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一、本文概述《論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一文旨在深入探討和闡述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方法和理念。本文將從心理學的定義、發(fā)展歷程、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優(yōu)缺點,以及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和前景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論述。文章將簡要介紹心理學的定義和學科特點,闡述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科學,在理解人類行為和心理過程、解決社會問題和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回顧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從早期的哲學思辨和實證主義,到現(xiàn)代的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及心理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在此基礎上,文章將重點分析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以及這些方法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和限制。文章還將關注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如研究的倫理問題、樣本的代表性、研究的可重復性等,以及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策略和方法。同時,文章還將展望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前景,探討新技術、新方法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和發(fā)展趨勢。本文將總結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意義,強調心理學研究在推動人類對自身和社會的認知、解決現(xiàn)實問題以及推動心理學學科發(fā)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本文的闡述,讀者將更加深入地了解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體系和實踐應用,為未來的心理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二、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源自科學哲學、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茖W哲學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實證主義的指導原則,強調對現(xiàn)象的觀察、假設的驗證以及理論的構建都應以可驗證的經驗事實為基礎。這一原則推動了心理學從描述性轉向實證性,使得心理學研究更加嚴謹和精確。統(tǒng)計學則在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推論性統(tǒng)計以及多元統(tǒng)計分析等手段,心理學家能夠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分析,從而揭示數(shù)據背后的規(guī)律和模式。統(tǒng)計學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還為研究結果的解釋和預測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隨著計算機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其在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例如,計算機模擬和建模技術可以幫助心理學家構建和驗證理論模型,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心理現(xiàn)象的本質和機制。大數(shù)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也為心理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具有多元性和跨學科性。這些理論基礎不僅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科學、客觀和精確的研究方法,還推動了心理學研究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將會更加成熟和完善。三、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分類實驗法:實驗法是心理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過操縱一個或多個變量來研究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實驗法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兩種。實驗室實驗通常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而自然實驗則在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更強調生態(tài)效度。觀察法:觀察法是對自然發(fā)生的行為或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和記錄,以獲取數(shù)據和信息。觀察法可以是自然觀察,即在不干預被觀察對象的情況下進行,也可以是參與觀察,即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的環(huán)境中,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被觀察對象的行為。調查法:調查法是通過問卷、訪談、測驗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數(shù)據和信息,以揭示某一心理現(xiàn)象或行為的普遍特征。調查法可以應用于各種領域,如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對個別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揭示其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個案研究法通常用于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等領域??缥幕芯糠ǎ嚎缥幕芯糠ㄊ潜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以揭示文化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跨文化研究法在心理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四、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挑戰(zhàn)與爭議盡管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推動學科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和爭議。這些挑戰(zhàn)和爭議不僅源于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也來自社會、文化和倫理等多個方面?,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實證主義框架下,過度強調了量化研究和實驗控制的重要性。這種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質性研究和自然主義觀察的價值,導致許多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和社會文化背景被忽略。如何在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了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追求精確性和可靠性的同時,也面臨著倫理和道德的挑戰(zhàn)。例如,在實驗研究中,如何保護被試者的權益和隱私,避免對其造成心理傷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大數(shù)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如何確保數(shù)據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避免侵犯個人隱私和權益,也是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再次,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還面臨著跨文化和跨學科的挑戰(zhàn)。由于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模式存在差異,如何將西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用于非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如何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研究,都是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還需要應對科學主義傾向的批判。一些學者指出,現(xiàn)代心理學過于追求科學性和客觀性,忽視了人的主觀性和復雜性。如何在保持科學性的同時,更好地關注人的主觀體驗和情感表達,也是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推動學科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和爭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和爭議,未來的心理學研究需要在保持科學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多元化、綜合性和人文關懷。五、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未來發(fā)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學術研究的深入,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未來,我們可以預見,心理學研究方法將朝著更加多元化、精確化和科技化的方向發(fā)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隨著對心理現(xiàn)象理解的深入,心理學家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研究方法。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混合方法研究,即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合,實驗室研究與現(xiàn)場研究的結合,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增多。這種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將使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心理現(xiàn)象,提高研究的生態(tài)效度。研究方法的精確化。隨著神經科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等交叉學科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方法將越來越精確。例如,神經影像技術(如fMRI、EEG等)使我們能夠直接觀察大腦的活動,揭示心理活動的神經機制。同時,大數(shù)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將提高心理學研究的精確性,使我們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和解釋心理現(xiàn)象。研究方法的科技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方法也將越來越科技化。例如,虛擬現(xiàn)實(VR)和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的應用將使我們能夠創(chuàng)建更逼真的實驗環(huán)境,提高實驗的生態(tài)效度。同時,移動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的應用也將使我們能夠更方便地收集數(shù)據,實現(xiàn)實時、動態(tài)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倫理化。隨著對研究倫理的重視,未來心理學研究方法將更加注重倫理原則。這包括保護研究參與者的權益,確保研究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以及避免對參與者的潛在傷害。隨著數(shù)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數(shù)據安全也將成為研究方法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未來發(fā)展將是一個多元化、精確化、科技化和倫理化的過程。這將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心理現(xiàn)象,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同時也需要我們關注倫理和道德問題,確保研究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六、結論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歷經了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與演變,從最初的哲學思辨到如今的科學實驗與數(shù)據分析,其深度和廣度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本文探討了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多種方法,包括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內容分析法等,并對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實驗法以其高度的可控性和因果關系的明確性在心理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它也受到倫理、成本和可行性等方面的限制。觀察法則更適用于研究自然情境下的行為,但容易受到觀察者效應和樣本代表性的影響。調查法能夠迅速收集大量數(shù)據,但其結果的有效性往往依賴于問卷設計和樣本選擇。案例研究法能夠深入了解個別案例,但其普適性和推廣性相對較弱。內容分析法在處理大量文本數(shù)據時表現(xiàn)出色,但其在情感分析和語義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需要綜合考慮研究目的、對象、資源等多方面因素。未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技術的融合,心理學研究方法將迎來更多創(chuàng)新,為心理學研究提供更為豐富和精確的工具和手段。我們期待這些新技術和方法能夠更好地推動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為人類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參考資料:現(xiàn)代心理學是一個有著一定規(guī)模、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的學科。現(xiàn)代心理學也有著許多矛盾和沖突,面臨著分裂和破碎、脫離社會生活等尷尬處境,有時這些問題似乎非常嚴重,以至于直接影響到學科的發(fā)展和生存。探索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嘗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本理論體系的主旨?,F(xiàn)代心理學的繁榮和進步是明顯的,但現(xiàn)代心理學的問題和困境也是有目共睹的。最嚴重的問題當屬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心理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學科,用科學哲學家?guī)於鞯脑拋碚f,心理學缺乏一個穩(wěn)定的“范式”,從來沒有像其他規(guī)范科學那樣擁有一個學科共同體都能接受的理論基礎。在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之時,學科內部至少存在著4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或研究方式:以馮特、艾賓浩斯和鐵欽納等心理學家為代表的以意識內容為研究對象,以實驗內省為研究方法的模式;以布倫塔諾為代表的以意識活動為研究對象的非實驗研究模式;以弗洛伊德和榮格為代表的以潛意識為研究對象和使用臨床方法的模式;以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和美國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詹姆士為代表的以適應行為為研究對象的應用研究模式。上述幾種研究模式強調人類經驗的不同方面,各自構建了不同的理論體系,形成了心理學內部早期的分裂。在心理學隨后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等不同的學派,使得心理學分裂現(xiàn)象變得更加嚴重?,F(xiàn)代心理學繼續(xù)沿著分裂的路線越走越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心理學的分裂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原來的流派爭吵趨于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折衷主義的態(tài)度,但折衷主義并非統(tǒng)一,實際上,在折衷主義的掩蓋之下,西方心理學的分裂現(xiàn)象更加趨于惡化。其表現(xiàn)是:心理學家所研究的課題往往互不相干,對于同一問題的研究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結論,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經驗研究的支持。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更是瑣碎和缺乏體系,同為心理學家,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缺乏“心理學學科共同體”的認同感;心理學家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存在兩大陣營: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茖W主義陣營以實證主義作為其哲學基礎,而人文主義陣營以現(xiàn)象學和釋義學作為其哲學基礎,在科學觀、方法論、人的價值與科學的價值、決定論對非決定論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對立。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在心理學的內部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對立范疇,如遺傳對環(huán)境、主觀對客觀、意識對無意識、通用主義對特質論、還原論對非還原論、動力論對靜態(tài)論、經驗主義對理性主義、理性對非理性等等;當前最為嚴重的要數(shù)科學家與實踐者的分裂,即從事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同從事臨床等應用研究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分裂。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往往認為從事臨床應用的心理學家過于浮淺,屬于“工匠”范疇,所做的是低層次的工作,而應用心理學家則認為從事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鉆到科學的象牙塔里,脫離實際;學科惡性分化的結果是,許多以前屬于心理學范疇的課題被其他新興學科所蠶食,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的一段話代表了心理學家的這種擔心,他指出:“在我一個最可怕的惡夢中,我預見到心理學組織機構的解體:實驗心理學家被發(fā)配到正在興起的認知科學學科中,生理心理學家愉快地到生物和神經科學系報到,工業(yè)和組織心理學家被商學院搶走,心理病理學家在醫(yī)學院中找到了他們的位置。”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法解決心理現(xiàn)象的社會植根性同研究取向上的個體主義傾向的矛盾。個體主義是當代心理學在方法論上的一個典型特點。個體主義取向在心理學研究中的表現(xiàn)是,忽視心理和行為產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原因,從個體內部尋求行為的原因,從個體本身尋找心理和行為的解釋。西方主流心理學一直堅持這種個體主義的方法論。構造主義心理學探索意識的元素及其結合的方式,對文化的影響絲毫不感興趣;行為主義致力于刺激和反應的分析,把社會文化背景作為無關的因素加以控制;精神分析挖掘行為的潛意識動力,文化成為性本能壓抑后升華的結果;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把人看成是追求潛能的自我實現(xiàn)的個體,而潛能只不過是一種“類似本能”,本質上還是一種生物動力;當代的認知心理學也沒有跳出個體主義方法論的范疇,它把個體內部的圖式和結構作為分析的重點,文化的影響被置于關注的視野之外。造成這種個體主義取向的直接原因是心理學的方法論的限制?,F(xiàn)代心理學最崇尚的方法是實驗法,而實驗法對于實驗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控制所有的變量。文化因素、社會影響在實驗室中則無法控制和操縱,更無法操作化和量化,其結果是為了維護科學研究的可信度和效率,只能棄之于不顧了。但心理學現(xiàn)象就其本質來講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無論就其起源和發(fā)生、發(fā)展來講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植根于具體的歷史和文化之中,帶著文化的深刻烙印。脫離文化和社會歷史背景去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其結果只能是歪曲心理生活的現(xiàn)實,阻礙人們對心理和行為本質的正確認識?,F(xiàn)代心理學因其個體主義取向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在后現(xiàn)代主義背景之下,女權主義心理學(feministpsychology)對現(xiàn)代西方主流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取向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女權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西方主流文化是父權制文化,主流心理學是大男子主義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從個體主義的研究方式著手,忽視父權制文化的現(xiàn)實,把男性作為一般的人,以男性心理作為標準衡量女性,曲解和扭曲了女性的心理,為維護男性在社會上的優(yōu)越地位和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提供心理學的依據。新興的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思潮也從文化影響的角度對心理學中的個體主義取向提出批評。多元文化論認為,文化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傳統(tǒng)的西方心理學在忽視文化背景的方法論指導之下,忽視文化的作用,而實際上它并沒有脫離文化,只不過是它僅僅反映了西方主流文化。多元文化論者認為:“西方心理學傾向于從民族中心主義的觀點出發(fā),把得之于主要人口的成果和理論應用于所有的群體?!边@種研究取向的結果是歪曲其他文化條件下的人的心理,造成了心理學中的通用主義、白人中心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的流行?,F(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我們所說的脫節(jié)并不是指現(xiàn)代心理學缺乏應用研究,實際上,應用心理學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應用研究也對軍事工業(yè)、航天工業(yè)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科學技術的原則下進行的,換句話說,它不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從人類生活的意義出發(fā)的。我們所說的脫節(jié)是指心理學同人們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這種脫節(jié)表現(xiàn)在心理學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忽視,心理學過于重視經驗方法,以至于不能以經驗方法研究的精神領域被排斥在科學心理學的范圍之外。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曾經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限制在可觀察的行為上,隨著行為主義的衰落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這種狀況逐漸好轉,但行為主義的陰魂不散,操作化和客觀化的原則仍舊限制人們對精神領域的探索。事實上,像高峰體驗、超越自我的意識、變異的意識狀態(tài)等等對人類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這樣一些問題卻成了心理學的邊緣問題,研究這些問題的心理學家也成了心理學科領域的邊緣群體,從來沒有在心理學中占據主導地位。“馬斯洛、羅杰斯和羅洛梅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公眾領域和大眾傳播媒介中受到廣泛的、積極的關注,但是在學術圈里卻受到冷遇甚至蔑視”。即使那些應用于人類生活的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也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在其臨床實踐中不注重人們精神生活的實際,片面追求標準化、操作化,其結果是臨床實踐同精神生活的背離,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和治愈精神的疾病。所以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中的許多有識之士都大聲呼吁放棄標準化的追求,從生活的意義出發(fā),考慮患者的特殊需求?,F(xiàn)代心理學面臨的上述問題或困境,即分裂和破碎、個體主義取向、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等雖然有著種種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但究其根源還在于現(xiàn)代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于現(xiàn)代心理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所采納的基礎假設和理論。自科學心理學的建立之日起,主流心理學的目標就是效仿自然科學,成為像物理學和化學那樣的規(guī)范學科。效仿自然科學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科學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牛頓的物理學原理、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自然科學的成就使得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千變萬化的自然界背后所隱藏的規(guī)律。這些科學規(guī)律應用于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后又推進了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fā)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收益。心理學創(chuàng)立之初,在擺脫哲學母體的欲望激勵下,一心要成為不同于哲學的學科,而自然科學的成功給心理學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自然科學不就是一個可資利用的現(xiàn)成模式嗎?另一個原因是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實證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它把經驗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上升為一種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只有經驗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才是唯一正確的,除此之外的任何科學觀和方法論都是非科學的。接受這種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就意味著心理學必須走自然科學的道路。所以,心理學采納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模式并非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為了符合一種哲學的期待。任何科學觀和方法論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和理論的基礎上,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就意味著心理學全盤接受了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和理論。經典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是決定論、還原論、機械唯物論和元素論的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基礎假設的意義和在心理學中的表現(xiàn)。決定論是經驗自然科學的一個基本假設。依據這一假設,任何自然現(xiàn)象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自然現(xiàn)象都處在一定的因果關系中,發(fā)現(xiàn)這種因果關系,從而對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是科學的主要任務。決定論原則貫徹到心理學中,尋找心理和行為的決定因素就成為心理學家的主要任務。行為主義在這方面是最典型的,行為分析的基本目標就是發(fā)現(xiàn)行為的原因,從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刺激中確定反應的決定因素,以便為預測和控制行為服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采納的是心理決定論,任何一個心理現(xiàn)象,無論其多么瑣碎和細微,都是有原因的,都反映了潛意識的欲望和追求;人本主義心理學也難以擺脫決定論的制約,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那里,人的一生都被一種“類似本能”的自我實現(xiàn)潛能所決定;所有的學習理論,心理治療方案、教育和干預策略無一不是以發(fā)現(xiàn)決定行為的因素作為前提和基礎??梢哉f,決定論原則貫穿于現(xiàn)代心理學的始終。還原論也是經典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之一。還原論的觀點可追溯至歐洲中世紀奧卡姆(Ockham,1290~1349)的思想。奧卡姆認為,對于某一現(xiàn)象或事件的最好的解釋是那些最簡單、需要最少假設的解釋,任何多余的和累贅的假設、概念、理論都應盡可能地予以排除。后來,人們把這一思想稱為“奧卡姆剃刀”。遵循奧卡姆的原則,科學的解釋應該是越簡單越好,任何復雜的現(xiàn)象在其最基本的水平上都可以被歸結為某種更為簡單的現(xiàn)象。這種思想貫徹到心理學中,出現(xiàn)了所謂的“吝嗇原則”,即對于心理現(xiàn)象的解釋應該越簡單越好,盡量不使用目的、情感、意識等詞匯,而應該使用刺激、反應、接納、向性等等概念。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應該進行歸并和還原,在更為簡單的水平上得到解釋?,F(xiàn)代心理學以各種形式承襲了還原論的原則。早期的行為主義把行為還原為刺激和反應,刺激無論多么復雜,最終可歸結為某種物理化學的事件;反應則最終可還原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也具有物理化學的性質。所以,在行為主義那里,行為不過是由一種物理化學變化所導致的另外一種物理化學變化?,F(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認知過程比擬為計算機的符號操作過程,認為復雜的認知過程不過是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過程。社會生物學則認為復雜的社會行為可以在基因的水平上得到解釋。形形色色的還原論泛濫成災,成為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大特色。與決定論和還原論有關的另一個基礎假設是機械唯物論。經典自然科學在牛頓物理學定律的指導下,傾向于把整個世界看成是一個運行和諧的機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部分都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像一部機器那樣和諧運轉。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更進一步,認為動物也是機器,并以機械運動的方式描繪了反射的過程。另一位哲學家拉美特利把這一思想運用到人類領域,提出“人是機器”的觀點。行為主義承襲了機械唯物論的思想,認為人就像一臺“自動機”,刺激引起反應,反應相當于一定的刺激。所以,控制了刺激也就控制了人的行為。認知心理學在其本質上也建立在機械唯物論的基礎上:“盡管所謂的認知革命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是機械論和還原論的痼疾仍困擾著我們,就像相對論出現(xiàn)之前的物理學。仔細的觀察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臺機器――這次是一臺多用途的計算機――處于靈魂的深處”。經典自然科學始終堅持,物質世界盡管豐富多彩,但在本質上都是由共同的元素組成,分析和發(fā)現(xiàn)這些元素,確定這些元素的組合規(guī)律構成了各門自然科學的主要任務。心理學在接納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時,也接納了這種元素論的基礎假設。尋求心理或行為的元素,確定心理元素或行為元素的結構和組合規(guī)律,就成為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心理學家期待著有一天能像化學家那樣,以元素周期表的方式解釋心理和行為的元素。雖然這種元素主義的方法論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但這種思維方式仍處處表現(xiàn)在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難以徹底根除。經典自然科學所賴以維系的這些基礎假設同它所處的時代、生產發(fā)展的水平、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程度是一致的。從另一方面來說,經典自然科學的這些基礎假設同它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換句話來說,經典自然科學家是根據他們對所研究的對象――物質世界――的認識確立這些假設,選定研究方法,規(guī)范研究程序。而現(xiàn)代心理學在采納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接納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的時候,不是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而是在一種擺脫傳統(tǒng)思辨的形而上學欲望的推動下,根據實證主義哲學的要求而進行的一種選擇。美國心理學家科克(S.Koch)早在1959年就指出,心理學是一個奇怪的學科,它不是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確定研究的模式和程序,在心理學確立要研究的東西之前,它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就已經存在了。這恰恰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悲劇之所在:它的一切標準都是外在的,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程序和模式,而是為了滿足作為科學的標準。自然科學是根據它所要研究的問題確立方法的,而心理學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像自然科學看齊。它不管自己要研究什么,只要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就足夠了。這種對自然科學的盲目崇拜是造成現(xiàn)代心理學困境和各種問題的癥結之所在?,F(xiàn)代心理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分裂和破碎。分裂和破碎的原因有多種,究其根源還在于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心理現(xiàn)象不同于自然現(xiàn)象。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研究自然現(xiàn)象方面是有效的,但在應用到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時就出現(xiàn)了問題。心理現(xiàn)象的社會文化屬性使得它不可能輕易地歸入自然科學的研究范疇。這樣一來,分裂就出現(xiàn)了。面對自然科學模式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困難,一些心理學家削足適履,滿足自然科學的要求;另外一些心理學家掩耳盜鈴,回避問題的存在;部分心理學家從不同的學科借鑒不同的方法,各自形成不同的研究取向,導致了學派的分裂。元素論模式則使得心理學家把關注的重心放在細小的問題上,完整的心理現(xiàn)象被分割成互不相干的碎塊,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因而在所難免。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傾向同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取向之間的聯(lián)系是非常明顯的。自然科學以自然現(xiàn)象――物質世界為研究對象。物質世界不同于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它不因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發(fā)生改變,也不會因研究者態(tài)度的不同而不同。閃電就是閃電,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面對任何研究者,閃電的性質都不會改變。但心理現(xiàn)象不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條件,人們的心理特征不同,而且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識的特征,當面對不同的研究者時,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特征。心理學在采納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時,沒有考慮研究對象的差異,把心理現(xiàn)象當成自然現(xiàn)象來進行研究,試圖像自然科學那樣,對某一現(xiàn)象進行控制,排除其他條件的影響,以因果決定論的模式,使用還原的方法,尋找心理和行為的決定因素。這樣一來,排斥文化影響,從個體本身尋找行為原因的個體主義傾向就不可避免了。脫離日常生活也是由于心理學錯誤地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所致。心理學家在確定研究的問題之前,方法已經確定了,即必須使用經驗自然科學的方法。因為科學哲學教導他們只有使用經驗自然科學方法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換句話說,心理學研究什么問題不是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是根據方法論的要求,以現(xiàn)有的方法能研究哪些問題,而不是需要研究哪些問題?!皽y量先于存在”、“方法先于問題”,可被量化、操作化、客觀化的問題才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否則就不是。這樣一來,心理學研究必然脫離日常生話,脫離社會實踐的要求。種種事實表明,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境在其根基上皆由于錯誤地采納了經典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這種科學觀和方法論在研究自然現(xiàn)象方面有它的合理性,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當心理學家在一心一意擺脫哲學的愿望驅使下,在“物理學的殷羨”推動下,不假思索地把這種研究模式應用于人的研究時,其局限和弊端就顯現(xiàn)出來了。因為人雖然源于自然,但人超越了自然。心理現(xiàn)象雖然有其自然的一面,但人的心理和意識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超越了產生它的物質,是高于自然現(xiàn)象的精神現(xiàn)象,其本質是它的社會文化屬性。研究人的科學不同于研究自然的科學,兩者分屬不同的領域。心理學若要擺脫困境,其出路只有擺脫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的困擾,確立適合于意識和行為研究的新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fā)展史上,許多思想家早就意識到研究人的科學同自然科學的區(qū)別。狄爾泰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狄爾泰更多地應屬于哲學家,但他在心理學方面有許多建樹,甚至撰寫了《描述的心理學》一書。狄爾泰區(qū)分了兩種科學,即精神科學(或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精神科學以心理學為基礎,同自然科學一樣也是嚴格的、合理的科學模式;自然科學使用客觀的量化方法,其基本取向是解釋(explanation),即發(fā)現(xiàn)因果關系;精神科學則使用質化的描述方法,其基本取向是理解(understanding)。從這種觀點來看,心理學不同于自然科學,但心理學并沒有脫離科學,而是一種不同于自然科學的科學。早期的德國心理學家布倫塔諾針對實驗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取向明確提出,心理現(xiàn)象不同于物理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具有意向性,即總是有所指向,包含著自身之外的一個對象,而物理現(xiàn)象不具有這種特性,所以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不同于物理現(xiàn)象的研究。即使作為布倫塔諾的對立面的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作為科學心理學的建立者,也不是一個自然科學模式的徹底崇拜者,他也意識到自然科學方法在研究意識方面的局限性,因而提出以帶有人文科學色彩的民族心理學弦補實驗心理學的不足。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等人則更是大聲疾呼不能以研究物的方式研究人,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應該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這些與自然科學取向不同的“他者的聲音”沒有引起主流心理學的重視,自然科學取向占據了優(yōu)勢的地位,成為“強勢話語”,而人文科學取向的心理學家成為“邊緣群體”,主流心理學在自然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現(xiàn)代心理學諸多的困境和問題?,F(xiàn)代心理學若要擺脫困境,解決面臨的問題,只有在改造主流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上下工夫,進行一場“范式”的革命。經典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是建立在實證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的。這種科學觀和方法論僅僅是多種形式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中的一種,并非科學觀和方法論的全部。而且這種科學觀和方法論所適應的是傳統(tǒng)自然科學的研究,現(xiàn)代自然科學早已超越了實證主義的傳統(tǒng),確立了新的基礎。這種過時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根本不可能作為帶有人文科學色彩的心理學的基礎,心理學只有依據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根據研究對象――活生生的人和人的經驗世界――確立自己的研究程序和模式,才能實現(xiàn)科學觀和方法論的轉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人的經驗世界。經驗世界有這樣幾個維度:一是它的原初特征,即這種經驗先于任何反省和推理,是未受觸動的心理狀態(tài),包含著情感、直覺、想象等心理活動;二是它的整體特征,即經驗世界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就像實用主義心理學家詹姆士所說的意識流,它是一個整體的流動,雖然可以從中抽取不同的主題,但各個主題之間總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組成一個經驗的“格式塔”;三是它的意向特征,即布倫塔諾所說的意向性,經驗世界總是和經驗世界之外的某個對象相聯(lián)系的,有時經驗世界也以自身為研究對象,但是當它把自身作為對象時,自身是外在于自己的;最后一個維度是,當經驗世界成為研究對象時,經驗世界包含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是有關經驗世界的知識的一個部分。經驗世界的這些維度決定了它不同于物理世界,也決定了研究經驗世界的心理學和研究物理世界的自然科學的本質不同。物理世界是邏輯的、規(guī)律的、決定和被決定的,有因果關系可循,可以采取統(tǒng)一的模式。而經驗世界有時像物理世界那樣,但更多的時候往往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無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采取統(tǒng)一模式,在全體一致的基礎上進行和諧的研究。經驗世界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心理學研究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在一個后實證主義的時代里,心理學應該從現(xiàn)象學、釋義學、歷史主義的科學哲學等不同的哲學取向中吸取不同的科學觀和方法論觀點,形成一個多元的、互補的科學觀和方法論。當我們主張一個多元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時,并不意味著鼓勵心理學家在缺乏共同性的基礎上走向多極化。相對主義的科學觀是不可取的,費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也不適宜作為心理學的“游戲規(guī)則”,那種視所有的理論觀點都是合理的、正確的和平等和相對主義觀點只會導致心理學的進一步分裂。尤其是在心理學分裂危機加深的今天,心理學科尤其需要共同的規(guī)則或基礎,需要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站在這個共同的出發(fā)點上,通過多樣化的方法,使用多元化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去達到認識心理和行為本質的目的。這種科學觀不是一元的、極權的、統(tǒng)一的,而是多元的,有時不同成分之間可能還是沖突的,因為“對現(xiàn)實主義的多元論來說,沖突具有潛在的建設性意義,這些沖突通過共同分享的價值觀而得到解決”。同時,這種多元化的科學觀又有著一個共同基礎,多元成分之間是互補的、和諧的,而不是對立的和不相容的?,F(xiàn)代心理學所需要的是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一個站在人文科學基礎上的以理解經驗世界為基本目標的多元化科學模式。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多元化的科學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方法論,需要多種適合經驗世界研究的多元化方法。傳統(tǒng)上,現(xiàn)代心理學在自然科學取向的驅使下,把經驗自然科學的觀察、實驗、量化方法作為唯一的科學方法,排斥其他方法的運用,認為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才是“真理”??茖W哲學的發(fā)展已經動搖了這種信念的基礎。庫恩的范式論表明,知識主張的正確與否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在這一范式內是正確的,運用到另外一個范式中就可能是錯誤的。用庫恩的觀點來解釋,所謂的客觀、量化的科學方法也是相對于一定的理論模式。換句話說,這種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表明,客觀量化的方法雖然一直伴隨著主流心理學的演變和發(fā)展,但這種方法并沒有統(tǒng)一整個心理學,相反,卻給心理學帶來了諸多的困境和問題。所以心理學應改變它的方法論觀點,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只要這種方法有利于對精神生活的理解。多元化的方法可以促進我們對復雜的經驗世界的全面理解。單一的經驗科學的方法往往限制了人們認識問題的方式,心理學中的許多問題是客觀方法所不能解決的。如果我們堅持認為只有使用客觀量化方法才是科學的,并因此而排斥對現(xiàn)象的研究,那么心理學就只能停留在“科學”的范圍內,永遠脫離現(xiàn)實生活。心理學家應認識到,質化的、描述的方法并非主觀、隨意的,“盡管包括現(xiàn)象學、釋義學、民族學、個案研究等的方法論并不意欲形成有關生活世界的客觀定律,但它們的確努力反映生活世界的本質和意義結構”。(注:Schneider,K.,1998,pp.277~289)這類研究對心理學作出的貢獻并不比客觀、量化的方法遜色,著名的例子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馬斯洛根據自己的成長過程,從朋友、老師、歷史人物那里收集資料,通過質化的分析,形成了自我實現(xiàn)的理論,這一理論同他的需要層次論一起對人格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常的情況是,一種方法適合于對這種現(xiàn)象的研究,另一種方法適合于對另外一種現(xiàn)象的研究,即方法總是使自己適合于對象的某一方面,易于揭示問題的某一側面,而難以揭示問題的所有方面。就質化的研究方法來說,在描述人們的心理體驗方面,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方法對心理體驗的生物關聯(lián)因素,如生物電反應、激素分泌水平等等卻一無所知。所以若要對人們的心理體驗有全面的了解,至少需要質化和量化兩種方法的結合?!霸谶@種意義上,那些堅持方法論多元化的科學家通過多樣化方法的使用,可以對心理生活的各個側面有所了解,可以提供一個有關心理現(xiàn)象的更為全面的敘述”。現(xiàn)代心理學一般認為是起始于十九世紀末馮特的構造主義,歷經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等,一直到認知主義,然而在行為主義盛行時被抵制的理性主義隨著認知科學的進步而再度興起,之前因技術問題而無法深入探討的內在認知歷程再度受到重視?,F(xiàn)代心理學早期由馮特(WilhelmWundt)于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立首間心理學實驗室而興起,及后首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編寫美國首本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原理》,以及鼓吹將心理學專業(yè)化的斯坦利·霍爾于1887年創(chuàng)辦了《美國心理學雜志》(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及于1892年擔任第一屆的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后,心理學開始在美國發(fā)展。而德國其后則發(fā)展出由馬科斯·韋特墨所創(chuàng)立的格式塔學派,又稱為完形心理學。奧地利精神科醫(yī)生弗洛伊德于二十世紀初憑其臨床治療經驗中所創(chuàng)立的精神分析學亦對后來心理學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心理治療方面。弗洛伊德,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學說對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文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文藝心理學方法論,更是對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工具。本文將探討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主要圍繞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展開。他提出了“無意識”、“潛意識”和“意識”三個概念,解釋了人心理的復雜構成。在這個框架下,弗洛伊德進一步提出“夢的解析”和“性欲理論”,揭示了人類行為的動機和心理過程。這些理論為文藝心理學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在文學批評中,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文本的深層次解讀上。通過精神分析學,我們可以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進行深入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通過“夢的解析”和“性欲理論”反映內在的無意識和潛意識。對作品的精神分析有助于揭示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心理狀態(tài)。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作品意義的新途徑。在弗洛伊德看來,作品是作者欲望的投射,是作者用文字符號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手段。通過分析文本,我們可以洞察作者的內心世界,揭示作品的內在意義。盡管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具有重要價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他的理論過于強調個人的無意識和性欲,而忽視了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他的理論往往傾向于將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簡單化,這也限制了其解釋力。弗洛伊德的文藝心理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在世界。盡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這一方法仍不失為文學批評中的重要工具,對于我們深入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作品的意義以及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深遠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對心理現(xiàn)象的深入探索,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本文旨在探討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涉及關鍵詞及其相關研究內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手段。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本文將重點介紹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包括實證研究、觀察法、案例研究和相關方法。實證研究:實驗和觀察的設計與實施,以及如何使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來解釋結果。觀察法:探討自然環(huán)境下觀察者對被觀察者行為進行記錄與詮釋的技巧。案例研究:通過深入剖析個案,為理論提供實證支持,并從特定情境中尋找規(guī)律。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是在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包括實證研究、觀察法、案例研究和相關方法等。實證研究在心理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通過實驗或調查的方式驗證假設或理論。觀察法則側重于在自然環(huán)境下對人類或動物的行為進行系統(tǒng)和連續(xù)的記錄。案例研究則通過對個體或群體的深入調查,為理論提供實證支持。相關方法則包括因素分析、路徑分析等在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技術。實證研究是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實驗法和調查法。實驗法通過操縱自變量,觀察其對因變量的影響,從而驗證假設或理論。調查法則通過收集被試的資料,如態(tài)度、行為等,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例如,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常常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探討群體壓力、從眾心理等現(xiàn)象。實證研究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通過對實驗過程的嚴格控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從而得到更為可靠的結論。實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實驗情境與現(xiàn)實情境的差異可能導致結論的適用性受限?,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在為心理學的發(fā)展帶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研究方法受到技術限制,如觀察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難以完全揭示人類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xiàn)。實證研究在方法論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實驗的外部效度和生態(tài)效度之間的矛盾等。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應用也存在一些不當之處,如過度依賴量化指標、忽視定性研究等。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應重視并豐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結合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便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理現(xiàn)象。應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嚴格遵守研究倫理和學術規(guī)范。應研究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的領域中?,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是心理學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本文通過對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探討,認為實證研究、觀察法、案例研究和相關方法等是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對這些方法的了解與掌握,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學的研究過程與結論。對于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們也應該積極反思并尋求改進之道,以推動心理學的健康發(fā)展?,F(xiàn)代心理學是一個有著一定規(guī)模、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的學科?,F(xiàn)代心理學也有著許多矛盾和沖突,面臨著分裂和破碎、脫離社會生活等尷尬處境,有時這些問題似乎非常嚴重,以至于直接影響到學科的發(fā)展和生存。探索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嘗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本理論體系的主旨?,F(xiàn)代心理學的繁榮和進步是明顯的,但現(xiàn)代心理學的問題和困境也是有目共睹的。最嚴重的問題當屬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心理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學科,用科學哲學家?guī)於鞯脑拋碚f,心理學缺乏一個穩(wěn)定的“范式”,從來沒有像其他規(guī)范科學那樣擁有一個學科共同體都能接受的理論基礎。在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之時,學科內部至少存在著4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或研究方式:以馮特、艾賓浩斯和鐵欽納等心理學家為代表的以意識內容為研究對象,以實驗內省為研究方法的模式;以布倫塔諾為代表的以意識活動為研究對象的非實驗研究模式;以弗洛伊德和榮格為代表的以潛意識為研究對象和使用臨床方法的模式;以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和美國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詹姆士為代表的以適應行為為研究對象的應用研究模式。上述幾種研究模式強調人類經驗的不同方面,各自構建了不同的理論體系,形成了心理學內部早期的分裂。在心理學隨后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等不同的學派,使得心理學分裂現(xiàn)象變得更加嚴重。現(xiàn)代心理學繼續(xù)沿著分裂的路線越走越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心理學的分裂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原來的流派爭吵趨于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折衷主義的態(tài)度,但折衷主義并非統(tǒng)一,實際上,在折衷主義的掩蓋之下,西方心理學的分裂現(xiàn)象更加趨于惡化。其表現(xiàn)是:心理學家所研究的課題往往互不相干,對于同一問題的研究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結論,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經驗研究的支持。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更是瑣碎和缺乏體系,同為心理學家,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缺乏“心理學學科共同體”的認同感;心理學家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存在兩大陣營: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茖W主義陣營以實證主義作為其哲學基礎,而人文主義陣營以現(xiàn)象學和釋義學作為其哲學基礎,在科學觀、方法論、人的價值與科學的價值、決定論對非決定論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對立。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在心理學的內部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對立范疇,如遺傳對環(huán)境、主觀對客觀、意識對無意識、通用主義對特質論、還原論對非還原論、動力論對靜態(tài)論、經驗主義對理性主義、理性對非理性等等;當前最為嚴重的要數(shù)科學家與實踐者的分裂,即從事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同從事臨床等應用研究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分裂。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往往認為從事臨床應用的心理學家過于浮淺,屬于“工匠”范疇,所做的是低層次的工作,而應用心理學家則認為從事基礎研究的心理學家鉆到科學的象牙塔里,脫離實際;學科惡性分化的結果是,許多以前屬于心理學范疇的課題被其他新興學科所蠶食,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的一段話代表了心理學家的這種擔心,他指出:“在我一個最可怕的惡夢中,我預見到心理學組織機構的解體:實驗心理學家被發(fā)配到正在興起的認知科學學科中,生理心理學家愉快地到生物和神經科學系報到,工業(yè)和組織心理學家被商學院搶走,心理病理學家在醫(yī)學院中找到了他們的位置?!爆F(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法解決心理現(xiàn)象的社會植根性同研究取向上的個體主義傾向的矛盾。個體主義是當代心理學在方法論上的一個典型特點。個體主義取向在心理學研究中的表現(xiàn)是,忽視心理和行為產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原因,從個體內部尋求行為的原因,從個體本身尋找心理和行為的解釋。西方主流心理學一直堅持這種個體主義的方法論。構造主義心理學探索意識的元素及其結合的方式,對文化的影響絲毫不感興趣;行為主義致力于刺激和反應的分析,把社會文化背景作為無關的因素加以控制;精神分析挖掘行為的潛意識動力,文化成為性本能壓抑后升華的結果;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把人看成是追求潛能的自我實現(xiàn)的個體,而潛能只不過是一種“類似本能”,本質上還是一種生物動力;當代的認知心理學也沒有跳出個體主義方法論的范疇,它把個體內部的圖式和結構作為分析的重點,文化的影響被置于關注的視野之外。造成這種個體主義取向的直接原因是心理學的方法論的限制?,F(xiàn)代心理學最崇尚的方法是實驗法,而實驗法對于實驗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控制所有的變量。文化因素、社會影響在實驗室中則無法控制和操縱,更無法操作化和量化,其結果是為了維護科學研究的可信度和效率,只能棄之于不顧了。但心理學現(xiàn)象就其本質來講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無論就其起源和發(fā)生、發(fā)展來講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植根于具體的歷史和文化之中,帶著文化的深刻烙印。脫離文化和社會歷史背景去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其結果只能是歪曲心理生活的現(xiàn)實,阻礙人們對心理和行為本質的正確認識?,F(xiàn)代心理學因其個體主義取向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在后現(xiàn)代主義背景之下,女權主義心理學(feministpsychology)對現(xiàn)代西方主流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取向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女權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西方主流文化是父權制文化,主流心理學是大男子主義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從個體主義的研究方式著手,忽視父權制文化的現(xiàn)實,把男性作為一般的人,以男性心理作為標準衡量女性,曲解和扭曲了女性的心理,為維護男性在社會上的優(yōu)越地位和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提供心理學的依據。新興的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思潮也從文化影響的角度對心理學中的個體主義取向提出批評。多元文化論認為,文化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傳統(tǒng)的西方心理學在忽視文化背景的方法論指導之下,忽視文化的作用,而實際上它并沒有脫離文化,只不過是它僅僅反映了西方主流文化。多元文化論者認為:“西方心理學傾向于從民族中心主義的觀點出發(fā),把得之于主要人口的成果和理論應用于所有的群體。”這種研究取向的結果是歪曲其他文化條件下的人的心理,造成了心理學中的通用主義、白人中心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的流行。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我們所說的脫節(jié)并不是指現(xiàn)代心理學缺乏應用研究,實際上,應用心理學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應用研究也對軍事工業(yè)、航天工業(yè)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科學技術的原則下進行的,換句話說,它不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從人類生活的意義出發(fā)的。我們所說的脫節(jié)是指心理學同人們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這種脫節(jié)表現(xiàn)在心理學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忽視,心理學過于重視經驗方法,以至于不能以經驗方法研究的精神領域被排斥在科學心理學的范圍之外。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曾經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限制在可觀察的行為上,隨著行為主義的衰落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這種狀況逐漸好轉,但行為主義的陰魂不散,操作化和客觀化的原則仍舊限制人們對精神領域的探索。事實上,像高峰體驗、超越自我的意識、變異的意識狀態(tài)等等對人類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這樣一些問題卻成了心理學的邊緣問題,研究這些問題的心理學家也成了心理學科領域的邊緣群體,從來沒有在心理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榜R斯洛、羅杰斯和羅洛梅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公眾領域和大眾傳播媒介中受到廣泛的、積極的關注,但是在學術圈里卻受到冷遇甚至蔑視”。即使那些應用于人類生活的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也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在其臨床實踐中不注重人們精神生活的實際,片面追求標準化、操作化,其結果是臨床實踐同精神生活的背離,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和治愈精神的疾病。所以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中的許多有識之士都大聲呼吁放棄標準化的追求,從生活的意義出發(fā),考慮患者的特殊需求?,F(xiàn)代心理學面臨的上述問題或困境,即分裂和破碎、個體主義取向、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等雖然有著種種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但究其根源還在于現(xiàn)代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于現(xiàn)代心理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所采納的基礎假設和理論。自科學心理學的建立之日起,主流心理學的目標就是效仿自然科學,成為像物理學和化學那樣的規(guī)范學科。效仿自然科學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科學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牛頓的物理學原理、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自然科學的成就使得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千變萬化的自然界背后所隱藏的規(guī)律。這些科學規(guī)律應用于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后又推進了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fā)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收益。心理學創(chuàng)立之初,在擺脫哲學母體的欲望激勵下,一心要成為不同于哲學的學科,而自然科學的成功給心理學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自然科學不就是一個可資利用的現(xiàn)成模式嗎?另一個原因是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實證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它把經驗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上升為一種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只有經驗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才是唯一正確的,除此之外的任何科學觀和方法論都是非科學的。接受這種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就意味著心理學必須走自然科學的道路。所以,心理學采納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模式并非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為了符合一種哲學的期待。任何科學觀和方法論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和理論的基礎上,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就意味著心理學全盤接受了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和理論。經典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是決定論、還原論、機械唯物論和元素論的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基礎假設的意義和在心理學中的表現(xiàn)。決定論是經驗自然科學的一個基本假設。依據這一假設,任何自然現(xiàn)象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自然現(xiàn)象都處在一定的因果關系中,發(fā)現(xiàn)這種因果關系,從而對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是科學的主要任務。決定論原則貫徹到心理學中,尋找心理和行為的決定因素就成為心理學家的主要任務。行為主義在這方面是最典型的,行為分析的基本目標就是發(fā)現(xiàn)行為的原因,從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刺激中確定反應的決定因素,以便為預測和控制行為服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采納的是心理決定論,任何一個心理現(xiàn)象,無論其多么瑣碎和細微,都是有原因的,都反映了潛意識的欲望和追求;人本主義心理學也難以擺脫決定論的制約,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那里,人的一生都被一種“類似本能”的自我實現(xiàn)潛能所決定;所有的學習理論,心理治療方案、教育和干預策略無一不是以發(fā)現(xiàn)決定行為的因素作為前提和基礎。可以說,決定論原則貫穿于現(xiàn)代心理學的始終。還原論也是經典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之一。還原論的觀點可追溯至歐洲中世紀奧卡姆(Ockham,1290~1349)的思想。奧卡姆認為,對于某一現(xiàn)象或事件的最好的解釋是那些最簡單、需要最少假設的解釋,任何多余的和累贅的假設、概念、理論都應盡可能地予以排除。后來,人們把這一思想稱為“奧卡姆剃刀”。遵循奧卡姆的原則,科學的解釋應該是越簡單越好,任何復雜的現(xiàn)象在其最基本的水平上都可以被歸結為某種更為簡單的現(xiàn)象。這種思想貫徹到心理學中,出現(xiàn)了所謂的“吝嗇原則”,即對于心理現(xiàn)象的解釋應該越簡單越好,盡量不使用目的、情感、意識等詞匯,而應該使用刺激、反應、接納、向性等等概念。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應該進行歸并和還原,在更為簡單的水平上得到解釋?,F(xiàn)代心理學以各種形式承襲了還原論的原則。早期的行為主義把行為還原為刺激和反應,刺激無論多么復雜,最終可歸結為某種物理化學的事件;反應則最終可還原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也具有物理化學的性質。所以,在行為主義那里,行為不過是由一種物理化學變化所導致的另外一種物理化學變化。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認知過程比擬為計算機的符號操作過程,認為復雜的認知過程不過是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過程。社會生物學則認為復雜的社會行為可以在基因的水平上得到解釋。形形色色的還原論泛濫成災,成為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大特色。與決定論和還原論有關的另一個基礎假設是機械唯物論。經典自然科學在牛頓物理學定律的指導下,傾向于把整個世界看成是一個運行和諧的機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部分都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像一部機器那樣和諧運轉。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更進一步,認為動物也是機器,并以機械運動的方式描繪了反射的過程。另一位哲學家拉美特利把這一思想運用到人類領域,提出“人是機器”的觀點。行為主義承襲了機械唯物論的思想,認為人就像一臺“自動機”,刺激引起反應,反應相當于一定的刺激。所以,控制了刺激也就控制了人的行為。認知心理學在其本質上也建立在機械唯物論的基礎上:“盡管所謂的認知革命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是機械論和還原論的痼疾仍困擾著我們,就像相對論出現(xiàn)之前的物理學。仔細的觀察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臺機器――這次是一臺多用途的計算機――處于靈魂的深處”。經典自然科學始終堅持,物質世界盡管豐富多彩,但在本質上都是由共同的元素組成,分析和發(fā)現(xiàn)這些元素,確定這些元素的組合規(guī)律構成了各門自然科學的主要任務。心理學在接納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時,也接納了這種元素論的基礎假設。尋求心理或行為的元素,確定心理元素或行為元素的結構和組合規(guī)律,就成為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心理學家期待著有一天能像化學家那樣,以元素周期表的方式解釋心理和行為的元素。雖然這種元素主義的方法論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但這種思維方式仍處處表現(xiàn)在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難以徹底根除。經典自然科學所賴以維系的這些基礎假設同它所處的時代、生產發(fā)展的水平、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程度是一致的。從另一方面來說,經典自然科學的這些基礎假設同它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換句話來說,經典自然科學家是根據他們對所研究的對象――物質世界――的認識確立這些假設,選定研究方法,規(guī)范研究程序。而現(xiàn)代心理學在采納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接納自然科學的基礎假設的時候,不是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而是在一種擺脫傳統(tǒng)思辨的形而上學欲望的推動下,根據實證主義哲學的要求而進行的一種選擇。美國心理學家科克(S.Koch)早在1959年就指出,心理學是一個奇怪的學科,它不是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確定研究的模式和程序,在心理學確立要研究的東西之前,它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就已經存在了。這恰恰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悲劇之所在:它的一切標準都是外在的,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程序和模式,而是為了滿足作為科學的標準。自然科學是根據它所要研究的問題確立方法的,而心理學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像自然科學看齊。它不管自己要研究什么,只要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就足夠了。這種對自然科學的盲目崇拜是造成現(xiàn)代心理學困境和各種問題的癥結之所在?,F(xiàn)代心理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分裂和破碎。分裂和破碎的原因有多種,究其根源還在于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心理現(xiàn)象不同于自然現(xiàn)象。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研究自然現(xiàn)象方面是有效的,但在應用到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時就出現(xiàn)了問題。心理現(xiàn)象的社會文化屬性使得它不可能輕易地歸入自然科學的研究范疇。這樣一來,分裂就出現(xiàn)了。面對自然科學模式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困難,一些心理學家削足適履,滿足自然科學的要求;另外一些心理學家掩耳盜鈴,回避問題的存在;部分心理學家從不同的學科借鑒不同的方法,各自形成不同的研究取向,導致了學派的分裂。元素論模式則使得心理學家把關注的重心放在細小的問題上,完整的心理現(xiàn)象被分割成互不相干的碎塊,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因而在所難免。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傾向同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取向之間的聯(lián)系是非常明顯的。自然科學以自然現(xiàn)象――物質世界為研究對象。物質世界不同于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它不因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發(fā)生改變,也不會因研究者態(tài)度的不同而不同。閃電就是閃電,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面對任何研究者,閃電的性質都不會改變。但心理現(xiàn)象不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條件,人們的心理特征不同,而且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識的特征,當面對不同的研究者時,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特征。心理學在采納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時,沒有考慮研究對象的差異,把心理現(xiàn)象當成自然現(xiàn)象來進行研究,試圖像自然科學那樣,對某一現(xiàn)象進行控制,排除其他條件的影響,以因果決定論的模式,使用還原的方法,尋找心理和行為的決定因素。這樣一來,排斥文化影響,從個體本身尋找行為原因的個體主義傾向就不可避免了。脫離日常生活也是由于心理學錯誤地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所致。心理學家在確定研究的問題之前,方法已經確定了,即必須使用經驗自然科學的方法。因為科學哲學教導他們只有使用經驗自然科學方法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換句話說,心理學研究什么問題不是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是根據方法論的要求,以現(xiàn)有的方法能研究哪些問題,而不是需要研究哪些問題?!皽y量先于存在”、“方法先于問題”,可被量化、操作化、客觀化的問題才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否則就不是。這樣一來,心理學研究必然脫離日常生話,脫離社會實踐的要求。種種事實表明,現(xiàn)代心理學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境在其根基上皆由于錯誤地采納了經典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這種科學觀和方法論在研究自然現(xiàn)象方面有它的合理性,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當心理學家在一心一意擺脫哲學的愿望驅使下,在“物理學的殷羨”推動下,不假思索地把這種研究模式應用于人的研究時,其局限和弊端就顯現(xiàn)出來了。因為人雖然源于自然,但人超越了自然。心理現(xiàn)象雖然有其自然的一面,但人的心理和意識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超越了產生它的物質,是高于自然現(xiàn)象的精神現(xiàn)象,其本質是它的社會文化屬性。研究人的科學不同于研究自然的科學,兩者分屬不同的領域。心理學若要擺脫困境,其出路只有擺脫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的困擾,確立適合于意識和行為研究的新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fā)展史上,許多思想家早就意識到研究人的科學同自然科學的區(qū)別。狄爾泰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狄爾泰更多地應屬于哲學家,但他在心理學方面有許多建樹,甚至撰寫了《描述的心理學》一書。狄爾泰區(qū)分了兩種科學,即精神科學(或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精神科學以心理學為基礎,同自然科學一樣也是嚴格的、合理的科學模式;自然科學使用客觀的量化方法,其基本取向是解釋(explanation),即發(fā)現(xiàn)因果關系;精神科學則使用質化的描述方法,其基本取向是理解(understanding)。從這種觀點來看,心理學不同于自然科學,但心理學并沒有脫離科學,而是一種不同于自然科學的科學。早期的德國心理學家布倫塔諾針對實驗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取向明確提出,心理現(xiàn)象不同于物理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具有意向性,即總是有所指向,包含著自身之外的一個對象,而物理現(xiàn)象不具有這種特性,所以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不同于物理現(xiàn)象的研究。即使作為布倫塔諾的對立面的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作為科學心理學的建立者,也不是一個自然科學模式的徹底崇拜者,他也意識到自然科學方法在研究意識方面的局限性,因而提出以帶有人文科學色彩的民族心理學弦補實驗心理學的不足。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等人則更是大聲疾呼不能以研究物的方式研究人,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應該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這些與自然科學取向不同的“他者的聲音”沒有引起主流心理學的重視,自然科學取向占據了優(yōu)勢的地位,成為“強勢話語”,而人文科學取向的心理學家成為“邊緣群體”,主流心理學在自然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現(xiàn)代心理學諸多的困境和問題?,F(xiàn)代心理學若要擺脫困境,解決面臨的問題,只有在改造主流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上下工夫,進行一場“范式”的革命。經典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是建立在實證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的。這種科學觀和方法論僅僅是多種形式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中的一種,并非科學觀和方法論的全部。而且這種科學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四年工業(yè)用地買賣合同
- 2025年度綠色能源儲煤場建設與運營管理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四年廣告發(fā)布合同標的及發(fā)布內容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項目合作開發(fā)合同6篇
- 2024銷售云服務超兔一體云CRM系統(tǒng)實施合同3篇
- 2025年園林景觀草籽草坪種植與維護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地產項目融資財產保全及監(jiān)管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速公路綠化帶建設及養(yǎng)護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產營銷推廣甲乙戰(zhàn)略合作合同
- 現(xiàn)代文學史自考知識點:曹禺作品考點總結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制造車間用洗地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 2025河南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MOOC 有機化學(上)-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風電場項目經濟評價規(guī)范》(NB-T 31085-2016)
- 五年級上冊脫式計算100題及答案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生登記表-6
- 招商部人員績效考核辦法最全方案
- 醫(yī)療設備報廢申請表
- CAD快速看圖破解安裝步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