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3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3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3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3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3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皖東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度高一下學期三月聯(lián)考綜合檢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關于繼承問題,《漢謨拉比法典》確立的是家內繼承原則。法典規(guī)定,父親以蓋章文書形式將土地、房屋贈給其所喜愛的繼承人,該父親死后,兄弟分割遺產時,該子應先取得其父所贈之財產,然后參與均分所剩遺產。這表明,《漢謨拉比法典》()A.注意尊重財產所有人意志 B.推動了社會矛盾的化解C.意在明確各家庭成員的權利 D.編纂過程缺乏理性思考2.公元前8世紀左右地中海地區(qū)形成了一個文明交流共同體,如表為該地區(qū)經(jīng)濟狀況,這反映出當時()地區(qū)經(jīng)濟活動大多數(shù)地區(qū)以本地農業(yè)為主要的經(jīng)濟活動形式古希臘本地農業(yè)仍然是主要的社會與經(jīng)濟基礎,城邦的社會與政治力量的主體是自由農民古代埃及農業(yè)的地位和重要性也遠遠高于商業(yè)活動。商業(yè)活動主要是為了獲取原料和一些貴重物品A.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較快 B.社會階級分化的進程加快C.工商業(yè)發(fā)展面臨困境 D.區(qū)域文明交流的規(guī)模有限3.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據(jù)吠陀經(jīng)步典和古來習慣編成的法論文獻,約成書于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其中段條文稱,信眾“如欲獲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脫,不要終生淹留在非僧侶種姓的教師那里,或不識吠陀的婆羅門那里”。該條文旨在()A.鞏固婆羅門教地位 B.革新教育體制 C.打破種姓制度隔閡 D.宣揚法律權威4.下圖所示歷史事件()A.傳播了阿拉伯數(shù)字 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C.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5.有學者認為,7世紀以后,阿拉伯人狂飆般的擴張對西方社會歷史命運造成了根本性的改變,它徹底地砸碎了各種古典的傳統(tǒng),可以說,“倘若沒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就根本是無法想象的”。該學者強調阿拉伯人的擴張()A.導致了地中海世界裂變 B.推動了西方文明的轉型C.顛覆了西歐政治統(tǒng)治體系 D.促進了西歐封建帝制確立6.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進獻的書籍記載了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庭的情況。書中說由于拜占庭貴族們的自私和對國家不忠,使得皇帝無法抵抗入侵;奧斯曼君主則按照功勛而非血統(tǒng)選拔官員和將領,并采取嚴厲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執(zhí)政措施中,集中體現(xiàn)上述內容的是()A.創(chuàng)立中央行政部門 B.沒收教會所有土地C.實行特轄領地制度 D.打開國門學習西方7.在古代埃及,人們普遍將國王視作眾神的一員,也是眾神的子嗣,負有修建神廟和供奉眾神的職責;國王的去世也視為“升天與眾神匯合”。這表明了國王的神化基于()A.宏大工程的現(xiàn)實需要 B.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C.注重血緣的傳統(tǒng)習俗 D.廣泛認同的社會意識8.有學者說:“盡管吠陀時代的君主大多要經(jīng)過選舉產生,但是民眾選舉他們的理由是在于他們獲得了神賜子的稟賦——力量、勇氣、智慧和慈愛。君主加冕時必須宣督效忠于法律?!痹搶W者意在強調,古印度()A.國家因契約的締結而形成 B.王權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約C.宗教信仰維系著種姓制度 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樣性9.日本幕府統(tǒng)治時期存在一個奇特的政治現(xiàn)象——歷代幕府將軍都想架空皇室與朝廷,卻無不標榜自身血統(tǒng)的一脈相承,且始終以“朝臣”自稱。幕府將軍這些做法意在()A.捍衛(wèi)貴族世襲秩序 B.提高武士階層地位C.維系統(tǒng)治的合法性 D.震懾封建割據(jù)勢力10.公元526年,查士丁尼敕令由法學家組成委員會負責編訂法律,編委們利用現(xiàn)存的所有法律資料,并加以增刪、修訂,經(jīng)過仔細審訂,于公元529年編寫成《羅馬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見,《查士丁尼法典》的編撰()A.適應了疆域急劇擴大的需要 B.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C.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君主意志 D.滲透希臘理性精神11.在中世紀,基督教教士們的主要任務是宣講教義,聲稱人生而有罪,要求人們逆來順受、忍受世間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為指導信徒,不得不教授他們讀和寫,以及那些為教會事務和儀式所必須的藝術與科學,如書法、繪畫、音樂和歷法知識。這體現(xiàn)出中世紀基督教()A.傳承并發(fā)展了傳統(tǒng)文化 B.對人們思想控制不斷強化C.對社會具有雙重性影響 D.推動神權和世俗文化的和解12.英國學者布勒德在《英國憲政史譚》描述說:“無論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戶,不問其所領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間接得之于貴族地主者,其對于王均屬直接之人民。姑無論其間接屬之于貴族地主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也?!睋?jù)此可知,當時的英國()A.開始了封建化的過程 B.實行的是貴族民主制C.強化了封建君主權力 D.移植法國的封臣制度13.公元8世紀,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國科舉制建立了貢舉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階。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歲,二色(秀才、明經(jīng))出身,未及數(shù)十?!?0世紀以后,貢舉制“唯以歷名(以往的名聲)薦士,嘗不問才之高下,人之勞逸?!薄安灰篱T風偶攀仙桂者,不過四五人而已?!边@表明當時的日本()A.貢舉選拔流程趨于完善 B.封建化改革最終失敗C.貴族勢力影響人才選拔 D.全盤照搬中國科舉制14.中古時期西歐莊園里的勞動者以農奴為主,他們一般以每周在領主的自營地上勞動三天的"義務"來換取耕種自己"份地"的"權利";此外,他們每年還須向領主繳納一些實物和貨幣稅。這說明中古西歐莊園()A.催生了早期資本主義萌芽 B.是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單位C.存在嚴格的人身依附關系 D.具有一定基層自治色彩15.12世紀的歐洲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有了一些新變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書立說,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隨著羅馬法的復興,出現(xiàn)了新的法學和政治觀念:認為君主權力的正當性來自法理,而不是來自宗教性的儀式——也就是說,來自血緣而非教會。歐洲當時的這些變化()A.是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結果 B.適應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展C.體現(xiàn)了世俗王權擴大要求 D.表明君權高于教權局面形成16.如圖中AB兩處是16世紀時的兩個極盛的國家。它們分別是()A.瑪雅、加納 B.阿茲特克、阿克蘇姆 C.印加、桑海 D.馬里、大津巴布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其中17題14分,18題14分,19題12分,20題12分。17.人類歷史上產生了許多世界性帝國,它們對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為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波斯統(tǒng)治者認為自己是整個文明世界的主宰,所以盡量不以殘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寬宏大度的姿態(tài),使得許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賴的國家和政體之后,還能將其精神遺產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波斯帝國無形中匯集了這一條條文明的溪流,將之引往未來的新世界。波斯人這種建立“世界帝國”的思想對后來的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產生有重要影響。——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對于19世紀的英國人來說,擁有并統(tǒng)治最大的殖民帝國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是英吉利民族所擔負的世界責任。卡納溫勛爵說,我們的責任是向世界“傳播明智的法律、優(yōu)秀的政府以及組織良好的財政”,向世界“提供一種體系,以使最謙卑的人可以與最偉大的人平等地享受不受壓迫的自由”。——錢乘旦《英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波斯帝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英國人所說“世界責任”的認識。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們不可以被買賣,但他們仍舊是不自由的,他們不能擅自離開土地。他們有權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剝奪。他們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轄地上勞作數(shù)日,還得修繕主人的道路、橋梁和圍墻。他們的思想受到宗教嚴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參加宗教活動。當他們結婚、繼承父輩的田產或使用當?shù)氐哪シ粫r,要向主人納稅,到了圣誕節(jié)和復活節(jié),也得付些錢款。——摘編自勒納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二西歐封建社會是一種剛性體制。它的權力結構固定,權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變,由此各權力結構之間便出現(xiàn)了空隙,為新生產力因素提供了活動空間,便于體制外的異己力量滋生和成長,而后發(fā)展壯大成體制外的力量,并與體制內的權力中心發(fā)生沖突,最終導致封建社會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幾藻X乘旦《中世紀西歐的幾個特點》(1)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們”被迫為主人負擔的義務。概括“西歐封建社會是一種剛性體制”在經(jīng)濟、政治、思想領域的基本特征。(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中世紀后期西歐出現(xiàn)的新變化,分析指出當時出現(xiàn)的“體制外的異己力量”及其發(fā)展產生的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世紀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攻占了埃及、馬格里布等北非地區(qū),建立起強大的阿拉伯帝國。7世紀末,阿拉伯人開始向東非沿海地區(qū)移民。與此同時,阿拉伯商人加強了在東非地區(qū)的商業(yè)活動,這成為對非洲貿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輸入東非的商品,有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印度的棉布、寶石;有來自西亞和東南亞的胡椒、豆蔻、丁香;從東非輸入的有龍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據(jù)史料記載,阿拉伯商人從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圖地區(qū)購進的是奴隸、碎金、獸皮、象牙、天然堿、鴕鳥羽毛等,輸出的是食鹽、棗、珊瑚、絲綢、香料和糖?!幾栽轮摇对囌摪⒛挡蹏纳虡I(yè)》(1)根據(jù)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國對非洲貿易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阿拉伯帝國與非洲貿易對非洲的影響。20.閱讀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