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斷句】答題技巧
總體原則是將初步斷句的結果帶進原文翻譯,通則對,不通則錯。
具體方法如下:
①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
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
等虛詞。
②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
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
賓語。
③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jīng)常
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jù),
其準確性更高。
④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
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
⑤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
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lián)詞常常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
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研讀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讀精思,理
解內容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準。
我們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憑語感把確有把握、容易分辨的
地方先斷開來,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
下面一些語言標志,可以幫助我們斷句:
1.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jīng)常用"曰”“云”“言”等字,
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說”的意思
時,后面應斷開,如“其鄉(xiāng)人日”等。
2.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
都可斷句。
3.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
可斷句?!昂酢弊鹘樵~用,相當于“于”時除外,如:“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p>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乃、向使、
然而、無論、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開。
5.常用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既而、俄
而”等,前面應當斷開,后面有時也可斷開。
6.文言文的一些習慣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說乎?)、
“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可在其前后斷句。
7.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結構(詞組),如“有所、無所、有以、
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
然則”等,不要把它們拆開。一些專有名詞,如官名、地名、人名
等,中間也不能斷開。
8.相同詞語緊相連,如果不屬于形容詞、名詞的重疊形式,一般說
來,它們分屬兩句話,應當從中間點斷,如:“汝心之固,固不可
徹”,“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等。
9.名詞、代詞經(jīng)常做主語或賓語,如果判斷這個名詞或代詞做主語,
就在它的前面斷開;如果判斷這個名詞或代詞做賓語,就在它的后
面斷開。動詞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斷開,因為它前面往往有主語,后
面往往有賓語。
10.古人寫文章,很多時候講究對仗工整,多用對偶句、排比句、
反復句。利用這一特點,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斷句的準確率。
題目做完后通讀一遍,憑借語法知識和語感,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
合理:點斷后的句子是否講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邏輯。
要想提高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學好課本中的經(jīng)典
文言課文,掌握實詞、虛詞、句法、詞法,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功底;
熟讀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適當做一些專題練習,加強運
用。這樣,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和實踐中形成。
)
【文化常識題】答題技巧
主要是基本文化常識的識記考查,不排除今年會把文化常識與文意理
解結合起來考查。即:文學常識的概念敘述準確,但是結合文中解釋的部分
與文意不符。
因此,考生除了考前瀏覽復習古代職官表、古代科舉制度常識等,還
應該在臨場注意辨析選項的表述,看是否要結合文意理解。
!
【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
一、命題規(guī)律
信息篩選題的題干都會規(guī)定信息篩選指向,這些指向往往是閱讀材
料的中心,或者是人物的主要品行、行為、觀點,或者是文章的主
要觀點、論據(jù),或者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態(tài)度。待選項均為文中語
句,其中有些是干擾項。
二、誤區(qū)剖析
1.混淆人物
近年來文言文閱讀試題的選文多為人物傳記類文段,史傳類文言選
段一般都是多個人物、多個事件的綜合,而題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確
定一人或幾人進行考查,命題者在設計干擾項上,就常常采取“張
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為之事混雜在一起,胡亂“嫁接”
給某一人,造成人物與事件不對應。
2.混淆“品性”
一些史傳類選文往往會貫穿著弘揚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
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義士、孝子等,以此引導考生的
價值取向。傳記中作者往往會橫向羅列多個細小事件來反映主人公
多方面的美德與成就,命題者卻常常就其中的某一點設題,如果答
題時不仔細讀懂題干,檢索有效信息,就會造成人物品性的錯位,
誤入陷阱。
3.混淆事理
命題人故意混淆題干要求和選項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以此來檢測
考生這一方面的辨析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混淆片面與全面、混淆未然
與已然、混淆觀點與事實、混淆直接與間接等方面的設誤。
①混淆片面與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公弼治事'嚴而
不殘’的一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寫的是陳公弼禁
止巫師每年搜刮百姓的錢財祭鬼這一活動,突出的是其執(zhí)法之“嚴”,
而題干中包含了“嚴”和“不殘”兩方面的意思,選項犯了以偏概
全之誤。
②混淆未然與已然。如“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寫薄葬和厚葬的一
組是”,其中B項上句“以北山石為槨”寫的還是孝文皇帝對厚葬
的一種“想法”,而不是寫薄葬??忌暨x該項,就犯了把未然當
已然的錯誤。
③混淆觀點與事實。如“下列各句全都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一組是”,
其中“①主考試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寫的是作者陳述的既有
事實,而不是作者的觀點。顯然,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與題干要
求不相符。
④混淆直接與間接。如“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
‘以民為本'思想的一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
于百吏”寫的是齊桓公讓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體現(xiàn)齊桓
公“以民為本”的思想。
三、答題技巧
篩選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學生會整體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事件,
善于在復雜的信息區(qū)域內,明確題干中篩選信息的指向,依據(jù)情理
分清主次,排除干擾,正確答題。具體來說,就是應該做到以下幾
占?
,、、、?
1.把握題干要求,明確解題方向
題干信息是我們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給我們篩選信息
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應對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篩選信息。解
答時,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準確把握題干的關鍵詞,尤其是內涵
豐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所考查的設問方式,如是“正確”還是“不
正確”,是“直接表明”還是“間接表明”等,這是解答信息篩選
題的前提和關鍵。
2.結合原文信息,緊扣具體語境
解答文言文考題的前提是理解,篩選信息題也不例外。不少題目若
孤立地局限于選項思考,往往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和判斷的失誤。“詞
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應是閱讀理解的原則,也是解題、
答題的關鍵。因此,考場答題只有樹立結合原文內容、緊扣具體語
境去思考的意識,才能正確理解、準確判斷詞義和句意。不少選項
孤立地看,很難判斷其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但只要一結合其具體語
境來思考判斷,則不難得出答案。
3.仔細比對遴選,排除方法優(yōu)先
掌握一種好的方法和技巧,對于正確篩選信息尤為重要,其中最重
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排除法。一般來說,題目所給的信息選項中總會
摻雜一些迷惑性很強的錯誤信息,要想篩選出正確的就必須對所給
信息句進行認真比較,仔細遴選,明白每一個信息句之所以對或之
所以錯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個信息句與題干要求不相符時,就可
排除包含該信息句的選項,這樣就降低了選擇難度。如此去偽存真
的方法可讓我們更快更準地篩選出正確的信息,得出正確的答案。
【文句翻譯題】答題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
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冊h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
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
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
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
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一、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
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
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
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就是
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
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
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
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
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的失誤形式
(一)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器物名、
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
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xiàn)代漢語對譯。
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
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二)以今義當古義
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義已經(jīng)變化了,有的詞義廣大,有的
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移,有的詞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
變。因此,要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且不可以今義當古義。
(三)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
(四)詞語翻譯得不恰當
(五)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
(六)省略成分沒有譯出
(七)該增添的內容沒有增添
(八)無中生有地增添內容
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須要尊重原文的內容,不能根據(jù)個人的好
惡增添一些內容,以至違背原文的意思。
(九)應當譯出的意思卻遺漏了,沒有把全句的意思說出來,只說出
了一部分意思。
(十)譯句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
在古代漢語中,有一種倒裝句,這種句子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
恢復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句式.
5文言虛詞推斷
文言文的猜讀,不僅實詞管用,虛詞也相當給力。文言虛詞大多“身
兼數(shù)職”、靈活多變,因此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這就需要考生在平
時加強朗讀、背誦,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的同時,探尋規(guī)律,掌握一定
的文言虛詞用法和意義的推斷技巧。以下八法,謹供參考。
一、代入篩選法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們熟記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
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挑選其中講得通
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
二、語境推斷法
文言文閱讀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常見的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詞性
詞義變化較為復雜,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合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題。此法對起關聯(lián)詞語作用的虛詞特別有效。
三、詞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虛詞有多種詞性,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
性不一樣,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
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
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表揣測,相當于“恐怕”、“或許”、“大
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
于此乎?";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
破璧”,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一定)無忘乃
父之志”/“吾其(還是)還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
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哪里;在句中,如“殺雞焉用牛刀”,
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相當于“之”。
尤其需注意,在句末動詞后,有時是兼詞“于此”,如“風雨興焉”;
在句末形容詞后,為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如“盤盤焉”。
五、全句關照法
許多文言虛詞的意義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
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準確理解它。如作語氣助
詞的“也、矣、焉、哉”,在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在感嘆句末助
感嘆語氣,在陳述句末助陳述語氣,它們始終是與全句“息息相關”
的。
六、標志確認法
有些虛詞是構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標志,如能牢記課文中岀現(xiàn)過的這
些有代表性的詞,便有助于快速解題。文言句式有兩大類:特殊句
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較易識別的判斷句、被動句外,重點
是倒裝句。如主謂倒裝”……矣,……”(”甚矣,汝之不惠?!保?、
定語后置“……之……者”("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狀語后置“……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較多,須
熟記的如:“不亦……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無
以……”(“軍中無以為樂")、“何……為?”(“多多益善,
何為為我擒?”)、“如……何?”"若……何?”"奈……何?”
(“如太行、王屋何?”)、“所以……”(”師者,所以傳道受
業(yè)解惑也”)。
七、語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虛詞在句子結構中有著特殊的語法功能,因而,據(jù)此也可
推斷出虛詞的用法。
八、成語聯(lián)想法
成語是用簡潔精辟的固定詞組或短句,絕大多數(shù)源于古詩文,因此,
其中許多虛詞的含義與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據(jù)這一特點,
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語來推斷文言虛詞的含義,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
好辦法。
6
文言實詞推斷
1.課文求義法
利用課內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即遇到某一實詞可以聯(lián)想到課
內曾經(jīng)學過的這一實詞的解釋,看用它作為當前句中的解釋是否合
適。
2.成語印證法
即借助成語來推斷實詞詞義。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
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成語的含義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為我們
推斷實詞詞義提供了方便。
3.結構求義法
古漢語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在語言結構上更具對稱美,上下文對應位置
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依4.語法分析法
根據(jù)詞性可以更準確地推出詞義。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可以先確
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分,然后確定詞性,進而確定詞義。
5.形訓求義法
運用形訓,即通過字形結構的剖析釋義。分析字形能說明字的本義,
有助于我們了解詞的本義,也有利于我們去推斷詞的引申義或其他
義項。許慎的《說文解字》主要是憑字形來說明字的本義的。漢字
中的形聲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義符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
條件。
據(jù)這一特點,可有效幫助我們理解詞義。
6.音訓求義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本義或引申義解釋不通的情況下,試著找通假關系,
從而釋岀符合語境的意思。
語言里的“詞”是音義結合物,古人在記錄語言里的某一個“詞”
的時候,往往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書寫,有時寫成這個樣子,
有時寫成那個樣子。后人便稱之為通假。例如早晨的“早”,在“旦
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寫成“蚤”?!霸椤?/p>
的本義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寫成“蚤”,只是因為二者聲
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義。
通假字的特點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種情況:
①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
②聲母相同(雙聲通假)。如“亡”通“無”,“胡”通“何”。
③韻母相同(疊韻通假)。如“信”通“伸”。這一方法可以讓我
們在“山重水覆疑無路”的時候,掃除古文閱讀上的障礙。
7
文言句式用法
1.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斷的句子?,F(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
表判斷。但在古漢語里,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對主語
進行判斷。
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由“者”和“也”構成的判斷句。
由此變形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
“……,……者也”"……者,……””……者,……者也”幾種。
這些句式,也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③“陳勝者,
陽城人也?!?/p>
⑵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
判斷。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③梁父
即楚將項燕。④此皆良實,志慮忠純。⑤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⑦汝是大家子。
⑶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⑷表因果關系的判斷句
如:①一夫作難而七廟鹽,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
施而攻守之勢異也。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⑸無標識的判斷句
如:①劉備,天下梟雄。②劉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
言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
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
①承前省。如: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廉頗)大破之。
②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日:'(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④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
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如:“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
(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p>
(4)省略介詞賓語
如:“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⑸省略介詞“于”
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6)介詞“自”也可省略
如:“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p>
3.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順序而言的,常見的文
言倒裝句式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
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譯為:”等到
不相信他的時候”。
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①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問代詞為“何”字,其它還有“誰、
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
語之前。如: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
②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
“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
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
動詞謂語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薄叭龤q貫汝,莫我肯顧?!?/p>
《碩鼠》“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③借助“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中并不多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
十里,惟命是聽。
④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
“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合,組成
介詞結構。
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
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賓語放在介詞前:如:王問:
“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誰與歸?余是以記之。一言以蔽之。沛
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2)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
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這種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后,
我們稱它“定語后置”。
常見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格式:
①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
者”的格式。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②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構成“中心詞+之+定語”
的格式。
(3)介詞結構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
現(xiàn)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翻譯的時候,就把它作了
狀語,因此有人稱它作“介賓結構(狀語)后置”。
①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大都數(shù)都要
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
4.被動句
被動句,是指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
是說,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
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表達方式有兩大類型:一是從語義上表示被動;
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誦的詞來表示被動。
(1)從語義上表示被動
即不用任何專門表示被動的詞語來表示被動,主語的被動性質只能
從意思上去理解。
(2)借助某些詞來表示被動
常見的用表示被動的詞來表示被動的句子有以下幾種:
①用介詞“被”表示被動。
②用“見”“見……于……”(“于”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
被動。
③用介詞“于”“受……于……”表示被動。
④用“為”“為……所……”或“……為所……”表示被動。
固定句式
1.表示疑問
(1)奈何(可譯為“怎么辦、怎么、為什么”等)
(2)何如(可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等)
(3)何以……?(可譯為“根據(jù)什么……?憑什么……?為什么?怎
么會?”等)
(4)何所……?(可譯為“所……的是什么?”等)
(5)奈……何、若……何、如……何(可譯為“對……怎么辦”“拿……
怎么樣等)
(6)孰與……,與……孰。(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7)何故(可譯為“什么原因,為什么,怎么”。)
2.表示反問
(1)何……哉(也)?(可譯為“怎么能……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哈爾濱客運從業(yè)資格證實際操作考試答案
- 2024年昆明客運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河南駕駛員客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2024年山東客運資格證考試題庫下載
- 2024年鐵嶺辦理客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和答案
- 2024年度物聯(lián)網(wǎng)設備銷售合同
- 《第三章 農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試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學年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shù)》課說課稿
- 教研活動的組織與案例分析
- 建筑材料質量保證書
- 2024-2025學年上海市普陀區(qū)八年級(上)期中數(shù)學試卷
- 假期補課協(xié)議書
- 電子商務支付結算系統(tǒng)開發(fā)合同
- 服務質量、保證措施
- (必練)廣東省軍隊文職(經(jīng)濟學)近年考試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氣課件
- 2024年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及答案(共五套)
- 22《鳥的天堂》課件
- 農業(yè)灌溉裝置市場環(huán)境與對策分析
-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題(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