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寫作第二講引言與文獻綜述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科技論文寫作第二講引言與文獻綜述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科技論文寫作第二講引言與文獻綜述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科技論文寫作第二講引言與文獻綜述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科技論文寫作第二講引言與文獻綜述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引言與文獻綜述寫法SchoolofElectromechanicalEngineering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Lecture2第1頁第1頁

引言又叫序言、緒論、引子、緒言等。引言是文章開場白,其作用是向讀者揭示文章主題、目的和總綱,便于讀者理解本文所敘述課題來龍去脈,以及作者是如何展開敘述。

5、

引言(序言)

第2頁第2頁良好引言應包括:普通說明--給讀者初步概念(研究背景)問題所在--幫助讀者理解研究目的(可省略)論文目的把要解決問題或要證實假設明確指出,使讀者理解為何寫此論文或做此研究引言中需引用和該研究相關之主要文獻,使得者能夠自行參閱第3頁第3頁(1)

引言包括內容常見引言包括下列內容:

提出課題現(xiàn)實情況和背景;

闡明課題性質、范圍及其主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者需要處理問題;

前人研究結果及其評價;

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辦法和實(試)驗設備;

研究工作新發(fā)覺。一篇科技論文引言中,研究背景、目的、辦法和結果是應當包括。

第4頁第4頁①開門見山,不落俗套。

引言寫作中常見毛病有:

鋪墊太遠,繞了一個大圈子才進入主題;

過于俗套。諸如:一些客套話,不必要?!氨娝苤?、“大家知道”——不符合科技論文嚴厲性“如有不對,請批評指正”——應有起碼責任心和自信心,不能出差錯,不然不應投稿?!翱晒瓍⒖肌薄礁呦?、好壞,是否需要參考,不必說,讀者自作評價。(2)引言寫作要求

第5頁第5頁②言簡義明,條理清楚。 以最精練語言,表述清楚研究課題來龍去脈及研究結果??萍颊撐囊宰謹?shù)普通在300字以內;③尊重科學,實事求是。 不要使用“國內少見”、“初次提出”、“初次發(fā)覺”等等。第6頁第6頁(3)引言寫作

理論性論文與技術研究性論文引言寫作內容、辦法基本是相同,普通按研究對象背景、研究目的、意義這樣引出問題,簡明交待研究路徑(辦法)和結果作為結尾。試驗和試驗性論文,普通以實(試)驗目的作為引言開始,扼要交待實(試)驗環(huán)境條件、主要辦法及結果,也能夠只寫實(試)驗環(huán)境條件、主要辦法及結果,也能夠只寫實(試)驗目的。

第7頁第7頁引言普通涉及下列幾項:1)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實狀況、存在問題;2)研究目的:研究主要性和理由;3)研究范圍:研究所涉及范圍,或取得結果合用范圍;4)研究辦法:采用試驗辦法或試驗路徑;5)取得結果意義:研究價值評述。第8頁第8頁引言寫作引言,英文為Introduction中文為序言與緒論,兩者并不盡相同序言常使用於期刊論文撰寫,有簡短介紹整篇文章意思緒論則廣泛用於包括論文在內書籍寫作上,有綜合說明整本書籍內容意味。第9頁第9頁序言寫作架構圖相關背景現(xiàn)象描述問題說明作法、方向第10頁第10頁緒論寫作架構圖研研究範圍研究動機究目研究辦法研究架構第11頁第11頁研究動機架構圖研究動機架構1.環(huán)境、背景說明2.現(xiàn)象說明3.問題產生陳述4.研究方向、辦法與目說明5.研究範圍與限制起承轉合亦可在研究目之前第12頁第12頁研究動機結構與涵蓋內容表第13頁第13頁研究動機寫作注意細節(jié)內容與主題相關,用詞用字簡捷並包括結構中應有部份,普通以不超過1-2頁為宜。不作名詞解釋或說明,更詳細之說明應置於文獻探討中。儘量少用「」、?、()等符號。善用起、承、轉及合之寫作技巧。研究動機要與研究主題有關,避免漫無目的之陳述。第14頁第14頁文獻探討-詳細用途欲研究或解決問題已有別人研究並發(fā)表。別人已嘗試過你欲解決問題,但遭到不能克服困難。別人已完畢你所欲做研究,但他所用辦法和原理與你正在擬訂者稍異。別人已解決或研究過你想做一部分研究。與同類其它論文比較,顯示原創(chuàng)性。

第15頁第15頁文獻探討-目搜集與研究相關資料,依研究需要進行減量或整理,並提出必要說明。利用現(xiàn)有研究,說明研究進行方向。說明現(xiàn)有資料與現(xiàn)有研究相關性或能夠應用地方。檢討現(xiàn)有研究連貫性。說明以往研究不足之處,以彰顯本身論文必要性。第16頁第16頁文獻評論原則重點選擇而非全面探討原則相關性:部分相關、高度相關時間序列:早期研究、當前研究性質區(qū)分:應用相關、理論相關文獻評論與研究問題間密切關係第17頁第17頁易犯錯誤避免流於陳述以往研究,缺乏檢討與評論功效。大量引述或套用別人研究話語,缺乏研究與本身論文相關性驗證,失去彰顯彌補現(xiàn)有研究缺失研究貢獻價值。引述文獻與研究無關,甚至有矛盾關係資料。第18頁第18頁文獻選擇參考原則文章代表性文章相關性文章時效性第19頁第19頁文獻評論要點將與研究相關資料或資訊整理,作問題分析。整理相關結果,以精簡寫作方式描述共通性與差異性,並說明已經(jīng)獲得解決與尚有缺失部份。整理並澄清相關文獻正反爭論。整理尚待解決且與研究相關議題。說明研究問題解決之道。第20頁第20頁文獻評估之四大項目文章陳述概念研究理論架構規(guī)劃與研究假設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研究結果與建議第21頁第21頁文獻整理重點基礎文獻時效性文獻性質文獻搜集周延性文獻評論性文獻連結性文獻整理創(chuàng)見性第22頁第22頁文獻呈現(xiàn)以文字呈現(xiàn)以表格呈現(xiàn)以列點方式呈現(xiàn)

第23頁第23頁文獻引注功效提供文獻資料來源出處,顯示研究治學認真負責精神。多方引述相關文獻或參考資料,顯示研究必要性與價值性。藉由文獻資料驗證,顯示獨立研究發(fā)展能力。利用文獻論證比較,發(fā)揮研究廣度、深度與貢獻效果。第24頁第24頁文獻引注方式名稱方式編號方式第25頁第25頁名稱年份與編號方式比較名稱方式優(yōu)點缺點1.讀者能夠馬上瞭解文獻引用名稱與年份,省掉查閱困擾。2.當內容或引註文獻有增減時,沒有順序改變,重新編號問題。3.讀者可藉由年份瞭解與研究相關文獻變化情形。1.引註數(shù)量過多,影響文章閱讀性。2.多人或多篇註釋難免使文章複雜化減少或分散閱讀注意力,不便於普通閱讀者。3.加註程序較為不便。編號方式1.加註容易。2.文章版面不受引註影響。3.能夠重複使用,書寫容易。1.讀者不易瞭解文獻引用名稱與年份,增長查閱困擾。2.內容或引註文獻有增減時,順序會隨之改變,產生重新編號問題。3.讀者不易瞭解與研究相關文獻變化情形。第26頁第26頁名稱年份引注方式長處例:幼兒精細動作係指手眼協(xié)調、手指手腕、手肌力量等應用技能與操作能力小肌肉控制及協(xié)調能力(王淑清,1981;王佩玲,1987)。精細動作順利發(fā)展,則有賴於透過多樣化練習機會,促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取得回饋而形成流暢通道,達到幼兒能夠靈巧掌握複雜細微動作目標(黃榮真,1988;Campbell,1999)。第27頁第27頁名稱年份引注方式缺點例:

針對減少兒童發(fā)展障礙問題,不僅許多研究已經(jīng)注意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處理含有效益高且花費少優(yōu)點(胡崇元,1986;林惠芳,1987;周文麗等,1989;Young,1996),政府機構近年來更以醫(yī)療復健、幼教、特教及社會福利等為重點,陸續(xù)成立各種類型早期療育發(fā)展中心(焦興如,1985,萬育維等,1986,邱怡玟等,1987),提供發(fā)展遲緩或高危險群學前幼兒協(xié)助,以增進其身心健全發(fā)展(王國羽,1985)。第28頁第28頁文獻引注原則普通原則中文引注方式與問題英文引注方式與問題中英文引注方式與問題第29頁第29頁普通原則引注作者本身論著,仍以第三者立場處理,而不應有我、個人、本人或敝人()說法。任何人名引註,無論熟識或權威人士,均不可加上稱呼、職位、學位或職稱。多篇文獻同時引註時,以同一括弧加註處理。文獻引註要隨文章寫作需要,建立一致性,避免出現(xiàn)任意跳躍情形。第30頁第30頁文章寫作引注基本原則文章內文引註例:(王文章,1989)、(王文章和林大法,1989)、

(王文章等,1989)說法引註情況例:

王文章(1989)、林中庸和李成嘉(1990);王文章(1989)及林中庸和李成嘉(1990)第31頁第31頁中文引注方式與問題中文引註除英數(shù)字及括弧規(guī)定不明確外,一律使用全形。多篇論文同時引註,若未規(guī)定,能夠使用「;」或「、」。例:(王文章,1990;林大法,1991)或

(王文章,1990、林大法,1991)人名引註原則例:(1)單一作者情況:王文章(1991)。

(2)兩個作者情況:王文章和林大法(1991)。

(3)三個以上作者情況:王文章等(1991)。第32頁第32頁英文引注方式與問題(1/2)引註原則一位作者時:Wang(1995)、(Wang1995)兩位作者時:WangandLin(1995)、(WangandLin1995)多位作者時:Wangetal.(1995)、(Wangetal.1995)同時引註多篇作者文章時:(Wang1997;Lin)若一篇文章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多篇不同文章時:Wang(1997a)、Wang(1997b)、(Wang1997a;Wang1997b)第33頁第33頁標點符號使用英文字體應使用半形,而非全形:(Aaker1996;BrownandDacin1997)中文論文字體應使用全形,而非半形:陳振燧和洪順慶(1998)英文分號或逗號半形標點符號需緊貼前一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shù)字,後面並有一個空格(Quickel1995;Roth1995;SchmittandPan1994)不可使用&符號代替and:KellerandAaker(1995)而非Keller&Aaker(1995)數(shù)字使用半形:(1988)英文無頓點符號:(Quickel1995;Roth1995;SchmittandPan1994)英文引注方式與問題(2/2)第34頁第34頁符號一致性原則內文一致性資料來源引註內容引註引註一致性例:(Forteetal.1995;Sarkar1996;林大法1996;MokandChung1996)

說明:文章引註有中英文交互使用時,分隔性標點符號均使用全形。

用語一致性全形全形全形全形全形第35頁第35頁資料起源引注中文格式例:(王

,1985;Wang,1990;Cheng,1993)

說明:在中文格式寫作下,引用英文作著時,作者與年代之符號應使用半形,其餘則所有使用全形。英文格式例:(Forteetal.1995;Sarkar1996;MokandChung1996)說明:所有內文標點符號均使用英文格式,就是所有使用半形。半形半形全形半形半形半形半形第36頁第36頁內容引注(1/2)同一資料內容引註無規(guī)定,當前普遍使用辦法是,「etal.」可不改變,「and」則能夠不變或改變成「和」例:從供電立場思考供電可靠度設計工程與成本效益分析問題Cartwright和

Coxon[18]、Castelli[19]、Cushingetal.[22]以及Chan和

Carey[20]都有過探討,Key[32]則以診斷立場對電力品質相關問題加以分析。

(註:此處「和」會較「與」、「及」為佳)第37頁第37頁內容引注(2/2)同時引註多個作者內容時,以「、」為分隔標點符號例:其它相關性研究尚包括Philip[44]、Powell[45]、Sanghvi[47,48,49]、Skof[55]、Wackeretal.[63]以及Wacker和Billinton[61]等。說明:「以及」出現(xiàn)即宣布是最後一個

(註:英文無「、」)第38頁第38頁用語一致性例:Electricityqualityisinitiallydividedintoloadcurtailment,interruptionfrequencyandinterruptionduration,whichisassociatedwithcostcomponentsanddefinedasdamagefunctions.例:許多學者如Leberling[2]、Leberling[1]、Hannan[8]及Sakawa[18]陸續(xù)提出考量不同決策環(huán)境之模糊多目標決策模式。說明:方法與內文一致性同稱呼一致性連接兩個最後一個第39頁第39頁文獻引注呈現(xiàn)方式依照文獻時間序列方式引註依研究辦法分類方式引註依作者數(shù)區(qū)分為個別性與綜合性引註第40頁第40頁文辭表示方式說明起承轉合寫作技巧例:BellmanandZadeh[3]首先於1970年提出模糊環(huán)境下(目標函數(shù)與限制條件式具模糊性質)之模糊決策概念,以及最適模糊決策分析程序;Zimmermann[21]隨后於1976年將模糊集理論導入傳統(tǒng)LP問題,並與BellmanandZadeh所提模糊決策與線性隸屬函數(shù)結合,發(fā)展出模糊線性規(guī)劃(fuzzylinearprogramming,FLP)模式,創(chuàng)造出一個學術思考方向。ChanasandKamburowsi[5]則構建一個模糊計畫評核術(fuzzyPERT,FPERT)概念…說明:(1)以時間序列作系統(tǒng)性寫作,藉由文辭轉變使文章愈加順暢。

(2)利用「首先」、「隨后」做為起承用詞。

(3)利用「發(fā)展」、「構建」做為文辭表達方式。第41頁第41頁引注完整結果說明部份文獻+評論所有文獻+評論綜合評論所引註資料不足處綜合評論整理成表格第42頁第42頁部份文獻+評論

Mjelde[15]利用模糊數(shù)學發(fā)展一隸屬函數(shù),以便將模糊資源分派問題轉換成FLP模式。Buckley[4]在其發(fā)展之

FPERT模式中,利用連續(xù)型及間斷型二種也許性分派之模糊集表示作業(yè)時間。WangandFu[20]則發(fā)展出一考量較為週延與實務化專案管理資源分派FLP模式,涵蓋不確定資源需求、預算限制、運送及產能限制及作業(yè)與維護、等待懲罰、負荷及不充足資源之懲罰等成本因素。就模糊決策環(huán)境而言,上述FLP模式雖然已經(jīng)含有模糊數(shù)及隸屬函數(shù)作為作業(yè)時間及相關決策參數(shù)概念,但仍有決策多模糊目標權衡取捨實務應用缺失,理論多於實際情形。部分文獻

評論第43頁第43頁所有文獻+評論第44頁第44頁綜合評論所引注資料不足處第45頁第45頁綜合評論整理成表格決策模式隸屬函數(shù)型態(tài)組合目標運算子優(yōu)缺點Zimmermann[28]線性函數(shù)小中取大計算容易,能夠轉成LP模式求解,可得Pareto最佳解;缺點為線性隸屬函數(shù)無法充足代表普通決策者之行為。Leberling[15]雙曲線函數(shù)小中取大計算容易,為Zimmermann模式之延伸,可得Pareto最佳解;缺點為須考量實際情況是否為雙曲線函數(shù)。Hannan[12]區(qū)段線性函數(shù)

小中取大

最小離差值加權總合

最小離差值優(yōu)先順序總合採區(qū)段線性函數(shù)與實務情況較符,並可依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三種運算子來組合各目標函數(shù),顧及各目標之主要性及決策者對不同樣目標之偏好順序,可得Pareto最佳解。

Luhandjula[16]線性函數(shù)最小和界線能夠轉成LP模式求解,計算容易,可得Pareto最佳解;線性隸屬函數(shù)無法充足代表普通決策者之行為。Sakawa[22]

線性函數(shù)

指數(shù)函數(shù)

雙曲線函數(shù)

反雙曲線函數(shù)

區(qū)段線性函數(shù)小中取大適用於五種不同樣型態(tài)之隸屬函數(shù),並已發(fā)展出交談式電腦程式求解。缺點為屬於非線性規(guī)劃模式,利用二分法求算迫近妥協(xié)解過程較為複雜。HsuandTzeng[1]同Sakawa模式最小離差值加權總合結合Zimmermann、H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