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圖解01節(jié)日篇-【講文化練細節(jié)】(講義教師版)_第1頁
2022年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圖解01節(jié)日篇-【講文化練細節(jié)】(講義教師版)_第2頁
2022年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圖解01節(jié)日篇-【講文化練細節(jié)】(講義教師版)_第3頁
2022年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圖解01節(jié)日篇-【講文化練細節(jié)】(講義教師版)_第4頁
2022年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圖解01節(jié)日篇-【講文化練細節(jié)】(講義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文化常識節(jié)日篇

牛刀小試:

下列詩句描寫的民間風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項是:

A: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B: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C: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

I):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答案】B(端午)

一:元旦

(1)別稱:元朔,正旦,歲首,新春,新年

(2)三正:(夏)朝夏歷以春季一月為正月

(商)朝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

(周)朝周歷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tǒng)一后以冬季十月為歲首,但不改正月,正月為當年第四月。

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歷。(正月等同于夏歷。)

練習1: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十月殺灌夫,十二月晦殺魏其。(),武安侯病,專呼服謝

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

A:其春

B:明春

【答案】其春。還有26年才能更改歲首。目前沿襲秦始皇以十月為歲首,一年以冬開始,春在冬后。這一

年還沒有過完,所以是其春。

(3)春節(jié)的習俗

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吃“交子”子時(半夜)有“更歲交子”之意。

飛帖:新年時各家戶門前有貼名為“接福”的紅色紙袋。鄰里或者朋友將拜年的“飛帖”投入其中,這可能

是拜年賀卡的起源。

練習2:以下詩句中哪些是描寫古時元旦的?

①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②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③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④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答案】③句描寫的節(jié)日是寒食節(jié),其余描寫的都是元日盛景

(4)正月初一其他相關(guān)文化

《歲占》(漢)東方朔

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

谷。如果當日晴朗,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物不昌。由此,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以此類

推。

二:人日

(1)時間:農(nóng)歷正月初七

(2)習俗:

①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登高大宴群臣。

②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

戴在頭發(fā)上。

練習3: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人日兩篇》(其一)

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

云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

蓬鬢稀疏久,無勞比素絲。

1.表達了作者以下幾種情感?

A:離別B:歡樂C:期盼D:無奈

【答案】C:對春II的期盼D:對時光逝去的無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宵節(jié)

(1)時間: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

(2)起源: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guān),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

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唐劉肅《大唐新語》記載:

“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游?!?/p>

(3)宵禁令:

最早源于周代,秦漢時期頗為嚴格,晚唐五代較為松弛。北宋之初,將宵禁制度的“一更”(19點)宵禁變

為“三更”(23點)宵禁。例如《東京夢華錄》中“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泵髑鍟r期皇權(quán)制度森

嚴,宵禁“死灰復燃"。一更、五更犯夜笞打三十。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笞打四十。

練習4: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題目選自2020江蘇南京十二中高一期中)

月夜憶舍弟雨

杜甫陸游

成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春陰不肯晴,春雨斷人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慘澹柴荊色,蕭條雞犬聲。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香分豆子粥,美啜芋魁羹。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猶勝梁州路,蒙氈夜下程。

L兩首詩中都有“斷人行”,有什么不同嗎?

【答案】《月夜憶舍弟》中,“斷人行”是因為戍守邊關(guān)的瞭望樓上傳來宵禁的鼓聲,所以不能通行,所以

特定的場景在晚上。這時又有孤單的大雁正在哀鳴,更襯得作者思鄉(xiāng)思弟之情無法壓抑。

《春雨》中,“斷人行”是因為春雨不能出門行走。本詩不僅展現(xiàn)了無所事事的鄉(xiāng)村生活,還表達了詩人對

沒有戰(zhàn)事的生活的欣喜。

練習5: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題目改編自2020東北三省三校高三一模)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捺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星橋鐵索開+金吾不禁夜能夠證明元宵的夜晚?

【答案】取消宵禁

(2)玉漏是什么測量工具?

【答案】計時工具“漏刻”

(3)詩歌中展現(xiàn)來了什么樣的氛圍?

【答案】節(jié)日熱鬧歡騰的氛圍

四:春社

(1)時間: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后的第五個戊日約在春分前后

(2)起源:春社源于“春祈秋報”在春秋兩季祭祀土神,春耕時祈禱風調(diào)雨順,秋季報答神功??图椅幕?/p>

中依舊保留這樣一種以祭祀土地伯公為主的慶典活動。

練習6:秋社日一般是什么日期?

【答案】秋社日一般為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

練習7:(河北張家口2018高三下期中)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來演

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B.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

書、禮、易、春秋

C.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管轄的地區(qū)

(相當于今陜西中部地區(qū))。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節(jié)日。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代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

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答案】D(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

練習8:(2021包頭市高三上開學測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無硼的一項是()

A.山園松竹高大,仿佛和天上的白云相連,清幽的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作者所居之地的特色。

B.上闋寫作者對閑居生活的滿足及安居樂業(yè)的農(nóng)村生活景象,營造出了一片靜謐和諧的氛圍。

C.古禮每年春秋社日,四鄰相聚宰殺牲畜祭祀社神并分享祭品,詞中所寫應是春社分肉。

D.這首詞語言如同家常白話,而主人公的神情卻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實在耐人尋味。

【答案】C應是秋社分肉,西風是秋風

五:上巳節(jié)

(1)時間:

原定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舊俗以此日臨水祓除不詳,叫做修禊。曹魏以后把此節(jié)日固定在(三月初三)

(2)習俗:人們結(jié)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nèi)容。

練習9:(2021天津靜海高二月考)下列文化常識,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禊事:古代習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后固定為三月三日),臨水洗濯以祓除不詳。實際上,

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B.暮春:春季的最后一個月,古人把四季中每個季節(jié)的三個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區(qū)分。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個月。

C.“歲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干支紀年法。古人常用“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環(huán)相配來表示

年的次序。這種方法不能用來表示月和日的次序。

D.“字”又稱“表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白帧笔菫榱朔奖阌谒朔Q謂,

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答案】C(可以表示月和日)

六:寒食節(jié)

(1)時間:時間一般為冬至后105天

(2)起源:源于紀念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

練習10:(2020全國高三文化常識競賽)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

淀凝聚的過程,下列關(guān)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描述正確的是()

A.七夕節(jié),來自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慶祝,以乞巧為主。

B.上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在陰歷七月十五日,以祭鬼為主。

C.清明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在清明前一二日,以禁煙,冷食祭日為主。

D.中元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賞燈、舞獅和未婚男女交往為習俗。

【答案】A

B:鬼節(jié)應該是七月半

C:禁煙節(jié)應是寒食節(jié),不是清明節(jié)

D:正月十五應是上元節(jié)

練習11:(2020天津一中高三下月考)文化常識,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蘇武“持節(jié)”赴匈奴,“節(jié)”是符節(jié),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diào)兵將以及用于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

用金、銅、玉、角、竹二鉛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時雙方各執(zhí)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B.二十四節(jié)氣是指中國農(nóng)歷中表示季節(jié)變遷的24個特定節(jié)令,夏季的六個節(jié)氣按順序分別是: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C.清明節(jié)的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天氣轉(zhuǎn)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D.中國古代的名關(guān)中,“函谷關(guān)”“劍門關(guān)”“潼關(guān)”都以險要著稱。劍門關(guān)溝通川陜,潼關(guān)守住了關(guān)中.

【答案】C(李清照的詞形容的是秋天)

七:浴佛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的四月初八

(2)起源: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摩尼的誕辰,節(jié)日興起于東漢,在清代格外受重視

(3)習俗:浴佛,祭祀,禁屠宰,寺院撒豆結(jié)緣、做烏米飯相互饋送

八:端午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五月初五

(2)起源:端午節(jié)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

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娛蚣、壁虎、蟾蛛)出

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

午節(ji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3)習俗: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術(shù)祛病防疫等。也有食粽子,

畫面額,賽龍舟,佩香包等習俗。

練習12:下列詩句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是()

A: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B: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C: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答案】C(A重陽節(jié),B七夕節(jié))

練習13:(2021河南省高二大聯(lián)考)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注】①午日:端午節(jié)這天。②邊貢,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③木蘭舟:這里指龍舟。④青漢:云霄。

①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午日觀競渡",不僅點明了時間、事件,暗含了地點,還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期待。

B.首聯(lián)從觀眾感受入手,先設疑,再釋疑,生動地描述了端午節(jié)人們觀看賽龍舟時的熱鬧場景。

C.頸聯(lián)言端午節(jié)人們祭奠屈原的古風依然存在,"冤魂終古",在思古幽情中盡顯不平之氣。

D.尾聯(lián)言閑暇的日子正適合江亭喝酒聚會,醉讀《離騷》,吐露生活中的淡淡哀愁,間接抒情。

②邊貢的詩以富有文采為時人稱許,請賞析頷聯(lián)的這一語言特點。

【答案】①D閑暇的II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通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直接抒情)

②題①使用疊詞,〃獵獵”形容風吹動旗幟等的聲音,〃嘈嘈"形容鼓聲粗重,擬聲逼真,節(jié)奏感強。

②比喻恰當,以云喻旗,鼓聲如雷,細致描繪了參與競渡龍舟的裝飾,凸顯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③巧用夸張,云旗翻飛了重霄,如雷鼓聲震動清流,在夸張性描摹中展示了龍舟競渡的浩大聲勢。

九:七夕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七月初七

(2)起源:七夕節(jié)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經(jīng)歷史發(fā)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

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jié)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當代更是產(chǎn)生了“中國情人節(jié)”

的文化含義。七夕節(jié)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節(jié)是女士們的專屬節(jié)日。

(3)習俗:拜七姐,穿針乞巧,對月穿針,喜蛛應巧(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jié)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

穿七孔針,雕瓜果等習俗。

練習13:(2019廣東清遠高一上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七夕

羅隱

絡南星河菌藥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譏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小題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上句實寫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看到角宿和荷花,下句想象人間,有一戶人家歡笑地在院子里鋪置紅布

的筵席,擺上瓜果,來穿針乞巧。

B.頷聯(lián)寫這家的女子把篋中的珠子倒空,要男子寫出歌詠七夕的錦繡詩篇,放到那個篋里。謝女檀郎,泛

指女子和男子。

C.頸聯(lián)上句指天上,香帳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下句指人間,那戶人家的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穿好

針來拜美好的織女星。

D.尾聯(lián)寫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計時的銅壺滴漏報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

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小題2】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shù)手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答案】【小題1】A(上句想象,下句實寫)

【小題2】①首聯(lián)第一句寫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寫人間的情狀,有景物,又有歡笑,構(gòu)成天上與人間的對照。

頷聯(lián)專寫人間,不提七夕,在"錦繡篇”里暗指詠七夕。頸聯(lián)又是對照寫法,"香帳簇成"指天上,"金針穿罷

”指人間。

②首聯(lián)寫人間"歡笑”,與尾聯(lián)寫天上惆悵相對。一樂一悲,構(gòu)成對比。再如寫謝女空出篋子來裝檀郎的錦

繡篇,寫人間男女在七夕的歡樂,又與牛郎織女的臨別惆悵構(gòu)成對比。在這樣的對比里,表達出「天上不

如人間。

③從寫天上或人間的詞句來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寫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寫人間,即四

句寫天上,四句寫人間。這樣的對比,使人感到作者還是看重人間,突出J'人間的歡樂勝過天上。

十:中元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七月I玉

(2)起源:

①民間祭祖節(jié):古人認為農(nóng)歷七月陰氣初生,要接祖先鬼魂回家,所以要在家里祭祀。中元節(jié)成為了一個

祭祀鬼魂,希望祖先保佑,孝順父母的節(jié)日。

②佛教盂蘭盆節(jié)

③道教認為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

的節(jié)段。

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于正月十五,稱上元節(jié)。

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于七月十五,稱中元節(jié)。

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于十月十五,稱下元節(jié)。

(2)習俗:祭祀先祖,給祖先燒包袱。佛教信徒會舉行法會。民間還有放河燈,幫亡魂照路等習俗。

練習14:(2021上海實驗學校高一期中)以下四句詩歌中每句分別指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其判斷正確的一

項是()

①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②常年寒食好風輕,觸處相隨取次行。

③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④祛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A.中元節(jié)、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兒童節(jié)

B.七夕節(jié)、清明節(jié)、冬至節(jié)、兒童節(jié)

C.中元節(jié)、兒童節(jié)、重陽節(jié)、上元節(jié)

D.七夕節(jié)、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上元節(jié)

【答案】D

練習15:三冥節(jié)指的是)

A.鬼節(jié)五月節(jié)下元節(jié)

B.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

C.鬼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

D.重陽節(jié)冥節(jié)下元節(jié)

【答案】B

十一:中秋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八月十五

(2)起源: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民間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

兔搗藥等神話故事結(jié)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3)習俗: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荷花西瓜、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

練習16:(2019湖南五十十校高一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一剪梅?中秋無月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注】該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辛棄疾自投南

宋以來,從未獲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屢遭權(quán)奸彈劾,一貶再貶,直至削職閑居,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救國理

想。

【小題11下列對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憶對"三句是回憶以前那個花好月圓的中秋節(jié)情景:天晴風靜,皓月當空,桂花飄香,飲酒樂甚,心情

非常舒暢。

B.“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濕紗窗"雨濕紗窗"等句,詞人運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烘托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

沾濕紗窗的景色。

C."今宵"三句,寫今夜無月的情景,但詞人并未直接寫出,而是說今晚飲酒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但云雨卻

打濕了紗窗。

D."渾欲"三句說詞人因不見明月而憂愁,真想乘風上天去問個究竟,為什么中秋之夜沒有月亮呢?但“路也

難通,信也難通",想問也問不成。

【小題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小題1]B(運用了白描手法)

【小題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①無月可賞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圓,今宵賞月不得、丹桂不見,唯有"燭花紅"。

②欲訴無門的郁憤。欲問"化工",但''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明詠中秋無月,實嘆世路艱難、壯志難酬。

③自我寬慰的灑脫?,F(xiàn)實無奈,只能暫憑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憤。

十二:重陽節(jié)

(1)時間:農(nóng)歷九月初九

(2)起源:①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②重陽節(jié)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3)習俗:登高、賞菊花、簪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花糕等。

練習17:(2021哈爾濱三中高一上月考)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予出官二年”中的“出”,指古代在京城擔任職務的官員前往地方擔任職務,也稱外放,放外任,與地

方官員進朝廷任職的"入”意思相反。

B.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豪放派詞人,與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赤壁賦》和《念奴

嬌?赤壁懷古》是他被貶黃州時寫下的。

C.傳統(tǒng)節(jié)日出現(xiàn)在詩歌中的頻率很高,如杜甫《登高》表現(xiàn)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登高的感懷,秦觀《鵲橋

仙》描寫農(nóng)歷七月初七中元節(jié)分別的愁苦,蘇軾《水調(diào)歌頭》傾訴中秋節(jié)的思念。

D.在"名屬教坊第一部”一句中,教坊,是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