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
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2004
(報批稿)
中國船級社上海規(guī)范研究所
2005年3月
總則
第1篇檢驗與發(fā)證
第2篇盹位丈量
第3篇載重線
第4篇船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
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2004
總則
總則
1.1法律依據(jù)
1.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是船舶法
定檢驗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jù)。
1.1.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9號)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
施檢驗條例》(以下簡稱檢驗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以下簡稱本局)是
依照該檢驗條例規(guī)定的檢驗管理的主管機關。
1.1.3檢驗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的船舶檢驗機構,是實施船舶法定檢驗的檢驗單位。
1.1.4根據(jù)檢驗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船舶、海上設施、集裝箱的檢驗制度和技術規(guī)則,除
該檢驗條例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外,由本局制定,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準后公布施行。
1.2宗旨
1.2.1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關法律和檢驗條例,為保障船舶和人命財產安全,防
止環(huán)境污染,以及保障起重設備安全作業(yè)等,特制定《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以下簡稱本規(guī)則)。本規(guī)則是《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的組成部分,是對《國際航行
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的補充。
1.2.2對符合本規(guī)則要求的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應簽發(fā)相應的法定證書,證明該船適合
于預定用途的國際海上航行和作業(yè)。
1.3適用范圍
1.3.1本規(guī)則適用于亞洲地區(qū)海上國際航行的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民用船舶。
1.3.2除特別指明外,本規(guī)則適用于小于500總噸但船長大于15m的貨船和船長大于15m的
駁船。
1.3.3載運下列貨物的非公約船舶,還應符合經修訂的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
(SOLAS公約)第VI章和第VII章的適用要求:
(1)散裝谷物;
(2)散裝其他貨物;
(3)包裝形式或散裝的危險貨物;
(4)散裝液體化學品;
(5)散裝液化氣體。
1.3.4當本規(guī)則所定義的非公約船舶達到了《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要求適用
的噸位或尺度時,船舶的噸位丈量、載重線、無線電通信設備、航行和信號設備和防止船
舶造成污染的結構和設備等方面還應符合《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相應的要求,
并簽發(fā)相應的國際航行船舶的法定證書。
1.3.5本規(guī)則也適用于到達中國水域航行的外國籍非公約船舶。
1.3.6本規(guī)則未規(guī)定者,本局將另作規(guī)定或給予特殊考慮。
1.4申請與費用
1.4.1船東或經營人,應按規(guī)定申請法定檢驗,同時按檢驗條例第十三條規(guī)定申請入級檢驗,
并提供必要的檢驗條件。
1.4.2申請人應按規(guī)定向檢驗單位支付檢驗費、交通費以及其他必要的費用。
1.5免除
1.5.1對于通常不從事國際航行的非公約船舶,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一次國際航行時,
本局可以免除本規(guī)則中的有關要求,但該船應符合本局認為適合于預定航次的安全要求。
1.5.2對于具有新穎特征的任何非公約船舶,如應用本規(guī)則中的任何規(guī)定會嚴重妨礙對發(fā)
展這種特征的研究和在船舶上對這些特征的采用時,本局可以免除這些要求。然而,任何此種
船舶應符合本局認為適合于預定用途,并能保證船舶的全面安全。
1.6等效
161本局可準許在非公約船上設置不同于本規(guī)則要求的任何裝置、材料、設備或器具,
或其型式,或采用其他設施,只要通過試驗或其他方法認定這些裝置、材料、設備或器具,或
其型式,或其他設備,至少與本規(guī)則所要求者具有同等效能。
1.7解釋
1.7.1本規(guī)則由本局負責解釋。
1.7.2如對本規(guī)則的英文版有不同理解時,應以中文版為準。
1.8生效與適用
1.8.1根據(jù)檢驗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本規(guī)則已獲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準并生效。生效日
期標注在本規(guī)則的扉頁上。
1.8.2除本規(guī)則各章有明確規(guī)定外,本規(guī)則僅適用于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相應
建造階段的非公約船舶。
1.8.3本規(guī)則生效之前建造的非公約船舶,應繼續(xù)符合原先適用的規(guī)則的要求。
1.8.4現(xiàn)有非公約船舶在進行修理、改裝、改建以及與之有關的胭裝時,至少應繼續(xù)符合
其原先適用規(guī)則的要求。重大的修理、改裝、改建以及與之有關的陋裝時,在合理與可行的范
圍內應滿足本規(guī)則的要求。
1.8.5對本規(guī)則所作的修改通報,僅適用于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相應建造階段
的非公約船舶。
1.9標準與資料
1.9.1本規(guī)則基本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為亞洲地區(qū)制訂的《非公約尺度船舶安全規(guī)
則》的規(guī)定。
1.9.2按公約船舶的要求設計、建造的非公約船舶,應認為符合本規(guī)則的要求。
1.9.3船舶的強度、結構、布置、材料、構件尺寸、主輔機械、鍋爐與受壓容器、電氣設
備等,其設計與安裝均應適合預定的用途。除本規(guī)則規(guī)定外,本局接受的中國船級社相應的規(guī)
范或其他等效標準作為其衡準。
1.9.4有關船舶及其機械的安全性和操作方面的船舶銘牌、符號、須知、注意事項、圖紙
和文件,應以中文書寫,并輔以英文。
自航船舶應攜帶足夠的資料,包括保證船舶安全營運和人命安全的圖紙、布置圖、須知和
手冊。
1.10責任
1.10.1本局對船舶檢驗機構及其所執(zhí)行的法定檢驗進行監(jiān)督。
1.10.2船舶檢驗機構應充分保證檢驗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對其所檢驗項目的
檢驗質量負責。
1.10.3船舶設計、制造、使用單位各方應對各自的設計、建造、營運安全質量負責。
1.11定義
1.11.1本規(guī)則所涉及的有關術語和定義,除本條1.11.2外,與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航
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相同。
1.11.2就本規(guī)則而言,有關定義如下:
(1)就本章而言,術語類似建造階段是指在這樣的階段:
a可以辨認出具體船舶建造開始;
b該船業(yè)已開始的裝配量至少為50t,或為全部結構材料估算重量的1%取較小者.
(2)、新船:系指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或其后安放龍骨或處于類似建造階段的船舶.
(3)、現(xiàn)有船舶:系指“非新船”的船舶。
(4)、所有船舶:系指在本規(guī)則有關篇章生效日以前,之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
(5)、非機動船舶(非自航船舶):系指不是依靠自身動力推進航行的船舶,包括工程船、
駁船,但不包括居住駁船。
(6)、駁船:系指本身無動力或只設簡單的推進裝置,依靠拖船或推船帶動的或由載駁船
運輸?shù)钠降状?/p>
(7)、國際航行:系指由中國港口駛往中國以外的港口或與此相反的航行。
(8)、公約船舶:系指符合有關國際公約及其各篇章中要求的并需簽發(fā)相應國際船舶證書
的從事國際航行的海上船舶。
(9)、非公約船舶:系指公約船舶以外的船舶.
第1篇檢驗與發(fā)證
第1章一般規(guī)定
1.1一般要求
1.1.1本章的規(guī)定適用于本規(guī)則要求的國際航行非公約海船的法定檢驗與發(fā)證。
1.1.2非公約船舶的檢驗與發(fā)證除應符合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的適用
規(guī)定外,其對證書規(guī)定尚應本章的發(fā)證要求
1.2證書
1.2.1法定檢驗合格后,應簽發(fā)與國際航行海船相應的下列證書,并在證書上加注“非公約
船”,如超出船舶尺度范圍限制應簽發(fā)公約船舶相應的法定證書:
(1)貨船構造安全證書(非公約)--對500總噸以下的貨船;
(2)貨船安全設備證書(非公約)-一對500總噸以下貨船;
(3)貨船無線電安全證書(非公約)一對300總噸以下貨船;
(4)免除證書(非公約)
(5)國際噸位證書(非公約)一對船長小于24m的貨船;
(6)國際防止油污證書(非公約)一對150總噸以下油船,400總噸以下的貨船;
(7)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證書(非公約)一對小于400總噸經核準載運15人及以下得
油船,200總噸以下的貨船;
(8)國際載重線證書(非公約)一對船長小于24m的貨船.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
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2004
第2篇噸位丈量
目錄
第1章通則
1.1適用范圍
1.2一般規(guī)定
第2章噸位計算
2.1總噸位
2.2凈噸位
第1章通則
1.1適用范圍
1.1.1本篇適用于下列船長小于24m的國際航行海船:
(1)自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起新建的船舶;
(2)自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起經改裝或改建,影響到噸位變更的船舶;
(3)對自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前已按《1969年國際噸位丈量公約》丈量的現(xiàn)有船舶,可不必
重新丈量。
1.2一般規(guī)定
1.2.1船舶噸位丈量的目的是核定船舶總噸位和凈噸位。
總噸位是表示丈量確定的船舶總容積。
凈噸位是表示丈量確定的船舶有效容積。
1.2.2船舶噸位丈量均以m為計算單位,精確至小數(shù)點兩位。
1.2.3船舶噸位證書總的總噸位和凈噸位的數(shù)值應采用整數(shù),不計小數(shù)點以下的數(shù)值。只填
寫數(shù)字,后面沒有單位“噸工
124本篇名詞、定義與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2篇和《1969年國際船
舶噸位丈量公約》的規(guī)定相同。
1.2.5噸位丈量還應符合本規(guī)則總則與第1篇的有關規(guī)定。
1.2.6凡需按本章進行噸位丈量的船舶,應提供下列圖紙資料:
(1)總布置圖;
(2)主要橫剖面圖;
(3)基本結構圖;
(4)上層建筑及甲板結構圖;
(5)貨艙容積圖;
(6)各層甲板乘客艙室布置圖(各艙室應注明乘客數(shù));
(7)型線圖;
(8)桅桿、起重機、通風總管、煙囪和起重柱等結構圖;
(9)錨鏈筒、錨穴、海水閥箱等詳細尺寸。
第2章噸位計算
2.1總噸位
2.1.1對船長小于24m的船舶,其總噸位按下式計算:
GT=KI(VI+V2)
式中:K|——系數(shù),由表2.1.1查得;
%——上甲板以下所有圍蔽處所的容積,n?;
V2——上甲板以上所有圍蔽處所的容積,
2.1.2上甲板以下圍蔽處所的容積V,按下式計算:
Vi=LBDCm3
式中:L——上甲板長度,m;
B——型寬,m;
D——型深,m;
C——系數(shù),按表2.1.2選取首型、尾型、底型的系數(shù),三者相乘即得。
2.1.3上甲板以上圍蔽處所的容積V2的計算方法與24m以上的船舶相同。
系數(shù)K1表2.1.1
v,+v2K,V1+V2KiV1+V2K1V1+V2K,
100.2200450000.29313300000.31046700000.3165
200.2260500000.29403400000.31066800000.3166
300.2295550000.29493500000.31096900000.3168
400.2320600000.29563600000.31117000000.3169
500.2340650000.29633700000.31147100000.3170
600.2356700000.29693800000.31167200000.3171
700.2369750000.29753900000.31187300000.3173
800.2381800000.29814000000.31207400000.3174
900.2391850000.29864100000.31237500000.3175
1000.2400900000.29914200000.31257600000.3176
2000.2460950000.29964300000.31277700000.3177
3000.24951000000.30004400000.31297800000.3178
4000.25201100000.30084500000.31317900000.3180
5000.25401200000.30164600000.31338000000.3181
6000.25561300000.30234700000.31348100000.3182
7000.25691400000.30294800000.31368200000.3183
8000.25811500000.30354900000.31388300000.3184
9000.25911600000.30415000000.31408400000.3185
10000.26001700000.30465100000.31428500000.3186
20000.26601800000.30515200000.31438600000.3187
30000.26951900000.30565300000.31458700000.3188
40000.27202000000.30605400000.31468800000.3189
50000.27402100000.30645500000.31488900000.3190
60000.27562200000.30685600000.31509000000.3191
70000.27692300000.30725700000.31519100000.3192
80000.27812400000.30765800000.31539200000.3193
90000.27912500000.30805900000.31549300000.3194
100000.28002600000.30836000000.31569400000.3195
150000.28352700000.30866100000.31579500000.3196
200000.28602800000.30896200000.31589600000.3196
250000.28802900000.30926300000.31609700000.3197
300000.28953000000.30956400000.31619800000.3198
350000.29093100000.30986500000.31639900000.3199
400000.29203200000.31016600000.316410000000.3200
注:(1)V|+V2——容積,m3;
(2)對于V1+V2的中間值,K,系數(shù)應用內插法求得。
表2.1.2
系數(shù)C
解件依船足則
系數(shù)船底型
(俯視而視)系數(shù)系數(shù)
(餡視而視)(加中橫制面)
尖頭■
當杈型尖底
0.80
七二0.8010.94
7
尖頭
19巡洋就整明底
0.85心
>-J0.900.96
平頭
方出平底
0.90
3一口0.95_______30.98
在:。)對M竹型及船MM的品敷.逐可按實茄的俯視及借機樂拓人選取。如某船JKHM倒稅為二7.前的機為9',W?)Ci5!?R
可做為°支竽型=0.85.;HJB尼梨東數(shù)也同樣選取.
(2)對于船國有軸取眄穴的加足型系數(shù),可按無部肥瘦情況取o,或O’s.
2.2凈噸位
2.2.1對船長小于24m的的船舶,其凈噸位NT按下式計算:
NT=K2GT
式中:K2——按表221選??;
GT——按本章2.1.1計算所得的總噸位。
系數(shù)K2表2.2.1
船舶種類K2
貨\油船0.56
駁船0.84
不載客貨的船舶0.30
注:表中不載客貨的船舶系指工程船、工作船、破冰船和拖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
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2004
第3篇載重線
目錄
第1章一般規(guī)定
L1一般要求
1.2載重線標志與勘劃
第2章核定干舷的條件
2.1一般要求
2.2門
2.3貨艙口和其他艙口
2.4用活動艙蓋關閉以及用艙蓋布和封艙壓條保持風雨密的艙口
2.5用設有襯墊和夾扣裝置的風雨密鋼質或其他等效材料艙口蓋關閉的艙口
2.6機艙開口
2.7干舷甲板和上層建筑甲板的開口
2.8通風筒
2.9空氣管
2.10核定液貨船干舷的特殊條件
2.11不配船員的駁船
第3章干舷
3.1一般要求
3.2基本干舷
3.3干舷修正
3.4最小季節(jié)干舷
第4章活水魚運輸船的補充規(guī)定
4.1定義
4.2核定干舷的條件
4.3干舷
第1章一般規(guī)定
1.1一般要求
1.1.1本篇適用于下列15m及以上的國際航行船舶:
(1)自本法規(guī)生效之日起新建的船舶;
(2)本法規(guī)生效之日前建造的船舶在自本法規(guī)生效之日起經修理、改裝或改建,影響
到載重線變更的船舶。
1.1.2除本篇第4章另有規(guī)定者外,24m及以上的船舶應符合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
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3篇附錄2的有關規(guī)定。
1.1.3按本篇規(guī)定勘劃載重線的船舶,其強度應符合經本局接收的中國船級社的有關標
準,其穩(wěn)性與分艙應符合本法規(guī)的有關要求。如按本篇要求核定的干舷與強度及穩(wěn)性所決定的
干舷不一致時,應取最大者。
1.1.4除本章1.1.5所規(guī)定者外,船舶兩舷相應于該船所在的季節(jié)和地帶或區(qū)域的載重
線,不論船舶在出海時,在航行中,或者在到達時,都不應被水浸沒。
1.1.5當船舶從江河或內陸水域的港口駛出時,準許超載量至多相當于從出發(fā)港至???/p>
之間所需消耗的燃料和其他一切物料的重量。
1.2載重線標志與勘劃
1.2.1除本章1.2.2至1.2.4另有規(guī)定者外,載重線標志及各線段的勘劃與記錄應符合
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3篇附錄2第1章的有關規(guī)定,如圖1.2所示。
1.2.2不勘劃冬季與北大西洋冬季載重線,也不勘劃木材載重線。
1.2.3在載重線標志圓環(huán)兩側繪制表示檢驗機構名稱的的字母。
1.2.4勘劃的載重線及其參考點的定位和干舷甲板的標定均應在本規(guī)則第1篇規(guī)定頒發(fā)
的證書上記錄清楚。
圖L2載重線標志(右舷)
第2章核定干舷的條件
2.1一般要求
2.1.1除本章2.2至2.9另有規(guī)定者外,所有核定干舷的條件均應符合本局《國際航行
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3篇附錄2第2章的有關規(guī)定。
2.2門
2.2.1封閉的上層建筑端壁上的所有出入開口,應裝設鋼質或其他等效材料的門,永久地
和牢固地裝在端壁上,并有門框和加強筋,使整個結構與完整的端壁具有同等的強度,并在關
閉時保持風雨密。但這些門保持風雨密的裝置應由襯墊和夾扣裝置或等效的裝置組成,并應永
久性地裝固在端壁或門上。這些門應在端壁兩側均能進行操作,且一般應向外開。
2.2.2除本章2.7.3另有規(guī)定者外,封閉的上層建筑端壁上出入開口的門檻高度應高出甲
板至少300mm。
2.3貨艙口和其他艙口
2.3.1處于“位置1”和“位置2”的貨艙口和其他艙口的結構及其保持風雨密的方法,
應至少相當于本章2.4或2.5的要求。
2.4用活動艙蓋關閉以及用艙蓋布和封艙壓條保持風雨密的艙口
2.4.1用活動艙蓋關閉以及用艙蓋布和封艙壓條保持風雨密的艙口的圍板應結構堅固,其
在甲板上的高度至少應為:
在“位置1”為450mm;
在“位置2”為300mm。
2.4.2如果艙口蓋用軟鋼制成,其強度對于''位置1"的艙口,應以假定載荷不小于It/m?
計算,對于“位置2”的艙口,應以假定載荷不小于0.75t/m?計算,并且按此計算所得的最大
應力與系數(shù)4.25的乘積,應不超過材料極限強度的最低值。艙口蓋的設計應在這些假定載荷
下將撓度限制在不大于跨距的0.0028倍。
2.5用設有襯墊和夾扣裝置的風雨密鋼質或其他等效材料艙口蓋關閉的艙口
2.5.1在“位置1”和“位置2”,配有安設襯墊和夾扣裝置的風雨密鋼質或其他等效材
料艙口蓋的艙口圍板,在甲板以上的高度應符合本章2.4.1規(guī)定。
2.5.2如果風雨密艙口蓋是用低碳鋼制成的,其強度應按本章2.4.2規(guī)定計算。
2.6機艙開口
2.6.1在“位置1”和“位置2”的機艙開口應有適當?shù)慕Y構和足夠強度的鋼質艙棚有效
地圍閉。上述艙棚的出入開口,應裝設符合本章2.2.1要求的門,在“位置1”,門檻應至少
高出甲板450mm,在“位置2”,應至少高出甲板300mm。上述艙棚的其他開口應設有等效的
罩蓋,永久附裝在適當位置上。
2.7干舷甲板和上層建筑甲板的開口
2.7.1在“位置1”或“位置2”,或在非封閉上層建筑內的人孔或平的小艙口,應用能達
到水密的堅固罩蓋關閉。除使用間隔緊密的螺栓緊固者外,罩蓋應永久性附裝于開口處。
2.7.2在干舷甲板上,除貨艙口、機艙開口、人孔和平的小艙口以外的開口,應由封閉的
上層建筑、或甲板室、或強度相當和風雨密的升降口來防護。在露天的上層建筑甲板或在干舷
甲板上的甲板室頂部,通往干舷甲板以下的處所或封閉的上層建筑以內的處所的任何開口應用
堅固的甲板室或升降口來防護。在上述甲板室或升降口的門口,應裝設符合本章2.2.1要求的
Ho
2.7.3在“位置1”,升降口門口的門檻,在甲板以上的高度應至少為450mm,在“位置
2”至少應為300mm。
2.8通風筒
2.8.1在“位置1”或“位置2”,通往干舷甲板或封閉的上層建筑甲板以下的處所的通風
筒,應有鋼質的或其他等效材料的圍板,其結構應堅固,并且與甲板牢固地連接。任何通風筒
圍板的高度如果超過760mm,應有專門的支撐。
2.8.2通過非封閉的上層建筑的通風筒,應在干舷甲板上有結構堅固的鋼質的或其他等效
材料的圍板。
2.8.3在“位置1”的通風筒,甲板以上的圍板高度應至少為600mm;在“位置2”的
通風筒,甲板以上的圍板高度應至少為300mm。它們應具備有效的風雨密封閉設備,這些附
裝設備應就近存放在指定附裝的通風筒附近。
2.8.4在“位置1”的通風筒,如其圍板高出甲板以上2.5m,和在“位置2”的通風筒,
如其圍板高出甲板以上1.0m,除有特殊要求外,均不需裝設封閉裝置。
2.9空氣管
2.9.1如果壓載水艙或其他水艙的空氣管伸到干舷甲板或上層建筑甲板之上,則其露出部
分應結構堅固;自甲板至水可能從管口進入下面的那?點高度在干舷甲板以上應至少為600mm
在上層建筑甲板以上至少為300mmo如果上述高度可能妨礙船上工作,經確認不影響船舶安
全時,則可用個較小的高度,但不得底于150mmo空氣管應設有經批準的自動關閉裝置。
2.10核定液貨船干舷的特殊條件
2.10.1機艙棚應由至少為標準高度的封閉尾樓或橋樓,或同等高度和相當強度的甲板室
防護,如沒有從干舷甲板直接進入機艙的開口,機艙棚可以是露天的,如所通向的處所由一扇
鋼質或其他等效材料的風雨密門與進入機艙的梯道分開,在機艙棚上可允許裝設符合本章
2.2.1要求的一扇門。外門門檻應至少高出甲板450mm,內門門檻應至少高出甲板150mm。
2.11不配船員的駁船
2.11.1對于不配船員的駁船可不配備保護船員所需的步橋、出入通道、欄桿與安全繩等
設施。
第3章干舷
3.1一般要求
3.1.1除本章3.3至3.4另有規(guī)定者外,應按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
3篇附錄2第3章的適用規(guī)定對基本干舷進行修正,并計算得到各相應的最小季節(jié)干舷。
3.2基本干舷
3.2.1所有船舶的基本干舷F由下式求得:
F=(50+150L)/24
式中:L—船長,m;
F—干舷,mm。
3.3干舷修正
3.3.1在對基本干舷作修正時,應考慮本篇第1章與第2章的有關規(guī)定,以確保海上人命
安全。
3.3.2船舶最小船艄高度的要求不適用不配船員的駁船
3.3.4不配船員的駁船,如在其干舷甲板上僅設有用鋼質或等效材料制成的水密填料蓋封
閉的小型出入開口時,則可在經本章3.1至3.3計算與修正后的干舷基礎上減少25%。
3.4最小季節(jié)干舷
3.4.1按本章3.1至3.3計算與修正,但未作甲板線修正的夏季海水干舷,不得小于50mm。
對于在“位置1”安裝有不符合本篇第2章2.4.2與2.5要求的艙口和艙口蓋的船舶,此干舷
應不小于150nmio
3.4.2未作甲板線修正的熱帶海水干舷應不小于50mm。對于在“位置1”安裝有不符合
本篇第2章2.4.2與2.5要求的艙口和艙口蓋的船舶,此干舷應不小于150mm。
第4章活水魚運輸船的補充規(guī)定
4.1定義
4.1.1活水魚運輸船一在貨艙內裝載活魚和海水的貨船,其貨艙內的海水在航行中可處于
滿溢狀態(tài)或通海狀態(tài)。
4.1.2滿溢狀態(tài)-貨艙內的海水在航行中可通過本章4.2.1所述的設施維持在某一高度的
狀態(tài)。
4.1.3通海狀態(tài)一貨艙內的海水在航行中可通過本章4.2.2所述的設施維持與舷外海水
相通的狀態(tài)。
4.2核定干舷的條件
421保持貨艙內的海水不斷循環(huán)而處于滿溢狀態(tài)的船舶,貨艙口可以不設艙口蓋,但應
在貨艙口圍板上設置足夠的排水口,排水口總面積應不小于貨艙口圍板面積的10%。
4.2.2具有下列設施能保持貨艙內的海水處于通海狀態(tài)的船舶,貨艙口應設置艙口蓋和緊
固裝置,但無需風雨密。
(1)在貨艙兩舷水線以下外板上設置裝魚口,其關閉設施應不妨礙貨艙內與舷外的海水
相連通;或
(2)艙底設置合適的循環(huán)管裝置,其進/出水管數(shù)量應能保持貨艙內的海水與舷外的海水相連
通。4.2.3貨艙口圍板高度低于1m且不配備艙口蓋時,應設置甲板以上總高度不低于1.3
m的欄桿。
4.3干舷
4.3.1長度為24m及以上的船舶應按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3篇附錄
2的B型船舶核定干舷。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
國際航行非公約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
2004
第4篇船舶安全
目錄
第1章通則
1.1適用范圍
1.2一般規(guī)定
第2章構造與設備
2.1一般要求
2.2構造
2.3防撞艙壁
2.4水密艙壁、甲板、門和圍壁通道
2.5測量設施
2.6錨泊與系泊設備
2.7拖船上設置拖曳與頂推設備的要求
2.8駁船的系泊與拖曳設備
2.9防止事故的一般保護措施
第3章穩(wěn)性
3.1一般規(guī)定
3.2穩(wěn)性要求
3.3結冰計算
3.4傾斜試驗與穩(wěn)性資料
3.5活水魚運輸船的補充規(guī)定
第4章機器設備
4.1一般規(guī)定
4.2機器的控制
4.3推進機械的遙控
4.4周期性無人值班機器處所
4.5蒸汽鍋爐和給水系統(tǒng)
4.6蒸汽管系
4.7空氣壓力系統(tǒng)
4.8機器處所的通風系統(tǒng)
4.9噪聲的防護
4.10后退措施
4.11操舵裝置
4.12駕駛室與機器處所之間的通信
4.13輪機員的報警系統(tǒng)
第5章電氣裝置
5.1一般規(guī)定
5.2主電源
5.3應急電源
5.4特殊考慮
5.5觸電、電氣火災和其他電氣災害的預防措施
第6章防火與滅火
6.1一般規(guī)定
6.2消防安全措施
第7章救生設備
7.1一般規(guī)定
7.2一般要求
7.3救生設備與裝置的認可
7.4通信
7.5個人救生設備
7.6配員與救生程序
7.7救生艇筏
7.8救生艇筏的存放、降落和回收
7.9救生艇筏的標記
7.10使用準備狀態(tài)、維護保養(yǎng)與檢查
第8章無線電通信設備
8.1一般規(guī)定
8.2無線電員
8.3值班
8.4無線電日志
8.5維護和測試
8.6船舶配備
8.7電源供應
8.8安裝
第9章航行設備
第10章信號設備
第1章通則
1.1適用范圍
1.1.1本篇適用于國際海上航行的小于500總噸,且船長大于15m貨船和船長大于15m
的駁船。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本篇不適用于下列船舶:
(1)軍用艦艇和運兵船;
(2)木質船;
(3)船長小于15m的貨船和駁船;
(4)游艇和公務艇;
(5)漁船。
1.1.2本篇各章適用的船舶種類與范圍,在各章節(jié)中有具體規(guī)定。
1.1.3船舶安全還應符合本規(guī)則總則及第1篇的適用規(guī)定。
1.2一般規(guī)定
1.2.1本篇的名詞、術語及其定義與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法規(guī)》第4篇和《1974
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以下簡稱74SOLAS公約)的規(guī)定相同。
1.2.2載運下列貨物的船舶和駁船應符合74SOLAS公約第VI章和第VII章的適用要求:
(1)散裝谷物;
(2)散裝其他貨物;
(3)包裝或散裝的危險貨物;
(4)散裝液體化學品;
(5)散裝液化氣體。
1.2.3對于小于500總噸的特種用途船,可參照國際海事組織(IMO)A534(XII)的決議
通過經修正的《特種用途船舶安全規(guī)則》(SPS規(guī)則)的適用要求。但距最近陸地不超過20nmiles
的范圍內航行的特種用途船舶,可滿足本規(guī)則對除液貨船以外的機動船舶的有關要求,以代替
滿足SPS規(guī)則的要求。
1.2.4船舶經營人應有責任使船舶符合本規(guī)則的適用規(guī)定,并負責船舶的維護保養(yǎng)和營運。
第2章構造與設備
2.1一般規(guī)定
2.1.1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本章適用于所有小于500總噸且船長大于15m的新船。
2.1.2現(xiàn)有船舶,一般應符合本規(guī)則生效前的現(xiàn)有要求。如無此類要求可以采用者,則船
舶應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圍內符合本規(guī)則的要求。現(xiàn)有船舶如更換設備或與之有關的陋裝,則應
在合理和可能的范圍內符合本章的要求。
2.1.3除符合本規(guī)則要求外,船舶的設計、建造和維護,尚應符合本局接受的船級社對船
舶結構和機電設備的要求,或符合具有相當安全水平的、適用的國家標準。
2.1.4機器和電氣裝置及其附屬設備、鍋爐與其他受壓容器及有關的管系、附件、電纜與
電線其設計和構造應適合它們的預定的用途,且安裝和保護應充分考慮到運動部件,熱表面和
其他危險對船上人員的傷害的危險性降至最低程度。設計時應注意到構造所采用的材料、設備
的預定用途,以及可能遇到的工作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
2.2構造
2.2.1船體、上層建筑、甲板室、機艙棚、升降梯口、任何其他結構和設備的強度和構造
應足以能承受預定營運中可預見的各種狀態(tài)。按船級社或本局接受的其他機構的適用規(guī)范而建
造和維護的船舶可以認為在這方面是足夠的。
2.2.2機械推進的船舶應按本章2.3規(guī)定設置防撞艙壁,且機器處所應設置水密艙壁與裝貨
處所隔開,這類艙壁應延伸到干舷甲板。
2.2.3尾軸或尾管不應被設置在主推進機械的機器處所以外的任何其他處所內,除非它們
被封閉在具有適當容積的一個水密處所內,但如能證明此類處所的進一步浸水能容易地受到控
制,且船舶的安全不受損,則對處所受限制的船舶或在遮蔽區(qū)域內航行的船舶可免除此要求。
224尾管壓蓋應位于隨時能易于接近供檢查和維修的處所內。
2.3防撞艙壁
2.3.1就本條而言,干舷甲板、船長和首尾垂線的定義與現(xiàn)行《國際載重線公約》中的定
義相同。
232應設置防撞艙壁,該艙壁應水密延伸到干舷甲板。該艙壁離首垂線的位置應盡實際
可能不小于船長的5%,也不大于船長的8%0如防撞艙壁的位置離首垂線不大于船長的8%不
實際時,本局可對此予以放寬,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即如果艙壁以前處所浸水,將不會導致
滿載狀態(tài)下的船舶浸沒到沿艙壁甲板(舷側)上表面以下至少76mm所繪的線。
2.3.3防撞艙壁上可以具有階層或凹入,但它們應在本章232所述的限度內。貫穿防撞艙
壁的管子應保持最低限度,該管子應裝有能從干舷甲板上方操作的適當?shù)拈y,其閥體應緊固在
首尖艙內的防撞艙壁上。閥也可安裝在防撞艙壁的后側,但在所有營運狀態(tài)下,該閥應易于接
近,且其所在處所不是貨物處所,所有這些閥應為鋼、青銅或其他認可的延性材質。
2.3.4當船舶首部設有長的上層建筑時,其防撞艙壁應風雨密地延伸至干航甲板上一層的
甲板。此延伸部分在滿足2.3.3要求的前提下,應位于本章232所規(guī)定的限度內。防撞艙壁和
其延伸部分之間的甲板部分(如有)應風雨密。
2.3.5當設有首門且裝貨斜坡道形成干舷甲板以上的防撞艙壁的延伸部分時,高出干舷甲
板2.3m的延伸部分可以從本章2.3.2規(guī)定的前部限度內向前延仰不超過1m。坡道全長范圍內
部應風雨密。
2.3.6干舷甲板以上防撞艙壁延伸處的開口數(shù)量,應在適應船舶設計和正常作業(yè)的情況下
減至最少。所有這類開口應能夠風雨密關閉。
2.3.7干舷甲板以下的防撞艙壁上不允許有任何門、人孔、通風導管或通道開口。
2.3.8錨鏈管與錨鏈艙應水密延伸至露天甲板;如設有出入開口裝置,則應以堅固的鋼質蓋
與間距緊密的螺栓予以關閉與緊固;導出錨鏈的錨鏈管應設有永久附連在上面的關閉裝置(例如
帶有缺口能與錨鏈相配合的鐵板,或帶有綁扎件能系在緊固位置上的帆布罩),以減少進水。
2.3.9錨鏈艙不應作儲存錨鏈以外的任何用途。
2.4水密艙壁、甲板、門、圍壁通道等
2.4.1本條適用于機械推進的船舶。
2.4.2無論是橫向或縱向,每一水密分艙艙壁,其構造應能有適當?shù)目箯娫6龋猿惺艽?/p>
舶在破損時可能遭受的最大水頭壓力,但至少應能承受到達限界線的水頭壓力。
2.4.3艙壁上的階層和凹入應為水密,且與所在處所的艙壁具有同等強度。
2.4.4如肋骨或橫梁穿過水密甲板或艙壁時,此甲板或艙壁應為結構性水密,且不得使用
木材或水泥。
2.4.5水密艙壁上開口數(shù)量應在適應船舶設計與船舶正常作業(yè)的情況下減至最少。這些開
口應設有水密關閉裝置。水密門應和其相鄰不開孔的結構具有等同的強度。
2.4.6水密甲板、圍壁通道、隧道、箱形龍骨和通風管道,均應與相應高度的水密艙壁具
有同等強度。其水密措施及關閉其開口的裝置均應經認可。
2.4.7對各主要艙室并不強制進行灌水試驗。但如不進行灌水試驗,則必須進行沖水試驗,
此試驗應盡可能在船舶的胭裝工作進行到最后階段時進行。如由于沖水試驗可能造成機械、電
氣設備絕緣或艇裝件的損壞而不可行時,則可用對焊接縫的細致目視檢查予以代替,但如認為
必要時還應由類似于著色滲透試驗或超聲波測漏試驗或等效試驗加以支持。在任何情況下,都
應對水密艙壁進行全面的檢查。
248首尖艙、雙層底液艙(包括箱形龍骨)以及內殼板均應以相應于本章242要求的水
頭進行試驗。
2.4.9供裝載液體并形成船舶分艙部分的艙柜,應以相當于該艙所在處由龍骨上緣至界限
線高度2/3的水頭,試驗其密性;但在任何情況下,試驗水頭應不低于該艙艙頂以上0.9m。
2.4.10按本章2.4.8和249所述的試驗,其目的在于確保分艙結構布置是水密的,而非作
為該艙用于裝載燃油或其他特殊用途的適應性試驗,如進行此類適應性試驗,可按照液體進入
艙內或其連接部分的高度,進行更嚴格的試驗。
2.5測量設施
2.5.1應對以下處所提供測量設施:
(1)整個航行期間不能隨意接近艙室的艙底;
(2)所有液艙與隔離艙。
2.5.2若設有測量管,則其頂端應延伸到可接近的位置,如可行,應高出干舷甲板,它們
的開口應配備永久固定的關閉裝置。未延伸到干舷甲板上方的測量管應配備自動關閉裝置。
2.6錨泊與系泊設備
2.6.1錨泊和系泊設備可按認可的船級社的規(guī)范或本局接受的標準要求配備。首錨配備的
數(shù)量為2只,其中1只應配有錨鏈或鋼索;對航程中距最近陸地不超過20nmile航行,月一300
總噸以下或船長小于20m的船舶,可配備1只配有錨鏈或鋼索的首錨。
262起錨機、絞盤、絞車、導纜孔、帶纜樁、系纜柱與其他錨泊、系泊、拖曳和牽引設
備應:
(1)適當設計成能滿足所有可預見的營運載荷與作業(yè)狀態(tài);
(2)正確地安置;以及
(3)有效地緊固在經適當加強的一部分船體結構上。
2.7拖船上設置拖曳與頂推設備的要求
2.7.1拖曳設備應設計成由于拖纜牽引而引起的傾覆力矩降至最低程度。拖曳設備應具有
一個可靠的快速釋放裝置,它在各種營運狀態(tài)下都能正確運作,并從控制拖曳作業(yè)的位置上釋
放。
2.7.2若拖鉤上配有--快速釋放機構,則這一機構應盡實際可行能從駕駛室,后部控制室
(如設有)以及拖鉤本身處進行控制。
2.7.3若頂推拖船和被向前頂推的駁船采用剛性連接的組合設備,則拖駁組合系統(tǒng)應能受
到控制,并從拖船處獲得動力。該組合系統(tǒng)應能做到分離而不對拖船或駁船造成損壞。.
2.7.4每艘拖船應在其每舷至少配備一把具有足夠尺度的斧子,以便在應急情況下能容易
地割斷拖纜。
2.7.5在拖船上應具有足夠的備用設備可供使用,以便能完整地重新恢復拖船的拖曳與系
泊設備。
2.7.6在駁船上應配備第2套或應急的拖曳設備,以便在主拖纜或輔助設備失效時能容易
地靠拖著的拖船恢復。
2.8駁船的系泊與拖曳設備
2.8.1拖曳與系泊設備應設計成使其在拖曳或系泊作業(yè)期間對人員構成的危險性降至最低。
該設備應適合于駁船的特定型式,并具有足夠的強度。
2.8.2供駁船拖曳或系泊用的配件或設備,其設計與布置應符合預定的用途,并應考慮正
常和應急兩種狀態(tài)。
2.8.3除本規(guī)則的規(guī)定以外,拖船與駁船還應滿足本局《海上拖航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有
關被拖船舶與其他漂浮物安全性的適用要求1。
2.9防止事故的一般保護措施
291艙口、人孔與其他類似開口的錢鏈蓋應防止突然關閉。特別是脫險艙口的重型艙蓋
應設置平衡重量裝置。脫險門、脫險艙口蓋、出入艙口蓋應建造成能從門或蓋的任何一側可以
開啟。
2.9.2出入艙口的尺寸應為:在應急情況下能允許人員很快且很容易地撤離到安全處所。
如可行,貨艙與機艙出入艙口的尺寸應能快速而便捷地進行營救工作。最小的有效開口應不小
于600mmX600mmo
2.9.3應配備具有足夠尺度與強度的欄桿、風暴護索和扶手,以便當船舶處于嚴重的橫搖
或縱搖時能支持人員。
2.9.4海上通常處于開啟位置的機艙天窗或其他類似開口應設置間距適當?shù)谋Wo柵或其他
裝置,以防止人員意外地落入機艙。若這類開口尺度很小,不需要保護裝置,則可免除予設置。
2.10艙底排水設備
2.10.1艙底排水設備的一般要求:
(1)應配備一有效的艙底排水設備,以便在所有實際情況下,能抽除與排干任何水密艙
中的水,但固定用來裝載淡水、壓載水、燃油或液體貨物,以及設有其他的有效排水系統(tǒng)的水
密艙除外。如果認為對船舶安全不構成影響,可對任一特定艙室和未設置機艙的無人駁船可免
設船底排水設備。
(2)艙底排水管和壓載管系的布置應能防止海水和壓載艙的水進入貨艙和機機器處所,
或從一艙進入另?艙的可能性。
(3)所有與艙底排水設備有關的分配箱和手動閥應設在通常情況下可到達的位置。
(4)衛(wèi)生泵、壓載泵和通用泵,如與艙底排水系統(tǒng)設有必要的連接者,均可作為獨立的
動力艙底泵
(5)艙底管路不應穿過燃油艙、壓載艙、雙層底艙,除非這些管子是鋼質或其他適合得
材料。
2.10.2艙底泵的數(shù)量和排量
(1)船舶應至少設有與主艙底排水系統(tǒng)相連的2臺動力艙底泵,其中一臺可以由主推進
機械驅動。
(2)所需艙底泵的總容量應不小于本篇6.1.3規(guī)定所需消防總泵總容量的125%。
(3)可以安裝1臺與獨立驅動高壓海水泵連用的艙底水噴射泵代替1臺動力艙底泵,但
當動力艙底泵布置為僅1臺獨立驅動動力艙底泵時,該獨立驅動動力艙底泵不得被代替。艙底
水噴射泵的容量應滿足2.10.2(2)的規(guī)定。
2.10.3管子材料和尺寸
(1)所有艙底吸水管路應由鋼質材料制成。
(2)艙底管路的直徑應按下式計算的值,但艙底總管的實際內徑可按最接近標準尺度取
整:
dm=25+1.68VL(B+D)
4=25+2.15VC(B+D)
式中:dm---艙底吸水總管的內經,mm。
db---艙底吸水支管的內經,mm。
L一一船長,(在最深分艙載重線兩端的垂線間量得得長度)m
B——船寬,(在或低于最深分艙載重線處由一舷肋骨外緣至另一舷肋骨
外緣間得最大寬度)m
D一一至干舷甲板的船舶型深,m
C---艙室長度,m。
(3)艙底吸水總管和/或支管的直徑最小不得小于32mm。
第3章穩(wěn)性
3.1一般要求
3.1.1本章適用于下列國際航行船舶:
(1)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起新建的船舶;
(2)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前建造的船舶在自本規(guī)則生效之日起經修理、改裝或改建,使
穩(wěn)性變化的船舶。
3.1.2對本章未包含的船舶,經同意,可根據(jù)其特點參照本章規(guī)定,或采用其它可接受
的標準。
3.1.3船舶因改建、改裝或修理使穩(wěn)性變化或空船狀態(tài)變化較大時,應按本章要求重新
核算穩(wěn)
性。對營運船舶的穩(wěn)性發(fā)生懷疑時,也應按本章要求重新核算穩(wěn)性,并提交審批。這類經修正
的資料也應提供給船長,且應從船上消除被替代的資料。
3.2穩(wěn)性要求
3.2.1近海供應船之外的其它貨船,完整穩(wěn)性應滿足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
規(guī)則》第4篇附則3第3章有關貨船的適用要求。如船舶在設計和特征方面不能滿足這些要求
時,經同意,可采用本章3.2.2與3.2.3對近海供應船的完整穩(wěn)性要求
3.2.2近海供應船的完整穩(wěn)性與破損穩(wěn)性應符合IMOA.469(刈)決議“近海供應船設
計與構造導則”的適用要求。
3.2.3近海供應船的完整穩(wěn)性還應滿足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4
篇附則3第3章3.2規(guī)定的氣象衡準。
3.2.4符合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4篇附則3第4章4.7有關方駁定
義的駁船,則其完整穩(wěn)性應滿足有關方駁的適用要求。
3.3結冰計算
3.3.1冬季(12月、1月、2月)航行于北緯36°04'N以北的船舶應對其穩(wěn)性最差的基
本裝載情況計算結冰的穩(wěn)性。
3.3.2結冰標準按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4篇附則3第5章5.3.1規(guī)
定的0.7計取。
3.4傾斜試驗與穩(wěn)性資料
3.4.1首制船舶應在其完工時作傾斜試驗,并應確定空船狀態(tài)下的實際排水量與重心位置。
3.4.2若船舶作某種改建以致影響其空船重量與重心位置,如空船排水量的偏差值超過2%
或重心縱向位置的偏差值超過0.01L(L為船舶垂線間長),船舶應重做傾斜試驗,修改穩(wěn)性資
料,并經批準。
3.4.3如在建造中船舶各部件與姐妹船具有相同的重量與相同的重量分布,且經船舶完工
后的空船重量檢驗確認空船排水量的偏差值不超過2%且重心縱向位置的偏差值不超過
0.01L(L為船舶垂線間長),則該船可不做傾斜試驗,其重量與重心位置可從姐妹船的傾斜試
驗資料中獲得。
3.4.4本章適用的所有船舶均應配有經批準的穩(wěn)性資料,以便能使船長用簡便方式確定船
舶在各種營運狀態(tài)下的穩(wěn)性。這類資料應包括給船長具體指示,警告他船舶處于哪些營運狀態(tài)
將嚴重影響其穩(wěn)性或縱傾。如適合,應包括本局《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4篇附
則3第2章中推薦的資料。
3.4.5經批準的穩(wěn)性資料應保留在船上。
3.5活水魚運輸船的補充規(guī)定
3.5活水魚運輸船的補充規(guī)定
3.5.1應校核滿載出/到港、部分裝載出/到港、壓載出/到港等六種裝載情況下的完整穩(wěn)性,但保持
通海狀態(tài)的船舶可不校核部分裝載出/到港裝載情況F的完整穩(wěn)性。
3.5.2壓載航行裝載情況應按貨艙內裝載海水考慮。
3.5.3貨艙處于滿溢狀態(tài)時可按貨艙滿溢裝載高度考慮自由液面影響。其它狀態(tài)或裝載情
況下均應計及該貨艙內最大的自由液面影響。
3.5.4任何狀態(tài)下均應按0°液面慣性矩進行初穩(wěn)性高度(GM)修正。
3.5.5若部分裝載狀態(tài)不滿足穩(wěn)性要求,則應在裝載手冊中注明“本船禁止部分裝載”。
第4章機械設備
4.1一般規(guī)定
4.1.1本章不適用于無人駁船。
4.1.2所有鍋爐和其他受壓容器,機器的所有部件,所有蒸汽、液壓、氣動和其他系統(tǒng),
以及相關的承受內部壓力的附件,在首次投入使用前,應經受包括壓力試驗在內的相應試驗。
4.1.3應設有措施保證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能使機器從癱船狀態(tài)運轉起來。
4.1.4應設有便于對機器設備,包括鍋爐和其他受壓容器,進行清潔、檢查和維修保養(yǎng)的
措施。
4.1.5當機器存在超速的危險時,應有措施以控制不超過安全速度。
4.1.6當主機或輔機(包括受壓容器或經受內部壓力的機器的任何部件)可能受到危險的
超壓時,應有措施切實防止這種過度的壓力。
4.1.7對船舶推進,船舶安全或船上人員安全必要的機器,其動力傳遞用的所有齒輪裝置
和每根軸與每個聯(lián)軸器的設計和構造應能承受切運行情況下可能產生的最大工作應力,并應
適當考慮到驅動它們的或由它們作為組成部分的機器的型式。
4.1.8主渦輪推進機械和(如適用時)主內燃推進機械及輔機,應設有發(fā)生諸如滑油供應
故障等可能導致機器的迅速破壞,嚴重損傷或爆炸的故障時能自動停車的裝置。可采用自動停
車裝置的越控裝置。
4.1.9缸徑為200地或曲柄箱容積為0.6n?及以上的內燃機,應設有適當型式和足夠釋壓面
積的曲柄箱防爆安全閥。安全閥的布置或提供的措施,應保證閥排出的氣體對人員傷害的可能
性降至最低程度。
4.2機器的控制
4.2.1對船舶推進和安全所必需的主機和輔機應設有有效的操作和控制裝置。
422應設有措施,在任一重要輔機不能工作時,使推進機械的正常運轉能夠維持或恢復。
應特別注意下列設備的故障:
(1)作為主電源的發(fā)電機;
(2)潤滑油壓力源;
(3)發(fā)動機的燃油供給系統(tǒng);
(4)水壓源;
(5)空氣壓縮機和起動或控制用空氣瓶;
(6)主推進機器(包括可調螺距螺旋槳)的液壓、氣動或電氣的控制裝置;
(7)蒸汽鍋爐和給水系統(tǒng)(如配備)。
但是,對整體安全性作考慮后,可以將正常運轉的推進能力作部分降低。
423應特別注意推進機器系統(tǒng)的設計、構造和安裝,以使在正常運轉范圍內機器的任何振
動模態(tài)不會引起其過度的應力。
4.3推進機械的遙控
4.3.1如推進機械由駕駛室遙控而機器處所有人值班,則應滿足下列要求:
(1)在包括操縱在內的所有航行工況時,速度、推進方向、螺旋槳的螺距(如適用時)
應能從駕駛室完全控制;
(2)每一獨立的螺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BE二模施工合同履行保證合同正規(guī)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家菜館加盟經營合同2篇
- 個人買賣挖掘機合同2024年版2篇
- 二零二五版醇基燃料原料采購及加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可打印PAD與智慧農業(yè)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定制家具委托生產加工合同書3篇
- 二零二五版船舶維修配件研發(fā)及供應鏈合同3篇
- 2025版智能交通設施安裝與維護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園林景觀綠化苗木定制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農業(yè)物聯(lián)網應用合同范文4篇
- 2024年江蘇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帶答案(達標題)
- 高中家長會 高三上學期期末家長會
- 深圳南山區(qū)2024-2025上學期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期末試卷
- 藥店員工培訓
- 環(huán)衛(wèi)工節(jié)前安全培訓
- 李四光《看看我們的地球》原文閱讀
- 2024年全國“紀檢監(jiān)察”業(yè)務相關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2025蛇年春節(jié)放假通知假期溫馨提示模板
- DB32T 2305-2013 內陸水域魚類資源調查規(guī)范
- 《陋室銘》(過關檢測)(原卷版)-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39篇文言文閱讀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