)如圖是一般電子打火機的實物照片.從燃燒條件來考慮,必不可少的是()

①壓電陶

姿(產生

電火花)

⑤燃料

②塑料-

(丁烷)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分析】根據(jù)燃燒的條件(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達到

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解答本題。

【解答】解:根據(jù)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可知要使打

火機燃燒必須具備:電火花,可燃物(即燃料丁烷)。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依據(jù)燃燒需要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3.(2分)降水損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滲透的水量。如圖所示為不同地表降水損

失量隨時間變化圖。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損失量不同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5o

一普通混凝土石專

4o戶

?草地

3o-一泥土地

2o-一~瀝青路面

1O-

O

it)203b4b506bFt|'B]/mm

A.地表徑流B.下滲C.地下徑流D.蒸發(fā)

【答案】B

【分析】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

【解答】解:由圖可知,不同地表降水損失量為草地>泥土地〉瀝青路面〉普通混凝土

磚,因此造成地表降水損失量不同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是下滲過程。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水循環(huán)設置題目,題目為常規(guī)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和

思維分析能力。

4.(2分)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如圖)由大寫漢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數(shù)字2022、

及奧運五環(huán)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奧運五環(huán)的顏色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色、黃色、黑色、綠

色、紅色。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用紅光照射會徽()

BEIJINC20遼

Q券)

A.奧運五環(huán)全部呈紅色

B.奧運五環(huán)有4個呈黑色、1個呈紅色

C.奧運五環(huán)有1個呈黑色、4個呈紅色

D.奧運五環(huán)呈現(xiàn)的顏色和原來一樣

【答案】B

【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

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它顏色不同的色光;

不透明的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色光,黑色物體吸收各種色光。

【解答】解:紅光照射到奧運五環(huán)上,只有紅色環(huán)能反射紅光;而紅光照在其他四種顏

色的奧運環(huán)上被吸收,故AC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了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是一道基礎題;應知道不透明物體的

顏色是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5.(2分)列表歸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某同學學習科學時畫了一個有關《大氣壓》

一節(jié)的表格,其中四項內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大氣壓強大氣壓強的存在A.壓扁易拉罐實驗

B.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的應用C.打氣筒

D.抽水機

A.AB.BC.CD.D

【答案】C

【分析】(1)大氣的內部存在壓強;

(2)大氣壓的存在能夠解釋很多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有一個共性:通過某種方法,使設備的

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

【解答】解:

A、將一個空易拉罐里的空氣抽走后,在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該實驗說明了大氣壓

的存在;

B、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最著名的實驗;

C、利用打氣筒對車胎打氣,使得其內部壓強增大,使得空氣進入車胎,故C錯誤;

D、向上提起活塞時,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抽水機,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難度不大。

6.(2分)假如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不沿直線傳播,則下列現(xiàn)象中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地球上沒有晝夜之分B.做操時更容易排直隊伍

C.陽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答案】A

【分析】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出現(xiàn)了日食、月食、影子,

這些現(xiàn)象,排直隊伍、射擊瞄準等是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

【解答】解:A、光不沿直線傳播,就沒有了黑夜;

B、光不沿直線傳播,擋不住再前面的人的光線,故B錯誤;

C、光不沿直線傳播,那么地上就沒有影子;

D、光不沿直線傳播,那么就沒有了日食,故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關于光的直線傳播的相關知識,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

播,知道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產生的現(xiàn)象,和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的應用。

7.(2分)小高和小新同學想探究一杯熱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他們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進行了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在實驗中小高同學收集了9

組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

小高:

A.能夠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B.減小實驗誤差

C.使得到的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更接近實際情況

D.只有9組數(shù)據(jù)才可以得出結論

【答案】C

【分析】實驗中分析更多組數(shù)據(jù),使得到的關系更貼近實際。

【解答】解:實驗中收集9組數(shù)據(jù)與收集4組數(shù)據(jù)相比,分析更多組數(shù)據(jù),還能得出水

在沸騰時的溫度保持不變.

故選:C?

【點評】科學探究一般要進行多次實驗,目的是發(fā)現(xiàn)普遍性的規(guī)律。

8.(2分)在驗證大氣壓存在的覆杯實驗中,小科認為:實驗中紙片不掉落完全是因為紙

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與大氣壓無關。下列實驗能幫助小科改變這種想法的是()

A.圖甲,換用不同種類的紙片,紙片都不掉落

B.圖乙,將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紙片均不掉落

C.圖丙,倒轉杯子,紙片不掉落

D.圖丁,抽出密閉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紙片掉落

【答案】D

【分析】大氣在各個方向上都會產生壓強,硬紙片在大氣壓力作用下不會掉下來,大氣

壓的特點與液體壓強類似,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故不管杯口朝哪個方向,紙片都

不會掉下。比較密閉鐘罩內空氣被抽出前后紙片所受氣壓的變化,結合現(xiàn)象可做出分

析。

【解答】解:A、圖甲中,紙片都不掉落,不能反駁小科的想法;

B、圖乙中,紙片均不掉落,不能反駁小科的想法;

C、圖丙中,倒轉杯子紙片不掉落,不能反駁小科的想法;

D、圖丁中,抽出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紙片掉落,沒有了氣壓,這說明實驗中紙片不掉

落是因為受到大氣壓的作用,可反駁小科的想法。

故選:D。

【點評】將杯子倒置后紙片不會掉下來是課本上證明大氣壓存在的一個小實驗,本題在

這個小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改進,來解除同學們學習中的困惑,是很好的一道

題。

9.(2分)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將水倒入集氣瓶中,檢驗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顯酸性

D.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分析】A、根據(j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無明顯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將水倒入集氣瓶中,故選項說法錯誤。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故選項說法正確。

D、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選:Ao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0.(2分)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敘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他首先

直接觀察鶯(老鷹)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使窗外飛鶯的影子呈現(xiàn)在

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鶯東則影西,你認為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鶯東則影西,鶯西則影東”所描述的現(xiàn)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觀察到“鶯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D.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答案】B

[分析】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的實例;

②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因為光被擋住了,沒有光的區(qū)域才變暗,這就是

影子的成因。

【解答】解:如圖所示:

(1)圖中“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鶯遂相違,鶯西則影東”。中間的“窗隙”,正因

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青西則影東”的現(xiàn)象。

(2)因此“鶯東則影西,鶯西則影東”所描述的現(xiàn)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

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選項ACD正確;

(3)沈括觀察到“鶯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影子的成因,因為光被

擋住了,所以選項B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通過《夢溪筆談》這樣的經典著作考查小孔成像知識,更能提高心智,作

為中學物理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古今中外科普書籍,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有助于拓寬

學生知識面,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11.(2分)為了實現(xiàn)“綠色冬奧”的目標,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

直冷制冰技術,實現(xiàn)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圖所示,在毛細管中迅速變成氣體,此時在

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即可完成制冰,在這里變成液體,完成一個循環(huán)。下列有關說

法正確的是()

A.毛細管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液化

B.制冰時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熱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氣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熱

D.制冰時場地周圍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華而成的

【答案】C

【分析】(1)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

(2)物體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

(3)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熱過程;

(4)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華,凝華過程要放出熱量。

【解答】解:A、液體二氧化碳通過膨脹閥進入毛細管,所以毛細管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汽化;

B、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即可完成制冰,水凝固時會放出熱量;

C、氣體二氧化碳在壓縮機的推動下進入冷凝器,此過程二氧化碳氣體在冷凝器中液化

放熱;

D、制冰時場地周圍的霜主要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

故選:Co

【點評】判斷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主要看物體由什么狀態(tài)變?yōu)榱耸裁礌顟B(tài),然后根據(jù)物態(tài)變化

的定義來判斷。

12.(2分)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chuàng)新實驗,其中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

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B.反應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

C.實驗成功時,左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右邊的2倍

D.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

【答案】B

【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

1:2?

【解答】解:A、由于氫氧化鈉在水中能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

性;

B、反應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的質量不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實驗成功時,該選項說法正確;

D、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這樣便于對比。

故選:Bo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

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2分)圖中的直線表示t2時,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質量。

對于a、b、c、d四點的分析,你認同的是()

'-g

水的質量,g

A.a、b兩點質量分數(shù)不同

B.b點不可能是飽和溶液

C.c點質量分數(shù)最小

D.d點在t℃時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

【答案】C

【分析】根據(jù)圖中的直線表示t℃時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

的質量,可判斷c、d兩點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而溶液c中水的質量大于溶液

d,a、b兩點所表示的溶液均為t°C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據(jù)此,完成對a、b、c、d四點

所表示溶液的分析。

【解答】解:A、a、b、d兩點所表示的溶液均為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5rx

100+溶解度

100%;而c,利用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概念;因此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小為:a=b=d>c;

B、b點為直線上的點,因此;故B錯誤;

C、根據(jù)A中分析;故C正確;

D、d點代表的溶液在tC時為飽和溶液,但可溶解其他溶質;

故選:Co

【點評】對于在坐標系中表示變化類的問題,通過分析縱橫坐標軸所表示的量分析圖中

曲線所表示的變化情況,從而對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對比,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

法。

14.(2分)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結果所得溶液中溶

質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8%,請你幫助分析一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氫氧化鈉固體保存不當,己潮解變質

B.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藥品與祛碼位置放反了

C.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時,沒有放在玻璃皿中稱量

D.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水面刻度

【答案】D

【分析】在實驗室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結果所得溶液中溶質氫氧

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8%,結果偏大;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則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大或溶

劑質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在實驗室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結果所得溶液中溶質

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8%。

A、氫氧化鈉固體保存不當,會導致實際稱量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少,故選項錯誤。

B、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故選項錯

、口

1天。

C、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時,會腐蝕托盤,故選項錯誤。

D、用量筒量取水時,讀數(shù)比實際液體體積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大。

故選: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明確導致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大或

溶劑質量偏?。┦钦_解答本題的關鍵.

15.(2分)固體甲、乙、丙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從溶液中析出的

晶體不含結晶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020406080

溶解度/g甲0.180.160.140.120.09

乙35.736.036.637.338.4

丙13.331.663.9110169

A.固體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時,丙溶液中溶質和溶劑質量比為316100

C.分別將等質量的乙、丙飽和溶液由60℃降溫到20℃,溶液中溶質質量大小:丙>乙

D.分別將等質量的甲、丙飽和溶液由60℃降溫到20℃,溶液中溶劑質量大小:甲〉丙

【答案】D

【分析】A、根據(jù)甲的溶解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判斷。

B、20℃時,丙的溶解度為31.6g,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60℃時,乙的溶解度比丙小,60℃時,等質量的乙、丙飽和溶液中,乙中所含

溶劑的質量多;降溫到2(TC,均有晶體析出,均形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判

斷。

D、60℃時,甲的溶解度比丙小,等質量的甲、丙飽和溶液中,甲中所含的溶劑質量

多,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固體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B、20℃時,20℃時,但若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

C、60℃時,60℃時、丙飽和溶液中;降溫到20℃,均形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且

20℃時,則溶質質量大小:丙〈乙。

D、60℃時一,等質量的甲,甲中所含的溶劑質量多,溶劑質量均不變,故選項說法正

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結晶的原理、結晶后溶液組成的變化、溶解度的含義等是

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分)設計對比實驗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氯化鈉

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熱水

B.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答案】C

【分析】A、根據(jù)氯化鈉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薄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燒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鐵生銹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兩個塑料瓶變癟了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氯化鈉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方法正確;

B.燃燒的條件:物質具有可燃性、與氧氣接觸,通過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對比說明與溫

度有關,故方法正確;

C.對于實驗C,一段時間觀察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也提供了水,試管內只提供

水;故方法錯誤;

D.二氧化碳和與水、氫氧化鈉都反應;故方法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

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

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7.(2分)小樂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將等量的30℃的溫水和80℃的熱水分別倒入3個

相同的錐形瓶中并塞緊瓶塞,接著將3張相同的含水濕巾(其中一張對折),最后將它

們分別放在電子秤上一段時間(外界環(huán)境相同);電子秤開始時示數(shù)相等,可比較實驗

結束時()

C.②③電子秤的示數(shù)D.①②③電子秤的示數(shù)

【答案】C

【分析】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

等,在進行探究時,要運用控制變量法,每次只控制與其中一個量的關系。

【解答】解:要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應使水的溫度,只有水的表面積

不同,故C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的實驗,方法比較新穎,要注意控制變量法與轉

換法的運用,難度不大。

18.(2分)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點表示ti°C時,a、c兩種物質的溶液的質量相等

B.t2C時,a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0%

C.t2℃時,將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配制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最少的為a

D.將t2°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i℃,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氖莂

【答案】C

【分析】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

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以判斷配制的溶液質量;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我簽4X100%。

100g+溶解度

【解答】解:A、P點表示ti℃時,a、c兩種物質的溶液的質量不一定相等,該選項說法

不正確;

B、t2℃時a的溶解度是50g,a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選—,該選項說法

100g+50g

不正確;

C、t5℃時a的溶解度最大,將等質量的a、b,所需水的質量最少的為a;

D、將t2°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i℃,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氖莄,該選項

說法不正確。

故選:Co

【點評】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

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

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9.(2分)為了更好地理解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可以利用傳感器

技術實時測定圖1實驗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變化,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2

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氧氣濃度

A.X曲線表示的是溫度變化

B.丫曲線表示的是氧氣的濃度變化

C.CD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紅磷燃燒

D.DE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水倒吸進廣口瓶

【答案】C

【分析】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

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

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答】解:A、紅磷燃燒放熱,完全反應后溫度降低至原溫度,該選項正確。

B、紅磷燃燒消耗氧氣,該選項正確。

C、CD段對應的是紅磷完全燃燒后,該選項不正確。

D、DE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水倒吸進廣口瓶。

故選:Co

【點評】可以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物質應該具備的條件是: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

應,生成物是固體,不能和空氣中的其它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20.(2分)如圖所示為蒸發(fā)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一②一③為恒溫蒸發(fā)過程,③一④

為升溫蒸發(fā)過程,下列溶液質量分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